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A Hologram for the King 豆瓣
作者: Dave Eggers McSweeney's 2012 - 6
In a rising Saudi Arabian city, far from weary, recession-scarred America, a struggling businessman pursues a last-ditch attempt to stave off foreclosure, pay his daughter's college tuition, and finally do something great. In "A Hologram for the King," Dave Eggers takes us around the world to show how one man fights to hold himself and his splintering family together in the face of the global economy's gale-force winds. This taut, richly layered, and elegiac novel is a powerful evocation of our contemporary moment -- and a moving story of how we got here.
2016年5月10日 已读
2016.04.29 ~ 2016.05.09
很好读的书,但不肤浅,让中年危机与文化冲突碰撞出火花,用善意的好奇发掘“不同”,用理解和接受的态度对待异域,有痛苦、无奈的部分,但也有坦然、光明的情愫。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化 文学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豆瓣
The Other Boleyn Girl
8.1 (1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菲利帕·格里高利 译者: 滕芮 希望出版社 2010 - 10
波琳家的一对姊妹安妮与玛丽,犹如硬币的两面,一体共生,相反相成,她们之间的竞争势将持续到生命终止。为获显赫的家族地位,玛丽和安妮相继入宫,以期得到国王的青睐。她们的任务如此相似:当一个波琳女孩获得宠爱时,另一个必须不遗余力地支持。这样的同盟关系掺杂了算计和仇恨,但仍不能切断手足之情。在社交场的虚伪和做作面前,青春、幻想还有爱情逐一消逝,玛丽感到了迷惑。在认清王室奢华背后的无常与残忍后,她最终选择同一个普通的马夫长结合,隐居乡间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安妮却不愿放弃上流社会,摆在她面前的道路已然通往王后的宝座,即使这是那么的血迹斑斑,充满罪孽。然而无论地位尊卑,作为一个国家的王后,她们永远只有两件武器:年轻貌美和传接子嗣。命运无情地嘲弄了安妮——在经历多次流产几至不孕后,她唯有做一次惊人的冒险,然而毁灭也已接踵而至……
————————
这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出色地记录了都铎时代的宫廷,是本年度(2002年)最精彩的历史小说。
——《英国每日邮报》
这是一个令人陶醉其中的故事讲述者。精彩,且无与伦比。
——《星期日电讯报》
故事的结局在英国历史上至关重要,而菲利帕·格里高利在撰写一个时代的传奇时总能引人入胜,这令人惊叹。大量可信的细节与对话,仿佛让人亲临恐怖幽深的宫廷王室。置于现代,她的书有一种可贵的可读性。
——《时代周刊》
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故事。
——《英国星期日邮报》
书中对时代的描写太真实了!我已经完全沉浸其中。
——丽莎·贾汀(英国历史小说家)
人性的污秽 豆瓣
The Human Stain
8.6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 刘珠还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美国三部曲:人性的污秽》的作者,美国文学史上在世时最早被封“正典”的当代作家;福克纳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书评》近二十五年最佳小说之一!《美国三部曲:人性的污秽》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2000年问世之初即获《纽约时报评论》等众多媒体力荐,次年获福克纳奖和美国全国犹太人作品奖。
《美国三部曲:人性的污秽》以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因为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年逾七十的大学教授科尔曼被冠上了“种族主义者”的罪名。在随之而来的被迫辞职和妻子去世之后,背着黑锅的科尔曼又爆出与年轻的女清洁工福妮雅的桃色新闻。这种种事件让科尔曼受到了各方,包括福妮雅丈夫,一个越战伤残老兵的憎恨,最终科尔曼被传言、匿名信和跟踪者逼入绝境。种族、身份、个人与时代、机缘与宿命,小说中弥漫着各种元素的冲突与碰撞。在科尔曼的不断“堕落”中,与主线交织着的穿插片段透露,科尔曼并非他一直声称的犹太人,而是一个浅肤色的黑人;福尼娅也并非文盲……这些让《美国三部曲:人性的污秽》中的冲突和碰撞更加立体化,情节因此更加扑朔迷离。
2016年4月29日 已读
2016.04.21 ~ 2016.04.29
书是好书,人性的深度、历史的深度、思想的广度、社会的广度兼备。不过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相比,“雕琢”的感觉更甚,反而有失前者那种诚恳而质朴的潇洒。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美国牧歌 豆瓣
American Pastoral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 罗小云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美国牧歌》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1997年问世,次年获得普利策奖。小说叙述了从大萧条到20世纪末一个体面的犹太企业家美国梦破灭的遭遇。塞莫尔·利沃夫是人人仰慕的棒球明星,循规蹈矩的他在毕业后拒绝球探挖掘,选择念完大学并承继家业,娶了新泽西小姐为妻,成为一个成功的手套工厂老板。他爱他新进入的美国新大陆,到了1968年,他所钟爱的年仅16岁的女儿梅丽,却在这动荡的反越战时代,成了激进的炸弹客,最终毁了利沃夫一家。
2016年4月21日 已读
2016.04.12 ~ 2016.04.21
如果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比,本书无疑显得单薄了,意识流的写作风格虽然极具文学性,但并未给人物塑造增色多少。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我嫁给了共产党人 豆瓣
I Married a Communist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罗斯 译者: 魏立红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我嫁给了共产党人》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其中一部,1998年问世。小说通过两位老人的交叉回忆展开,叙述了二战后美国麦卡锡主义下主人公艾拉·林戈尔德从发迹到挫败,又一个美国梦破灭的故事。
艾拉做过挖沟工人、侍者、矿工,在二战中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战后成为广播明星,直到后来与演员伊夫结婚。因为在伊夫与前夫所生女儿的对待问题上二人产生分歧,后导致婚姻破裂。伊夫在一份捏造的文件上签字,污蔑艾拉为苏联间谍,并出版《我嫁给了共产党人》,终结了艾拉的演员生涯,甚至整个社会生涯。
这个故事关乎选择,关乎背叛,关乎复仇。通过对20世纪美国历史的娴熟把握,罗斯描述了二战后美国那个黑暗的年代,揭露了麦卡锡主义越过政治,对普通人最最私密的爱情、亲情与友情生活带来的创伤。
2016年4月13日 已读
2016.04.05 ~ 2016.04.12
一开始真是不习惯,不知是否译者的缘故,对话体的文本竟全是书面语,导致难以投入。然而看“进去”以后,便被本书牢牢吸引,不仅是对那一段对美国而言非常特殊的年代、那种与传统美国精神背道而驰的意识形态的殊死斗争,更重要的是面对人的挣扎而不由自主地肃穆。作者体谅读者,将人性作了近乎上升至哲学层面的解析,但你不觉得教条、生硬,而是沉浸在那种无可逃避的悲剧性之中,为他们每一个叹息。
kindle 人性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纽约三部曲 豆瓣
7.6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文敏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3
《玻璃城》、《幽灵》、《锁闭的房间》被称为纽约三部曲。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奥斯特通过营造哥特式的紧张气氛,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来诱使读者与之一起踏上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的心灵之旅。
玻璃城:深更半夜,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侦探小说作家奎恩家里,这让他陷入了比任何侦探小说更为扑朔迷离的案情之中。
幽灵:布鲁受雇于怀特去监视布莱克。监视,跟踪,一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布鲁几近崩溃。
锁闭的房间:一封不期而至的信,告诉“我”——范肖的童年好友,范肖失踪了,留下妻儿和一堆非同寻常的手稿。按照范肖以前的意愿,“我”被要求处理这些手稿。起初一切很顺利,范肖的手稿得以出版。与此同时,我娶了范肖漂亮的妻子,做了范肖儿子的父亲。然而,“我”突然发现范肖竟然还活着!
2016年4月6日 已读
2016.03.29 ~ 2015.04.05
对这套书的畅销感到惊异。打着侦探小说的旗号,其实远不是通俗小说,而是严肃的纯文学作品,不好读,但有味道。
kindle 侦探 哲学 外国文学 小说
双雄记 豆瓣
作者: [法国] 大仲马 译者: 王振孙 1996 - 11
小说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为历史背景,以旺代叛乱的真人真事为基础,描写两个敌对营垒中各自的“英雄”罗朗与摩冈屡次交锋、斗智斗勇的全部过程。
这是大仲马又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2016年4月6日 已读
2016.03.21 ~ 2016.04.05
基本确定我已经过了欣赏大仲马的年纪了……这本书少女时代曾看过大半,到摩冈快要被捕时,不敢再看下去了。这次重新拾起,从头再看,发现很难真情实感地投入了,大仲马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本身的悲壮非常不协调。
亲情 历史 友情 名著 外国文学
侦探俱乐部 豆瓣
探偵倶楽部
6.4 (1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李盈春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侦探俱乐部》由《伪装之夜》《圈套之中》《委托人之女》《侦探的使用方式》《蔷薇与刀》5篇短篇小说组成。
每一篇中都有命案发生,都出现了身穿黑衣的一男一女,气质与常人迥异。
他们来自一家专为精英富豪提供服务的神秘会员制机构——侦探俱乐部。
《伪装之夜》:
77岁生日当天,富豪正木藤次郎吊死在自家书房。发现人是他的情人、女婿和秘书。三人各怀鬼胎,商定到夜里悄悄将尸体运走,推迟公开死讯。待他们回到现场,却发现尸体消失了。
第二天,一对黑衣男女来到正木家,自称隶属侦探俱乐部,将对俱乐部经营者藤次郎失踪一事展开调查。
祖國 豆瓣
Fatherland
作者: [英国] 罗伯特·哈里斯 译者: 許瓊瑩 如果出版社 2008 - 5
羅伯特.哈里斯最震撼人心的歷史驚悚小說之作。
甫推出即登上英美暢銷書排行榜!
納粹贏得二次世界大戰二十年後,希特勒正等待他七十五歲誕辰的到來。
警探札菲爾‧馬栩是柏林犯罪調查小組的偵查員,他在偵辦一位高級納粹官員(約瑟夫‧布勒)在柏林郊外的離奇死亡命案。當更詳盡的線索浮現之後,馬栩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政治醜聞中。很明顯地,兇手正有系統地謀殺納粹黨內高級官員,並且在兇案現場故布疑陣。
馬栩跟查理‧瑪奎爾見面,她是美國一家新聞社的女記者,決心要追查這件案子。他們兩人一起到蘇黎世,調查其中一位被謀殺官員的瑞士戶頭。最後二人發現在這些精心布置的謀殺案背後,隱藏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真相……。
一場犯罪,跨越二十年,破案的期限卻只有五天,祕密一旦洩露,就像強酸一樣,一路腐蝕到底……。
「請凝視我的臉;我的名字叫『有可能變成是那樣』。」
--19世紀英國詩人及畫家/但丁.蓋布瑞爾.羅塞蒂
「本書的層次高於一般通俗冒險故事,這來自它對贏得二戰勝利的德國組織,獨特與詳盡的描述。……哈里斯運用一種毛骨悚然的方式,再造了腐敗到了極點的社會的完整架構。」
── John Mortimer, 《泰晤士周日報》(Sunday Times)
「強而有力、令人膽寒的故事,改寫歷史的巨作。情節細膩令人臣服,角色深具可信度。」
──Martha Gellhorn, 《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哈里斯筆下沉鬱而充滿棕色與黑色制服的得勝納粹政權,不但具有說服力,又使人疑懼不安,其內容直要叫人漫漫長夜輾轉難眠。」
──《時代》雜誌(Newyork Times)
「本書的層次高於一般通俗的冒險故事,來自於它對於獲勝的德國組織獨特與詳盡的描述。當然不可諱言的,所有成功的驚悚小說作家的秘訣都是如何運用高度修飾過的研究資訊,來營造一個非比平常卻又可信的情節,但是哈里斯精通的不僅是政府的檔案系統,或是勝利隧道的實際長度,他運用一種毛骨悚然的方式,再造了腐敗到了極點的社會的完整結構。」
── John Mortimer《泰晤士週日報》(Sunday Times)
「強而有力、令人膽寒的故事,改寫歷史的巨作。情節細膩令人臣服,角色深具可信度。」
──Martha Gellhorn《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祖國》一書常被拿來和馬丁.克魯茲.史密斯的《高爾基公園》做比較,但是哈里斯的文筆更為令人悸動……他筆下沉鬱而充滿棕色與黑色制服的得勝納粹政權,不但具有說服力,又使人疑懼不安,其內容直要叫人漫漫長夜輾轉難眠。」
──《時代》雜誌
「《祖國》很快晉升到驚悚小說的最高形式,刺激、苦痛與恐懼連續不斷。不僅符合政治的邏輯,更和約翰.巴肯(John Buchan)、戴頓(Len Deighton)、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一樣充滿吸引力。」
──Woodrow Wyatt,《泰晤士報》(The Times)
「《祖國》在各層面都達其效果。此乃一勝利之作。」
──《華盛頓時報》
「能稱其為一本具有豐富異國氛圍和大量政治佈局的警察驚悚小說力作嗎?那是毫無疑問!」
──《娛樂週刊》
「是一個情節高明文筆酣暢的警探故事,也是帶你跋涉一段假設歷史的迷人旅程。」
──《芝加哥論壇報》
「一部在希特勒墳塚上舞蹈的小說。」
──《科克斯書評》
「棒極了。」
──《新聞日報》
「《祖國》,幸好只是一本小說……是觀察德國永難埋葬之過去的一種有趣方法。」
──《新聞週刊》
「我必須說,《祖國》(比《高爾基公園》)更好。《祖國》呈現的是從來沒有發生的歷史,並能使我們相信……一部無庸置疑的傑出作品──無疑會是一本重要的暢銷書,而且是一個難得的,確實有資格享受喝采和成功的例子。」
──《波士頓週日先鋒報》
「驚悚小說期待週期性的疑雲,哈里斯的故事在加強動能當中,仍能維持相當難得的可信度。除了故事出色以外,《祖國》更具備道德的渴望。」
──《獨立報》(Independent)
「假使伊恩.弗萊明和喬治.歐威爾會與人合著的話,就會是這種小說了,令人脈膊加速的陰謀驚悚小說,受困於污穢骯髒的官僚體制,一個駭人的社會,當中的孩童效忠於國家更甚於他們的父母。」
──Jeff Edwards, SF Reader
「有了《龐貝》的閱讀經驗,《祖國》的文字讓我更加沈迷。--這不單只是一樁殺人棄屍的刑事案件,更是複雜的權力風暴。--羅伯特‧哈里斯所說的故事有一種空間與時間交錯的迷離感,既寫實又迷幻,他的文字總在讀者毫無防備之時,將讀者帶到曲折複雜的迷宮裡,左轉右轉,看似即將走向出口卻又進入死角的懸疑。但對於訓練有素的讀者來說,這不只是吊胃口的把戲,更是一種閱讀的刺激與挑戰,真是誘人啊!」
-- D調部落格協奏曲
「第一次讀完『祖國』的那一天,心情抑鬱低落,那種完全絕望的震撼,使我雖已經過許多天還遲遲無法下筆寫心得,於是重整心情,完完整整的再讀一次 - 心理有所準備的第二次。--祖國一書中所描寫這種近乎赤裸裸的恐怖,和駭人聽聞的真相,實在是太震撼了,保證難忘。」
-- 佳琳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我們常說,要做對的事,其實錯的事又有誰會去做?也就是說,其實大家做事的時候,都是相信那是對的,而這裡可怕的地方就是,當這股相信發展到了極致,好像只要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是允許的」
-- 爬蟲之家
「我在想,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贏了,那現在世界會變得怎麼樣?不過這個問題想起來就會讓人毛骨悚然。--Robert Harris 的特點就是慢慢『勾引』讀者進入故事,然後不可自拔,我愛死《祖國》這本書了。」
-- Solo Dance
「再度閱讀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祖國》一書,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的這部小說,一樣精彩萬分。--掩卷,似乎更能感覺到:自由──是多麼沉重的責任。」
-- 翔風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腦海裡想的是:『這樣的主題與內容怎麼沒被拍成電影?』--與其去看書中對於場景和歷史事件的描述或改編,不如看作者在這本書中對於人性的描寫,親情、友情、愛情與信任,最後都敵不過所謂對『黨國的忠誠』而這個所謂的榮譽與忠誠也只不是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如果看過《龐貝》,我會建議再讀《祖國》。」
-- 歲月的容顏
「小說若隱若現地指出,正因為真實歷史力量可觀,所以錯誤的歷史更要好好隱藏--夾在權力風暴的中央,身陷政治敏感的颱風眼裡,帶著與眾不同的價值觀,馬栩注定要當個悲劇人物」
-- joycefairy
「這本就不一樣了,好看啊!--這是很非常棒的偽歷史小說,比一九八四易讀,但又不像動物農莊那樣戲謔,比預言性的話,華氏451度高些,但這本祖國的推理成分更加刺激。我會給這本小說很高評價,因為內容真的不俗,值得推薦。」
-- 旭日之丘
「如果說《一九八四》是描述一種在歷史洪流中失敗的可能未來假設,那麼《祖國》就是將這樣的假設化為鉅細靡遺的恐怖藍圖。」
--野貓(洛雅彌.愛斯蘭的工作室)
「作者描繪磅礡歷史的手法絕對是令人讚嘆的。如此嚴密且條理分明的虛構情節,在他的手上竟能如此栩栩如生,而閱讀之後,那種驚心動魄又痛徹心扉的感受會持續盪漾很久。對於很久沒有在閱讀上受到衝擊的人,『祖國』是一個很恰當的選擇。恢弘的佈局當中,羅伯特寫出了讓人憂傷且不忍卒睹的人性;寫出了強迫灌輸之下,忠誠兩個字可以成為多麼大的殺手,可以讓人枉顧親情、友情,為了國家而殘酷犧牲最親密的人;同時也寫出了在死亡當前,一個人可以完全無懼的展現多大的智慧和勇氣。我相信他會是一本暢銷書,會讓人對自己的祖國起更深的感謝和眷戀之情。」
-- synphia(氣泡)
「讀完《龐貝》後回頭看《祖國》,沒料到讓人心裡多了更多難解的情緒和驚喜。《祖國》的寓意與劇情起伏更深更大,一開始就是厚重的灰色空氣壓制在肩頭,沉重的感覺並不隨著謎底揭曉而獲得釋放,相反的,劇情越到後頭就越是濁濃,空氣的流動似乎都重地凝固,怎樣都甩不開有股無力如影隨形地跟上。」
-- six
「藉由本書的撰寫,巧妙地讓我們瞭解到德國過去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 birdpool
「假如納粹德國擊敗蘇聯,歷史馬車將馳往哪個方向?英國作家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即以此為切入點,推展出他的第一部小說作品《祖國》(Fatherland)」
-- 阿創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中和電影-重裝任務/Equilibrium重疊交錯在一塊」
-- 曉羽
「看了《祖國》一書後,方恍然英雄或許是如前者一般『創造想像的奇蹟』,也或許是如後者裡的主角馬栩,不惜犧牲生命以『平反歷史的結局』。」
-- 在薰衣草的色澤裡沉澱
「儘管書頁已經翩然飄落闔上,我的心思依舊為馬詡的痛動盪不已。」
-- menasi(召喚獸異人公會)
「至少…主角找到了他所追尋的真相,捍衛了自己所相信的真理。」
-- 夏夏
「在這個幾乎可以說是想像力貧乏到很令人難受的世界裡,這些東西泯滅人性的程度卻遠超乎我們腦袋所能想到的一切;繞了一大圈後卻才明白,歷史跟現實才是最殘酷的。」
-- R.C.M.之偽.戒靈魔窟
2016年3月29日 已读
2016.03.22 ~ 2016.03.28
和《国家阴谋》结合着看效果更佳。写得很棒,极具真实感,虽然是一段并未真正发生的历史。不过其实我并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要架空来写。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Olive Kitteridge 豆瓣
作者: Elizabeth Strout Random House 2008 - 3
此书由13个可独立成篇、亦相互关联的短小说构成,大部分以缅因州小镇中学数学女教师奥丽芙·基特里奇为主人公——有几篇她虽非中心人物,却也从旁出场。斯特鲁特不留情面,但暗怀同情地描写了她的半生。
书中的基特里奇太太现约60岁,一副暴脾气,谁也别想挡她的道。她动不动就发作,对外人如此,对家人同样——几乎将丈夫和儿子逼疯。她丈夫亨利是镇上的药剂师,性格温良。
在斯特鲁特女士笔下,基太太一辈子伤人,也一辈子受伤,有时被人伤,有时自伤。到头来她暗吞苦果,心生咒骂:“我真是个他妈的破烂老婆!他妈的。我们总是孤独的。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
路易莎·托马斯曾在《纽约时报》撰文,赞扬斯特鲁特技巧非凡,其人物虽性格复杂,有时不免令人厌恨,却往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女主人公合二为一。托马斯女士说,读完此书,她体会到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需要尽力理解他人,即便不能忍受他们。”
2016年3月23日 已读
2016.03.09 ~ 2016.03.22
很不错,一段段人生被娓娓道来,有种冷峻的豁达和悲观的开朗,看那一颗颗满是伤痕的心开出朵朵小花,即使寂寞是一道无解的题,也要活出自己的味道来呀。
kindle 亲情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玛尔戈王后 豆瓣
作者: [法国] 大仲马 译者: 张英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4
《玛尔戈王后》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可以说它是大仲马为圣巴托缪节惨案撰写的一部精彩无比的史诗,为读者提供的法国宫廷的政治风俗画同样是罕见的佳作。而玛尔戈王后和拉莫尔的恋爱故事尤其被后世传为趣谈。
2016年3月21日 已读
2016.03.01 ~ 2016.03.20
唉,现在已经不习惯看这种插科打诨风格的小说了,感觉一切都好儿戏啊,虽然其实是段多么血雨腥风的历史,是场多么缠绵悱恻的爱恋,是些多么可歌可泣的友情啊……
历史 名著 外国文学 大仲马 小说
Krabat 豆瓣
作者: Preussler, Otfried 2010 - 9
An eagerly awaited reissue of a classic children's book. Otfried Preussler is a giant of German children's literature. Imagine Roald Dahl, JK Rowling and xxx rolled in to one. His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26 languages, sold millions of copies worldwide and been turned into movies but they have been sadly unavailable in English for many years. Kraba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early 70s under the misleading title The Satanic Mill. It is Preussler's most successful book and was showered with awards at the time. It was also featured in Cornelia Funke's bestselling novel Inkheart.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14-year-old beggar boy called Krabat. He becomes an apprentice to the master of a watermill where he joins the eleven other journeymen who work there. Much to his surprise he soon discovers that the mill is actually a school of black magic and he is expected to rather more than a normal miller's trade. Krabat studies hard and becomes the master's star pupil, but when he falls for a local village girl the depth of the master's evil and the darker secrets of the mill begin to reveal themselves. Can Krabat use all the of the magic skills he has learned to secure his escape?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K under its original title, Krabat is a wonderfully dark adventure that has thrilled and scared generations of children worldwide and looks set to weave its spell over a whole new audience of young readers.
2016年3月10日 已读
2016.03.03 ~ 2016.03.09
算是童书吧,但很好看,情节构思在充满想象力的同时又有种很平实朴素的生活质感,气氛营造尤其出色:Master无处不在的独眼和每逢年底时工匠们的狂乱在一片迷雾中令人隐隐有毛骨悚然之感,而十二个工匠/学徒(或许Lyschko除外?)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与支持却暖意融融,满是温馨,还有Tonda……所有关于Tonda的段落都仿佛宁静的初雪,凄美中有挥之不去的哀伤。最有感触的是Krabat去Waste Ground看Tonda那段,他在路上摘了花,到了Waste Ground却分不清哪个坟是Tonda的,最后,他在每个坟前都放了一朵花。长眠在那里的每个年轻人,都曾是谁的Tonda呀,都应该有人记得他,想念他。(找不到中文版,看不懂德文版,只能读英文版。)
kindle 友情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Pompeii 豆瓣
作者: Robert Harris Fawcett Books 2004 - 10
Along the Mediterranean coast, the Roman empire's richest citizens are relaxing in their villas, enjoying the last days of summer. But the gorgeous weather belies impending doom, and only one man is worried. The young engineer Marcus Attilius has taken charge of the Aqua Augusta, the enormous aqueduct that brings fresh water to the people around the Bay of Naples. There is a crisis on Augusta's main line--somewhere north of Pompeii, on the slopes of MOunt Vesuvius. Attilius must repair the aqueduct before the reservoir runs dry. His plan is to organize an expedition in Pompeii, then head out to the place where he believes the fault lies. But Pompeii proves to be a corrupt and violent town, and Attilius soon discovers that there are powerful forces at work--natural and otherwise--threatening to destroy him.
2016年3月3日 已读
2016.02.19 ~ 2016.03.03
对话多的书好读,描述多的书读起来难度就比较大了。了解一下古罗马的风土人情和工程成就吧。
kindle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洪堡的礼物 豆瓣
作者: [美国] 索尔·贝娄 译者: 蒲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索尔·贝娄(1915-2005),美国二十世纪大师级小说家,作品三获国家图书奖,一获普利策奖并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荣获一九七六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洪堡的礼物》是贝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两代作家命运的描写,揭露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以及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曾两获普利策奖并获封法国骑士勋章的中年作家查理·西特林一切都在走下坡路,前妻要刮尽他的财产、流氓砸烂了他的奔驰车、现有的情妇是个敛财娘,最重要的是他什么创造性的东西都写不出来了。他对潦倒而死的前辈诗人兼导师和挚友的洪堡一直心怀歉疚,洪堡曾教他认识艺术的力量,要他忠于自己的创造性精神,而他在洪堡贫病交加时却并未伸出援手。最后在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破产的情况下,西特林终于借助洪堡留给他的一个剧本提纲摆脱了物质危机,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洪堡当年的精神苦痛。
2016年3月1日 已读
2016.01.25 ~ 2016.02.29
书是好书,但大师果然不是我辈能hold住的。不喜欢论文里面夹小说,更不喜欢小说里面夹论文,有什么思想、认识,用故事编排和人物塑造来表现,才算英雄好汉呢。
名著 哲学 外国文学 小说 心理
盛夏的方程式 豆瓣
真夏の方程式
7.1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袁斌 现代出版社 2012
小學五年級的恭平,被父母安排到親戚在玻璃浦經營的「綠岩莊」過暑假。同時帝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湯川學,也因海底礦物開發計畫,來到這個擁有美麗海景卻沒落的小鎮。隔日,距離綠岩莊四百公尺外的堤防下,發現一具男屍。死者是另一名房客,而且竟是位退休刑警……交錯在海岸邊的殺意、親情、守護、罪惡感……各種人性掙扎,最後,又該由誰付出代價?帶著與人命有關的回憶度過餘生……
2016年2月19日 已读
2016.02.16 ~ 2016.02.19
故事挺一般的,但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倒真有种夏日里海滨小镇的清新之感。难得汤川在这里有点人性了呀!
kindle 东野圭吾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影子写手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伯特·哈里斯 译者: 姚人杰 新星出版社 2009 - 8
亚当•朗是20世纪下半叶英国在位时间最长也最有争议的首相。如今他已离开公职,接受了史上金额最高的一笔预付金,撰写关于自己的生活和权力生涯的回忆录。要写出这样一部著作,对朗来说压力巨大,因此他雇用了一个职业影子写手(ghostwriter)来完成这本书。这个写手开始工作后,发现了朗的更多秘密,这些秘密有关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权力,有关生杀予夺的权力……知晓了这些不该知道的秘密后,影子写手将做出何种抉择,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安排?
《影子写手》出版后,在英国引起极大轰动,小说中的卸任英国首相是否在影射某位政要?书中描写的政坛阴谋是真事,还是虚构?众说纷纭,答案都在书中。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影子写手将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前“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将出演亚当•朗一角。
2016年2月16日 已读
2016.02.07 ~ 2016.02.15
原作者写得精彩,翻译者译得也流畅,很不错的小说,即使看过电影之后再读,也依然很有价值。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政治
Never Let Me Go 豆瓣
8.6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Vintage 2006 - 4
From the Booker Prize-winning author of The Remains of the Day comes a devastating new novel of innocence, knowledge, and loss. As children Kathy, Ruth, and Tommy were students at Hailsham, an exclusive boarding school secluded in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It was a place of mercurial cliques and mysterious rules where teachers were constantly reminding their charges of how special they were.
Now, years later, Kathy is a young woman. Ruth and Tommy have reentered her life. And for the first time she is beginning to look back at their shared past and understand just what it is that makes them special–and how that gift will shape the rest of their time together. Suspenseful, moving, beautifully atmospheric, Never Let Me Go is another classic by the author of The Remains of the Day
2016年2月6日 已读
2016.01.25 ~ 2016.02.06
石黑一雄的作品,此前只读过冒国安译的《长日留痕》,他以看似白描的景物绘述反映人物的知情意,以冷静到近乎冷漠的笔触勾勒人物心灵深处因其太真太深而不敢示人的感受,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Never Let Me Go》用一个科幻设定,展现给读者另一种直面生死的表情——似乎是那么不同,但真的有什么不同吗?最后一章里,看到“complete”这个词,我都忍不住落泪。如此残忍的人生里,他们活得这么明亮而温柔。
kindle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豆瓣
Buddenbrooks
作者: (德)托马斯·曼 译者: 傅惟慈 译林出版社 2009
《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2016年1月25日 已读
2015.12.23 ~ 2015.01.24
写人,写社会,写历史,都既生动又深刻,很难想象竟是作者青年早期的作品。名作名译,值得一读。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托马斯·曼 文化
古董局中局4 豆瓣
7.0 (9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2
青花瓷起源于唐宋,在元明达到鼎盛,其质地绝美,令无数人倾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青花瓷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被人遗忘。直至数百年后,一件 “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横空出世,引得古董界各路人士倾巢出动,不择手段去得到它……
“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记焚香拜月”、“尉迟恭单骑救主”——几件看似毫不相干的历史文化事件,却因为同一组青花瓷宝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件宝罐晶莹闪烁的青蓝背后,都掩埋着一件沉重壮烈的往事,而每一段往事的各种细节里,也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线索。只有收齐散落天下的数个宝罐,破解其中的线索,才能开启古玩界时隔数百年之久的惊天秘闻……
北京古董店的小老板许愿,又一次卷进了青花瓷宝罐的事件当中,而对他来说,死对头“老朝奉”的真实面目也只剩最后一层薄纱。与此同时,国内外各方势力均对这几件青花瓷宝罐势在必得,纷纷使尽浑身解数,走上了这场最终夺宝的舞台,而那些从数百年前就种下的几代人的恩仇爱恨,也都将在小人物许愿的身上一一兑现……
2016年1月21日 已读
2016.01.15 ~ 2016.01.21
亲王才情是有的,但写长篇小说还是功力不够,书中的所谓推理靠的主要是脑补而不是逻辑,人物行事也多出于“剧情需要”,缺乏说服力,存在网络悬疑小说的通病。当故事书随便看看还行,不能当文学作品看。此外,我对于“宁可将珍宝毁去,也不让他国染指”的所谓爱国主义古董观实在无法认同,说到底,这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属于某一民族,更属于全人类。
kindle 中国文学 亲情 冒险 友情
The Dead Key 豆瓣
作者: D. M. Pulley Thomas & Mercer 2015 - 3
2016年1月10日 已读
2015.12.25 ~ 2016.01.10
读的时候就觉得,似乎是新手作品,而且有着过强的女性意味,行文不够简洁、直率,琐碎而缺乏力度,读完后看到后记,果然是新手,果然是女性,唉。是个好故事,框架也不错,但内容的填充有些失控了。(Carmichael这个人物大概是本书的阅读愉悦感之源了。)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