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不可能 豆瓣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
尉光吉
拜德雅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 编辑推荐 -
★米歇尔·福柯:“乔治·巴塔耶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写作者之一。”
★日志+笔记+诗歌=一个多元混响的复合文本。
★快感+恐怖+死亡=一次狂暴痉挛的哲学体验。
★异质写作者巴塔耶自述:“我们可以,甚至必须,回应某种东西:它非上帝,却比一切权利更加强大;那就是不可能,而我们只有忘掉所有这些权利的真理,只有接受消失,才能抵达它。”
★又言:“诗歌是一场单纯的迂回:我借之逃离了话语的世界,后者在我眼里已成了自然的世界。我随诗歌进入一座坟墓,那里,无限的可能正从逻辑世界的死亡中诞生。”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三个文本组成。
第一个文本是D(狄亚努斯)的日志,它构成了被称为“鼠的故事”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D的视角展开,记述了他与B的情乱,同时,在这场混乱的激情中,A(阿尔法主教)作为一个衔接D与B之关系的人物在场。
第一部分也涉及了D与E的情乱,而这构成了第二个文本的记述核心。第二部分被称为“狄亚努斯”,是A的笔记。这部分以A的视角展开。
这两个文本共同结构了本书的故事。被称为“俄瑞斯忒斯”的第三部分则更像是一个总的视角,或者说,一则诗性概述。它由诗歌和诗论组成。巴塔耶写道:“为了在一片明显的不可能中抓住一丝可能,我必须首先想象相反的情境。”
★米歇尔·福柯:“乔治·巴塔耶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写作者之一。”
★日志+笔记+诗歌=一个多元混响的复合文本。
★快感+恐怖+死亡=一次狂暴痉挛的哲学体验。
★异质写作者巴塔耶自述:“我们可以,甚至必须,回应某种东西:它非上帝,却比一切权利更加强大;那就是不可能,而我们只有忘掉所有这些权利的真理,只有接受消失,才能抵达它。”
★又言:“诗歌是一场单纯的迂回:我借之逃离了话语的世界,后者在我眼里已成了自然的世界。我随诗歌进入一座坟墓,那里,无限的可能正从逻辑世界的死亡中诞生。”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三个文本组成。
第一个文本是D(狄亚努斯)的日志,它构成了被称为“鼠的故事”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D的视角展开,记述了他与B的情乱,同时,在这场混乱的激情中,A(阿尔法主教)作为一个衔接D与B之关系的人物在场。
第一部分也涉及了D与E的情乱,而这构成了第二个文本的记述核心。第二部分被称为“狄亚努斯”,是A的笔记。这部分以A的视角展开。
这两个文本共同结构了本书的故事。被称为“俄瑞斯忒斯”的第三部分则更像是一个总的视角,或者说,一则诗性概述。它由诗歌和诗论组成。巴塔耶写道:“为了在一片明显的不可能中抓住一丝可能,我必须首先想象相反的情境。”
解构的共通体 豆瓣
作者:
[法]让-吕克·南希
译者:
夏可君 编校
/
郭建玲 张建华 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让-吕克·南希最重要的作品。南希阐述了“共通体思想”,强调既不能认为共通体已经丧失了,可以在怀旧和献祭的牺牲中被重新拯救,传统的神话都是在共同体之中展开的,对共同体的怀旧其实也是对神话的怀旧,而神话离不开献祭和牺牲的前提;也不能认为有一个可以实体化和主体归属的共同体统一性的组织,而是要在文学和写作的共通体中展开独一性存在的彼此的共在。
中文版序
第一部分 非功效的共通体
1、非功效的共通体
2、被打断的神话
3、文学的共产主义(/书文的共同体主义)
4、存在-于-共通
5、有限的历史
第二部分 共通体的解构
1、人之自由的声音
2、政治的“回撤”
3、共显:从“共产主义”的生存到“生存”的共通体
4、“此在”之“与在”
5、被离弃的存在
6、碎裂的爱
7、闯入者
8、一切皆为政治?——一个短评
9、我们这些人(Nous autre)
10、身体
附录 让-吕克·南希生平和主要著作导引
编校后记
中文版序
第一部分 非功效的共通体
1、非功效的共通体
2、被打断的神话
3、文学的共产主义(/书文的共同体主义)
4、存在-于-共通
5、有限的历史
第二部分 共通体的解构
1、人之自由的声音
2、政治的“回撤”
3、共显:从“共产主义”的生存到“生存”的共通体
4、“此在”之“与在”
5、被离弃的存在
6、碎裂的爱
7、闯入者
8、一切皆为政治?——一个短评
9、我们这些人(Nous autre)
10、身体
附录 让-吕克·南希生平和主要著作导引
编校后记
Speed and Politic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Paul Virilio
译者:
Mark Polizzotti
Semiotext(e)
2006
- 10
Speed and Politics (first published in France in 1977) is the matrix of Virilio's entire work. Building on the works of Morand, Marinetti, and McLuhan, Virilio presents a vision more radically political than that of any of his French contemporaries: speed as the engine of destruction. Speed and Politics presents a topological account of the entire history of humanity, honing in on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made possible through the militarization of society. Paralleling Heidegger's account of technology, Virilio's vision sees speed--not class or wealth--as the primary force shaping civilization. In this "technical vitalism," multiple projectiles--inert fortresses and bunkers, the "metabolic bodies" of soldiers, transport vessels, and now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are launched in a permanent assault on the world and on human nature. Written at a lightning-fast pace, Virilio's landmark book is a split-second, overwhelming look at how humanity's motivity has shaped the way we function today, and what might come of it.
日常生活批判 豆瓣
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
作者:
[法] 亨利·列斐伏尔
译者:
叶齐茂
/
倪晓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8
列斐伏尔结合超现实主义、法国的黑格尔主义、尼采和存在主义等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推进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批判。所谓异化,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交换价值超越、脱离使用价值的社会,一个为生产而生产而不是为日常生活而生产的社会,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意义消失的异化现象。前工业社会中人对自然、暴力统治的直接恐惧不见了,人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符号化、抽象化、功能化时代。列斐伏尔把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作为其分析的出发点和指引,这一日常生活经验为商品侵入,被非本真遮蔽,但它呈现为抵抗和更新社会生活的基础。日常生活具有可能性,可能性这一列斐伏尔常用的词语蕴含了变革的需求,他始终坚持,今天的社会解放一定是总体性的,是日常生活的节日化、艺术化与瞬间化。
新浪潮(第三版) 豆瓣
La Nouvelle Vague
8.0 (7 个评分)
作者:
[法]米歇尔·玛丽
译者:
王梅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4
- 8
《法国128影视手册:新浪潮(第三版)》是对新浪潮运动进程叙述最客观,概括最准确,考据最详细的专业著作。堪称电影流派研究范本。
全书从新浪潮的发起开始,极为详细地讲述了整个新浪潮运动的发展历程,为新浪潮运动作出准确定义,并详细介绍与分析了新浪潮导演、编剧,制片人、技术人员、演员在这次划时代的电影运动中的推动作用,最后为新浪潮运动所引发的新一轮美学革命的国际影响作出客观总结。区别于其他描述新浪潮的著作,《法国128影视手册:新浪潮(第三版)》对新浪潮电影的影片分析很少,着重于讲述新浪潮的发展历史,考据极为详实,理论分析相当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
全书从新浪潮的发起开始,极为详细地讲述了整个新浪潮运动的发展历程,为新浪潮运动作出准确定义,并详细介绍与分析了新浪潮导演、编剧,制片人、技术人员、演员在这次划时代的电影运动中的推动作用,最后为新浪潮运动所引发的新一轮美学革命的国际影响作出客观总结。区别于其他描述新浪潮的著作,《法国128影视手册:新浪潮(第三版)》对新浪潮电影的影片分析很少,着重于讲述新浪潮的发展历史,考据极为详实,理论分析相当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
空間物種 豆瓣
Espèces d’espaces
6.8 (5 个评分)
作者:
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译者:
許綺玲
麥田
2019
- 1
法國當代奇才作家培瑞克
日常哲思散記、空間書寫經典逸品
活著,是從一個空間移往另一個空間,同時盡可能避免相互碰撞。
「居住在一個房間裡,這意味著什麼?居住在一個地方,是占有它?何謂占有一個地方?從何時起,一個地方才真正算是你的?是當你把三雙襪子泡在一個粉紅色的塑膠臉盆內?是當你把衣櫃裡的所有衣架都派上用場?當你在牆上用圖釘釘住一張老舊的明信片……?當你在房間裡經歷了等待的痛苦煎熬,或者忍受牙痛的折磨?還是當你為窗戶掛上合適的窗簾,貼上壁紙,打亮地板?」
「任何一位貓主人都會告訴你,貓比人要更懂得如何安居屋室,即使是在極端方正、簡直無比駭人地步的空間,貓也自然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它的角落。」
【內容簡介】
培瑞克於一九七四年出版的《空間物種》廣闊地涵蓋了有關空間的當代議題、歷史的記憶、未來的啟示,以及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小事例、提問和實驗,是開創生活空間書寫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只與同時代社會學者的日常生活研究或空間理論同步,又與當時欲撼動生活的許多藝術行動深有默契;且持續地、經久地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空間研究者、社會學家,以及城市規劃者和建築界人士。
「空間物種」:是空間的什麼物種?物種,來自生物學研究的分類法,培瑞克反過來,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安排篇章,就近從他寫作的紙上空間開始,然後依序擴展,形成各章節:紙頁、床、房間、公寓、樓房、街道、社區、城市、鄉下、國家、歐洲、世界、空間。
培瑞克談的就是人所經營和經驗的空間,生活中的、理想中的、記憶中的,也許耽溺其中、也許視而不見、也許嚮往、也許恐懼、也許遺忘、也許無中生有、也許根本無以想像……
這本小書是培瑞克作品中最受讀者喜愛的一部,文筆隨和,諧趣間流露憂鬱。對臺灣的讀者而言,欣賞艾可的博學與「無盡的名單」、驚嘆波赫士各種想像的「寫作計劃」、讚美清少納言的主觀審美羅列、喜愛卡爾維諾從遠古、異國到科幻未來的空間幻想、喜愛西西看圖說故事的讀者,都可以在培瑞克這部空間書寫文集中,感受到或近或遠的共鳴迴響。
日常哲思散記、空間書寫經典逸品
活著,是從一個空間移往另一個空間,同時盡可能避免相互碰撞。
「居住在一個房間裡,這意味著什麼?居住在一個地方,是占有它?何謂占有一個地方?從何時起,一個地方才真正算是你的?是當你把三雙襪子泡在一個粉紅色的塑膠臉盆內?是當你把衣櫃裡的所有衣架都派上用場?當你在牆上用圖釘釘住一張老舊的明信片……?當你在房間裡經歷了等待的痛苦煎熬,或者忍受牙痛的折磨?還是當你為窗戶掛上合適的窗簾,貼上壁紙,打亮地板?」
「任何一位貓主人都會告訴你,貓比人要更懂得如何安居屋室,即使是在極端方正、簡直無比駭人地步的空間,貓也自然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它的角落。」
【內容簡介】
培瑞克於一九七四年出版的《空間物種》廣闊地涵蓋了有關空間的當代議題、歷史的記憶、未來的啟示,以及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小事例、提問和實驗,是開創生活空間書寫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只與同時代社會學者的日常生活研究或空間理論同步,又與當時欲撼動生活的許多藝術行動深有默契;且持續地、經久地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空間研究者、社會學家,以及城市規劃者和建築界人士。
「空間物種」:是空間的什麼物種?物種,來自生物學研究的分類法,培瑞克反過來,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安排篇章,就近從他寫作的紙上空間開始,然後依序擴展,形成各章節:紙頁、床、房間、公寓、樓房、街道、社區、城市、鄉下、國家、歐洲、世界、空間。
培瑞克談的就是人所經營和經驗的空間,生活中的、理想中的、記憶中的,也許耽溺其中、也許視而不見、也許嚮往、也許恐懼、也許遺忘、也許無中生有、也許根本無以想像……
這本小書是培瑞克作品中最受讀者喜愛的一部,文筆隨和,諧趣間流露憂鬱。對臺灣的讀者而言,欣賞艾可的博學與「無盡的名單」、驚嘆波赫士各種想像的「寫作計劃」、讚美清少納言的主觀審美羅列、喜愛卡爾維諾從遠古、異國到科幻未來的空間幻想、喜愛西西看圖說故事的讀者,都可以在培瑞克這部空間書寫文集中,感受到或近或遠的共鳴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