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y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 豆瓣
8.9 (24 个评分) Carlos Kleiber / Bavarian State Opera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5月25日 出版发行: Orfeo D'or
本专辑是传奇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到目前为止,唯一指挥贝六的录音版本。这个录音由由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是1983年11月7日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演出实况。该版本原母带是巴伐利亚乐团所有现场录音档案中,唯一一张因尘封太久导致母带受损而迟迟无法面世的录音。所幸的是小克莱伯之子尚保留此受损母带之备份,经过录音工程师仔细地调校后才得以将此失落近20年的传奇版本重现。(摘自美丽元素)
Dvorák: Symphony Nos. 8 & 9 "From the New World" 豆瓣 Spotify
9.5 (35 个评分) Rafael Kubelik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第九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2010年3月28日 听过
很多人说不喜欢库贝里克太亮的铜管,我看真有点装B。我是搞管乐的,坚决顶起,管乐是骨,弦乐是肉。没骨的肉是菜,美味;有骨的肉是生物,有生气
DG Dvořák Kubelik symphony 交响曲
切利比达克:勃拉姆斯 第一交响曲/德意志安魂曲 豆瓣
9.3 (14 个评分) Franz Gerihsen / Johannes Brahm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8月10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罗马尼亚指挥家 Sergiu Celibidache 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和第一交响曲,1981 和 1987 年现场录音,1999 年 EMI 发行。
阿巴多: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命运之歌 豆瓣
Claudio Abbado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1年9月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一大段引子以后,阿巴多立即投入热烈的、戏剧性的解读,节奏疾徐有致,色调浓淡相宜,从开头的“最微弱”逐步增强,直至终乐章达到戏剧性的顶峰,自始至终一气呵成。《命运之歌》演唱得极好,做搭配特别有吸引力。此碟无疑为首选。
——《企鹅激光唱片指南》
Beethoven: Symphonie No. 7 豆瓣
9.8 (19 个评分) Carlos Kleiber / Bavarian State Opera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12月16日 出版发行: Orfeo D'or
貝多芬《A大調第7號交響曲,Op92》完成於1812年晚春,他寫曲時手法翻新,四個樂章均由舞蹈節奏主導,嚴格來說並沒有真正的慢板樂章,因此華格納認為此曲乃「舞蹈的神化」,而貝多芬則自述:「音樂有如醇酒,使我得到朝向生產過程的靈感。我就像酒神,為人類提鍊榮耀之酒,使他們得到精神的醉意!」。
既傳奇又神祕的指揮巨擘卡洛斯.克萊伯(1930-2004),他指揮之時有如酒神戴歐尼索斯附身,讓樂團或歌者深信別人都不對,只有他最正確,充滿無與倫比的魅力。此外,他又是完美主義者,唱片錄音和現場音樂會都極為鮮少,所以任何一個現場音樂會實況錄音的出現,均被內行鑑賞家視若珍寶。
本片取自1982年5月3日慕尼黑國家劇院演出實況,克萊伯的節奏動量生龍活虎,光輝燦爛質感豐富的高潮就像白熱化電流,不愧是目眩神迷的偉大演奏。採用超級音響SACD發燒模式上市,逼真臨場感更加令人顫慄不已!
1982年5月3日,克萊伯在慕尼黑國家劇院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舉行「追悼卡爾‧貝姆的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貝多芬的交響曲第4號與第7號。這次音樂會獲得極大成功,許多著名的評論家都給他極高的評價。
兩首交響曲中,前半的第4號為了籌募「整修Prinzregenten劇場基金」而由Orfeo唱片發行LP唱片,並衝擊全世界的古典樂迷。其演奏併有不知止境的狂熱而猛烈的速度感,與仔細表現細部而獲得的多彩又細膩的情緒,自由操縱緊張與解放,使此曲達到未曾有過的熱度,因而被認為是稀有的名演,並說是天才卡洛斯.克萊伯把他的才能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名唱片。這張LP後來翻製為CD,並成為眾多CD唱片中,屈指可數的大暢銷CD。
樂迷們當然期待音樂會後半的第7號也製成CD發行。但是碰到自認是得了「發行唱片恐懼症」的克萊伯,實在沒有什麼希望看到第7號CD上市。第4號的CD是例外,因為那是籌募「基金」所需。
現在樂迷們有福了。Orfeo唱片終於發行第7號的CD。這是與超級名演第4號同一次音樂會的錄音,因此其氣氛當然與第4號相同。其演奏只能說是強烈。試聽第3樂章急板,那突突逼人的氣勢,聽得使人喘不過氣。克萊伯表現毫不含糊而強烈嚴峻的音響,給各音部雄辯角色的魔術,只有長期合作的夥伴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才能把音樂提升到這麼驚人的境界。在這裡,管弦樂團成為有機的整體,在終樂章,已像是一隻身段柔軟的野獸,跳躍猛進。
那一場音樂會的在場聽眾,一定是聽得發呆了。因此樂曲結束後忘了拍手。先是零零落落的掌聲,等到聽眾醒過來,就是一陣狂風似的歡呼聲,聽眾以所能做到的最極限的歡呼,來讚美這位天才。
錄音甚佳。更直得一提的是這張CD以普通CD與SACD兩種方式製造,因此除可以使用一般CD播放機聽到清晰的聲音,如使用SACD播放機,那就會聽到從未聽過的臨場感十足的交響曲錄音。
弗里乔伊: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六 “悲怆”交响曲 豆瓣
10.0 (5 个评分) 费伦茨·弗里乔伊 Ferenc Fricsay / Annie Fisch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4月20日 出版发行: Orfeo D'or
这是Ferenc Fricsay有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注),之前处于自己艺术生涯颠峰的指挥家已经身怀绝症,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Fricsay选择了这两首特殊的作品。他们分别是两位伟大作曲家的天鹅之歌,而在指挥这两手作品的时候指挥家复杂的内心影响了对作品的演绎。所以这个1960年的实况“悲怆”不同于 Fricsay以往那种棱角分明的演绎,而是在舒缓悲情的气氛下产生了一次次撕心裂肺的演奏,并且也不再仅仅是一种感情上的宣泄,更多了几分对于宿命主题的深沉思考。——LAOXU (古典音乐论坛)
注:
LAOXU乐友的这一说法有误————这不是艺术家的最后一场音乐会。Fricsay平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1961.12.7在伦敦指挥英国爱乐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出的《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
马勒第2交响曲-复活 豆瓣
9.2 (17 个评分) Mahler / Latonia Moore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马勒完成第一交响曲后,即动手写作第二《复活》交响曲(2nd SYMPHONY IN C MINOR, “AUFERSTEHUNG”/RESURRECTION),费了六年,到一八九四年七月廿五日完成,时年三十四岁。一八九五年五月四日,在理察史特劳斯指挥下,于柏林首演了前三个乐章,但反应不佳,乐评几乎全是抨击和谩骂。十二月十三日,才由马勒亲自指挥下演奏全曲五个乐章,这次演出票房极差,不少乐评人亦拒不出席,马勒演出当天又不适,演出后便晕倒,但反应却很成功。
全曲重点在前后两个乐章。第二交响曲中,马勒最初题有暗示性的解说。第一乐章是表现第一交响曲的英雄的葬礼:“我愿意把第一乐章题为送葬曲,把他运到墓地后,曾反思:他为何而生,为何而苦恼?……在终章中,给出了答案。”
事实上,马勒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为终章寻找适当的歌词,思考它的音乐和结构,他曾博览群书,细读整本圣经,后来他祟拜的指挥家毕罗去世,马勒前往汉堡参加葬礼,在安息礼拜中聆听到克罗斯托克(KLOPSTOCK)作词的《复活颂歌》(AUFERSTEHEN/RESURRECTION ODE),深受感动,并决定拿这诗篇写作第二交响曲的终乐章。至于第二、三、四等三个乐章,则以间奏曲的感觉创作,因此,全曲的重心也就在前后两个乐章上。
首乐章是一阕葬礼进行曲
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C小调,4/4拍子(葬礼进行曲,约23分钟)
结构上有如是扩大了的奏鸣曲式,在强奏的弦乐颤音上,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粗犷有力的片断动机,不久出现以C小调为中心的第一主题,由双簧管和英国号主奏,随后又由另两三个相异的主题,构成第一主题群,阴暗的音色带有不祥的气氛。在由第一小提琴主奏的第二主题中,也相继出现几段不同的主题,随后英国管的新主题,给人印象也很深。
这两个主题群结构复杂,所以呈示部很庞大。展开部中除用已呈示的主题外,还加入别的新主题,再现部则加以浓缩精简,两个主题变得隐晦。
次乐章是往日幸福回忆的间奏曲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连德勒舞曲,约10分钟)
马勒将这乐章当做回忆幸福的往日的间奏曲,表现失败的英雄的爱,是整首交响曲中音乐较为明朗的部份。
弦乐合奏的主题,是朴素的连德勒舞曲(发源于奥地利南部LANDLER的慢圆舞曲,是圆舞曲的前身),写得极美,较海顿、舒伯特等前辈的连德勒舞曲写得更为精致美妙。这个主题共反复出现三次,中间安插了两个没有显着的对比性格的中段曲调。
第三乐章是尖酸讽刺的谐谑曲
第三乐章:沉着的,流畅的,C小调,3/8拍子(谐谑曲,约11分钟)
这乐章可以说是《青年的魔笛》中的歌曲《圣安东尼与鱼群》(ST. ANTHONY AND THE FISHES)的管弦乐版本,复杂的织体、尖酸般的幽默、冷嘲般的讽刺,将前乐章渴望、沉思的气氛一扫而空。
整个乐章以三段体作成,由定音鼓和低音乐器的四度动机开始,但立即出现第一小提琴流动的明快的主题,中段主题由法国号和小号高奏出来,弦乐器再配以流畅的伴奏。全曲在首段重现后,空洞且了无生气地静静终止。
第四乐章女低音之歌《原始之光》
第四乐章:非常庄严但质朴地,降D大调,4/4拍子(原始之光,约5分钟)
这是一段管弦乐伴奏的声乐曲,由女低音唱出《青年的魔笛》中的《原始之光》(URLICHT),歌词中译:
啊!红艳的玫瑰/一无所有/痛苦悲伤/我多希望去天堂
我来到宽广洁净的大道/有个天使来到我前进的道路阻挡/噢不!你不能拒绝我/因我是属神的便应归回上神的地方/亲爱的主赐我亮光引我进福乐的永生。
整个乐章根据歌词可分为两段,首段有圣咏般的伴奏,次段则有纤细而流动的感觉,但最后又返回开始时的气氛,安宁、镇定而平静地结束。
终章女声独唱与大合唱《复活颂歌》
第五乐章:谐谑曲的速度,降A大调,3/8拍子(复活颂歌,约34分钟)
紧接着第四乐章不停演奏,整个乐章可分为器乐的前段与声乐的后段两部份。以弦乐总奏,有如叫嚣呼号,带有凄怆感和焦虑感的狂野强奏开始,接着幕后四个法国号和四个小号,在多种打击乐器伴同下,吹奏出一段信号曲,在远处消失。其后,此一铜管乐加打击乐的幕后“小乐队”,还不时出现,营造遥远(天外之音)的效果。
马勒在这乐章的最早的总谱上注释为“沙漠的呼声”。很快,木管组便奏出圣咏般的新主题,经过宁静的乐段,便进入马勒所说的“一切已死之人的进行曲”,从打击乐开始,乐器逐渐增加,音量亦逐渐增大,最后整个乐队再次卷入混乱与恐怖的嘶叫声中,有如死亡的号哭充满了大地,马勒对这段音乐有这样的解说:“当最后审判来临,大地震动,最后的号筒响彻云霄,所有坟墓都裂开了,墓中的死人都复活挣扎起来,呻吟着,战憟着,加入行进中的行列富有的、贫穷的、农民、君主、主教、教王,都在恐怖中战栗,高声呼求,恳求怜悯。”
这段具有强大张力,爆发出有如暴风雨般的强大音响的音乐,不仅预示了该曲面世后仅十年便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更深刻地描写了人类在二十世纪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忧伤。
加入声乐的后段,由女高音独唱和合唱,徐缓而庄严地唱出克罗斯托克带有神秘感的《复活颂歌》,歌词中译:
(女高音及合唱)
复活吧,是的,你将复活/凡圣之身,小憩后将复活/不朽的生命!不朽的生命!/主将召唤你,赐福予你。
你播的种又盛开/收获的主前行/他将收获聚齐/甚至是我们这些亡人!
(女低音)
噢,信主吧,我的心灵,噢信主吧/汝等并无所失/汝等渴求归汝有/凡汝之所爱/凡汝之所求皆归汝!
(女高音)
噢,信主吧/汝之降生非徒然!/无徒然的生命/无徒然的痛苦!
(合唱)
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将再生!/莫再战栗莫再战栗!/装备自己重生,装备自己重生!
(女高音、女低音及合唱)
噢痛苦无处不在!/但我把痛苦压倒!/噢死亡!你征伏一切/如今也被征伏!
展开我为自己赢得的翅膀/心中爱意激荡/我将翱翔九天/直飞肉眼难及的光明/展开我为自己赢得的翅膀/翱翔九天
(合唱)
我会死去,以求重生!
(齐唱)
复活吧,你将复活/瞬间我的心灵将复苏!/心灵的期望和搏战/向上帝,向上帝/将引你前赴上帝圣殿!
当全曲进入结尾的复活动机时,钟鼓齐鸣,庄严的风琴也加入总奏中,人声大合唱和强大的管弦乐融成一体,形成强大的,充满欢乐的高潮结束,「复活」的信念为人类带来了盼望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