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唐会要(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唐会要(上下)
作者: 宋 王溥 撰 中华书局 1955
唐会要, 宋代 王溥 ( 922年 ~ 982年 )撰,成书于 宋太祖 建隆 二年( 961年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 会要 。本书专门记录 唐 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政制栿革,与 通典 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于唐代制度记载栴为详备,并保存了《 新唐书 》、《 旧唐书 》未载的史实,《大唐起居註》、《堧唐實錄》均已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核保存。 原本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今朠根据 清朝 乾隆 整理本重印,全书100卷,514目,在不堑條目下有“雜錄”﹐由于不分门,查項不便,另有张忱石 唐会要人名索引 可供查考。
册府元龟 豆瓣
所属 作品: 册府元龟
作者: (宋)王钦若等编纂 周勋初等校订 凤凰出版社 2006
《册府元龟》所录材料,先按部门,再依年代先后排列,共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史料学上的价值。《册府元龟》主要是抄录五代以前的史籍(主要是正史)而成。隋代以前的正史虽然流传至今,但《册府元龟》所见皆为唐宋古本,可用来校订正史流传中产生的讹误。另外,除有关历史事件的记叙外,《册府元龟》在典章制度方面,也有很多的原始资料。②校勘学上的价值。《册府元龟》中依据的正史,从版本的角度来说,都是比之目下流行的版本更为接近原书面貌的古本。因此,就以一般的正史材料而言,也有校勘学的价值。其中的许多材料,可用以补史、校史与辑佚。③学术史上的价值。
我国的史学传统,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编纂,而对其他门类的学术史,则相对来说不太重视。《册府元龟》容量大,对于各类问题,资料的搜集更见完整,编纂更系统。利用其中的材料,可以分门别类地编写多种专题历史。
《册府元龟》虽是一部巨大的文献宝库,但使用者相对比较少,这是因为《册府元龟》从来没有一个完善的整理本,宋本残缺,明本讹误极多,且无相关索引。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在著名文史专家周勋初教授的主持下,集中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从1994年起,历时十个寒暑,终于完成了此书的整理工作。此次整理,以明刻本为工作底本,以宋本参校,写下详细校记。如遇宋、明两本皆不明晰处,则推寻这些文字的本源,参以唐五代以前的大量子史文献,力求恢复这些史料的原貌。全书编制了详尽的人名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历代宅京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代宅京记
作者: 顾炎武 中华书局 2004 - 5
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二十卷,又称《历代帝王宅京记》,是顾氏所编《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专记舆地,《天下郡国利病书》重在政事,《历代宅京记》则记历代都城史宝,是我国第一部辑录都城历史资料的专书。
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
作者: 宋·孟元老 译者: 伊永文 笺注 中华书局 2006 - 8
《东京梦华录笺注(套装全2册)(竖排繁体)》主要讲述了:东京梦华录问世于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从其书自序得知,作者为孟元老,但生平不详。清时,开封老儒常茂俫提出孟元老即为主持修筑艮狱的户部侍郎孟揆。此说曾被邓之诚先生认为读书不足而予批评。一九八O年,孔宪易先生沿(龙衣)常茂俫之思路,考据孟元老为北宋末年供职于开封凌的孟钺。孔氏证据揣测成分较多,成立较难。余以为不必坐孟元老为孟钺,疑元老取宋人常见名字为托名,其人或为孟姓贵胄子弟,或为浪迹京城出上入下书会先生,记録风士,以使人追忆故都之乐为要,遂锓木以度之。
东京梦华录问世不久,南宋的许多学者就模仿其体列,续作此类著作,如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梦梁录、周密武林旧事。自此以后,元有陶宗仪元氏掖庭记、费着刿华纪廲谱、刘一清钱塘遗事。
汴京遗迹志 豆瓣
作者: (明)李濂 / 程民生 1999
本书是我国古都开封的第部较为系统的专志,全书24卷,是研究宋史的必读之书。本书点校极为认真,举凡该书所证引的资料,凡今天可见的,大都查核了原书,是一个信实、可靠的本子。
太平寰宇记(全九册) 豆瓣
作者: 乐史 / 王文楚 中华书局 2008 - 1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继承了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记述了宋初十三道范围的全国政区建置。所载政区取制于太平兴国后期,可补《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所不载,是考察北宋初期政区建置变迁的主要资料。其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府州下备载领县、距两京里程、至邻州的四至八到、土产,县下记录距府州方位里数、管乡及境内山川、湖泽、城邑、乡聚、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陵墓等,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版本及整理点校情况简介:
《太平寰宇记》初刻本极少,流传不广,到明代海内宋板已无踪影。明末清初刊本不一,已残缺不全,无足本。
本次整理点校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原缺卷一百十三至一百十八凡五卷半,以宋板补入,取宋板残存部分及万廷兰本通校,以中山大学藏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傅增湘《太平寰宇记校本》参校,并参校《舆地纪胜》、《松本方舆胜览》、《永乐大典》、《嘉庆重修一统志》,参考唐宋总志、宋元方志及宋以前史籍,予以校勘。
洛阳伽蓝记校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洛阳伽蓝记
作者: 杨衒之 译者: 范祥雍 校注 2011 - 10
本书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段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本版补充了作者近年来读书札记千余条,附缀书后,愿求正于当代学者。
洛阳伽蓝记校笺 豆瓣
所属 作品: 洛阳伽蓝记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北魏)杨衒之 /杨勇 校笺 中华书局 2006 - 2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之杨衒之叙事简括,文笔优 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