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过把瘾就死 豆瓣
7.1 (25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 1
选收《过把瘾就死》、《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和《空中小姐》四部中篇小说。
一点正经没有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 2
一群游手好闲无所适从的年轻人,在根本没能耐玩儿别的什么技术专业的背景下,万般无奈之中被迫玩儿起了文学,他们以十分可笑的抓阄方式确定了各自所追求和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把街头无赖的行为方式与作家的自份夸张地结合成一个个滑稽的生活场景,让人们感到在现实社会中似乎遍地都是作家,同时遍地又都是骗子,从中也揭示了“玩儿文学”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某种东西。
兄弟(下) 豆瓣
7.1 (11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3
宋钢在下部里面遭遇的命运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他也越来越潦倒,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他在40多岁时自杀了。他自杀时,林红和李光头正在同一张床上。宋钢在临死之前,给林红和李光头都写了一封信。
林红是一个典型的连接今天和过去的女性,不同于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宋钢的死,让她在生意场上变得像以前的李光头一样很成功,而李光头则变得没有了任何欲望,挣钱没有了任何兴趣,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太空,把哥哥的骨灰盒拿到太空去。
在尾声里,余华交代了李光头的命运。“他要上太空去。他还专门请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教他俄语,还进行体能锻炼。因为李光头在电视里看到,在太空的轨道上,每天可以看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让宋钢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最后,李光头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了’。”
2010年4月4日 已读
其实也就是意淫小说了
当代
白蛇·橙血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8 - 10
车驶在凌晨的高速公路上,上了山顶,山下的城市灯火比平是密许多。圣诞饰灯在人们睡去后仍喧哗着。车在公路边上打个旋,被南丝及时勒住。而它却朝公路内侧的山壁而去。南丝感觉它舞蹈了一下,完成了翻滚。晨雾从山下的海湾升起。璐从棱形的车窗爬出来,看一眼夜壶形的车,看一眼身前身后冰川般的路,又看一眼母亲草莓状的脸。南丝眼睛睁开,看着璐头朝地脚朝天地沿公路走去。
白蛇 豆瓣
8.5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花城出版社 2005 - 3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在巨大社会压力下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第一辑所选十位作家,均为台湾或北美、东南精致等地华文女作家中的佼佼者,是然他 们的作品表现侧重各有不同,艺术形态资质各异,但在表现女性的内心感受、心理流程、情感世界、生存处境方面,却有着某种一致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这些作家在营造自己文学世界的时候具有或隐或显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但她们并不以此自限,而是立足女性世界,向外生发和延展,思考的面向和涉及的领域,常常超出女性范畴,而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于是,她们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仅仅止于女性层面,而有着更为深广的涵盖和包容。
2010年3月9日 已读
独特的女性关怀
当代
诉讼笔录 豆瓣
Le Procès-verbal
7.3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0
小说《诉讼笔录》讲述了亚当·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
《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人性的上下求索”。
作为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诉讼笔录》虽然没有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松散,展现的形象也零星、分割,但作家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继承了“新小说”派的风格。字里行间常见超现实主义的隐晦联想,和明显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怪异比喻。这种糅杂各派的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小说写作时正值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不久,作者坦言当时法国人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之下,人人自危,而他在咖啡馆中创作时将飘过耳边的谈话和报纸新闻的片断融合到文本中,忠实地再现了人性的异化过程。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评价道:“《诉讼笔录》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爱比尔 豆瓣 Goodreads
7.7 (24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南海出版公司 2000 - 1
比尔,是她的初恋男友;阿三,是也画画的笔名。大学时,阿三不惜被开除也要和美国男友比尔在一起。因为,她说:“我爱比尔。”与比尔分手后,阿三在宾馆或别的地方结交上法国人马丁、陌生的美国老头、美国专家、比利时人和更多的外国人,都只是想找和“比尔”在一起的异国情调。劳教农场的暗娼们给阿三取了个绰号“白做”。
2010年3月15日 已读
爱的伤害造成重复的梦幻
当代
支离破碎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石康 长春出版社 1999 - 10
你就是那种比照片还要好看的人,你就是那种睡着了也好看的人,你就是那种能够叫我笑出声的人,你就是那种不要音乐也可以在北京肮脏的灯影里跳舞的人,就是用《圣经》里的赞美诗来歌唱你也不为过,就是用再细腻的柔情缠绕你抚摸你也不为过,就是用再纯净的水滋润你浇灌你也不为过,你是那么可爱,比可爱还要可爱,你是长在北京的奇葩,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每一阵风、每一束光都会因为能够在你的周围而颤栗、而欣喜。 这是第一
无出路咖啡馆 豆瓣
8.2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女主人公只身一人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机缘巧合认识了身为美国外交官的安德烈·戴维斯,两人一见钟情并迅速坠入爱河,但是女主人公曾经的军人身份使得两人的爱情前景变得扑朔迷离,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国务院安全部的介入调查,使这对恋人不胜其烦。无奈之下,外交官安德烈·戴维斯在被派往赞比亚做副大使的前夕主动提出辞职,而女主人公却在歉疚的心理驱使下,选择了结束这段坎坷的感情。
2010年3月23日 已读
不错的
当代
在细雨中呼喊 豆瓣
8.7 (7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南海出版公司 1999 - 1
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欢乐和苦痛,细腻地刻画了柔弱的母亲如何完成了自己忍受的一生,她唯一爆发出来的愤怒是在弥留之际;名叫孙广财的父亲又是如何骄傲地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彻头彻尾的无赖,他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绊脚石。家中的三兄弟的道路只是短暂地有过重叠,随即就又叉向了各自的方向。
2010年4月14日 已读
回忆的变换,笔力强大
当代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2011年5月22日 已读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作家,论海外生活描写与思考不及严歌岑,但是到了后面越发的深刻,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犀利,Good Book
笔越来越深了,滚雪球

推荐文章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爱情饥渴症
crush
自我一代
牛校牛在哪儿
当代 社科
心碎你好 豆瓣
作者: 石康 华夏出版社 2003 - 10
北京作家石康,曾经以青春三部曲,写活当下北京青年,创下十万多套的佳绩。石康的小说号称「NO小说」,因为读他的小说彷佛读他的生活史,没有瞎掰矫情,有的只是真实的青春面貌。 新作《心碎你好》,浓厚的个人风格依旧,不同的是社会历练让他的作品出现时代感 。新作中描写小资阶级,维妙维肖,写女性心中爱情与金钱价值的冲突,精采动人。 ▼ 作者简介-- 石康: 生于1968 年,北京人,编剧、作家,着有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胡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
我的精神家园 豆瓣 Goodreads
9.2 (13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 1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两个月后,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出版。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于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园》纪念版来说,这一版本没有纪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当时这本书,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数》。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王小波。可惜,那时他已辞世,只留下书店里满架的王小波,像一场喧哗无声的葬礼。
2010年4月24日 已读
不错
当代
林清玄散文 豆瓣
作者: 林清玄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 1
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至散文艺术中来了。本书内容包括:少年游,金色印象,佛鼓,雪中之火。
无知者无畏 豆瓣
6.9 (8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0 - 1
这是王朔的第一本随笔集,集中的20多篇文章,多数未曾正式发表。辑一的“我看”均为新写的近作,这次一并结集,首次同读者见面。
口吐莲花 豆瓣
作者: 石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8 - 1
石康,纯理性新作,《奋斗》后谈佛生色。《口吐莲花》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石康。
《口吐莲花》上市之际,石康表示,愿意拿《奋斗Ⅱ》挣到的1000万寻找去过地狱的人,征集地狱信息。“你可以说是噱头,也可以说是炒作,我只是想说,如果真有人去过地狱,告诉我地狱是什么样的,不要说我辛苦“奋斗”而来的1000万,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
《口吐莲花》里,石康很希望能亲自去一趟地狱,“身为一个作家有责任把亲历的所见所闻报道给大家”,那很可能构成他职业生涯的一个创作高峰。不过他真正担心的是万一没有地狱,便无机会把亲历的《地狱记》写出来,完成他当作家的职责。他征集地狱信息,又担心要是60亿地球人里没有人站出来,只是道听途说,那么我们的圣人们岂不都是骗子?
中国从来没有人像石康那样谈论佛教,相比王朔的佛理哲思书《我的千岁寒》,石康的文字活泼风趣,他就好像一个邻家的大哥,同桌的同学,网络上的好友,和你无拘无束地聊着他对宗教的想法。他的想法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想法。
比如说到地狱,石康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地狱在哪里?地狱有多大?地狱既是一个地方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并且风趣地让去过的人勇敢地站出来。
石康嬉笑怒骂谈佛谈宗教,并不不代表他不尊敬佛教和别的宗教,只是他希望用一种不迷信的方式去谈,他眼里的佛陀,并那么严肃,而有着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那一点神秘的微笑——“佛陀,我心目中敢于挑战各种宗教权威的英雄,佛教徒的偶像,我忽然发现,他似乎是有一点笑意的,那笑意多半是出自于禅定中的喜乐,或是出自于一种新生后(觉悟后)的清楚明白。”
石康希望通过他的谈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佛教与其它宗教,吹去宗教中迷信的浓雾,让人们对于信仰多一些了解,的如果说《奋斗》是石康纯感性的作品,是80后“圣经”是有史以来最火的青春偶像派小说,而《口吐莲花》就是石康纯理性的作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以一颗平常心所放出的纯净的光彩。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你一起说着他对佛的感悟。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石康说他觉得人到一定岁数都会关注起信仰、信念,包括神秘学之类的。“所谓文化人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而且每个人感触是不一样的。”于是他写了这一本书,专门谈佛论道。
石康认为,《口吐莲花》的销量会很大——我的目标读者是对佛教、宗教、信念等东西有兴趣,但又不盲目臣服于某种教义与教条的人——这些人有好奇心,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是要传授什么道义,如果你觉得你喜爱智慧、喜爱文化的话,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口吐莲花》,朋友间的清谈。
2010年5月24日 已读
破除迷信,理性浏览佛经
当代
波西米亚楼 豆瓣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9 - 1
《波西米亚楼》包括“一天的断想”、“芝加哥的警与匪”、“书祸”、“母亲与小鱼”、“FBI监视下的婚姻”、“还乡”等约30篇文章。
2010年6月4日 已读
异乡挣扎生活
当代
白银时代 豆瓣
8.6 (12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7 - 5
《白银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二。这是由一组虚拟时空的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写的是本世纪长大而活到下世纪的知识分子,在跨世纪的生存过程中,回忆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自己的人生。与其说这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寓言。
2010年6月4日 已读
需要重读
当代
青铜时代 豆瓣
9.2 (9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7 - 5
《青铜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三。这是以中国古代唐朝为背景的三部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奇人物。他们作为一群追求个性、热爱自由、想按自己的价值观念精神信条生活的人,充满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当时的权力斗争控制和扭曲了心态与行状、竟将智慧和爱情演变为滑稽闹剧。作者在这部长篇中,借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寻情、开创伟业等风华绝代的唐朝秘传故事,将今伯爱情与唐人传奇相拼贴,使唐人传奇现代化,在其中贯注现代情趣,并通过对似水流年的追述,让历史艺术相融合,最终确立了对生命终极价值的体认,引出了一种由叙事者随心所欲地穿行于古今中外的对话体叙述方式。
2010年6月4日 已读
需要重读,故事很有意思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