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理查二世 (2013) 豆瓣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Richard II
9.5 (45 个评分) 导演: 格雷格里·多兰 演员: 大卫·田纳特 / 奈杰尔·林赛
其它标题: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Richard II
Richard is King. A monarch ordained by God to lead his people. But he is also a man of very human weakness. A man whose vanity threatens to divide the great houses of England and drag his people into a dynastic civil war that will last 100 years.
2020年7月29日 看过
我承认是为了 DTT 的美貌去看的,长发白袍赤足,妩媚动人(¯﹃¯),金色大波浪长发的 DTT 美得我还能苟三天,一看他出场就情不自禁露出老母亲的微笑,甚至为他做了个字幕_(:з」∠)_……DTT 的台词功底太好了!!!演技太好了!!前半段自负傲娇欢脱得像小兔子又透着一丝欠扁,后期哀婉悲伤,温顺地承受命运折磨,和堂弟情不自禁的一吻和最后揭露凶手真面目时的惊愕哀恸和那温柔的一摸脸,往他怀中的一倒,我的心碎了……舞台设计也美极了,几位老演员的演技太厉害了……估计得二刷三刷四刷,莎翁剧本也得看。差点就忘了小10在说Royal We这个梗了!
DavidTennant RSC RSCLive Shakespeare Theatre
索福克勒斯悲剧集2:俄狄浦斯王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Goodreads
9.7 (13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索福克勒斯 译者: 罗念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5 其它标题: 索福克勒斯悲剧集(名译插图本共5册)(精)/文景古典 / 索福克勒斯悲剧集3:厄勒克特拉
古希腊经典作品,西方文明的源头与首次巅峰;
油画、版画、雕塑等精美插图,生动重现戏剧场景;
罗念生名家译本,详尽注释,还原悲剧神韵。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
伟大的悲剧家,把悲剧艺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索福克勒斯作品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全盛时期的思想。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歌颂英雄人物,重视人的才能。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风格质朴,简洁有力,人物丰富多彩,布局严密而和谐,形式趋于完美,把悲剧艺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俄狄浦斯王》
根据哲布(SirRichardC.Jebb)编订的《索福克勒斯全集及残诗》(Sophocles,ThePlaysandFragments,Cambridge,1914)第一卷《俄狄浦斯王》(TheOedipusTyrannus)希腊原文译出。
2020年6月16日 已读
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比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对神正论的态度差别上……索福克勒斯的人物确实没有欧里庇得斯的性情激烈,但《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的伟大是永恒的!即便再怎么清楚俄狄浦斯的命运,看到真相被揭示的那刻,我还是和在场的观众一样震惊。凡人只能哀叹于神定的命运,坦然地面对死亡反倒显出一种英雄态度。另外必须要吐槽,书读完了,塞不回盒子了,硬塞进去以后险些没能拔出来……
世界文学 古希腊 悲剧 戏剧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全集(全六册)》 豆瓣
作者: 【英】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2018 - 10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全集(全六册)》完整收录了莎士比亚喜剧、悲剧总计二十三出戏剧。全集共六册,三册悲剧,三册喜剧。
1947年,朱生豪先生译著《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由世界书局出版。本版即以该版为底本进行甄选与编校。作为中国较早译介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家,朱生豪译文首要 宗旨系“保持原作之神韵”,其次为晓畅明白。译著至今已七十载有余,仍广受欢迎。
·
朱译与当今汉语格调基本一致,其中颇有特色的吴语方言,及为现代读者不识却富含典故、文采斐然的语词,本版皆予以保留。若联系语境,这些表达既不会对理解原文造成障碍,读者也可由此领略原译神韵。
·
【编辑推荐 】
*流行70余年、完美呈现莎剧原作神韵经典译本
*民国36年世界书局权威定本全新简体版
*台本形式排版,充分展现“可供阅读的剧本”,方便读者
*完整收录莎士比亚、朱生豪年谱
*全套六册囊括所有莎士比亚代表作品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豆瓣
作者: Oscar Wilde Dover Publications 1990 - 7
A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anthologies and reference books for Key Stage 3 onwards.

Product Description
Witty and buoyant comedy of manners is brilliantly plotted from its effervescent first act to its hilarious denouement, and filled with some of literature’s most famous epigrams. Widely considered Wilde’s most perfect work, the play is reprinted here from an authoritative early British edition. Note to the Dover Edition.
2020年2月12日 已读
庸俗小喜剧,充斥着不可思议的巧合、对上流社会虚伪与拜金的讽刺、无用的格言警句和双关语,嘲笑婚姻的价值可人人都向往happy ending。“一个人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发现自己讲了一辈子实话”,true story。庸俗又如何,我需要这样的大团圆结局。
Drama OscarWilde 戏剧 王尔德 英国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全三册) 豆瓣
作者: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 译者: 周作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 1
《苦雨斋译丛》体现了翻译家周作人的主要成就。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除只有印本存留的《希腊拟曲》、《财神》、《伊翁》、《厄勒克特拉》和《腓尼基妇女》外)都依译者手稿印行,恢复了此前印本被删改的部分,而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谈论周氏的翻译成就。
周作人是以文学家、思想家而兼作翻译家的;受众(无论论家还是读者)要一下子把这些身份全盘接受下来,恐怕并非易事。结果,思想家周作人为文
2019年7月11日 已读
一个多月,1472页,最近花费时间最多的书了。正如止庵所言,周译的珍贵之处正在于大量比正文还长的注释。“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赫卡柏的悲剧与我何干?”从今以后我终于知道赫卡柏究竟遭遇了什么。欧里庇得斯的写法当然不太传统,与荷马不一致,和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等同时代人亦不同,他是阿拉克萨戈拉的学生,越是往后的剧目越展示出对神义论的怀疑。凡人的命运总是被众神玩弄,从伊翁对阿波罗的质疑,到生来就是整个悲剧的俄狄浦斯,就算是大英雄赫拉克利斯亦无法反抗,唯有“死后升天娶了女神/成为星星”的安慰。欧里庇得斯笔下有毒后克吕泰涅斯特拉,也有甘心为家国自我献祭的伊菲格涅亚,还有众多的母亲,周说欧对女性的态度总体上是赞扬的,我想是的。过不了多久我应该就会忘掉这些拗口的古希腊人名和神祗的复杂的别名、代称吧…
古典 古希腊 周作人 希腊 悲剧
西厢记 豆瓣
8.2 (20 个评分) 作者: 王实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2013年6月23日 已读
古人真邪恶,诚如xb所言,书生所求不过名、利、财、色,圣贤书读到哪里去了〜
中国 古典 戏剧
安魂曲(外国剧本卷) 豆瓣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8
《安魂曲(外国剧本卷)》主要内容:在金钱拜物教如此猖獗的年代,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自己?在欲望迷人的丛林中,我们是否还分得清真实与虚幻?在众声喧哗之中,我们又能否找到确定性和意义之所在?这卷外国剧本选将引领我们走进那谜一样的世界,带我们去面对谜一样的自我,去体会人心的崇高与卑劣,去品味世界的温暖与残酷……
Romeo and Juliet 豆瓣
作者: William Shakespeare Wordsworth Editions 2000 - 11
Book Description
The Wordsworth Classics' Shakespeare Series presents a newly-edited sequence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works. The textual editing endeavours to take account of recent scholarship while giving the material a careful reappraisal. About this book: Love, sex and death are the components of Shakespeare's classic story of the love of two young people which reaches across the barriers of family and convention. It encompasses great love, high drama, low comedy and a tragic ending. Romeo and Juliet is a pure tragedy of youth told in verse that is both youthful and intense. The loveliness and the music of the poetry make believable the otherwise commonplace afflictions of blighted love. The beautiful personification of som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has caused Romeo, Juliet, Mercutio and the Nurse to become part of the world's literary mythology.
Love, sex and death are the components in this story of the love of two young people which reaches across the barriers of family and convention. It encompasses great love, high drama, low comedy and a tragic ending.
Book Dimension :
length: (cm)19.8 width:(cm)12.6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1年10月28日 已读
1,Juliet was only 14 years old when met Romeo; 2, Romeo killed her cousin and fiancé; 3, Romeo was drowning himself in sorrow for another girl before he met Juliet.. Conclusion: Juliet is much greater and braver than Romeo....最后。。我需要补一补朱生豪译本= =
literature 戏剧 英文原版 莎士比亚
枕头人 豆瓣
9.2 (45 个评分) 作者: [英]马丁•麦克多纳 / 汀布莱克•韦滕贝克 译者: 胡开奇 新星出版社 2010 - 4
这位冷血的警察,出于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没有将那些小说稿付之一炬,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了卡图兰的档案,贴上封条,以便将它们封存到五十年后。这一变故搅乱了作者原本时尚的悲凉结尾,但不管怎样……不管怎样……它多少保存了这一事件的精神本质。
——《枕头人》
以未来的名义还有什么没被说过和做过呢?未来总是在某个他人的手中。我们等待着许诺的时光,等待那最佳时光,忘记了责任与痛苦。我们不再提出疑问,在夜晚我们睡得香甜,我们也不曾看到……
——《夜莺的爱》
世间万物都被军事征用了。
——《远方》
没有审查制度,将没有象征,没有隐喻,没有戒律……
——《审查者》
本戏剧集收录了《枕头人》、《审查者》、《夜莺的爱》和《远方》四部英国当代经典剧作。它们都从问世起就在世界各地不断重演,并获得多项戏剧大奖。这四个剧本在本书中构成一种整体的张力:关于虚构作品和社会行为、审查制度、国家名义下的暴行。
奥瑟罗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1 - 6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戏剧经典著作中的一本。
麦克白 豆瓣
8.8 (43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1 - 6
于世界文学史中,足以笼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为词坛之宗匠,诗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腊之荷马,意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亚,德之歌德乎,此四子者,各于其不同之时代及环境中,发为不朽之歌声。然荷马史诗中之英雄,既与吾人之现实生活相去太远;但丁之天堂地狱,又与近代思想诸多低语;歌德距吾人较近,实为近代精神之卓越的代表。但以超脱对空限制一点而论,则莎士比亚之成就,实远在三子之上。盖莎翁笔下之人物,虽多为古代之贵族阶级,然其所发掘者,实为古今中外贵贱贫富人人所同具之人性。故虽经三百余年以后,不仅其书为全世界文学之士所耽读,其剧本且在各国舞台与银幕上历久搬演而不衰,盖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与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
中国读者耳闻莎翁大名已久,文坛知名之士,亦曾将其作品,译出多种,然历观坊间各译本,失之于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于拘泥生硬者实繁有徒。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原作神味,荡然无存,甚至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阅读,此则译者之过,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
余笃嗜莎剧,曾首尾研涌全集至少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开四年春,得前辈同事詹先生之鼓励,始着手为翻译全集之尝试。越年战事发生,历年来辛苦搜集之各种莎集版本,及诸家注译考证批评之书,不下一二百册,全数毁于炮火,仓卒中只携出牛津版全集一册,及译稿数本而已,而后辗转流徙,为生活而奔波,更无暇晷,以续未竟之志。及卅一年春,目观世变日亟,闭户家居,摈绝外务,始得惠心一志,致力译事。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管不辍。前后历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三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每译一段,必先自拟为读者,查阅译文中有无暧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是否顺口,音节是否调和。一字一字之未惬,往往苦思累日。然才力所限,未能尽符理想;乡居僻陋,既无参考之书籍,又鲜质疑之师友。谬误之处,自知不免。所望海内学人,惠予纠正,幸甚幸甚!
原文全集在编次方面,不甚惬当,兹特依据各剧性质,分为“喜剧”、“悲剧”、“传奇剧”、“史剧”四辑,每辑各自成一系统。读者循是以求,不难获见莎翁作品之全貌。昔卡莱尔尝云:“吾人宁失百印度,不愿失一莎士比亚”。夫莎士比亚为世界的诗人,固非一国所可独占;倘若此集之出版,使此大诗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国读者之间,则译者之劳力,庶几不为虚掷矣。知我罪我,惟在读者。
哈姆莱特 豆瓣
Hamlet
8.8 (124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1
本书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先生的话剧《哈姆莱特》。
本书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及学术性,该书不仅是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书籍,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可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收藏。
2010年10月21日 已读
三刷,对着英文版读了才知道哈姆莱特是真的很难翻译,虽然朱先生“略过了许多粗鄙之语”(比如著名的“nothing between maid's legs”黄段子),还是不得不服译得真好……
戏剧 英国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 豆瓣 Goodreads
The Tragedie of Romeo and Juliet
8.7 (69 个评分) 作者: (英)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 吴兴华、方平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还是一位同样伟大的诗人。除了大量以对白表现人物与情节的诗体戏剧,他还写了不少分行押韵的抒情诗,包括几部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迄今余味无穷、堪称绝品的十四行诗。几百年来,世人越来越认识到,莎士比亚不仅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也不仅属于英国。事实上,任何时代和任何地区的读者面对人类这份富饶而深湛的精神遗产,都可从中汲取于自己的成长、发育和修省大有裨益的养料。因此,人们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没有时限,没有国界,属于每个能读他、爱读他、永远也读不完他、甚至还读不懂他的读者自己。
莎士比亚一生写了据说共计三十七部戏剧,包括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分别属于他的三个各有侧重的创作时期;其中晚期所写的悲剧,集中了他的人生智慧,反映了可纳入善与恶两大伦理范畴的各种各样人性的矛盾和冲突,启发了人类对于自身及所处社会的深刻认识,则是他的艺术的精华之精华,他的人生观的奥秘之奥秘。本书所选就是这些悲剧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普及性的五部,即《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其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部,其主人公已成为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出名、最大方、最受读者宠爱的一对情侣,剧中超越时空的绝对诗意及其道白(如阳台上相互倾心一段)迄今仍然沁人心脾,令人过目成诵。一对天生的冤家一见钟情,在由于宿怨而敌视这桩爱情的环境氛围中,将一切世俗顾虑置之度外,听从不可遏止的献身冲动而秘密结合了。他们对于爱情的英勇和坚贞,仅凭不可知的“上天”的祝福,抵御着一再来自人世的打击和挫折,直至二人被迫分离,终于在墓地重逢于九泉之下。这段凄婉而又悲壮的本事,到了作者的椽笔之下,说来令人惊叹,竟被凝成不过几天的情节衍变(星期日相遇,星期一结合,星期二被迫分离,星期四双双殉情),从而以行云流水的旋律,为主人公使感官净化、使性灵升华的爱情事业唱出了一首浪漫主义的雅歌。南国春夜的馥郁气息,夜写歌曲脉脉含情的音色,玫瑰含苞欲放的鲜艳光泽,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诗意,在剧中到处呼之即出。然而,从初生爱情的大胆表白和羞怯回报,匆匆发展成不可遏止的献身冲动和义无反顾的秘密结合,继后又在狂喜与绝望的感情风暴的交替中,一直奔向两人即使在重重厄运中仍令天下有情人景慕多于悲悼的毁灭结局:这首浪漫主义雅歌之所以常唱常青,有取之不尽的新意,恰在于它所歌颂的那场生死与共的爱情并没有随着它的主人公们一起死亡,而是比他们活得更长久,在于那场爱情通过自我牺牲,促成两家世仇释嫌修好,从而取得对于任何使他们分离的恶势力的永远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