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當祈禱落幕時 豆瓣
祈りの幕が下りる時
作者: 東野圭吾 译者: 劉姿君 獨步文化 2015 - 7
加賀恭一郎的故事,落幕。
日本暢銷千萬冊加賀恭一郎系列最新作!
為了追求夢想,究竟要犧牲到什麼地步?
一樁撲朔迷離的死亡案件,竟意外揭開加賀人生最大的謎團。
2014年第48屆吉川英治文學獎得獎作
「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 2013」第2名
評論家盛讚:「這是東野圭吾的《砂之器》!」
【故事大綱】
「這不是悲劇,是我的人生。」
我之所以能夠背負著無法說出口的罪行和沉重的覺悟追求夢想,全因為那個人的愛--
東京葛飾區小菅的公寓裡發現一具腐爛女屍,經過調查後,警方得知死者是住在滋賀縣彥根市的押谷道子。
奇怪的是,房間主人越川睦夫卻下落不明。
警方查出道子之所以前往東京,是要與多年未見,在東京擔任舞台劇導演的國中同學淺居博美見面。
然而之後的調查卻碰上瓶頸,道子究竟為什麼會在毫無淵源的越川公寓被殺?而越川又為何會行蹤不明?
煩惱的松宮向表哥加賀恭一郎尋求建議,加賀卻意外發現,這場謀殺居然和離家出走多年的母親有關。
加賀人生暫停的齒輪開始轉動,他將要面對人生之中最大的謎團……
全频带阻塞干扰 豆瓣
8.2 (71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 绘者 Comis You 滴水工坊 制作漫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 3
这是一个场面浩大而惨烈的故事。21世纪的某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全面攻击。在残酷的保卫战中,俄国的电子战设备无力抵挡美国的进攻,节节败退。唯一的办法,是制造一场阻塞所有通讯频道的电子洪水,使双方的电子仪器同时失灵。于是,一位俄宇航员,驾驶飞船撞向太阳,引起了一场巨大的磁暴,使地球上的通讯全部中断了。人类回到了马可尼之前的时代,士兵们重新拼起了刺刀。
2017年8月21日 已读
2017.08.21
[看的是中国版]前两年第一次读,看到日本军人开坦克碾压幼儿园小朋友来开路,我就弃卷了。完型倾向让我今天再次打开这本书……这种虚构一场没头没脑的战争,用丑化敌人来成就悲壮的意淫做法,让我觉得既幼稚又恶心。不过行文还是流畅,给两星吧。
kindle 中国文学 军事 刘慈欣 小说
雪人 豆瓣
Snømannen
7.7 (17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4
初雪的夜晚,小男孩从噩梦中醒来,惊觉妈妈不见踪影,院子里凭空出现一个不知是谁堆起的雪人。他当圣诞礼物送给妈妈的粉色围巾,就围在雪人的脖子上,一排由黑色卵石组成的眼睛和嘴巴在月光下闪烁,雪人凝视着屋子,仿佛在微笑……一封署名“雪人”的匿名信,开启了警探哈利·霍勒对新近女性失踪案的调查,观察力敏锐、又略显神秘的女警卡翠娜也加入了调查小组。接连失踪的那些女人似乎有着奇怪的共同点。是什么隐秘的动机在驱使罪犯连续作案?以“雪人”为杀人记号的冷血犯人究竟是谁?总是徘徊在酒醉与清醒之间的哈利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案情,越来越无法自拔,几欲疯狂。就在他即将揭开“雪人”真面目的当口,前女友萝凯也被卷入这场致命的追缉。哈利必须牺牲自己,才能救回爱人……
2017年8月21日 已读
2017.08.14 ~ 2017.08.21
走经典路线的罪案类小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畅销是应该的。“好的故事从不是关于一连串的成功 ,而是关于辉煌的失败。”喜欢这句话。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挪威
Call Me by Your Name 豆瓣
作者: Andre Aciman Atlantic Books 2009 - 4
2017年8月15日 已读
2017.08.03 ~ 2017.08.14
面对一本90%的篇幅都是主人公心理描写的小说,我竟始终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怪异的隔膜感,或许是作者以知天命之年描摹少年心事的力不从心吧。不能说完全没有感动,但我几乎毫不投入,所有的角色都似乎是皮影戏的人偶,自有他的美,却单薄而不真实。
kindle 同志 外国文学 小说 意大利
外婆的道歉信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Min mormor hälsar och säger förlåt
7.9 (114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 孟汇一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5
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 美国亚马逊作家排名No.1
版权售出40国 遍布欧美几乎每家书店
上市10个月 全球总销量突破150万册
出版后持续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50周至今
内容: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这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在合上书之后很久都难以忘记。
媒体评论:
在你准备读《外婆的道歉信》前,请准备好纸巾,并且准备好笑到肚子痛。如果今年错过这本书,你一定无法原谅自己。——《商业内幕》,2015最佳图书
巴克曼超级会讲故事,这些故事充满幻想又真实感人。——《圣路易斯邮报》
充满希望、谅解,宽容对待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合上书本,爱莎的故事将会永远与你伴随。——《图书馆杂志》
巴克曼这次抛给我们一个神奇又温暖人心的故事。——《出版人周刊》
巴克曼的故事最让人赞赏的,就是他对于悲伤和失去的坦诚以及洞察力。真心推荐这个奇妙有趣、令人感动的故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太阳报》
很久都没有读到过这样让人一会哭一会笑的好故事,其实经常是一边哭一边笑。——玛莉莲·达尔《书架思考》
2017年8月4日 已读
2017.07.31 ~ 2017.09.03
非常感人,但写得不如《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信息量过大,如炮弹般轰出,不够从容舒展,情节设置雕琢痕迹过重(真的没有借鉴《特别响,非常近》吗?),总体而言,没有前作那种娓娓道来的自然、清爽之感。然而作者的确很会煽情。
亲情 儿童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刀锋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秭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
1944年,在二战的硝烟中,《刀锋》出现在饱受战争煎熬的读者面前。实际上,本书的写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作者在美国游历时写就的。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莱雷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
2017年8月4日 已读
2017.07,.22 ~ 2017.08.03
毛姆真的很会写小说,但这个版本的代序实在是自以为是到煞风景的程度,最后的毛姆年表中“小十岁”的错误简直不可原谅。还是很喜欢这本书,尤其是在我已经无法忍受古典通俗小说无论多严肃、庄重的情境都要“幽默”一下的风格的现在。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毛姆 英国
阳台上的男子 豆瓣
Mannen på balkongen
7.7 (6 个评分) 作者: (瑞典)马伊·舍瓦尔 / 佩尔·瓦勒 译者: 许琼莹 新星出版社 2007 - 2
温暖祥和的夏日中,正是在阳台上享受朝阳的好时光,哪知道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警局突然陷入一场骇人的梦魇,整座城市上演着一连串行凶抢劫和孩童性谋杀的悲剧场景。错综复杂的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犯罪行为产生了某种意外的交集--抢劫犯居然是某一桩弒童命案的目击者。已高升至管理阶层的马丁·贝克率领手下,藉由极为有限的线索展开不屈不挠而又步步为营的侦查工作,他们必须先揪出那位残暴的抢劫犯,才有可能追踪变态弒童凶手的冷血足迹……
In One Person 豆瓣
作者: Irving, John 2013 - 3
A compelling novel of desire, secrecy, and sexual identity, In One Person is a story of unfulfilled love—tormented, funny, and affecting—and an impassioned embrace of our sexual differences. Not least, it is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the solitariness of a bisexual man who is dedicated to making himself “worthwhile.” Beginning with his first love—an older, transgender woman—and including the classmates and lovers he will lose to AIDS, William Abbott makes an unforgettable statement about sexual repression in America.
2017年7月29日 已读
2017.07.09 ~ 2017.07.28
还是很有“欧文”感的一部小说,若以凡俗的眼光看,书中人物其实皆怪咖,但在他平和淡定的笔触下,你会觉得给他们贴上“怪咖”的标签简直是一种罪孽。就像Bill写书呼唤对与众不同的包容一样,欧文写书,唤起人们对个别差异的尊重。
kindle 亲情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永恒的边缘 豆瓣 Goodreads
Edge of Eternity
7.3 (7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陈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5
真正残酷和激烈的世界大战,是思想的大战。来自美国、德国、苏联、英国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考验。东西德分裂、柏林墙、苏联秘密警察、刺杀肯尼迪、民权运动、古巴导弹危机、入侵黎巴嫩、弹劾尼克松……此外,第三代生活中还有摇滚、嬉皮士、跨种族婚恋、性解放,以及对过去的误会与和解。
说到底,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百年孤独 Goodreads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9.5 (102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范晔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6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2017年6月26日 已读
2017.06.08 ~ 2017.06.24
译本极其精致典雅,我甚至都不太相信这是原书的风格了,不过文字很美是真的。我实在不喜欢南海出版社这种无前言无后记仿佛裸奔一般的做书形式,太不庄重了,也太商业太轻浮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热夜之梦 豆瓣
Fevre Dream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雷以华 / 马骁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8 - 7
这是蒸汽时代的美国,雄心勃勃的船长和水手统治着密西西比河,在这条美国大动脉水道上竞相追逐,争夺金钱和荣誉--汽笛长鸣,白烟滚滚,鸣奏着高亢激越的交响曲。
一条华丽的新汽轮下水,交响曲中响起一个不谐和音--“菲佛之梦”,它一路飞奔,将这条大河上的所有快船抛到身后。但它追逐的不是第一快船的荣誉,而是鲜血,因为驱策它的是古老的血族吸血鬼。“菲佛之梦”一路行来,将密西西比搅成一条血河;而它自身,也渐渐变成一条血船。吸血鬼与人、吸血鬼之间,爱恨情仇,无不浸透在浓稠的血浆之中。
但是,从血泊中,诞生了最伟大的情感:友谊和希望。
2017年6月19日 已读
2017.06.15 ~ 2017.06.19
写得还是可以的,但我对吸血鬼不感冒,对航船不感冒,对打斗不感冒,所以整本书看得非常不耐烦,只想赶紧把它看完。这也说明作者的功力没到能把一个我不感冒的题材写得很吸引我的程度吧。
kindle 外国文学 奇幻 小说 文学
Big Little Lies 豆瓣 Goodreads
Big Little Lies
7.0 (6 个评分) 作者: Liane Moriarty Amy Einhorn Books 2014 - 7
Sometimes it's the little lies that turn out to be the most lethal. . . . A murder... . . . a tragic accident... . . . or just parents behaving badly?
What's indisputable is that someone is dead. But who did what?
"Big Little Lies" follows three women, each at a crossroads: Madeline is 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She's funny and biting, passionate, she remembers everything and forgives no one. Her ex-husband and his yogi new wife have moved into her beloved beachside community, and their daughter is in the same kindergarten class as Madeline's youngest ("how "is this possible?). And to top it all off, Madeline's teenage daughter seems to be choosing Madeline's ex-husband over her. (How. Is. This. Possible?).
Celeste is the kind of beautiful woman who makes the world stop and stare. While she may seem a bit flustered at times, who wouldn't be, with those rambunctious twin boys? Now that the boys are starting school, Celeste and her husband look set to become the king and queen of the school parent body. But royalty often comes at a price, and Celeste is grappling with how much more she is willing to pay. New to town, single mom Jane is so young that another mother mistakes her for the nanny. Jane is sad beyond her years and harbors secret doubts about her son. But why? While Madeline and Celeste soon take Jane under their wing, none of them realizes how the arrival of Jane and her inscrutable little boy will affect them all.
"Big Little Lies" is a brilliant take on ex-husbands and second wives, mothers and daughters, schoolyard scandal, and the dangerous little lies we tell ourselves just to survive.
2017年6月15日 已读
2017.06.01 ~ 2017.06.15
非常好看,结构稳,不徐不疾的情节推进很优雅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几乎所有的人物都被塑造得生动鲜活。因为没看过电视剧,所以阅读体验特别好。
kindle 亲情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绑架游戏 豆瓣
ゲームの名は诱拐
7.2 (43 个评分) 作者: [日]东野圭吾 译者: 郑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3
佐久间精心筹备的“汽车公园”企划案,被日星汽车的大老板葛城胜俊斥为肤浅。怀恨在心的佐久间偷偷躲在葛城大宅外,却目睹葛城之女由宅内翻墙而出,她无意中成了佐久间向葛城发起荣誉之战的“王牌”……佐久间策划了以葛城之女为人质的假绑架,要求的赎金是三亿日元现金。这场惊心动魄的游戏背后,谁才是真正的“游戏达人”?谁才是这起绑架案的真正主导者?
青梅竹马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日] 樋口一叶 译者: 萧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包括樋口一叶的代表作《埋没》《大年夜》《行云》《浊流》《十三夜》《自焚》《岔路》《青梅竹马》。《青梅竹马》以东京下町的大音寺为舞台,以妓女15岁的妹妹登美利的幼年生活为中心,描写她周围一群孩子受混浊社会环境的残害和腐蚀,预示着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悲惨命运。一叶细腻的笔锋,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伤哀愁挥洒得淋漓尽致。
2017年6月9日 已读
2017.05.28 ~ 2017.06.08
的确非常优美、细腻,很女性,很日本,每个故事都如樱花般有着不张扬的、内敛低调的美,和绚烂而质朴、悠远又缠绵的忧伤。
外国文学 女性 小说 文化 文学
野兽花园 豆瓣
Garden of Beasts
6.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夫里·迪弗 译者: 夏维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居住在纽约的德裔美国人保罗·舒曼是个“纽扣人”,他冷血而专业,专门帮人处理各种麻烦。在一次杀人后,他被FBI抓住了把柄,派他去柏林暗杀希特勒背后的重要人物——恩斯特。还有四十八小时,一九三六年柏林奥运就要开幕了,舒曼还没到达柏林,便陷入了一场猫捉老鼠般的间谍战之中。
2017年6月1日 已读
2017.05.25 ~ 2017.06.01
在迪弗作品中都属上乘之作,将探案融入真实历史环境,使小说的叙事空间更丰富多彩。保罗、韦伯、科尔这些人身上蕴含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实在令人心折。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流浪者之歌 豆瓣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柯晏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
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编辑推荐
德国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代表作。
国内首度直译德语原版小说。
台湾学者蒋勋、云门舞集创世人林怀民唯 一推荐版本。
名人推荐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媒体推荐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2017年5月29日 已读
2017.05.22 ~ 2017.05.28
诗一样优美深邃,值得细细品读(这个版本译得很好)。只是浅薄如我,读着读着就会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哲学 外国文学 宗教 小说 德国
自由裁决 豆瓣
Carte Blanche
作者: (美)杰弗里•迪弗 译者: 姚向辉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9
当代悬疑小说大师迪弗
——全球畅销书作家NO.1 17部《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重塑儿时梦想的英雄007
伊恩•弗莱明出版公司官方授权
被媒体赞誉为:“弗莱明辞世50年来最好看的007小说”
全球授权35种语言上百个国家
“邦德之于我,就像哈利•波特之于现在的孩子。他是我儿时的英雄。”自小就是007小说迷的迪弗,在2004年,以《野兽花园》获得伊恩•弗莱明钢匕首奖后,终于有机会与伊恩•弗莱明出版公司合作,写了最新的007小说《自由裁决》。普遍认为,这是弗莱明去世近50年以来,写得最好看最优秀的007小说。
詹姆斯•邦德,三十多岁,参加过阿富汗战争,身处信息时代,使用改良过的iPhone,被特别行动处吸收为成员。作为“丘吉尔的秘密部队”,重建后,不受英国国防部,军五,军六的节制。它的目标只有一个:捍卫大英帝国利益,不惜任何手段。
情报局破译了一条电子密信,将有数千人死亡,英国利益将受到损害。然后主谋是谁?意图何在?袭击地点在哪里?谁将是被害者?没有人知道。从塞尔维亚、伦敦、迪拜到开普敦,邦德马不停蹄,因为留给他的只有五天的时间。
——————
《自由裁决》恐怕是弗莱明辞世近半世纪以来最优秀的邦德续作,读来令笔者喜不自胜。
——《文学评论》
这本书拥有难以忘记的疯狂反角,情节无疑经过详尽调查,有时难免血流成河,迪弗标志性的误导和转折自然不少。——《华盛顿邮报》
这本了不起的新续作能让邦德迷心花怒放,还会吸引新读者加入他们的行列。——《出版商周刊》
把007带到了现时代……和悬疑小说之王迪弗的许多作品一样惊心动魄。如果能改编成下一部007电影,那可就太好了。——《热力》杂志
在犯罪小说的最高端品牌之中,迪弗相当于宾利大陆系列,他犹如设计精妙的悬疑机器,雅致而极速……迪弗以其特有的格调实践了诺言。——《独立报》
007新冒险的欢快舞步无疑能令邦德迷心满意足……迪弗是情节转折的大师,本书的曲折离奇深具电影神韵,让读者提心吊胆直到最后一分钟。——《观察家报》
迪弗描写伦敦的篇章令人信服,配得上这位身处智能手机和数据挖掘时代的秘密特工,同时又津津乐道于弗莱明的各种迷恋之物:汽车、枪械、精品服饰和有着趣怪姓名的情人。——《星期日泰晤士報》
迪弗书中的转折比六十年代班级舞会上的更多,情节紧张得令人难以喘息。——《金融时报》
吃鲷鱼让我打嗝 豆瓣
Bream Gives me Hiccups
7.6 (8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西·艾森伯格 译者: 吴文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演员×剧作家×小说家、导演×制片×编剧
杰西•艾森伯格
首部短篇小说集、同名美剧拍摄中
《吃鲷鱼让我打嗝》是杰西•艾森伯格创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以“吃鲷鱼让我打嗝”系列开篇,后承“家人”、“历史”、“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面” 系列、“约会”等八个部分。故事背景既有当代美国的各种实景,也有庞贝古城和“电话之父”贝尔的电话空间。既采用常规的短篇小说体,也大胆使用书信体、短信体、邮件体等多种形式。
作品中,人物个性和虚构场景融为一体,柔情和潜藏在滑稽幽默之后的悲情相互交织,极致诠释了艾森伯格式喜剧,探索了现代世界的疯狂与光怪陆离。
书中漫画由法国获奖插画师让•朱利安创作, “为巴黎祈福”是他的作品。
《今日美国》:杰西•艾森伯格在文坛的前途就跟他在影坛一样,不可限量。
《泰晤士报》:你还没听过杰西•艾森伯格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那快了!
《周六夜现场》最年轻编剧 西蒙•里奇:《吃鲷鱼让我打嗝》令人捧腹,又令人心酸,有时还使劲儿自嘲,搞得我都想给杰西一个拥抱。他这多年的神经质性格终于炼成了这块喜剧真金。
波士顿公共电台:读《吃鲷鱼让我打嗝》的时候,我简直笑得不能自已!写得太好了!
《人物》杂志:伍迪•艾伦的粉丝们会喜欢这部由演员兼剧作家杰西•艾森伯格创作的滑稽大作。
2017年5月23日 已读
2017.05.17 ~ 2017.05.22
出乎意料,竟然挺好看!篇幅短小,但悲喜从容,颇有回味。看得出,作者是个聪明、有趣、情感细腻的人。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 美国
Message in a Bottle 豆瓣
作者: Nicholas Sparks Warner Books 1999 - 1
Thrown to the waves, and to fate, the bottle could have ended up anywhere. Instead, it is found just three weeks after it begins its journey. Theresa Osborne, divorced and the mother of a twelve-year-old son, picks it up during a seaside vacation from her job as a Boston newspaper columnist. Inside is a letter that opens with: My Dearest Catherine, I miss you my darling, as I always do, but today is particularly hard because the ocean has been singing to me, and the song is that of our life together.... For "Garrett," the man who signs the letter, the message is the only way he knows to express his undying love for a woman he has lost. For Theresa, wary of romance since her husband shattered her trust, the message raises questions that intrigue her. Who are Garrett and Catherine? Where is he now? What is his story? Challenged by the mystery, and pulled to find Garrett by emotions she does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resa begins a search that takes her to a sunlit coastal town and an unexpected confrontation. Brought together by chance-or something more powerful-Theresa and Garrett are people whose lives are about to touch for a purpose, in a tale that resonates with our deepest hopes for finding that special someone and everlasting love. Shimmering with suspense and emotional intensity, Message in a Bottle takes readers on a hunt for the truth about a man and his memories, and about both the heartbreaking fragility and enormous strength of love. For those who cherished The Notebook and readers waiting to discover the magic of Nicholas Sparks's storytelling, here is his new, achingly lovely novel of happenstance, desire, and the choices that matter most....
2017年5月19日 已读
2017.05.10 ~ 2017.05.19
真是如假包换的纯言情,虽然满满都是套路,但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还有那些浪漫的小细节,依旧颇有感染力。最后那封瓶中信生生让我在地铁上泪崩。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泪奔
小报戏梦 豆瓣
Tabloid Dreams
作者: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译者: 金逸明 2016 - 9
本书是《奇山飘香》作者、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罗伯特•奥伦•巴特勒新的短篇小说集,用精湛的写作技巧、大胆丰富的想象,将八卦小报与严肃文学有趣结合在一起,打破低俗和高雅、虚构和真实的界限,带领读者进入一个魔幻般的现实世界。
———————————
《小报戏梦》出版于1996年,包含十二个故事。这些故事最初发表在《纽约客》《巴黎评论》《绅士》《密苏里评论》等报刊上。巴特勒以八卦小报的各种头条新闻为灵感,描写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之人和社会边缘人物,其中有能将玻璃假眼取下来并透过它看到一切的妻子,有在一次烘焙大赛失利后自焚的寡妇,有一生下来就带着“猫王”文身的男孩,有撞车后变成花痴的女子,有才九岁就成为职业杀手的男孩,有被刺后没有身亡而是被放逐二十多年的约翰•肯尼迪,有“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随之沉入大西洋的男人和逃生的女人……在这本书里,巴特勒通过精湛的写作技巧、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在臆想和现实、记忆与当下之间不停穿插,巧妙地将哗众取宠的八卦小报报道转化为严肃文学的题材,探讨了放逐、失去、欲望和寻找自我等永恒的话题。
———————————
这些故事是一项真正的成就,也是一份确切的惊喜……巴特勒剥开了哗众取宠的小报报道低俗的外衣,暴露出各色人物对爱、对人们同情和理解所给予的安慰的渴望。
——《今日美国》
《小报戏梦》是完全成熟的美国魔幻现实主义:有趣而古怪、感情充沛、引人入胜,这些故事寻找并发现了我们所杜撰的人物和事件中的真正意义。
——《波士顿书评》
巴特勒用一个蹩脚演员的素材,编织了十二篇巧妙而令人惊叹的故事。再一次证明自己是这类罕见的作家:他无法被归类,他并不依赖一套固定、安全的技巧,而是持续不断地挑战新的不同的题材。
——《芝加哥论坛报》
想象力上一次大胆而美妙非凡的文学飞行。这些故事里有几分卡尔维诺、罗尔德•达尔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子。
——《旧金山纪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