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尾s - 标记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唐纳德·诺曼 Basic Books 2002 - 9
Donald Norman's best-selling plea for user-friendly design, with more than 175,000 copies sold to date, is now a Basic paperback.
First, businesses discovered quality as a key competitive edge; next came service. Now, Donald A. Norman, former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veals how smart design is the new competitive frontier.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is a powerful primer on how--and why--some products satisfy customers while others only frustrate them.
100个基本 豆瓣
6.7 (4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松浦弥太郎 译者: 尹宁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人生不需要大道理,一点小哲学就够了。
《100个基本》是张德芬最喜欢的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对其生活哲学的最高诠释,一本精致实用的人生箴言录。
在这本书中,松浦以更贴近的姿态、更诚恳的思考,审视日常的美好:原来好的生活可以很容易,恪守“基本”,才能享受生活;原来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质。
《100个基本》是写给自己的信条,看似简单的人生哲学里蕴含了不简单的生活智慧。后半部分为其书店“COW BOOKS”成立十周年之际,松浦为所有工作人员写下重新检视的100条管理准则。将每天的失败当作教训,莫忘初衷,全力以赴。
------------------------------------
◆ 兼具杂志总编、独立书店老板等多重身份的松浦弥太郎,其独到的生活美学观被数百万日本人推崇。《100个基本》是他的代表作,在日本一经推出就广受赞誉,一年之内重印多达11次。
◆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书末更附上了笔记页,让你把对生活的方向及人生的体验,化作文字,写下专属于自己的“100个基本”。
跑步,該怎麼跑? 豆瓣
Pose Method of Running
9.0 (10 个评分) 作者: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 / 約翰.羅伯遜 译者: 徐國峰 臉譜 2011 - 1
你真的會跑步嗎?
●你以為人天生就會跑,所以不需要學習就可以跑步嗎?
●你以為跑步的里程數只要累積得多,跑步技術就會變好嗎?
●你以為要跑得更快,身體就必須使勁全力才能達成嗎?
●你以為跑步的人到最後一定會和運動傷害當朋友嗎?
大部分的跑步書籍在開頭就先預設跑步並非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術,而只是需要不斷操練的運動。這些書籍著重在體能訓練的知識──要跑多少、強度多高、如何交叉訓練、該吃什麼等等。這些當然是很重要的知識,但沒有人討論最核心的議題──如何跑步。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是他25年來研究人類動作與開發跑步技術成果。有很多原本因慣性傷害準備退出跑步生涯的優秀跑者,在學到他所開發的跑步技術後,現在跑步都不會痛了,而且跑得竟然比二十年前更快、更不費力。《跑步,該怎麼跑?》要從根本徹底改變你的跑步技術,教你如何用「姿勢跑法」不費力的跑得更快、更遠,而且再也不會受傷!
◆掌握「姿勢跑法」的關鍵技術,包括:
.腳呈S形姿勢。
.不能以腳跟著地,要以腳掌前緣著地。
.轉化重力為身體往前進的力量。
.注意力放在抬腳動作,而非腳往下踩的動作。
.跑得快是因為步頻高,不是因為步伐大。
如何看一幅画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 译者: 郑柯 中信出版社 2014 - 4
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里感受到一些情绪,但是仍然无法理解作品。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充分考虑到观看者面对艺术作品细致入微的观赏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与作品的创作环境。本书为一场精彩的艺术之旅提供了权威的指南。画作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艺术家是在美化自然,还是在扭曲自然?艺术家是想要令观看者震惊,还是获得安慰?随着作者简单而微妙的分析,每幅画作的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如何看一幅画的起始点就是作品传递给观者的第一印象。而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拉近艺术作品与人们的距离。如果你以开放的心态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看一幅画。
2014年5月15日 想读
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 豆瓣
作者: 孙健 2007 - 2
本书介绍了主要的股票类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讲解了给这些期权产品定价的数理模型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对冲方法。
无缘社会 豆瓣 Goodreads
無縁社会
8.1 (19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高培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150cm Life 2 豆瓣
7.8 (3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高木直子 大田 2006 - 1
依然只有150cm,
進入游泳池只敢停在130 公分處;
依然只有150cm,
開車椅背一定要保持90 度直角;
依然只有150cm,
看牙總被醫師師說:再坐上來一點、再坐上來一點……
依然只有150cm,
不能改變身高,就改變心情吧!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豆瓣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维克多·帕帕奈克 译者: 周博 中信出版社 2012 - 11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在这本当时颇具争议的著作中,帕帕奈克提出自己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 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 源服务。维克多·帕帕奈克对绿色设计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他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即设计为什么?在“波普”设计运动的一片喧嚣的浪潮中,开始有人从设计理论的角度严肃提出“设计目的”问题。这对于现代设计的伦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正因为有这个起点,日后的设计理论才出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尤利西斯 豆瓣
8.1 (30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文洁若 / 萧乾 译林出版社 2005 - 8
《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乔伊斯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怪诞的手法,展现发生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每一小时写一章,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的性心理,整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堪称文学一绝。加以这部作品是否属淫书的争论,在西方曾两上法庭,解禁后其影响更大。2000年英美一些重要媒体,一致将《尤利西斯》列为20世纪世界最富影响的名著之一。
现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 豆瓣
Now It All Makes Sense
作者: 威廉·J.斯托克顿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 10
《“现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认识之路》内容简介:威廉·斯托克顿博士写出了这本重要的临床著作——《“现在全明白了!”》。在书中他探讨了“心灵”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包括“心灵的”身和心的丰富连结。他的文笔清晰朴实,避免了把生物学和精神动力学简单化,而中肯地提出反对那种被营利机构大力推动的、把精神科医生转变为开药者、把精神病学转变成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行业的趋势。他借助扣人心弦的临床描述,把药物治疗诠释为“……一无论如何精确设计……”都不能“解决情绪冲突——这种冲突会削弱富有成效的人所应有的决断力和行为能力”。
首无·作祟之物 豆瓣
首無の如き祟るもの
8.5 (1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三津田信三 译者: 张舟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6
人头的去向,只有一个人知道......
惊愕度第一!期待度第一!
横扫各大推理排行榜的名作终于登场!
◎特别收录:三津田信三<致台湾的读者>序文!
【推理作家】凌彻◎专文导读
●周刊文春2007年度10大推理小说!
●探侦小说研究会2008年度10大本格推理小说第2名!
●“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2008年度10大推理小说!
●“这本推理小说真想看”2008年度10大推理小说第3名!
在井边进行的祓濯仪式中,
赫然发现了双胞胎的尸体!
但这却只不过是连续无头杀人事件的序曲而已......
最后的生还者,到底会是谁?
三津田信三非常擅长与期望于让读者得到颤栗的恐怖感。相较于本格推理在结束时是拨开谜雾的真相大白,“刀城言耶”系列在结束时却反而进入惊悚或困惑的疑云中。超自然的事物在解谜后不见得能够明朗,不可知的人物也似乎带来更深的疑惑,结局有可能导向非理性要素或是恐怖的发展。因此,“刀城言耶”系列常被认为是在读完最后一页之前,无法知道究竟是理性可解释的推理小说,还是含有非理性要素的怪奇故事。无法提前预测类型的不确定性,也成为本系列相当重要的特色。
─凌彻─
“婚舍集会”是奥多摩的秘守家代代相传的仪式,刚满二十三岁的长男长寿郎,必须从三位新娘候选人中挑选出一位。然而仪式进行中,其中一位候选人却惨遭杀害,而且尸体的头部也不见踪影!凶手会是从现场消失的长寿郎吗?突如其来的恐怖命案,再牵扯上家族继承人之争,让混乱的情势更加延烧,而在这期间,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没有头的牺牲者......这一切,难道是古老传说中的恶灵淡首大人在作祟?还是长寿郎十年前掉入井中死亡的双胞胎妹妹强烈的怨念所致呢?
24重人格 豆瓣
7.4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梅伦·韦斯特 译者: 李永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在镜子面前我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的嘴巴里发出别人的声音。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卡梅伦·韦斯特30多岁,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的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详细地描述了卡梅伦小时候的恐怖受虐经历;还有8岁的克莱,紧张兮兮,说话结结巴巴的;12岁的尘儿,温柔、能干,她对于自己生活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身体里,感到很失望;巴特,开朗幽默,以孩子们的保护者身份自居;利夫,浑身充满精力,干劲十足,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韦斯特。还有其他19个分身——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在《24重人格》一书中,韦斯特将他自己的人格分裂的令人心碎的经历,以及他治疗满是创伤的心灵的过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尽力维持他与妻子、儿子的关系,渴望过一种正常的生活。
而且它还是一个能令读者着迷的故事。韦斯特在书里描述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各个分身们和谐相处的珍贵的和前听未有的资料,心灵扭曲的痛苦、诡秘的气氛和最终的希望……
Made to Stick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hip Heath / Dan Heath Random House 2007 - 1
Editorial Reviews
From 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Unabashedly inspired by Malcolm Gladwell's bestselling The Tipping Point, the brothers Heath—Chip a professor at Stanford's business school, Dan a teacher and textbook publisher—offer an entertaining, practical guide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Drawing extensively on psychosocial studies on memory, emotion and motivation, their study is couched in terms of "stickiness"—that is, the art of making ideas unforgettable. They start by relating the gruesome urban legend about a man who succumbs to a barroom flirtation only to wake up in a tub of ice, victim of an organ-harvesting ring. What makes such stories memorable and ensures their spread around the globe? The authors credit six key principles: simplicity, unexpectedness, concreteness, credibility, emotions and stories. (The initial letters spell out "success"—well, almost.) They illustrate these principles with a host of stories, some familiar (Kennedy's stirring call to "land a man on the moon and return him safely to the earth" within a decade) and others very funny (Nora Ephron's anecdote of how her high school journalism teacher used a simple, embarrassing trick to teach her how not to "bury the lead"). Throughout the book, sidebars show how bland messages can be made intriguing. Fun to read and solidly researched, this book deserves a wide readership. (Jan. 16)
Copyright ©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a division of Reed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From Booklist
Based on a class at Stanford taught by one of the authors, this book profiles how some ideas "stick" in our minds while the majority fall by the wayside. Urban legends,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compelling advertising make up much of the intrinsically interesting examples that the Heaths profile that qualify for "stickiness." This book explores what makes social epidemics "epidemic" and, as the Heaths cite from Malcolm Gladwell's Tipping Point (2000), defines the secret recipe that makes an idea viral. The principles of stickiness are examined--an unexpected outcome, lots of concrete details that we remember, emotion, simplicity, and credibility--all packaged in an easily told story format. Taking these five stickiness attributes, the book offers numerous examples of how these properties make up the stories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the urban legend about kidney theft and the razor blades supposedly lurking in Halloween candy. Exercises, checklists, and other tools are sprinkled throughout the book to help the reader understand and test how stickiness can be applied to their ideas, whether they are teachers, parents, or CEOs. Gail Whitcomb
Copyright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Can Draw in 30 Days 豆瓣
作者: Mark Kistler Da Capo Lifelong Books 2011 - 1
Drawing is a skill, not a talentif you’ve got a pencil, Mark Kistler will show you how. You Can Draw in 30 Days provides a thorough course in basic drawing, using incredibly quick and simple instructions. In just twenty minutes a day, learn the secrets of sophisticated three-dimensional renderingsstarting with apples and oranges and progressing to landscapes and human figures. Each day focuses on one skill, building toward more advanced technique. Ideal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s, or anyone who always wanted to learn but never did, You Can Draw in 30 Days makes it easy to expertly draw everything from the world around you to the vivid pictures from your imagination.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豆瓣
作者: 彭明輝 聯經出版社 2012 - 2
一篇文章,它二十年來一再被人重複再網路上廣泛地轉貼、流傳。
很多人轉貼時沒有篇名,有人用「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當篇名,也有人把它命名為「若要讚美晴天請等到黃昏之後」,其實我原來給它的篇名是「困境與抉擇」。如果你曾經喜歡過這一篇文章,那麼這一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2014年3月3日 想读
应用随机过程 豆瓣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Models
作者: Sheldon M.Ross 译者: 龚光鲁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应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导论》是一部经典的随机过程著作, 叙述深入浅出、涉及面广,主要内容有随机变量、条件概率及条件期望、离散及连续马尔可夫链、指数分布、泊松过程、布朗运动及平稳过程、更新理论及排队论等;也包括了随机过程在物理、生物、运筹、网络、遗传、经济、保险、金融及可靠性中的应用,特别是有关随机模拟的内容, 给随机系统运行的模拟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应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导论》有约700道习题, 其中带星号的习题还提供了解答。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豆瓣
8.4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伯里曼 译者: 晓鸥 等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2 - 2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是一部大规模、全面的实用人体绘画指南。内容不仅包括所有的人体结构解剖学,而且还有对人体相关服饰的完整研究。画册中囊括了他毕生的素描作品,综合了他的六部著作,涵盖了伯里曼结构解剖体系的全部重要内容。
大道当然 豆瓣
作者: 王石 中信出版社 2014 - 3
《大道当然》,这既是王石和万科的目标,也是他们的担当。在一个尚待成熟的行业中,选择规范是要付出代价的。一直以来,王石引领的万科把对经济规律的遵从,对人文精神的弘扬,作为万科建立并巩固市场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尊崇规范,万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还是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承担时代的责任。
1999年,王石卸任总经理,万科选择专业化、精细化,开始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变局。万科能否继续乘风破浪,扬帆沧海?随着公司快速大规模的增长,万科能否完成新阶段的变革,打造竞争优势,保持高速成长的同时,担当起时代的责任?退居幕后的王石,登山、游学,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又如何让灵魂跟上脚步,让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并成熟,让个人爱好与公益事业互有融合和助益?……一切事实证明,大道当然,是勇者和能者必然的抉择。
《大道当然》这部全新的作品,真实记录了王石以及万科近13年来面临的放下与坚持的选择,披露了风云背后王石和万科的思考、故事、情怀,堪称是个人传记和企业成长的完美融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