管弦乐
卡拉扬 瓦格纳 作品集 唐豪塞序曲 齐格飞牧歌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豆瓣
Jessye Norman / Wie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8年7月1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这个录音卡拉扬在是1987年8月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其中《齐格弗里德牧歌》的演绎和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的录音有所不同,在抒情的同时,加入了一种紧张和专注的感觉,增加了整首乐曲的戏剧性,和典雅雄伟的《唐豪塞》序曲以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可谓相得益彰。另外,《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爱之死》由杰西·诺曼独唱,热情洋溢、绚丽灿烂。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 3 & 4 豆瓣
8.8 (8 个评分)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发布日期 1997年8月1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本唱片是门交第三/四的名盘,企鹅评价三星,为卡爷指挥亲兵BPO于1971年与1973年在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的录音。正处于巅峰期的卡大师与BPO为我们奉献了一次教科书般的演绎:BPO豪壮又不失柔情的音色充满画面感与生命的气息,如丝绒般绵密细致的弦乐与黄金般熠熠生辉的铜管乐无一将卡式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听出耳油的同时又有叹而观止之感,实乃各位爱乐人士居家旅行休闲放松之必备唱片。
本唱片的补白曲为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同样是一个经典的录音。卡大师棒下BPO无比细腻与理性的演绎令听者仿佛有带咸味的海风轻抚脸颊之感,除此之外还有圣咏般洒下的阳光与海鸥们快乐的歌声,世间的烦恼瞬间飞到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对自然力量的感恩。
罗西尼:序曲“塞尔维亚理发师”、“灰姑娘”、“鹊贼”、“软梯”、“布鲁斯基诺先生”、“威廉-退尔” / Fritz Reiner : Rossini Overtures / 弗里茨·莱纳:罗西尼序曲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Fritz Rein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CA
专集曲目:
1.The Barber Of Seville 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
2.The Thieving Magpie 贼鹊序曲
3.Cinderella灰姑娘序曲
4.Il Signor Bruschino布鲁斯基诺先生序曲
5.The Silken Ladder曲绸梯序
6.Guillaume Tell威廉·退尔序曲
这是唱片史上无与伦比的罗西尼序曲表演,里面有“塞维利亚理发师”、“灰姑娘”、“鹊贼”等名曲。乐团的龙飞凤舞,指挥的光芒四射,真是后无来者。甚至托斯卡尼尼的演绎都及不上莱纳的辉煌潇洒。莱纳的演绎显见总谱被改动的地方非常多,但口味极高级,效果精彩。在《贼鹊》序曲中,他用一对边鼓分置乐队左右两边打,包你听得开心到弹起。这也是唱碟史上少有奇妙现场感的录音,动态之狂野,显示录音师(L.Layto)在调好平衡后再不理会大高潮时RCA灯胆录音机的过载削波失真。听过得瘾,连失真也觉得悦耳。
乔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Rossini Gioacchino Antonio,1792—1868年),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1792年2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佩萨罗,他由此获得了“佩萨罗天鹅”的美称。他自幼爱好音乐,才华洋溢,钢琴、小提琴、中提琴无一不通。最初跟父亲学习小号,后又学习了哈普西科德和歌唱,不久即在唱诗班中担任独唱,还常在剧场演奏哈普西科德。1804年曾师从P.A.泰塞伊。1806年入博洛尼亚音乐学校学习声乐和大提琴,并师从S.马太学习和声学和对位法。但罗西尼对学校刻板繁琐的课程不感兴趣,却深为该校图书馆珍藏的总谱和手稿所吸引,潜心研究D.奇马罗萨、J.海顿、W.A.莫扎特的作品,得益非浅。对此,罗西尼在日后回忆说,我仅有的音乐知识“是从总谱里得来的”。学生时期他创作了一些器乐曲和宗教音乐。1807年写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1810年毕业,上演了他的喜歌剧《婚约》。1810—1815年,经常以作曲家兼指挥或歌手的身份参加流动戏班的演出,奔波于意大利各城市。为了谋生,罗西尼必需不断地创作新歌剧供戏班上演。结果,他在短短的4年内,竟写了15部歌剧。1813年正歌剧《坦克雷迪》在威尼斯公演,受到欢迎;接着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又获成功,从此名声大振。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在意大利,谈论罗西尼的人比谈论拿破仑的人还要多。此时罗西尼仅21岁。1815年罗西尼接受那不勒斯著名剧院经理D.巴尔巴亚的聘请,任那不勒斯歌剧院、圣卡罗剧院和丰多剧院的艺术指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土耳其人在意大利》(1814)、《奥赛罗》(1816)以及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816),此后又创作了《灰姑娘》、《贼鹊》(1817)、《摩西在埃及》(1818,1827年修改为《摩西》)、《湖上美人》(1819)、《塞弥拉弥斯》(1823)等歌剧。他在不满32岁时,已写作了25部歌剧。1816年是罗西尼创作生涯里重要的年份。2月20日,《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罗马首演,但由于反对派的严重干扰,加上演出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失误,首演遭到惨败。但罗西尼并未灰心,他立即对首演中的不足之处作了修改。在第二天的演出中,这部杰作终于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在紧接着的几场演出后,激动的人群打着火把,簇拥着罗西尼回家。《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罗西尼生前就上演过500多场,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成为演出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1822年罗西尼随意大利歌剧团到欧洲各国演出,备受欢迎。狂热的赞誉,优厚的报酬接踵而至,他从此过着富裕豪华的生活。1824年,罗西尼受聘为巴黎意大利歌剧院的领导,后又被委任为皇家作曲家和歌唱监察。这期间他为宣传意大利歌剧,提携青年人做了许多工作。年轻的V.贝利尼、G.多尼采蒂、G.迈耶贝尔都曾得到他的关心和帮助。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巴黎的自由民主思想日益高涨,罗西尼也受到强烈的感染,于1829年写出了他最后的一部杰作《威廉·退尔》。至此,他共创作了38部歌剧和若干器乐曲及康塔塔等作品。此后的39年,他只写了两个宗教题材的作品和一些短曲。这位赫赫有名的多产作曲家在他创作成熟的盛年突然搁笔,其原因何在,至今仍是一个谜。1836年罗西尼回到博洛尼亚,1839年出任博洛尼亚音乐学校的校长。1848年移居佛罗伦萨,1855年重返巴黎定居。罗西尼的后半生,是依靠获得的声望而生活着。罗西尼喜好烹调,曾开过一家名为“走向美食家的天堂”的餐厅,以厨趣为乐。1868年11月13日,罗西尼在巴黎的寓所逝世。9年后,他的遗骸运回佛罗伦萨,他的故乡人为他的迁葬举行了极其隆重的仪式。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Siviglia) 和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一样,都是根据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的三部曲写成的。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1816年间为罗马狂欢节的演出而创作的,第一次演出由于有人故意捣乱而完全失败,但是第二次上演却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据说热情的听众还因此为罗西尼举行了火炬庆祝游行。
歌剧叙述了作为理发师的费加罗帮助一位美少女脱离贪财好色的监护人的控制,与其情投意合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据说这部歌剧是罗西尼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完成的,是最体现罗西尼音乐天才的作品。序曲很长的慢板引子过后,主题开始时的音乐有效地把听者引入了欢乐而诙谐的气氛中,后又从管弦乐队深处升起了一个温馨而亲切的旋律,宛如一首充满青春活力和散发着爱情芳香的歌曲。后面的旋律又描绘出一个节庆欢乐的舞蹈场面。作品的结尾部分非常宏伟、宽广而华美,在毫无节制的狂欢气氛中结束。
《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 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
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软梯》(La scala di seta) 是罗西尼创作的独幕歌剧。台本受弗朗索瓦的一部法国喜剧的启发,叙述一对秘密夫妻,软梯是丈夫爬进妻子闺房用的,因为妻子的父亲妒意甚浓,严加看管。这是罗西尼的第六部歌剧,1812年初演于威尼斯,在国外很少上演,但是序曲部份晶莹可爱,在音乐会上备受欢迎。
《贼鹊》(La gazza ladra) 是罗西尼创作的第二十部歌剧,于1817年在米兰首演。作品创作于欧洲连年战争岁月之后,迎合了民众渴求安宁的情绪。在这部歌剧中,罗西尼以其特有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皆大欢喜的喜剧气氛,从而使罗西尼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
这部歌剧的剧情围绕着一把银匙的下落和作为小偷的一只喜鹊而展开,描写了一个美貌的少女被误判绞刑而最后获释,以及她的父亲同时被赦免的故事。
与罗西尼其他的许多序曲一样,歌剧《贼鹊》序曲也采用了奏鸣曲形式。乐曲开始时是一段庄重豪迈,扣人心弦的小鼓滚奏,为即将出现的进行曲风格的合奏音乐定下了基调。鼓乐尚末停息,合奏部分的主题便雄壮而豪放地出现了。序曲的第二主题首先出现在双簧管上,并经过多次反复,强度逐渐加大,最后达到了暴风雨般的高潮。这种"渐强"是罗西尼惯用的手法,几乎在他的每首歌剧序曲中都可以听到这种渐强乐句,这几乎成了他的一种癖好,罗西尼的同时代人甚至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渐强先生。"但这是一种绝妙的癖好,在加强气氛、使人振奋、增强戏剧感染力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这种方式被后人称为"罗西尼式的渐强"。
2010年12月7日 听过
爆棚
2011年4月6日 评论 转载两则 - 来自:东方经济     弗里茨· 莱纳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合作可谓乐团历史上特別成功的一例 而他们合作的录音构成了个伟大的音乐传奇. 1888年12月19日菜纳生于布达佩斯一个商人家庭.莱纳第一个指挥职务是19O8年(21岁)担任布达佩斯喜歌剧院合唱指挥。1910-1914年他指挥瓦格纳《帕西法尔》的演出.使他名声鹊起。l914-1922年.莱纳出任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1938年莱纳重新回到指挥台主理匹兹堡交响乐团长达1O年。从1948年开始.莱纳在大都会歌剧院担任了5年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其间于1953年指挥首演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得到作曲家的称赞。在莱纳一生指挥生涯中 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任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1O年他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把处于低潮期的CSO恢复了元气,与托斯卡尼尼、比彻姆、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等并称为20世纪指挥巨头.他的指挥忠于原作结构清晰速度桔确,Rubato得体.色彩华丽,音响光洁,音乐热情。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他的指挥特色。 莱纳对录音不是很感兴趣却为RCA录有不少优质唱片 这张 罗西尼序曲集 中收录了《塞维利亚理发师》、《贼鹊》、《灰姑娘》、《布鲁斯基诺》 《威廉 退尔》等名剧目的序曲音乐。事实上 罗西尼歌剧序曲远比他的歌剧本身更为后人所熟知. 在这张唱片中 乐团的龙飞风舞、指挥的光芒四射真是后无来者。甚至连托斯卡尼尼这位天皇级指挥演绎的版本都沒有这个版本那么辉煌潇洒。莱纳的演绎显见总谱被改动的地方非常多 但口味极高级 没有弄巧成拙、不三不四的痕迹效果精彩,极富创造力。重要的是 ,莱纳是个纪律严明的乐队指挥.也是个相信只有高水准的技巧与运用才能带来高水准演奏的人。这点在罗西尼序曲的开头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一段里莱纳努力细致演绎作品的力量 这带来了极大的回报.音乐与极端的串直相连,仅仅在充满记号的高潮部分由于欠缺清晰而显得拥塞。但这问题不大,你也难以找到一千更激动人心的版本。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张唱片史上少有的拥有如此奇妙现场感的录音竟然是录于半个世纪以前发烧友可以发现这张唱片的动态之扛野几乎可把最大型的系统 赶尽杀绝’最高潮处的录音 录音师刘易斯 雷顿在调好平衡度后,便不理会爆棚演奏时RCA电子管录音机的过载削波失真.不过相信此刻,听得十分过癮的你,连失真都觉得非常悦耳. 来自:China AVPhile 罗西尼歌剧序曲录音的专辑迄今为止已经出得不少.但是这款专辑还是值得推介.从內容安排上看,整张CD上的6首,《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威廉退尔》序曲算是听众最熟悉的.《贼鹊》序曲和《灰姑娘》序曲次之.而《软梯》和《布鲁斯基诺先生》这两部歌剧相对说来属于较冷门之作,无论上演频辜和出版录音专辑的机辜都较小,自然其序曲我门听得也少,看来专辑注重搭配.这款专辑还属于老录音一一是1958年的“出土”.不过.它却是款大手笔之作——由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录.负贡此碟的录音技术的也是大手笔——由录音工程师刘易斯莱顿(Lewis Layton)担纲。综合音效上比较注重器乐色质的清晰亮丽,层次解析度的分明以及动态的强劲甚至爆棚。是当时的音响音乐爱家就推崇的“发烧”经典。还有,这些录音都采用了早期的立体声技术.现在欣赏起来,除了因模拟录音带来的些许背景噪音外.整体感觉还相当棒。 (张爱和)
CSO RCA Reiner Rossini orchestral
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莫扎特和布拉姆斯的作品 1996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因戈尔施塔特 (Ingolstadt) 演奏会 豆瓣
Carlos Kleiber / Ludwig van Beethove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2月25日 出版发行: Memories
1996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因戈尔施塔特 (Ingolstadt,注:AUDI总部所在地) 音乐会
小克在1996年,为了得到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奥迪跑车,在因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市) 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会,演出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
克莱伯指挥的布拉姆斯e小调交响曲被形容成“或许是这个交响曲中最棒的录音”。他处理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体现了他的音乐天赋。而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33交响曲》在他棒下显得格外流畅。这场由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会在克莱伯为数不多的录影中实属稀罕品!
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瓦格纳序曲和管弦乐曲集 豆瓣
Wiener Philharmoniker / Georg Solt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11日 出版发行: London / Decca
详细内容: Disc: 11. Rienzi: Rienzi -- Overture2. Der fliegende Holldnder: Der fliegende Holldnder -- Overture3. Tristan und Isolde: Tristan und Isolde -- Prelude, Act I4. Tannhauser: Tannhauser -- Overture5. Tannhauser: Tannhauser -- BacchanaleDisc: 21. Lohengrin: Lohengrin -- Prelude, Act I2. Siegfried Idyll3.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 -- Prelude and Hymn, Act I4. Parsifal: Parsifal -- Prelude, Act I5. Gotterdammerung: Gotterdammerung -- Siegfried's Funeral March广告语: 这张唱片是已故伟大的指挥家索尔蒂爵士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曲集,它与棱角分棱线突出的德国风格演奏方式迥异,其诠释方式反而比较珍惜作品中的和谐之美。唱片收录了瓦格纳最著名歌剧《作品选自《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汤豪塞》,《罗恩格林》等选段.
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豆瓣
埃尔加 Edward Elgar / 科林·戴维斯 Colin Davi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6月4日 出版发行: LSO Live
The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or 'Enigma' as it is commonly known, brought Elgar overnight fame when it appeared in 1899. The music is glorious from start to finish, especially in the serene Nimrod. Each variation is given a cryptic title referring to one of Elgar's friends although the overall enigma behind the original theme has never been deciph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