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的赠礼
幾米 故事的开始 豆瓣
作者: 幾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4
他的畅销作品,我们能一一细数;他成名前那段晦暗无助的日子,我们也略知一二。但是,那些美妙的图画,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简短却发人深省的文字,究竟是怎麽产生的?一个创作者,必须具备什麽能力,才能又画又写,并且持续不断?
从1998年出版《森林裡的祕密》和《微笑的鱼》开始,几米已经这条路上耕耘了十年。这十年间,他以惊人的创作能量,推出各种不同面貌的作品,红遍海内外。但他鲜少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在几米的脑袋和作品之间那个神祕的世界,始终令人好奇。「我还不够份量谈这些。」他总是腼腆地说。
于是我们等了十年。在这本书中,几米首次完整地详述每个创作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画面的完成,到角色、主题的灵感诞生,「创作」背后神秘的帘幕随着几米的回溯一一揭开。书中并收录王文华、陈绮贞、黎焕雄、陆蓉之、柯倩华等人对几米作品的看法。「几米为什麽是几米?」这本书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桉。
「人生是没办法计划的,有太多意外了。」几米接受Discovery採访时曾这麽说。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相信,「任何人都值得拥有一朵美丽的花。」他用十年在创作道路上的坚持,证明了这件事。但愿这本书也能成为一朵美丽的花,献给所有一直默默支持他、守护他的读者,在梦想迷路的时候,拥有再飞翔的力量。
上课记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豆瓣 Goodreads
First Love, Last Rites
8.1 (20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潘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豆瓣
9.6 (55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09 - 3
卡尔维诺从三个方位写这本书:作家、读者、批评家。就其观点的成熟度而言,他这时已来到生命的最后期。作为作家他有特别的阅读需要,作为读者他有极大的好奇心和胃口,作为批评家他有独特的眼光和行文。三者结合起来使他写出这本高密度的小书:几万字即能纵横古今世界文学,梳理一条条綫索, 把不同倾向不同风格的作家一串串连接起来,使我们在文学的迷宫中豁然开朗,眼前一亮。
这本小书不是具体谈论某位作家某些作品,而是谈论不同作家的共通点和差异性。这些作家和作品都成了卡尔维诺阐述他的论点的例子,而他的论点又都是长年累月阅读这些作家和作品之后形成的。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似乎综合了卡尔维诺自己在书中推崇的各个特色:既轻快又准确,既形象又繁复。
屋顶长的一棵树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曹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2
这是一本让你充满惊喜的小说集
本书由曹寇的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作者用零碎的方式描述了笔下那些杂碎人物的破碎生活。
无论是“我”、邱女士、王奎、乡镇流氓,还是“革命者”、新闻事件中的死者、棺材匠,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有短暂的青春、卑微的生活以及让人忧伤的欲望,这也许并非世界的全部真相,但你会发现,事实大抵如此。
《鞭炮齐鸣》中与死者的交谈,使一切都蒙上了死亡的黑纱;《都健在》中那些少年时代的朋友,他们各奔前程,都还活着,但也正在死亡。《王水中的二爷》中作者在向蒙昧致敬,向童年致敬,向与死亡和失踪同样属性的自由致敬。《青龙会老大要多凶有多凶》中乡镇流氓的诗性生活及其宿命。
与其说作者喋喋不休的是现实主义,不如说它们都是寓言。如果说寓言是严肃的,那么这次例外,这里只是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
2013年4月16日 已读
好阴暗读得有点累不过人作者说了我怎么写凭我自己高兴读者怎样才不管呢
中国 基友的赠礼 小说
西窗法雨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刘星 法律出版社 2008 - 10
《西窗法雨》(第2版)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2013年4月10日 已读
很不喜欢,似乎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分析也很有问题,只能以“这是十二年前写的”和“这是面向初学者的”来安慰自己看完
中国 基友的赠礼 法学 法律 随笔
爱伦坡惊悚小说全集 豆瓣
8.7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伦·坡 译者: 简伊婕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
爱伦•坡的小说,以永恒的死亡为主题,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浪漫主义死亡的感伤,亦与哥特小说死亡的纯粹恐怖有差异,当然也不同于现代主义死亡的荒谬。他是独一无二的——以繁复的笔法,渲染诡异恐怖的气氛,勾勒离奇的情节,以及那个亦真亦幻,令人惊诧莫名、难以置信的世界。
○侦探小说的首宗棘手案件《莫格街凶杀案》
○站在尸体上张着血红的独眼《黑猫》
○《跳蛙》的计划,让国王大臣自动受缚,上演血淋淋的人肉烧烤记
《莫格街凶杀案》《玛丽罗杰血案》《黑猫》《金甲虫》等篇目国内读者早已耳熟能详,而这一本《爱伦坡惊悚小说全集》不仅收录了这些经典短篇,还翻译了其余的爱伦·坡的推理作品与惊悚小说,足以勾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恐怖的隐秘渴望。
枕草子 豆瓣
枕草子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少纳言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性Ⅰ 豆瓣
Deuxieme sexe. Ⅰ, Les faits et les mythes
9.0 (118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2013年2月26日 已读
信息量好大,不懂存在主义的我读加缪和波伏娃都感到痛苦。。。
2013年2月26日 评论 寻找女性的自我 - 私有制的出现使男性需要确认他的继承人的血统,女性的贞洁成为财产安全的必要因素,女性不再属于她母亲的部落,而随着婚姻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害怕着作为他者的女性,他们渴望通过占有来征服,却又否认女性与他们属于同类,女性是仁慈的自然和天主的智慧与男人之间的中介,女性的地位由“地狱之门”转为“天堂之门”。 灰姑娘的故事中她的幸福仰赖于白马王子而非自身的努力,这是对女性作为人的本质的否定。女性在被解放的同时又由顺服的圣母回归到吃人的血盆大口。自由之后,除了自由地创造外,她没有别的命运。(265) 男人趋于目的,他属于超越性。女人沉湎于自己的情感,她整个是内在的。男人想要给予,而女人却想夺取。 只有女性,作为他者,才能成为男性的缪斯欣赏艺术,她并不创造艺术,但她不属于他的同类,因而她的评判作为男性的尺度而又价值。通过女性及其维护的家庭,男人在与外界一天的交流后在家庭中找到慰藉而完成自我。 两性中的任何一方,在一开始都没有任何特权。我们不应指望通过他者来补足自身。 他者即是恶,但对善必不可少,反过来又回到善。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女性研究 法国 波伏娃
四喜忧国 豆瓣
7.3 (2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四喜忧国》的出版是张大春真正意义上被大陆引进的第一本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不但包含台湾版的所有7篇小说,另外还增添了6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他初期的成名代表作:1975年得到第九届时报小说甄选首奖的《将军碑》、当年题材大胆“犯禁”的《四喜忧国》、早期的《悬荡》、《鸡翎图》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张大春还专门为大陆版撰写了一篇精彩的序言《偶然之必要》。
中国哲学简史 豆瓣 谷歌图书
9.5 (19 个评分) 作者: 冯友兰 译者: 赵复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5
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冯友兰先生于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访问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后形成本书。本书有各种语言译本,是西方人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作者以一本短小精炼的哲学小书,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间充盈着睿智与洞见。本版主要采取赵复三译本,同时参考涂又光译本作少量修改。
2013年2月11日 已读
感觉学到了好多但是也有好多不懂的地方。。不好好打好基础和做笔记果然不行啊。。
中国 历史 哲学 基友的赠礼
正见 豆瓣 Goodreads
Almost Buddhist/近乎佛教徒
8.9 (69 个评分) 作者: [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译者: 姚仁喜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1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2013年2月5日 已读
解答了许多对于佛教的误解适合初学者。佛陀说,你是你自己的老师。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记住这四句就好〜
佛教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宗教
我是个年轻人 我心情不太好 豆瓣
Naive. Super
7.4 (95 个评分) 作者: (挪威)阿澜·卢 译者: 宁蒙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1
◆北欧头号畅销小说,挪威版《麦田守望者》
◆被无数读者津津乐道20年,风靡全球35国
◆出版后被天天向上,十点读书,新世相等媒体争相推荐,“丧”文学风靡全国。
◆恰到好处的天真,毫不做作的幽默,诗意迷漫的人生哲学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制作团队倾力奉献。二十周年修订全新译文,超人气插画师卤猫绘制新封面。特种纸双封精装,精美异常。
内容简介:
我25岁,读着一个硕士,我被时间、空间、意义这些事情烦扰着。
我知道的东西多得难以置信,
我知道名字,年份。数以百计。
我知道谁第一个上的珠穆朗玛峰,
我知道谁导演了那些美国最蹩脚的肥皂剧,
我知道当空气遇到机翼时,会在机翼上表面形成低气压,就是这玩意儿让飞机飞了起来。
我知道亚里士多德讲的话是啥意思。
我知道时间在太阳上会走得慢一点,
我知道的实在太多了。
我拿他们干吗呢?
我当然可以去参加“杰帕迪只是竞赛”,奖品是希腊游。
双人的。但是我没有女朋友。我只能一个人去。
但是我去希腊干什么呢?没有理由相信我在那儿会更开心。
要是我能有一种非常靠谱的感觉,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那该多好。
金刚经·心经 豆瓣
9.6 (22 个评分) 作者: 陈秋平 译注 译者: 陈秋平 中华书局 2010 - 5
各类小本般若经的编译与流传中,以《金刚经》与《心经》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
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空”。但佛教所说的“空”,非一无所有之“空”,而是以“缘起”说“空”,亦即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缘”即“条件”)的产物,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缘起”);条件不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缘灭”)。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念念不住的过程,因此都是没有自性的,无自性故“空”。
《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金刚经》的“对外扫相”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两部经典都从扫外相、破心著的角度去说“空”。
2013年1月21日 已读
各种看不懂看来我离顿悟还远,佛说不应执着于法的外相,所以就算感觉没看懂也不用纠结开悟不开悟吧,担水扫地亦是修行啊,不执着于法,不执着于悟,不执着于得,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皆不可有。
中国 佛学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宗教
西西弗神话 豆瓣 Goodreads
Le Mythe de Sisyphe
8.8 (38 个评分)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的话,那么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2013年1月14日 已读
同为火车读物看得我头大
2013年1月14日 评论 对虚无的胜利 - 加缪的哲学观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我们对荒诞的思考只有三种结果:承认,反抗,和保留冒险的激情。<鼠疫>里的神父说要么一切全托付给上帝,要么否定上帝。这也许会走向异端。荒诞人既不否定永恒也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我们不当把一切托付给未来,因为未来属于虚无,属于荒诞。荒诞使一切行为合情合理化,使它与其结果相抵消,但这并不意味着荒诞既允许一切。我们的道德正是建立在这不允许之上。我们在荒诞面前无处可逃,但并非无能为力。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从而感到失去了自由,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宗教的人是要得到一种有主子的自由,人创造上帝是为了避免自杀。在神之庇护下人卸下了本应自己承担的重负。 艺术家明白自己的作品免不了毁于一旦所以他们并不为自己的作品世代流传而创作。这种边否定边激励的行为既是一种苦行。我们认出荒诞的时刻正是开始偏离它的时刻。艺术和创作生而为荒诞,一切都为"无为"。 自杀是对荒诞的反抗。若没有神明,人就是地球上完全自由的生灵,要完全自由就要否定神明。自杀是对无法对抗的命运的反抗,即使这对他人并无意义。而对归向虚无的命运面前仍断定一切皆善,是为西西弗反抗众神加予他无用而痛苦的命运的反抗,他的命运由此而不再微不足道,众神得以被推翻。在我看来,这是对荒诞的更大的胜利。
加缪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存在主义 法国
鼠疫 豆瓣
La Peste
8.8 (108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2013年1月10日 已读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人能逃开的死使人顾不上考虑其他事物,人们忙于考虑如何躲避死亡却忘了生之意义。我们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我们一直都在间接促进谋杀,只为我们都同意的一些原则。
上海译文 加缪 基友的赠礼 存在主义 小说
找死专卖店 豆瓣
Le Magasin des Suicides
6.2 (21 个评分) 作者: 尚·德雷 / Jean Teulé 译者: 刘成富 / 龙佳 凤凰出版社 2009 - 11
“太多人都死得不够专业……你知道吗,在十五万自杀的人当中,十三万八千人都失败了。这些人往往成了轮椅上的残废,肢体不全,而如果购买了我们的商品……我们提供的自杀方式是有保障的。如果不死就全额退款!买吧,买吧,您不会后悔这笔开销的……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只用一次就死成,成就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请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家店铺,销售着自杀工具。这个小小的家族企业在死气沉沉的氛围中竟然生意兴旺,而且已经传承了十代人,直到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无情的对手——生活的快乐。
这是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代代皆以贩卖创意自杀产品著称,不管你是要剖腹、自焚、上吊,还是碰触式、吸入式、口服式的各种毒药,这里都可以完全满足你的需求。
这个小小的家族企业一直都靠悲伤和苦闷维生,家里的每个人都愁眉苦脸、了无生气,他们的人生观黑暗负面,唯一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顾客都视死如归,帮助他们轻松“上路”。
在老板夫妇的精心教养下,大儿子患有严重的厌食症,美丽的女儿玛莲则极度缺乏自信,每天都想一死了之。就在这样一片“愁云惨雾”中,没想到却出了个“不肖子”。
小儿子天生爱笑,一个接一个的恶作剧不但令顾客求死无门,更颠覆了整个家族的价值观。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老字号的商誉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2013年1月8日 已读
其实我笑点太高没怎么笑但是看得人心里暖暖的----一开始是这样想的,但结局实在是让我难受了。所以说生活本就不存在奇迹吗。
基友的赠礼 小说 法国
卯个人2 豆瓣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卯卯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 6
三千万博客粉丝翘首以待!
王卯卯绘图日记第二辑!
狂销十六万册绘本《我兔斯基你》的作者、国际性艺术形象兔斯基(TUZKI)的原创者王卯卯的中国大陆第三册绘本火热上市!
兔斯基的生活,不如兔斯基他妈的生活。
领袖级创意艺术家王卯卯的传奇漫画日志。
半斤线条,一纸腹黑;三两色彩,满眼温情。
每个人都是卯在某个角落里努力的某个人。
随书附赠:“卯时卯刻”创意记事本
1、 在王卯卯近三千万浏览人数的博客粉丝中,有绝大部分读者并不是冲着兔斯基去的,而是冲着她连载的绘图日记。在每个帖子好几百的回复中,几乎都提及要求她将日记集结出版。《卯个人》第一册就是替这个数量恐怖的粉丝群还愿的书,一上市就已狂销十三万册!第二册更是粉丝千呼万唤、强烈期待的新篇章!
2、 相对于兔斯基的清醒、从容、冷静、睿智、腹黑,那么卯个人形象的关键词是脱线、闹腾、热乎乎、活泼、努力。王卯卯绘图日记《卯个人》系列拥有更轻松的节奏、更丰满的主题、更打动人的生活化的段子,受众更大,打击面也更广,每个读者都与卯卯有着强烈共鸣!
这不是一册简单的绘本,也不是一本寻常的心情日记。除了恣意传达“卯式”成长史、见闻录和人生观之外,更可贵的是创意化。创意记事本赠品更给本书增加了无限精彩!
卯个人 豆瓣
8.9 (19 个评分) 作者: 王卯卯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0 - 9
兔斯基原创者王卯卯(Momo Wang)继《我兔斯基你》之后最新漫画力作。
独家赠送《卯时卯刻》倒计时信封礼包、《卯年卯月》纯手工3D万年历,100%卯卯发明物。
前言:这本书叫《卯个人》,是完全记录我自己生活和历程的一本书,“卯”的读音近似“某”,其实每个人都是卯在某个角落努力的某个人。
后记:现在我靠自己,已经可以去到任何一个地方,我拿着一张单程票踏上了新的旅途,因为我想看更远大的世界。在每个人的道路上,有些东西永远地失去了,还有一些即将要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