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y
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莫扎特和布拉姆斯的作品 1996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因戈尔施塔特 (Ingolstadt) 演奏会 豆瓣
Carlos Kleiber / Ludwig van Beethove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2月25日 出版发行: Memories
1996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因戈尔施塔特 (Ingolstadt,注:AUDI总部所在地) 音乐会
小克在1996年,为了得到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奥迪跑车,在因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市) 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会,演出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
克莱伯指挥的布拉姆斯e小调交响曲被形容成“或许是这个交响曲中最棒的录音”。他处理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体现了他的音乐天赋。而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33交响曲》在他棒下显得格外流畅。这场由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会在克莱伯为数不多的录影中实属稀罕品!
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 / 拉特尔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豆瓣
8.0 (5 个评分) Simon Rattle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9月7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The name of Simon Rattle had not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s of Johannes Brahms so it was even more rewarding when his first Brahms recording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Ein deutsches Requiem", won critical accolades and both Grammy and Classic FM/Gramophone awards. Now Sir Simon and the Orchestra have committed to disc the complete Brahms symphonies, recorded in concert at Berlin’s Philharmonie in the autumn of 2008. In the words of Die Zeit, "Simon Rattle has finally dared to tackle Brahms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e combines Furtwängler’s monumentality with Karajan’s beautiful sound."
The Brahms symphonies concerts drew praise from the German critics: "The fourth symphony was an ecstatic apotheosis of what current orchestral playing, quick reactions and scarcely sketched annotations can get out of this work which has long since become a classic. Especially the Passacaglia finale was a finely-dosed wonder of sound refinement and harmonic finesse. Rattle appears to have finally conquered his difficult Berliners."--Die Welt.
王西麟:第四交响曲-作品38号 豆瓣
9.0 (6 个评分) 王西麟 / 谭利华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人民音乐出版社
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是一部无标题的大型交响曲。全曲不分乐章,连续演奏。作品
写于1999年至2000年间,并于2001年9月11和12日初演于台中、台北,2005年4月9日谭利
华和国交举行了北京首演。面世后,这部作品获得了中外乐人十分正面的评价。
作者深感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是迄今人类发展史上最严峻酷烈、最激烈动荡而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世纪,值得深深反思。
第一部分(1-126小节):人类生命和命运的历史长河——混沌、漫长、苦难、迷茫、愁苦、孤独、无奈、忧伤、彷徨、焦虑、愤懑、寻觅、困惑、漂泊、思索、祈盼。作者说:“人类生命和命运的历史长河,也是我生命和命运的艰难历程。”
第二部分(127-354小节、355-599小节):铺天盖地突然袭来的巨大灾难、浩劫、罪恶、毁灭、杀戮、欺诈、陷害、叛卖、告密、险恶、纷乱、撕裂、扭曲、拷打、破碎、冲撞、抗争——生命在巨大的黑暗和无底的深渊中、在无法摆脱的无形巨风中挣扎、煎熬。
第三部分(500-594小节):死难。哀悼。葬丧。升华。
第四部分(595-684小节、尾声595-791小节):希望有吗?来自何处?——来自人类在毁灭和苦难的灰烬中的反思、觉悟而生长出来的新生命的星星之火。这火星终将凝聚、茁壮,并发出威严的警告:罪恶和黑暗并未死去,善恶的争斗仍在继续,人们!警觉!
----------------------------------
王西麟,1937年出生,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北京交响乐团驻团作曲。1962年以《第一交响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63年作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王西麟的作品包括六部交响曲、二部交响合唱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五十余部。他三次获得国家音乐作品金奖:1981年交响组曲《云南音诗》、2000年艺术歌曲《春雨》、2004年《交响壁画三首》。他三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1991、1999、2005),1994年他访美半年曾获得美国洛克非勒ACC奖金。其《第四交响曲》获得潘德列茨基高度评价。2002年他的《四重奏》Op.41首演于德国科隆,此作获Sofia Gubaidulina高度评价。他的《火把节》(《云南音诗》第四乐章)已在二十余国三十多个城市演出。
霍伦斯坦/ 法国国家交响乐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录像 豆瓣
Jascha Horenstein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Doremi
2004年,M&A发行一套9CD的专辑,收录指挥霍仁斯坦(Jascha Horenstein,1898-1973)与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的珍贵录音,其中包括1963年10月31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原来这个演出有影像版收录,并将由Doremi唱片公司发行DVD。
这应该是这场贝多芬第九影像首度曝光,记得以前听霍仁斯坦1956年在美国Vox唱片公司的贝多芬第九录音,感觉得到富特文格勒的味道,据说这场1963年的法国演出,更为热情,如果再搭配难得一件的霍仁斯坦指挥身影,可能是另一种难忘的体验。(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