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大设计 豆瓣
The Grand Design
7.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列纳德·蒙洛迪诺
/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波斯少年 豆瓣
The Persian Boy
8.7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The Alexander Trilogy 豆瓣
作者:
Mary Renault
Penguin Books Ltd
1984
- 5
庞贝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伯特·哈里斯
译者:
路旦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庞贝》
凌晨04:21
人们已经发现,火山爆发的强度与火山爆发前休眠期的长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几乎所有特大型的火山爆发都出自那些已经休眠了数世纪的火山。
——雅克-玛丽·巴尔丁杰夫,亚历山大·R.麦克伯尼,
《火山学》(第二版)
他们在破晓前两个时辰离开了水道,借着月光攀登那些俯视着港口的山丘。六个人成单列一前一后地走着,领头的是工程师。他亲自将他们从床上赶了起来——当时他们一个个手脚手脚僵硬,沉着脸,睡眼惺忪。而现在他可以听到身后传来的抱怨声,在这温暖静谧的夜空中声音很响,超出他们的想象。
“白跑一趟,”有人嘀咕道。
“年轻人应该多看看书,”另一人说。
他把步子迈得更大。
随他们嘀咕去吧,他想。
他早就感觉到热浪在开始聚集,这又将是一个无雨的日子。他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年轻,个子比他们都矮:他矮小壮实,浑身肌肉发达,一头棕色短发。他携带了一把沉重的铜斧和一把木锹,这两样工具的柄横在他的肩膀上,蹭着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脖子。但是,他仍然强迫自己大步迈动着短裤下的那双腿,一步一步地快速向山上走去。他一直走到米塞努姆城上方的分岔路口时,才放下肩上的工具,等待其他人赶上来。
凌晨04:21
人们已经发现,火山爆发的强度与火山爆发前休眠期的长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几乎所有特大型的火山爆发都出自那些已经休眠了数世纪的火山。
——雅克-玛丽·巴尔丁杰夫,亚历山大·R.麦克伯尼,
《火山学》(第二版)
他们在破晓前两个时辰离开了水道,借着月光攀登那些俯视着港口的山丘。六个人成单列一前一后地走着,领头的是工程师。他亲自将他们从床上赶了起来——当时他们一个个手脚手脚僵硬,沉着脸,睡眼惺忪。而现在他可以听到身后传来的抱怨声,在这温暖静谧的夜空中声音很响,超出他们的想象。
“白跑一趟,”有人嘀咕道。
“年轻人应该多看看书,”另一人说。
他把步子迈得更大。
随他们嘀咕去吧,他想。
他早就感觉到热浪在开始聚集,这又将是一个无雨的日子。他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年轻,个子比他们都矮:他矮小壮实,浑身肌肉发达,一头棕色短发。他携带了一把沉重的铜斧和一把木锹,这两样工具的柄横在他的肩膀上,蹭着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脖子。但是,他仍然强迫自己大步迈动着短裤下的那双腿,一步一步地快速向山上走去。他一直走到米塞努姆城上方的分岔路口时,才放下肩上的工具,等待其他人赶上来。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龐貝 豆瓣
作者:
羅伯特.哈里斯
/
Harris, Robert
译者:
麥思偉
如果出版社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英國泰晤士報暢銷排行榜
◎英語國家銷售超過百萬本
◎售出35國語言版權
◎預計於2009年搬上大銀幕,投資金額高達一億三千萬美金,是足以必媲美《鐵達尼號》的陸上災難大片
一個埋藏在地下兩千年的故事,揭露出一段城市滅亡的祕密。
2008年第一本不讓你淚流成河,只讓你拍案讚歎的小說!
公元79年8月24日,火山爆發,
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毀滅了龐貝。
24小時之內,一整座城市埋入地下,一個世界從此嘎然而止。
這座城市為何毀滅?為何這麼多人同時喪生?至今仍是令人不解的秘密……
極富正義感的年輕水利師艾提利最先發現了這個警告,
在潛藏的危機中,年輕水利師尋求米西諾海軍總司令、自然學者老普林尼的協助,但卻遭到利慾薰心政客的阻撓,操作這一切的是從奴隸身份解放出來的地產商人安普萊,危機使他致富,也使他被權力蒙蔽了雙眼。究竟,維蘇威火山爆發,將一座城市在數小時之內埋入地下,是自然的咆哮,還是來自上帝的天讉?這裡面蘊涵的是一樁陰謀,或是來自神明的警告?
死亡就在眼前,但權力仍是最大的慾望……
無可逃避的宿命,一則腐敗、令人驚悚的故事。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在迄今保留的世界歷史遺產中,沒有誰可與龐貝再現的鮮活歷史媲美。
維蘇威火山爆發倒數四天,結合人類的不誠實、謀殺、驚人的火山爆發和令人讚歎水利工程的鉅作。
「羅伯特的小說充滿懸疑,令人無法拒絶」
──奧斯卡金獎大導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如果你以為,自己在電影《特洛伊》的大火焚城,或是《明天過後》的冰涷世界中,已經目睹過所謂末日,你就錯了;「龐貝」的亂石崩雲、飛沙走塵、呼天嘯地、瞬息萬變之景,才叫真正的世界末日,那景象令人永遠難忘。」
──李達翰(作家、影評人)
◎英國泰晤士報暢銷排行榜
◎英語國家銷售超過百萬本
◎售出35國語言版權
◎預計於2009年搬上大銀幕,投資金額高達一億三千萬美金,是足以必媲美《鐵達尼號》的陸上災難大片
一個埋藏在地下兩千年的故事,揭露出一段城市滅亡的祕密。
2008年第一本不讓你淚流成河,只讓你拍案讚歎的小說!
公元79年8月24日,火山爆發,
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毀滅了龐貝。
24小時之內,一整座城市埋入地下,一個世界從此嘎然而止。
這座城市為何毀滅?為何這麼多人同時喪生?至今仍是令人不解的秘密……
極富正義感的年輕水利師艾提利最先發現了這個警告,
在潛藏的危機中,年輕水利師尋求米西諾海軍總司令、自然學者老普林尼的協助,但卻遭到利慾薰心政客的阻撓,操作這一切的是從奴隸身份解放出來的地產商人安普萊,危機使他致富,也使他被權力蒙蔽了雙眼。究竟,維蘇威火山爆發,將一座城市在數小時之內埋入地下,是自然的咆哮,還是來自上帝的天讉?這裡面蘊涵的是一樁陰謀,或是來自神明的警告?
死亡就在眼前,但權力仍是最大的慾望……
無可逃避的宿命,一則腐敗、令人驚悚的故事。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在迄今保留的世界歷史遺產中,沒有誰可與龐貝再現的鮮活歷史媲美。
維蘇威火山爆發倒數四天,結合人類的不誠實、謀殺、驚人的火山爆發和令人讚歎水利工程的鉅作。
「羅伯特的小說充滿懸疑,令人無法拒絶」
──奧斯卡金獎大導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如果你以為,自己在電影《特洛伊》的大火焚城,或是《明天過後》的冰涷世界中,已經目睹過所謂末日,你就錯了;「龐貝」的亂石崩雲、飛沙走塵、呼天嘯地、瞬息萬變之景,才叫真正的世界末日,那景象令人永遠難忘。」
──李達翰(作家、影評人)
银河系漫游指南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8.7 (2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徐百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长官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
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
赞福德·毕博布鲁克斯:长着两个头、三条胳膊的银河大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银河帝国总统。
崔莉恩:赞福德的同伙,除阿瑟·邓特之外惟一一个幸存下来的地球人。事实上,阿瑟从前认识崔莉恩,而且曾经试图勾搭人家,可惜没有成功。
马文:天才机器人,疑心病极其重,极其沮丧,极其唠叨。
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
赞福德·毕博布鲁克斯:长着两个头、三条胳膊的银河大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银河帝国总统。
崔莉恩:赞福德的同伙,除阿瑟·邓特之外惟一一个幸存下来的地球人。事实上,阿瑟从前认识崔莉恩,而且曾经试图勾搭人家,可惜没有成功。
马文:天才机器人,疑心病极其重,极其沮丧,极其唠叨。
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二十世纪的教训 豆瓣
The Lesson of this Century
作者:
[英国] 卡尔·波普尔
译者:
王凌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卡尔・波普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品从1970年代末开始被介绍到我国,到现在,他的一些主要著作都已经有了中译本,有些甚至有几个中译本。这本《二十世纪的教训》是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个演讲和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记录。和他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本书更多地表达了卡尔・波普尔对过去的这个世纪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他谈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谈了波斯尼亚战争,谈了媒体的危险,谈了知识分子的责任……由于是访谈和演讲,加上波普尔一贯的清晰风格,这本书在阅读上也非常容易。
美妙的新世界 豆瓣
Brave New World
8.9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美妙的新世界》是A.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畅销。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34年间已经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脚鸡版、矮脚鸡经典版等57版,共275万册。作者A.赫胥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这本科幻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他们拥有安定、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钱的历史 豆瓣
Money: A History
作者:
[英] 凯瑟琳·伊格尔顿
/
乔纳森·威廉姆斯
译者:
徐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6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论是否如此,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像金钱一样受到经久不衰的关注,激发众多道德与宗教的谴责,乃至成为个人、机构与国家之间冲突的源头。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9241673/
本书仔细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历史,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并且将视野置于广阔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例如,涉及了金钱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各种道德、政治与宗教态度等。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的货币系统,继而探讨了希腊与罗马世界币制的建立。其他章节地域视角广阔,涵盖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本书最后部分聚焦于货币成为全球现象的过程,探索了现代早期欧洲与美洲货币功能的扩展、欧洲与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统的联系,以及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对货币事务与日俱增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大英博物馆的各专业馆长,书中配有500多幅硬币、钞票图样及地图等。延续图文馆丛书的初版体例,全书铜版纸彩色印刷,精装,尤其适合收藏与馈赠。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9241673/
本书仔细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历史,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并且将视野置于广阔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例如,涉及了金钱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各种道德、政治与宗教态度等。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的货币系统,继而探讨了希腊与罗马世界币制的建立。其他章节地域视角广阔,涵盖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本书最后部分聚焦于货币成为全球现象的过程,探索了现代早期欧洲与美洲货币功能的扩展、欧洲与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统的联系,以及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对货币事务与日俱增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大英博物馆的各专业馆长,书中配有500多幅硬币、钞票图样及地图等。延续图文馆丛书的初版体例,全书铜版纸彩色印刷,精装,尤其适合收藏与馈赠。
猫 豆瓣
作者:
[英] 凯瑟琳·罗杰斯
译者:
徐国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
《猫》一书探索人类与猫的关系:公元前2000年前后,古埃及人最早开始了对猫的驯化,在那里,它享有尊贵的地位;在此后的若干世纪里,它都被用于实用的目的:作为啮齿类动物的唯一擒拿手;而后,它逐渐发展为迷人可亲的宠物;到今天,更成为人类的伴侣,重要性和狗不相上下。
猫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从古埃及被带入英国,7世纪时到日本,立即受到欢迎。但在西方,它们好则被视为无害的、生活必需的,坏则成为被虐待的方便对象。最终,在17和19世纪的法国,一个贵族小团体开始养猫为宠物。各个阶层的人们开始将猫作为伴侣来欣赏。到目前为止,英伦和美国宠物猫的数量都已超过狗。
不过,人类把猫看做伴侣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它们的特别之处。猫咪在黑暗中的沟通能力,它们默然的动作,它们的超然——即便是住在我们的家里——以及拒绝服从人的指令,似乎都暗示着奇异的自然力量。起初,这些特性被视为罪恶的,但对后来的爱猫者来说,却增加了这种动物的魅力。猫曾激发很多作家(从爱伦•坡到路易斯•卡罗尔)的创作灵感;同时它们也可以成为快乐家庭和好朋友的化身,无论是在英国女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的作品中陪伴老妇,还是在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与老人愉快地聊天。猫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多面性——甜蜜而凶猛,感性而独立,优雅而粗俗。
本书写给那些对猫喜爱或感兴趣的无计其数的人们。对于猫的历史及其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它提供了翔实而准确的信息
猫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从古埃及被带入英国,7世纪时到日本,立即受到欢迎。但在西方,它们好则被视为无害的、生活必需的,坏则成为被虐待的方便对象。最终,在17和19世纪的法国,一个贵族小团体开始养猫为宠物。各个阶层的人们开始将猫作为伴侣来欣赏。到目前为止,英伦和美国宠物猫的数量都已超过狗。
不过,人类把猫看做伴侣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它们的特别之处。猫咪在黑暗中的沟通能力,它们默然的动作,它们的超然——即便是住在我们的家里——以及拒绝服从人的指令,似乎都暗示着奇异的自然力量。起初,这些特性被视为罪恶的,但对后来的爱猫者来说,却增加了这种动物的魅力。猫曾激发很多作家(从爱伦•坡到路易斯•卡罗尔)的创作灵感;同时它们也可以成为快乐家庭和好朋友的化身,无论是在英国女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的作品中陪伴老妇,还是在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与老人愉快地聊天。猫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多面性——甜蜜而凶猛,感性而独立,优雅而粗俗。
本书写给那些对猫喜爱或感兴趣的无计其数的人们。对于猫的历史及其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它提供了翔实而准确的信息
倫敦的崛起 豆瓣
London Rising: The Men Who Made Modern London
作者:
賀利思(Leo Hollis)
译者:
宋美瑩
貓頭鷹
2011
- 4
為什麼一個海島國家的城市,可以成為日不落帝國的首都?
倫敦如何牽動世界,影響時代?既掌握全球金融脈動,又是創意產業中心?
走在時尚潮流尖端的倫敦,展現的現代化、閃亮的外表和繁忙的交通,都呈現著未來的意象。這個國際貿易的大熔爐,各種思潮在此碰撞匯集凝聚,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偉業。然而,倫敦有著很多層面,鋼鐵、玻璃帷幕背後,還留存著許多過往的歷史。
其實十七世紀中葉的倫敦已瀕臨崩潰,古老的建築結構無法負擔急速成長的人口,內戰使社會分崩離析,瘟疫來襲還奪去十萬條人命。一六六六年九月二日晚上,布丁巷一間烘焙店竄出火苗,接著蔓延倫敦城,狂燒四天四夜。大火驅走了黑死病,也燒盡倫敦舊城的繁華,吞噬一萬三千兩百棟房屋、八十七間教堂,包括聖保羅大教堂與所有主要建築。作家艾佛林嘆道:「倫敦再也不存在了。」
可是只不過短短的六十年,倫敦猶如浴火的鳳凰,從灰燼中崛起,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也是國際貿易的風爐。
倫敦是怎麼辦到的?本書作者翻掘龐雜的史料,發現倫敦重建史裡五個傳奇的角色,他們分別是:建築師雷恩、作家艾佛林、科學家胡克、思想家洛克,以及地產商巴蓬。透過這五個人的視線和經歷,我們重新走過一次倫敦重建史,以及整個英國社會的重生和轉型。我們也看見從十五世紀以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如何透過思想的洗禮,影響了一個世代的知識份子,最後改變一個偉大城市的發展路徑。
本書核心雖在倫敦,實則寫整個英國的重大演變,及如何牽動世界。除了大時代的動盪外,我們從中看到倫敦如何在過往古蹟上重新建立未來。再也沒有比這一段艱困且輝煌的時期,更適合介紹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
倫敦如何牽動世界,影響時代?既掌握全球金融脈動,又是創意產業中心?
走在時尚潮流尖端的倫敦,展現的現代化、閃亮的外表和繁忙的交通,都呈現著未來的意象。這個國際貿易的大熔爐,各種思潮在此碰撞匯集凝聚,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偉業。然而,倫敦有著很多層面,鋼鐵、玻璃帷幕背後,還留存著許多過往的歷史。
其實十七世紀中葉的倫敦已瀕臨崩潰,古老的建築結構無法負擔急速成長的人口,內戰使社會分崩離析,瘟疫來襲還奪去十萬條人命。一六六六年九月二日晚上,布丁巷一間烘焙店竄出火苗,接著蔓延倫敦城,狂燒四天四夜。大火驅走了黑死病,也燒盡倫敦舊城的繁華,吞噬一萬三千兩百棟房屋、八十七間教堂,包括聖保羅大教堂與所有主要建築。作家艾佛林嘆道:「倫敦再也不存在了。」
可是只不過短短的六十年,倫敦猶如浴火的鳳凰,從灰燼中崛起,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也是國際貿易的風爐。
倫敦是怎麼辦到的?本書作者翻掘龐雜的史料,發現倫敦重建史裡五個傳奇的角色,他們分別是:建築師雷恩、作家艾佛林、科學家胡克、思想家洛克,以及地產商巴蓬。透過這五個人的視線和經歷,我們重新走過一次倫敦重建史,以及整個英國社會的重生和轉型。我們也看見從十五世紀以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如何透過思想的洗禮,影響了一個世代的知識份子,最後改變一個偉大城市的發展路徑。
本書核心雖在倫敦,實則寫整個英國的重大演變,及如何牽動世界。除了大時代的動盪外,我們從中看到倫敦如何在過往古蹟上重新建立未來。再也沒有比這一段艱困且輝煌的時期,更適合介紹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