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兄弟(下) 豆瓣
7.1 (11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3
宋钢在下部里面遭遇的命运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他也越来越潦倒,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他在40多岁时自杀了。他自杀时,林红和李光头正在同一张床上。宋钢在临死之前,给林红和李光头都写了一封信。
林红是一个典型的连接今天和过去的女性,不同于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宋钢的死,让她在生意场上变得像以前的李光头一样很成功,而李光头则变得没有了任何欲望,挣钱没有了任何兴趣,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太空,把哥哥的骨灰盒拿到太空去。
在尾声里,余华交代了李光头的命运。“他要上太空去。他还专门请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教他俄语,还进行体能锻炼。因为李光头在电视里看到,在太空的轨道上,每天可以看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让宋钢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最后,李光头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了’。”
林红是一个典型的连接今天和过去的女性,不同于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宋钢的死,让她在生意场上变得像以前的李光头一样很成功,而李光头则变得没有了任何欲望,挣钱没有了任何兴趣,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太空,把哥哥的骨灰盒拿到太空去。
在尾声里,余华交代了李光头的命运。“他要上太空去。他还专门请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教他俄语,还进行体能锻炼。因为李光头在电视里看到,在太空的轨道上,每天可以看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让宋钢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最后,李光头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了’。”
白蛇 豆瓣
8.5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花城出版社
2005
- 3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在巨大社会压力下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第一辑所选十位作家,均为台湾或北美、东南精致等地华文女作家中的佼佼者,是然他 们的作品表现侧重各有不同,艺术形态资质各异,但在表现女性的内心感受、心理流程、情感世界、生存处境方面,却有着某种一致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这些作家在营造自己文学世界的时候具有或隐或显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但她们并不以此自限,而是立足女性世界,向外生发和延展,思考的面向和涉及的领域,常常超出女性范畴,而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于是,她们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仅仅止于女性层面,而有着更为深广的涵盖和包容。
诉讼笔录 豆瓣
Le Procès-verbal
7.3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0
小说《诉讼笔录》讲述了亚当·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
《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人性的上下求索”。
作为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诉讼笔录》虽然没有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松散,展现的形象也零星、分割,但作家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继承了“新小说”派的风格。字里行间常见超现实主义的隐晦联想,和明显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怪异比喻。这种糅杂各派的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小说写作时正值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不久,作者坦言当时法国人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之下,人人自危,而他在咖啡馆中创作时将飘过耳边的谈话和报纸新闻的片断融合到文本中,忠实地再现了人性的异化过程。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评价道:“《诉讼笔录》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人性的上下求索”。
作为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诉讼笔录》虽然没有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松散,展现的形象也零星、分割,但作家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继承了“新小说”派的风格。字里行间常见超现实主义的隐晦联想,和明显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怪异比喻。这种糅杂各派的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小说写作时正值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不久,作者坦言当时法国人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之下,人人自危,而他在咖啡馆中创作时将飘过耳边的谈话和报纸新闻的片断融合到文本中,忠实地再现了人性的异化过程。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评价道:“《诉讼笔录》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口吐莲花 豆瓣
作者:
石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8
- 1
石康,纯理性新作,《奋斗》后谈佛生色。《口吐莲花》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石康。
《口吐莲花》上市之际,石康表示,愿意拿《奋斗Ⅱ》挣到的1000万寻找去过地狱的人,征集地狱信息。“你可以说是噱头,也可以说是炒作,我只是想说,如果真有人去过地狱,告诉我地狱是什么样的,不要说我辛苦“奋斗”而来的1000万,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
《口吐莲花》里,石康很希望能亲自去一趟地狱,“身为一个作家有责任把亲历的所见所闻报道给大家”,那很可能构成他职业生涯的一个创作高峰。不过他真正担心的是万一没有地狱,便无机会把亲历的《地狱记》写出来,完成他当作家的职责。他征集地狱信息,又担心要是60亿地球人里没有人站出来,只是道听途说,那么我们的圣人们岂不都是骗子?
中国从来没有人像石康那样谈论佛教,相比王朔的佛理哲思书《我的千岁寒》,石康的文字活泼风趣,他就好像一个邻家的大哥,同桌的同学,网络上的好友,和你无拘无束地聊着他对宗教的想法。他的想法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想法。
比如说到地狱,石康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地狱在哪里?地狱有多大?地狱既是一个地方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并且风趣地让去过的人勇敢地站出来。
石康嬉笑怒骂谈佛谈宗教,并不不代表他不尊敬佛教和别的宗教,只是他希望用一种不迷信的方式去谈,他眼里的佛陀,并那么严肃,而有着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那一点神秘的微笑——“佛陀,我心目中敢于挑战各种宗教权威的英雄,佛教徒的偶像,我忽然发现,他似乎是有一点笑意的,那笑意多半是出自于禅定中的喜乐,或是出自于一种新生后(觉悟后)的清楚明白。”
石康希望通过他的谈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佛教与其它宗教,吹去宗教中迷信的浓雾,让人们对于信仰多一些了解,的如果说《奋斗》是石康纯感性的作品,是80后“圣经”是有史以来最火的青春偶像派小说,而《口吐莲花》就是石康纯理性的作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以一颗平常心所放出的纯净的光彩。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你一起说着他对佛的感悟。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石康说他觉得人到一定岁数都会关注起信仰、信念,包括神秘学之类的。“所谓文化人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而且每个人感触是不一样的。”于是他写了这一本书,专门谈佛论道。
石康认为,《口吐莲花》的销量会很大——我的目标读者是对佛教、宗教、信念等东西有兴趣,但又不盲目臣服于某种教义与教条的人——这些人有好奇心,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是要传授什么道义,如果你觉得你喜爱智慧、喜爱文化的话,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口吐莲花》,朋友间的清谈。
《口吐莲花》上市之际,石康表示,愿意拿《奋斗Ⅱ》挣到的1000万寻找去过地狱的人,征集地狱信息。“你可以说是噱头,也可以说是炒作,我只是想说,如果真有人去过地狱,告诉我地狱是什么样的,不要说我辛苦“奋斗”而来的1000万,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
《口吐莲花》里,石康很希望能亲自去一趟地狱,“身为一个作家有责任把亲历的所见所闻报道给大家”,那很可能构成他职业生涯的一个创作高峰。不过他真正担心的是万一没有地狱,便无机会把亲历的《地狱记》写出来,完成他当作家的职责。他征集地狱信息,又担心要是60亿地球人里没有人站出来,只是道听途说,那么我们的圣人们岂不都是骗子?
中国从来没有人像石康那样谈论佛教,相比王朔的佛理哲思书《我的千岁寒》,石康的文字活泼风趣,他就好像一个邻家的大哥,同桌的同学,网络上的好友,和你无拘无束地聊着他对宗教的想法。他的想法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想法。
比如说到地狱,石康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地狱在哪里?地狱有多大?地狱既是一个地方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并且风趣地让去过的人勇敢地站出来。
石康嬉笑怒骂谈佛谈宗教,并不不代表他不尊敬佛教和别的宗教,只是他希望用一种不迷信的方式去谈,他眼里的佛陀,并那么严肃,而有着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那一点神秘的微笑——“佛陀,我心目中敢于挑战各种宗教权威的英雄,佛教徒的偶像,我忽然发现,他似乎是有一点笑意的,那笑意多半是出自于禅定中的喜乐,或是出自于一种新生后(觉悟后)的清楚明白。”
石康希望通过他的谈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佛教与其它宗教,吹去宗教中迷信的浓雾,让人们对于信仰多一些了解,的如果说《奋斗》是石康纯感性的作品,是80后“圣经”是有史以来最火的青春偶像派小说,而《口吐莲花》就是石康纯理性的作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以一颗平常心所放出的纯净的光彩。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你一起说着他对佛的感悟。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石康说他觉得人到一定岁数都会关注起信仰、信念,包括神秘学之类的。“所谓文化人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而且每个人感触是不一样的。”于是他写了这一本书,专门谈佛论道。
石康认为,《口吐莲花》的销量会很大——我的目标读者是对佛教、宗教、信念等东西有兴趣,但又不盲目臣服于某种教义与教条的人——这些人有好奇心,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是要传授什么道义,如果你觉得你喜爱智慧、喜爱文化的话,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口吐莲花》,朋友间的清谈。
青铜时代 豆瓣
9.2 (9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7
- 5
《青铜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三。这是以中国古代唐朝为背景的三部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奇人物。他们作为一群追求个性、热爱自由、想按自己的价值观念精神信条生活的人,充满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当时的权力斗争控制和扭曲了心态与行状、竟将智慧和爱情演变为滑稽闹剧。作者在这部长篇中,借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寻情、开创伟业等风华绝代的唐朝秘传故事,将今伯爱情与唐人传奇相拼贴,使唐人传奇现代化,在其中贯注现代情趣,并通过对似水流年的追述,让历史艺术相融合,最终确立了对生命终极价值的体认,引出了一种由叙事者随心所欲地穿行于古今中外的对话体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