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恐怖分子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厄普代克 译者: 刘子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奥巴马总统最推崇的作家,包揽美国全部重要文学奖,深入恐怖分子内心,带你认识真实到可怕的美国!
18岁的艾哈迈德是一名美国高中生,他英俊的外貌源自爱尔兰裔的母亲和埃及父亲。但单亲的成长环境让他格外孤独,母亲不检点的生活更让他厌恶。他讨厌穿着性感的校花、野蛮暴力的问题学生、虚伪无知的老师。只有在神秘的清真寺里,他才能获得片刻的安慰。
艾哈迈德拒绝进入大学,高中毕业后就过起了独立生活,成为一名重型卡车司机。女友性感的身体和老师苦心的劝说都不能阻止他的“雄心”。在一家诡异的家具店里,他得到终极命令——制造一起不亚于9·11事件的自杀袭击!
这个时代感极强的故事刻画了一位生活在新泽西破败小城里的中学生。热忱的伊斯兰信仰和对现代生活的不满把他变成了穆斯林与基督徒、东方与西方之间大规模冲突中的一枚棋子。他也成了厄普代克继续批判美国文明的有力代言人。
——《时代》
《恐怖分子》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是,它提醒我们,任何诡辩都无法使我们挣脱历史,无论我们对历史采取如何健忘与漠然的态度。而且,这样的历史在抛弃一个个帝国的时候,不容许夹杂丝毫的天真,不容许宽恕任何人。
——《纽约时报书评》
约翰·厄普代克是我最崇敬的作家。
——巴拉克·奥巴马
社会性动物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al Animal
9.0 (63 个评分) 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 译者: 邢占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2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评价),“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陽痿美國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李敖出版社 李敖出版社 2010 - 8
閹割美國太不幽默了,讓我們陽痿它。
對美國,我們不是「治療陽痿」,我們是「陽痿治療」。是用使美國陽痿的方法,治療美國「強陽不倒」的絕症(「強陽不倒」的學名是「陰莖異常勃起」,priapism)。
美國的絕症很邪門兒,它得了「政治上的強陽不倒」(political priapism),禍害世界和它自己。
美國曾經安分過、曾經有錢過,但是今天它變了,它變得鴨霸四海、狂吃八方,債台高築之下,它的政府,每花一美元,其中四角一分是借來的;它的人民呢,一美元當十美元大花特花、虛擲浪費。在美國境外流通的美金總數,比在美國本土還多得多,這就是說,美國在用印鈔機吃世界,一張百元美鈔的印刷費只要兩分錢,一張張印出來,全世界都被它偷吃了。
美國變了,美國是他國的禍害、是人類的噩夢、是世界的猙獰。
美國動用排山倒海的「柔性力量」(soft power)載歌載舞,在歡樂中使我們嚮往它,淡化它的惡形惡狀。我們曾經嚮往過,但是,我們必須覺悟了。我們用這本書,舉證歷歷,表達我們的不安與憤怒,我們決心不再受騙了。
閹割美國太不幽默了,讓我們陽痿它。
公正 豆瓣 Goodreads
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8.9 (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朱慧玲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当我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常常违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可是,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生命至上时,为什么像福特汽车这样的企业却会给生命贴上价格标签?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权利,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会反对同性恋婚姻?我们认为法律必须保护合同的有效性,但为什么一些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却被法院推翻?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潮、我们的正义观,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是公正的,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性。我们能否找到另外一条道路,让我们的社会规范即体现人性,又体现客观性?“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寻找的,正是我们期待的有关公正的第三条路径:培养我们每个人的德性,做出有道德的选择。
吾讲斯美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李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
《吾讲斯美》这题目并不是要讽剌什么,仅是觉得好玩,自己来谈谈美国。布什家族的人气,苏珊·桑塔格的微笑,美国大选中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战争,为子女存学费与为自己存养老金哪个合算,领带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怎样的政治含义,以妮可·基德曼为代表的澳洲帮如何横扫好莱坞,“哈利·波特”的成功激起的童话与文学之争结果如何,等等。这一部闲时翻翻的随笔集,有娱乐之顽心,却无讲道之热忱。之所以无热忱,倒不是被国内“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所感动,而是对知识分子以先知自居所推行的社会工程有哈耶克式的怀疑。
英谚曰,上帝在细节里。《吾讲斯美》很注意细节,盯着“美国宪法有个漏洞”,谈女男关系,论古典文学有否现实意义,写几篇影评,主要是比较电影和文学原著,这是所谓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看看大众文化的电影如何把比较精英的小说庸俗化。因为不是讲道,《吾讲斯美》很少直接对读者说应该怎样怎样,而是把道理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有什么微言大义,通常也是以暗示的、隐喻的、谐趣的、反讽的、象征的、寓言的或类比的方式(好像卖了几个瓜)嵌进文章里,读者能理解最好,一时不理解就当故事看。《吾讲斯美》只是中立客观地介绍国外文化现象,并不是要宣传某种理论或某套理想。
Beyond Culture 豆瓣
作者: Edward T. Hall Anchor Books 1977 - 1
New dimensions of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of human experience are opened in Beyond Culture. Noted anthropologist Edward Hall helps us to rethink our values in constructive ways. "A fascinating book."--Ashley Montagu.
图书馆这一行 豆瓣
作者: 劳拉·凯恩 译者: 凤仪知识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编译组 2007 - 9
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图书馆就业指南。本书以访谈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当前美国图书馆业界的工作面貌。全书分六章:公共图书馆这一行,中小学图书馆这一行,大学图书馆这一行,公司内部及自由职业图书馆员,医学和法律图书馆这一行,图书馆馆长。在每一章,作者首先介绍这一行的整体情况,然后选择几个代表人物作访谈,在每章最后,作者列出这一行主要有哪些工作职位,并具体介绍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特别推荐:本书可作为图书馆新员工培训用书。
第二十二条军规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瑟夫·赫勒 / 校注 主万 译者: 南文 / 赵守垠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 8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必须去飞行,去送死。
在英文中,“军规”和“圈套”是同一个词。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是二战中一名美国轰炸兵,第二十二条军规使他不得不在生死线上苟且偷生,同时他也发现原来世界到处暗藏着这种荒唐的圈套。
“第二十二条军规”早已作为常用词被收入词典。而人类世界至今无法摆脱这个圈套的困扰。
邮差总敲两次门 豆瓣
7.2 (8 个评分) 作者: 詹姆斯.凯恩 译者: 曹精华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 9
作者:禾田 2005-04-02 13:46:10

邮差总敲两次门

在命运之神冥冥的操控下,人性的把握是一个有多大限度的挣扎。当命运之神出奇地宽容,人的本性又是如何地将之躏踏。网无所不网,也许你并不想去了解,其实了解了对你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其实了不了解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你还有兴趣想听一听的话,我来跟你讲一讲这样的一本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小说硬派大师:詹姆斯·凯恩(1892-1977),小说《邮差总敲两次门》是他的成名作,作家也因此被称为黑色浪漫小说的艺术巨匠。

《邮差总敲两次门》(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讲述了一个年轻流浪汉弗兰克为得到美丽的老板娘科拉,而老板娘科拉又想摆脱她的墨西哥丈夫,于是两人共同谋划了一起交通事故杀死老板。老板被杀死了,两人也因此被捕。在庭审阶段,所有的爱与承诺都变得软弱无力,深涵心理的检察官与律师牢牢地控制着审判的局面,而局面又最终被以金钱利益为中心的保险公司所牢牢控制,于是,两人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开始了向往的自由生活。但是,真正的二人世界并未使预想中的爱情更加地伟大,一次律师的敲诈被他们共同击退,一次婚外情却让他们彻底地绝裂。在现实种种的压力下,爱显得脆弱。最后时刻,女方由于怀孕而给了爱情最后一次机会,两人一起来到海里游泳,这既是一次复合的机会,也提供了“深海溺水”这样一个死亡的借口,以让伪善背后的邪恶从容地出现。最终,是大海与孩子的感召,两人重新走回一起。心绪随情节起伏,紧绷的弦终于为爱舒了一口气,可这时,命运再次弄人,在送夫人往医院生产途中,发生了意外车祸,女人死了。命运的邮差敲响了第二次门,男人因此被无辜地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判以极刑。这里爱与人性的刻画也让人感到震撼。爱情的突然与热烈;在生存危机中爱情的孤告无力,爱恨交加,由爱转恨。

读到这里,天网恢恢的感觉反而不是对于公正的法律而言,深切感到命数的轮回与现实的儿戏。小说的魅力在于此,虚构的情节,让邪恶溜走,将美丽抹杀。想他死的时候他不死,想他活的时候却又将其送离了人间。人间的真相本非我等所能参透,从不同的角度探求得出不同的观感。有些是点与面的不同,有些只能留待时间去慢慢地考证。在相对时空的应证下,人世间存留多少真正的繁华与永恒。邮差总敲两次门,我们可以去追求片面的欢乐,却更要叩问自我与人性的真实,如周国平语:“未经参省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回到本话题,小说写到这里,除了描述主人公命运的悲哀,更加痛斥的,是在资本现实社会下,所谓法律执行者们的奴性。他们所关心的,是他们的名利地位,即使真相对他们来说是一清二楚,即使法律对他们而言也是了如指掌,但那是工具而已,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是有代价的。

天网恢恢,不单指法律,更多的是指心灵的阴影,这,才是最终取人于无形。没有那次车祸,同样会有第二次的敲门。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豆瓣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列文森 译者: 郑大华 / 任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本书为列文森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代表作。在饱含思辨的流畅叙述中,作者从哲学思想、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理想人格等层面,生动分析了儒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儒家社会与政治的本质特征,重点论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命运,洞见迭出。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命题,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等,在本书之后的众多甚至是任何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都可见到对这些问题或明或暗的回应。而列文森的价值早已超出了著作本身,他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他提出问题的角度,至今仍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学人。
——————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研究者,而是一个创造的天才,后来者必须努力跟上他的脚步……作为老师,我为此而自豪。 ——费正清
对我而言,他不仅是一位亲密的友人,更是一个不会枯竭的思想灵感的源泉。与他的交谈也不仅是令人愉快的,并且能够不断地刺激你产生新的视域与观点。 ——史华慈
很自然,列文森对于官僚—君主制的描述已经且将会被后来的学者所修正,但是,其尼采式的暗示——人们可能将自我的局限强加于他人以服务于自身权力——将作为其论述的核心长存下去。如其许多洞见一样,官僚—君主制这一概念也将继续提醒人们,悖论旨在揭示真理的一个未知片段。
——魏斐德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一个天才人物写的一部天才的著作,一部现代经典,西方“中国研究”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少有哪一部著作能够引发如此普遍的关注,如此持久的讨论与争论。尽管70年代以来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却始终无法回避它所提出的问题。
——杜维明
Common Sense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Thomas Paine Penguin 2004 - 9
Throughout history, some book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They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hey have inspired debate, dissent, war and revolution. They have enlightened, outraged, provoked and comforted. They have enriched lives and destroyed them. Now Penguin brings you the works of the great thinkers, pioneers, radicals and visionaries whose ideas shook civilization, and helped make us who we are.
笛卡爾之夢 豆瓣
Descartes' Dream: The World According to Mathematics
作者: Philip J. Davis / Hersh Reuben 译者: 常庚哲 / 周炳蘭 九章出版社 1996
文藝復興之後,思想界空氣清新,相信人類理性可以掌握真理,不再依賴宗教權威的自信慢慢建立起來。十七世紀時,哲學界的問題集中在知識論,以歐陸為中心的唯理論與以英國為中心的經驗論掌握了思想界的中心議題,並為日後科學的發展打下思想的基礎。
笛卡兒是唯理論的第一位大師,而笛卡兒之夢,說穿了就是以理性理解宇宙知識之夢。他相信人類憑藉理性的思考,尤其是借助於數學,就能理解自然或道德的知識真理。唯理論的另一個大將是萊布尼茲,他不只是發明微積分,更發展以符號來表現理性思考的想法,算是後來邏輯與計算機理論的先行者。
作者P. J. Davis和R. Hersh都是數學家,在本書之前,還寫了一本很受歡迎的姊妹作《數學經驗》(Mathematical Experience)。他們這對搭檔的著作,80年代在數學教育與數學哲學造成一些影響,有些文章甚至收錄在後現代思想的選集中。
據他們所言,《數學經驗》目的在由數學內部來描述數學工作,而《笛卡兒之夢》則是由數學外部來談論數學。但是讀者若以為本書是在描述數學的豐功偉業,那就大錯特錯了。
本書蒐羅他們一些文章,談論的內容很雜,但重點不在加強數學家的自信心,書中絕少數學家的話,也沒有什麼數學。倒是深入與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對話。換句話說,他們在檢討自笛卡兒之夢出現後,數學對社會與文化所造成的影響,不管利弊都在討論範圍內。看看下面這些選文標題,就可以看出來:〈數學和修辭學〉、〈計算在團體中之作用的馬克思分析〉、〈非歐幾何和道德相對性〉、〈數學和世界末日〉、〈數學和強加於人的實在〉。
另外由於作者的背景,本書和「狹義」應用數學最有關的文章,都集中在計算機,有相當多的篇幅在反省計算機方法的意義與限制。
總之,此書不適合數學初學者,而且除非平時對數學在文化事務的影響有相當興趣,不然即使是專業數學家,可能也無法掌握他們的論述要旨。作者算是相當有思考力的數學家,但是這種書不易討好。一方面,多數數學家無法體會他們的苦心,另一方面,後現代論者也容易誤用他們的想法,斷章取義。事實上,從書中也看得出,數學訓練加諸於他們思考上的好處與限制。
本書的翻譯用心,文字稍嫌生硬。由於本書包括範圍太廣,兩位譯者(一位數學家、一位外語專家)也有自知之明,某些誤譯難免,讀者也要注意。
人月神话 豆瓣 Goodreads
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8.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译者: 汪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 11
作者为人们管理复杂项目提供了颇具洞察力的见解,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也有大量的软件工程实践。书中的内容来自布鲁克斯在IBM公司System 360家族和OS 360中的项目管理经验。初版的20年后,布鲁克斯重新审视了他原先的观点,增加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新增加的章节包括:原著中一些核心观点的精华;在经过了一个时代以后,Brooks博士对原先观点新的认识;1986年的经典文章《没有银弹》;对1986年所下论断(在10年内不会出现银弹)现在的认识。
人件 豆瓣
Peopleware
7.2 (8 个评分) 作者: Tom DeMarco / Timothy Lister 译者: UML China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 6
《人件(第2版)》专门讨论了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团队管理问题,并向人们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作者汤姆·迪马可,蒂姆·李斯特在书中推崇人本管理思想,指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技术。《人件(第2版)》于1987年首次出版后,曾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对美国软件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人件(第2版)》还对大中型组织中的软件开发团队如何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人件》已成为软件图书中的经典之作。它和《人月神话》共同被誉为软件图书中“两朵最鲜艳的奇葩”。人们认为,《人月神话》关注“软件开发”本身,《人件》则关注软件开发中的“人”。因此,在成千上万的书架上,《人件》永远和《人月神话》并列在一起。《人件(第2版)》读者包括软件开发组织中的所有人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将从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纳博科夫传 (上下册) 豆瓣
Vladimir Nabokov : The American Years
作者: [新西兰] 布赖恩·博伊德 译者: 刘佳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美国对纳博科夫来说太重要了:这里是他的避难所,是他最终放弃俄语而改用英语写作的地方;他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新的蝴蝶品种,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在这里写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学讲稿,翻译、评注了备受争议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更重要的,他在这里创作了让他名扬天下的《洛丽塔》;美国还为《微暗的火》,为《阿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尽管1959年后去了欧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纳博科夫的后半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时期”。
博伊德以一种准确而从容不迫的笔调追踪纳博科夫美国时期的生命轨迹:他不断的搬迁,他的艰难求职,他的捕蝶与写作活动,他的成名与迁居欧洲,他跟威尔逊友谊的始末,他与出版商、采访人及传记家的交往,他的疾病与去世等等。博伊德主要围绕纳博科夫的三种身份来组织材料——教师、科学家和作家,并注意揭示他的那些非常个人化的特征,那独特的蝴蝶研究视角,教学活动中那些纳博科夫式的问题,对细节的关注,等等。
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就是细节的艺术,而博伊德的文本分析则堪称小说细读法的范例,他让我们深悟到细节之于纳博科夫小说的决定性意义。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纳博科夫的世界中那一幕幕以想象力为主人公的奇幻剧,正是依靠想象力,纳博科夫将非常个人化的经验点化成了非个人化的艺术,将寻常普通、杂乱无章的生活世界幻化成了神奇新颖、和谐有序的艺术世界。阅读纳博科夫,阅读《纳博科夫传》,我们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种想象力。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豆瓣
The Time Traveler´s Wife
7.6 (15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奥德丽·尼芬格 译者: 夏金 / 安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4
相遇那年,她6岁,他36岁;
结婚那年,她23岁,他31岁;
离别后再度重逢时,她82岁,他43岁。
相对于如此真实、强烈的感觉,时间,微不足道……
亨利,一位年轻帅气、爱冒险的图书管理员,可是他有慢性时间错位症,会不知不觉地游离在时间之间。
克莱尔,亨利的妻子,一位生活秩序很规律的艺术家。
亨利以为他在28岁时第一次遇到他20岁的妻子克莱尔,而克莱尔却说:“我从小就认识你了”。和克莱尔结婚多年的亨利,却又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童年,遇见了他6岁的妻子。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更迂回更深刻,那些不由自主地消失,不得不一再体验曾经遭受的经历,他只能旁观、重复品味着那些快乐、悲伤和痛苦。可是在时间的正常旅途中行走的克莱尔呢?她只能被亨利远远抛在了后面,渴望,焦急,等着爱人回到她的身边。她虽然拥有时间,却只能通过捉摸亨利来触摸时间。
时间过滤着这一对恋人炙热的爱意,他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地探索,最终谱写了一曲高昂的颂歌,踏上常人不可思议的浪漫之旅。
心是孤独的猎手 豆瓣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8.7 (1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陈笑黎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 8
《心是孤独的猎手》作者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
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主旨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国际关系 豆瓣
作者: 威廉·内斯特 2005 - 7
本书是一部出色的国际关系学科的入门读物,它首次全面、深入地将地缘政治和通常被忽略的地缘经济因素引入国际关系领域,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地缘政治斗争是怎样在全球经济中发生的,以及政治和经济是如何密不可分。
在新千年到来之前的10年间,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国际关系的现实已经与传统的焦点——和平与战争的主题大有不同。在本书中,作者以活泼和富有启发性的文笔,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题研究、当前问题和案例研究相互融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和案例传达给学生,每章都有关键概念和关键词以及术语表,在每章节后都附有思考题和参考网站。作者力图用崭新而综合的视野对国际关系学科进行研究,既适合国际关系专业的初学者,也适合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活泼和富有启发性的文笔,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题研究、当前问题和案例研究相互融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和案例传达给学生,每章都有关键概念和关键词以及术语表,在每章节后都附有思考题和参考网站。
怀旧的未来 豆瓣
Future of nostalgia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 译者: 杨德友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简介:
本书从多角度考察了怀旧这种社会现象。第一部从波德莱尔的意象、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讲到好莱坞的恐龙和虚拟空间,追述怀旧从十七世纪的“疑病”演变为不可医治的现代症状的历史。第二部着眼于城市和后共产主义的记忆,描写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柏林的变迁以及东西欧的关系。第三部写流亡者想象中的家园,包括移民美国的俄国作家纳博科夫、诗人布罗茨基、艺术家卡巴科夫等。各种形式的怀旧反映出多元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碰撞。作者提出主要有两类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试图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