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权力与荣耀 豆瓣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9.3 (9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权力与荣耀(格雷厄姆.格林文集)》主要内容:一场反教会的革命席卷了墨西哥,波及到了偏远的南方小州。当地教区的神父们被迫害致死,只剩下了最后一名神父过着逃亡的生活。在逃亡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不同的事物和人,心灵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最后,他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但此时,另一名神父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权力与荣耀(格雷厄姆.格林文集)》作者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权力与荣耀(格雷厄姆.格林文集)》一般公认为洛雷厄姆•格林的杰作,是他最受专家推崇也最受读者赞誉的“严肃小说”之一。作品写出了神圣的爱与卑劣的爱、美与极度的丑的复杂交织,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
2010年10月28日 已读
正如导语所说:“作品写出了神圣的爱与卑劣的爱、美与极度的丑的复杂交织,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
英国
墙上的斑点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黄梅 等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2 - 7
收录伍尔夫的一个中篇和十个短篇作品。读者从她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一个对小说大胆革新的作家。她的触觉是如此敏锐,使读者也跟着她经受一次次智性上的冒险。
2010年11月23日 已读
意识不断变换引导文章进行 意识流的虚无无限遐想
意识流 英国
双城记 豆瓣
A Tale of Two Cities
8.4 (81 个评分) 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 石永礼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 8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 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抚养下长大。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这时,女儿路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路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那狂载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得伐石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代尔纳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代尔纳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得伐石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代尔纳死刑。
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路茜的律师助手卡尔登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入监狱,顶替了昏迷中的代尔纳,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代尔纳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得伐石太太在代尔纳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路茜及其幼女,在与普洛斯的争斗中,因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尔登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2011年2月26日 已读
正义的复仇冠冕堂皇,可它往往腐朽正义为邪恶,即使最伟大的正义的阴影之下也能滋生邪恶古典小说
英国
奥兰多 豆瓣
8.5 (26 个评分) 作者: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译者: 林燕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4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2011年10月24日 已读
整本书可以看做一首诗了,而中心又是那本《大橡树》的诗,另一个是雌雄莫辩的主人公,各种修饰给的太多,极其优美,剧情氛围仿佛是朦胧的,没有性别的人,伍尔芙描绘了上流社会以及评论界的虚伪,不过一笔带过,确实是她的游戏之作
意识流 英国
荒原 豆瓣
The Complete Poems of T. S. Eliot
8.9 (94 个评分) 作者: [英] T·S·艾略特 译者: 裘小龙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艾略特被称为“世界诗歌漫长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带领人”,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本书全面收录了T·S·艾略特的诗歌。他在诗歌中通过用典暗示、启发读者,含蓄而且深刻地表达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米格尔街 豆瓣
Miguel Street
9.0 (10 个评分) 作者: V.S.奈保尔 译者: 王志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6
《米格尔街(精)》主要讲述了:小说大师V.S.奈保尔初试啼声的成名作。十七个如刀锋般闪亮的短篇小说。一幅线条简洁传神的速写众生像。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马尔克斯、帕慕克、略萨和阿来皆为其拥趸。
黑暗的心 豆瓣
8.7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黄雨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本书包括了原书的全文,还由美国文学方面的学者作了详尽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注释既包括语言方面的内容,又介绍了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剥葱皮一样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本书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作者康拉德用了马洛这样一个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库尔兹及听众之间,让读者分享着他的各种情绪,这种叙述角度的交替,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法。另外,小说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段的运用还使作品极具可读性。“黑暗的心”本身就含有双层寓意:既指地理意义上的黑色的非洲腹地,也指殖民者黑暗的内。本书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不亚于20世纪任何一部现代主义小说。
2012年9月18日 已读
用语非常优美 有时有些梦呓的感觉 现代启示录改编之原著,虽然发展了不少思想,但也丢失了一些东西
英国
米格尔街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V.S.奈保尔 译者: 王志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1
《米格尔待》讲述的是弱势群体毫无希望的故事,读来却丝毫没有那种了无生气的窒息之感。在米格尔大街贫困、脏乱的社区景象中,人们似乎活得有滋有味,其中不乏草根社会的幽默气息。奈保尔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小人物的想入非非,揭示了植于琐屑欲念中的民间理想。一方面总是某种虚幻的东西在支撑着人生意趣,而另一方面,那些卑微、古怪的动机同时让你感受到“理想”本身所包含的凄凉。这里,所以那些令人心酸的东西都融入了日常的起居变谐,在适当的时候它们便成为撬动故事情节的杠杆,从而使一帮街头闲汉和放荡娘们的故事演绎出某种悲剧风格。
2013年7月16日 已读
这么牛逼的书没超过9分?我的街道我的朋友,金钱与家庭,简约不简单
英国
论自由 豆瓣
On Liberty
9.4 (60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穆勒 译者: 孟凡礼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哈罗德•拉斯基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李 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2022年10月7日 已读
反对意见的真理价值 个性自由与文明前进的关系 少数人言论的重要性 大众的暴力的不可取之处 如何动态思考政府社会与个人自由的界限 为什么大范围考功不可取
2023年5月18日 评论 destitute of faith, but terrified at skepticism - 翻译的真让人难以理解啊,细读原文挺有意思,如下: the claims of an opinion to be protected from public attack are rested not so much on its truth, as on its importance to society. that none but bad men would desire to weaken these salutary beliefs; and there can be nothing wrong, it is thought, in restraining bad men, and prohibiting what only such men would wish to practise. This mode of thinking makes the justification of restraints on discussion not a question of the truth of doctrines, but of their usefulness;and flatters itself by that means to escap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laiming to be an infallible judge of opinions Those who are on the side of received opinions, never fail to take all possible advantage of this plea; you do not find them handling the question of utility as if it could be completely abstracted from that of truth: on the contrary, it is, above all, because their doctrine is "the truth," that the knowledge or the belief of it is held to be so indispensable. There can be no fair discussion of the question of usefulness, when an argument so vital may be employed on one side, but not on the other. And in point of fact, when law or public feeling do not permit the truth of an opinion to be disputed, they are just as little tolerant of a denial of its usefulness.
哲学 政治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