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伪东京 豆瓣
6.8 (1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0
2007年,日本大众选出的“今年的汉字”竟然是“伪”。
“今年的汉字”虽说是民间团体举办的半游戏式活动,但多数人共同选出来的一个汉字,每年都相当巧妙地表现出那一年的整体社会风气来。
也难怪,这一年的日本社会确实发生了太多“伪装”、“伪作”、“伪造”案件:从挂着牛肉的牌子卖了猪肉、羊肉、兔子肉的肉商起,篡改消费期限的巧克力商(北海道名产“白色恋人”)、和果子店(伊势特产“赤福”)、快餐餐厅(日本麦当劳),以及蒙混原料产地的老字号和食店(船场吉兆),直到厚颜无耻重复撒谎的官僚、政客为止,“伪”的一族席卷了日本群岛。
12月12日,日本的“汉字节”。当在北风呼啸的露天舞台上,穿着紫色法衣的京都名刹清水寺住持大笔一挥写出“伪”字之际,日本老百姓的感受好比是被老天看见了自己的愚行,大家不约而同地缩缩脖子……
Evidence of Blood 豆瓣
作者: Cook, T. H. 1993 - 4
2018年5月25日 已读
2018.05.15 ~ 2018.05.25
还不错,一路娓娓道来,竟也能始终吊住读者的注意力。美中不足是Kinley傻得有点过分,揣摩人心理的本领太差了一点——庭审记录里透露出的种种线索,读者不费多大力气都能领悟其中奥秘,主人公却还在绞尽脑汁地琢磨。
kindle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小说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2018年5月22日 已读
2018.05.16 ~ 2018.05.21
比《我这一代东京人》差好多呀,全程流水账,味同嚼蜡。
历史 散文 文化 文学 日本
我这一代东京人 豆瓣
7.4 (4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小津安二郎记忆里的东京,是银座服部大钟夜晚八点准时响起时,透过五丁目鳗鱼店苇门,看到的金黄色夜景。
鲁迅记忆里的东京,是夏夜夜晚透过宿舍窗户,瞧见江户川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村上春树记忆里的东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状的狭窄破烂屋子里,免费享受灌进屋子里的阳光与凉风。
老东京人记忆里的东京,是风铃、煤炭炉、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Always幸福的清贫生活。
我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
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
2018年5月17日 已读
2018.05.12 ~ 2018.05.16
小书很可爱,作者口吻轻快而真诚,内容对外国读者而言也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美中不足是编辑实在有够草率,专有名词前后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书中插图的清晰度欠奉,这么黑乎乎的一团,此时有图不如无啊!
历史 散文 文化 文学 日本
柏林谍影 豆瓣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8.7 (3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勒卡雷 译者: 刘险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8
一具冰冷的尸体,躺在柏林墙脚下。利玛斯明白他在东德一手经营起来的的谍网已彻底破裂。屈辱,挫败,颓唐,凄凉。不甘心就此失败的他,决定最后一搏,加入由英国情报机构策划的行动:深入东德,离间对手。然而,阴谋层层包裹着,一波紧似一波,让人猝不及防。他原本以为可以从寒冷中归来,却一脚踏进了刺骨的严冬……
2018年5月15日 已读
2018.05.10 ~ 2018.05.15
还是很流畅的,但到底只是勒卡雷的第三部小说,有些稚嫩,部分地方有“画公仔画出肠”的感觉。
kindle 人性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天空的囚徒 豆瓣
El Prisionero del Cielo
8.0 (5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译者: 李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风之影》作者萨丰强势回归
再现“遗忘书之墓”精彩传奇
出版当年畅销逾一百五十万册 不断刷新西班牙出版史纪录
本书献给所有爱书的人以及忘记自己曾经热爱阅读的人
这是一本有关书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刻体认书的价值,以及不能失去它们的原因。
一九五七年的圣诞节,巴塞罗那阴云满天。达涅尔与费尔明刚解开《风之影》的谜题,准备回归平静的家庭生活,森贝雷父子 书店此刻却又遭遇史上最大的危机:书店生意惨淡,连电费都快付不出;达涅尔发现妻子贝亚与前男友巴布罗仍有联系;与此同时,一个神秘人物造访书店,给费尔明留下一条神秘的信息:“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拥有开启未来的钥匙。”
达涅尔着手调查。很快,他发现了费尔明在内战时期不堪回首的往事,在那一段监狱生活中,有秘密、阴谋、欺骗、背叛,还有一笔神秘的财富。甚至,那段经历与达涅尔的母亲伊莎贝拉之死也有关联。
达涅尔是否能够信任妻子的忠贞?费尔明如何能恢复失去的身份?“天空的囚徒”大卫•马丁究竟是什么人,与伊莎贝拉又到底是何种关系?多年前的财宝最终失落在何处?而神秘的“遗忘书之墓”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天空的囚徒》中,《风之影》与《天使游戏》中的人物命运交汇融合,一切未解之谜在此终于得到解答,而故事,还仅仅只是刚开始。
在《天空的囚徒》中,卡洛斯•鲁依斯•萨丰的写作技巧更为精练,以精彩的情节吸引读者手不释卷,有这种能力的作家也称天才。
——《国家报》
“遗忘书之墓”系列第三部的成功,巩固了萨丰作为最受欢迎的西班牙作家的地位。在这个哥特风格的黑暗世界中,如今又增添了一丝人性的温情。
——《先锋报》
萨丰被誉为巴塞罗那的狄更斯,他是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晚间邮报》
萨丰重新定义了何为成功的作家。他的写作风格自成一派,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今日美国》
萨丰现象再度席卷全球。
——《文化报》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本书犹如充满机关、提心吊胆的神秘城堡。故事中套故事,是当代所能看到最棒的哥特式小说。”
--英国卫报
“《天空的囚徒》犹如一辆直达的子弹列车,毫无停歇。每一章节的最后都埋下惊人伏笔,让食指简直像中了魔一般地不停翻页。而我们都成了萨丰的囚徒。”
--美国纽约书讯
“《天空的囚徒》结合西班牙故事与神秘元素,让读者对于‘遗忘书之墓’更为着迷,成了一座不断蜿蜒的大迷宫,宛如不断延伸出枝桠的魔树。”
--出版人周报
“《天空的囚徒》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阅读热度,说故事的力道媲美小说大师雨果、大仲马、狄更斯。”
--澳洲堪培拉时报
2018年5月13日 已读
2018.05.08 ~ 2018.05.12
这一本也太“水”了吧?连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几乎所有疑团都没有得到解答。
亲情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本源 豆瓣
Origin
6.4 (32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李和庆 / 李连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5
★★重磅消息:2018年5月22日,丹·布朗将首度来到中国大陆,为新作《本源》举办新书分享会!
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受邀前往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出席一场重大的发布会。他二十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计算机专家、未来学家——埃德蒙·基尔希将要揭开 一个惊人的 发现,它关系到人类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两大难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活动一 开始,兰登和数百位听众就被埃德蒙的精彩演说所深深吸引。但突如其来的混乱破坏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晚会——埃德蒙被一颗从暗处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
埃德蒙究竟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杀他?
为了解开谜团,不让埃德蒙的伟大发现就此销声匿迹,兰登和博物馆馆长安布拉· 维达尔逃离毕尔巴鄂来到巴塞罗那,却遭到西班牙王室和教会的阻挠,而杀手的追杀以及当地警方的追捕更是让他们命悬一线……
在埃德蒙发明的人工智能程序“温斯顿”的帮助下,两人最终在一首诗里找到了解开埃德蒙发现的密码,以及我们一直不敢直面的真相。
2018年5月10日 已读
2018.05.04 ~ 2018.05.10
这一部索性连“谜”都没有了,如果遮住作者名,可能会以为是部对《达芬奇密码》或《天使与魔鬼》的低劣的仿作,不过书中塑造的温斯顿倒是挺令人神往的。另外,丹·布朗这样写西班牙王室,板牙人民木有意见咩?
kindle 丹·布朗 历史 外国文学 宗教
末日逼近(上下) 豆瓣
The Stand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韩劲草 等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作为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三部曲之一的《末日逼近》,讲述的是一种流感病毒悄悄在世界上衍生,恐怖笼罩着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世界上大部份人口莫名其妙地死去,当最后仅存的一小群人挣扎着重建文明时,恶魔把他的魔掌伸向了美洲的幸存者们……
病毒的侵袭,道路上成堆的尸体,脚下倒下去的亲人的尸首,政府的谎言和镇压,百姓的质疑和对抗,幸存人的挣扎,魔鬼的威胁……斯蒂芬·金用魔鬼般的手指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不在震慑着读者,将读者带人惊悸和颤栗的深渊:带来上帝旨意的阿巴盖尔妈妈、弱智的汤姆、聋哑人科伦、“黑衣人”弗拉格、对弹药和武器有独特敏感性的“垃圾虫”劳埃德、患难中的斯图夫妇……一个个离奇的人物命运紧紧地攥着你的心……
《末日逼近》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城镇生活和恐怖故事的结合,故事所反映出来的人们被恐惧和死亡所缠绕的焦虑心理,普通市民与恐怖恶魔搏斗的英雄气概,使光大读者在活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因而受到了广大追求刺激和幻想者的青睐。
《末日逼近》不仅在心理上制造恐怖,同时故事的曲折离奇和小说语言的独特性也为我们展示出作者的大师风范。
2018年5月4日 已读
2018.04.18 ~ 2018.05.04
我并不怎么喜欢斯蒂芬·金,对他的一些趣味也不怎么感冒,但《末日逼近》写得真是挺不错的,尤其是那种社会学实验的感觉,很有启发。
kindle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小说
Hear No Evil 豆瓣
作者: James Grippando Harper 2005 - 10
在线阅读本书
Miami attorney Jack Swyteck is involved in the most explosive criminal trial of his career -- a case that starts with a murder on a military base and concludes with a shocking surprise that will change Jack's life forever. A beautiful woman comes to see Jack and begs him to represent her. She says she's about to be arrested for the murder of her husband, an officer stationed at Guantanamo Bay. Having no expertise in military law and sensing that the woman isn't telling him the entire truth, Jack turns her down. Then she drops a bombshell: She claims she's the adoptive mother of Jack's biological son -- a child he's never met. Either Jack must represent her or he'll never see the boy. So Jack agrees, but with great foreboding. He has an unreliable client -- a blackmailer who just might be a murderer -- and he has to travel to Gitmo and on to Havana to tussle with people who clearly have a lot to hide. This is a case with as many twists and turns as it has unanswered questions, and the personal toll on Jack won't end until he's forced to confront the ultimate surprise witness in a trial that rocks the city of Miami. In signature Grippando style, Hear No Evil is an intricate, fast-paced, and captivating thriller that will keep you guessing until the very end.
知更鳥的賭注 豆瓣
Rodstrupe
作者: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漫遊者文化 2011 - 5
遭到國家背叛比遭到他人背叛更難承受
埋藏近60年的委屈與辛酸,這份傷痛該如何平復?
每年冬天,百分之九十的知更鳥會往南移棲,只有少數冒著風險留下來。如果遇上溫和的冬天,這些選擇留下來的知更鳥就可以先選好理想的築巢地點。如果牠們賭錯了,就得在寒冬中賠上性命。這個風險成敗參半,就看牠們願不願意賭一把。
這年冬天,對於凶手和哈利來說,都是個必須放手一搏的困境。
不是活著達成目標,就是全盤皆輸……
為什麼一心拯救祖國的軍人,最後會被視為叛國者?
半世紀前,一個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因為愛國而自願效命疆場,
卻沒料到,那是個選錯邊就無法翻身的動盪年代。
他曾投注大量精力,貢獻他的所有,只想為國家付出一己之力,
當他發現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累積了六十年的恨意終於潰堤,
是該向某些人討回公道了。
他要在生命結束前,為那場戰爭、為自己遭背叛的人生,執行最後的正義。
他是最優秀的警探,卻也是長官眼中的麻煩人物!
警探哈利.霍勒是個酒鬼,個性頑固,從不照章行事,
但他也直覺過人,總是對線索緊咬不放。
因為一樁官僚體制的鬧劇,他被明升暗降地派去執行無趣的監視勤務,
卻意外從一份毫不起眼的報告,追查到一樁跨國軍火走私案與一把神祕的步槍。
接二連三看似無關的命案,引導他一步步揭開一樁醞釀許久的復仇計畫,
他發現案情竟牽扯到半世紀前的戰爭,以及挪威史上最陰暗的過去,
而凶手的最後行刺的目標,竟是當今挪威國王!
當孤注一擲的凶手,遇上緊追不捨的哈利,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知更鳥的賭注》是一個規模宏大、野心勃勃的故事,以犯罪小說作為表現形式,具有強烈的主流文學和歷史小說特質。小說的場景從現代的奧斯陸到二戰其間的維也納和列寧格勒,時間則橫跨半個世紀。奈斯博用古今交錯的敘事手法,探討「背叛」這個主題,述說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悲劇,以及一齣天衣無縫的犯罪戲碼。
如果你喜歡雷蒙.錢德勒筆下憤世嫉俗的硬漢馬羅
喜歡伊恩.藍欽筆下鍥而不捨的雷博思警探
喜歡勞倫斯.卜洛克筆下滄桑的老靈魂馬修
你也會喜歡哈利.霍勒。
如果你喜歡丹尼斯.勒翰書中對罪惡與傷痛的悲憫和關懷
喜歡詹姆士.艾洛伊書中對人性和腐敗現實的赤裸刻畫
喜歡麥可.康納利書中扣人心弦、錯綜複雜的謎團
你也會喜歡「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
2018年4月19日 已读
2018.04.14 ~ 2018.04.18
情节不够紧凑,导致案情不太吸引人。但好歹了解了一些小国的二战历史。
kindle 二战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刺杀骑士团长 豆瓣
騎士団長殺し
7.2 (183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我”,36岁,美术科班出身,原本爱好抽象画,多年来为了养家糊口成为专业肖像画画家。结婚六周年纪念日前,妻子毫无征兆地提出已有外遇,要求离婚,于是“我”独自离家开车在外游荡了一个半月,最终应好友雨田政彦之邀,住进小田原郊外山间其父雨田具彦的旧居兼画室,期待通过环境的改变调整心情。
奇妙的事件就发生在搬家后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雨田政彦帮“我”介绍了山下绘画班任教的工作,“我”和班里的两位人妻先后成了情人,经神秘邻居免色的精心策划,和班上的少女真理惠也建立了密切联系。房子主人雨田具彦是著名日本画画家,“我”搬进那栋房子后不久,意外在阁楼发现了一幅雨田具彦不为世人所知的大师级作品,名为“刺杀骑士团长”。
由此,“我”被卷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
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
村上春树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
2018年4月14日 已读
2018.03.24 ~ 2018.04.14
书还是很好看的,虽然不是完全明白,但故事的流畅感、人物始终平和恬静的状态,给我温暖而愉悦的阅读体验。
外国文学 奇幻 小说 悬疑 文学
大黄蜂奇航 豆瓣
Hornet Flight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张雅楠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1941年6月,英国皇家空军在北海上空遭遇大溃败,德国纳粹仿佛有预知能力一般,等候英国轰炸机自投罗网。整个欧洲已是希特勒的囊中之物。在一座遥远的小岛上,18岁少年哈罗德无意间闯入了德军的秘密基地。在基地深处,他发现了纳粹所向披靡的秘密所在。与此同时,陷入绝望的英国准备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军袭击——如果仍无法掌握德军的秘密,英国空军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哈罗德必须立即启程,将情报送往伦敦。然而,这一趟六百英里的飞行,时刻都在纳粹监视之下。仅有一次驾驶经验的哈罗德,只能凭借一台废弃多年的大黄蜂蛾式双翼机逃出生天,扭转英国和整个欧洲的命运。
Triple 豆瓣
作者: Ken Follett Harper 2007 - 4
The world's balance of power is about to shift dangerously as the ultimate weapon nears completion in a secret facility in the heart of the desert. Across the globe, operatives from the great nations set a deadly game in motion, covertly maneuvering pawns and kings to achieve a frightening advantage--while terrorists and their hunters prepare for the contest's final bloody moves. And one man--a razor-sharp master of disguise, deceit, and triple-cross--must somehow do the impossible: steal 200 tons of uranium without any of the other players discovering the theft. The clock is ticking. And the price of failure is Apocalypse.
The Man From St Petersburg 豆瓣
作者: Follett, Ken 2011 - 6
It is just before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and Britain must enlist the aide of Russia. Czar Nicholas's nephew is to visit London for secret naval talks with Lord Walden, who has lived in Russia and has a Russian wife, Lydia. But there are othe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rrival of Prince Alexei: the Waldens' only daughter, Charlotte willful, idealistic, and with an awakening social conscience; Basil Thompson, head of the Special Branch; and, above all, Feliks Kschessinky, the ruthless Russian anarchist. No one could have foretold that Lydia should recognize Feliks, or that she might put her own daughter's life at risk for his sake. As the secret negotiations progress, the destinies of these characters become ineluctably enmeshed. And as Europe prepares for the catastrophe of war, the final private tragedy which will shatter the complacency of the Waldens is acted out.
The Key to Rebecca 豆瓣
作者: Follett, Ken 1998 - 11
He is known to the Germans as "Sphinx", to others as Alex Wolff, a European businessman. He arrives in Cairo, armed with a radio set, a lethal blade and a copy of Daphne du Maurier's "Rebecca" - a man with a burning, relentless conviction that he will win at all costs.
Paper Money 豆瓣
作者: Ken Follett Pan Books 1996 - 3
Three seemingly independent events occur one morning in London: an MP wakes up after spending the night with a woman he picked up in a bar; a tycoon meets a Bank of England official for breakfast; and a criminal briefs his crew. A journalist struggles to unravel the truth behind the three events.
The Modigliani Scandal 豆瓣
作者: Ken Follett Signet 1986 - 7
A fabulous "lost masterpiece" becomes the ultimate prize for an art historian whose ambition consumes everyone around her, an angry young painter with a plan for revenge on the art establishment, and a desperate gallery owner who may have double-crossed his own life away...
Code to Zero 豆瓣
作者: Follett, Ken New Amer Library 2001 - 11
January, 1958: America's best hope in the space race-the Explorer I satellite-sits on the launch pad at Cape Canaveral. And when a man wakes that morning only to discover his memory erased and his life in danger, the only way he can reclaim his own identity-and find those responsible-is to remember the terrible secret that they forced him to forget. A secret that could destroy the Explorer I-and America's future.
"This spy thriller is Follett at his best..." ( People )
"Gripping." ( The New York Times )
"Starts off fast and never slows down...A rousing story that never flags." ( Chicago Tribune )
A Place Called Freedom 豆瓣
作者: Follett, Ken 2011 - 6
In a brutal world, charismatic rebel miner Mack McAsh - a slave by birth - is a man with the courage to stand up for what is right, and the strength to stick by his beliefs. Independent, rebellious Lizzie Hallim, meanwhile, is engaged to Jay Jamisson, the ruthless landlord's son and heir to an exploitative business empire. Born into separate worlds, Mack and Lizzie are thrown together when Mack becomes an enemy of the state and is forced to flee his homeland. Lizzie aids his escape, and it is not long before passions rage in the old world as well as the new ...Set in an era of turbulent social changes, "A Place Called Freedom" is a magnificent novel from the undisputed master of suspense and drama, Ken Follett. "A compulsive, sweeping adventure' Today 'Gripping historical narrativ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