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虚像小丑 豆瓣
虚像の道化師
6.7 (2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郑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日本文坛荣膺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三大奖的推理作家 东野圭吾 惊悚与罪恶之杰作
福山雅治×吉高由里子 主演同名超人气日剧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七弹《虚像小丑》!
《虚像小丑》共收入四则汤川冷静推理并破解不可思议案件的故事——《幻惑》《心听》《伪装》《演技》。
《幻惑》一男子从大厦五层坠落身亡。大厦五层是新兴“苦爱会”的活动场所,而该男子是该会核心成员之一。据在场证人供述,该男子当时仿佛是想要挣脱什么似的,发疯般从窗口跳了下去。事发后,“苦爱会”教祖连崎前来自首,声称自己是用强烈的意念使男子跳楼身亡的。恰巧在现场采访的《TRY周刊》记者里山奈美亲眼目睹事件全过程,也证实教祖的确并未碰过男子一根手指——难道教祖所谓的“念力”真的存在?
《心听》草薙在医院制伏突然发疯的男子时被不慎刺伤,该男子受俘后,供述自己听到了奇怪的声音。除该男子外,其所在公司Penmax还有另外一名女职员也存在同样的幻听困扰,而Penmax的营业部长不久前刚刚跳楼自杀,据说是因为听到因他而死的情妇对他发出的诅咒——幻听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伪装》为了出席大学羽毛球社朋友的结婚庆典,汤川和草薙冒雨来到山间度假酒店。天气骤变,雨越下越大,突发泥石流,道路受阻,许多来宾都被困酒店。突然,有人通报距酒店不远处的一幢别墅里,一对老夫妇意外被害。被害人之一是极为有名的词作家桂木武久先生。草薙前往现场取证,现场十分惨烈。汤川看了现场照片后,注意到了照片中的可疑之处……
《演技》著名艺术家、青狐剧团剧作家驹井在家中惨遭杀害,而杀人凶器竟然是青狐剧团演戏时使用的道具刀。经过周密调查,与驹井有关联的剧团中的几位女性逐一浮出水面,但她们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到底是谁杀了驹井?百思不得其解的草薙向汤川求助,汤川将注意力集中在可疑的凶器上……"
The Steel Kiss 豆瓣
作者: Jeffery Deaver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6 - 3
Amelia Sachs is hot on the trail of a killer. She's chasing him through a department store in Brooklyn when an escalator malfunctions. The stairs give way, with one man horribly mangled by the gears. Sachs is forced to let her quarry escape as she jumps in to try to help save the victim. She and famed forensic detective Lincoln Rhyme soon learn, however, that the incident may not have been an accident at all, but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intentional attacks. They find themselves up against one of their most formidable opponents ever: a brilliant killer who turns common products into murder weapons. As the body count threatens to grow, Sachs and Rhyme must race against the clock to unmask his identity--and discover his mission--before more people die.
2018年8月11日 已读
2018.07.31 ~ 2018.08.10
比《The Skin Collector》好,至少行文流畅,但案情和破案过程还是不够精彩,所有的反转都很套路,三条线也没有形成整体,而是各自为政。但这一本的优点也很突出:我一向对犯罪动机没多大兴趣,但本书的凶手很令人同情,而且因为案件本身不怎么精彩,所以有关凶手背景的部分竟毫不显得鸡肋,甚至反而是全书的高光时刻。PS:Lincoln和Amelia好甜。
kindle 亲情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贵族之家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译林出版社 1994 - 7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罗斯贵族阶级趋向没落,农奴制的崩溃已不可挽回。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皇制的腐败,进步知识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酝酿构思和呈献给读者的。
《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亡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
在《贵族之家》中,作家通过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爱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个人幸福问题。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回国后与丽莎邂逅,互生爱慕之心。这时报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讯,这燃起了他对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与丽莎互托终身后不久,瓦尔瓦拉突然出现。那则死讯竟是讹传。幸福的希望化为泡影,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虽然在妻子的恳求下没有离婚,从此一个人孤寂地度过余生。八年后当他故地重游再访丽莎家的宅邸时,已经物是人非,故人相继作古,丽莎还在修道院;年轻的一代长大成人,入住故宅。他在花园里昔日与丽莎互表衷情的长椅上静静地回忆过去,然后悄然离去。
沙丘3 豆瓣
Children of Dune
7.4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译者: 张建光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经过多年的生态变革,曾经荒芜的沙丘行星,已经草木葱茏。距离皇帝保罗•穆阿迪布消失在沙漠深处,也已过去了整整九年。他所经历的残酷权力斗争,却仍在继续。
保罗留下的一对双胞胎继承人——九岁的雷托和甘尼玛——继承了父亲的神力,被视为新一代的救世主。然而,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在不断重复的命运面前,年幼的兄妹俩肩负的,是整个帝国的未来。
——————————
◆伟大的《沙丘》系列是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传奇代表作。
◆每个“不可不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沙丘》系列入选了美国图书电商“一生不可不读的100本书”、BBC“英国百大受欢迎图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百大科幻•奇幻小说”等几乎每一个“不可不读”的书单;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科幻小说”桂冠,是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中的至高经典。
◆《沙丘》系列风靡半个多世纪,总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它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沙丘3:沙丘之子》是伟大的《沙丘》系列第三部,也是《沙丘》三部曲的最终章。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沙丘2 豆瓣
Dune Messiah
8.2 (48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译者: 苏益群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8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十二年前,一场战争令整个宇宙震荡、数百亿人丧生,却也带来了新的秩序,把保罗•厄崔迪送上了神坛。
当征战的狂热逐渐消退,冰冷的现实问题却渐次涌现:外部的反对势力互相勾结,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王位更是后继无人。内忧外患之下,帝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身居万人之上,保罗面对的,却是更加残酷的命运。
——————————
◆《沙丘》续篇!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BBC“英国百大受欢迎图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百大科幻•奇幻小说”
◆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第一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全球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随书附赠“沙丘行星”精美地图!
——————————
光芒万丈……《沙丘救世主》包含了前作《沙丘》的一切,甚至更多。——《银河》
-
“沙丘”系列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空前完整的世界……它在故事情节和哲学思辨之间巧妙地取得了平衡。——《华盛顿邮报》
-
赫伯特所创造的这个宇宙有着繁复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的深入思考,是科幻发展史上无比卓越的作品。——《路易斯维尔时代报》
-
一部伟大作品的伟大续篇。人们总会期待系列作品的第二部能够比肩甚至超越前作,然而这非常困难。但《沙丘救世主》的确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Goodreads读者
-
“沙丘”系列全部五星。它们是我评判其他科幻小说的标准。赫伯特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又变化莫测的宇宙,你会希望这里的故事永不完结。——美国读者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图书馆杂志》
-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芝加哥论坛报》
-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纽约时报》
-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
独领风骚。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2018年7月27日 已读
2018.07.25 ~ 2018.07.27
相当无聊。保罗这个人物的塑造非常失败,从生到死,就没有过血肉,是个非常扁平、单薄的符号式的角色,让人对他提不起一点兴趣。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沙丘系列
沙丘 豆瓣 Eggplant.place
Dune
7.6 (149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译者: 潘振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2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
“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 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
-
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唯一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
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
——————————
◆《沙丘》是伟大的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传奇代表作。
-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
◆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
◆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
◆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
◆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全球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
-
◆《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由此衍生出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
-
◆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
-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
-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
-
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路易斯维尔时报》
-
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
-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
独一无二。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
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合成人》作者帕特•卡蒂根
-
现代科幻史上的标杆之一,想象力创造上的丰碑。 ——美国科幻作家P•斯凯勒•米勒
-
在16岁那年,我第一次被《沙丘》打动,它成了我心目中的神作。八年来,很少有书能撼动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包括《权力的游戏》、《基地》、《安德的游戏》和《指环王》。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沙丘》,发现16岁那年的感动历久弥新。真的有那么棒吗?当然了! ——读者评论
-
我经常默念书中的“恐惧是思维杀手”这句话。恐惧——通常是对失败的恐惧——是我们思维清晰、专注的最大障碍。默念这句话并不能消除恐惧,而是让我意识到恐惧并直视它。 ——读者评论
2018年7月26日 已读
2018.07.17 ~ 2018.07.25
能感受到作者的苦心,但我实在太理解当初选择退稿的编辑们了。此书有其独到之处,但总体而言,我不认为它是部纯熟的文学作品。作者设想了一个未来的宇宙,但“科幻”色彩并不强,作者花费太多精力做了太多准备,便不忍作取舍,把所有东西都密密地塞进小说里,恨不得“一字一世界,一句一菩提”,反倒显得非常生硬,不自然,不流畅。至于想象力和哲理性,同“安德”系列一比,高下立判。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沙丘系列
回来的路 豆瓣
作者: [波兰] 斯拉沃米尔·拉维奇 译者: 张富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这是史上最伟大的冒险、求生并成功逃脱的真实故事之一。二战期间,波兰被纳粹德国占领。年轻的波兰骑兵军官拉维奇从战场归来,却落入苏联人手中,被诬以间谍罪,获刑二十五年,被押至遥远的西伯利亚集中营服苦役。
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无数囚犯历经数月的艰难跋涉,抵达由部队严密看管的 303营地,开始漫长无望的禁锢岁月。对拉维奇及其同伴而言,待在集中营代表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死亡,这些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勇士,怎能让生命之火就此熄灭?他们必须设法突围,即使自由之光看来如此渺茫。于是,众人策划了一场逃亡行动。1941年4月,7名囚犯成功越狱,随后一路往南徒步疾行。他们凭着双腿与意志力在接下来的十一个月里,走出西伯利亚,横穿无人戈壁,闯过藏区雪域,翻越喜马拉雅山,徒步行走6500公里,最终抵达印度,终于重获自由。
这是一个源自真实事件的故事,忠实呈现了逃亡途中的千难万险。而抛却了国籍、等级等无形的社会枷锁,暴露在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更显弥足珍贵;“自由”一词,就在众人一步步自心灵与肉体的限制中突围之后,渐渐浮现它的价值与不可取代性。
自195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震撼、感动并鼓舞了亿万读者。
2018年7月26日 已读
2018.07.16 ~ 2018.07.22
有点离奇,但非常动人。(不过老实讲,我对他们在蒙古戈壁中的经历是否如书中所述,是有点存疑的。)
历史 外国文学 政治 文学 波兰
獵頭遊戲 豆瓣
Hodejegerne
6.4 (5 个评分) 作者: 尤.奈斯博(Jo Nesbo) 译者: 陳榮斌 漫遊者文化 2013 - 9
羅格.布朗是挪威最頂尖的獵人頭專家,他推薦的人選客戶百分之百都會僱用。他靠FBI行之50年的九大偵訊技巧面試應徵者,將他們玩弄於股掌間,讓對方主動昭告一切。而這項技能,同時讓羅格能順利進行另一項不為人知的工作--偷竊並轉賣名畫。這項祕密財源幫他維持奢華的生活,負擔一棟歷史悠久的豪宅,同時資助美麗妻子花錢如流水的藝廊生意。
某晚在藝廊舉辦的賞畫會上,妻子介紹他認識了克拉斯.葛雷夫,他不但是一個大公司總裁的完美人選,而且剛好有一幅價值連城的魯本斯畫作,可以幫羅格解決嚴重的財務問題。然而,當羅格闖入葛雷夫的公寓後,他發現的不只是那幅畫而已,還有妻子掉在臥房床下的手機……
結果,與葛雷夫相識,也許是羅格這輩子最倒楣的一件事。他那套面試把戲在葛雷夫面前不但無所遁形,而且自從發現妻子出軌後,各種烏龍衰事紛至沓來……直到最後他才發現,這一切不是什麼三角戀引發的殺機,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他這個慣於揀選獵物的獵人頭高手,是否能在這場變調的獵頭遊戲中全身而退?
初恋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译者: 奉真 / 敬铭 译林出版社 1998 - 3
初恋,ISBN:9787805676883,作者:(俄)伊·屠格涅夫
非人 豆瓣
7.1 (14 个评分) 作者: 乔治·法莱蒂 译者: 殷杲 / 周晓阳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一个电话打入蒙特卡洛电台当红的节目“声音”。播放了一部优美的音乐,却留下了“我杀……”的恐怖暗示。当天夜里,果真有人被暗杀,作案手法令人颤栗。摩洛哥公国陷入全城恐慌……
当地警方和联邦特工展开联合调查,发现杀手不仅冷酷、冷血,还有着非同寻常的高智商和超凡的音乐品味。杀手精心策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暗杀,却又故意在行动前打电话到“声音”节目,把自己杀人的目标暗含在音乐中……
电话不断打来,不断有人被暗杀。警方掌握的唯一线索是杀手故意播放的音乐,然而它却令警方场场扑空,一次次被嘲弄,一次次陷入绝境。杀手就像幽灵一样,似乎只有他的声音可感触,他仿佛是人而非人……
谁是这个优雅而冷酷的杀手?他有着怎样黑暗而复杂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故事的真相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又让人思索多多……
2018年7月13日 已读
2018.07.10 ~ 2018.07.13
把谋杀场面渲染得再奇诡,把涉案人员的组成设计得再复杂,当我看到诸如“她是溺亡的,但由于凶手动作很快,所以肺里没有水”,“受害者死后被拖进舱室,剥去头部皮肤,连舱室的天花板都溅了血”,“他妈妈是意大利人,这也是他能说一口流利意大利语的原因,不过她生下他没多久就去世了”这种既无逻辑又缺乏起码刑侦常识的设定,让我很难把这本书当回事来读了。
kindle 亲情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From Time to Time 豆瓣
作者: Finney, Jack Simon & Schuster 1996 - 2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 Jack Finney's long-awaited sequel to his classic illustrated novel "Time and Again."Simon Morley, whose logic-defying trip to the New York City of the 1880s in "Time and Again" has enchanted readers for twenty-five years, embarks on another trip across the borders of time. This time Reuben Prien at the secret, government-sponsored Project wants Si to leave his home in the 1880s and visit New York in 1912. Si's mission: to protect a man who is traveling across the Atlantic with vital documents that could avert World War I. So one fateful day in 1912, Si finds himself aboard the world's most famous ship...the "Titanic."
2018年7月10日 已读
2018.06.30 ~ 2018.07.10
把《Time and Again》的缺陷放大了N倍。如果说前传中对1880年代纽约城市面貌、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多游离于情节之外,但尚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并传授部分历史、文化知识,那么这部续作里大段大段几乎毫无意义的讲述实录就只给人以“骗稿费”之感,当然,作者如果有梁实秋、汪曾祺的本事,确实可以把舞蹈、杂耍的部分写得极有趣味,但他显然没那本事。不过这还不是最令人无语的,本书在人物感情刻画方面的浅薄,在主线情节设计方面的粗糙才最叫我难以忍受。来到1912年,Si竟然完全没想过去偷偷看看自己那时的家!Z的身份人人皆知,Reuben却还费了那么大劲儿才推理出一点皮毛。拯救Z的性命有那么多容易得多的办法,Si偏偏选择最困难的,还根本不上心!
kindle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高老头 欧叶妮・格郎台 豆瓣
作者: [法国] 巴尔扎克 译者: 韩沪麟 / 李银基 译林出版社 2000 - 3
伏盖太太本家姓贡芙朗,是一位老妇人,四十年来,她在巴黎开了一幢平民式的膳食公寓,整幢房子座落在拉丁区和圣马尔萦市郊之间的新圣热纳维也芙街上。这幢名叫“伏盖公寓”的膳宿场所,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接待,公寓里风气淳朴,受人尊重,从未招来什么闲言碎语。
Time and Again 豆瓣
作者: Jack Finney Touchstone 1995 - 2
Finally on audio --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tales of our time!
Science fiction, mystery, a passionate love story, and a detailed history of Old New York blend together in Jack Finney's spellbinding story of a young man enlisted in a secret Government experiment.
Transported from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o New York City in the year 1882, Si Morley walks the fashionable "Ladies' Mile" of Broadway, is enchanted by the jingling sleigh bells in Central Park, and solves a 20th-century mystery by discovering its 19th-century roots. Falling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he ultimately finds himself forced to choose between his lives in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A story that will remain in the listener's memory, "Time and Again" is a remarkable blending of the troubled present and a nostalgic past, made vivid and extraordinarily moving by the images of a time that was...and perhaps still is.
2018年6月30日 已读
2018.06.10 ~ 2018.06.29
竟然和《The Alienist》还能呼应起来,太惊喜了!书还是挺好看的,不过比较适合熟悉纽约的人看,不然只能看个热闹。优点是对一百多年前的纽约描绘极为细致生动,而且主线情节的草蛇灰线非常带感,看到最后真是豁然开朗。缺点也有:这种穿越时空的方法真的不是在逗我玩?Si和Kate的关系说断就断,太convenient了。还有就是环境描写和情节脱节太厉害,90%是为描写而描写。
kindle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邻镇战争 豆瓣
となり町戦争
7.7 (7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崎亚记 译者: 林青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6
李长声、韩松、蒋方舟三代写作人惊喜推荐
阿刀田高、五木宽之、井上厦、津本阳、北方谦三联合推荐
“日本新生代卡夫卡”:三崎亚记
震惊日本文坛的天才处女作 第十七届小说昴新人奖获奖作
构思奇崛的黑色幽默佳作,令百万读者惊艳的政治寓言
同名电影由江口洋介、瑛太主演
有一天,塞进公寓邮箱的半月报通知我,与邻镇的战争开始了……
我们真的要打仗了吗?
不知不觉,我们已置身战争之中。
《邻镇战争》
平凡城镇里“看不见的战争”照亮现实无形荒谬的黑镜
离奇的战争,梦幻的情爱——邻镇战争 (林青华)
事先通知的战争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租住舞坂镇的房子,每天上班下班。某日,“我”收到镇委会通知,从九月一日至明年三月三十一日,舞坂镇与邻镇进行战争。战争?我觉得不可思议,日本怎么会有战争!我推窗远眺,夜间的市街依旧。
从九月一日起,每天驱车上下班,我都四下张望,寻找战争已经发生的蛛丝马迹。然而徒劳。某日又来了镇委会通知,报告本镇各项工作进展,当中一项挑动“我”的神经:战争死亡者——十二人!
死人了!真的是战争。
潜伏与情爱
镇政府有人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投身战争,为建设本镇出力。“我”觉得打电话的女子有种说不出的魅力,竟然答应下来。
“我”被委任为侦察员,与打来电话的香西小姐假扮新婚夫妻,潜伏到“敌镇”——邻镇。太刺激了,令人神往!我向工作单位请了假,投身战争。
假扮夫妻,倘若是革命者,应保持贞洁,不能性爱。但是,以日本人的性爱态度则不然。所以“我”有所期待……
“我正想着,门轻轻一响,打开了。是香西小姐。香西小姐悄悄进入我的房间。在黑暗中,我在床上欠起上半身。香西小姐不做声,在我跟前坐下。我无法判断事情的发展,等看她的态度。香西小姐无言地挨上来,轻吻我。香西小姐气息优雅。
“香西小姐吻着我,拥我躺下,一颗一颗解开我睡衣的扣子,她缓慢而确切地将我脱光。她看一眼我的裸体,就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按程序似地迅速脱去。
“她的身体浮现在黑暗之中,仿佛那白色是从体内放射出来。白色的轮廓朦胧漂浮着,香西小姐叠压在我上面。她身体凉的部分、热的部分都在刺激我。香西小姐的肌肤,带着牛奶般微微的甘甜气息。
“于是,我们无言地交合。我倾听。简直就像在打电话,另一头横亘着静静的虚无。我闭上眼睛。在关闭的视野里,香西小姐仍变作白色残像留下来。一般的战争形象、和香西小姐白皙的身姿,如幻灯片交替出现。
“香西小姐微微喘息起来,仿佛要打消那些图像。
“我一射精,香西小姐便悄然停止动作,拿起脱下的衣服,光着身子返回自己房间。好一会儿,白色的幻影在黑暗中飘荡,然后消失了。”
经历战火
在邻镇家中,“我”生活无聊,每天等待“妻子”下班归来。不料,电话传来紧急通知:情报网被破获,马上逃亡!
“我”按指示狼狈出逃。寻找接头地点,跳窗、钻洞、爬水沟,最后藏身一辆汽车的行李箱。汽车中途弃置几大包东西,似乎是本方战死者的尸体——原来我命悬一线!
香西小姐冒险前来接应,把我带出“敌占区”,我脱险了。未几,战争结束。
无言的结局
“我”搬回舞坂镇住处。市街有标语:“以战争精神建设本镇!”“继承牺牲者遗志,让本镇建设更上一层楼!”
天谴 豆瓣 谷歌图书
Castigo Divino
作者: [尼加拉瓜] 塞尔希奥·拉米雷斯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1933年,在尼加拉瓜的小城莱昂,连续发生了三人暴卒事件,当局为此展开一系列法庭调查、取证、审讯和辩护工作。英俊潇洒的进步律师卡斯塔涅达被无端指控为杀人凶手,身陷囹吾,备受折磨,最终死于当局预设下的圈套之中。本书结束时,案件仍一团乱麻,但其影响从三十年代延续至八十年代。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聪明的你,读完本书后也许会找到答案。
2018年6月15日 已读
2018.05.30 ~ 2018.06.13
很拉美,翻译得不错,对我来说属于“理智上能觉察到它好,但感情上几无触动”的那类书。
人性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尼加拉瓜
The Chatham School Affair 豆瓣
作者: Thomas H. Cook Bantam 1997 - 10
Attorney Henry Griswald has a secret: the truth behind the tragic events the world knew as the Chatham School Affair, the controversial tragedy that destroyed five lives, shattered a quiet community, and forever scarred the young boy. Layer by layer, in The Chatham School Affair, Cook paints a stunning portrait of a woman, a school, and a town in which passionate violence seems impossible...and inevitable. "Thomas Cook's night visions, seen through a lens darkly, are haunting," raved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and The Chatham School Affair will cement this superb writer's position as one of crime fiction's most prodigious talents, a master of the unexpected ending.
2018年6月10日 已读
2018.05.31 ~ 2018.06.10
这本书也能拿爱伦坡奖?!渣男出轨、小三洗白,再加一个搅屎棍般的中二少年,爱情故事既没有美感,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悲情,至于所谓悬疑么,读过同一作者的《Evidence of Blood》,应该就能猜到他的基础设定(和主人公越亲,越可能是真凶,包括主人公本身),所以看完最后一章,我内心毫无波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么无趣的故事,竟然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厚一本,从这点来说,作者也是蛮不容易的。书里唯一有那么点格调的人,大概就是校长夫人了,只有她还在考虑被丈夫背叛的妻子的感受。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德国式英雄 豆瓣
The Eagle Has Landed
9.2 (5 个评分) 作者: [英] 杰克·希金斯 译者: 依廉 同心出版社 2013 - 11
无比理性,无比忠诚,可以为毫无意义的荒谬理由献身,却不能抛弃与生俱来的高贵人性。
德意志军人的悲歌。
全球累计销量5000万册,关于二战的最著名畅销小说。
现代惊险小说之父杰克·希金斯代表作。
(以下摘自作者手记)
一九七四年深秋的一个雨天,我在英国诺福克乡村寻访教堂时,意外发现一块神秘的墓碑,碑上有一个“铁十字”,碑文是用德语写成的:“库特•施泰因纳中校,以及十三位同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陨殁的德意志空降猎兵,长眠于此。”这是怎么回事?教堂里的人、村民们都对此讳莫如深。我揪住这条线索,不想揪出了一段惊天秘密。
这一年里,我跟数百份文件打交道,进行了十数次采访,足迹差不多绕了地球半圈。旧金山、新加坡、阿根廷、汉堡、柏林、华沙,甚至深入贝尔法斯特的爱尔兰共和军地盘。似乎到处都有蛛丝马迹,到处都有库特•施泰因纳的一些秘闻——库特•施泰因纳,整个事情的核心。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星期六,凌晨一点整的时候,党卫军全国领袖、全国警察总长海因里希·希姆莱收到了一条简单的电文:“鹰已降落。”这意味着,一小股德国空降兵此刻已经在英国安全着陆,意欲绑架正准备到诺福克乡下的海边小屋度周末的大英帝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内容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究竟是推测,还是虚构,就敬请读者评判了……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 豆瓣
7.0 (1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0
“今天的日本虽说是夕阳国家,就整体生活的水准而言,却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但是东京夕阳无限好,日本真正的没落是现在才开始的。”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奶油……还有秋刀鱼;
没有了御宅族,没有了梦中企业……还有最爱的咖哩饭;
没有了小室哲哉,没有了贵族首相……但还有不谈恋爱的年轻人。
你是否曾经想过,现在的日本就是我们的未来?
在日本,小室哲哉曾经是排名第四大有钱人,后来却像乞丐一样到处骗钱,
九百万人的大阪城,搞笑艺人成为政治领袖,让人傻眼相对还是拍手称奇?
在日本,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五十个小时以上,
二分之一的大学招生人数不足,恐怕面临倒闭的危机,
过去年轻人谈恋爱比什么都重要,但在今天工作比约会重要……
在日本,新流感戒备比谁都紧张,少子化对策比任何一国都提早设想,
食物风波惹得满城风雨,企业谢罪不断上演,
这样的日本很难想象,富足成熟的社会,另一方面却残酷冷淡……
2018年5月31日 已读
2018.05.27 ~ 2018.05.31
这一本还行,算是有点内容,而且没想到会在书中看到“赵志刚”这三个字。新井的随笔不是说完全不能看,但花二十几块钱看一本十来万字的小书,其中一半还是菜名的罗列和晒幸福般的生活流水账,以我的经济实力来说还是过于奢侈了一些。这套书里感觉就《我这一代东京人》还值得一看,其余几本虽水准有高有低,但都是“不看也罢”那类的。
外国文学 政治 散文 文化 文学
午后四时的啤酒 豆瓣
6.5 (2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6
食物是爱情,那么饮食就是爱情行为,
享受“慢食”才能够真正和每日的三顿饭谈恋爱。
用身体感觉大地,用皮肤感觉风,
分期付款买汽车,不如好天气关了手机踏青散步去。
DIY不是为了省钱,是生活乐趣的准则,
吃批萨下厨自己做,房子装修敲打自己来。
规律工作但不放弃创造新鲜度,
时间除了可以忙碌,还可以忙里偷闲。
从恋爱、结婚、怀孕、到照顾小孩,由我看来,全是一场又一场,现实生活中不停演出的戏剧。一个人生活也好,两个人生活也好,一家人生活也好,主要看你怎样生活。
有自尊心的人,一定有充实的生活。金钱和物质都不可能衡量幸福。当你双眼认定了天空或大海的颜色时,那里就有蓝鸟了。
2018年5月28日 已读
2018.05.24 ~ 2018.05.27
作者最大的问题是,见识缺乏过人之处。或许因为其实也是老一辈的人了吧,观念什么的比较陈旧,虽然经历确实是挺丰富的。(作者动不动就儿子儿子,却甚少写到女儿,这一点让我挺不舒服的。)
外国文学 散文 文学 日本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