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柑橘与柠檬啊 豆瓣
Private Peaceful
7.7 (6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麦克·莫波格 译者: 柯惠琮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 3
生活在英国小镇的小托,跟妈妈、两个哥哥,还有心生好感的姑娘莫莉,一起过着宁静、明亮、芬芳的生活。生活中也有悲伤、愁苦、失落,和看似解决不了的困境,每每这时,他们就唱起一首名叫《柑橘与柠檬啊》的歌。在歌声中,敏感、柔弱的小托慢慢长大。
战争的轰然来临,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小托本能地逃避战争的行为,却被别人以及他自己认为是懦弱的。为了逃避这种羞耻,为了逃避爱情的挫败,小托谎报了年龄,和查理一起应征入伍。在战火中,小托对世界和自己有了更新的认识,他渐渐褪去了柔弱和怯懦,懂得坚强、担当和关怀,内心越来越强大。
这部小说结构精巧,由时间和回忆组成,时钟嘀嗒,十点五分、十点四十分、接近十一点一刻……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小托在怀表旁守候着,等待着天明,等待着结局。
第二天,清晨差一分六点,读者终于随着小托的回忆,走回现实的当下,揭开故事的最终秘密……一夕回忆,水样春愁的童年陡然步入悲怆不休的少年。
发条橙 豆瓣 Goodreads
A Clockwork Orange
7.9 (83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东尼·伯吉斯 译者: 王之光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Youth is bound to pass. No doubt about it. It is merely an illustration of animal behavior. Or rather, a trinket sold at street vendors, an iron-plated clockwork doll which walks once wound up. A Clockwork Orange is a fantasy novella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 problem boy from the future society of Britain. He plunged into crime driven by adolescent hormone before he was deprived of his free will as punishment. When he reentered society after rehabilitation, he realized he was just a clockwork orange in the hands of God.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8.7 (178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小说叙述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中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怦然心动 豆瓣
FLIPPED
8.7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文德琳·范·德拉安南 译者: 陈常歌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朱莉安娜·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特别是她最爱的无花果树;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下的蛋是最卫生的;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蓝眼睛的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都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上看成乐趣呢?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对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显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觉当回事呢? 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编著的《怦然心动》是在网络获得极高赞誉的电影《怦然心动》的同名原著,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
火星救援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Martian
9.0 (187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威尔 译者: 陈灼 译林出版社 2015 - 10
六天前,马克·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如今,他也将成为第一个葬身火星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阿瑞斯三船员被迫放弃任务。撤离过程中,沃特尼遭遇意外,被孤身一人丢在了这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中,剩余的补给也远不够撑到救援可能抵达的那一天。
当然,沃特尼也不准备坐以待毙,凭借着他的植物学家和机械工程师背景,他决定跟火星来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过家家游戏。
我就要你好好的 豆瓣
Me Before You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乔·莫伊斯 译者: 苏心一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2
你可以把生活变成故事
但你想不到故事的结局
露·克拉克知道很多事情。她知道从公共汽车站走回家有多少步。她知道她喜欢在“黄油面包”茶馆工作,喜欢这有点迷糊又有点窘迫的生活。她其实清楚地知道自己或许不喜欢男朋友帕特里克。
露不知道的是她马上要失去她的工作,即将发生的事情会让她猝不及防。
威尔·特雷纳知道摩托车事故带走了本可以波澜壮阔的人生。他现在觉得每件事情都毫无意义,了无生趣。他确切地知道该怎样结束这一切。
威尔不知道的是露将穿着她五颜六色的衣服,闯进他的世界,而彼此的生活将彻底改变……
Me Before You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Jojo Moyes Michael Joseph 2012 - 1
Lou Clark knows lots of things. She knows how many footsteps there are between the bus stop and home. She knows she likes working in The Buttered Bun tea shop and she knows she might not love her boyfriend Patrick. What Lou doesn't know is she's about to lose her job or that knowing what's coming is what keeps her sane.
2016年5月3日 已读
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 So live boldly, find your possibilities.
JoJo 励志 外国文学 小说 浪漫
普拉斯诗选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西尔维亚·普拉斯 译者: 陆钰明 花城出版社 2014 - 9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自白派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她的父母均为教师,八岁那年她父亲去世。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也是她一生的转折点。当母亲告诉她父亲的死讯时,她决然地说:“我不再与上帝通话了”。之后,她不断在诗中歌吟死亡,也曾多次试图自杀。正是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加上诗人看待事物独特、敏感的角度,因而普拉斯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的强烈感悟,显示出对生命意识的强烈思索。死亡和恐怖常占据她笔下的中心位置,她对死亡的偏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展示了她感受和体验生命的独特方式。普拉斯的诗歌感情细致入微,用词不俗且精确,描摹景物富于色彩感,完美诠释了她向死而生、视自我毁灭为自我重塑的心理。本诗歌集收录了美国于1981年出版的《普拉斯诗选》中的91首精选作品,这部诗选使已逝的普拉斯获得了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正是这部诗选令普拉斯由美国的著名诗人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2016年4月15日 已读
死亡,是一门艺术,和其它是一样。我干得极其出色。

在死前的最后一刻,不知普拉斯是否最终在女儿,妻子,母亲,诗人多重身份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外国文学 女性 普拉斯 美国 美国文学
Disgrace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J. M. Coetzee Vintage 2000 - 4
A divorced, middle-aged English professor finds himself increasingly unable to resist affairs with his female students. When discovered by the college authorities, he is expected to apologise and repent in an effort to save his job, but he refuses to become a scapegoat in what he see as as a show trial designed to reinforce a stringent political correctness. He preempts the authorities and leaves his job, and the city, to spend time with his grown-up lesbian daughter on her remote farm. Things between them are strained - there is much from the past they need to reconcile - and the situation becomes critical when they are the victims of a brutal and horrifying attack. In spectacularly powerful and lucid prose, Coetzee uses all his formidable skills to engage with a post-apartheid culture in unexpected and revealing ways. This examination into the sexual and poliitcal lawlines of modern South Africa as it tries desperately to start a fresh page in its history is chilling, uncompromising and unforgettable.
动物的生命 豆瓣
The Lives of Animals
8.4 (5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库切 译者: 朱子仪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明的博大,精致的文字表达出了智慧的深沉。本书为丛书之一,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它以小说和讲座的形式讨论了尊重动物尊严与权利的问题。本书内容涉及人类学、动物学、哲学和宗教学,不同的知识背景共同营造了一个异常广阔的文学与学术交相辉映的天地。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漫长的中场休息 豆瓣 Goodreads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7.7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方登 译者: 张晓意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1
《漫长的中场休息》是美国作家本•方登的长篇小说,也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
·
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
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
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
这一天,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
《漫长的中场休息》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收获如潮好评,李安尚未读完便决定将它拍成电影。并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选BBC本世纪必读12本小说。本•方登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进行了辛辣有力的讽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改编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美同步上映,跻身奥斯卡夺奖热门,带你领略视觉奇迹。但无论技术如何革新,都无法胜过原著中宏大的人类精神、爱和真正的勇气。经过一番挣扎与救赎,一位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金色梦乡 豆瓣
ゴールデンスランバー
9.1 (214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李彦桦 译林出版社 2010 - 9
平凡的送貨員──青柳雅春和多年不見的老友森田森吾偶遇,卻突然被告知首相即將被暗殺,而青柳則是兇手!還一頭霧水的青柳,早已成為警方不擇手段要緝捕的對象,更慘的是,馬上成為媒體炒作下十惡不赦的罪人,唯一的對策只有不斷的逃、逃、逃……
一路上,小混混、無差別連續殺人魔、前女友等各路人馬相繼出現,情義相挺,他最後會栽在莫名其妙的命運作弄中,還是能順利逃出重圍呢?
2017年6月17日 已读
虽说世界上有很多不可相信的东西,但信赖果然还是连接人与人,抗争邪恶的武器
伊坂幸太郎 外国文学 日本
美丽新世界 豆瓣
Brave New World
8.9 (4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黄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4 - 3
公元26世纪,在一个“新世界”里,近乎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并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在出生之前,就被预设成为贵、低、贱几种种姓,于工业化的育婴房里成批生产。在乌托邦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新社会“安定、本分、稳定”,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到边远地 区。
在那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消失殆尽……
著名学者作家刘瑜作序推荐
全新译本,更符合原文、文笔更流畅
本书封面使用2013年,英国《美丽新世界》插画大赛,优胜奖获得者Nathalie Moore的独家授权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豆瓣
8.5 (10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安德烈·艾席蒙 译者: 权景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 - 8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内容简介:这个世界再无秘密,爱上你,就是我唯一的秘密,而我只愿与你分享。怎么样的渴望,能如此灼烧灵魂;怎么样的思念,能刺痛每一根神经末稍,想要靠近,不敢靠近;想要推开,不舍推开;当猛烈的火焰包裹住两人,这世上,只剩彼此搏搏狂跳的心。我喃喃向你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意大利里维埃拉这年的夏天,比过往十五年还要炫目。突如其来又猛烈的爱,彷佛林中奔出的兽,攫住少年与那人的身与心。关系的暧昧、情欲的流动、对彼此的着迷、犹疑、试探,在焦躁不安的夏日里形成一股令人恐惧却又执着不放的暗流。从两人灵魂深处萌发出来的,是一段仅仅为时六周的爱情故事,以及为一生留下印记的经验,因为他们在里维埃拉与罗马闷热夜晚里发现的,是此生恐怕再也无法寻得的东西:完全的亲密关系。
这是本美丽与智慧兼具的书,分毫不差地以既轻盈又凝缩的谨慎,写作其戏剧场面每一刻的精确真实。《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将巧妙地立足于书架上介于詹姆斯•鲍德温《乔凡尼的房间》(Giovanni’s Room)与爱德蒙•怀特《男孩故事》(A Boy’s Own Story)之间的位置。这也是一本绝佳的小说,描述地中海夏日感官的光芒,与充满欲望的日日夜夜。
海报:
小丑之花 豆瓣 Goodreads
道化の華
7.6 (18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刘子倩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
《人间失格》前传,
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
●○全新译文,
精装珍藏版,
潘通色文艺刷边
●○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
太宰治以其自杀经历,向读者剖析真正的自我
“我打从骨子里是个小天真。唯有在天真中,我得以暂时休憩。”——太宰治
~~~~ ~~~~~~~~~~~~~~~~
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他基于相约殉情却让女人独自死亡的罪恶意识,创作了《小丑之花》。
《小丑之花》主角大庭叶藏与《人间失格》主角同名,描写的是叶藏殉情失败后进疗养院的事,但不同于《人间失格》中叶藏的自卑、怯懦、颓废,《小丑之花》里的的叶藏,年轻、冲动又骄傲。太宰治在这篇作品里,剖析了他日后的巅峰之作《人间失格》里看似消极颓废,实际上却在绝境中求活的主角大庭叶藏的心路历程,还透露了许多关于写作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展现出了太宰治不为人知的侧面剪影,更为日后的《人间失格》留下了诸多余韵。
另收录有太宰治记录镰仓自缢未遂经历的《狂言之神》;
与《小丑之花》《狂言之神》同属“虛構的徬徨”三部曲的《虚构之春》;
第一届芥川奖入围作品《逆行》;
及《他已非昔日之他》。
奇迹男孩 豆瓣
Wonder
8.2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R.J.帕拉西奥 译者: 雷淑容 / 易承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奇迹男孩》同名电影1月19日全国上映!
由《壁花少年》导演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因《房间》萌翻奥斯卡的童星雅各布•特伦布莱在本片中饰演奥吉,朱莉娅•罗伯茨和欧文•威尔逊饰演奥吉的父母。
——————
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儿童图书推荐奖;
国际阅读协 会教师推荐奖;
马克·吐温奖
——————
孩子,尽管成长的路异常艰辛,谢谢你从未放弃。
一段充满勇气、爱与希望的成长旅程,
一个十岁男孩破茧成蝶的不凡故事……
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经历的人生磨难,
也是所 有父母都会经受的心理历程。
人看外貌,天看心。
一个面目丑陋、内心善良的奇迹男孩的励志故事。
——————
《奇迹男孩》的灵感来自一位小女孩。一次,帕拉西奥和孩子们外出,停下来买冰激凌时发现排在前面的小女孩脸部严重伤残,她三岁的儿子看到女孩的脸之后立刻哭了起来。为了避免孩子尖叫伤害到小女孩及其家人,帕拉西奥立即匆忙带着孩子离开,离开时她听到后面小女孩的母亲冷静、友好地说:“好了,孩子们,我们该走了哦。”
事后,她很自责,也开始思考:这个小女孩及其家人每天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事故?就在那天晚上,她听到了收音机中播放的娜塔莉•莫森特的歌曲《奇迹》,随即动笔,写下这部动人的处女作。
——————
奥吉是一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男孩。因为有着一张不普通的脸,十岁之前的他从未上过学。但是,十岁这一年,父母为奥吉精心挑选了一所学校——毕彻中学。自此,奥吉开始了异常艰辛的校园生活。他如何与校长图什曼先生、各个科目的老师,以及性格迥异的同学们相处?上学之后的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何新的挑战?在人群以及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冲突中,他该如何往前?
——————
这是一本关于心碎、爱、生命之意义的好书。读过之后,让人想成为更好的人。
——帕特里夏•赖莉•吉芙,两度纽伯瑞奖获得者
关于善良和勇气的美好故事,每一个人物都闪耀着光芒。
——克莱尔•范德普尔,纽伯瑞奖获得者
充满真情的作品。《奇迹男孩》是一本让人发现周遭之美好的书,我敢打赌,你会爱上奥吉•普尔曼的。
——丽贝卡•斯特德,纽伯瑞奖获得者
简单、纯真是这部作品让人如此难忘的原因。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真实,那么富有人性。这本书真美!
——克里斯托弗•保罗•柯蒂斯,纽伯瑞奖获得者
当你读奥吉的故事时,你会喜极而泣。这是我一生中读过的最感人、最纯粹、最激励人的书之一。
——蕾切尔•霍赫贝格,《童书世界》
奥古斯特•普尔曼让我们重拾真正的美。
——保罗•汉金斯,好读网
帕拉西奥在这本页页引人入胜的处女作中刻画了那些你根本没法抵挡的根植人心的人物。
——娱乐周报
准备好自己。你的眼会被打开,你的心会被温暖,你会为奥古斯特欢呼。
——朱迪•霍布斯
广岛之恋 豆瓣
Hiroshima mon amour
8.2 (103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谭立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
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伦·雷乃携他于去年拍摄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二届电影节,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轰动了整个西方影坛。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
《广岛之恋》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人们说《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中首次出现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电影将早已为文学把持的地盘夺了过来,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介入,影片同传统的、以设置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演实行了决裂。一个或多个人物的独白取代了讲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绘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中,观众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国一批新进导演掀起反传统的电影运动,被称为“新浪潮”,以戈达尔为首的年轻导演蔑视一切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拍摄的电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 同时期崛起的“左岸派”电影集团通常被视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阿伦·雷乃既是这一集团的代表,他们拍摄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内心意识,更使用大量现代色彩十分浓郁的时空倒错的“意识流”手法。
左岸派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时盛行的“新小说”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岸派”的成员。如“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玛格丽特·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给“左岸派”电影带来了强烈的文学风格,因而“左岸派”电影又被称为“作家电影”。“作家电影”一词广义上具有双重含义,其一它意味着影片的导演即是影片的创作者,影片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二影片的剧本屏弃改编名著,而是只拍为电影原创的剧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学家为电影创作的剧本,影片中许多表现手法因而来源于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广岛之恋》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无疑成为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代表作。
《广岛之恋》的爱情与反战反军国主义题材的相互交织得益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原创,但是纵观阿伦·雷乃的创作历程,当代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事件)以及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始终是他选材的重心所在。创作于1950年的《格尔尼卡》借助毕加索的同名绘画,对在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这个著名的古城所进行的灭绝人性的轰炸进行强烈的抗议。1955年阿伦·雷乃又拍摄了《夜与雾》,重新剪辑档案馆得来的黑白照片,新闻片以期重现纳粹集中营残酷情景。而《广岛之恋》正是这两部作品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归宿。
2018年2月14日 已读
第一次看电影剧本,这种写法好挑战读者的自发想象力。喜欢内韦尔的那个故事,战争让我们相遇,战争把我们分开。
外国小说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杜拉斯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Goodreads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1 (141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雅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2
比诗更像诗的十封信,你我都是青年诗人。
.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诗意对谈。
.
里尔克的精神知音,著名翻译家、诗人冯至经典译本,全新再版。
.
全书经冯至先生之女冯姚平女士以及师承于冯至先生的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先生指导校正。
┉┉┉┉┉┉┉┉┉┉┉┉┉┉┉┉┉┉┉┉┉┉┉
.
里尔克留给我们这样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
.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书简家;
这十封信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
.
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寂寞,如何解决职业的苦恼?
二十岁的年轻人致信诗人里尔克,倾吐生活的种种疑惑不安。
同样年轻的诗人如何给出答案?
.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入里尔克诗作十八首;
特别附录冯至论里尔克四篇及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
┉┉┉┉┉┉┉┉┉┉┉┉┉┉┉┉┉┉┉┉┉┉┉
.
“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冯至
.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
.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茨威格
.
里尔克凭借着《杜伊诺哀歌》和《给青年诗人的信》获得了显赫的声名。——《纽约时报书评》
2018年4月28日 已读
读完后整本书贴了不少标注书签,每一封信就像一首诗那样美。里尔克这些文字里,有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感觉能多少体会到一点那位青年每回收到里尔克来信的心情。
书信 外国文学 奥地利 文学 诗歌
庆祝无意义 豆瓣
La fête de l'insignifiance
7.4 (98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兰·昆德拉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7
六月的一个早晨,阿兰走在巴黎一条街道上,看到很多穿着低腰裤、露脐装的女人。看着她们裸露的肚脐,阿兰既觉得迷人,又感到困惑,情色不再以女人的大腿或乳房而是以女人的肚脐作为诱惑的中心,这意味着什么呢?
小说这样开篇,一场嬉笑怒骂的喜剧由此上演,围绕卢森堡公园这个舞台中心,阿兰、拉蒙、夏尔、凯列班四个好朋友轮番登场,顺着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生活故事、他们三三两两的谈话,引出了巴黎街头的花季少女,市民热捧的夏加尔画展,斯大林二十四只鹧鸪的玩笑,尿急的苏维埃傀儡主席,自杀未遂却杀人的母亲,以及天堂纷纷堕落的天使……舞台上演着一部热闹非凡的人间喜剧,幕后却隐藏着作者冷静洞察的智慧:生与死、严肃与荒诞、历史与忘却、现实与梦境,昆德拉让我们在笑中漂浮,为世间的无意义狂欢。
2018年5月6日 已读
没想到这么多友邻给了低分。看到三分之二时我也是想给两星的,但把整本书翻完,在结尾处,突然涌起一阵说不出的惆怅。所有意识流又回到原点,像一场荒诞虚无的木偶戏,在卢森堡公园的草地上落幕。
外国文学 文学 法国 法国文学 米兰・昆德拉
莎乐美 豆瓣
Salomé
9.0 (65 个评分) 作者: (英)王尔德 译者: 中译 吴刚 / 英译 道格拉斯 勋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英伦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一生中创作的最著名悲剧
一段唯美凄恻、超越时代的《圣经》故事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只是唯美主义作品中的经典。故事取材于《圣经》里莎乐美为希律王跳舞换得施洗者约翰头颅的情节,这一圣经典故被王尔德的妙手挖掘出了最黑暗也最深 刻的内涵。欲望的纠缠,畸恋的爆发,诡异的氛围,都被他在这短短的篇幅里发展到极致。而同时代的早夭天才画家比亚兹莱,亦称得上王尔德恶魔般作品最佳的诠释者。
本书收入了英国著名插画大师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多幅插图——被誉为“有史以来诗人和画家最成功的合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