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文学体验导引 豆瓣
Prefaces to the Experience of Literature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莱昂内尔·特里林 译者: 余婉卉 / 张箭飞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简介:
在本书里,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特里林评鉴了五十二部文学经典,如同一场精彩的文学史之旅,从古希腊戏剧家到当下,一路陪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博雅的智慧之一。阅读这本书,也就相当于聆听哥伦比亚大学最著名的文学教授讲授一门英语系概况课程,是一部很好的文学导读读本。
导读:
特里林逐一评鉴了这五十二部文学精品……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描述传统文类或陈述一种普遍的批评教条——把绳镐递给帕纳萨斯的登山者。不,他袖手旁观,绝不推逼提拉,只是随时准备向你提示前面的陡坡和岩缝。
——威廉·乔瓦诺维奇(本书出版人)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All the Sad Young Men
8.2 (49 个评分) 作者: [美] F. S. 菲茨杰拉德 译者: 姜向明、文光、蔡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集中菲氏短篇精华,
选入教科书及各类文选次数最多的作品,
隽言妙语引用率最高的短篇集
作者第三部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的几篇优秀短篇小说,包括:《阔少爷》、《冬天的梦》、《宝宝派对》、《赦免》、《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明智之举》、《格里卿四十次眨眼》。
《冬天的梦》可说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个序曲或缩写,以哀婉的笔调描绘被金钱和物欲所扭曲了的爱情和婚姻,字里行间流泻着一股凄恻忧伤的涓涓细流,令人与作者一切感悟和体味这如梦的人生和纷乱的世界。
《阔少爷》对“非常富有的人”的本质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关于“富人与你我完全不同”的论述,在当时文学界曾引起不小的震动,成为当时的一个时髦话题。
《赦免》描写一个叫鲁道夫的少年与一个叫施瓦普的神父之间,在道德准则、宗教信仰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所发生的激烈冲突。
《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以浪漫的文笔描写了现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大胆而又热烈的追求,是离奇而又精彩的爵士时代的浪漫故事。
《明智之举》描写的是作者与妻子泽尔达的切身经历,如泣如诉地描绘了这对文学夫妇的爱情与婚姻,真实记录了作者对自己奇特婚姻的反思。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被公认为作者最铿锵有力、最具艺术功绩的短篇小说集
飞女郎与哲学家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F·S·菲茨杰拉德 译者: 姜向明、蔡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飞女郎最早在公共场合吸烟,她们惯常在鸡尾酒和晚会间穿梭,
她们一副时尚杂志的标准装束,面色苍白,嘴唇猩红,眼圈黝黑。
她们是让男人说“是”的老手,让他们甘心送出礼物……
我的几本书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记述了飞女郎的非常举止。
———F·S·菲茨杰拉德
此书是作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他已发表的八个短篇故事。作者以崭新的视角和鲜亮的文笔如实描绘一战后美国社会的生活景象,颂扬了年轻一代对旧道德的反叛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离岸的海盗》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女主角阿蒂塔简直就是飞女郎的形象代言人。她彻底反对平庸的生活,情愿生活在美丽的谎言里。《冰宫》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作者用精美绝伦的文笔写出了美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傲慢与偏见对人心的影响,许多重大主题都凝缩在这篇美丽的短篇里。《脑袋与肩膀》是集子里最为幽默的一篇。《刻花玻璃酒缸》是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构思巧妙,主人公的一生都受到一只酒缸的影响。《伯妮斯剪掉了头发》是集子里最为著名的一篇,曾被改编为电视短片及舞台剧,这故事也折射出作者本人对飞女郎既欣赏又困惑的态度。《祝福礼》是集子里的一个另类,反映了作者对宗教思想及宗教仪式的敬畏与恐惧的复杂心态。《戴利林波的堕落》是篇笔调幽默的短篇,讽刺了当时冒险走捷径的时代风气。《四只拳头》是一则苦涩的幽默故事,反映了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四次刻骨铭心的打击。
《飞女郎与哲学家》是作者最成熟最受欢迎的作品,标志作者已经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功。
灭绝的年代 豆瓣
The Years of Extermination: Nazi Germany and the Jews, 1939-1945
作者: [美] 索尔·弗里德兰德尔 译者: 卢彦名 / 胡浩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 2
该作品是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历史巨作,是对人类
最黑暗的主题所作的一项最细致、最全面的研究
德国莱比锡书籍博览会奖
德国书市和平奖
“该书堪称是有关纳粹德国大肆屠杀欧洲犹太人的历史力作,以其超凡的表现力和生动的笔触将那一段历史描绘得如同一部小说,可以预见:这将是一部历久弥新的杰作。”
《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纽约时报》年度优秀图
美国《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
十一种孤独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8.3 (177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陈新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这儿当然在哪儿会有窗户的,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 * *
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
——《泰晤士报》
耶茨是位大师。
——赛巴斯蒂安·福克斯
仅仅提到这本书的标题就能在整整一代读者中很快地获得赞同与共鸣,耶茨创作出了《都柏林人》的纽约版本。
——《纽约时报》
有史以来十部最好的美国短篇小说集之一。
——库尔特·冯内古特
耶茨是一位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自然地继承了海明威朴实无华的风格以及卡佛的极简约主义。然而,耶茨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些,他的作品有一种透明感。这种透明源于菲茨杰拉德,这位他心目中伟大的文学英雄。
——《卫报》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道德的重量 豆瓣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克莱曼 译者: 方筱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
一位在非洲从事人道救援的年轻女性,在经历战乱、腐败、贫穷和疾病的威胁后,为何仍能鼓足勇气,继续艰难的奉献工作?
一位在文革时期被好友出卖、受尽磨难的医生,当有机会复仇时,为何会选择将手中的刀剑轻轻放下?
美国知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阿瑟•克莱曼,费时数年对这些“苦难经验”细致观察和体验,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和无常,并超越地方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言论自由的反讽 豆瓣
作者: Owen M.Fiss 译者: 刘擎 / 殷莹 新星出版社 2005 - 5
欧文・M.费斯在这本敏锐的著作中指出――这正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所针对的问题。费斯阐明,对于政洽捐款开支、仇恨言论和淫秽出版物所施加的限制如何可能根据第一修正案予以辩护,而不是遭到其反驳,作者由此而重构了相关的辩论。他提醒我们,国家可以成为自由的朋友,可以保护和培育那些本来可能销声匿迹的言论,而剥夺这些言论可能使我们的民主丧失其全面和丰富的表达。
资本主义与自由 豆瓣
作者: [美国] 米尔顿·弗里德曼 商务印书馆 1986 - 3
新自由主义是目前西方经济思想的流派之一。这一流派大致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代表人物为西德的欧根、奥国学派的哈耶克以及本书的作者弗里德曼等人。新自由主义者颂扬自由竞争下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人格制度,认为它几乎是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的最好机制。虽然如此,他们并不赞成完全不受束缚的“自由放任”。他们主张,国家应该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人格制度发挥最大的功能。对于他们所承认的市场和人格制度的不足之处,他们也赞同国家进行干预。但是,他们又认为,一方面应把干预限制在最少的程度;另一方面,最好还要通过市场和人格制度来进行干预,以便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本书中,弗里德曼论述了大致相似的观点。他宣称,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而对于自由主义者而言,把人们组织起来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好的,是在没有强制手段下的人们之间的自愿合作并且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缔结相互有利的契约。他写道:“通过自愿交换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私有企业交换经济—即我们一向称之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据说这种制度在促进人类的自由上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自由本身是一个目的。其次,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把这一说法作为根据,弗里德曼对西方国家近数十年来对经济生活的日益扩大的干预,特别虽美国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这种日益扩大的干预不但构成对自由的威胁,而且也缺乏效率,从而不会取得干预所期望得到的成果。因此,他主张,某些被他认为是不必要的干预项目(如发给营业执照)应该取消,而某些被一般人认为是必要的干预项目(如邮政)应改由私人经营。换言之,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但要被限制在最低的水平,而且还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人格制度来加以执行。据说这样,不但可以取得最有成效的结果,而且还可以保卫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从而也就可以保卫他所信奉的自由的原则。
谁统治美国? 豆瓣 Goodreads
Who Rules America?
作者: [美国] 威廉·多姆霍夫 译者: 吕鹏 / 闻翔 译林出版社 2009 - 6
统治美国的,是那些创造了巨额财富的机构的所有者和高管。由公司法律顾问、军事承包商、农业工商业主以及大公司领导者所组成的企业共同体支配了联邦政府。本书为人们了解美国的社会上层阶级和企业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事实,而且接续了韦伯、马克思、米尔斯等人的研究传统,从而发展出一套既从组织维度出发,又强调阶级支配和阶级冲突的“权力结构研究”范式,在精英研究中自成派。尽管40年来围绕本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几乎所有从事“精英研究”的社会科学家都认可本书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为了书籍的人 豆瓣
Patience and Fortitude
作者: [美]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译者: 杨传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坚忍”和“刚毅”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两座石狮的名字,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酷的日子里,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总会在星期日晚间的广播里,用这两个词来鼓舞市民们熬过一个个黎明前的黑夜,迎接明天的曙光。《为了书籍的人——坚忍与刚毅之一》中,无数的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人凭着“坚忍”与“刚毅”,在保存书籍文化的传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作者巴斯贝恩为读者讲述的便是这些“为了书籍的人”,有博德利、贝萨里翁、蒙田、马基雅维里、哥伦布之子斐迪南,还有藏书三万册的翁贝托·埃柯、布克奖得主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此外,还有多名从事古旧书和珍本书交易的资深书商。他们爱书、藏书、护书,经年不休,矢志不移。对他们来说,书是孩子,是亲密爱人,甚至是生命。
旧书与珍本 豆瓣
Used and Rare:Travels in the Book World
作者: [美] 劳伦斯·戈德斯通 / 南希·戈德斯通 译者: 杨俊峰 / 卢晓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劳伦斯要过生日了,妻子南希想送本书给他。四处搜罗,居然淘到一本旧的《战争与和平》,精装,品相过得去,最重要的是价格很便宜。夫妇俩喜出望外,这下可开了眼。从此以后,逛旧书店,淘旧书,找第一版,找珍本,他们算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品相好、带插图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4美元;精装本《汤姆•索亚历险记》,5美元;1906年出版的《吉普林全集》,33卷,80美元;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集,11卷,还不到70美元……
一个写恐怖小说的偶像作家,直到1937年还没有正式出版过小说,他的一本书竟然升值到10000美元!
在书店买一本崭新的《格列佛游记》还不到5美元,而眼前这本破旧不堪、
品相很差的竟然开价47500美元!——哦,原来是第一版!
永恒的图书馆 豆瓣
Patience and Fortitude
作者: [美]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译者: 杨传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坚忍”和“刚毅”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两座石狮的名字,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酷的日子里,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总会在星期日晚间的广播里,用这两个词来鼓舞市民们熬过一个个黎明前的黑夜,迎接明天的曙光。《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中,无数的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人凭着“坚忍”与“刚毅”,在保存书籍文化的传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图书馆作为“医治灵魂的场所”,从最早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开始便承担着保存书籍和传递知识的重要作用。《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作者巴斯贝恩历经十余载,遍访世界各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等,生动记录了无数的图书馆人,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所从事的堂吉诃德式的奋斗……
常识 豆瓣
8.2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潘恩 译者: 田素雷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10 - 1
常识(英汉双语版),ISBN:9787500125150,作者:(美)潘恩 著,田素雷 译
美国危机 豆瓣
作者: [美] 托马斯·潘恩 译者: 柯岚 等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潘恩1776年以一本广受欢迎的小册子《常识》而成名,《美国危机》是他的另一代表作。本书以战报形式写成,曾大大激励过独立战争中美利坚战士的士气,堪称经典。同时,本书译者柯岚女士的细腻、严谨而深隽厚重的“翻译语言”也使本书的可读性得到了保障。
目录
这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刻(代译序)
第一篇
第二篇 致豪勋爵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致威廉·豪将军阁下
致美国人民
第六篇 致克林顿将军和威廉·艾登先生
第七篇 致英格兰人民
第八篇 致英格兰人民
第九篇 关于税收问题的特别危机
第十篇 论英格兰国王的演讲
致美国人民 论为了进行战争和光荣有效地
结束战争所必需的费用、部署和支出
第十一篇 论目前的新闻状况
外一篇 致盖伊·克勒顿爵士
第十二篇 致谢尔本伯爵
第十三篇 关于和平和可能带来的利益的思考
外一篇 致美国人民
附录
潘恩的政治理论C.E.小莫拉姆(张书友译)
潘恩、美国与政治意识的现代化杰克·格林(高杨译)
汤姆·潘恩的宪法 罗宾·韦斯特(高杨译)
汤姆·潘恩的哀荣 肖恩·威伦茨(柯岚译)
塑造美国公众:潘恩、宾夕法尼亚杂志与美国革命的政治话语 爱德华·拉金(张书友译)
译后记
阅读的未来 豆瓣
The Case for Book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5.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熊祥 中信出版社 2011 - 5
《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内容简介:搜索引擎一家独大、野心勃勃,电子阅读终端产品高歌猛进,阅读的未来是否意味着印刷书的终结?出版商在未来出版领域将担任怎样的角色?谷歌图书搜索计划的和解是否能为置于风口浪尖的百度文库纠纷提供参考?这是一本书的传记,是一部与图书相伴的西方文化史,是数字化生存环境下对未来阅读形态的大胆预测。这是一个深谙图书史和电子图书之道、在出版界商业运作中浸淫多年的传奇人物的肆意挥洒,书中勾勒图书领域未来5至10年的图景,解开阅读未来中的种种疑团,指明科技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书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一环,作者在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中穿梭,揭示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为我们塑造关于阅读未来的种种可能。
图书不只是叙述历史,而且创造历史。
如果您是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您需要《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它会告诉您如何在获取印刷书的同时制作出电子书?如何让那些信赖传统书的人群合理看待电子书专著?它将告诉您出版商提供的服务具有任何技术革新都无法企及的生命力,它会带领您走出数字化出版的迷雾。
如果您是互联网工作人员、计算机工程师、科技使徒、金融业从业人员,如果您的工作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您需要这本书。它揭秘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神秘的部分,剖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如果您热爱阅读,渴望更多渠道获取新知,您需要《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开放性的作用无处不在,百度文库、谷歌搜索计划将藏书数字化并出售其电子文本,这是知识传播途径的扩大还是征服市场、意在垄断?它会如何影响您的生活。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阅读。
给我自由! 豆瓣
Give Me Liberty!: An American History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坎里克·方纳 (Eric Foner) 译者: 王希 商务印书馆 2011 - 1
方纳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与其代表作《自由故事》不同,《给我自由》在结构、内容、材料和写作风格等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给我自由》提供了一部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叙事连贯的美国历史故事,也更为全面、充分和细致地表现和反映了“新美国史学”在美国史不同分支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同时,在谋篇布局、主题设计、内容和材料取舍等方面,作者刻意追求“新美国史学”与传统史学之间的平衡。能够使读者不经获取一种更完整、更客观、更有包容性的美国史知识,而且能够得到一种对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历史事件、思想和人物的新的、更令人信服的历史解读。
人类学的四大传统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弗雷德里克·巴特 译者: 高丙中 商务印书馆 2008
“这是本引人人胜的书。它是第一本对欧美人类学的历史进行跨国研讨的著作。对于任何想知道人类学如何在不同的背景中兴起、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又将向何处去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绝好的资源。”
——美国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
“人类学史就是一个竞技场,各种理论争论在这里澄清和解决。本书探讨了人类学最丰厚的几个传统的发展,并将推动它向一门真正的世界性学科发展。”
——英国人类学家亚当·库珀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a Book
8.2 (370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科学革命的结构 豆瓣 Goodread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8.2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库恩 译者: 金吾伦 / 胡新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1
“作者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按常规科学一点一滴地积累之外,还必然要出现“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不仅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世界观的变革。”
统计学的世界 豆瓣
Statistics :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作者: [美国] 戴维·S·穆尔 译者: 郑惟厚 中信出版社 2003 - 11
统计学的思想和各种统计数据对政府、社会乃至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像。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对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一点儿也不枯燥乏味,恰恰相反,它是那样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把统计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呈现在你面前。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本书能让你在会心的微笑中不知不觉地增长专业知识,提高分析水平。这是一本能给你带来乐趣的书,也是一本能让你更加睿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