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希腊化世界 豆瓣
作者: (英)沃尔班克 / F. W. Walbank 译者: 陈恒 / 茹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亚历山大大帝把其所缔造的规模庞大的帝国留给继承者,他的后继者们创造了君主制的新秩序,也创造了城市国家的新秩序,这种新秩序统治了亚得里亚海到印度西部之间大部分地区达三百年之久。“希腊化”这个术语通常被用来描述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希腊语是通用语言。希腊人成群结队地向南方、东方迁徙建立新的殖民地,或者参加雇佣军以寻求财富,确信自己作为新统治阶级的成员。当地人民和文化在卷入这场逐渐渗透的希腊化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和与冲突。
作者广泛使用一手材料,研究了从亚历山大之死到希腊化世界并入罗马帝国期间的政治事件。他也研究了这个世界中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习俗,文学、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以及新宗教运动的建立。作者以易读的手法叙述了这一巨大的、复杂的社会。这个社会的观念、成就形成了当今西方文明的基石
香港史 豆瓣
作者: 弗兰克·韦尔什 译者: 王皖强 / 黄亚红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5
《香港史》系统、全面地叙述了1838到1990年间香港的发展历史,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问题,如律劳卑使团、港脚贸易、两次鸦片战争、英国强占九龙、新界、“香港海关封锁”、19世纪末香港的瘟疫、香港与1911年的中国革命、香港与抗日战争、战后香港的发展等,引证了大量原始史料加以论述,尤其是深入分析了英国国内政治对英国对华政策以及香港前途的影响。  为拟定此书,作者除参考数百种相关著述外,还遍访英、美以及中国的档案馆,广泛收集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很多属此前从未使用过的未出版档案。丰富的史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此前较少或从未接触到的英国方面的一手史料,也使《香港史》细节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万物有灵且美 豆瓣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8.8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1
“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傲慢与偏见 豆瓣
Pride and Prejudice
8.5 (36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张玲 / 张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 7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伊丽莎白、简和莉迪亚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的三个姐妹,而夏洛蒂则是她们的邻居,也是伊丽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且与威克姆一起长大,而柯林斯则是贝内特家的远房亲戚。
贝内特夫妇五个女儿待字闺中,没有子嗣,依照当时法律,他们死后家产须由远房内侄柯林斯继承,因此把五个女儿嫁到有钱人家,成了贝内特太太最大的心愿。宾利,一位未婚富家子弟,租赁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不久,宾利就与美丽贤淑的大小姐简相爱了。宾利的朋友达西对聪明直率的二小姐伊丽莎白颇有好感,却因在一次舞会上出言不逊使伊丽莎白对他心存偏见。品行不端的威克姆告诉伊丽莎白,他是达西庄园已故总管的儿子,与达西一起长大,达西的父亲先前许诺给他的教职,被达西无端剥夺了。而达西则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及其他妹妹的缘故,劝说宾利中止与简的关系,结果四人不欢而散。威克姆对达西的诋毁,以及达西的劝说对简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柯林斯为心安理得地继承财产,决定从贝内特家五个漂亮的女儿之中挑选一个“妻子”,于是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他马上转向尚未婚配急于找到“归宿”的夏洛蒂小姐,竟然得到应允。伊丽莎白应邀到新婚的柯林斯和夏洛蒂夫妇家中做客,不期遇见前来探望凯瑟琳夫人的达西。达西为伊丽莎白所倾倒,向她求婚,但因其言辞的傲慢,遭到伊丽莎白的愤然拒绝。同时,伊丽莎白指责达西对威克姆冷酷无情,更不应该破坏宾利同简的爱情。事后达西写信为自己申辩,令伊丽莎白的偏见逐渐消除。
伊丽莎白随舅父舅妈出游时经过达西的庄园,以为达西不在,进去参观,不料达西突然归来,伊丽莎白感到十分窘迫。然而,达西丝毫没有以往的傲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此时,伊丽莎白突然接到家信,得知威克姆带着妹妹莉迪亚私奔了!匆忙回家后,全家一筹莫展,不料达西暗访到两人的行踪,出资促成他们的婚事并安排了他们的生活,为贝内特一家保全了尊严。此事使伊丽莎白与达西尽释前嫌,宾利也和简重修旧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简爱(英文全本) 豆瓣
Jane Eyre
8.0 (299 个评分) 作者: [英] 夏洛蒂·勃朗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 11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赶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小说以其感人的对于一位“灰姑娘式”人物奋斗史的刻划取胜,《简爱》也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
论自由 豆瓣
On Liberty
9.0 (31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密尔 译者: 许宝骙 商务印书馆 2005 - 1
《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豆瓣
Homage to Catalonia
8.8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李华 / 刘锦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3
作者是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这部小说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在西班牙内战中,他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民众的热情、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战争经历,让人们从事实的角度去理解战争。在诉说自己感受的同时,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传达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意义,是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本书文风简洁凝练,在静默的言说里蕴含着巨大的动人力量。
我为什么写作 豆瓣 Goodreads
8.9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刘沁秋 / 赵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乔治•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纳了作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14篇,其中包括较为著名的《所谓欢乐,不过如此这般……》,《猎象记》,《政治与英语》,《回顾西班牙内战》等,以及他不太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文学随笔,如《查尔斯·狄更斯》,《拉迪亚德·吉卜林》,《置身鱼腹》,《我为什么写作》等。对初涉奥威尔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极好的入门读本;而对奥威尔烂熟于胸的读者来说,《我为什么写作》将是一部珍贵的合集,无价的文选。
动物农场 豆瓣 Goodreads
Animal farm
9.6 (57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扭曲的人性之材 豆瓣
Crooked timber of humanity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 岳秀坤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作者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讨论了著名思想家维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赫尔德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梳理了乌托邦、浪漫主义、法西斯土义到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兴衰或变迁,阐释了在扭曲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扭曲的人性。
本书是“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讨论了著名思想家维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赫尔德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梳理了乌托邦、浪漫主义、法西斯土义到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兴衰或变迁,阐释了在扭曲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扭曲的人性。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美丽新世界 豆瓣 Goodreads
Brave New World
8.7 (20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王波 重庆出版社 2005 - 6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 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民族与民族主义 豆瓣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7.8 (8 个评分)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J.Hobsbawm) 译者: 李金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新义:从革命到自由主义
第二章 民众观点:民族主义原型
第三章 政府观点
第四章 民族主义转型:1870-1918
第五章 民族主义最高峰:1918-1950
第六章 20世纪晚期的民族主义
英汉译名表
我为什么要写作 豆瓣 Goodreads
Why I Write
8.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我为什么要写作》选入作者《如此欢乐童年》等著名忆旧、纪实作品以及《我为什么要写作》、《政治与英语》等著名论文。
国家理论 豆瓣
作者: [英]帕特里克·邓利维 / [英]布伦登·奥利里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5
本书对当代西方研究民主国家的五大学派——多元主义、新右派主义、精英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多元主义——分章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考察了它们的理论起源、方法和价值、主要优势和缺陷。特别分析了它们了关于政治压力和动员的模式、国家组织及政治危机的理论。在对学派之间的区别作出简明提炼的同时,作者还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展示了出现于每一种传统中的共同的理论问题和解决方法,说明了各种理论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评价它们的正确方法。
就其覆盖的理论范围和对案例的运用而言,本书是第一本真正的政治学领域的比较研究著作。
哲学的慰藉 豆瓣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7.5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资中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徳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漂亮,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鸦片政权 豆瓣
Opium Regimes
作者: [加] 卜正民 / [加] 若林正 编 黄山书社 2009 - 9
卜正民将体制与意识的综合考察作为本书史论结合的主线,文中十八篇文章组成一段以鸦片为核心的连贯历史。勾勒了跨越一百三十年,焦点集中于政治和经济影响下的东亚地区的鸦片贸易。第一部分介绍了十九世纪鸦片贸易的基础;第二部分考察鸦片在中国如何被分运和消耗;第三部分研究国家与地方努力控制鸦片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进一步推动近代中国政府的统一与权力渗透;第四部分分析日本利用鸦片对现有鸦片政权的冲击。
如果你爱我比较深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李慧娜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5 - 1
王尔德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场美丽的文字冒险,清新与华丽婆娑共舞、忧伤与喜悦并翼翱翔,在抑扬顿挫的韵筆中诉说一种心情、铺陈一个想法、呈现一个风景,让人沉醉其中。
在随时、随地皆可随兴阅读的随身一册系列当中,我们为您拣选王尔德最动人的诗作,以爱、生命&自由、印象三大轴心,交织出王尔德独一无二的诗篇世界;以唯美主义的王尔德诗作,搭配新艺术时期缪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的绝美图画,画中柔美优雅的女郎,大自然曼妙多采的风情,仿佛自他的诗中婀娜诞生。
全书充满热情、美感、智性与艺术气息——就让它在你心中停留,宛如一个美丽而深刻的惊叹号。
王尔德狱中记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孙宜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是英国19世纪末颓废的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一生,有过因杰出的才华丽众星烘月般的荣耀,也有过因放浪不羁、声名狼藉而坠人万劫不复的精神地狱的悲惨。快乐时他是一只在天地间自由地吃取快乐之果的无忧鸟,放浪时他是向地狱最深处潜去以攫取恶名的撤旦,悲哀时则是终日以泪洗面、痛心疾首的圣徒……王尔德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同一体,解剖这个复杂的矛盾同一体,对我们了解一个天才的人格,了解这个天才所处时代的“人格”,都是意味深长而又艰难的工作。而他一生所写的书信,无疑是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一件锐器,是我们可以探视到王尔德灵魂最深处秘密的
伟大的传统 豆瓣
作者: (英)F·R·利维斯 译者: 袁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
本书从英国小说史上“几位直正大家”着手,梳理和阐明了英国小说传之伟大所在,以“唤醒一种正确得当的差别意识”。所谓小说大家,“乃是指那些堪与在诗人相比相埒的重要小说家——他们不仅为同行和读者改变了艺术的潜能,而且就其所促发的人性意识——对于生活潜能的意识而言,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亦即他们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抄件味关怀。有幸忝列利维斯名单的小说大家有: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享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和D.H.劳伦斯;梅瑞狄斯、哈代等著名人物则被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对狄更斯,作者一方面承认其伟大,另一方面又说:“成熟头在狄更斯那里,找不到要求人经久保持一种非同寻常之严肃性的东西”,因此只在末章分析了他的《艰难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