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全球化与文化 豆瓣
作者: 约翰·汤姆林森 译者: 郭英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4
全球化现在是人们的热门话题,但各种争论总是锁定在某些特定的学术话语之内。本书首次引入了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理解全球化问题。本书首先分析了全球化进程和当代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而把这种分析同有关社会的现代性和文化的现代性的相关争论联系在了一起。本书的核心,是对全球现代性复杂的、模棱两可的活生生的体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汤姆林森认为,我们现在能够在文化体验和区域地方之间的联动中看到一种消解的普遍模式了。作者把这种体验的不均衡性质和第一与第三世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还探讨了文化的杂交化的问题,以及在这种非领土扩张化进程中通讯与传媒技术的特殊作用等。《全球化与文化》最后讨论了世界主义的文化政治的问题。
代价论 豆瓣
作者: 郑也夫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 - 10
《代价论》从社会学角度立论,通过大量日常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社会行动后果评估中的代价问题。立意新颖,主题鲜明,问题意识明确。书中理论铨释和经验分析结合得紧密,许多见解发人深省,一反时下社会学著述中只有现象描述不见观点的流弊。评估社会行动的代价,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价值进行综合思考,权衡得失利弊,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代价伦》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把“代价”或“成本”这一常常被认为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重新纳入社会学的视野,充分显示以社会学的眼光把握和权衡各种制度与行为的代价,是大有裨益的;第二,写作深入浅出,将高深的学理娓娓道来,丝毫不带有当今学术论文的八股气息。一是深刻,二是好读。单凭这两点,就颇值得一阅。
王小波:本书作了比较充分的文献准备,文本亦好。更重要的是所论的问题都经过了一番思考,这在现今的学界颇为难得,所以应该算本好书。好书需要批评,这才算正常的学术生活,坏书需要炒作,这才能骗到老百姓的钱。……(本书)中,最让我不满意的是论及乌托邦的一章。……乌托邦的弊端在于它是种极端的管束主义,这种管束常常要了人的命。(摘自其1997年书评)
陈心想(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资深研究员):这书一读就永远难忘。本书当年在大学生中很火,我本科就读的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一个师弟,把这本书认真读了很多遍,感想和心得写得密密麻麻。那是几年后我见到的,也第一次领教一本书能读“破”到这个程度。我读时已经是1998年,没想到和那位师弟一样,阅读心得也密密麻麻写满全书。
田方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代价论》是我在学生时代读过的最有启发性的社会学著作之一。从宏大的制度设计到微观的个体决策,作者深入剖析了众多案例中的得失与取舍,为我们理解社会的常态与变迁提供了一种可贵的理论视角。在社会研究日趋实证化的今天,《代价论》却饱含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趣味。它提醒读者社会科学不仅属于科学家族,也是哲学和艺术的产儿。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郑也夫代表作,提高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获奖书籍。
★独具见识,富于想象且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对人类文明的再思考。
★文化评论家朱正琳、 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学勤、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丁学良、《文汇报》书评撰稿人周毅、北师大经济学教授贺力平敬重推荐!
★罗辑思维十月全线热推,各大媒体全国知名学者专家全面力荐
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 豆瓣
作者: 牟钟鉴 人民出版社 2018 - 5
《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从中华文化的整体视野出发,以儒、道、佛三教关系为着力点,梳理和探讨了三教和而不同、聚同化异、互补互渗、共生共荣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两千年中华思想文化在动态中形成的基本结构,即“一、二、三、多”。“一”是儒家主导,“二”是儒道互补,“三”是儒、道、佛合流,“多”是包纳其他宗教和外来文化。作者将这种既有主体性又有开放性的文化交融之路概括为中华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
《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结构严密、气魄宏大,不仅填补了三教关系整体探讨缺失的学术空白,而且其提炼出来的“多元通和”模式对正确处理当下的文化关系多有裨益,真正体现了“文化自信”。
反景入深林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黄应贵 商务出版社 2010
《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观照、理论与实践》不是一般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导论书,而是以作者过去几十年的田野研究与人生经验为基础,对人类学这门外来知识所作的全面回顾与反省。因此,《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观照、理论与实践》充满着一个非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对这门学问的憧憬、热忱、执着、质疑与创造等心路历程,更满怀着对于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未来之关怀与期盼。希望读者不仅能从此书了解人类学对日常生活各个层面有趣而生动,却又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内涵,更能体会人类学特有的全人类社会文化的整体视野、被研究者及比较的观点、处处可见的反省与挑战已有理论知识及研究者已身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偏见之观照,而有所创新的反思性。因此这也是一本以人为出发点,综合人类学导论、人类学史、人类学理论以及人类学田野研究经验与成果的综合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