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百年孤独 Goodreads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9.5 (102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范晔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6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阿拉斯加之死 豆瓣
作者: 強.克拉庫爾 译者: 莊安祺 天下文化 1998 - 1
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100週

真實故事

一個甫以優異成績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為何放棄一切四處漂泊?為何無聲殞落於阿拉斯加的曠野中?為了逃離沉重的家庭桎梏?為了躲避複雜的人際關係?抑或為了探索心靈的原鄉﹑追尋生命中的美與孤寂?藉由他留下的謎樣日記﹑書本及信件,作者追溯這名青年的尋夢之旅,試圖解開這些疑問......

撼動生命的真人真事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100週

1992年阿拉斯加山脈北緣,一部廢棄的舊巴士裡,傳來陣陣屍臭。睡袋裡裹著一個年輕人,身旁散落幾本書、和一本簡短如謎的日記,他究竟是誰?為什麼死在荒野之中?在孤寂而寒冷的阿拉斯加,他在追尋什麼?
一个人的好天气 豆瓣
ひとり日和
7.5 (30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9
《一个人的好天气》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且听风吟 豆瓣 Goodreads
風の歌を聴け
7.8 (228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他是以这部中篇开始文学创作的。
小说的情节并不很复杂。“我”在酒吧喝酒,去卫生间时见一少女醉倒在地,遂就其护送回家,翌日少女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斥责“我”侮辱了她,“我”有口难辩。但几天后,两人逐渐亲密……不料“我”寒假回来,少女已无处可寻,只好一个人坐在原来两人坐过的地方怅怅地望着大海。
舞!舞!舞! 豆瓣
8.3 (1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6
六具白骨摆列在一间亦真亦幻的死亡之屋里。“我”的老朋友“鼠”已经死于寻羊冒险。“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投缘的老同学五反田,可这位被演艺界包装得精神分裂的电影明星,却接连勒死了两名高级应召女郎,自己也驾着高级跑车“玛莎拉蒂”葬身大海。孤独的女孩“雪”和她孤傲的母亲“雨”,虽然还能在这疯狂世界上勉强生存,可“雨”的守护神笛克,却也躲不过一场莫名的车祸。度过了一段死亡陪伴的惊魂日子,“我”终于在宾馆女服务员由美吉那里找到了安全感,也有了在安静城市过安静生活的具体计划。可是,那第六具白骨到底意味着谁呢?“我”依然脱不出死亡之屋。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村上春树把这句话重复了不知多少遍,他是想寻找所有这些死亡和罪恶的源头吧?
斯普特尼克恋人 豆瓣 Goodreads
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 [Supūtoniku no Koibito]
7.8 (1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斯普特尼克,苏联人造卫星的名字,意思是“旅伴”。沉迷于写作的少女堇,突然宣称“爱上”了她的音乐同道、年长17岁的中年美女敏,成了她欧洲之行的旅伴。然而在希腊的小岛上,堇却神秘地失踪了,因为她发现她的“恋人”只是一个躯壳,而灵魂已在一个惊险之夜失去了。绝望于异性之爱的堇,甚至连同性之爱也不能得到。“为什么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钟情于堇的一位小学教师喃喃自语,“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寞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洛丽塔 豆瓣 Goodreads
Lolita
7.9 (3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主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1
《洛丽塔》原著问世五十年来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纳博科夫最著名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
我城 豆瓣 Goodreads
8.1 (32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我城》发表三十周年时,香港报纸曾专门设版纪念。
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活着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5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其它标题: 活着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源泉 豆瓣 Goodreads
Fountainhead
8.5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高晓晴 / 赵雅蔷 重庆出版社 2005 - 11
小说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洛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恐怖分子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厄普代克 译者: 刘子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奥巴马总统最推崇的作家,包揽美国全部重要文学奖,深入恐怖分子内心,带你认识真实到可怕的美国!
18岁的艾哈迈德是一名美国高中生,他英俊的外貌源自爱尔兰裔的母亲和埃及父亲。但单亲的成长环境让他格外孤独,母亲不检点的生活更让他厌恶。他讨厌穿着性感的校花、野蛮暴力的问题学生、虚伪无知的老师。只有在神秘的清真寺里,他才能获得片刻的安慰。
艾哈迈德拒绝进入大学,高中毕业后就过起了独立生活,成为一名重型卡车司机。女友性感的身体和老师苦心的劝说都不能阻止他的“雄心”。在一家诡异的家具店里,他得到终极命令——制造一起不亚于9·11事件的自杀袭击!
这个时代感极强的故事刻画了一位生活在新泽西破败小城里的中学生。热忱的伊斯兰信仰和对现代生活的不满把他变成了穆斯林与基督徒、东方与西方之间大规模冲突中的一枚棋子。他也成了厄普代克继续批判美国文明的有力代言人。
——《时代》
《恐怖分子》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是,它提醒我们,任何诡辩都无法使我们挣脱历史,无论我们对历史采取如何健忘与漠然的态度。而且,这样的历史在抛弃一个个帝国的时候,不容许夹杂丝毫的天真,不容许宽恕任何人。
——《纽约时报书评》
约翰·厄普代克是我最崇敬的作家。
——巴拉克·奥巴马
物理属于相爱的人 豆瓣 Goodreads
Schilf
7.1 (17 个评分) 作者: [德] 尤丽·策 / Juli Zeh 译者: 唐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两名顶尖物理学天才在大学时代就展露过人天赋,他们彼此相爱,形影不离。然而一次物理课上联手解开顶尖难题之后,微妙的冲突造成了两人的心结,两个势均力敌的天才从此分道扬镳,一个拥有了显赫地位却骄傲刻薄,一个拥有了美满家庭却渴望逃出。凶手是谁,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但真正的动机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爱有多伟大,就有多残酷。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情感悬疑小说,并用物理学证明了穿越的可能——头脑的世界很美妙,又很恐怖!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豆瓣
作者: 莫欣.哈密 / Mohsin Hamid 译者: 謝靜雯 印刻 2008 - 5
拉合爾巿集的一間茶館裡,
巴基斯坦男子跟美國陌生人叨叨述說自己的故事。
當夜越來越深,男子的故事漸漸透露出,兩人的相遇或許並非偶然……
生命中會有那麼些時候,一些比金錢、地位,甚至愛情更重要的東西,從心底蠢蠢湧出……
來自巴基斯坦沒落家族的成吉思,曾經努力編織美國夢,而他也的確過上了許多移民夢寐以求的生活: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被曼哈頓的頂尖財務顧問公司招攬,跟氣質高雅的富家女談戀愛,擠身紐約上流社會。沒落貴族出身的他悄悄以為,命中注定他就是要過這樣的生活。然而,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什麼都變了。成吉思周遭的世界、自己深愛的女人、內心的自我認同,所有的一切開始分崩離析,而一些過去從沒注意過、潛藏在心底最深處的東西,開始慢慢湧出。
* 入圍曼布克獎決選(shortlist)
* 入圍大英國協作家獎決選
* 《紐約時報》2007年年度好書
* 《出版人週刊》2007年年度好書
來自巴基斯坦的成吉思在美國過著許多移民夢寐以求的生活: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身曼哈頓財務管理菁英的行列,還跟家境富裕、氣質高雅的女同學談戀愛,擠身紐約上流社會。但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一切都變了,成吉思的自我認同陷入劇烈的掙扎。
全書由成吉思在拉合爾茶館裡跟一個美國陌生人的「對話」寫成,雖說是對話,讀者卻只能聽到成吉思單方面的聲音,美國人則始終神祕地躲在陰影裡。成吉思向美國人叨叨述說自己的故事,說到最後他決定放棄大好前程與富足人生,回到家鄉拉合爾,變成一個仇恨美國的激進分子,也就是眼前這個蓄鬍子、有點陰沉的敘事者。故事接近尾聲,夜也很深了,成吉思陪美國人走回他的飯店,兩人身後似乎還跟了一些人,美國人愈來愈不安,伸手進口袋裡彷彿要掏出什麼,全書結尾在控制得恰到好處的懸疑氣氛中達到高潮。
考骨纪·北疆生死契 豆瓣
作者: 张硕 2010 - 8
北疆曾经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在那沙漠深处,在魔鬼与天神共舞的世界尽头,埋葬着一千口棺材。”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找到了这个“被魔鬼守护”的千棺坟塜,并将其命名为“小河墓地”。该墓地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其诡异的 葬俗和种种疑团至今仍是世上惟一未能被解释的墓葬。1979~1980年,中国考古学者对北疆的一次探索发现了“古墓沟墓地”,这使得北疆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磅礴恢弘的太阳式墓葬,十二个殉葬儿童,这其中的寓意竟5美洲的大合恩巫术轮不谋而合。有人相信,北疆存在着平行宇宙的时空交错点,拥有人类无法掌控和认知的力量。北疆是“鬼城”、“鬼域”的传说不胫而走。
2000年,由S大考古系牵头的一次北疆古墨山国的考古活动,又意外地发现了“古墨山国遗址”与“小河墓地”、“古墓沟基地”的内在的联系。这惊天秘密,竟是由一座平淡无奇的荒郊古墓里出土的一具黑衣女尸逐步揭出。
黑衣女尸阴魂不散,北疆谜团诡谲重重。几代考古学者生死相继追寻的谜底,被一张吐火罗语写就的丧契引向更深重的黑暗谜团。
伊斯坦布尔 豆瓣
Istanbul
8.4 (74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何佩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3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蟹工船 豆瓣
7.3 (2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小林多喜二 译者: 叶渭渠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一群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的少年,被骗受雇于蟹工船,受尽欺压,最终团结起来,罢工反抗。《蟹工船》真实地描写了渔工们由分散到团结,由落后到觉悟,由不满、反抗到进行有组织的罢工斗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描写,充分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进行剥削的残酷性、野蛮性;也揭示了日本人民在深重的阶级压迫下、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必然觉醒、奋起斗争,取得胜利的现实趋势。作品为小林多喜二赢得了世界声誉,原作出版的第二年即被译成中文,作者还特意为中译本作序。同时,俄、法、英译本也相继出版,获得了世界各国家人民的称颂。
蟹工船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日)小林多喜二 著 / (日)藤生刚 绘 译者: 秦刚 / 应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蟹工船(漫画版) 蟹工船(小说版)》包括了蟹工船(漫画版)和蟹工船(小说版)两本,它基本上是一部被遗忘掉的文学作品。多数日本读者想当然地认为,那里所描绘的不过是一段早已褪色并将一去不返的历史。然而在二○○八年,《蟹工船》的突然流行成为这一年日本最轰动性的社会现象。仅新潮社刊行的文库本《蟹工船》数月间就销售近六十万册。所有书店都一定将这本红色封面的袖珍版文库本大量摞放在显眼处;各大主要报刊媒体、电视台纷纷策划制作特别报道节目;北海道放送制作的电视纪录片《生命的记忆——小林多喜二:二十九年的人生》获文化厅艺术节大奖,并面向全国播放;各出版社也都相继跟进,推出各种版本的原作和相关图书,仅改编的同名漫画就相继出现了四五个版本;由实力派导演SABu执导、清一色的青年演员阵容出演的电影《蟹工船》开机拍摄,预计二○○九年夏季公映,话剧《蟹工船》也开始被重新编演;由于小林多喜二作品的流行,日本共产党的支持率大增,新加人的党员数量急剧飙升;二○○八年底,“蟹工船”以及“蟹工”(新造词,可做动词使用,基本语义为“穷忙”)被评为年度流行语……这股热潮至今仍然没有消退。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9.8 (10 个评分) 作者: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等 群众出版社 2006 - 9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西夏旅馆(套装上下册) 豆瓣
作者: 骆以军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08 - 10
耗時四年有餘,逾40萬字,作為一個小說家魂牽夢繫的浩大工程,那些超越三維空間的場景構築;那些無視時間流向的事件敘述;那些頹廢喪志,卻亟欲正名的立體人物。這些無法歸類的元素如立體畫派的畫作般,恣意的遊走穿梭重疊並置解構。這是駱以軍演繹塑形的現代精神迷宮的書寫,我們在其中尋找探險,處處發現高度發展的心靈軌跡,我們迷走,每每於無能釋懷的悲傷之中,而如是的那個絕望時刻,就是駱以軍這艘黃金打造的太空船載人升空之時。只有在小說家龐大的敘述能量發動驅策下,我們能再次脫離地表引力,那會兒,我們將會看見原來原來,在猥瑣糜爛的敗壞中,原來原來一顆心是那麼溫柔美麗的散射溫煦的有如熟透的葡萄酒光澤,從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
西夏旅馆 豆瓣
6.6 (20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