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伍迪·艾伦:电影人生 豆瓣
Woody Allen: A Life in Film 所属 作品: 伍迪·艾伦:电影人生
作者: [美] 理查德·席克尔 译者: 伍芳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伍迪·艾伦,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最机智和最多产的电影导演,却甚少谈及自己,亦常常为人所误解。此番,面对影评家理查德·席克尔的采访,他侃侃而谈近四小时,话题涵盖他作为电影人的方方面面。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伍迪·艾伦对于电影的激情来自何处,他是如何拍电影的,又如何以电影来探讨他所痴迷和执著的论题:道德,信仰,两性战争,现实与梦幻的冲突,以及偶然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访谈文字之前,理查德·席克尔提供了一份长篇序言,提纲挈领,综览伍迪·艾伦的电影之路。访谈文字之后,则附有伍迪·艾伦的电影作品目录。简洁却不失深度,本书堪称进入伍迪·艾伦电影人生的最佳入口。
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 豆瓣
作者: [法]洛朗斯·斯基法诺 译者: 王竹雅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以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二战以来意大利电影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主要导演和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同时,作者对一些重要阶段和重要导演作出了精辟的分析,比如“新现实主义”的风各代表人物和备受争议的<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的导演帕索里尼。本书所涉及的导演和影片全面而具有代表性,是了解和研究意大利电影的重要材料。
一个导演的故事 豆瓣
所属 作品: 一个导演的故事
8.2 (12 个评分) 作者: [意]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译者: 林淑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6
这是世界级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一本笔记小说,其中充满真知灼见和睿智的光芒。这些“速写”并非毫无关联的杂记和随笔,而是富有启示性和经过精挑细选的一群“叙事核心”。荒凉的海滩、空旷的郊野、平静的海面、废弃的空城和无人的街巷,通过这些视觉的“蒸馏”精粹,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象征和隐喻上的刻意求工以及极富暗示力的摄影手法,从中欣赏到一种有力度的、细节丰富的画面语言。
法斯宾德的世界 豆瓣
所属 作品: 法斯宾德的世界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罗纳德 译者: 彭倩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7
“德国新电影”怪杰法斯宾德(1945-1982)的创作空间横跨了电影、电视及舞台剧三个领域,其电影创作力尤其惊人。自1965年起至1982年去世为止,法斯宾德共完成43部作品,其创作力凌驾于同辈人之上,且佳作不断,屡屡在国内外影展获奖。其作品虽然颠覆了电影语言的基本序列,但通过通俗剧的形式,对观众深具魅惑力,也引起评论者的深切关注。而另一方面,法斯宾德也是一个孤独的大男孩:他喜怒无常、无耐性、报复心重、生活混乱,经常无理取闹:“惟有存在于艺术家腐坏神经系统中的愤怒与冷酷无情的狂喜,才是艺术创作真正的灵感泉源。艺术家必须成为非人与超人;他必须与我们全人类保持一种陌生而疏离的关系。”
我的最后一口气 豆瓣
所属 作品: 我的最后一口气
8.6 (7 个评分) 作者: 路易斯・布努艾尔 译者: 刘森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7
书中讲述了路易斯・布努艾尔平淡而传奇的一生。作为与20世纪同行的电影导演,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曾被流放到墨西哥。但所有这些磨难都不能消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他独特的个性:平易近人、幽默诙谐,但有时对人对事却又有着强烈的偏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代电影大师活生生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的造作和伪饰,只是一份真实。
焦点不太准 豆瓣
所属 作品: 失焦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张炽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焦点不太准》由《焦点不太准》、《卡帕之路》两部分组成。《焦点不太准》是卡帕的二战回忆录,再现了他随盟军出生入死,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战中所拍照片百余幅。《卡帕之路》记录了卡帕四海为家的一生。精选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失焦 豆瓣
Slightly Out of Focus 所属 作品: 失焦
9.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徐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3
《失焦》是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背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作为战地摄影的鼻祖,卡帕有着典型的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我是个赌徒。”而他更著名的一句话则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其作品的伟大性。
歌德自传 豆瓣
所属 作品: 歌德自传
作者: 歌德 译者: 李咸菊 团结出版社 2004 - 10
这部书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真正“自传”的先河,仅凭这一点,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就已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与价值。
这部书也许不是“根本真实”的,也许“诗”的成分多于“真”的成分,但这不妨碍青年人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去细细品味。
本书适合各领域成功人士;正在奋斗但尚未成名的“准名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六十岁以上阅历深厚的长者;心中多少有些“梦想”的文人来阅读。
“树可以长高,但终不抵天”,这是歌德《自传》中所说的话。只有阅历深厚的老人,在历经长成参天大树的“炼狱”之后,才能彻悟到这“终不能抵天”的命运。
所以这部《自传》有王者般的“大”,有禅师般的“慧”,充实,宁静,安谧,而又睿智。像沉甸甸的稻穗,不再如年轻时高昂着头,而是谦卑弯腰,低头向着无言而深重的大地……
这部书也许不是“根本真实”的,也许“诗”的成分多于“真”的成份,但这不妨碍青年人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去细细品味。
川端康成传 豆瓣
作者: 叶渭渠 2003 - 11
本丛书特邀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顾问,由叶渭渠、吴岳添、李文俊等众多知名学者参与和加盟,是一套颇具特色的图文本丛书。
本丛书旨在对20世纪蜚声中外的外国文学大师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与众不同的描绘和介绍,包括英语、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各个语种的经典作家。每册字数在十万字左右。并附有能展示传主人格魅力、传达其精神气质的珍贵图片60—70幅。
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国内外国文学界一流的专家和学者,在学术上著述颇丰,如叶渭渠、唐月梅、李文俊、吴岳添、刘文飞、陈众议等,他们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或日本所的研究员,其中不少人是博士生导师。他们将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学术品格和个性,在滚滚红尘中为读者讲述经典,讲述遥远而动人的故事,描绘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本书以抒情优美的文字展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先生的一生,既介绍了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同时又分析了他的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文中插图有许多是从未在国内发表过的,极具收藏价值。
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 豆瓣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陈实 / 陈原 1998 - 4
编辑推荐:本书即为作者预告的这部大书的第一卷,于1928年出版,也是最为世人瞩目的一卷。这一卷以30岁左右的青年贝多芬为对象,作品涉及《英雄》、《热情》、及歌剧《莱奥那拉》,作者超越了1902年写作《贝多芬传》时单纯的情感上的崇拜,更多地运用理性进行剖析,他不仅剖析了这个艺术家,同时也剖析这个“人”,剖析他的乐曲,同时也剖析他的人格,贝多芬的乐曲形象在罗曼·罗兰的笔下变得更为丰满,更为立体化了。
柏辽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罗曼·罗兰以其特有的融激情投入与理性分析为一体的写作风格,细腻展现了柏辽兹辉煌而富独创性的音乐及其伟大而痛苦的一生。
贝多芬书简(上下) 豆瓣
Beethoven's Letters (Dover, 1972)
作者: [德] 贝多芬 译者: 杨孝敏 2002 - 7
贝多芬,仅凭这个名字,就给了我们这个无精打采的世界一个清脆的耳光。在他的书信中,他表现得时而像个孩子似的无助,时而像个巨人一样让天宇震颤。其中,既有他对爱情的狂热,又有对不幸的暴怒。他正直、善良,而且过于敏感,但谁敢说这不是他的天才所在呢?上帝赐予他痛苦和哀伤,而他用最雄壮的音符扼住了上帝的咽喉。
瓦伦蒂诺.罗西自传 豆瓣
作者: [意]瓦论蒂诺·罗 译者: 刘灿灿 2007 - 5
《瓦论蒂诺·罗西自传》主要内容:在孩提时代,他仅仅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骑手,想赢得世界锦标赛。但他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越了这些“狂野”的梦想:他在锦标赛中占据绝对优势;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不断地挑战极限;重新塑造了摩托车运动;引导了新的潮流…… 他已经成为摩托车界的王者,MotoGP的顶级人物,摩托车赛的至尊。
上海的金枝玉叶 豆瓣
所属 作品: 上海的金枝玉叶
7.7 (18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作家出版社 1999
美麗的女子郭婉瑩(戴西),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經錦衣玉食,應有盡有。時代變遷,所有的榮華富貴隨風而逝,她經歷了喪偶、勞改、受羞辱打罵、一貧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難並沒有使她心懷怨恨,她依然美麗、優雅、樂觀,始終保持著自尊和驕傲。
再见了,可鲁 豆瓣
所属 作品: 再见了,可鲁
8.6 (5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黑谦吾 / 摄影 [日] 秋元良平 译者: [日] 猿渡静子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可鲁是一条聪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这是它的一生。所有和可鲁打过交道的人,都把可鲁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它从来不是小狗,它有名字,它是人们心中的“可鲁”、“小可”、“阿可”……
可鲁最可贵的是,它有特别诚挚的性格,坦率、随性、闲适、安然、忠诚,以一生的机敏来帮助人,情感激烈,却又十分克制、忍耐、低调。可鲁就像人们生活中时时想遇见的一个“好人”。
可鲁的一生,被人善意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了这本书——《再见了,可鲁》。
爵士圣经 豆瓣
作者: 紫图速查手册编辑部 2004 - 1
《爵士圣经》以权威、深刻的视角审视爵士乐的沧桑变化。 爵士乐源起于19世纪末,以其跳跃的节奏、灵活的即兴演奏方式而迅速风靡世界。《爵士圣经》详细介绍了爵士乐起源发展的历史,并一一点评了历史上200位具有超级影响力的爵士大师。《爵士圣经》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对爵士乐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下至爵士音乐类型、乐器、音乐节及发行厂牌等普及性知识,勘称一本全面权威的爵士乐宝典。
《爵士圣经》以详尽的资料,对爵士乐进行了全貌概览,包括爵士乐的源起、流派、爵士初识指南、全球精选400余乐人乐队的背景资料、3000余幅专辑封套图片、专家唱片评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