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兄弟(下) 豆瓣
7.1 (118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3
宋钢在下部里面遭遇的命运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他也越来越潦倒,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他在40多岁时自杀了。他自杀时,林红和李光头正在同一张床上。宋钢在临死之前,给林红和李光头都写了一封信。
林红是一个典型的连接今天和过去的女性,不同于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宋钢的死,让她在生意场上变得像以前的李光头一样很成功,而李光头则变得没有了任何欲望,挣钱没有了任何兴趣,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太空,把哥哥的骨灰盒拿到太空去。
在尾声里,余华交代了李光头的命运。“他要上太空去。他还专门请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教他俄语,还进行体能锻炼。因为李光头在电视里看到,在太空的轨道上,每天可以看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让宋钢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最后,李光头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了’。”
兄弟(上) 豆瓣
8.2 (18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 8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尘埃落定 豆瓣
8.4 (23 个评分) 作者: 阿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4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猫城记 豆瓣
作者: 老舍
本书包含老舍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猫城记》《小坡的生日》。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了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作品《猫城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猫城记》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译介到西方时,其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
《小坡的生日》以生活在南洋(即新加坡)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仙坡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种种趣事。老舍借用小孩的口吻、小孩的眼光“对南洋的事情作小小的讽刺”,暗示了一个“所谓不属于儿童世界的思想”,就是“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奋斗”。
荒原狼 豆瓣
9.1 (28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赵登荣 / 倪诚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Flowers for Algernon 豆瓣
8.8 (38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Keyes Mariner Books 2004 - 6
With more than five million copies sold, Flowers for Algernon is the beloved, classic story of a mentally disabled man whose experimental quest for intelligence mirrors that of Algernon, an extraordinary lab mouse. In poignant diary entries, Charlie tells how a brain operation increases his IQ and changes his life. As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takes effect, Charlie's intelligence expands until it surpasses that of the doctors who engineered his metamorphosis. The experiment seems to be a scientific breakthrough of paramount importance-until Algernon begins his sudden, unexpected deterioration. Will the same happen to Charlie?
An American classic that inspired the award-winning movie Charly, Flowers for Algernon now returns to Harcourt as a Harvest paperback.
许三观卖血记 Goodreads 豆瓣
9.1 (252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活着 Goodreads 豆瓣
9.2 (907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8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秦腔 豆瓣
7.5 (15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作家出版社 2005 - 4
《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
《秦腔》并非写戏台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笔触,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解读中国农村20年历史。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1984 豆瓣 豆瓣
9.5 (6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New American Library 1961 - 1
The year 1984 has come and gone, but George Orwell's prophetic, nightmarish vision in 1949 of the world we were becoming is timelier than ever. 1984 ...more [close] The year 1984 has come and gone, but George Orwell's prophetic, nightmarish vision in 1949 of the world we were becoming is timelier than ever. 1984 is still the great modern classic of "negative utopia"--a startlingly original and haunting novel that creates an imaginary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convincing,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to the last four words. No one can deny the novel's hold on the imaginations of the whole generations, or the power of its admonitions--a power that seem to grow, not lessen,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在细雨中呼喊 Goodreads 豆瓣
8.6 (14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 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 碎片 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豆瓣
Flowers for Algernon
8.7 (523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陈澄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都很快乐。
— 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原著改编,野岛伸司编剧、山下智久主演的TBS日剧于2015年春季开播
— 《24个比利》作者人性关怀经典,全新完整译本
— 囊括科幻小说两项大奖《星云奖》《雨果奖》
— 全美销售超过500万册,多 次欧美影视、舞台剧及日剧改编
— Reddit社交网站读者最爱百大书籍
— “这个故事强烈震撼了我,他敏锐的感觉以及掌握这部非凡杰作的叙事技巧太令人惊叹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 美剧《疑犯追踪》女主之一“根姐”(Root)最喜欢的书
声称能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侬身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一步急需进行人体实验。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的心智障碍者查理·高登成为最佳人选。手术成功后,查理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然而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记忆也逐渐浮现。
丹尼尔.凯斯重要作品: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1966年)
《第五位莎莉》(The Fifth Sally,1980年)
《24个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年)
《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1994年)
《镜像姊妹》(The Asylum Prophecies,2009年)
额尔古纳河右岸 豆瓣
8.6 (8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0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玛格丽特小镇 豆瓣
Margarettown
6.7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加·泽文 译者: 李玉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6
现象级全球畅销书《岛上书店》作者新作
我跑到生命尽头看了看,看到我们果然白头偕老了。
#一个超级奇妙温暖的爱情故事#
----------------------------------------
有一座玛格丽特小 镇,镇上有一间叫玛格丽特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五个玛格丽 特 。
爱傻笑的小孩子梅,忧郁的少女米亚,忧伤的年轻人玛吉,性格乖戾的中年玛琪,耳聋的老太太玛格丽特 ,她们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
一个深爱玛格丽特的男人,来到这座小镇上的第一天就迷失了。
于是,他倾尽一生,去读懂她的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魔法,我们会衰老直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坚信,爱情可以永恒。
-------------------------------
摘自内文:
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
是因为圆润手肘上的一小点凹陷?还是因为眼中一闪而过的光芒?
当你爱上一个女人时,你会不会其实爱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女人?
2018年4月25日 已读
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整体故事极为薄弱 可能只有点子好一点…
美国 长篇小说
岛上书店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ied Life of A. J. Fikry
7.1 (341 个评分) 作者: [美] 加布瑞埃拉·泽文 译者: 孙仲旭 / 李玉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5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 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
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 荒 岛。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包袱出现在书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 绝境中的A.J.,成为了连接他和妻姐伊斯梅、 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没有谁是 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
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
现象级全球畅销书
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1名 美国图书馆推荐阅读第1名
席卷《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日报》各大榜单
一年之内畅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意大利、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冰岛、波兰、加拿大、土耳其、以色列、日本、韩国等25国!
----------------------
媒体及名人推荐:
1. 一封情书,致阅读的隐秘乐趣。——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2. 泽文是高明的作者,聪颖机智,她对书的热情显而易见。──《出版人周刊》
3. 有趣、温柔、动人,恰如其分,又汹涌澎湃,《岛上书店》提醒了我们,为什么阅读,为什么去爱。——《图书馆日报》
4. 像小鹿一样蹦跳而迷人的一个小故事。——《娱乐周刊》
5. 有时候轻巧风趣,有时候纯真质朴,但一直带给你相当高的阅读愉悦感。一本惹人喜爱的文学小说,讲的是独立书店的孤傲老板,卖书和寻找真爱的故事。——《柯克斯书评》
6. 泽文延续了这个年代罕见的传统──她创作了一本娱乐性很高的小说,虽是小品,但能攫取人心;尽管有趣,却不甜腻滥情。更难得的是,她对书、书店以及爱书人的未来,充满见解。──《华盛顿邮报》
7. 《岛上书店》有一点儿推理小说的成分,和一点儿爱情小说的成分,但归根结底,它的内核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对书本的爱,对家人的爱,对周围每个人的善意与爱。它自身就携带了爱的魔咒,这是你今年的必读之书。——《书页》
8. 在这部甜美、向书店致敬、振奋人心的小说中,泽文完美捕捉到读者与书籍配对的喜悦。耐人寻味的角色、对于书籍销售的深入理解、关于经典作品的精辟评论,还有对读书会以及营销活动的幽默描述,爱书人将难以抗拒。──《书单》
9. 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一则美妙、动人的故事,关于人生的救赎与转化,它会在你胸中回荡许久许久。──《我在雨中等你》作者加思•斯坦
10. 一场轻松且澎湃的盛宴,如果你曾经想象过一个社会的宝藏──书店,它是如何运作的话,这本书非常合你胃口。──《食欲风暴》作者洁米•艾廷博格
11. 这是一本幽默、浪漫、略带悬疑的小说,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爱──对书、对爱书人,或者应该说是对人性不完美荣光的爱。──《雪地里的女孩》作者艾欧文•艾维
12. 一部相当有力量的小说,重现了、重振了小说这种文体的力量。但这本书并没有夸张,故弄玄虚,迂腐地掉书袋,或者来点不着边际的哲学思考。《岛上书店》是写给真正热爱书本的那群人的,他们能准确地认出一个叙述得绝妙的故事,并准确感受到这个故事饱含的力量。——《多伦多国际邮报》
13. 我狼吞虎咽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封写给文字的情书,魅力四射,风趣非凡。它让你一直开心一直微笑,但喉头又时常哽咽。 ——《泰尼福的小屋》作者娜塔莎•所罗门
14. 你很容易就对他们心生好感,你很容易就为他们拍手叫好,费克里和他那些奇形怪状的朋友们家人们,他们温柔、温暖,脆弱,古怪,就像曾经也处于困境中的你和我。这本书能轻松成为畅销书黑马。毕竟,《岛上书店》实在魅力非凡,光芒四射。——《明尼阿波利斯市星星先驱报》
15. 一个美丽的故事,关于再一次鼓足勇气去爱,再一次得到真爱。——A.V.俱乐部
16. 这是一本不应该被错过的书。如果你喜欢书,喜欢古旧书店,喜欢美好的人类正在过着的平凡而美好的生活,你一定爱上这本《岛上书店》!事实上,我想我应该去再读一遍这个故事了!——《罗诺克时报》
17. 每个人,任何人,只要他喜欢书、喜欢书店,喜欢因阅读而认识的这个庞杂博大世界,那他就会不可自拔爱上这本书。——《维齐塔鹰报》
18. 在夏天阅读这本甜美又纯洁的书,重温爱和失去,重温友情的力量,重温世间所有书。即使身在盛夏,也仿佛是在微风徐徐的某个春日,那天阳光灿烂却温和,惠泽大地万物。你不想这天结束,你不想这场阅读结束。——《家庭圈》杂志
19. 作者控制得很完美,把故事写成了传奇,关于生命、爱、冒险和成长的传奇。——《兰辛州日报》
20. 我不够欣赏我对待《岛上书店》的态度。我痛恨泽文女士在这部古怪机智、妙语如珠的小说中展示出来的技巧和大师风范。我讨厌这部小说,它竟然如此好读,如此引人入胜。我深深憎恶这部小说要命的见鬼的魅力,我还憎恶它的简洁精当,憎恶它的干脆利落,憎恶它的清新洗练!嗷嗷嗷!……最终评语:这次像闪电一般的快速阅读实在太太太令人享受了!我要把这本书藏在过期杂志后面不让人看到……——《图书馆日报》“给伙计们的书”博客
2018年4月25日 已读
很平庸 有2.5星这个选择吗?还没到差的程度 但也不觉得“还行”
美国 长篇小说
霸王别姬 豆瓣
8.8 (8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新星出版社 2013 - 10
《霸王别姬》以梨园师兄弟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哀艳悲烈的往事。文学虚构与国粹经典、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巧妙融合,曲折动人,华美诗意,读来极具张力,发人深省。
小说被陈凯歌改编为电影,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担纲主演,获得金球奖、金棕榈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等多项提名,得到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诸位听得不少。
那些情情义义,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都瑰丽莫名。
根本不是人间颜色。
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就这两张脸。
他是虞姬,跟他演对手戏的,自是霸王了。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但这不过是戏。到底他俩没有死。
……真是难以细说从头。
2018年1月26日 已读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部言情。是比他作更能登大雅之堂,可称为文学。看过生死桥再看它有一种既视感…不知成书早晚。结尾依然不行,有人说现实得更加残酷,我倒是觉得拖沓又市侩。还是电影好看。
中国 言情 长篇小说
生死桥 豆瓣 Goodreads
7.2 (2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新星出版社 2013 - 10
《生死桥》讲述了民国时期三个天桥儿女怀玉、丹丹、志高的命运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梨园子弟艰辛学艺一朝成名,却因不敌诱惑而断送前程;影艺圈内为谋宠上位不惜争风吃醋、明枪暗箭……人物命运诡秘惨烈,情节曲折动人,文字精练流丽,是李碧华对天桥梨园、上海十里洋场及至对民国北京、上海人情世相所作的风情画,读之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2018年1月21日 已读
从头到尾都是匠气,通俗点就是套路,写北平上海也是香港调调。设计感太重,尤其是最后一章…不过完成度比他作来得高些,故事讲得圆满。节奏倒是还是不行,前半部拖沓,想要清新纯真却让人困倦;后半部又急躁,纠葛起得仓促也结得仓促。
中国 言情 长篇小说
2017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奥尔嘉·斯拉夫尼科娃 译者: 余人 / 张俊翔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在俄罗斯活跃着一批“盗采宝石者”。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大学教授、航天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每年夏初他们悄悄前往极北地区的深山中探险找宝石。历史学教授安菲洛果夫又要出发了。他能有幸发现巨大的宝藏吗?
克雷洛夫前往火车站给教授送行,与一位同样前来给教授送行的清纯而又神秘的女子相遇,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他俩相互不知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每次幽会结束之后才随机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终于有一天,他们在快要见面时,不幸被为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举行的化装游行的人群冲散了。他们还能找到对方吗?……
小说借助于跌宕起伏的侦探小说式的情节、离奇动人的爱情故事,以比喻超多、意象极为饱和的语言,对社会、历史、环境、人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考量,堪称代表俄罗斯当代文学水平的佳作。
2018年1月17日 已读
译林版的翻译还是太差了 有些句子文法不通…
俄罗斯 长篇小说
不存在的女儿 豆瓣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
7.4 (40 个评分) 作者: [美] 金·爱德华兹 译者: 施清真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1964年,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医生戴维亲自为妻子接生。一对双胞胎降临人间,其中的女孩却患有先天性唐氏症。为了保护家人,或者保护自己,戴维欺骗妻子女儿已夭折。这个决定从此让两个家庭变了样……人生旅途当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这种经历:在某个时刻,我们的某个决定,某个动作,当时自己并不能了解。很久以后,经过反复思量,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当年的决定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活着的儿子和“死去”的女儿;物质生活无虞,唯独不能坦诚相对的夫妻,困苦艰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诚勇敢的单亲妈妈……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瞒的人、渴求父母关爱的孩子、因没有子女而感到虚空难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书中每个人与命运挣扎奋斗着,用力背起人生的苦难重担……本书作者是美国女作家金·爱德华兹的长篇处女作。2006情牵欧美,2007感动华语世界,《纽约时报》第1畅销书、《华盛顿邮报》第1畅销书、《出版商周刊》第1畅销书、《今日美国报》年度好书。这个夏天,你如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