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oque
Bach: The Art of Fugue / Musical Offering 豆瓣
9.5 (22 个评分) Neville Marriner /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17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企鹅评荐三星唱片。“奈维尔·马里纳爵士在他和安德鲁·戴维斯精心制作的版本中以其才智运用各种不同的织体,在管风琴、羽管键琴等键盘乐器上给赋格与卡农曲予以均衡区分。每一个例子都可以找出适合特定乐章的乐器编配。速度合适,乐句自然而不做作、节奏富有弹性,马里纳的演奏风格极其符合作品要求;1974年的录音更是精雕细琢。与此相似,在《音乐的奉献》中马里纳采用了他自己为乐器的编配的版本:弦乐包括3把独奏小提琴、3把独奏中提琴、1把独奏大提琴以及长笛、管风琴和羽管键琴。此曲的演奏质素很高,他们演奏起来都举重若轻。唱片的录音好极,总而言之,此碟应该排列在此作品最成功的录音作品中。”
J. S.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BWV1080,作于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大约是1749—1750年。1749年,巴赫将要失明,身体也日见衰退,这部作品可看作是他的音乐遗嘱。这部曲集共包括22首赋格与卡农,但其编号只有19首,原因是16、17、18各号均含两曲,而第十九号未完成。在第十九号中,巴赫想把自己的姓名作成 B—A—C—H4个主题组成的四声部赋格,可惜未完成:他的手迹停止的地方就是这位大师要将他的名字的第四个字母填上去的地方。这部作品被看成是高级对位的教科书,全曲分为;1.对位法第一,4声部赋格;2.对位法第二,4声部赋格;3.对位法第三,4声部赋格;4.对位法第四,四声部赋格;5.四声部赋格;6.法国型的四声部赋格;7.扩大与缩小的四声部赋格;8.3声部赋格;9.12度的4声部赋格;10.10度的4声部赋格;11.4声部赋格;12.8度卡农;13.反行的扩大卡农;14.在3度对位上的10度卡农;15.在5度对位上的12度赋格;16.对位法第十六,4声部赋格(正反两首);17.3声部赋格(正反两曲);18.两台古钢琴赋格曲(正反两首);19.3个主题的赋格曲,实际出现BACH4个主题。这部作品,巴赫只对第十八号两首作品注定了使用的乐器,早期研究,认为此曲集应由附有踏板的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自20世纪后 由指挥家卡尔·斯特劳贝(K.Straube,1873—1950)1927年第一次以管弦乐的方式演奏,编曲是格拉萨(W.Graser,1906—1928)。他在18岁时改编了这部作品,22岁时自杀身死,现在这部作品的演奏,基本使用古钢琴。
J. S.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BWV1079,作于1747年。1747年巴赫到柏林看望他的爱子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巴赫(Carl Philip Emanuel Bach),当时柏林的腓德烈大帝请他到宫中献艺,他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即兴创作演奏寻求曲(Ricercare,略长的赋格),使大帝赞叹不已。从柏林回莱比锡后,巴赫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作成一套作品,献给大帝,他自己亲笔作了献词,这部作品共包括:1.三声部寻求曲,乐器配置:古钢琴独奏;2.无终卡农曲,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3.各种卡农曲:a.二声部卡农(两把小提琴);b.由小提琴演奏的二声部同度卡农(两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C.二声部反行的;d.二声部扩大与反行的(两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e.每次升高一全音,变调的二声部(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各一把);4.卡农型赋格,乐器编制:长笛(或小提琴)、古钢琴;5.六声部寻求曲(古钢琴独奏);6.二声部卡农(中提琴与大提琴);7.四声部卡农(3把小提琴和大提琴);8.三重奏(长笛、小提琴、古钢琴);9.无终卡农(乐器与8同)。
Disc: 1
1.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
2.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2
3.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3
4.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4
5.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alla Ottava
6.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5
7.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6, a 4, im Stile francese
8.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alla Decima, Contrapuncto alla Terza
9.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7, a 4, per Augmentationem et Diminutionem
10.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8, a 3
11.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alla Duodecima in Contrapuncto alla Quinta
12.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9, a 4, alla Duodecima
13.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0, a 4, alla Decima
14.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per Augmentationem in contrario motu
15.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1, a 4
16.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3, a 3 (rectus)
17.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2, a 4 (rectus)
18.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Fuga a 2 Clav.
Disc: 2
1.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3, a 3 (inversus)
2.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2, a 4 (inversus)
3.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Alio modo Fuga a 2 Clav.
4.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Fuga a 3 Soggetti (unfinished)
5.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Ricercar 1 (a 3)
6.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 perpetuus super Thema Regium
7.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1 a 2 (Canon cancricans)
8.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2 a 2 violini in unisono
9.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3 a 2 per motum contrarium
10.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5 a 2 (Canon circularis per tonos)
11.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Largo
12.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Allegro moderato
13.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Andante larghetto
14.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Allegro
15.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Canon a 2 quaerendo invenietis (Canon contrarium stricte reversum)
16.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Canon a 4
17.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Canon perpetuus
18.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4 a 2 per augmentationem, contrario motu
19.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Fuga canonica in epidiapente
20.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Ricercar 2 a 6
J.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豆瓣
Pi-hsien Chen
发布日期 1994年2月15日 出版发行: Naxos
作曲:J.S.Bach
演奏:Chen Pi-hsien,陈必先(piano)
录音日期:1985
发行公司:Naxos
资源出处:IMG_幕府将军
专辑介绍: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其间30段变奏分别是: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4.模仿前一变奏。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林逸聪)
曾被欧洲媒体誉为「中国的奇蹟」的钢琴家陈必先女士,1950年生於台北。四岁起随崔月梅女士学琴,五岁登台,九岁时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准以音乐天才儿童身分至德国科隆深造。在学期间追随Hans-Otto Schmidt-Neuhaus等名师学习,二十一岁时获得第二十一届慕尼黑联合广播公司(ARD)国际比赛首奖,1972年参加布鲁塞尔的伊莉莎白大赛得奖,之后又陆续获得路特丹的「国际笋白克大赛」与美国首府华盛顿的「国际巴哈大赛」等国际大赛的首奖,从此一举成名。
陈必先在眾多世界知名城市如伦敦、柏林、慕尼黑等演奏,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在频繁的演奏中陈必先和许多世界知名乐团、指挥家、音乐家合作,包括: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苏黎世国家交响乐团、德国广播交响乐团等。合作过的指挥家有海汀克(Bernhard Haitinl)、沙克尔(Paul Sacher)、戴维斯爵士(Sir Colin Davis)、杜特华(Charles Dutoit)、雅诺斯基(Marek Janowsky)、幸德尔(Hans Zender)、乌特夫斯(Peter Eotvos)、亨利梅哲等。
其受邀参加过的重要音乐节如:卢森堡音乐节、香港艺术节、大阪音乐节、史瓦辛格音乐节(Schwetzinger Festpiele)、伦敦音乐节(London Prom’s)、哈德斯费音乐节(Huddersfield Festival)、巴黎之秋音乐节(Festival d’Automne Paris)、史特拉斯堡音乐季(Musica Strasbourg)、维也纳现代音乐季(Wien Moderm)、科隆音乐节(Triennale Cologne)等。
除了活跃於舞台,近年更积极投入室内乐演出及研究并推广现代音乐。陈必先也与许多现代音乐作曲家共同合作,著名作曲家有:布列兹、史托克豪森、库尔塔格等,同时她也在德国许多不同音乐节演奏约翰凯吉(J. Cage)和卡特(Elliott Carter)的作品。其认为以现代的技巧及现代的精神来詮释古典音乐才能赋予新的生命与现代的观眾产生共鸣。同时也强调,音乐家与听眾,是一体两面,她曾说:「弹一个因听眾能懂,演奏者也能感觉到她们懂,然后就会更感动地弹下去。这层默契,是推动演奏者的最大力量」
1999年起,陈必先陆续於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举行演奏,极为成功。她也於2000年世界博览会中担任独奏,也与康塔斯基(Alfons Kontarsky)合作,表演双钢琴,深受国际乐坛的肯定与推崇。陈必先曾任德国国立科隆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983-2004),自2004年起转任德国弗莱堡音乐院教授,亦於2003年起担任国立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客座教授,指导钢琴、室内乐与现代乐合奏等课程。
关於她的演出,特别是对於巴哈的作品,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的乐评曾誉为「陈必先伟大地创造了巴哈」(上扬唱片介绍)
布拉塞尔:竖琴版 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 豆瓣
Bach J.S / Sylvian Blassel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26日 出版发行: Warner Classics UK
法国竖琴手 Sylvain Blassel 以竖琴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2007 年年底录音,2009 年发行。这是第一张竖琴版《哥德堡变奏曲》唱片,值得一提的是原作品并没有为竖琴做重新编曲,Blassel 以竖琴独到演绎了巴赫的这部键盘音乐杰作。
诹访内晶子: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两首小提琴协奏曲 豆瓣
诹访内晶子 Akiko Suwana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3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Japan
诹访内晶子Akiko Suwanai
日本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1972年生于东京,现今最年轻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金奖获得者。作为一位出色的独奏家,她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在古典乐坛建立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诹访内晶子精湛技巧和热情投入的结合,在当今的舞台上极为少见。与她合作的众多著名的指挥家中,包括伊利亚胡·殷巴尔,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小泽征尔和潘德烈茨基等。她经常与纽约和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明尼苏达州和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合作赴北美作精彩演出。
诹访内晶子还与环球唱片公司签下独家唱片合同,她录制的七张专辑引起很大的关注,喝彩不断。2004年发行的最近一张专辑,是与指挥家夏尔·迪图瓦联合爱乐乐团演奏的法国歌剧。
诹访内晶子不但摘取了意大利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桂冠,还在日本国际比赛和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比赛中胜出,所得奖项多不胜数。她曾在日本最著名的桐朋音乐院和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攻读小提琴,师从迪蕾和林昭亮,在柏林艺术学院跟随海伯格学琴。除了学习音乐外,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政治经济专业,可见其文化修养相当深厚。
诹访内晶子所用的小提琴是由意大利名匠-安托万史特拉瓦里(Antonio Stradivarius)制作的名琴「海豚Dolphin」,号称全球最好的五把小提琴之一,曾是她最欣赏的小提琴泰斗海菲茨的最爱。
她曾赢得过帕格尼尼、伊莉莎白小提琴大赛的第二名,并摘取过柴可夫斯基大赛的金牌,在古典音乐界已大有名气。印象中,有东方血统的小提琴女将已不足为先,郑京和、美岛丽、莎拉张个个威震世界。然而,她们中却没有一个象取访内晶子般还有令人妒忌的美貌。当安妮·索菲-穆特迈向半老徐娘之际,集迷人外貌、超技琴艺、慧黠头脑于一身的诹访内晶子将成为古典音乐界的新偶像,小提琴爱乐者最新的“梦中情人”。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豆瓣
Giuliano Carmignola / Andrea Marco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Sony
喜欢巴洛克小提琴和喜欢浪漫派小提琴的乐迷似乎总说不到一块,小提琴这件乐器虽然是在十八世纪巴洛克时代成熟的,但经过浪漫主义的塑造,它更多地属于帕格尼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这些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他们让小提琴发出浓厚抒情、激越深沉的如歌之声,那似乎才是小提琴应该有的声音。然而,二十世纪初肇始的古乐复兴运动把巴洛克小提琴风格和演奏法带回了音乐舞台,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唱片工业让远离欧陆的国内乐迷也欣赏到了本真运动的成果,发音明亮、偏薄、直接、不带揉弦,甚至是用羊肠线演奏的巴洛克小提琴对习惯浪漫小提琴耳朵来说,是个新鲜体验。浪漫小提琴拥有一大批如雷贯耳的大师名录,相对而言,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就羞涩很多,他们的名气大多限于专家、学院、小圈子乐迷。
但也有一个例外,他就是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Giuliano Carmignola)。这位在浪漫小提琴和巴洛克领域都响当当的人物去年年底从索尼唱片转签环球,今年推出了他在环球的首张专辑,威尼斯协奏曲。
当今小提琴演奏界,在现代小提琴和巴洛克小提琴两个领域内都堪称大师级人物的,大概只有意大利人朱里亚诺·卡米诺拉了。卡米诺拉成名很早,七十年代初,他连续在好几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1973年的帕格尼尼比赛。曲目从巴洛克、古典、浪漫一直到现代二十作品。他是个现当代作品的专家,在意大利首演法国当代作曲家杜蒂里耶的小提琴协奏曲。保留曲目单从维瓦尔第、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一直到施尼特凯。
卡米诺拉拓宽领域是在八十年代,涉足巴洛克曲目,用仿古小提琴演奏。时至今日,卡米诺拉花一半时间在巴洛克音乐上,另一半则属于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以这种身份闯荡乐坛的小提琴家,寥寥无几。国内不少巴洛克音乐老饕早就开始追捧这位明星。
卡米诺拉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特莱维索,离威尼斯很近,14世纪,特莱维索曾被并入威尼斯公国,从这个意义上,卡米诺拉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威尼斯人,维瓦尔第、塔尔蒂尼的后代。卡米诺拉上过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的大师班,在日内瓦音乐学院曾跟随小提琴大师谢林学习过。不过这个光辉的履历,并不能明确地解答卡米诺拉的风格到底来自哪里?卡米诺拉的演奏如此出神入化,富于表现力,让我们几乎要重新定义巴洛克小提琴留给人们的保守印象。
卡米诺拉演奏古乐一般用两把琴,一把十八世纪无名氏所制的小提琴,得自他家乡的音乐前辈艾普里良(Angelo Ephrikian),Ephrikian曾在战后破译出一份维瓦尔第的手稿。另一把琴,由圭达图斯(Floreno Guidantus)在1793年制造。卡米诺拉非常喜欢这把圭达图斯琴,环球archiv首次录音使用的就是这把。他说:“用这把琴演奏巴洛克音乐真是绝妙极了,我想要的音色,它都能作出来。”录音中圭达图斯的音色非常华丽,变化多端,高音弦带有金属似的银亮色调。他演奏的巴洛克音乐一方面带有古乐器那种粗砺的质感,另一方面音色很亮,很优美,洛杉矶时报的一个评论很形象,说卡米诺拉的演奏兼有漫画家赫许菲尔德(Hirschfeld)那狂放随性的线条,以及雕塑家贾柯梅蒂(Giacometti)金属雕塑的枯瘦优雅。
卡米诺拉在意大利十八世纪巴洛克小提琴演奏领域如此成功,以至于演奏界将卡米诺拉视为一个分水岭,有“前卡米诺拉”和“后卡米诺拉”之说,意思就是自从有了卡米诺拉的样板,古乐小提琴再要想以前那样,一味追求发音古朴本真,而将演奏的技巧和说服力(rhetoric)放在第二位的思路,已经走不太通了。威尼斯音乐界的领袖人物马里奥.迈希尼斯(Mario Messinis)就持这样的观点,卡米诺拉打开了全新视野。
早在七十年代,卡米诺拉在罗马独奏家乐团(Virtuosi di Roma)演奏,后来他回忆说,当时演奏巴洛克曲目还是以甜美的发音、辉煌的技巧为主,浪漫式的演绎,压根没有什么历史观念。从那时开始,卡米诺拉走了很长一段路,他说:“你要不停去发现新知,努力去接近真理。”
很多人,包括许多古乐演奏家都以为古乐演奏清规戒律很多,演奏家个性不强,卡米诺拉打破了这种成见。他说:“巴洛克协奏曲宽广的力量幅度,强有力的方向感,留给演奏家无穷的幻想与创造空间。在这个广阔空间里,你大可以自由发挥,也不会超越古乐演奏风范。习惯了现代乐器,再以古乐方式演奏,是个很新奇的实验,你要掌握一套完全不同的字母表和语法。”很有趣,真正给古乐演奏带来革新的,却是一个先在现代小提琴领域上取得很高成就的艺术家,他杀入古乐领域,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振奋人心的古乐演奏。
最让我惊讶的是,卡米诺拉在演奏巴洛克小提琴音乐时的那种句法,丝毫没有老派小提琴大师演奏巴洛克音乐时习惯有的抒情大线条,那种饱满的抒情大分句好像可以无休止地延续下去,这完全来自浪漫主义音乐。卡米诺拉完全不同,即使在慢乐章中,他也把乐句很自然地断开来,气息做得比较短,有很强烈的呼吸感觉,很像一个演说者自然的话语间歇。不少巴洛克作曲家很在意将文法上的修辞手段化入音乐,卡米诺拉的演奏重新让我们体会到这一点。
在巴洛克协奏曲中,乐队和独奏的关系和浪漫主义时代协奏曲大不相同。如果把独奏比作雄辩的演说家,乐队比作演说家所面对的民众,那么在巴洛克时代的协奏曲中,独奏演说家完全控制住了民众,乐曲的基调、节奏全由独奏掌控,就如同一个阶级秩序井然的等级社会,独奏与乐队之间是和谐一体的。而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浪漫主义协奏曲中,民众不再循规蹈矩,他们更像法国大革命中的暴民,演说者或许能暂时说服民众,但也有随时被颠覆的危险,独奏和乐队是冲突竞争的。根据这个比喻,横贯多个领域的卡米诺拉不愧为一个天才而雄辩的演说者。
卡米诺拉在DG唱片的首度亮相,选择了洛卡泰利、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他说,这三位都是十八世纪早期的小提琴炫技大师,同时又兼具作曲家身份。独奏协奏曲正是在他们手上瓜熟蒂落。当然,同时代还有不少小提琴才俊,譬如杰米尼阿尼和维拉奇尼(Veracini),不过在那一个小提琴独奏家-作曲家群落里,洛卡泰利、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无疑是最伟大的圣三位一体。
说起维瓦尔第,可是卡米诺拉的最爱。相比同一张专辑上的塔尔蒂尼和洛卡泰利来,维瓦尔第更多地充满创意和灵感。斯特拉文斯基曾经嘲讽地说道,维瓦尔第一生写了三百多首大同小异的协奏曲。卡米诺拉对这个说法很不以为然,他说,要知道,在维瓦尔第的三百多首协奏曲中,只有少数经常演奏,起码有50首美妙的作品从来没有录音,有很多维瓦尔第音乐等待音乐家去发掘。早在卡米诺拉幼年学琴的时候,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小提琴家,受半个世纪前维瓦尔第复兴运动的影响,鼓励儿子探索这位音乐大师的宝藏。卡米诺拉表示将继续录制更多的维瓦尔第专辑。对卡米诺拉来说,维瓦尔第始终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谜,他将无限地去接近这个谜团。
洛卡泰利的音乐带有大量的花饰,他是第一个努力穷尽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大师。技巧非常有光彩,小提琴在他手里,变成当之无愧的炫技乐器。洛卡泰利的音乐表面效果出色,但深度比不上塔尔蒂尼和维瓦尔第。卡米诺拉以前在索尼录制过几首洛卡泰利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次环球新专辑也有一首G大调协奏曲入选。
如果说维瓦尔第充满灵感、洛卡泰利注重炫技,那么按照卡米诺拉的分类,塔尔蒂尼则偏向理论,他的作曲有精确的计算,深思熟虑,塔尔蒂尼似乎认为通过数字公式可以推导出完美的音乐,但这绝对不是说塔尔蒂尼的音乐枯燥无味,他照样有浓厚的抒情特质。塔尔蒂尼在三位作曲家中去世得最晚,音乐风格相对也比较接近古典时代。
据悉,卡米诺拉很快将在archiv推出巴赫全套独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组曲,非常值得期待。
转发
Vivaldi: Les Quatre Saisons 豆瓣
Amandine Bey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14日 出版发行: Zig Zag Territoires
"Majestic, gossamer, hypnotic. Perfect in every inflection of the phrasing, which the young soloist sculpts with a sense of space, magnificently served by the recorded sound." -- Le Monde



Amandine Beyer, who won the 2001 Vivald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urin, is now set to release her superb recording of Vivaldi's Four Seasons. This is truly a performance that blows any cobwebs from the popular piece, and includes premiere recordings of newly reconstructed Vivaldi concertos.
ba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s (BWV 1046-1051) 豆瓣
Harnoncour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9年5月17日 出版发行: Teldec / Warner Brothers
印有Made in West Germany 西德压片。 Harnoncourt 哈農庫特 - 指挥, Concentus Musicus Wien, 哈農庫特(Harnoncourt)是"本真派"的倡導者,這個巴赫(Bach)《勃蘭登堡協奏曲,第1、2、4號》(Brandenburg Concertos Nos 1, 2, 4)是他繼60年代以後再次錄制這套曲目,樂隊依然是他親手創建的維也納古樂合奏團(Concentus Musicus Wien),他的演繹很有特色,表現出了質樸清新的音色,使演奏更具室內樂般的親切、沈思氣息,哈農庫特的這份錄音可以說是古樂運動和巴赫復興的重要見證!
巴赫:四首管弦组曲 豆瓣
9.6 (5 个评分) Neville Marriner /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24日 出版发行: Decca
01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1. Ouverture
02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2. Courante
03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3. Gavotte I-II
04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4. Forlane
05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5. Menuet I-II
06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6. Bourrée I-II
07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7. Passepied I-II
08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1. Ouverture
09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2. Rondeau
10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3. Sarabande
11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4. Bourrée I-II
12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5. Polonaise
13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6. Menuet - 7. Badinerie
14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1. Ouverture
15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2. Air
16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3. Gavotte I-II
17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4. Bourée - 5. Gigue
18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1. Ouverture
19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2. Bourrée I-II
20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3. Gavotte
21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4. Menuet I-II
22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5. Réjouissance
Water Music &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豆瓣
Trevor Pinnock / The English Concert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26日 出版发行: Dg Imports
01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1. Ouverture (Grave - Allegro)
02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2. Adagio e staccato
03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3. Allegro - Andante - Allegro
04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4. (Menuet)
05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5. Air
06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6. Menuet
07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7. Bourrée
08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8. Hornpipe
09 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 9. (Andante)
10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1. Allegro
11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2. Alla Hornpipe
12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3. (Menuet)
13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4. Rigaudon
14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5. Lentement
15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6. Bourrée
16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7. Menuet
17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8. (Andante)
18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9. (Country Dance I/II)
19 Water Music, Suites II & III in D/G (HWV 349/350) - 10. Menuet
20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Suite HWV 351 - 1. Ouverture
21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Suite HWV 351 - 2. Bourrée
22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Suite HWV 351 - 3. La paix
23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Suite HWV 351 - 4. La réjouissance
24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Suite HWV 351 - 5. Menuet I
25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Suite HWV 351 - 6. Menue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