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hms
舒曼/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豆瓣
Jeno Jando / Kodaly Quarte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Naxos
舒曼:钢琴五重奏
SCHUMANN: Piano Quintet
这首五重奏,降E大调,OP.44,作于1842年,1843年1月8日由克拉拉主奏钢琴首演,共4个乐章:1.华丽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呈示第一主题后,以变奏方式处理,钢琴从中抽出旋律,弦乐反复此旋律进 行。钢琴呈示第二主题后,各乐器确保,第一主题形成呈示部结尾。发展部由钢琴从容地奏第二主题变形始,增强力度呈示第一主题后,把第一主题动机分割发展。再现部第二主题在第一主题基础上再现,以第一主题而进入尾奏。2.稍宏大而以进行曲风格,葬礼进行曲风格,却以回旋曲形式。第一小提琴奏进行曲主题,确定后转C大调。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奏第一副主题,回归C小调后主题第一次再现,转F小调,钢琴奏第二副主题。中提琴第二次强调主题后,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提出第二副主题,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以F大调再提出第一副主题,最后以C大调和弦终止。3.谐谑曲,极快,降E大调,有2个中间部。以上升音阶型钢琴乐句始,进行对位处理。第一中间部为降G大调,第二中间部为降A大调。4.不太快的快板,降E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先由钢琴奏C小调有力的主题,这个主题经经过部转为G大调,中提琴呈示柔和的第二主题,各乐器反复后结束呈示部。发展部钢琴以E小调呈示第一主题后,钢琴E大调出现细小音型,引出中提琴奏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予以对位。钢琴在升C小调上以第一主题开始再现部,大提琴引出第二主题,尾奏在C小调上,钢琴提出第一主题,第二小提琴以对位开展赋格。钢琴再现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第二小提琴再与之展开二重赋格而达高潮结束。
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BRAHMS: Piano Quintet
勃拉姆斯的这首《钢琴五重奏》,F小调,OP.34,实际上是在F小调弦乐五重奏基础上改编而成。勃拉姆斯于1862年作成弦乐五重奏,因不满意,干1864年2月改编成两架钢琴的奏鸣曲,10月又改成钢琴五重奏形式。这首作品是勃拉姆斯中年时期的重要作品,共4个乐章:1.不很快的快板,F小调,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呈示部和发展部,第二主题的篇幅和比重都占很大的地位,它似一种暗藏在整体发展之后的动机,一点一点地升发开来。尾奏开头有一段,钢琴处理成背景,突出对位的弦乐四重奏的效果。2.稍慢的行板,降A大调,3段体,具舒伯特柔和而又抒情的风格,开头主题亦类似舒伯特《冬之旅》中的《休闲》旋律。第一段旋律在流动中多少有些沉郁,第二段弦乐器与钢琴交互对话速度加快,似倾诉又似回忆。第三段速度转化,又以降A大调展开。3.谐谑曲,快板,C小调,3段体。变化多端,其中风格不同的3个主题交互出现,拿波里六和弦得以普遍运用。第一段有很漂亮的赋格,第二段将高昂的情绪转为温暖的抒情,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4.如歌的行板(序奏)转不很快的快板,回旋曲式,其尾声有急速而无限动荡的印象。
简诺•扬多 :Jeno Jando (1952—— )出生于匈牙利南部的佩奇。七岁就开始学钢琴,而后在李斯特音乐学院随卡特林•奈莫斯和保•卡多索学习,并在1974年成为后者的助手。扬多在国内外的许多钢琴大赛中获过大奖,其中包括在1973年匈牙利钢琴大赛和1977年悉尼国际钢琴大赛室内音乐组中夺得的桂冠。除了在匈牙利频频露面演出外,他还在东西欧,加拿大和日本一展其精湛的演奏技艺。绝大多数中国爱乐者最容易买到的就是Naxos厂牌的唱片,价廉物美,且录音上乘。而扬多恰是Naxos厂牌录音最多的钢琴家。
柯达伊四重奏团 Kodály Quartet
柯达伊四重奏团成立于1966年,由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学生组成。经过几次人员变动,柯达伊四重奏团已经成为具有匈牙利传统弦乐四重奏风格的演奏团体了。乐团成立初期,受到弗里吉斯·向陀尔、维尔莫斯·塔特拉伊和安德拉斯·米哈伊诸教授的悉心指导,尤其是后者对该重奏团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时至今日,柯达伊四重奏团差不多已走遍了欧、美与亚洲各地。他们的演奏曲目除了标准的古典曲目之外,偏重于匈牙利作曲的作品可称之为最准确与最权威的诠释。他们已经录制了全套的海顿、德彪西与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最近还准备为Naxos唱片公司录制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
柯达伊四重奏团自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至今已获得“李斯特奖”(1970)、“匈牙利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称号(1990)以及“巴托克·帕斯托利奖”(1996)。该团在Naxos演绎的多款海顿的室内乐作品都获得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以上的好评鉴,1993年发行的室内乐专辑(海顿:弦乐四重奏Op.64)被古典CD杂志评为最佳唱片,。
柯达伊四重奏团的首席小提琴阿蒂拉·法尔瓦伊:16岁时即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斯尼科夫斯基教授。1979年获西盖蒂国际小提琴比赛二等奖。翌年获胡巴伊比赛一等奖。毕业以后,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约瑟夫-西沃教授指导下继续深造。1980年加入柯达伊四重奏团。
第二小提琴托马斯·萨博出生于布达佩斯。七岁即开始学音乐。1969年毕业于李斯特音乐学院。当时他已经是匈牙利国家乐团的成员了。后来成为布达佩斯节日乐队的第二小提琴首席。在大学期间,萨博研习并演奏室内乐,1969年成为柯达伊四重奏团成员。
中提琴嘉博尔·费亚斯出生于杰尔,并在那里接受基本音乐教育。1963年-1967年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并成为李斯特室内乐团成员。1966年他进入柯达伊四重奏团,1968年该团在布达佩斯举行的莱奥-韦纳国际四重奏比赛上获一等奖。1969年,费亚斯个人获ARD慕尼黑三重奏比赛二等奖。
大提琴杰尔吉·埃德尔: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埃德-班达教授。完成学业后他继续在美国与加拿大的耶鲁大学(1978)、班夫中心美术学校(1983)以及威斯康星大学(1984-85)学习。他曾担任布达佩斯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多年。他还是埃德尔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始人。
1999年11月9日,柯达伊弦乐四重奏团于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中国的观众有幸亲耳聆听这个世界著名的重奏团的现场演出。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伊凡•费舍尔指挥)(462 589-2) 豆瓣
布达佩斯节日乐团
出版发行: 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是十九世纪浪漫乐派最具吸引力的创作之一,这套由21首乐曲组成的集子是在钢琴上四手联弹所特别创作的。这套曲集在创作时吸收了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音乐元素,并突出了其自由活泼的节奏、粗犷豪放的气质,勾画出一幅幅吉卜赛人情趣盎然的生活画面。

在众多的管弦乐演奏版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款就是由PHILIPS唱片公司出品、指挥家费舍尔指挥匈牙利布达佩斯节日乐团演奏的经典录音。

费舍尔对勃拉姆斯这21首散发着浓烈匈牙利民族风情的舞曲情有独衷,因此在录制这张唱片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匈牙利民族精神,费舍尔不仅亲自改编了9首乐曲,而且还将其中的许多乐曲原作的出处也一并考察了出来并亲自撰写文章予以推广介绍。

在改编中,费舍尔非常注重和强调突出匈牙利民族音乐风格的个性,因此,他在管弦乐队改编时便特意加入了匈牙利的民族乐器大洋琴,以期强化色彩。另外,弦乐在演奏时,他也让弦乐组的演奏尽可能地仿效吉卜赛民间小提琴的那种灵活、即兴、自由发挥的特点,于是便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迷人效果。由于费舍尔的改编与以往的一些版本具有很大的特色风格区别。

因此在勃拉姆斯的这21首《匈牙利舞曲》唱片录音比比皆是的情况下,费舍尔这款洋溢着浓郁匈牙利吉卜赛风格的演奏版则一支独秀、大放异彩!此张唱片值得特别推荐。

01 No.1 in G minor(orch. Brahms)
sol mineur.g-Moll
02 No.2 in D minor(orch. Fischer)
re mineur. d-Moll
03 No.3 in F major(orch. Brahms)
fa majeur. F-Dur
04 No.4 in F sharp minor(orch.Fischer)
fa diese mineur.fis-Moll
05 No.5 in G minor(orch. Fischer)
sol mineur. g-Moll
06 No.6 in D major(orch. Parlow)
re majeur. D-Dur
07 NO.7 in A major(orch. Fischer)
Ia majeur. A-Dur
08 No.8 in A minor(orch.Schollum)
Ia mineur. a-Moll
09 No.9 in E minor(orch.Schollum)
mi mineur.e-Moll
10 NO.10 in F major(orch.Brahms)
fa majeur.F-Dur
11 No.11 in D minor(orch.Fischer)
re mineur.d-Moll
12 No.12 in D minor(orch.Fischer)
re mineur .d-Moll
13 No.13 in D major(orch.Fischer)
re majeur.D-Dur
14 No.14 in D minor(orch.Fischer)
re mineur .d-MOll
15 No.15 in B flat major(orch.Hidas)
si bemol majeur.B-Dur
16 No.16 in F minor(orch.Parlow)
fa mineur.f-Moll
17 No.17 in F sharp minor(orch.Hidas)
fa diese mineur fis-Moll
18 NO.18 in D major(orch.Hidas)
re majeur.D-Dur
19 No.19 in B minor(orch.Dvorak)
si mineur.h-Moll
20 No.20 in E minor(orch.Dvorak)
mi mineur e-Moll
21 No.21 in E minor(orch.Dvorak)
mi mineur.e-Moll
Tribute to a Unique Artist 豆瓣
Carlos Kleiber
发布日期 2004年10月12日 出版发行: DG
[the recordings] are rewarding readings of rigour and intensity from a conductor every music lover should know.
Record Review / David Mellor, Mail on Sunday / 05 September 2004


--------------------------------------------------------------------------------

. . . a 1978 Schubert "Unfinished" with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is testimony enough to his genius, the first movement (with repeat) initially poised on a nerve's edge, tremulous and full of energy; the second properly relaxed. Kleiber was one of the few conductors to mark a profound climate change between the two movements, and his benchmark performance contradicts the notion that Schubert's Eighth is a mere torso. It has never sounded more perfectly complete.
Record Review / Rob Cowan, Independent (London) / 06 September 2004


--------------------------------------------------------------------------------

The musical strengths are easy to list. Each work -- or, in the case of "Tristan", complete scene -- is a living whole. Complex, richly variegated musical arguments emerge like single, soaring spans of melody . . . If you haven't yet discovered Kleiber, don't hesitate.
Record Review / Stephen Johnson, BBC Music Magazine (London) / 01 December 2004


--------------------------------------------------------------------------------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Brahms: Double Concerto 豆瓣
Anda / Schneiderhan
发布日期 2005年2月2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in C major, Op. 56
Géza Anda (piano), Wolfgang Schneiderhan (violin), Pierre Fournier (cello)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Ferenc Fricsay
Recorded: 1960-06-01
Recording Venue: Jesus-Christus-Kirche, Berlin
Brahms: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 Cello in A minor, Op. 102
Wolfgang Schneiderhan (violin), Janos Starker (cello)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Ferenc Fricsay
Recorded: 1961-06-05
Recording Venue: Jesus-Christus-Kirche, Berlin
弗里茨·莱纳指挥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豆瓣
Fritz Reiner / The Royal Philharmonic
发布日期 1994年6月23日 出版发行: Chesky Records
“记得有人说莱纳听了自己这个勃拉姆斯录音感动的哭了,这个版本确实有值得聆听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个版本有勃拉姆斯傲骨凛然的霸气,却又不失铁汉的柔情,前者可以听他的第四乐章,后者可以听他的第二乐章。
虽然将录音的优劣也放在版本比较的考量有一点奇怪,但是我们却必须说,录音确实会影响聆听时的整体感受。就如之前说过的,莱纳这个录音诠释的非常爽朗,而且又不缺曲子中的灰暗面,如果你可以接受索尔蒂的诠释方法,那么应该可以轻易接受这个莱纳的最后录音。”
——以上引用蓝昌松先生的评点。这是一张著名的录音,我仅仅在线听过而已。个人觉得莱纳首乐章主题速度过快,皇家爱乐的弦乐还没有完全放开。但莱纳终究功力不凡,乐队是渐入佳境。之后的几个乐章都完成得很好,莱纳的独有气质在末乐章尤为突出。
总之是一次上佳水平的演绎,虽然不是完美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