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斯巴达克思 豆瓣
作者: 拉·乔万尼奥里 译者: 李俍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正确书号7532710912
2017年2月18日 已读
2017.02.03 ~ 2017.02.17
旧式情节取向的历史小说,佩服作者的历史资料梳理能力,但文学性、思想性什么的,真的很一般。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意大利 战争
分歧者3·忠诚者 豆瓣
Allegiant
5.0 (6 个评分) 作者: [美]维罗尼卡·罗斯 / Veronica Roth 译者: 王明达 / 王思宁/校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 8
下一个大事件。
——《滚石杂志》
罗斯笔下的情节……聪明又复杂。每个角落都遍布着危险、猜疑,极有张力,翠斯和托比亚斯之间的“化学反应”依然真实,让人怦怦心跳。最后这一部始终牢牢抓住你注意力,一直到最后的决战开始。(《出版人周刊》)
——《出版人周刊》
一个大胆、无法预料且大大出人意料的结局。
——《洛杉矶时报》
悲剧的结尾虽然让人震惊,却和主题一致;苦乐参半的终曲,给人一种伤感的希望。
——《科克斯书评》
最后的最后,这是一个充满失去的世界。英雄必须受苦的大转折让很多读者心碎,却又忠于罗斯所创造的无情的“反乌托邦”。
——《儿童图书中心简报》
如果你喜爱《饥饿游戏》或《暮光之城》,你会为《分歧者》系列疯狂!这本书会一鸣惊人——相信我们没错的!如果选择继续做个无派别者,你注定是个孤独的灵魂。
——PerezHilton.com
罗斯在这本被高度关注的小说里,给自己的所创造的故事写下了令人震惊的结局(有些读者一定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出版人周刊》
毫无疑问,情节很复杂。在终结篇中,罗斯做了一个很高明的决定,她很早就把秘密亮开,把重点放在人物描写上,他们与新世界、与所面对的选择作斗争,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儿童图书中心简报》
世界是一个大谎言,人们活在被篡改的历史和人为设置的现实中,无时无刻不暴露在监视之下。五大派别赖以生存的芝加哥城,不过是美国基因局制造的一场实验?忠诚者誓死要恢复的派别制度,其实不过是当局进行实验的一条规则?
在围栏之外的世界里,翠丝作为基因纯净的分歧者,有机会窥知更多的秘密。而其他人所仰赖的生存基础、价值观、信念统统被粉碎,他们陷入对自身的怀疑不能自拔。
忠诚者叛乱即将爆发。为了镇压叛乱,基因局决定重置所有芝加哥人的记忆,再次篡改历史。为抵制基因局的阴谋,翠丝和老四分头行动,而这一次分开,他们很可能就会天人永隔……
第一部《分歧者》:正是与众不同,使你身处险境
第二部《反叛者》:就算背叛已司空见惯,你能否承受来自最爱之人的那一次?
第三部《忠诚者》:如果世界是一个谎言,你该如何面对所有伤害?
2017年2月17日 已读
2017.02.15 ~ 2017.02.16
这套书呀,大概是想“致敬”《安德的游戏》、《银河帝国》、《饥饿游戏》吧,但水平实在是不行,这一本居然还转换视角,玛丽苏之心昭然若揭。我不推荐任何对“书”有哪怕一点追求的人读这个系列。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美国
分歧者2·反叛者 豆瓣
Insurgent
5.7 (7 个评分) 作者: [美]维罗尼卡·罗斯 / Veronica Roth 译者: 王明达 / 王思宁/校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 6
丑恶一旦找到突破口,就势不可挡地冲出来,摧毁这世界。混乱中,有人为了所谓高尚的动机大肆屠戮,有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趁机夺权。
无私派遭屠竟是因神秘使命,友好派避纷扰保持中立,诚实派为自保求妥协反被控制,无畏派分裂,博学派被扫荡,无派别大军崛起。从前据说已死的人还活着,活着的人又有太多死去。
错手杀死朋友,父母因自己双亡,心中的悲痛与愧疚让翠丝绝望,她一次又一次走在自毁的路上,让爱她的人一次又一次暴怒和疯狂。爱到底是坚实的还是脆弱的?死都不能撼动,猜疑为什么轻轻就能将它击碎……
分歧者 豆瓣
Divergent
5.5 (20 个评分) 作者: [美]维罗尼卡·罗斯 / Veronica Roth 译者: 王明达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 3
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
答案你知道。
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在本书看似平静的开头后面,潜藏着令人惊讶的奇曲过程,我们所有人化身16岁少女“碧翠丝”,跟着她从安宁平和的无私派生活突然坠入分歧者的危境,突入无畏派基地,历经新生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美貌加身的“翠丝”,经历一场未知结局却至死不渝的恋爱,再跟着她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一次向死而生的蜕变。
2017年2月14日 已读
2017.02.09 ~ 2017.02.14
写得够差,同为青少年读物的《饥饿游戏》甩本书几条街,逻辑混乱,人物呆板,情节幼稚,描写干涩。怎么会畅销?好奇怪。
kindle 冒险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夜色人生 豆瓣
Live by Night
8.1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斯·勒翰 译者: 尤传莉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10
人生无非就是,有些人失去了自我,有些人找到了自我。
——————————
波士顿,1926年。
爵士乐在弥漫,酒在流动,子弹在飞,一个男人打算为这个世界打上自己的标记。
-
乔•考克林,身为高级警官的儿子,却加入了当地最有势力的黑帮。
然而,他总说自己“不是黑帮分子,而是法外之徒”,不想过别人定义好的生活,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则。
他的夜色人生徐徐展开,从华丽炫目的爵士时代波士顿,到欲望横流的佛罗里达州坦帕,再到古巴的酷热街道。虽然危机四伏,但好在有兄弟,有姑娘,还有音乐与美酒。
他知道死亡终将来临,但在那之前,他决心好好地、痛快地活下去。
——————————
◆ 美国文坛苦等一个世纪的教父级经典!
◆ 美国亚马逊年度推理小说第1名、爱伦•坡奖年度小说第1名、《出版人周刊》年度推理小说第1名
◆ 作品全球总销量突破1200万册,版权风行35个国家和地区
◆《禁闭岛》《神秘河》作者全方位超越以往作品的心血大作,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之余,呈现出罕见的史诗色彩与文学深度
◆ 同名电影即将上映,瞄准2017年奥斯卡,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任制片人,本•阿弗莱克执导、主演,西耶娜•米勒、佐伊•索尔达娜、艾丽•范宁、斯科特•伊斯特伍德倾情加盟,全球粉丝翘首以盼
——————————
媒体推荐:
-
从每个层面看,这都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在精致描绘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呈现出大众小说的种种伟大主题——犯罪、家庭、热情、背叛。——《书单杂志》
-
大师之作……勒翰创造出一个成熟的、经典的美国故事,对纯文学读者和犯罪小说读者同样有吸引力。——《出版人周刊》
-
发人深省、扣人心弦、酣畅淋漓……勒翰呈现了一个引人共鸣的20年代。他的文字易懂又难忘。……去租,或买,或去图书馆借,总之,赶快找来看吧。——《丹佛邮报》
-
勒翰的表达方式颇具独创性、令人难忘、发自肺腑,他已置身一流文体学家的行列,这些人肩负着丰富当代推理小说内涵的使命。——《出版人周刊》
-
《夜色人生》就像是《教父》遇上《圣经》。——《纽约每日新闻报》
-
《夜色人生》是一门犯罪小说入门课,由目前顶好的写手传授……然而这部朴素、不花俏的古典犯罪小说却精致、深具文学性、魅力十足,因而句句精彩迷人。你碰到的是一位专家,看了就知道。——珍妮特•马斯林,《纽约时报》
-
文字鲜活、精准,对于主要角色群的性格与情感描绘深刻,种种细节重现了一个早年时代,《夜色人生》超越了我们熟知的模式,创造出一种独特而不容置疑的现实感。——《华盛顿邮报》“书之世界”
-
丹尼斯•勒翰是个天生的说故事高手,总是能引人入迷。朋友、仇敌、蛇蝎美人,全都环环相扣在谋杀与赎罪、爱与背叛之中,从头到尾一丝不苟。这部文学杰作一定会变成当代的经典。——《纽约图书期刊》
-
这是那种少有的既可以在读书俱乐部里引起激烈争论,又可以在飞机上消磨几小时时光的书。——读者评论
-
教父级别的传奇故事,伟大的角色,大量精彩的戏剧冲突。——读者评论
-
勒翰有着绝妙的语言表达方式。情节紧密交织,节奏干脆利落,角色人格丰富。从各种角度来看,《夜色人生》都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说。——读者评论
2017年2月10日 已读
2017.02.05 ~ 2017.02.09
教父(军师)养成记。揣着一颗良心混黑道不是不可以,存活的前提是得有足够的智商和运气,但有良心的人啊,总是有太明显的弱点——他的良知,他的爱。书很诗意,译得也很文艺。
kindle 亲情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火车上的女孩 豆瓣
The Girl on the Train
5.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宝拉·霍金斯 译者: 胡绯 中信出版社 2015 - 10
“每一对夫妻,都试图做到忠诚不二,但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败露无遗。”
希区柯克的《后窗》与小说《消失的爱人》的结合体,无情揭示完美婚姻掩盖的真相。2015惊艳全球文坛的现象级小说,打破《达芬奇密码》的畅销纪录,英国版五个月狂销300万册。车窗背后偷窥的眼睛,总能让你 发出无声的尖叫。
-----------------------------------------------------------------------------------------------
在这节车厢其余乘客眼中,她显得再普通不过:她的举动跟别人并无二致——搭火车通勤、制订日程、处理各种琐事。
火车即将进站——
早上8:04—傍晚17:56
日复一日
瑞秋每天早晚在固定时间搭乘通勤火车上下班。
她熟知火车会在同一盏信号灯前停留,让她得以透过车窗,窥见路旁15号住户的后院。
她对这户人家的生活渐渐痴迷,甚至给男女主人分别取了名字:“杰丝”和“杰森”。
在瑞秋的想象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璧人,恩爱甜蜜的夫妻。
她无比艳羡,又满怀妒意。
直到有一天
瑞秋从车窗里看到了15号住户异常的一幕。
一分钟后,火车重新启动,但三个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过去她只能从车窗后窥视陌生人的生活,而此刻,她与他们,开始有了紧密的交集。
瑞秋不再甘心只当一个搭火车经过的路人……
2017年2月5日 已读
2017.01.31 ~ 2017.02.04
很好读的小说。人物塑造得不错,男人、女人的劣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心理 悬疑
绞河镇的最后一夜 豆瓣
Last Night in Twisted River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唐江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6
《绞河镇的最后一夜》内容简介:1954年,厨师多米尼克和儿子丹尼在伐木营工作。一天晚上,当厨师与身形魁梧的印第安女人简摸黑做爱时,他的儿子、少不经事的丹尼误闯进来,听到激烈的床板声和呻吟声,以为父亲遭到熊的袭击,于是用铁锅狠狠地打了“熊”,简意外身亡。父子二人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简的情人警官卡尔开始长年不辍地追查他们的下落。
他们被迫从库斯县逃到了波士顿、佛蒙特州南部,甚至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心怀仇恨的卡尔一直穷追不舍。他们唯一的保护者,是一位从事过圆木漂流的伐木工人凯彻姆,他给这对父子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小说的故事情节横跨五十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是约翰•欧文的最新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变迁。
银行家的情人 豆瓣
A Dangerous Fortune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当代历史悬疑小说宗师肯•福莱特于本书中将目光投向了奢靡浮华的维多利亚时代,这是一幅描绘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历史长卷,是一部书写银行业背后争权夺利的传奇之书。
1866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封闭的温菲尔德校园里发生了一起学生意外溺亡的悲剧,在场的银行家族继承人休、爱德华和南美领主的儿子米奇等人卷入了这一神秘事件。随后,休因为父亲去世,支付不起学费而被迫离校,爱德华的母亲奥古斯塔为了袒护儿子免受谋杀溺亡学生的嫌疑,与米奇私通掩盖事实。
真实的恶灵在他们的生命中注入了魔鬼般的力量,带给了他们贪婪和仇恨、自私与残忍。真相永远扑朔迷离沉入湖底,其中暗藏的阴谋与背叛裹挟着他们的命运,直到几十年后依然挥之不去……
菊次郎与佐纪 豆瓣
菊次郎とさき
8.7 (62 个评分) 作者: [日]北野武 译者: 陈宝莲 译林出版社 2015 - 2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暖心大作,笑中藏泪,细述他与他的“超级阿爸阿妈”】
•电影大师北野武,笑谈贫寒童年,温情讲述别样成长故事。
•出身底层,北野三兄弟却能成为企业高管、教授、名导演,讲述母亲教子的大智慧。
•北野武披露创作灵感的起源,理解北野武艺术人生的“第一自传”。
•台湾名导吴念真、陈玉勋、作家郝誉翔联名推荐!
父亲菊次郎,凡事靠酒壮胆,糗事一箩筐的油漆工,北野武电影中的悲情英雄。
母亲佐纪,自称“出身名门”的平民主妇。被母亲毒舌“鞭策”半生,北野武却最终坦承:我是全国最恋母的男人。
◆著名导演吴念真感动作序:
你将读到的是北野武的出身、父母、兄弟和家庭的故事。
但请放心,这绝非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写的那种“优良课外读物”。
相反,北野武用搞笑到甚至刻薄方式描绘这些人和事,让我们在笑与泪的交织中,看到真情和真实,看到那么多情、柔软的心。
◆《佐贺的超级阿嬷》作者岛田洋七:
对我来说,我的教科书就是“人”,而那本最重要的教科书,就是北野武。
◆北野武亲笔致信中国读者:
穷人家的孩子,不管日本还是中国,童年光景大概是一样的。
假如中国读者因我这本书而想起一些有关家人的事,
我就很高兴了。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2017.01.21 ~ 2017.01.23
没我想象的好,但还算不错。不过也就三篇小文章的样子,出书真的好吗?
亲情 传记 外国文学 散文 文学
国家阴谋5:火焰王子 豆瓣
Prince of Fire
作者: [美国] 丹尼尔·席尔瓦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11
罗马,以色列大使馆突然遭遇爆炸袭击。当爆炸的幸存者们从废墟中蹒跚走出,却被随后赶到的四名蒙面人一一屠杀。特工加百列·艾隆不得不再次告别他在威尼斯的艺术天堂,参与调查。
加百列带领队员前往法国秘密抓捕案件的主谋——恐怖分子哈立德,却在将要成功的前一刻得知,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毫无行动能力的妻子已落入敌人手中。陷入被动的加百列遭恐怖分子挟持,前往巴黎去实施下一场恐怖袭击,成为了敌人手中的又一颗人肉炸弹。
巴黎的里昂火车站,精神瘫痪的妻子就在站台对面,身边不远处是人肉炸弹,距离爆炸还有十秒……
二十年后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大仲马 译者: 傅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大仲马(1802-1870),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二十年后》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三个火枪手》讲述的故事结束后,过了二十年,达尔大尼央、波尔多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虽在巴黎发生投石党运动时,前两位为马萨林首相效劳,后两位则站在投石党一边,双方无法合作,但他们仍然像从前一样,忠于友谊,紧密团结,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英王查理一世,接着又挫败了马萨林的阴谋。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紧张曲折。同时,通过一系列险象环生的遭遇,在作家的笔下,老火枪手们的性格特点也愈发鲜明。
2017年1月20日 已读
2017.01.01 ~ 2017.01.19
这个系列算是比较良心的,大仲马没有随便写写“骗”钱。虽然未必是我喜欢的风格,但这种卡通式的冒险故事还是挺有可读性的……不过阿多斯是不是被写得太傻了一点?
冒险 历史 友情 名著 外国文学
THE ANGEL OF DARKNESS 豆瓣
作者: Caleb Carr Random House 1997 - 9
In The Angel of Darkness, Caleb Carr brings back the vivid world of his bestselling The Alienist but with a twist: this story is told by the former street urchin Stevie Taggert, whose rough life has given him wisdom beyond his years. Thus New York City, and the groundbreaking alienist Dr. Kreizler himself, are seen anew.
It is June 1897. A year has passed since Dr. Laszlo Kreizler, a pioneer in forensic psychiatry, tracked down the brutal serial killer John Beecham with the help of a team of trusted companions and a revolutionary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his discipline. Kreizler and his friends--high-living crime reporter John Schuyler Moore; indomitable, derringer-toting Sara Howard; the brilliant (and bickering) detective brothers Marcus and Lucius Isaacson; powerful and compassionate Cyrus Montrose; and Stevie Taggert, the boy Kreizler saved from a life of street crime--have returned to their former pursuits and tried to forget the horror of the Beecham case. But when the distraught wife of a Spanish diplomat begs Sara's aid, the team reunites to help find her kidnapped infant daughter. It is a case fraught with danger, since Sp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on the verge of war. Their investigation leads the team to a shocking suspect: a woman who appears to the world to be a heroic nurse and a loving mother, but who may in reality be a ruthless murderer of children.
Once again, Caleb Carr proves his brilliant ability to re-create the past, both high life and low. As the horror unfolds, Delmonico's still serves up wondrous meals, and a summer trip to the elegant gambling parlors of Saratoga provides precious keys to the murderer's past. At the same time, we go on revealing journeys into Stevie's New York, a place where poor and neglected children--then as now--turn to crime  and drugs at shockingly early ages. Peppered throughout are characters taken from real life and rendered with historical vigor, including suffragist Elizabeth Cady Stanton; painter Albert Pinkham Ryder; and Clarence Darrow, who thunders for the defense in a tense courtroom drama during which the sanctity of American motherhood itself is put on trial. Fast-paced and chilling, The Angel of Darkness is a tour de force, a novel of modern evil in old New York.
2017年1月18日 已读
2016.12.30 ~ 2017.01.18
这部是Stevie的视角,Moore马上变蠢了呢……
Ballston Spa的部分非常精彩,无论是调查还是庭审,都扣人心弦,不过在读了开头案子的导入之后,我对后继内容的期待其实是追踪、救援小Ana,总感觉从“救Ana”到“审Libby”之间的情节转折有些突兀,不过本书对Libby犯罪心理脉络的追索真的有其独到之处。
由于我对文戏的热情高过武戏,所以对Stevie的冒险不怎么感兴趣(老实讲,我对Kat一点都不感冒),更希望他一直待在医生身边,叙述医生如何救治Clara,因而对这部分结构安排是略有失望的。不过,终章的惆怅语调真的提升了整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让人忍不住想象,如果Mary还在,医生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女性 小说
好笑的爱 豆瓣
8.1 (48 个评分) 作者: 米兰・昆德拉 译者: 余中先 / 郭昌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
谁都笑不出来 “再给我倒一杯斯利沃维什。”克拉拉冲我说,我也不反对。我们为开酒瓶找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借口,不过,理由十足:我有一篇很长的论文发在一本艺术史杂志上,那天,我刚刚收到了相当丰厚的一笔稿费。 要说呢,我的论文实在是费了一番周折才得以发表的。我早先写的东西招来了不少争议和批评。所以,老派而又审慎的《造型艺术思维》杂志回绝了这篇文章,我只得把它转投给另一家对手杂志。尽管它的名气实在不太大,但它的编辑比较年轻,顾忌也比较少。 邮递员把汇款单送到学校,还捎带来一封信。一封无关紧要的信,上午,我由于陶醉于新赢得的声誉,只是匆匆地浏览了一遍。但是,等到回家后,夜深人静之际,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为了逗乐子,我从写字台上拿起那封信,冲克拉拉念道: “亲爱的同志――假如您允许的话,我愿使用这样的称呼――亲爱的同行――敬请您原谅一个您素昧平生的人冒昧地给您写信。我找您不为别的,只求您能读一读随信奉上的拙文。我并不认识您,但我很尊敬您,因为您在我眼中并非平凡之人,您的观点,您的推理,您的结论,始终以令人惊奇的方式,证实我本人研究的结果……”接着,就是对我名誉的一番盛情赞美,临了还有一个要求:请我无论如何也要为他的文章写一份阅读报告,推荐给《造型艺术思维》杂志,半年来那家杂志始终拒绝他的文章,并把它贬了一通。他们对他说,我的意见将是决定性的,于是,我从此就成了他惟一的希望,成了他在漆黑的深夜中惟一的一道微光。 我和克拉拉,我们就这一位扎图莱茨基先生开着各种各样的玩笑,这个崇高的姓氏刺激了我们;当然,我们的玩笑都是真诚的,因为他写给我的赞美辞令我慷慨大方,尤其当我手中还握着一瓶美味的斯利沃维什酒时。……
The Secret Hour 豆瓣
作者: Rice, Luanne Brilliance Corporation 2013 - 4
2016年12月30日 已读
2016.12.19 ~ 2016.12.30
结构很不错,但这种“人人都心思细腻、温柔多情”的角色设定实在有些过于女性化了,虽然我也喜欢Teddy、John和法官爷爷,但这样的男性只存在于女人的幻想之中。Maggie和Kate这类角色与《Follow the Stars Home》里的Amy和Diane也相当雷同。好读,但无惊喜。另外,私心不喜欢真凶的身份设计。
kindle 亲情 外国文学 小说 心理
帷幕 豆瓣
Le Rideau
8.1 (31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董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9
《帷幕》是昆德拉于2005年3月出版的最新作品。作为《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他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将读者带到各国,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
冰岛渔夫 菊子夫人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皮埃尔·洛蒂 / [法国] 皮埃尔·洛蒂 译者: 艾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
《冰岛渔夫菊子夫人》是法国近代著名作家皮埃尔·洛蒂的传世之作,《冰岛渔夫》描述的两对恋人扬恩和梅维尔以及西尔维斯特和扬恩的妹妹都是布列塔尼的淳朴渔民。西尔维斯特应征入伍,在战场上受伤后死去。扬恩与梅维尔虽然经过波折后成为眷属,但结婚仅六天扬恩即出海捕鱼,不幸葬身海底。洛蒂在本书中描写了大海的无情,普通人的不幸,使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菊子夫人》是洛蒂的又一部力作,主要描绘日本这个岛国的山川之美以及这个民族的气质、情趣和风俗习惯;菊子则是一个被外国军官租用的可怜女性;世界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
2016年12月24日 已读
2016.12.11 ~ 2016.12.23
写得应该是不错,译笔也很优美,无论是《冰岛渔夫》的诗意唯美,还是《菊子夫人》近乎纪实的白描风格,都极具文学性。尤其喜欢那句“在冰岛人的家乡,春天几乎是没有爱情的”。不过,作为东方人,看到作者用那样毫不掩饰的鄙视和轻蔑来描绘东方人,心里总不会很舒服的。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化 文学
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豆瓣
作者: Erik Larson Vintage 2004 - 2
Erik Larson's gifts as a storyteller are magnificently displayed in this rich narrative of the master builder, the killer, and the great fair that obsessed them both.
Two men, each handsome and unusually adept at his chosen work, embodied an element of the great dynamic that characterized America's rush toward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architect was Daniel Hudson Burnham, the fair's brilliant director of works and the builder of many of the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Flatiron Building in New York and Union Station in Washington, D.C. The murderer was Henry H. Holmes, a young doctor who, in a malign parody of the White City, built his "World's Fair Hotel" just west of the fairgrounds—a torture palace complete with dissection table, gas chamber, and 3,000-degree crematorium. Burnham overcame tremendous obstacles and tragedies as he organized the talents of Frederick Law Olmsted, Charles McKim, Louis Sullivan, and others to transform swampy Jackson Park into the White City, while Holmes used the attraction of the great fair and his own satanic charms to lure scores of young women to their deaths. What makes the story all the more chilling is that Holmes really lived, walking the grounds of that dream city by the lake.
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draws the reader into a time of magic and majesty, made all the more appealing by a supporting cast of real-life characters, including Buffalo Bill, Theodore Dreiser, Susan B. Anthony, Thomas Edison, Archduke Francis Ferdinand, and others. In this book the smoke, romance, and mystery of the Gilded Age come alive as never before.
The Alienist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aleb Carr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2006 - 10
The year is 1896, the place, New York City. On a cold March night New York Times reporter John Schuyler Moore is summoned to the East River by his friend and former Harvard classmate Dr. Laszlo Kreizler, a psychologist, or "alienist." On the unfinished Williamsburg Bridge, they view the horribly mutilated body of an adolescent boy, a prostitute from one of Manhattan's infamous brothels.

The newly appointed police commissioner, Theodore Roosevelt, in a highly unorthodox move, enlists the two men in the murder investigation, counting on the reserved Kreizler's intellect and Moore's knowledge of New York's vast criminal underworld. They are joined by Sara Howard, a brave and determined woman who works as a secretary in the police department. Laboring in secret (for alienists, and 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are viewed by the public with skepticism at best), the unlikely team embarks on what is a revolutionary effort in criminology-- amassing a psychological profile of the man they're looking for based on the details of his crimes. Their dangerous quest takes them into the tortured past and twisted mind of a murderer who has killed before--and will kill again before the hunt is over.

Fast-paced and gripping, infused with a historian's exactitude, The Alienist conjures up the Gilded Age and its untarnished underside: verminous tenements and opulent mansions, corrupt cops and flamboyant gangsters, shining opera houses and seamy gin mills. Here is a New York during an age when questioning society's belief that all killers are born, not made, could have unexpected and mortal consequences.
2016年12月19日 已读
2016.11.30 ~ 2016.12.19
这好像是Caleb Carr的第一部小说,老实讲,以悬疑罪案小说的标准来看,本书行文相当老派,称不上“精彩纷呈”,尤其是对每年看上百集美国罪案剧的现代读者而言,情节略显简单了,曲折性不够,而且作者非虚构作家的写作惯性还在,下意识地“科普”得很来劲(当然这很可爱啦)。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虽然明明没什么紧张感,却很诡异地拿起书来便不舍得放下,每章结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章,连我自己都说不清其魅力究竟何在,但就是有种很亲切的感觉。一开始我觉得Kreizler医生过于高大全了,没想到这个形象后来竟那样丰满起来(Mary那段我都要哭了),傻白甜的John和Isaacson兄弟则诚如Kreizler所言,是“true stalwart”。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心理学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490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2016年12月11日 已读
2016.12.05 ~ 2016.12.10
写得很动情,甚至令人不忍卒读,但作为商品,本书比龙应台以前的作品“水”很多。此外,我个人不是太能接受把临终的父母入书挣版税的做法,感觉是对最沉重的亲情的亵渎,因为“有些回忆,应该只留给自己”。
中国 亲情 人文 家庭 散文
叶问 豆瓣
作者: 范小天、张炭、朱逸立、任莎 2013 - 5
该书为福纳影视公司出品的民国新武侠大戏《叶问》同名原著小说。
电视剧《叶问》由文人导演范小天、“九亿编剧”张炭联袂打造,郑嘉颖、韩雪、周秀娜、刘小锋、元华、蒋恺等实力明星联袂出演。2013年3月11日在TVB覆盖的海外地区全球震撼联播。新加波、马来西亚、欧洲(英国、法国、荷兰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知名电视台联手上演一代宗师的传奇大戏。
这部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第一次全面走向世界!
何为咏春?何为武侠?何为兄弟?何为爱情?该同名小说首度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李小龙师傅、一代武林宗师叶问的传奇人。
20世纪初,满清覆灭、军阀混战、国共相残、日军侵华……整个中国处于动荡和巨变之中。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位聪颖憨直的佛山少年渐渐长大,肩负起武学救国的历史使命。
刀锋上,纸伞定情,他走进乱世的武林;失落中,婚约如刀,他逃离熟悉的故乡;逃亡下,咏春成谜,他陷入争斗的漩涡;刑场上,枪口饮血,他成为佛山的英雄;争霸中,浮名若梦,他问鼎最后的擂台。
《叶问》电视剧同名小说《叶问》同期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cmread.10086.cn)上重磅首发
2016年12月5日 已读
2016.11.25 ~ 2016.12.04
嗯,就是电视剧的文学剧本,连人物对话都跟台词不带差的。大哥,小说不是这样写的啊!
中国 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