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大中东行纪 豆瓣
6.4 (14 个评分)
作者:
张信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2
恐怖主义为何主要在大中东猖獗?
突尼斯小贩自焚何以点燃北非局势的燎原之火?
巴勒斯坦、黎巴嫩、苏丹、索马里、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纷乱不断的前因后果?
大中东有怎样的历史和文明?
伊斯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何在?
……
寻路大中东,
从历史解读硝烟,用脚步探讨文明。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突尼斯小贩自焚何以点燃北非局势的燎原之火?
巴勒斯坦、黎巴嫩、苏丹、索马里、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纷乱不断的前因后果?
大中东有怎样的历史和文明?
伊斯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何在?
……
寻路大中东,
从历史解读硝烟,用脚步探讨文明。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在漫长的旅途中 豆瓣
8.6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星野道夫
译者:
蔡昭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2
单独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河地带扎营一个半月,所拍摄所写下的冰河挤压滚落至海中的声音;长期在海湾中冒着酷寒与浪涛,划着小独木舟来回巡弋所捕捉到的座头鲸深潜前扬起尾鳍的画面;一个人横跨阿拉斯加的四季,在各地扎营所记录下的驯鹿……
日本国宝,极地摄影家星野道夫最后遗作。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读者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日本国宝,极地摄影家星野道夫最后遗作。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读者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芬蘭驚艷 豆瓣
作者:
吳祥輝
遠流
2006
- 5
芬蘭,高掛北方「天涯」;台灣,孤懸東南「海角」。
2005年「海角」危機四伏,政治的懸宕,經濟的空轉,黑金貪污的陰影,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崛起的壓力……。有形的內憂加無形的外患,讓這個生活在美麗之島上的人們不禁憂心自問:「台灣往何處去?」「新世紀全球版圖重整,台灣的定位何在?我們的識別、創意又是什麼?」
昔日拒絕聯考、衝撞體制的小子吳祥輝,如今從「`海角」走向「天涯」,希望走出台灣的一面鏡子,一種可能。
在地圖上距離台灣海程最遠的國家芬蘭,自2002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這樣的數字勾起作者的好奇,他想探究原本默默無聞的北歐小國,群體如何建立「芬蘭識別」?個體生命追求的「芬蘭價值典範」又是什麼?除了Nokia 和 Linux,我們還能自這個非常遠異常寒的地方,從政治、教育、道德觀等等得到何種的衝擊和啟發?
視野寬廣、多智易感的吳祥輝,用另外一個國家的故事和啟示來寫自己一生最關心的事,創出本地回憶錄之新型式新方向!在21世紀初啟之時,他願將這書贈給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也藉由本書,他在台灣社會再度清晰建立了「吳祥輝識別」。
全書彩色印刷,視覺效果絢美豐富,芬蘭風土人情盡顯於63張攝影作品內;其中包括該國攝影名家 Pekka Luukkola 精心傑作18張,芬蘭天成美景壯麗多姿,值得仔細欣賞。
王健壯 吳念真 詹偉雄 蔣友柏 (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鄭重推薦
2005年「海角」危機四伏,政治的懸宕,經濟的空轉,黑金貪污的陰影,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崛起的壓力……。有形的內憂加無形的外患,讓這個生活在美麗之島上的人們不禁憂心自問:「台灣往何處去?」「新世紀全球版圖重整,台灣的定位何在?我們的識別、創意又是什麼?」
昔日拒絕聯考、衝撞體制的小子吳祥輝,如今從「`海角」走向「天涯」,希望走出台灣的一面鏡子,一種可能。
在地圖上距離台灣海程最遠的國家芬蘭,自2002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這樣的數字勾起作者的好奇,他想探究原本默默無聞的北歐小國,群體如何建立「芬蘭識別」?個體生命追求的「芬蘭價值典範」又是什麼?除了Nokia 和 Linux,我們還能自這個非常遠異常寒的地方,從政治、教育、道德觀等等得到何種的衝擊和啟發?
視野寬廣、多智易感的吳祥輝,用另外一個國家的故事和啟示來寫自己一生最關心的事,創出本地回憶錄之新型式新方向!在21世紀初啟之時,他願將這書贈給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也藉由本書,他在台灣社會再度清晰建立了「吳祥輝識別」。
全書彩色印刷,視覺效果絢美豐富,芬蘭風土人情盡顯於63張攝影作品內;其中包括該國攝影名家 Pekka Luukkola 精心傑作18張,芬蘭天成美景壯麗多姿,值得仔細欣賞。
王健壯 吳念真 詹偉雄 蔣友柏 (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鄭重推薦
驚喜挪威 豆瓣
作者:
吳祥輝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4
洞悉人性,感應社會,關心國家心靈成長的作家吳祥輝,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看台灣,期待打開台灣人的視野和心靈。
挪威,人類最文明的國家,追求世界和平的典範。
奉行國際人道主義,重視設計,舉世公認自然環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
全世界物價最高,和台灣的善緣源遠流長。
作者驚喜發現,挪威的「環境美學」,「城鄉美學」,「國家美學」,「人性美學」與「生活美學」或有助於釋放台灣人的「事實記憶」,「情感記憶」,「國家記憶」,「價值記憶」和「美感記憶」。
記憶的釋放和重建或許能帶給讀者發現的驚喜。驚喜總能激勵心靈。現在的台灣人需要被「激勵」。
旅行是記憶的釋放,情感的舒展。挪威的「釋放之旅」仍延續「國家書寫」系列的調性。2006年,《芬蘭驚豔》釋放「歷史記憶」。2007年,《驚歎愛爾蘭》釋放「文化記憶」。2009年,《驚喜挪威》期待讀者釋放「生死記憶」,發現一種單純的驚喜。
挪威從2001年開始,一直高居聯合國「人類開發指數」(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巔峰,連續七年排名全球第一。挪威「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簡直是人間天堂,是台灣人傳統庶民生命最高價值:福祿壽的典範。但是,挪威人普遍用boring形容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性格。原來,福祿壽兼具,喜仍求之不可得。
挪威之旅,讓作家覺得最快樂、最驚喜的是:認識一群曾為台灣奉獻十數年或數十年的挪威人。他們年輕時就到台灣或行醫或傳教,年老才回歸故土。台灣的溫暖物產和慷慨人情讓他們懷念至今。他們的第二代也走上同樣的奉獻人生,連第三代都仍可能選擇這樣的人生。
生於恐懼,死於憂鬱的台灣人需要激勵。挪威是個適合清理重組台灣人記憶的地方。本書以記憶為主體:事實記憶、情感記憶、國家記憶、價值記憶、美感記憶,透過閱讀與思索,更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
你必須認識挪威--
挪威是人類最文明的國家,追求世界和平的典範。奉行國際人道主義,舉世公認自然環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重視設計。全世界物價最高,和台灣的善緣源遠流長。
挪威「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簡直是人間天堂。
因為認識了挪威,你更見證台灣的慷慨--台灣人溫暖慷慨,作者在挪威清理重組對台灣人的記憶,對生存在這個島嶼上的人產生了激勵作用。
透過挪威+台灣的回顧與省思,你更清楚人生的定位--繼芬蘭、愛爾蘭,再到挪威,透過作者每一個地點每一次觀察,都呼應了自己內心與外界的映照。本書中,他對死亡的定義是「一個人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天天都要學習。
十萬人等待的驚喜作品--吳祥輝「國家書寫三部曲」:
2006年,【首部曲】《芬蘭驚豔》釋放「歷史記憶」,
2007年,【二部曲】《驚歎愛爾蘭》釋放「文化記憶」,二書銷售已突破十萬本。
2009年,【最終曲】《驚喜挪威》期待讀者釋放「生死記憶」,閱讀本書,你將發現一種單純的驚喜。
挪威,人類最文明的國家,追求世界和平的典範。
奉行國際人道主義,重視設計,舉世公認自然環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
全世界物價最高,和台灣的善緣源遠流長。
作者驚喜發現,挪威的「環境美學」,「城鄉美學」,「國家美學」,「人性美學」與「生活美學」或有助於釋放台灣人的「事實記憶」,「情感記憶」,「國家記憶」,「價值記憶」和「美感記憶」。
記憶的釋放和重建或許能帶給讀者發現的驚喜。驚喜總能激勵心靈。現在的台灣人需要被「激勵」。
旅行是記憶的釋放,情感的舒展。挪威的「釋放之旅」仍延續「國家書寫」系列的調性。2006年,《芬蘭驚豔》釋放「歷史記憶」。2007年,《驚歎愛爾蘭》釋放「文化記憶」。2009年,《驚喜挪威》期待讀者釋放「生死記憶」,發現一種單純的驚喜。
挪威從2001年開始,一直高居聯合國「人類開發指數」(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巔峰,連續七年排名全球第一。挪威「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簡直是人間天堂,是台灣人傳統庶民生命最高價值:福祿壽的典範。但是,挪威人普遍用boring形容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性格。原來,福祿壽兼具,喜仍求之不可得。
挪威之旅,讓作家覺得最快樂、最驚喜的是:認識一群曾為台灣奉獻十數年或數十年的挪威人。他們年輕時就到台灣或行醫或傳教,年老才回歸故土。台灣的溫暖物產和慷慨人情讓他們懷念至今。他們的第二代也走上同樣的奉獻人生,連第三代都仍可能選擇這樣的人生。
生於恐懼,死於憂鬱的台灣人需要激勵。挪威是個適合清理重組台灣人記憶的地方。本書以記憶為主體:事實記憶、情感記憶、國家記憶、價值記憶、美感記憶,透過閱讀與思索,更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
你必須認識挪威--
挪威是人類最文明的國家,追求世界和平的典範。奉行國際人道主義,舉世公認自然環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重視設計。全世界物價最高,和台灣的善緣源遠流長。
挪威「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簡直是人間天堂。
因為認識了挪威,你更見證台灣的慷慨--台灣人溫暖慷慨,作者在挪威清理重組對台灣人的記憶,對生存在這個島嶼上的人產生了激勵作用。
透過挪威+台灣的回顧與省思,你更清楚人生的定位--繼芬蘭、愛爾蘭,再到挪威,透過作者每一個地點每一次觀察,都呼應了自己內心與外界的映照。本書中,他對死亡的定義是「一個人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天天都要學習。
十萬人等待的驚喜作品--吳祥輝「國家書寫三部曲」:
2006年,【首部曲】《芬蘭驚豔》釋放「歷史記憶」,
2007年,【二部曲】《驚歎愛爾蘭》釋放「文化記憶」,二書銷售已突破十萬本。
2009年,【最終曲】《驚喜挪威》期待讀者釋放「生死記憶」,閱讀本書,你將發現一種單純的驚喜。
驚歎愛爾蘭 豆瓣
作者:
吳祥輝
遠流
2007
- 5
「在別的國家一切可能嚴重,但不絕望;在愛爾蘭一切都絕望,但不嚴重。」
「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除了想像。」
是什麼樣複雜的背景因素,讓長期飽受政治和宗教衝突的愛爾蘭人產生如此特殊的嘲諷風格?於二十世紀末十年力爭上游、目前已成為歐盟中第二富有的愛爾蘭,將會帶給台灣何種的想像、啟示與驚歎?
旅行者吳祥輝腳踏別人的土地,眼睛看著世界,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他以視野寬廣、觀察細微的作家之眼,從文學、歷史、地理等多視角出發,配合所拍攝精美圖片,深入探訪愛爾蘭的悲情命運及民族心靈,嘗試從另一面向為台灣「定性」。他自認寫作本書時看到的是一頁頁悲痛,充滿著警惕--也認為對台灣人而言,「警惕」也許更具意義。
「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除了想像。」
是什麼樣複雜的背景因素,讓長期飽受政治和宗教衝突的愛爾蘭人產生如此特殊的嘲諷風格?於二十世紀末十年力爭上游、目前已成為歐盟中第二富有的愛爾蘭,將會帶給台灣何種的想像、啟示與驚歎?
旅行者吳祥輝腳踏別人的土地,眼睛看著世界,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他以視野寬廣、觀察細微的作家之眼,從文學、歷史、地理等多視角出發,配合所拍攝精美圖片,深入探訪愛爾蘭的悲情命運及民族心靈,嘗試從另一面向為台灣「定性」。他自認寫作本書時看到的是一頁頁悲痛,充滿著警惕--也認為對台灣人而言,「警惕」也許更具意義。
Ten Thousand Miles Without a Cloud 豆瓣
作者:
Sun Shuyun
Harper Perennial
2011
- 8
Ten Thousand Miles Without a Cloud is a beautifully written account of Sun Shuyun’s journey to retrace the steps of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igures in Chinese history – the monk Xuanzang, who travelled to India searching for true Buddhism.
This exceptional book is a journey on three levels: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piritual.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This exceptional book is a journey on three levels: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piritual.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在欧洲 豆瓣
In Europe: Travels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
[荷] 黑特·马柯 Geert Mak
译者:
张晓红
花城出版社
2011
- 8
《在欧洲——跨越二十世纪之旅》是一部欧洲二十世纪更广泛的旅行历史,也是一部新颖独创、采用第一手材料的欧洲现代史随笔。从严酷战场(凡尔登和斯大林格勒)到革命场所(彼得格勒和柏林),再到阴森恐怖的死亡和毁灭的藏尸所(奥斯维辛和德累斯顿),作者黑特·马柯穿梭于欧洲大陆,寻求证据和见证人,将重大事件与细节巧妙结合,以独特手法使读者目睹几乎被遗忘的过去。《在欧洲——跨越二十世纪之旅》充满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心灵顿悟和感人遭遇。史学家约翰·卢卡克斯说,黑特·马柯是欧洲的肖像画家、印象主义者、诗人音乐家和民众思想的阅读者。
迟到的间隔年 豆瓣
7.5 (55 个评分)
作者:
孙东纯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诞生了一批批青年人,他们抵抗社会既有的各种制度和观念,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主流的不满.他们倡导和平非暴力,反对战争;他们提倡”爱”,寻求直接表达爱的方式的人际关系,主张性开放;他们追求自由,同时也依赖毒品.他们被当时的西方社会称为”颓废的一代”---嬉皮士.到了八十年代,一部分嬉皮士开始回归他们一度反抗唾弃的社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过起正常人的生活.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可能也是嬉皮文化向主流文化妥协的结果.
只是,不管嬉皮文化是多么地非主流,嬉皮士的流浪式生活勾起了青年人对外面未知世界了解的渴望,成为了青年环球旅行的导火索.于是,就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的八十年代, 当一批批的嬉皮士回归社会的时候,另一批欧洲青年背起背包又开始出行,在全球掀起了背包旅行热。甚至,西方的许多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外出旅行,增长见识,拓展眼界。间隔年(The gap year)就在那个时候诞生的,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社会的生活。在间隔年期间,学生在旅行的同时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一次完全接触到间隔年这个概念,是伊朗一个朋友来中国的时候带给我的一本关于间隔年的书---寂寞星球的<间隔年>.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很适合我们中国当今的年轻人,虽然我已经太”老”了.
不能说当初要远足的理由是因为间隔年这个概念,当初的出走是因为需要而并非是什么东西触发了我的脑神经.但如果实在要给我的远足套上一个主题,那也非间隔年莫属,因为当初出来之前我已经联系好了印度中南部的一个艾滋病组织,他们同意我到他们那里做两个月的志愿工.
我的上司是个好人,他竟然同意给我三个月的假期让我去远足,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当一切地因素都确定了下来之后,2006年12月1日,我离开我居住了将近7年的城市,开始了我迟到的间隔年---三个月的迷你型间隔年.我原本的计划是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印度做义工,再花一个月到西藏旅行.
不料到了泰国之后,很多事情预料未及,耽搁了时间,而我的迷你型间隔年也变成了一次辗转亚洲的远足,从东南亚的泰国走到老挝,从老挝到中国云南,进入缅甸,到印度,巴基斯坦,新疆,西藏,尼泊尔,走访了6个国家,一走便是13个月,”间隔年”反而变得名副其实了.
我名副其实地间隔年名副其实地迟了到……
只是,不管嬉皮文化是多么地非主流,嬉皮士的流浪式生活勾起了青年人对外面未知世界了解的渴望,成为了青年环球旅行的导火索.于是,就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的八十年代, 当一批批的嬉皮士回归社会的时候,另一批欧洲青年背起背包又开始出行,在全球掀起了背包旅行热。甚至,西方的许多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外出旅行,增长见识,拓展眼界。间隔年(The gap year)就在那个时候诞生的,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社会的生活。在间隔年期间,学生在旅行的同时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一次完全接触到间隔年这个概念,是伊朗一个朋友来中国的时候带给我的一本关于间隔年的书---寂寞星球的<间隔年>.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很适合我们中国当今的年轻人,虽然我已经太”老”了.
不能说当初要远足的理由是因为间隔年这个概念,当初的出走是因为需要而并非是什么东西触发了我的脑神经.但如果实在要给我的远足套上一个主题,那也非间隔年莫属,因为当初出来之前我已经联系好了印度中南部的一个艾滋病组织,他们同意我到他们那里做两个月的志愿工.
我的上司是个好人,他竟然同意给我三个月的假期让我去远足,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当一切地因素都确定了下来之后,2006年12月1日,我离开我居住了将近7年的城市,开始了我迟到的间隔年---三个月的迷你型间隔年.我原本的计划是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印度做义工,再花一个月到西藏旅行.
不料到了泰国之后,很多事情预料未及,耽搁了时间,而我的迷你型间隔年也变成了一次辗转亚洲的远足,从东南亚的泰国走到老挝,从老挝到中国云南,进入缅甸,到印度,巴基斯坦,新疆,西藏,尼泊尔,走访了6个国家,一走便是13个月,”间隔年”反而变得名副其实了.
我名副其实地间隔年名副其实地迟了到……
独自在13亿人中 豆瓣
作者:
柯立思
译者:
龚迎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 1
《独自在13亿人中:一次横跨中国的旅行》内容简介:其实这个主意是那个运垃圾的替我想出来的。我每天经过小区大院儿时他都十分警惕地打量我然后大嗓门儿地质问一句:“你在中国是干什么的?”具体地说,他每天不只问一次。在北京收垃圾可不是开着大卡车一天来一次,而是由每个垃圾工骑着比自行车大不了多少的改装成小垃圾斗的三轮车一车一车来运的,所以他一早到晚都在院儿里。开始的时候他用中文问我,过了没几个星期却忽然改口用英语来问了。他一定是为了我而特意去学了英语,因为我在他的眼里是个不解之谜。他一定是发现了我好像从来不去上班,也没有在固定的时间出发去什么地方。
Allein unter 1,3 Milliarden 豆瓣
作者:
Christian Y. Schmidt
rororo
2009
- 10
美利坚物语 豆瓣
作者:
[日] 永井荷风
译者:
向轩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美利坚物语》记录了20世纪初一个日本人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荷风讲述在新大陆飘泊的日本留学生以及沦落风尘的女性的故事,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现实社会的众生相。作者受美国自由风气的熏陶,体验文化碰撞所带来的震撼,对日本社会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美利坚物语》显现了永井荷风散文的唯美倾向,其艺术魅力源于他对美国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敏锐感受。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碧空的行云,如同一幅水彩画。永井荷风对色彩特别敏感,在他笔下,雪夜中的纽约、夕阳映照下的华盛顿市、弥漫着青绿色浓雾的马里兰原野,五彩斑斓,给人感官上美的享受。正是这种微妙的官能的力量触动了我们纤细敏感的感觉,使心灵在喧嚣中获得片刻的宁静。
《美利坚物语》作为如今日本人旅美的必读之书,已在50年的时间里再版有62次之多。对此,林少华教授如是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愿意手拿这两本物语前往欧美大陆,沿着作者一百年前的足迹去寻找不无浪漫的物语,寻找值得“耽美”的风景及其氤氲的氛围……。”
《美利坚物语》显现了永井荷风散文的唯美倾向,其艺术魅力源于他对美国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敏锐感受。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碧空的行云,如同一幅水彩画。永井荷风对色彩特别敏感,在他笔下,雪夜中的纽约、夕阳映照下的华盛顿市、弥漫着青绿色浓雾的马里兰原野,五彩斑斓,给人感官上美的享受。正是这种微妙的官能的力量触动了我们纤细敏感的感觉,使心灵在喧嚣中获得片刻的宁静。
《美利坚物语》作为如今日本人旅美的必读之书,已在50年的时间里再版有62次之多。对此,林少华教授如是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愿意手拿这两本物语前往欧美大陆,沿着作者一百年前的足迹去寻找不无浪漫的物语,寻找值得“耽美”的风景及其氤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