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o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inor, Op. 37 豆瓣
9.4 (7 个评分) Glenn Gould / ,Herbert Von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31日 出版发行: Sony classical
一个传奇的录音。卡拉扬与古尔德的怪异组合,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极其不协调的。一个是工整严谨的德奥大师,另一个则是古灵精怪的钢琴怪杰。
这里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录音时间是在1957年。卡拉扬和古尔德可谓刚刚步入他们事业的辉煌时期,两人有着较为接近的情绪和精神风貌,合作自然也是一流的水准。要说这个录音有多少出彩的地方,那也未必。但我们可以在第一乐章中听到卡拉扬无比细腻而谦逊的伴奏以及古尔德天马行空的流畅和恣肆。而进入第二乐章的闲庭漫步,我想卡拉扬是所有指挥家中最能给予独奏者以自由发挥空间的一位了,所以我们能听到古尔德的沉思冥想和卡拉扬的宽广音域,两者相得益彰,星月交辉。最后一个乐章自始都以一个较为平淡的速度进行,只有到了尾声部分的最后几个小节,我们才终于等到了卡拉扬异乎寻常的爆发力,这是我听过的所有版本中,最宏大最有气势的结尾了!
贝多芬协奏曲全集第二辑 豆瓣
Ludwig van Beethoven / Stephen Bishop Kovacevi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11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详细内容: Disc: 1 1.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Op. 7: Allegro2.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Op. 7: Adagio Un Poco Mosso3.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Op. 7: Rondo. Allegro4. Concerto In C , Op. 56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With Orchestra: Allegro5. Concerto In C , Op. 56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With Orchestra: Largo6. Concerto In C , Op. 56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With Orchestra: Rondo alla PolaccaDisc: 2 1.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Allegro Ma Non Troppo2.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Larghetto3.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Rondo. Allegro4. Piano Concerto In E Flat, WoO 4: Allegro Moderato5. Piano Concerto In E Flat, WoO 4: Larghetto6. Piano Concerto In E Flat, WoO 4: Rondo. Allegretto广告语: 贝多芬(1770-1827)一生共创作了5部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于1808-1809年间。前四部钢琴协奏曲首演时都是由贝多芬亲自担任钢琴声部的演奏,但是当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首演时,因为贝多芬已经基本失聪,无法胜任钢琴演奏,只能由他的得意门生、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车尔尼担任独奏。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后来又由17岁的李斯特在巴黎演奏而大获成功,盛名远播,倍受欢迎。此CD收录了钢琴协奏曲第5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著名曲目。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歌曲和钢琴作品集 豆瓣
8.3 (7 个评分)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 Aribert Reiman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12月5日 出版发行: Philips/Special Imports (Ger)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业余作曲家。尼采曾是瓦格纳的朋友与热情拥护者,后来又转而反对他,拥戴比才。尼采作有一些钢琴小品,NEMP公司有一张扬(J.B.Young)演奏的专辑,CD编号NPD85513。
尼采创作的歌曲,菲舍尔-迪斯考演唱,莱曼(Reimann)钢琴伴奏,在Philips有一张专辑,CD编号426 863-2,《企鹅》评价三星保留一星。这张唱片上另有尼采创作的2首双钢琴作品。
布索尼:钢琴协奏曲 豆瓣
Busoni / Daniell Revenaug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8日 出版发行: EMI Studio DRM
作品介绍:
“布梭尼在世时是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到现在都还有以他为名的比赛。不要以为这是现代音乐,其实这些曲子传统得很。钢琴的比例嫌大些,但是触感及声音的密度都很好。伴奏的管弦乐并不突出,是很平衡的录音。”——《美国TAS发烧唱片榜单》刘汉盛(原版LP简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索尼(1866 - 1924)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但是像那个时代众多驰名遐迩的演奏家一样,他的作曲家地位被掩盖在其钢琴大师的盛名之下。 毫无疑问,
布索尼将作曲视为自己的第一夙愿和使命,尽管他经历过一段摸索才形成个人的风格,但他成熟期的作品具备了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作曲大师比肩的原创性和深刻性。 布索
尼虽出生在意大利,却深受德意志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他的音乐将南国的奔放抒情和北方德奥的厚重深邃熔为一炉,被形容成心灵和思想、激情与理智的美妙融合。 他
的晚期作品开始展露出新古典主义倾向,和声语汇变得含糊暧昧,这些都是以行将枯竭的浪漫主义为出发点,向前做出的探索和尝试。 布索尼的钢琴协奏曲在传统意义上标志
着他创作成熟期的到来,是对前半生成就的总结,也是整个浪漫主义光辉传统的顶峰之作。 他与同时代的马勒虽然都以各自的音乐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但这首
协奏曲无论从结构、篇幅还是内容上都与马勒的交响曲处于同一高度 —— 二者都是同样的伟岸宽广,蕴藏着无限遐思,欲穷尽世间万物。
布索尼的钢琴协奏曲在音乐史上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 它由五个庞大的乐章组成,总长度达到七十五分钟之久,末乐章甚至用到
了男声合唱团;演奏难度更是无以复加的艰深。 作曲家对钢琴和乐队的处理一反常态,摒弃了传统浪漫主义协奏曲中的竞技性和对抗性,而是让独奏钢琴融入到乐队之中,成
为整体的一部分,因此这首协奏曲更像是一部含有钢琴助奏的交响曲。 在作品初版的首页上,作曲家通过绘画中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作品的结构。 布索尼在1902年给妻子的一封
信中这样写到:“我用图画中具有象征性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致来表现我的钢琴协奏曲。左中右矗立的三个建筑分别代表协奏曲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乐章;夹在它们中间的是充满
生机的谐谑曲和塔兰泰拉舞曲;神奇的鸟和植物象征谐谑曲,维苏威火山和柏木则象征着塔兰泰拉舞曲;…… 画面最右边富有奇幻色彩的翼人形象则取材自丹麦诗人欧伦施莱厄
(Adam Oehlenschlaeger)的诗作,象征着大自然里的神秘主义。”
如意象描绘所体现的,协奏曲的三个奇数乐章正像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风格的神殿建筑一样,雄奇阔大。 第一乐章副标题为前奏(Prologo e Introito),开篇即展
现出宏大的场面。 C大调主题旋律由弦乐陈述,雄浑宽广,笔势万钧。 乐思在乐队齐奏中得到扩展,一个弦乐音型在号角声中上下奔腾,引出独奏钢琴沉郁雄放的开场白。 第二
乐章谐谑曲,钢琴在这里作跳跃状,伴随着鬼火般闪烁的弦乐颤音和柏辽兹式的管乐异彩。 在高音区,钢琴的声音如破碎的五彩玻璃一样清脆剔透;音乐成为一首A大调八六拍的
舞曲。 随后,钢琴沉重的低音和打击乐的砰击声将乐曲带进旋风魑魅一般的狂舞,直到突然间乐队高昂的齐奏将阴霾扫尽。 第三乐章是这部作品着墨最多、所占比重最巨的部分
,仅这个乐章就由一个前奏段落和三个完整的部分组成,构建宏大。 前奏过后,第一部分先由钢琴奏出一首宁静的众赞歌旋律,随后乐队加入,对其进行烘托。 钢琴含蓄的影射
出肖邦Op.62夜曲的旋律,之后众赞歌被木管乐再次呈现出来,深情款款。 第二部分,钢琴在弦乐的扶衬下奏出铿锵坚定的主题,乐队再对它进行展开,钢琴与乐队交织在一起,
波澜壮阔。 肖邦气质的夜曲主题在大提琴粗壮绵延的声音中呼之欲出。 最后乐队在田园曲中步入宁静,第三乐章告终。 第四乐章塔兰泰拉舞曲,钢琴以一种低沉的上下翻滚状
音型夹杂在木管乐的喧嚣声中;乐曲如奔流,颇有一发不可挟制之势。 末乐章标题为Cantico,即颂歌之意。 乐章由弦乐琶音在E小调上开始,巴松管和圆号追忆起慢乐章中间段的主
题,由小号和长号作答,伴随着叮咚作响的钟琴。 双簧管吹出了第一乐章的旋律,把人带到记忆中的过去。 随后在轻柔的弦乐铺垫下,一个隐身在台下的男声合唱团唱出为丹麦
诗人欧伦施莱厄的诗作而谱写的颂歌,唱词来自欧伦施莱厄的《Hebt zu der ewigen Kraft Eure Herzen》(心向永恒万能的神),歌颂了古老文明伟大不朽的成就。 歌声从四
面八方缓缓升腾而起,笼罩着大自然的神圣和静谧之美。 之后,第一乐章奔腾的音型如潮汐一样返还,覆盖在其下的是一首那不勒斯水手之歌。 肃穆深沉的氛围被出人意料的钢
琴华彩所打破,整部作品以绚丽夺目而告终。
布索尼学者罗纳尔德·史蒂文森(Ronald Stevenson)介绍这部协奏曲说:尽管它完成于作曲家三十八岁之际,但它的创作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作曲家十六岁时。 布索尼年
轻时便梦想能够以欧伦施莱厄的浪漫主义诗作入乐,这个愿望最终在协奏曲末乐章的合唱中实现。 布索尼在总结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认为,他的早期创作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素材的
恣意挥霍,具体体现在C大调协奏曲里;而晚期创作则趋向于结构更加洗炼和严谨。 这种成熟的过程在他的第一部歌剧《新娘的选择》(Die brautwahl)中同样可以观察到,而
后期的歌剧《图兰朵》(Turandot)和《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便是对前期创作的改进、完善。 C大调钢琴协奏曲并未被作曲家看成是技巧卓绝型的炫技作品,而是一首
囊括了钢琴助奏部分的大型交响乐,布索尼后来称其为他的“意大利交响曲”。 素以技巧著称的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比如他并未将第一乐章的速度标记
为“Allegro Brilliante”(华丽的快板),而是“Allegro dolce e solenne”(甜美而庄严的快板),这种克制展示了作曲家风格中古典的一面。
这首C大调钢琴协奏曲由于庞大的篇幅和高超的演奏难度,不论对演奏者的技术还是耐力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百年来它被不幸的排挤到古典主流曲目
范畴之外,以至于1904年首演之后,除了作曲家本人和他的几个学生挚友外,整个二十世纪几乎鲜有人问津。 这些屈指可数的人中包括厄尔德曼(Eduard Erdmann), 汉伯尔格
(Mark Hambourg), 希洛塔(Leo Sirota),和佩特里(Egon Petri),特别是后者不但担任了这部作品在英国的首演,而且还将它改写成双钢琴缩减版,为该曲有限范围内的
推广作出了贡献。
随着布索尼的学生一个个离世,这首协奏曲的命运似乎要终结于此了。 幸运的是,二十世纪的另一位钢琴家以其敏锐的目光重新发现了布索尼的这部遗作。 此人便是晚年
的约翰·奥格顿(John Ogdon 1937 - 1989)。 他为这部作品留下的录音已成为过去几十年来布索尼音乐的复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史蒂文森仍然对皇家曼彻斯特音乐
学院的一段相遇记忆犹新,这可能是奥格顿第一次接触布索尼的这部作品:当时史蒂文森正在一间琴房里视奏这首协奏曲的谱子,良久过后门被推开,一个胖乎乎的年轻人走了
进来,开起来显然被乐曲打动。 他向史蒂文森询问这首曲子的名称…… 几年之后奥格顿便把它带进了音乐厅。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豆瓣
Hélène Grimaud / Vladimir Jurowski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1日 出版发行: DG
Ludwig van Beethoven’s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major, op. 73 – known as the “Emperor” Concerto, heroic and powerful – performed by one of our most distinctive pianists, Hélène Grimaud. The excellent Staatskapelle Dresden is led by one of today’s young stars on the podium, Vladimir Jurowski, a charismatic musical genius – “more medium than conductor” (The Times) – who was recently appointed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s principal conductor. The chemistry between these musicians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an extraordinary musical experience
Hélène Grimaud stands for individual, original record concepts with a story to tell. This time the concept is Beethoven pure. About his fifth Concerto, Grimaud notes that the challenge to master it helped her reach inside herself, and that the piece is an incredible teacher that infuses the player with incredible vitality
On this album, the Concerto is coupled with a piano sonata out of Beethoven’s late compositional phase where – noticeable in the slow movement of the concerto as well – the composer’s concern for lyricism had deepened. Thus intimacy and delicacy are the features in the beautiful Piano Sonata no. 28, op. 101 chosen by Grimaud
Tchaikovsky / Liszt: First Piano Concertos 豆瓣
Alice Sara Ott / Münch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Alice Sara Ott,
Münchner Philharmoniker, Thomas Hengelbrock.
Alice Sara Ott在DG发行的第一张协奏曲专辑(DG 477 8779 2) , 指挥Thomas Hengelbrock 携Münchner Philharmoniker 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及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普雷特涅夫: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 豆瓣
Mikhail Pletnev / 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5日 出版发行: Dg Imports
01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 1. Allegro
02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 2. Adagio un poco mosso
03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 3. Rondo (Allegro)
贾尼斯、多拉蒂: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 豆瓣
9.0 (12 个评分) Byron Janis / Antal Dorat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1年11月8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贾尼斯的琴艺师承自本世纪浪漫大师霍洛维兹,因而乐斯特别细腻。由他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为最受欢迎的铨释版本之一。深情愉悦的演绎,让听者立刻深受感动。此外,杜拉第所领导伦敦交响乐团和明尼亚波利交响乐团,也相得益彰的搭奏出管弦乐的唯美音色。

《企鹅唱片指南》把这张唱片评为三星带花的最高荣誉,评语如下:贾尼斯对这个作品有充分的理解,他的有条理的抒情表达和对旋律起伏的自然反应给人以持久的愉悦。终乐章要求演奏家有高超的技艺,而这个伟大的抒情旋律被表现的诗意盎然。虽然1960年的录音气氛热烈,但明尼阿波利斯的小提琴却缺乏1961年在沃特福德录音的圆润,《第3协奏曲》简单的起始得益于特别热烈的气氛。贾尼斯从容自若地将主旋律展开,在终乐章发展到终结高潮时他将乐曲所表现的激情不慌不忙地推至顶点。
琴话绵绵最爱精选 '88-'08 豆瓣
8.7 (23 个评分) 久石譲 / Joe Hisaish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4月16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 纪念Piano Stories系列发行20周年,久石让大师亲自挑选最爱12首
◎ 极珍贵未发表音源作品「人生的旋转木马」钢琴独奏版首度收录!
横跨动画、电影、电视、广告,引领现代音乐领域的世纪音乐大师久石让,拥有卓越传奇的配乐功力,还有出神入化的指挥奇技,更不用说他身为一位钢琴独奏家,那悠游黑键与白键的精湛行云流水琴艺是一绝。自1988年发行第一张「Piano Stories」以来,广受乐迷爱戴,为纪念Piano Stories系列发行20周年,大师特别亲自挑选出12首动画、电影、电视、广告主题最爱,并收录未发表音源 「人生的旋转木马 (电影 「霍尔的移动城堡」 主题曲)」钢琴独奏版等13首「琴话绵绵最爱精选’88-’08」。弹指间,影像与音符激起完美的契合,就在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