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大江东去 (2003) 豆瓣
导演: 雷献禾 演员: 李幼斌 / 曹力
反腐剧《大江东去》的最后一场戏“追捕”是5月10日在沈阳市棋盘山拍摄完成的。
这场戏讲述的是黑帮头目陆天宇在得知自己即将被抓捕后一夜白头,在亡命天涯的途中被追捕,最终落网的过程。那众多参与破案的“警察”,一小部分是真正武警战士,绝大部分身着迷彩服的都是群众演员。“迷彩服”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转业军人,有的是工厂的工人,还有一部分是体验生活的大学生。这场戏,包括群众演员的枪支需要近百支,这还真让制片人伤了脑筋。到棋盘山拍戏的两天前,万事俱备,只差枪支,因公安部门有规定,大量的枪支不许外借,拍戏也不允许。当时剧组从长影借来拍戏用的手枪只有几支(这种枪支使用的是只有炸药而没有弹头的那种子弹),情急之下,《大江东去》的制片人便把向沈阳市各大院团借仿真枪的任务交给了副导演郭里云。郭里云考虑到很多院团的仿真枪已经过时,便到沈阳市某批发市场找货。鉴于有关部门的规定,仿真玩具枪也是不能随便卖的。在批发市场想找到卖玩具枪的还真费了一番周折。说起这场戏,郭里云笑谈:“在戏中,近百名抓逃犯的武警用的都是玩具枪,而逃犯陆天宇用的却是一把真枪。”
2020年2月1日 看过
窝家里跟爹妈一起看的。我爹讲是网上有人推荐的“过年不能出去宅家里看片单”,里面好像都是讲反腐讲zf的。这是帮助大家在这个特殊时期思考体制问题吗
中国 中国大陆 反腐 国产 国产剧
外省仔 (2018) 豆瓣
导演: 陳培英 / 林舒虹
中國的每個城市裡都住著這一個稱為「外省人」的群體,他們從事著城市建設、工廠技工或其他城市人不願意做的工種。為了生活,他們日出晚歸,照顧家人的同時也忽略了家裡的孩子 -- 尤其是在一個像汕頭這樣子的城市 -- 語言隔閡加上戶口的問題造成孩子們的教育和外省人未來的生計都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門檻。
《外省仔》帶大家去認識這一群人。
2020年3月24日 看过
边看边想到我之前在专科带的那帮学生。不少人家里父母在广东打工做生意,看上去散漫混日子,实际上十七八岁的心里已经积攒了不少对现实的困惑和失望,有来自父母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
中国 中国大陆 大陆 社会 纪录片
出路 (2012) 豆瓣 TMDB IMDb
出路
9.0 (56 个评分) 导演: Weijun Chen
其它标题: Education, Education
良好的教育能否摆脱贫困? 在中国古代,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而在近代,良好的教育是摆脱贫困最好的途径。 中国的经济繁荣和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言论,使得人们产生了学习就能脱贫的期望。 但是现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只带来了很少的工作机会,教育出了失业和绝望的新一代。
2020年6月1日 看过
每一段都好扎心。我高考出分那会第一反应也是“我该怎么办”,毕业那会顶着太阳到处跑宣讲会参加笔试面试时也想着“我该怎么办”,工作后赚房租和饭钱时也会问“我该怎么办”。后来在专科教书,负责接过招生咨询电话。因为学校是公立又在一线城市,招来的学生家里通常是当地经商户。大多数老师在开学那一刻就根据学生的高考低分给他们定了性,教学敷衍反怪学生混日子。永远没办法忘记,我几个学生在走廊上问我“我们该怎么办,想要找到希望,但好像对我们来说希望并不存在”,那一刻我内心都奔溃了,因为我自己也在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管分数再低,他们都是人。但和分数紧紧捆绑的教育模式好像总在承诺“高考是人生的出路”后又把一部分人的“出路”给夺走,留下我们在生老病死里一遍遍疑惑“我该怎么办”。
中国 中国大陆 人性 大陆 教育
武汉:封城人生 (2020) 豆瓣 IMDb
Our World, Wuhan: Life under Lockdown
7.9 (22 个评分)
其它标题: Our World, Wuhan: Life under Lockdown / 武汉:被封锁的生活
1 '我们世界'栏目最新节目,报道武汉封城,赞叹除中国没别人能做到
2 中心医院护士感染,隔离,送治和康复的过程
3 志愿者在政府措施未到时起到很大作用
4 武汉付出极大代价,在中国遏制住病毒,但还是蔓延到全球
张博士 (2006) 豆瓣
8.0 (17 个评分) 导演: 黄儒香 演员: 李维富
其它标题: Dr. Zhang
剧情介绍:
本片主人公“张博士”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他在1966年文革被迫退学后在重庆的工厂自学了17年,又在成都“四川大学外语系”旁听了17年,为的是实现他从小的理想“去俄罗斯当翻译”。这期间他靠在大学食堂打扫清洁艰难度日,住得是学校操场看台下放石灰的小屋。2002年,“四川省农业厅”开始在“四川大学外语系”选择一些学俄语的学生,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去俄罗斯做翻译。快50岁的“张博士”四处打听到消息后,开始与“四川省农业厅”联系,也想通过劳务输出去俄罗斯,并认为这是他人生唯一的出路。
在农业厅的勉强同意下,被要求“张博士”先办理“劳务输出政治审查表”以证明身份。“张博士”开始不断往返重庆和成都终于完成了表。终于可以回到重庆开始申请护照,在等护照的过程中“张博士”去了河北的一家电视台录制节目,换取了500元的劳务费,交了护照的工本费。等“张博士”拿到护照高兴的回到成都,却遭到“四川省农业厅”责怪,认为“张博士”是因为去做节目而耽误了和学生一起走的机会。“张博士”找到了他的朋友去农业厅了解、说情,又来到一家俄罗斯风格的夜总会门外的列宁像前求拜,希望能得到帮助,最后也只得到了一个继续等待的结果……
导演带着深度的同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非同寻常性格的人---一个具有真正人性的人。
导演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完全超越了她敏锐的判断以及惊人的导演视角。
-----------意大利罗马Tek Festival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影展及获奖:
2007年,意大利罗马Tek Festival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获最佳记录片奖。
2007年,台湾第六届城市游牧影展
2007年,围瑞士日内瓦黑色电影节
2006年,中国宋庄美术馆,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
2006年, 美国纽约的REEL CHINA DOCUMENTARY BIENNIAL 2006
2006年, 第三届中国独立纪录片影展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2020) 豆瓣
5.9 (448 个评分) 导演: 吴梦知 / 晏吉 演员: 宁静 / 张雨绮
节目将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的选择。
2020年6月15日 看过
跳着看了第一集,总算搞明白是个播什么内容的综艺。节目简介和开播时网上各种说女性价值观的真让人尴尬,挂羊头卖狗肉。等什么时候不再把女性当作橱窗里的水晶鞋了再来打女性牌吧。
2020 中国 大陆 真人秀 综艺
杀马特我爱你 (2019) 豆瓣
8.9 (448 个评分) 导演: 李一凡 演员: 罗福兴
其它标题: 杀马特,我爱你 / Sha Ma Te I Love You
2017年,李一凡开始拍摄杀马特。他从深圳开始,在深圳、广州、中山、惠州、重庆、贵阳、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毕节、安顺、昆明、大理、玉溪、曲靖,以及红河州,共计完成杀马特采访67个,网络采访11个。在拍摄期间,李一凡又从杀马特和其他工人手中,通过直接购买手机视频等方式,收 集了工厂流水线及工人生活录像915段。
这是一次详实且残酷的调查梳理行动。五颜六色的头发下面,李一凡重新检讨了城乡关系里,关于社会底层工人的生存代价和权利困境的根源。当越来越多的杀马特消失在人们视线里,而曾经或依旧是流水线工人的他们,和今天仍然不断涌入城市的打工者一样,依然面临着实质上的权利不平等,依旧笼罩在制度性排斥的阴影里。
杀马特音译自英语“smart”一词,泛指一种中国城市年轻工人中曾经风靡一时的亚文化潮流,以夸张而廉价的服饰、发型著称。艺术家、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花费数年时间实地接触和研究“杀马特”群体,最终用访谈和工厂场景创作出一部长片,并在展览现场用数百部二手手机播放购买自工人自拍的生产场景。
李一凡将展览视为一次让美术馆观众看到另外一个社群的机会,在长片中他借用年轻工人的陈述,描绘出杀马特形成的条件、变化,及如何在舆论暴力下走向式微。在项目中,他始终是以无知者的角色进入,随后逐渐发现杀马特的遭遇,来自于年轻工人的孤立处境和与城市主流生活之间的疏离,并把项目看作是对杀马特一词祛魅化的过程。这与他一贯的立场保持一致,即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艺术创作应当基于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感,才能因现实本身的超越性,获得足够的创造力。
2020年11月28日 看过
10年初玩贴吧那会围观过杀马特贴吧大战,葬爱家族和那几个大学课堂上杀马特狂舞的视频到现在都还记得。杀马特家族这种团体组成总让我想到《姿态》里面的家族联结。第一次看到杀马特时觉得他们的头发像孔雀,求偶、防御和示威。其实感觉08、09年那会,杀马特发型头顶两端的蓬松和碎斜刘海在主流群体里是有某种程度上的流行的。一种发型的特立独行牵出的不仅仅是杀马特们所拥有的困境。
2019 中国 大陆 李一凡 独立电影
小伟 (2019) 豆瓣 TMDB IMDb
小伟
7.8 (423 个评分) 导演: 黄梓 演员: 彭杏英 / 薛立贤
其它标题: 慕伶,一鸣,伟明 / All About ING
一家三口的生活因父亲伟明被查出末期肝癌而改变。表面上平静的家庭被阴霾笼罩。妈妈慕伶扛起家,却得不到父子的体谅。儿子一鸣收到美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不敢告诉爸妈。他知道母亲不易,却不愿表现过多关心。父亲伟明则在迷雾之中暗自做出一个改变家庭命运的选择。
2021年12月25日 看过
原来这是导演处女作,很厉害。氛围控制得很好,对父子两人都有给足够的篇幅深挖各自的内心,可惜却没有分给母亲同样角度的叙述。中间打乱时间线并杂糅在一起的手法,虽然刚开始让人有点疑惑,但看懂以后,忍不住感叹导演的有意编排。边看边想念前年去世的亲人,病重时,她也回到故乡追忆往事,但却是独自一人完成的。
2019 中国 中国大陆 剧情 大陆
啊,朋友再见 (2022) 豆瓣
8.0 (14 个评分) 导演: 刘宽 演员: 胡续冬
《啊,朋友再见》——第七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我们联合单农将年度致敬颁予胡续冬。这是一次致敬,也是一次郑重的告别与自发的承诺:
我们对胡续冬的怀念,将和他身上那股广博、跃动的爱融为一体,成为火炬的一部分,在这个动荡加剧的年岁里,继续拉住我们的手,保存爱的能力,去拥抱远方和附近的众人。
2023年1月4日 看过
一部面向特定观众的短片(讲实话,很无聊…许多镜头给得莫名其妙。比起纪念逝者,更像是借纪念之名拍自己…尤其那几轮抽烟pose和女生边找镜头边调整坐姿的无意义摆拍…
中国 中国大陆 大陆 纪录片
隐入尘烟 (2022)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隐入尘烟
8.0 (794 个评分) 导演: 李睿珺 演员: 武仁林 / 海清
其它标题: Return to Dust / 隱入塵煙
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2022) 豆瓣 IMDb TMDB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7.6 (301 个评分) 导演: 汪英伦 演员: 王赛莉 / Rocky Sun
其它标题: The Ridiculous Spring Festival Gala Tour / 一場很(沒)有必要的春晚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是一部关于春晚和海外华人思乡、过年情结的电影!影片记录了一群海外华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而精心筹备了一场春晚,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2022年11月12日 看过
没想到还挺喜欢这部作品的,笑点足,肖点滴简直真实再现我看这片笑到猪叫的状态hhhhh救场的那首《这里有我》真好听,有点全片最温情时刻的感觉。想起这几年在国外,每年都能看到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组织校园歌手赛和新年晚会。我觉得很无聊且没必要,可看完这片以后,有了另一种理解。或许海外华人组织这种中国内部特有的活动,是大家尝试寻找离自己千里之外的熟悉感、在异国制造故土的方式。
中国 纪录片
舌尖上的新年 (2016) 豆瓣
8.0 (129 个评分) 导演: 陈磊 / 邓洁 演员: 李立宏
其它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大电影 / A Bite of China: 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这是一部关于“重回时间”、“寻找年味儿”的电影,将透过中国广袤大地上奇绝的年货食物,串接一个个新年故事,展示东方的文化习俗,用鲜活的镜头语言保存一部民族生活史和文化档案,带观众重寻旧日的习俗和年味儿。
三体 (2025)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Bangumi
三体
导演: 张番番 演员: 冯绍峰 / 张静初
其它标题: 三体1 / The Three-Body Problem: I
2020年,数百名物理学家死于非命;中国专家汪淼的眼中也出现倒计时,随后发现一款游戏中一个在三日下煎熬的“灾难星球”竟真实存在,那里的“三体文明”400年后即将达到地球;一场未来的浩劫摆在人类面前……
Tomb Robbers Journal 7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8.0 (126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 - 9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7
回到北京,我们和老九门后人的约见正撞上拍卖会,由于误“点天灯”,我们不得不携拍卖的玉玺逃走。然而,随后交换到的消息,却令双方都大吃一惊!
神秘失踪的考古队,闷油瓶非同寻常的身份,连续多年收到的录像带……所有的秘密,最后竟都指向同一处!为了得到这一切的答案,无邪和闷油瓶兵分两路,前往四川和广西。 样式雷上的张家古楼究竟承载了怎样的过往?幕后操纵的势力难道另有其人?折损了老九门上代全部精英的墓穴吴邪将如何面对?嗜血的毛发、移动的铁衣、诡异的浮雕……谜题终结之前的最后一步,一切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道石壁后!
皮囊 豆瓣
No More Than Skins
6.8 (236 个评分) 作者: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2016年3月31日 已读
越写越敷衍,越到后面挤不出货的感觉越强烈,除了第一个故事,剩下的和皮囊有什么关系。。。两星给写父亲的那篇
2015 中国 小说 散文 散文随笔
大裂 豆瓣
7.8 (162 个评分) 作者: 胡迁 九州出版社 2017 - 1
王小帅 骆以军 黄丽群 陈雪 小野 联袂推荐
华语世界实力名家力荐 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
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
迷人、离奇、惊奇、爆裂、令人惊叹的中短篇小说集
他的故事和文字竟散发出一股迷人和离奇的氛围,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失落和伤感不用影像,文字已经抖落了出来。
——王小帅(先锋导演、柏林银熊奖、戛纳评审团奖得主)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版的威廉·高汀的《苍蝇王》,但空间不是被大人遗弃的小岛,整篇小说充满哥雅画作般暗色调的油彩,作者掌握文字、调度光影与运镜的能力都极具水准。
——骆以军(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中每一抹淡到几近透明的草灰蛇线都有繁复意象,语言平静,一丝滥情自溺的赘肉都没有,落在地上,望似滚珠,若去拈起,才发现是水银,凝重荒暴能让人从头裂开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
——黄丽群(台湾小说家、散文家、媒体人)
对生活意味天生敏感,熔风趣和决绝于一炉,行文不羁,收放自如,胡迁是个手艺高超的家伙。
——李师江(诗人、小说家、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
整部小说的生命是活的,站上竞技擂台上,是有实力直接KO对手,而不只是用情节、写作技术来积分取胜。青春残酷,配合荒漠意向,以及满满的荷尔蒙,情境诡异却合情入理,虽然多有象征,但放到中国这块广袤苍老而醋栗的土地上,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林靖杰(台湾导演、编剧、演员)
我要看清楚那头大象为什么要一直坐在那儿,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困惑。/《大象席地而坐》
上帝经常会让你一无所有,再给你一点甜头,这点甜头就是在闭上眼睛的一瞬间,让你错觉拥有了很多东西。/《漫长地闭眼》
我们始终坚信荒原上的藏宝图,能指引我们挖出黄金,走向黄金的大道,那个 入口感人肺腑,低吟浅唱着通向云层的歌谣。/《大裂》
……
《大裂》书如其名,彻底是一本伤害之书。
15个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怀抱同样一个任何人无从回避的问题:“我们还要活(被伤害)多久?”
2018年7月26日 已读
像被一片灰色的绝望给囚禁住,只能烦躁地挠着后脑勺绕圈踱步
中国 中国文学 小说
豆瓣
7.6 (22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米》:民以食为天,苏童的一部《米》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随着食欲的满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整部长篇充满着可阅读的快感,且不乏深层的寓意。
许三观卖血记 Goodreads 豆瓣
9.1 (25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2018年2月15日 已读
没想到会是个圆满结尾,一家人齐齐整整健健康康。最后许三观反过来为了吃一份炒猪肝和黄酒而去卖血,那一刻,他像是终于获得了反抗艰辛和无奈的力量。
中国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余华 小说
在细雨中呼喊 Goodreads 豆瓣
8.6 (14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 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 碎片 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牛蛙 豆瓣 Goodreads
7.9 (42 个评分) 作者: 胡迁 九州出版社 2017 - 10
★我想跟一只牛蛙结婚。这不是一个玩笑。
★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长篇小说作品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以黑马之姿冲进文坛,《大裂》之后长篇力作
★骆以军、黄丽群、陈雪、小野等华语世界诸多名家力荐,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
★限量版特别装帧(PET材料书皮*透明质感*丝网印刷*内封双面印刷*不干胶贴纸)
★炸裂风格——“牛蛙”之眼抬头向上望漆黑地下水道的血红出口,“红”既是谋杀的概念色彩又是故事内婚礼的荒诞代表色,细线四射的冲击力如同雨落闸口。“牛蛙”扭曲变形与严选英文字体红白极强的对比色调造成视觉冲突,魔幻又荒诞。
★随书附赠胡迁诗集《坍塌》——所有透光的事物,准备好来迎接这脆弱不堪了吗?
★一只被残忍谋杀的牛蛙,一场荒诞离奇的婚礼,一段幽暗的地下水道,一座即将被淹没的城市
★不动声色×荒诞离奇×凛冽刺骨×凝重荒暴
★我们究竟是在抵抗世界,还是在抵抗无力的自己?牛蛙就像一种救赎,让我们再也不用面对所有难堪。
------------------------------------------------------------------------------------------------------
表姐在婚礼前夕一反常态,表姐夫雇佣了无所事事的我,来寻找这背后的真相。
婚礼的日期近在咫尺,而我竟然发现,表姐将在婚礼的当天,嫁给一只牛蛙。
我一直期望自己的生活得到某种救赎,整个事情像信仰一般控制了自己。
许多人从自己的轨迹上跳出来,喊着,还能做点别的事情。
我也一直困惑,在终日不散的迷雾中,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雾气弥漫的卫星城,无人居住的社区,幽暗的地下水道,我逐步接近事情的源头——这城市酝酿的巨大阴谋。
这是一座等待淹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