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打工旅行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吴非 中信出版社 2012 - 2
豆瓣、磨房、天涯顶级精华帖
一件在18-30岁才有资格去做的事
一年仅1000名额的免费深度旅行
一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
世界上最IN的乐活方式
新西兰打工旅行,跳起来就够着的生活
房子、车子、工作的压力都让我们赶上了,还好,打工旅行的潮流也让我们赶上了。
没买过车子,没买过房子,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打工+旅行+恋爱+一年自由的生活=梦想
在都市里一年,不过是大同小异的365天,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吴非知道这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偶然的机会,他知道有一种旅行,方法很贫穷,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打工旅行。2010年4月,他辞职,带着200美元前往新西兰,开始了这段冒险的旅程。
在新西兰,吴非干了十几份不同的工作:猎人的助手,监狱临时演员,日本餐厅厨师,猕猴桃果园摘果,葡萄园剪枝,大学清洁工……他在当地人家换宿,喂猪、劈材、除草,自由自在做农民。打工攒了钱,便去旅行。
基督城、皇后镇、米尔福德峡湾、奥克兰、罗托鲁瓦……在这个天堂的国度里,人生是如此不同,生命还有无数种可能。他一个人去汤加丽罗国家公园徒步探险,还差点被大风吹走了。在苹果包装厂,他邂逅了现在的台湾女友。和爱人的环岛旅程,让他拥有了一段成人以后最无忧无虑的回忆。
有些事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去干,如果不去做,永远也不知道能超越自己。
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大田出版社 2009 - 10
為了終結青春,要越走越遠;
為了尋找幸福,要越走越廣;
為了不想寂寞,活出獨立自我,要越來越自由……
人為什麼要去旅行?是要忘記現實?還是要面對自己?
新井一二三,從14歲搭上第一趟長途火車開始,有機會就想往外闖,往外飛。
離鄉背井踏上北京遍遊中國,進入中歐迷宮、見識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遊走異地十年,得到了什麼?
一個道道地地的東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語,中文寫作是她療傷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雜種」,在台灣出版了十七本書,在東京朋友笑她窮,
她目瞪口呆,為什麼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當年勇敢無懼的少女,單槍匹馬,像一顆孤獨的行星,
走向國境邊界,走向流亡者的故鄉,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張愛玲的,
花費最多機票錢,說最多外國話,多少次飛越太平洋……
其實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與自由。
現在全家的護照換了一本又一本,下廚的料理有各國菜色,行李箱貼滿入境貼紙,
年輕時的遠走高飛換成了家庭組織,照樣推嬰兒車攜家帶眷跨洋飛,
生活什麼都可以變,但不可改變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裡?
巴黎,很烦人 豆瓣
作者: 毕远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巴黎,很烦人》是一本由一篇篇小品文组成的关于巴黎生活的书。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座城市会像巴黎那样被夸得天花乱坠。可撇开那些关于巴黎的陈词滥调,真正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以巴黎人的眼光,用异于平常作者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日常生活中真实有趣的巴黎面貌,有一种透过指缝看风景的绝妙感觉。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通过“好的,待会见(巴黎人说完再见并不各奔东西,跟所有人都拥抱亲吻一遍后还是依依不舍,这是一座无需匆忙的城市)”、“暂住证(谁是巴黎人)”、“人之大欲的上一句是饮食男女(既要吃吃喝喝,又要恩恩爱爱)”、“会穿是时尚,反之还不如光着(不过,最惨的是被时装给穿了,变成衣架)”,将巴黎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将巴黎的人文历史,将巴黎的活色生香风趣幽默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众不同?——
巴黎人很少骂街却爱烧车泄愤。
巴黎人衣着体面却能当街便溺。
巴黎的夏天人人都要休假,不仅政府停摆就连急诊室都会关门。
迟到半小时不算迟到,这是巴黎人的时间观念。
出生证的有效期是三个月,这是巴黎的规章制度。
你若怕被偷,那么别在巴黎坐地铁。
你若节食就别在巴黎下馆子。巴黎堂倌最看不上这也不吃、那也不碰的外国人。
……
臺灣為何教我哭? 豆瓣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大田 2011 - 2
這本書要感謝魏德聖導演,因為他不僅給大家帶來了一部好棒的電影,而且給了我勇氣出版一本關於台灣的專書。── 新井一二三
我不是一開始就對台灣一見鍾情的。
因為台灣太像日本,但又不是日本!
舊式的日本房子、溫泉旅館、榻榻米房間、多桑、便當、壽司、八格野鹿……
打開電視有專播日本節目的頻道、書店的日本雜誌、小說、動漫……
忠孝東路的咖啡館好像直接從東京搬移過來……
對於「親日」的台灣人,我甚至懷疑他們是否缺乏民族尊嚴……
但是,我錯了,我臉紅了。因為我太不了解台灣了!
沒想到一部「海角七號」電影,新井一二三,看了七次,掉淚七次。
是內心深處對台灣有一封寄不出的情書,無法被閱讀而哭?
是終於明白台灣不像日本,卻有獨特混血文化的可愛與悲情而哭?
是愛與恨的遺憾被台灣的人情與故事感動而哭?
這一次她啟程往北回歸線以南、往台灣最南之南的國境出發……
她說,多認識一個台灣朋友,等於多讀了一本小說。
我們跟著她,看見海浪環繞之島,一草一木、台南孔廟、高雄旗津、台灣海峽的烏魚子、歷史博物館、恆春半島、墾丁、落山風和溫泉蔬菜、頭目公主的家、石門古戰場……這不僅是一趟海角七號之旅,更是一場歷史與生命的交接之旅。原來,台灣,讓人有太多話要說,要說……
新井一二三對於台灣的感情是日積月累,1995年在香港擔任自由撰稿人寫過一篇讀了《台灣萬葉集》一書哭得痛哭流涕的感想,篇名就叫做〈老情人寄來的情書〉,沒想到十年後看「海角七號」老情人寄來的情書也大哭?是巧合?還是偶然?新井一二三1984年夏天第一次來台灣,相隔十年1994年看了《台灣萬葉集》了解到老一輩的台灣人對日本的情感,1996年以後,開始每一年幾乎都來台灣一次,多認識一個台灣朋友,等於多讀了一本小說。她說,在台灣,每個家庭都跟一部長篇小說一樣。
看了「海角七號」,新井一二三坦承至少可以紀錄12次哭的經驗,看完之後恨不得奔來南台灣,從過去戒嚴時期、解嚴時期,簡直見證台灣的不同階段,如今新井一二三的足跡已經踏遍全島,本書收錄她從北到南所接觸到台灣人事物,我們跟著她進入台南文學館,看見台灣的建築、一草一木、歷史資料、人生背景,台南孔廟、高雄旗津、台灣海峽的烏魚子、歷史博物館、恆春半島、墾丁、落山風和溫泉蔬菜、頭目公主的家、石門古戰場、巴士海峽……這不僅是一趟海角七號之旅,更是一場歷史與生命的交接之旅。
一個創作中文的日本人新井一二三的角度來看台灣,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台灣,與可愛的台灣。
SPECIAL INTERVIEW特別收錄:新井一二三VS魏德聖導演 精采對談
黄河之旅 豆瓣
6.7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译者: 曾少立 2012 - 4
《黄河之旅》是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带来的充满文化底蕴的行走笔记。书中记录了比尔于1991年春进行的一次追寻中国母亲河——黄河源头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他探访了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与热情和对黄河之源的强烈好奇,比尔从黄河入海口出发,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源头。
伤感行旅 豆瓣
作者: 郁达夫 2009 - 1
《伤感行旅:郁达夫随笔》作者郁达夫文如其人,他那充满浪漫主义感伤色彩的作品真抒真率的胸臆,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解剖自我,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正反映了他本人坎坷的人牛道路和那个时代的特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彳亍地平线 I 豆瓣
作者: 林悦 / 林剑强 诺文 2006
书中的每一篇,都是两位马来西亚人,在两年里跨越欧亚大陆所体验的经历。他们透过文字和图案与读者分享异国风情。是集合了每一期作者在星洲副刊发表的旅游杂记而出版的一本书。
威尼斯 豆瓣
作者: [英] 简·莫里斯 译者: 鄭明華 馬可孛羅 2003
作者珍.莫里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近結束時第一次來到威尼斯,當時它仍然流露出奇特的孤立感和疏離;這也是威尼斯在歐洲數世紀以來如此獨特的原因。威尼斯是一個一半歡樂,一半憂鬱的城市,但卻不是為眼前的不安憂鬱,而是為古老的遺憾。作者因為熱愛威尼斯的感傷和浮華;喜歡它造就過去帝國輝煌那種徘徊不去的蔑視;它特性中主要的歲月和腐敗的味道;於是她一再重返威尼斯,並記錄下她對威尼斯的熱愛與威尼斯過往的輝煌。作者簡介
珍.莫里斯(Jan Morris)
(撰寫此書時,名為詹姆斯.艾里斯)是英國威爾斯人,她的一生分為兩個主要時期,一為她在北威爾斯的書房、她在南威爾斯黑山(Black Mountains)的鄉間住宅,以及其後在旅居國外。她曾寫過以威尼斯海外帝國和威尼斯動物生活的書籍,除了有關大英帝國的《大英和平》(Pax Britannica)三部曲,還有關於牛津、曼哈頓、雪梨、香港、西班牙和威爾斯的記述,加上二本自傳式著作、六冊旅遊散文集和小說《哈弗最後的來信》(Last letters from Hav);後者曾列入英國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候選作品。她編輯過《Oxford Book of Oxford》和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ai Woolf)的旅行寫作。她同時為威爾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The Pillars of Hercules 豆瓣
作者: Paul Theroux Ballantine Books 1996 - 10
DAZZLING.
--Time
"[THEROUX'S] WORK IS DISTINGUISHED BY A SPLENDID EYE FOR DETAIL AND THE TELLING GESTURE; a storyteller's sense of pacing and gift for granting closure to the most subtle progression of events; and the graceful use of language. . . . We are delighted, along with Theroux, by the politeness of the Turks, amazed by the mountainous highlands in Syria, touched by the gesture of an Albanian waitress who will not let him pay for his modest meal. . . . The Pillars of Hercules [is] engrossing and enlightening from start (a damning account of tourists annoying the apes of Gibraltar) to finish (an utterly captivating visit with Paul Bowles in Tangier, worth the price of the book all by itself)."
--Chicago Tribune
"ENTERTAINING READING . . . WHEN YOU READ THEROUX, YOU'RE TRULY ON A TRIP."
--The Boston Sunday Globe
"HIS PICARESQUE NARRATIVE IS STUDDED WITH SCENES THAT STICK IN THE MIND. He looks at strangers with a novelist's eye, and his portraits are pleasantly tinged with malice."
--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THEROUX AT HIS BEST . . . An armchair trip with Theroux is sometimes dark, but always a delight."
--Playboy
"AS SATISFYING AS A GLASS OF COOL WINE ON A DUSTY CALABRIAN AFTERNOON . . . With his effortless writing style, observant eye, and take-no-prisoners approach, Theroux is in top form chronicling this 18-month circuit of the Mediterranean."
--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書店時光 豆瓣
世界の夢の本屋さん
作者: 清水玲奈 / 大原ケイ 译者: 何姵儀 悅知文化 2012
Bookstore [ˋbʊk͵stor]
n. 書店,販賣書籍的場所。
但,這裡所介紹的書店,不僅只是販賣『書』而已。
選書、陳列、空間、人,形塑出書店的獨特樣貌,
所有實體的與無形的,
只為了創造出讀者與書相遇的美好時光。
書店為何迷人?因為經歷時間的刻痕,因為專注閱讀的表情,因為執著主觀的選題,因為迫切傳達出非讀不可的愛意…是這些瑣碎卻龐大的情愫,讓書店遠遠超越銷售功能的場域,而成為文化的載體。
走進書店吧,讓自己成為書店精采的風景。
◎書店是書的神殿,是充滿知識與靈感的寶庫,沒有任何事物足以取代。此外,書店更是愛書人聚集、邂逅、交換意見的場所。
──美國圖書中心(American Book Center)經營者兼店長Lynn Kaplanian-Buller
◎雖然書店追求的是「文化氛圍」,但零售業的基本原則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讓顧客擁有愉快的購物體驗。
──天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店長Ton Harmes
◎縱使正經歷著經濟危機,愛書的人不管處境再艱難都不會放棄閱讀的。
──梅爾書店(Mel Bookstore)PR負責人Stefano Romiti
◎我並不認為經營書店是多麼特別的事。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如何將以真心製造的好商品誠摯地推薦給顧客。
──Ofr.共同經營者兼店長Alexandre Thumerelle
◎想要讓人們對書產生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抱持著主觀的態度向他人介紹自己喜歡的書。感性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
──亞里安書店(Libreria Arion Esposizioni)店長Fabio Cicaglioni
◎你如果想要賺錢,那麼,奉勸你最好不要開書店,因為這份工作只能靠對書的愛與熱情來支撐。
──麥克雷利傑克森書店(McNally Jackson Books)經營者兼店長Sarah McNally
作者走訪了世界各國,最終覓得33間極具個性的書店,包括:在店內挑書宛如旅行般的但特書店;充滿文創工作者藝術涵養的瓦楞紙書店;可一邊啜飲葡萄酒、一邊閱讀的美麗霍特絲書店;將一切祕密藏在『黑色』裡的曼多設計書店;愛書人以朝聖之心對待的天堂書店;企圖將閱讀落實於生活中的帕薩波他書店;梅莉史翠普與勞勃狄尼洛連袂買書的利佐理書店;將兩位出版人引渡成為書店人的綠光書店……
Through the Dark Continent 豆瓣
作者: Henry M. Stanley Dover Publications 1988 - 7
We know him for finding Livingstone, who wasn't lost, in 1871, but the truly adventurous trip was Stanley's next, in 1874, when the British explorer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Europeans to run the length of the Congo. His account of that journey reads like some wonderful old boys' adventure tale—except that it's true.
The Voyage of the Beagle 豆瓣
作者: Charles Darwin 1-85326 1997 - 4
Book Description
This journal takes the reader from the coasts and interiors of South America to the South Sea Islands. It displays Darwin's speculative mind at work, posing searching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 the Earth's structure, animal forms, anthropology and the origins of life itself.
Charles Darwin's travels around the world as an independent naturalist on HMS Beagle between 1831 and 1836 impressed upon him a sense of the natural world's beauty, sublimity and otherness which language could barely capture. This journal takes the reader from the coasts and interiors of South America to the South Sea Islands. It displays Darwin's speculative mind at work, posing searching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 the Earth's structure, animal forms, anthropology and the origins of life itself.
Book Dimension :
length: (cm)19.8                 width:(cm)12.6
The Journals of Captain Cook 豆瓣
作者: James Cook Penguin Classics 2000 - 4
Captain Cook made three voyages to the Pacific, discovered the east coast of Australia, stove a hole in his boat withi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tried to find the Northwest Passage, had countless encounters with natives—and died during one of them—and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explorers the world has ever known. His Journals are a sober but fascinating account of how it felt to re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the known world.
The Art of Travel 豆瓣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PENGUIN U.K. 2003 - 2
到外地旅行——多麼令人興奮的念頭啊!通常,人們會找個氣候怡人的地方,見識有趣的風土民情,欣賞能喚起靈感的景物。然而,為什麼成行之後,卻往往覺得猶有遺憾?
在本書裡,狄波頓帶領我們踏上旅途,從巴貝多、阿姆斯特丹、普羅旺斯、馬德里到西奈沙漠等地,經歷旅行中種種讓人嚮往與失望之處。
狄波頓還安排了許多位嚮導。他們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藝術家或思想家,也是深諳旅行滋味的行家,如梵谷、華滋華斯、福樓拜、波特萊爾、羅斯金,在書中與我們分享旅行的洞見。
透過這些旅程,狄波頓揭露了旅行中隱藏的慾望和錯綜複雜的面相,挑起無法抵擋的神祕幻想,並且指點我們如何提升旅行的快樂指數,遠離煩悶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奇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