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毛二世 豆瓣
Mao II
作者: (美)唐·德里羅 译者: 梁永安 寶瓶 2011 - 10
繼《白噪音》之後,美國偉大作家唐.德里羅
諷喻現今人類瘋狂偶像崇拜之經典力作!
當我們瘋狂崇拜之時,可曾真正化解心底的徬徨與不安?
一位在文壇享有盛名多年,地位無可取代的小說大師,突然聲消跡匿,遁世隱居。他一躲便是數十年,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但眾人並沒有因此而忘記他,反而集體陷入追逐的狂熱情緒中——作家越是隱世不出,群眾便越瘋狂探尋他的足跡,甚至把他視為英雄,奉若神明。
這位作家本來可以不露面的,但有天他收到消息,得知一名瑞士詩人遭挾持至貝魯特,而對方的企圖竟是希望這位大名鼎鼎的小說家能前去「交換」,好讓他們的行動得到最大的曝光量!對於這荒謬可笑的要求,大師竟然出人意料,決定前往貝魯特換回人質。面對充滿危險的未知,他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為自己或眾人再造一次更偉大的傳奇?
萬人宗教集體結婚、球場上暴動的球迷、XXX廣場示威的民眾……現代世界是個集體陷入狂熱的時代,也是個集體陷入危險的時代。正如以《白噪音》寫下了人類的生存恐懼,作品始終緊貼著現代人生活脈動的唐.德里羅,此次以《毛二世》點出了人類瘋狂偶像崇拜、集體狂熱的危機。他以故事主角,一位越隱匿便越引起熱烈追隨的作家角色為隱喻,寫出追隨者的盲目,以及被追隨者的焦慮與不安。在唐.德里羅獨特的幽默對白與驚人的情節推動下,一幅幅屬於現今人類的荒誕景象活現眼前,讓人不禁驚覺:當我們隨著心中那至高無上的夢想和信仰而轉動時,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夢和信仰會突然變成毫不留情把我們毀滅的巨獸?
不朽 豆瓣
9.3 (2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王振孙 /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不朽》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1990年所著重要小说代表作之一。这也是他的第六部小说。《不朽》的主人公阿涅丝,因为受到往事回忆的长久纠缠,陷于人生存在的无可奈何状态当中。故事通过一个在游泳池畔向游泳教练做手势打招呼的一个场景开始,精炼地体现了昆德拉的高妙小说艺术创造力。昆德拉在书中说:“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说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这本书利用小说的方式来谈不朽,而不是像谈哲学那样。他对不朽下的定义也很简单: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別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
直到四季都错过 豆瓣
作者: 黄信然 2012 - 1
华语青春文学新权贵黄信然三年完美之作
每个人内心最残酷、最脆弱、最不忍正面的青春记忆
懦弱的爱,直接的爱,卑微的爱,炽热的爱
当四季都已错过,还剩下些什么可以纪念……
宿命的车轮在四个人的青春中缓缓转动,无法言说的爱,直接而又浓烈的爱,卑微的爱,将青春染成最美丽的画。
城年高中,陆单双,林一二,杜双城,赵萌萌四个人因彼此的羁绊而在同一所高中中演绎着一幕幕欢乐与悲伤的交响曲。
年少时,都曾经幻想过这个世界是一场梦,遭遇了痛苦与失意时,我们都想从现实中醒来。可这一切,又都曾真实而残酷的存在过:单调的颜色,压抑的青春,恐惧大人世界的少年,却不断的被自以为是的大人们伤害,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他们沉默的,压抑的,卑微的爱着。
正如张爱玲说过的: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所有的爱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个青春最耀眼的颜色。
原罪·宿命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2008 - 9
《原罪·宿命》主要内容:原罪篇中的主人公十叔,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他的小屋只有六平米,或者还小,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但那屋子特别高,比周围的屋子都高好多……唯一的小玻璃窗高得连阿夏站在床栏上去都够不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十叔的小屋。没有人清楚地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卧床不起。这么一个充满灰色调的小屋,确是孩子们每天必去的“游乐场”。因为十叔总是会讲许多有趣的故事给他们听。当我们感叹十叔的乐观坚强和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时,他内心隐藏着的痛苦也在不经意间牵动着读者的心。
宿命篇似乎更具戏剧性了。主人公莫非是一位中学教师,有着娶到天仙娇妻的资本,胸怀大志,经历了一年半的艰辛成功获取录取和签证,准备出国留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可就在看完歌剧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因为光线阴暗压中一个路上的茄子而摔倒,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成下半身瘫痪。(颇有“馒头”的风范……)于是,命运从这一秒钟开始彻底改变。在所有梦想均已破灭后,开始以写作为生,成为一位知名作家。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沦落”,笑称自己如逼上梁山,落草为寇般。
务虚笔记 豆瓣 Goodreads
9.3 (22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南海出版公司 2004 - 5
《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 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  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
痕记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痕痕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9
《痕记》记录了编辑与作家们的交往的点滴,从最初在投稿邮箱里发现优秀的投稿作者,到成为拥有十万以上销量的作家,这其中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的过程,以一个编辑的角度将之还原,呈现给读者作家真实的性格以及生活里不为人知的一面。面对内心比普通人更敏感的文字创作者,编辑和他们之间,并不只是简单冰冷的工作联系,而是有更多人与人之间真心相交的温馨和坎坷,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依赖存在其间,蕴藏在心。编辑工作的个中辛酸,作家创作的压力艰难,都在《痕记》真实再现。
幸福来敲门 豆瓣
作者: 严歌苓 2011 - 2
江路是杂技团的化妆师,漂亮能干,人见人爱。令人迷惑的是,三十六岁仍孑然一身,成为人们始终无法破译的一道不解之谜……
宋宇生是出版社的摄影师,在圈子里颇具声望。六年前妻子车祸身亡,虽然前丈母娘不停地给他介绍对象,但他始终提不起兴致……
一次偶遇,让江路与宋宇生一见如故,沉寂已久的激情被瞬间点燃,熊熊燃烧!
然而,双方亲人的横加阻挠,让江路陷入了绝望中,正当她准备放弃宋宇生的时候,爱情的力量竟让她做出了不计后果的选择——结婚!
嫁给宋宇生后,迎接江路的却不是浪漫美妙的蜜月之旅……
霜降 豆瓣
7.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4
这座院落在极乐的享受中显出它疯人院的本质
她来时,青春羞涩而坦然
不多时,美丽添了忧郁
年华易逝,沧桑累积,悲喜过往,难赋深情
冤孽间相互的报复便是冤孽式的爱与亲情……
这一家子,这一世界,就这样爱出了死,怨出了生。
小姨多鹤 Eggplant.place 豆瓣
8.4 (8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作家出版社 2008 - 4
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女人多鹤的身份不仅在张家成为重大的情感和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多鹤是张俭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另一个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环身边的情敌,也是张家三个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纠缠张家几十年的头疼事。同时,如何掩盖多鹤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张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张俭的解决之道是,让多鹤成为朱小环的“妹妹”,孩子们的“小姨”;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搬迁来遮掩多鹤的日本身份以及畸形的家庭关系。这个奇特的家庭组合在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困窘的经济生活中飘摇度日。
几十年下来,日本人多鹤默默而固执地以“整洁、较真”等品质影响着这个家庭,而朱小环等张家人则以 “随遇而安”、“凑合活着”等生活理念改变着多鹤。残酷无奈而又充满吸引力的生活因着他们善良的本性使他们活成了不能分开的一家人。
白蛇 豆瓣
8.5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花城出版社 2005 - 3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在巨大社会压力下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第一辑所选十位作家,均为台湾或北美、东南精致等地华文女作家中的佼佼者,是然他 们的作品表现侧重各有不同,艺术形态资质各异,但在表现女性的内心感受、心理流程、情感世界、生存处境方面,却有着某种一致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这些作家在营造自己文学世界的时候具有或隐或显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但她们并不以此自限,而是立足女性世界,向外生发和延展,思考的面向和涉及的领域,常常超出女性范畴,而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于是,她们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仅仅止于女性层面,而有着更为深广的涵盖和包容。
第九个寡妇 豆瓣 Goodreads
7.8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一个背着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寡妇,自幼在孙家做童养媳,土改时将被错划为恶霸地主的公爹从死刑场上背回,藏匿于红薯窖几十年。这段岁月正是中国农村发生了纷乱复杂的变化的历史阶段,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碎,进而发生了乌托邦的大混乱。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严峻的人性人伦考验,大多数人不得不多次蜕变以求苟活,而强悍朴拙、蒙昧无邪的女主人公王葡萄则始终恪守其最朴素最基本的人伦准则,她凭着自己的勤劳和聪慧,使自己和公爹度过了一次次饥馑、一次次政治运动带来的危机……
天浴 豆瓣
8.1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收录《天浴》、《扮演者》、《无非男女》、《审丑》、《黑宝哥》、《少尉之死》、《小顾艳情》、《我不是精灵》及《士兵与狗》等短篇作品。其中,由《天浴》改编、陈冲导演、李小璐主演的同名电影曾获得金马奖7项大奖并独得编剧奖。
寄居者 豆瓣
7.8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新星出版社 2009 - 2
严歌苓2009年最新作品,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
“我”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我”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
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 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
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一位世界报业大亨的生死前传,写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从残酷的追杀中幸存,却听见自己爱情的挽歌,响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背叛与热恋之间,良心与梦想之间疲于奔命,最终留在1942年的上海。
书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上海人苏北人客家人,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的命运。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义与背叛,自我追寻与自我迷失,都在其中。“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
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白蛇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 1
她的脸仍是那种潮湿阴暗里沤出的白色,神情中却出现了她原有的美丽,她原有的美丽像一种疼痛那样出现在她修长的脖子上,她躲闪着疼痛而小心举着头颅。她肌肤之下,形骸深部,那蛇似的柔软和缠绵,蛇一般的冷艳孤傲已复生。
严歌苓讲述的每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都那么独特、复杂,并富有深深的感染力。……她笔下的人物如此丰满,而且她是通过对那古老的、男女关系的新诠释,探索和表现他们的处境,……作品以诗一般精细的语言进行陈述……在这些故事里,除了讥讽和荒诞,更吊人胃口的是严歌苓所揭示的严酷艺术现实中人的感官世界。
目 录
白蛇
魔旦
冤家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
金陵十三钗 豆瓣
8.0 (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 1
小说《金陵十三钗》摹写的是“特殊女人”的言行心态。作品中,她把十三个风尘女子放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和道德的背景之下,进行心灵的剖析和人性的拷问,带给人们的自然是一种剥丝抽茧般的阅读疼痛。
《金陵十三钗》是一篇关于仇恨的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仇恨的理由和仇恨的指向,这些仇恨像潮湿的因子,慢慢就聚成汹涌的暗流,然后突然翻转,很快就完成了它溃堤的一击。
扶桑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严歌苓作品集:扶桑(全新修订版)》是一部大胆、性感得令人激动的情爱小说——神秘莫测的感情,错综复杂的冲突——乡间女子扶桑跟随大批到海外谋生的劳工来到美国旧金山,她所要面临的绝不仅仅只是生计的艰难。为生活所迫,她只能倚门卖笑从事皮肉生意,却也因此与美国少年克里斯产生了一段纠结的爱情。扶桑当然不是灰姑娘,所以故事的结局必然不会落入童话故事的俗套,一幅幅既柔情又惨烈的生动画面亦由此展开。
命若琴弦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中国盲文 2008 - 2
《命若琴弦》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史铁生自选集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海南出版社 2006 - 6
【导语】
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 史铁生,他的作品是真正地对心灵的搜索与诘问,而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写作是心灵的需要。本书收录了他的小说、散文、随笔文章若干,是给喜爱他读者的最好礼物。

【前言】
艺术要反对的,虚伪之后,是熟练。有熟练的技术,哪有熟练的艺术? 熟练(或娴熟)的语言,于公文或汇报可受赞扬,于文学却是末路。熟练中,再难有语言的创造,多半是语言的消费了。罗兰·巴特说过:文学是语言的探险。那就是说,文学是要向着陌生之域开路。陌生之域,并不单指陌生的空间,主要是说心魂中不曾敞开的所在。陌生之域怎么可能轻车熟路呢?倘是探险,模仿、反映和表现一类的意图就退到不大重要的地位,而发现成其主旨。米兰·昆德拉说:没有发现的文学就不是好的文学。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熟练的写作,可以制造不坏的商品,但不会有很好的文学。 熟练的写作表明思想的僵滞和感受力的麻木,而迷恋或自赏着熟练语言的大批繁殖,那当然不是先锋,但也并不就是传统。 如果传统就是先前已有的思想、语言以及文体、文风、章法、句式、情趣……那其实就不必再要新的作家,只要新的印刷和新的说书艺人就够。但传统,确是指先前已有的一些事物,看来关键在于:我们要继承什么,以及继承二字是什么意思?传统必与继承相关,否则是废话。可是,继承的尺度一向灵活因而含混,激进派的尺标往左推说你是墨守成规,保守者的尺标往右拉看你是丢弃传统。含混的原因大约在于,继承是既包含了永恒不变之位置又包含了千变万化之前途的。然而一切事物都要变,可有哪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和需要永恒不变的么?若没有,传统(尤其是几千年的传统)究竟是在指示什么?或单说变迁就好,继承又是在强调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有的,那就是陌生之域,陌生的围困是人的永恒处境,不必担心它的消灭。然而,这似乎又像日月山川一样是不可能丢弃的,强调继承真是多余。但是!面对陌生,自古就有不同的态度:走去探险,和逃回到熟练。所以我想,传统强调的就是这前一种态度——对陌生的惊奇、盼念、甚至是尊敬和爱慕,惟这一种态度需要永恒不变地继承。这一种态度之下的路途,当然是变化莫测无边无际,因而好的文学,其实每一步都在继承传统,每一步也都不在熟练中滞留因而成为探险的先锋。传统是其不变的神领,先锋是其万变之前途中的探问。 (也许先锋二字是特指一派风格,但那就要说明:此“先锋”只是一种流派的姓名,不等于文学的前途。一向被认为是先锋派的余华先生说,他并不是先锋派,因为没有哪个真正的作家是为了流派而写作。这话说得我们心明眼亮。) 那,为什么而写作呢?我想,就因为那片无边无际的陌生之域的存在。那不是凭熟练可以进入的地方,那儿的陌生与危险向人要求着新的思想和语言。如果你想写作,这个“想”是由什么引诱的呢?三种可能:市场,流派,心魂。市场,人们已经说得够多了。流派,余华也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而心魂,却在市场和流派的热浪中被忽视,但也就在这样被忽视的时候她发出陌生的呢喃或呼唤。离开熟练,去谛听去领悟去跟随那一片混沌无边的陌生吧。 在心魂的引诱下去写作,有一个问题:是引诱者是我呢,还是被引诱者是我?这大约恰恰证明了心魂和大脑是两回事——引诱者是我的心魂,被引诱者是我的大脑。心魂,你并不全都熟悉,她带着世界全部的消息,使生命之树常青,使崭新的语言生长,是所有的流派、理论、主义都想要接近却总遥遥不可接近的神明。任何时候,如果文学停滞或萎靡,诸多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大脑离开了心魂,越离越远以至听不见她也看不见她,单剩下大脑自作聪明其实闭目塞听地操作。就像电脑前并没有人,电脑自己在花里胡哨地演示,虽然熟练。




【目录】
熟练与陌生(代自序) 短篇小说 兄弟 午餐半小时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来到人间 命若琴弦 我之舞 第一人称 别人 老屋小记 两个故事 往事中篇小说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 原罪·宿命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中篇1或短篇4 关于一部以电影为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散文 合欢树 秋天的怀念 我的梦想 文革记愧 我与地坛 好运设计 我二十一岁那年 相逢何必曾相识 黄土地情歌 爱情问题 记忆迷宫 墙下短记 给柳青的信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随笔 随笔十三 对话四则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节选) 长篇散文 记忆与印象长篇随笔 病隙碎笔(节选) 附录 史铁生主要著作出版年表(1985~2005)





【后记】





【书评】
如果说他像我们一样都感到了生命终点的迫近,那么他却指示出我们共有的灵魂其实才有一个开端,一个也才仅仅数千年或者数万年的开端,接引着我们每个人脚下的一条永生之途。 ——韩少功 如果说他的创作也源于他的困境,那么他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层次。他无休止的思考,带给我极大的误解,我想,他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创作。在他的《务虚笔记》里,我还看见了思索对创作的打扰。但是,终于来了一天,我看见,他思考的真正企图,已经离开了最初由残疾带来的困境,离开了对创作进一步完善的追求,它来自更大的愉悦的吸引:认定神对人的限定之后,看看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皮皮 对终极的发问构成了他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也构成了他的写作的发源和方向。他从来是一个务虚者,小说也只是他务虚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毫不奇怪,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不可能只是一个编写故事的人,而必定更是一个思考和研究着某些基本问题的人。熟悉哲学史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些问题皆属于虚的,形而上的层面,是地道的哲学问题。不过,熟悉史铁生作品的读者同时也_一定知道,这些问题又完完全全是属于史铁生本人的,是在他的生命史中生长出来而非从哲学史中摘取过来的,对于他来说有着性命攸关的重要性。 ——周国平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 Alquimista
7.9 (496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丁文林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3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少年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间奇遇不断,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他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三国演义的世界 豆瓣
作者: [韩]金文京 译者: 邱岭 / 吴芳玲 商务印书馆 2010 - 9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历史如何成为演义,演义中暗藏多少玄机?围绕《三国演义》的故事成型、人物形象、作者身世、出版竞争,国际知名明清小说研究专家金文京先生集多年成果,以别出机杼的设问与妙答,为您解开三国的种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