壊れない - 标记
Digital Fortress 豆瓣
作者: [美] 丹·布朗 Corgi Adult 2004 - 7
A masterful thriller by the author of the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The Da Vinci CodeWhen the NSA's invincible code-breaking machine encounters a mysterious code it cannot break, the agency calls its head cryptographer, Susan Fletcher, a brilliant, beautiful mathematician. What she uncovers sends shock waves through the corridors of power. The NSA is being held hostage-not by guns or bombs-but by a code so complex that if released would cripple U.S. intelligence. Caught in an accelerating tempest of secrecy and lies, Fletcher battles to save the agency she believes in. Betrayed on all sides, she finds herself fighting not only for her country but for her life, and in the end, for the life of the man she loves.
2020年12月7日 已读
文字流畅简洁,情节扣人心弦,画面感极强。没有达芬奇密码那种做作的宗教炫学感,充盈的是纯粹解谜的快乐。结局最后的密码对于有一点化学常识的人来说有点配不上全篇精彩的设定——但这被尾声后余味满满的彩蛋完美补偿了!其实说这是一本悬疑小说,说它是精彩的长篇童话也不为过!
DanBrown English 悬疑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6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原本是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并最终选择弃绝文明世界,远遁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那里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后世震惊的艺术杰作。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的人生际遇,毛姆深入探讨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与社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本书收入美国著名插图画家弗里德里克•斯蒂尔绘制的插图以及高更本人的作品共计25幅,极具收藏价值。
2020年12月1日 已读
久仰大名,非常好看,特别是叙述者自己的夹叙夹议读起来非常舒服。通过描写一个“个性”到极致的角色,刻画了千千万个在某些方面各有不同的角色。如何才能既超然物外又沉浸其中呢?我觉得毛姆在这书里面写的其实是忠于自己的浪漫主义。而且最妙的是他并没有对愿意顺从社会期望的主流人士大加讨伐,只是时不时暗搓搓地含沙射影一番,既不失体面,也体现了包容。
欧美文学 毛姆
活着 Goodreads 豆瓣
9.2 (91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8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2020年11月15日 已读
其实整体的阅读感受非常糟糕——这个糟糕并不来自于写作,而是来自于赤裸裸地接触真实的中国,正如余华的自序所写。整个阅读过程甚至没有什么读小说的感觉,不如说像是一篇漫长的采访,让一个生活在中国农村底层的普通农民自己去回答“什么是历史”。主角很苦很痛,但比起那些他亲手埋葬的角色来说呢?比起万万亿真正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呢?“活着”体现的既是传统文化里的不屈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里的那些丑陋和糟粕。
中国文学 余华 历史
诡计博物馆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赤い博物館
7.2 (109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山诚一郎 译者: 吕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6 其它标题: 诡计博物馆
◆当25年前的证据开口说话,才发现凶手一直就在身边!
◆密室大奖NO.1、本格推理BEST10、“这本推理小说好厉害!”榜单作品
◆短篇推理之神大山诚一郎的悬案破解教科书
◆新本格派掌门绫辻行人× 殿堂级游戏设计师小岛秀夫盛赞
🚪内容简介:
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专门收集 无人能解的离奇悬案。
有一对奇怪的搭档,发誓破解瞒天过海的杀人诡计。
□1号悬案:一亿日元面包赎金事件
面包里的骇人钢针,消失在废弃别墅的社长,无人认领的巨额赎金。 动用警力两万余人,嫌犯至今下落不明。
□2号悬案:复仇日记事件
诡异坠楼的女学生,疯狂复仇的昔日恋人。 一本日记堪称铁证,却在数十年后重现端倪。
□3号悬案:交换杀人事件
参与交换杀人的凶手之一突然毙命,共犯藏匿于茫茫人海。必须发现连结两人之间那条看不见的线……
□4号悬案:世田谷区灭门事件
汽油和大火,氰化钾和红茶,三具面目全非的尸体。一切疑点指向当年年仅5岁的女孩。
□5号悬案:河畔第二次杀人事件
同样的弃尸地点、同样的凶器、同样位置的血迹、同样年龄的被害人!数十年前的骇人惨案重现,是有人恶意模仿,还是凶手再次挑衅?
🚪名人媒体盛赞!
◆《诡计博物馆》是最高水平的本格推理,既提示线索又难以猜出真相,让人尝尽解谜的乐趣!——饭城勇三(日本书评家)
◆我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了《诡计博物馆》,这是最厉害的大山诚一郎。——小岛秀夫(殿堂级游戏设计师)
◆大山诚一郎的最高杰作就是《诡计博物馆》!——文春文库
◆被岛田庄司监修的年刊《本格推理世界》评选为年度“黄金的本格”作品。
◆TBS改编日剧收视率高飙,由著名演员松下由树、津田宽治领衔主演。
◆快节奏、零废话、神推理!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
◆翻开《诡计博物馆》,看穿隐藏在身边的悬案真凶!
2020年11月10日 已读
读起来比较轻松,感觉亮点是线索给得非常公平——缺点就是动机经不起推敲让整个推理像空中楼阁。另外就是侦探角色太干瘪了...就是个人形AI...个人最喜欢手记的第二篇!
大山诚一郎 推理
小狗钱钱 豆瓣 Goodreads
Ein Hund Namens Money
8.8 (239 个评分) 作者: [德] 博多·舍费尔 译者: 王钟欣 / 余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2
《小狗钱钱》主要内容:吉娅是一个普通的12岁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狗,并给它取名叫“钱钱”。没想到,钱钱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财高手,它彻底改变了吉娅一家人的财富命运……“欧洲第一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用生动的理财童话,教会你如何从小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受金钱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样思考,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如何进行理财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海报:
2020年10月19日 已读
挺有趣的一本书。“梦想储蓄罐”的部分感觉蛮受用的。一直觉得对自己来说,因为所谓的“梦想”大都不和金钱直接挂钩(ie,攒够了多少钱才/就能做的事情),因而对于所谓的理财/投资来说,一大问题是缺乏动力。把为了吃利息的投资和为了梦想的投资分开来是非常清晰的好思路。基金一段矫正了一下自己对自己心理上可承受风险的认知。如果把目光看远一些不局限在钱上,有很多原理是平时做事也很适用的:要做事一定要72小时内行动。看起来难度风险更大的事情也许更容易成真。做成一件事中勇气,决心和眼光(insight,initiation)至少占据半壁江山——和自己工作中对通讯作者的理解又不谋而合了。
哲学 理财
树上的男爵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The Baron in the Trees
9.2 (391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2020年10月18日 已读
一人一生传记式的故事一直是我的菜。用简单深刻的理念作为骨骼,周围人物和历史变迁作为血肉构建起来的世界,在虚构和现实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整个故事和现实之间也是树上树下的分隔。坚持初心是一件行动看似简单做到底却无比艰难的事情,不需要用多么繁杂的思考回路去证明什么,可能是一种像讨厌蜗牛一样近乎原始的冲动,而这种纯粹让人不由自主地脱帽致敬。这本书的故事涵盖的方面太丰富了,品尝之后却又不会有饱腹感。主角和薇我拉之间,从懵懂的初遇,到再会的炽热,再到戛然而止的惋惜的爱情故事纯粹而动人,贯穿了少年,青年,晚年的三个阶段,也是主角和其他角色碰撞最激烈的一条线。掌握不同的语言让主角能够在树上的世界与树下各色的角色沟通无阻,四种语言混写成的情诗则是体现了极致的浪漫——从中又见语言的魅力。
伊塔洛·卡尔维诺 欧美文学
我们仨 豆瓣
8.6 (617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7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家庭的每一分子有自己的一份事情做,彼此又像朋友亲密无间,字里行间透出宁静的幸福感,真的是理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状态。——另外了解了好多温格阶段的名词和当时的状态,让人百感交集。——钱钟书的狂草好难认啊!
中国文学 散文 杨绛
82年生的金智英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2년생 김지영
8.0 (384 个评分) 作者: [韩]赵南柱 译者: 尹嘉玄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 - 9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亚洲10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
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
韩国总统文在寅、国民主持人刘在石、“少女时代”崔秀英、BTS团长金南 俊都 在阅读, 但阅读这本书的女艺人会被人身攻击。
《熔炉》《釜山行》原班主演孔侑、郑有美出演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内容简介: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某医院妇产科。成长于公务员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里。
她就是那种你每天都会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
从小,金智英就有很多困惑。
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上小学时,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愈是喜欢的女生就愈会欺负她。”上了中学,常要提地铁、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在学校也不能掉以轻心,也有男老师喜欢对女同学动手动脚。可她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关公司。她发现虽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却几乎都是男性。下班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金智英感觉自己彷彿站在迷宫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脚踏实地找寻出口,却发现怎么都走不到道路的尽头。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读过,5星。阅读过程一直很沉重,作为男性来说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为什么“男性来到这个社会是有原罪的”。在作者提到“为什么学校要让男同学先排学号”的时候顿时哑口无言;不断地反思作为既得利益的一方,如何才能看清楚自己在社会博弈中究竟拿到了多少看不见的head start。最后一章颇具作中作味道的反转则是完美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冰冷。最近在其他渠道看了太多出了事情先跟加害人共情,指责被害人一方的调调——这不能不让人去思考为什么在某些理客中眼里,把字眼从“加害人”和“被害人”改成“男性”和“女性”,看似荒唐的逻辑就突然客观合理了?在道德评判上谈加害人和被害人的平等是不是来搞笑的。我也不能同意以文学性来批判这本书的论点:用几乎不带主观情绪的文字,辅以翔实的调研数据,去描绘社会的冷酷,怎么就不是好的文学了呢
其他文学 赵南柱
推理要在本格前 豆瓣
7.0 (40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徐建雄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4
在近百年的日本推理文学史上,
他们将推理小说送上了新的巅峰,
使之成为极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体,
折射出日本文化的底蕴之魅——
自明治维新之后,受欧美侦探小说影响,日本推理小说逐渐发展起来,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
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甘于奉献的创作者们,下至一般素人,上到文豪大师,皆在勇敢尝试着推理文学的无限可能,由此孕育出日本推理史上一个个传奇辉煌的时代。
本书收录了诸多日本文豪名家写就的推理短篇,均创作于日本推理文学发展的早期。这些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宛如黎明中的闪耀群星,指引着日本的推理,走向更为绚丽的未来。
2020年9月3日 已读
感觉可以叫《大正异闻录》23333,非常精彩开心的阅读体验!虽然因为篇幅所限,大部分故事的完成度都不是最佳,不过确实以解谜为核心,从各个角度生动地诠释了那个年代的种种魔幻。有纨绔子弟的逗鸟买鱼,也有市井中的勾心斗角。像《恋爱曲线》这样的严谨科学描写或者《俘囚》这样猎奇可怕但却意外合理的技术畅想也很让人激动——那是一个怎样令人兴奋的浪漫时代!在这些充满异想天开的设定的短篇中,多少都能看到对之后长篇作家的影响。
推理 日本文学
朝花夕拾 豆瓣
9.2 (385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 4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2020年8月28日 已读
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也能写的生动可爱,从童年写到青年,记述片段回忆也可以入木三分。我想,说鲁迅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人是不需要争论的。另一点就是《百草园》和《藤野先生》两篇确实是写得最精彩的,不得不说初中语文课本的选文还是经典;而现在读起来则别有一番味道。《范爱农》一篇用短短的文字把人写得如此鲜活,真是有种喝了一碗煲过夜高汤的感觉。除了《五猖会》、《无常》、《后记》三篇因为有些考据民俗鬼神传说的部分而有些抽象外,其他每一篇都是佳作!
中国文学 鲁迅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2020年8月2日 已读
补天:伦理纲常现形记;奔月:民以食为天,环保最优先;理水:官办考察团怎么办,中产假洋鬼子哄着看;采薇:脑子最重要,朽木不可雕;铸剑:殡车一出,哀吊何人真不重要;出关:庙堂之上不知其道,搜刮民脂自有一套;非攻:行义一时爽,都是美好幻想;起死:搀扶路人如何保险,手握政府红头文件。——得我这打油诗似的押韵准是读了最后一篇后遗症。玩笑归玩笑,鲁迅先生可真是调侃和余味无穷界的天才。白话文字写的泼辣,栩栩如生,方见真功底。是文字,更是思考。
中国文学 鲁迅
扫鼠岭 豆瓣 Goodreads
6.9 (54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新星出版社 2020 - 6
十年前。西郊发生导致四人死亡的连环凶杀案,当未满十八岁的周立平被捕之后,所有人都认定他就是真凶,只有在专案组协助调查的警官大学学生林香茗坚持认为,周立平只对最后一起案件负责。周立平最终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十年后。深夜的扫鼠岭上,废弃地铁站的隧道风亭里燃起熊熊烈火, 消防队员在风亭底部发现了多具尸体,监控视频、现场物证都显示,制造了这起惨案的正是被释放不久的周立平,这一回,又有谁来替他洗清不白之冤呢……
2020年7月24日 已读
其实挺悲伤的,不是说情节,而是自己作为推理爱好者对这本书的感觉。如果这只是一本反映社会现实的刑侦文学,那么从各个角度来说它都趋近完美,甚至可以说在90%的阅读进度时这都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国产推理——我也并没有期待什么惊天设定,只想要一个合理的结局。但是优秀的选材,老辣的文笔,生动的人物刻画最终支撑的却是这样一个干瘪的诡计和粗糙的结尾,实在让人扼腕,甚至想要质疑“我前面读的那些缜密的逻辑分析和布局和最终的崩坏真的是一个作者写出来的吗”?这样的阅读体验不禁让人想到卡尔的《铁笼之谜》。读过了一些因为笔力捉襟见肘而质量不高的国产推理后见到这样一部作品,实在有些心疼。
呼延云 国产推理 推理
女僕咖啡廳 7 豆瓣
それでも町は迴っている
作者: 石黑正數 译者: 吳勵誠 長鴻出版社 2015 - 4
以讓丸子商店街變得更加熱鬧的女僕咖啡廳「SEASIDE」為舞台上演的七葷八素鬧劇!本集愛惹事的女僕嵐山步鳥將在料理實習、秋祭、兩天一夜滑雪之旅大為活躍!而且「真田為什麼喜歡步鳥」的謎也即將解開…!
2020年7月21日 已读
步鸟素!白色恶魔的设定太棒了,情人节的真相乃是宏大布局流!(雾
漫画 石黑正数
我们盗走星座的理由 豆瓣
私たちが星座を盗んだ理由
7.7 (28 个评分) 作者: (日)北山猛邦 译者: 张北辰 新星出版社 2019 - 10
《我们盗走星座的理由》由五个短篇小说组成,开启一个个纯真幻境——
暗恋学长的高中少女,为了实现恋情偷偷尝试巫术;
爱哭的小孩,醒后发现自己身处让人忘却时间和忧伤的妖精学校;
在东京打拼的失意青年,捡到一部手机,以为生活就此出现转机;
于灾难中幸免的痴情男孩,终于等来能解除心上人所中魔咒的那一天;
精通天文知识的少年,偷走天上的星星变成项链送给病危女孩……
可是,奇迹真的就这样降临在他们身上了吗?
正当我们一厢情愿地相信时,残酷的现实魔咒展开……
2020年7月20日 已读
三星的推理水准,四星的故事和文笔,五星的细腻而纯粹的感情。平心而论,推理和诡计水平绝对在北山老师的平均水准之下,轻小说水准也就是和雾切打个平手,但是每个故事读完后的余味都浓郁可人。每篇结局有点扎心的疼痛感恰到好处,有吃黑巧克力的感觉。读完之后更加钦佩北山对新本格精神的坚守。天谜人解带点温暖,不也挺好的吗。
北山猛邦 推理
小径分岔的花园 Goodreads 豆瓣
9.1 (44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2020年7月18日 已读
真的非常精彩!短短100页展现的是对无限时间的全息摄影。博尔赫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连续不断的倒易空间,而读者仿佛成为了“结构文学家”,靠自己的想象力完成“傅立叶变换”的一步,通读思考后,背后的艺术品浮现在眼前。是真的解谜之旅!
博尔赫斯 拉美文学
黑天鹅 豆瓣
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bable
作者: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 万丹 / 刘宁 中信出版社 2019 - 5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和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是当*只黑天鹅出现时,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预示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们常常带来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但是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并且习惯于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它们,*终被现实击溃。
2020年7月13日 已读
这是一本让人意识到“没有读过的书”的书。作者成功地采用分享看法和描述事实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一系列现象,并且提供相应的工具,让读者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提供一套精美的系统化理论体系来说服读者。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确实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核心思想。打动我的一个是对叙述谬误和柏拉图化、万事依赖于定量和模型的有力驳斥,一个是对于“有的模型有用”理论中忽略的有害模型危害的阐释。翻译确实够烂的,但实际上只是增加了阅读负担——作者的写作模式也有分形和全息摄影的影子:在任何一个子章节能见到全书章节相似的思想,所以并不妨碍一起思考。比较遗憾的是分形部分的阐释还是受了影响,打算再看别的书了解。之前阅读过卡尼曼快慢思考的书,这本书是对其微观理论体系在宏观的强有力的展开和哲学层面的补充。
哲学 塔勒布
蜜蜂与远雷 豆瓣
蜜蜂と遠雷
7.3 (40 个评分) 作者: [日] 恩田陆 译者: 安素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 11
★史无前例!直木奖+书店大奖“双冠王”。日本畅销60万册,超越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
★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林真理子评语推荐!吴念真、林依晨读不释手,感动推荐!
★我们凡人所能追求的神圣,无非是为了热爱奋不顾身——文字魔法师恩田陆,构思12年,取材11年,写作7年,以钢琴比赛为背景,用流光溢彩的文字、不可思议的音乐想象,写尽人间才能与命运的成长小说。
★不同背景和天赋的人相遇相知,一部生命美丽共鸣的灵魂交响曲,写给所有怀抱赤子之心、愿以一生追梦的人们。
日本读者热血好评:“让我想起自己那些未竟的梦想,也很羡慕能为了目标全力前进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软弱或想放弃的时候,但如果你有想追求的梦想,这本书会推你一把!”
==================
三年一度的芳江钢琴比赛开幕,具备不同身份和天赋的参赛者们在此邂逅:
跟着养蜂人父亲辗转各地,喜欢音乐却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的天然少年;
曾被捧为神童,但在母亲去世后突然逃离舞台的少女;
出身钢琴世家,从外貌到琴艺无不令人痴迷的混血王子;
一度放弃音乐家梦想,直到孩子出生,才再次挑战比赛的平凡上班族。
所谓天才,究竟因何是天才,而没有过人天分的凡人,是否有追梦的可能?
音乐对人们来说究竟是什么?
经历过欢喜、烦恼、幻灭、不安,他们会看到自己的一生将往何处?
他们在这里相遇,是命运,也是奇迹。这种命运的味道,命运的预感,人们把它叫做音乐。侧耳倾听,这个世界上充满着音乐。
2020年6月29日 已读
三星半!有一大遗憾和两个败笔:遗憾是高岛明石线戛然而止的处理,虽然有后续音,但总觉得不够满足;败笔一是第三次预选的冗长,在春与阿修罗的高潮之后出现,实在乏味,特别是其中马赛尔弹李斯特部分的过度具像化让人无法读下去;败笔二是整体对于乐曲的细节描写过多:音乐是一种特别需要感情的东西,作者本人多次去大赛取材有临场感写出的细腻描写,对于无法即时体验到相应乐曲席卷而来的强烈感情的读者来说,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这可以用只去描写意境来弥补,因而《春与阿修罗》的部分非常精彩,但当细节描写过多时,反而读者在感情上就会觉得乏味。最后就是比较遗憾的部分,我认为一本绝对精彩的小说应该有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这本书却是细致却平淡的情节配上离奇的人物设定(除了高岛),颇有本末倒置的感觉。
恩田陆 日本文学
共产党宣言 豆瓣 Goodreads
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8.6 (12 个评分) 作者: 马克思 / 恩格斯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7 - 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2020年6月18日 已读
什么叫做短小精悍?感觉每句话都是字斟句酌出来的,没有一点累赘。最喜欢的是第三章对不同形式社会主义的批判,真是厉害。——当然,结合历史发展来看,一是一些美好的幻想明显低估了人类本身的动物性;二是一切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文明”和广大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工人”这两点,让它的理论顿时失去了很多普适性。想到学高中政治的时候自以为背了几个名词就多么了不起了,现在这篇精悍的文章,却显得如此深奥。今年想再读一次英文版...
哲学 恩格斯 马克思
白夜 豆瓣
8.6 (27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1
《白夜》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长篇小说集,选收名篇《穷人》、《白夜》、《赌徒》。《穷人》讲述穷困的主人公杰武什金像慈父一般热情而无私地关心,帮助孤女瓦尔瓦拉,后在社会环境的重压下,瓦尔瓦拉被阴险奸诈的商人夺走,令杰武什金悲痛不已。《白夜》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房客,两人约定一年以后在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故事叙述者便安慰女主人公并陪她等候了四个晚上,最后房客终于出现,带走了姑娘。《赌徒》以一群赌徒参加轮盘赌为故事核心,刻画了19世纪俄国地主贵族两代人的人生旅程和精神状态。
2020年6月15日 已读
第一本陀。如果说茨维格热爱的是写作,读完之后是酣畅淋漓的爽快,陀热爱的就是表达,像瀑布一般席卷而来滔滔不绝永不停息的感情,读完之后筋疲力竭。《穷人》是社会的悲剧,《白夜》是爱情本身的困境,而《赌徒》则是个人身上的荒唐。陀想表达的绝对不只是情感,情感也只是工具。无论是《穷人》里看似洒脱的放弃,《白夜》里“足足一分钟的欣悦”还是《赌徒》末了主人公看穿一切的犀利陈词后依然逃脱不了的精神深渊,体现的都是绝对理想化之后的人性特点——就像精馏过的伏特加,也许叫做乙醇与水的混溶物比叫做酒还要贴切(
俄国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Einstein 豆瓣
作者: Walter Isaacson Recorded Books 2007
How did Einstein's mind work? What made him a genius? Isaacson's biography shows how his scientific imagination sprang from the rebellious nature of his personality. His fascinating story is a testament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reativity and freedom.
Based on the newly released personal letters of Albert Einstein, Walter Isaacson explores how an imaginative, impertinent patent clerk, a struggling father in a difficult marriage who couldn't get a teaching job or a doctorate, became the mind reader of the creator of the cosmos, the locksmith of the mysteries of the atom and the universe. His success came from questioning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marveling at mysteries that struck others as mundane. This led him to embrace a morality and politics based on respect for free minds, free spirits, and free individuals.
These traits are just as vital for this new century of globalization, in which our success will depend on our creativity, as they were for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when Einstein helped usher in the modern age.
2020年5月18日 已读
读完了,不管是人物的部分还是历史的部分都非常精彩。在传奇的色彩背后更能发现天才不过也是凡人。
English Walter_Isaacson 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