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万物生而有翼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波斯] 鲁米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5
★鲁米:神秘主义的“泰戈尔”,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被联合国评价为“属于整个人类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
★华语世界颇具影响力的心灵作家张德芬导读作序、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极力推荐。
★特设插图,感受灵性之美;收录《客栈》等鲁米经典诗作;更多海量诗选倾情出版。
★网上鲁米译作流传广泛的译者万源一,他翻译的鲁米的诗空灵动人,着力10年推广传播鲁米作品,被广大网友推崇为优秀的鲁米诗集译者。他的《客栈》译本被广为流传。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鲁米,其诗集由巴克斯教授英译,万源一中译,张德芬、武志红作序推荐,并书写导读。诗集收录了目前鲁米在国内广泛流传的诗歌和国内不曾流传、出版的全新经典。原英译本《Rumi:the Book of Love》一书,由美国著名鲁米研究者科尔曼•巴克斯精选鲁米的诗集而成,他对每个章节做了简单介绍和评论,有助于您的赏读。本书由译者万源一、编者精心选编而成。希望本书成为爱的所在,与你相遇,成为我们一起走近鲁米、探知自我内在的一个契机!
“在对和错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所在。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当灵魂在那里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满得都没法谈论。观念、语言,甚至彼此这个词,都没有任何意义。”
我觉得鲁米说的这个所在就是一个非二元的世界,超越了所有的好坏对错、是非曲直,最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回到那里去,如果能在活着的时候到达那片草原,就表示你开悟啦。那里不需要语言,因为所有的想法、言语、彼此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二元世界的。同样,喜悦、悲伤、幸福、愁苦这些东西,在那里也找不到。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在那里相遇。在那天来到之前,让我们好好享受二元世界的美丑、善恶、对错、好坏吧,谁知道无常或是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张德芬
阅读鲁米的诗歌,不仅会带来心灵的愉悦,体味到灵性的自由,也会让我们深入自己的内心,唤醒有关自己源头的沉睡记忆。当我们徜徉在鲁米丰富而广阔的意象海洋中,我们享受着他所带来的爱的盛宴和喜悦的美酒。但最为重要的,我们有机会走进一个伟大灵魂为我们展现的心灵世界,并进入语言所无法触及、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神性临在。
——万源一
玛斯纳维全集 豆瓣
作者: [波斯]莫拉维·哲拉鲁丁·鲁米 译者: 白志所 商务印书馆 2019 - 6
《玛斯纳维全集》共分6卷,约计25000联诗句,约70万字。这是一部讲述苏菲神秘主义玄理的叙事诗集,书中的故事或取材于历史典故,或引自《古兰经》和圣训,或来源于民间寓言故事。全书以苏菲主义的“爱”为核心,用“玛斯纳维”这种双行韵诗体,使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穿插了大量的传闻轶事,借寓言故事和哲理箴言阐述了人与宇宙、理性与信仰、灵魂与肉体等关系,描述了苏菲主义的内心精神修炼途径和灵性感受。苏菲教徒们视此书为“知识的海洋”,被誉为“波斯的《古兰经》”。
Man and Superman (Penguin Classics) 豆瓣
作者: George Bernard Shaw Penguin Classics 2001 - 1
In this caustic satire of romantic conventions, Shaw provides a wonderfully original twist on the Don Juan myth. A finely tuned combination of intellectual seriousness and popular comedy, Man and Superman (1905) articulates a recurrent theme in Shaw's writing: the notion that man is the spiritual creator and woman, the biological life force that inevitably triumphs in the eternal battle of the sexes.
玫瑰的名字 豆瓣
Il nome della rosa
8.9 (114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沈萼梅 / 刘锡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3
“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
This Earth of Mankind (Buru Quartet) 豆瓣
作者: Pramoedya Ananta Toer Penguin (Non-Classics) 1996 - 5
Minke is a young Javanese student of great intelligence and ambition. Living equally among the colonists and colonized of 19th-century Java, he battles against the confines of colonial strictures. It is his love for Annelies that enables him to find the strength to embrace his world.
白银时代 豆瓣
8.6 (130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7 - 5
《白银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二。这是由一组虚拟时空的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写的是本世纪长大而活到下世纪的知识分子,在跨世纪的生存过程中,回忆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自己的人生。与其说这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寓言。
2020年2月11日 已读
老师说,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在热寂之后整个宇宙会环球同此凉热。众所周知,银子是热导最好的物质,因此在一块银子上,绝不会有一块地方比另一块地方更热。在白银时代,也绝不会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有思想,领导不蠢,公司也不蠢。每个妄图发声的人最后都会“比”掉。
本书收录《白银时代》《未来世界》和《二〇一五》三部中篇。《未来世界》大概是最好懂的一篇,推荐先阅读此部分,虽然三篇事实上时空上有所联系,但先读《未》应该不会影响观感。当然,一如既往地有大量直露错误。不过直露错误也有高下之分——小波比贾平凹高明也深刻多了。
中国 中篇小说 文学
废都 豆瓣
6.8 (39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作家出版社 2009 - 7
贾平凹是《红楼》解人,他在《废都》中的艺术雄心就是达到那种《红楼梦》式的境界:无限地实,也无限地虚,越实越虚,愈虚愈实。
一部《废都》是一张关系之网。《废都》一个隐蔽的成就,是让广义的、日常生活层面的社会结构进入了中国当代小说。
贾平凹复活了传统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景,基本的情感模式,复活了传统中人感受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和修辞,它们不再仅仅属于古人,我们忽然意识到,这些其实一直在我们心里,我们的基因里就睡着古人,我们无名的酸楚与喜乐与牢骚在《废都》中有名了,却原来是古今同慨。比如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红火与冷清、浮名与浮名之累……
——勇敢地表达和肯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心,勇敢地质疑和批判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灵魂。此即《废都》。
2020年1月3日 已读
好像要模仿《金瓶梅》和《红楼梦》,但从里到外只透着鄙陋和猥琐。出版的书中删节了大量性描写,使得情节不甚完整,不过补上也并不能弥补本书低劣的人物塑造和内蕴…人物行为十分割裂和夸张,不要说他是想写现代社会人情虚伪,人家刘震云怎么就没像他写得这么做作……世情的描写也透着穷酸文人的意淫感。我真很想问问说这书好的人它到底哪儿好?我反正是欣赏不来。
中国 文学 长篇小说
一地鸡毛 豆瓣 Goodreads
7.8 (20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9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的小说除了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而被大众耳熟能详的《一地鸡毛》外,还有《塔铺》《头人》《新兵连》《单位》《口信》和《土塬鼓点后》等篇,并新增刘震云的官场小说《官场》。
文集中收录的对单位和官场的描写堪称中国最早的官场小说;《口信》是小说《手机》中集中写乡下的部分,又成为其后来鸿篇巨制的《一句顶一万句》的萌芽。
从这些旧作里,可以洞悉刘震云早期创作的关注点和着眼点,这些短篇也是刘震云的而立之作,却显出相当的成熟老到,直到今天,经历岁月的淘洗仍不过时,更显经典。
2019年11月29日 已读
有人说小说分为写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 照这个标准,《一地鸡毛》肯定是生活体验。虽然生活体验肯定比生命体验差一层意思,可对于我来说看着还是挺有趣,偶尔能有些共感,偶尔又能发现一些新角度(可能像农村孩子第一次看赵树理…) 有关八九十年代小人物日子的琐碎和无奈 写得真不错
中国 文学 短篇小说
伊利亚随笔选 豆瓣
作者: [英] 查尔斯·兰姆 译者: 刘炳善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伊利亚随笔选》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氖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国作家梁遇舂所言:对于心灵的创伤,兰姆是一剂“止血的良药”。《伊利亚随笔选》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
2019年11月27日 已读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的确蛮幽默诙谐的 但登在报纸上的俏皮文章又能有什么出众之处呢…
散文随笔 文学 英国
麦穗至成熟饱满时 豆瓣
作者: [法]蒙田 译者: 裴泽也 2018 - 1
编辑推荐
★《蒙田随笔》品质精装版,印金烫银工艺,工致手感,匠心呈现。影响每一代学人的思想巨著,后世的帕斯卡、培根、尼采、本雅明等思想家皆受到它的影响。
★新课标初、高中语文课本收录,教育部重点推荐!
★以平等之眼正视,以纤微之目洞察,以睿智之脑思考,以谦卑之心怀疑——这种艺术只属于一个人,他就是蒙田。几个世纪过去,人们站在蒙田的作品之前,凝视它的深远和广袤,在其中探寻自我心灵的深处。
★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四百年来全球畅销,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影响每一代学人的思想巨著。愈思考,愈谦逊,愈自由。
超群绝伦的作家中,蒙田属于特殊的一种。要欣赏他的真正价值,年纪不能太轻,人生阅历与挫折不能太少。他思想的自由与正直给我们这一代被命运抛入纷扰乱世的人,带来了最珍贵的帮助。
——(奥)斯蒂芬·茨威格
在我的精神里,或许还在我的肉体里——谁知道呢?——都有蒙田对离经叛道的爱好。有这么一个人写作,从而增加了世人对生活的乐趣。
——(德)尼采
所有这些组成人类灵魂的摇摆松动的零件,经蒙田的调试最后完成了一次神奇的组合。在他的十指之间掌握了这个世界的美。他完成的是幸福。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麦穗至成熟饱满时》是一部谈论哲学、心理、社会、政治的思想著作。蒙田以博学著称,在本书中,天文地理,世情百态,无所不谈,旁征博引,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思想深刻绵密,博采众长。
作为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知识经过分析的汇总,蒙田随笔是人类思想的永恒瑰宝,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随笔式作品的先例,使散文作品进入文学领域,后世的帕斯卡、培根、尼采、本雅明等思想家皆受到它的影响。
2019年11月27日 已读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哲理散文/杂文/随笔之父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显得很多内容十分爆笑 怪道在开头蒙田就自己告诉读者“你们憋读了”
不搞文学研究大概没必要看
散文随笔 文学 法国
俯仰关中 豆瓣
作者: 陈忠实 2010 - 1
《俯仰关中》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分为人情景物、关于记忆、行走见闻、人生与写作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告别白鸽、一株柳、绿风、父亲的树、我的秦腔记忆、麦饭、搅团、原下的日子、感受文盲、口红与坦克、走进一个美国家庭、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晶莹的泪珠、生命之雨、三九的雨等。
2019年11月27日 已读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很一般 甚至有点像初中作文…没有什么能文学欣赏的价值 只能用于理解陈忠实的创作背景 平铺直叙甚至于平淡无味的内容(游记尤其差) 生硬的比喻 还有“哦!……”和反问句和诡异引号使用…可能是因为我是城里孩子本身就有隔膜… 有些时候需要努力地设身处地才能共感想表达的情感 说理方面该说也很幼稚…小说写得好和散文写得好真是两码事
不过,也真的能看出他的不容易 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各种艰难走到今天 著成《白》书 (能看出他很自豪总是提起来哈哈哈)
中国 散文随笔 文学
流言 豆瓣
9.2 (4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9
读《小团圆》,不能不看张爱玲散文
全新修订,华丽上市!
散佚作品《不得不说的废话》等七篇首次收录,最新增补《炎樱衣谱》《寄读者》两篇文章。
读《小团圆》,对于不了解张爱玲的人来说,很难真正理解。谈到该书,张爱玲说:“看过《流言》的人,一望而知里面有《私语》、《烬余录》(港战)的内容,尽管是《罗生门》那样的不同。”可见,要想读懂《小团圆》,必要熟悉张爱玲散文。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
读了《小团圆》,再去读她的散文作品,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张爱玲不同时期的人生体验与艺术追求。而且不光是《私语》、《烬余录》,还有《华丽缘》、《对照记》……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止庵
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陈子善
《流言》收录《私语》《烬余录》等颇具张爱玲自传性的散文,《童言无忌》《姑姑语录》《公寓生活记趣》等有助于了解张爱玲家人、生活的散文,以及《自己的文章》《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等能更好地理解张爱玲创作的文章等;并首次收录最新发现的散佚作品《炎樱衣谱》《寄读者》。
2019年11月27日 已读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果然张爱玲写的东西就数散文是最有趣的 张颇会用比喻 在这里也常见到 凭谁也想不到会这样喻的东西 有点诡异可又觉得是最恰当的
当时的散文大多都见刊登报 有点像社论了 基本都是针对某主题发表观点看法的 当然不免夹带私货 这种意义上说是“自传性质的散文”倒也可以吧
中国 散文随笔 文学
堤契诺之歌 豆瓣
8.3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窦维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本书作者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已被译成53种语言,742种译本,总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其中德文版600多万册,仅占五分之一,其余2400万册为各种文字的外文版。全世界研究黑塞及其作品的专著达50余种,博士论文2000多篇,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介绍黑塞及其作品的文章有5000多篇。
黑塞的作品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引起共鸣,是因为他的作品可读性强,反映的内容具有多元性,在承继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思想的同时,又将东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揉合其中。
本书《堤契诺之歌》可以说是黑塞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散文、诗歌集,亦是作者对他在此之前所有作品的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归纳、总结和诠释,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看作是一把开启黑塞思想之门的钥匙。
书中配有30余幅由作者本人绘制的水彩画和钢笔画,这给作品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019年11月27日 已读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集之一 和园圃之乐的题材是相同的 甚至有少量的重复篇目(不过不多)两本合作一本可以算是黑塞田园生活的完整侧写了此译本语言比较考究(?)诗歌翻译的美感更足 主题性也比较统一,围绕堤契诺展开,且有更详细的序介绍写作背景 但散文部分偶有堆砌厚重之感
有一点感触很深 读的时候经常看黑塞没事就写去捡栗子 只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看跋才得知是因为黑塞当时穷困潦倒 有时只能捡栗子果腹…这苦中作乐真是让人感慨
德国 散文随笔 文学
园圃之乐 豆瓣
Freude am Garten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韩耀成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6 - 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诗意田园世界
.
1、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最经典的自然随笔。
2、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倾情演绎。
3、特别收录多幅黑塞精美手绘彩图。
.
┉┉┉┉┉┉
诺贝尔奖得主黑赫尔曼·黑塞在战乱之年退隐山间,思考人性。 他与花鸟草木相伴晨昏,共度寒暑,在耕读中寻得自我安宁,泪滴感悟汇成了《园圃之乐》这本散文经典;黑塞的文字一如其笔下的水彩画,隽永平和,细腻雅致,似有一股淡淡的哀伤,又不乏对生命的超然顿悟。
┉┉┉┉┉┉
讽刺有更加辛辣的种类,如愤怒与怒火的宣泄,但另外一种更有魅力,这就是黑塞拥有的讽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能力的见证,能抛开自己,能察觉其本质而不内视,能认识自我而不沾沾自喜。这种讽刺是一种谦和形式,谦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越是有更高的天赋与内涵伴随,越是觉得可爱。
——安德烈·纪德
.
读黑塞的书,就像在暴风雨的深夜,感受到灯塔的闪耀。
——荣格
.
在真实的泥土上劳作,观察自然里每一份子的生活,体悟它们的哀乐,这大概就是黑塞的自疗之路。
——《新京报》
.
黑塞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隐居田林的点滴,他在劳作与创作之余和农夫闲话家常,感受、赞美他们的质朴,一切都如此美好,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了。
——《南方都市报》
.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2019年11月27日 已读
平行阅读的7本散文/散文诗之一。其中有两本都是黑塞的田园散文。此版译本文字平实朴素较为生活化,从文学角度来讲,实在不能够说是瑰丽或深刻的散文(同样岁月静好的塞尔努达…。其中夹杂的残篇小说(非常样板戏感)或诗歌,适宜作为理解黑塞作品的补充 或作为向往田园生活的文青的精神食粮
嘛 不过也不是说觉得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了
黑塞可能和我在某些文化侧面立场天差地别:我是工业和科技的拥趸 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而黑塞是虔诚的新教徒 对科技持怀疑甚至轻微否定态度。但这不妨碍我欣赏一位老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虽然他的画作不能说好 侍弄园圃和植物的能力也谈不上有多高超 可的的确确是充满热爱的 就只这一点就令人感动了。
德国 散文随笔 文学
造梦的雨果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莱恩·赛兹尼克 译者: 黄觉 接力出版社 2008 - 5
在巴黎火车站二十七座时钟后墙的暗窄通道里,十二岁的男孩雨果一直过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生活。孤儿、守钟人和小偷──雨果以为自己终将以这三重身分悲惨的生活下去,甚至再也无法踏出这座车站……除非,他能修好那个会写字的机器人!
雨果的爸爸生前是个钟表匠,曾在工作的博物馆里发现一个坏了的但精致巧妙的机器人,而雨果的父亲恰恰在修理这个机器人的过程中,在博物馆的一场离奇的大火中神秘死亡。雨果见到这个被当作垃圾丢弃的机器人之后,就有一种预感,他必须修好这个机器人,那样就可以读到爸爸预留的信息,明白父亲想要告诉自己的一切。
为了修理机器人,雨果经常去玩具店老人那里偷取玩具,以便拆解出更多适合机器人的零件。不料却因此引出更复杂、更惊人的秘密!雨果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魔术、电影、梦想……构成了这个复杂神奇的悬疑故事。
比利战争 豆瓣
The Milligan Wars
7.3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邢世阳 湖岸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 4
1979 年,比利被判转往专收精神异常罪犯的“人间地狱”利玛医院。在那里,医师不相信他是多重人格分裂,对他施以电击疗法,强迫他服用各种镇静剂,阻碍了他的人格融合。比利如何幸存?初步融合成功的人格,何时才能重获自由?
一个护士哭着请求他吃东西……
比利现在意识到……只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崩溃,那么就没有人能使自己崩溃了……
他胃部肿胀,牙床一碰就流血,视线也开始模糊。当他把手从面前移开时,看到的只是手指在空气中划过的痕迹……
比利拖着身体走到洗脸池旁,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枯黄,凹陷的眼睛周围有两个深深的黑圈。他感到虚弱无力,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眼前开始发黑,他强撑着喝了一小口水。他觉得很奇怪,似乎有什么东西不见了。他聆听着,但周围一片寂静……
24个比利 豆瓣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
7.9 (120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邢世阳 湖岸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 6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
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纽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当比利闭上眼睛,会有守护者里根出来击退施虐者,会有8岁的承受者戴维哭泣,女同性恋阿达拉娜、流氓菲利普、职业骗子凯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马克……像是一个队伍,每个人承担不同任务
一个人格来承受我的痛苦
一个人格来表现我的快乐
一个人格来保护我的身体
一个人格来享受他人的关爱
一个人格来学习逃脱
……
【推荐】
◎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心理纪实的巅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为之等待20年的“故事”,改编电影《拥挤的房间》(The Crowded Room)正在制作。启发了《搏击俱乐部》《致命ID》《禁闭岛》等烧脑电影!
◎比利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四名精神病医生和一名心理学家共同见证下接受彻底检查的多重人格症患者!
◎小S×阿信×吴奇隆×赵又廷×王心凌×陈乔恩×郑秀文×范玮琪×彭浩翔×钮承泽……港台众明星都在追看的一本心理纪实小说。潘玮柏更发行同名专辑!
◎日本五年狂销六百万册、中国台湾累计销售过百万册。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作者最负盛名作品。
2019年11月14日 已读
竟然没有标= =立场过于biased 不是很喜欢 不过比起续作比利战争来讲姑且还是客观的 (Update 01/17/2020) 想了想给它打了个长篇小说的tag
文学 纪实文学 美国
白夜行 豆瓣 Goodreads
白夜行
8.7 (65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姿君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东野圭吾万千书迷心中的无冕之王
周刊文春推理小说年度BEST10第1名
本格推理小说年度BEST10第2名
《白夜行》是东野圭吾迄今口碑最好的长篇杰作,具备经典名著的一切要素:
一宗离奇命案牵出跨度近20年步步惊心的故事:悲凉的爱情、吊诡的命运、令人发指的犯罪、复杂人性的对决与救赎……
-------------------------------------------------------------------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中发现一名遭利器刺死的男子。案件扑朔迷离,悬而未决。
此后20年间,案件滋生出的恶逐渐萌芽生长,绽放出恶之花。案件相关者的人生逐渐被越来越重的阴影笼罩……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象征本书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事件片段如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爱情之中悲切动容。
解忧杂货店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
8.2 (111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李盈春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5 其它标题: 解忧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2019年10月15日 已读
噢 我居然忘记标记这本书…其实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 看了之后(因为赞誉颇多)觉得很失望…
推理小说 文学 日本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