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尾s - 标记
流俗地 Goodreads
9.1 (132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4
《亚洲周刊》2020年十大小说 华语文学的惊喜收获
王德威×王安忆 倾力推荐 “黎紫书为当代马华文学注入几分少见的温情”
《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迂回曲折的情节,仿佛召唤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小事。
在“楼上楼”的他们如风中之烛,看似脆弱实则强韧,一旦离开,便流落于人海各自漂流;仿佛走的那一日也意味着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宽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人们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象是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旁观着当年的自己。
这里的雨下得频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马来锡都世俗小城里的平淡生活,数十年历史深处的一众卑微生命。
个人命运的创伤与徙家流落,不同族群关于各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交融。每一种悲凉的生存底色中,都高昂着人性的倔强。每一个个体的浮沉,都渗透着作者对历史饱含关怀的回望,对现实政治有距离的观望,对海外华人民族身份的复杂情结。
2022年5月18日 想读
夏游记趣 豆瓣
Journey into Summer
作者: [美]艾温·威·蒂尔 (Edwin Way Teale) 译者: 唐锡如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对一般人来说,夏天可爱,冬天可畏。在挪威的古老传说中,众神没落的那几年是没有夏天的。艾温·威·蒂尔和妻子内莉选择了一条可以经过尽可能更多种类的夏天的路线:湖滨、高山、森林、盐滩、沼泽、玉米田……形形色色的美国夏季在漫游的路上展开。我们会跟着去看漫山遍野的蜉蝣旋流,洞穴里探出脑袋的场拨鼠,去看八月英仙座流星群曳过大草原,沼泽上萤火虫一齐点亮黄昏,落基山脉高林木线上的草地仍有高山野花绽放……读完这本书后,就赶紧出发吧!
2022年5月16日 想读
柏青哥 豆瓣 Goodreads
Pachinko
7.8 (50 个评分) 作者: [美]李敏金 译者: 刘勇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1
历史辜负了我们,但我们无所畏惧!
2017/18年度全球现象级热门图书,韩裔美籍作家李敏金作品,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
媒体一致看好,汇集等众多热门元素的颠覆性历史小说。 制霸全球各大排行榜,收获诸多奖项和口碑。 苹果公司即将投拍的第一部美剧,41位国际级名人好评推荐。
●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人物》年度十大好书
● 英国BBC、美国 CNN、美国NPR、 加拿大CBC年度十大好书
● 美国亚马逊总榜TOP1,英国亚马逊文学榜TOP1,Goodreads评分4.26
柏青哥:大时代小人物命运的轮盘。人生就是一场赌局,从来都没有什么赢家。
从朝鲜到日本,四代移民家庭的恩怨纠葛,大时代的巨光照在每一个小人物的身上,都留下了一道崎岖的阴影,生生的拖着他们的躯体前行。
从1920年日本殖民时期的韩国渔村,到日本大阪,经历了二战和朝鲜战争,一直到9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横滨和东京乃至纽约。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全书着重描绘了几代人在家族与故乡、融入与归属、金钱与信仰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关系与矛盾。女主人公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渔村船主的女儿,在一个她无法理解的时代拼尽全力地试图与家人生存下去。
众多人物和情节,无数特有时代的故事,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悲剧,30万字的宏篇史诗。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史诗级著作,每个人物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深刻的内涵。李敏金让我们耐心地观察和倾听形形色色的人物背后隐藏着的无尽的欲望、希望和痛苦。
——《纽约时报》书评
●一本深刻、广博、令人上瘾的作品,讲述了20世纪一个朝鲜家族在日本的浮沉与兴衰。
——(英)大卫·米切尔,《云图》作者
●一位年轻的朝鲜女性未婚先孕,被爱人抛弃,权宜之下,她只好另嫁他人,远去日本开始新生活……《柏青哥》以这样的方式拉开了帷幕……该书对移民在新世界安家立业所付出的牺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凭借这部作品,李敏金成为了当代文坛当之无愧的杰出小说家。
——(美)朱诺·迪亚兹,《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作者
●这本书适合对韩朝感兴趣的人,也适合对韩朝只有一知半解、只知道现代、三星和泡菜的人。这本无与伦比的作品将同时唤起读者的欢乐和悲伤。我读时爱不释手,希望这本充满辛酸的长篇故事永不完结。
——(英)西蒙·温切斯特,《教授与疯子》作者
2022年5月12日 想读
Women in Science 豆瓣
Rachel Ignotofsky
作者: Rachel Ignotofsky Ten Speed Press 2016 - 7
It’s a scientific fact: Women rock!
A charmingly illustrated and educational book,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Women in Science highlights the contributions of fifty notable women to the field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from the ancient to the modern world. Full of striking, singular art, this fascinating collection also contains infographics about relevant topics such as lab equipment, rates of women currently working in STEM fields, and an illustrated scientific glossary. The trailblazing women profiled include well-known figures like primatologist Jane Goodall, as well as lesser-known pioneers such as Katherine Johnson, the African-American physicist and mathematician who calculated the trajectory of the 1969 Apollo 11 mission to the moon.
Women in Science celebrat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intrepid women who have paved the way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emale engineers, biologists, mathematicians, doctors, astronauts, physicists, and more!
— BrainPickings - Best Science Books of the Year
2022年5月2日 想读
Women in Art 豆瓣
作者: Rachel Ignotofsky Ten Speed Press 2019 - 9
Illustrated profiles of 50 pioneering female artists--from the 11th century to today--from the author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Women in Science.
A charmingly illustrated and inspiring book, Women in Art highlights the achievements and stories of 50 notable women in the arts--from well-known figures like painters Frida Kahlo and Georgia O'Keefe, to lesser-known names like 19th-century African American quilter Harriet Powers and Hopi-Tewa ceramic artist Nampeyo. Covering a wide array of artistic mediums, this fascinating collection also contains infographics about artistic movements throughout history, statistics about women's representation in museums, and notable works by women. Women in Art celebrates the success of the bold female creators who inspired the world and paved the way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rtists.
2022年5月2日 想读
Severance 豆瓣 Goodreads
7.6 (9 个评分) 作者: Ling M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8 - 8
Candace Chen, a millennial drone self-sequestered in a Manhattan office tower, is devoted to routine. So she barely notices when a plague of biblical proportions sweeps New York. Then Shen Fever spreads. Families flee. Companies halt operations. The subways squeak to a halt. Soon entirely alone, still unfevered, she photographs the eerie, abandoned city as the anonymous blogger NY Ghost.

Candace won’t be able to make it on her own forever, though. Enter a group of survivors, led by the power-hungry IT tech Bob. They’re traveling to a place called the Facility, where, Bob promises, they will have everything they need to start society anew. But Candace is carrying a secret she knows Bob will exploit. Should she escape from her rescuers?

A send-up and takedown of the rituals, routines,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 of contemporary life, Ling Ma’s Severance is a quirky coming-of-adulthood tale and satire.
2022年4月25日 想读
机器人大师 豆瓣
Cyberiada
9.2 (5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毛蕊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4
“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是我们的桎梏,因为不可预知性总会伴随着我们创造出的每一样东西!”
他们是伟大的发明家,从人格交换机到末世论改造机,无所不造。
他们不仅要一起面对宇宙中无解的难题,还要为谁是更强的发明家争得你死我活。
他们是特鲁勒和克拉帕乌丘斯,别称:机器人大师。
◆波兰科幻名家高口碑代表作,新装上市。
◆莱姆100年诞辰纪念版,入选波兰2021莱姆年100大海外版本。
◆20个天马行空的脑洞故事,怪诞、幽默、辛辣、讽刺,《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瑞克和莫蒂》《飞出个未来》精神先驱。
◆信息量超载的机器人版《一千零一夜》,融入伏尔泰式的巧思洞见,恣意徜徉于科学、文学和哲学之间。
◆波兰原版完整引进,全译本无删节,新增5个故事。
◆上外波兰语专业负责人历时2年翻译,182条注释深入剖析莱姆的文字游戏。
◆收录波兰艺术家达尼埃尔·姆鲁兹绘制的25幅插画。
◆膜银卡材质金属感外封,装帧精美。
2022年4月20日 想读
少数派报告 豆瓣 Goodreads
The Minority Report
8.7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迪克 译者: 周昭蓉 译林出版社 2017 - 10
“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成长于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彼时,人类进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主流科幻小说对人类创造力的无比自信,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撑起了西方科幻的黄金时代。可是,迪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主人公迷惘于亦真亦假的世界上,挣扎于文明的陷落中,充满了对生命的依恋和对人性的追求。
《少数派报告》荟萃菲利普•迪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短篇:《第二代》《冒名顶替》《规划小组》《少数派报告》《战争游戏》《啊,当个布洛贝尔人!》《死者的话》《全面回忆》《电子蚂蚁》,其中有数篇都曾被改编成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大片,如《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命运规划局》《冒名顶替》等。
《少数派报告》结集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短篇:《第二代》《冒名顶替》《规划小组》《少数派报告》《战争游戏》《啊,当个布洛贝尔人!》《死者的话》《全面回忆》和《电子蚂蚁》。菲利普•迪克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光怪陆离的想象在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独树一帜。他的短篇小说情节跌宕,很多故事的架构都堪称一绝。
2022年4月12日 想读 Psycho pass 看完以后打算看这个
饥荒与政治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布吕内尔 译者: 王吉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2
《饥荒与政治》内容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写道:“预防饥荒所需采取的措施非常简单,而真正的谜团在于饥荒一直在不断肆虐。”《饥荒与政治》试图揭开的正是这个“谜团”。当今世界,饥荒这一旧日的灾难本不该继续存在.然而它却依旧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作者以自己20多年反饥饿斗争的人道援助经验,提出了现代饥荒现象的几种模式:“被否认的饥荒”、“人为制造的饥荒”和“对外展示的饥荒”。面对这些饥荒现象,当今的问题已不再是探讨能否养活世界,而是要弄清它是否愿意养活世界。
“今天的饥荒已经不再是经济困难和自然困难造成的不幸后果”,“总是人的行为原因引起的”。“剥夺食物是控制民众的一种战略,与食物实际拥有量无关。”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掌握了权力。
2022年4月12日 想读
不再是一个人吃饭啦 豆瓣
8.3 (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高木直子 译者: 香冰 2021 - 7
全家吃饱饱万岁!!
高木老师41岁的时候结婚啦!开始了和丈夫一起的夫妇饮食。两个人会一起逛超市,一起在厨房忙忙碌碌,美好而又惬意。
后来高木老师怀孕啦!丈夫仿佛一瞬间开启了厨房技能外挂!
42岁时生下了女儿,父母和孩子三个人的生活终于开始了!
这是一本充满“美味”的漫画书,记录了从高木与先生两人到一家三口的美食生活变化,一家人探寻、烹饪美食的过程温馨有趣又带一丝感动,让人在美食生活中发现乐趣,找到真切的幸福,给读者带去陪伴与美食的治愈力量。
2022年3月29日 想读
细雪 豆瓣 Goodreads
9.0 (54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周逸之 译林出版社 2017 - 6
《细雪》的舞台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的大阪,昔日望族莳冈家有漂亮的四姐妹:大姐鹤子守旧、二姐幸子圆融、三妹雪子内向、小妹妙子奔放。故事以大龄未婚的雪子一次次的相亲经历为主线,以妙子的求学受挫、与富家公子和平民青年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起伏。一面是捕萤、赏花、歌咏舞蹈,一面是洪水、疫病、飓风战火。作品整体如同一条缓缓流动的大河,明暗交映,暗涡翻卷;其中人性幽微毕现,百味俱全。
故事围绕大阪没落望族莳冈家个性迥异的四姐妹的生活、婚恋展开。笔调平缓细腻,勾勒出东方女性的柔弱与坚强。日本传统的舞蹈、歌咏、赏花、捕萤等场景,如同闪闪金粉洒布全篇,营造出织锦长卷般的画面。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家运日渐衰败,个人命途难测,传统美文化凋敝,故而《细雪》也被认为是一部“美的挽歌”。
《细雪》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朝日文化奖”。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连载,曾被认为有“反战”意图而一度遭日本军方禁止。后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其中市川昆导演、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同名电影堪称经典;舞台剧累计演出超过一千五百场。法国文学家萨特盛赞本书是“现代日本文学的巅峰杰作”,日本评论界誉之为“现代版的《源氏物语》”。
2022年3月27日 想读
行為 豆瓣
Behave: 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作者: Robert M. Sapolsky 羅伯.薩波斯基 译者: 吳芠 八旗文化 2019 - 4
關於人類的行為,前所未有的完整分析
「要說《行為》是我曾讀過最棒的非虛構作品,也一點都不誇張。」──大衛.巴瑞許(David P. Barash),《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只有研究人類行為的世界級科學家薩伯斯基寫得出來,《行為》一書回答了人類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的行為從何而來?
上冊中,薩波斯基──神經科學家與靈長類動物學家──穿梭在數種學科之間,揭露我們的一舉一動背後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剖析人類行為,沒有一塊石頭忘了翻面,涵蓋從基本生物學到內分泌,到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演化理論等等的每一件事。他說故事的功力有目共睹,且深具內在邏輯。透過追溯一個行為發生前的不同時間段與系統,對目標多次出擊。
他首先檢視在精準時刻之內,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人類行為,然後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往前追溯,最終回溯到我們這個物種更深的文化、歷史和基因遺傳。
於是,他以一秒之內的神經科學解釋開始著手,探討在行為發生一秒前大腦發生了什麼事?接著往後退一步,看到再前一個時刻,也就是兩秒到一分鐘之前,究竟我們看到、聽到及聞到什麼,促發了神經的反應而產生了行為?接著,又進一步回溯幾小時到幾天前,探討那些促使神經系統做出反應的荷爾蒙如何運作?在此,他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思考神經生物學、內分泌學,以及我們環境給予我們刺激的感官世界,嘗試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
薩伯斯基繼續推進,嘗試找出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大腦,因此追溯到我們的青少年與童年時期、胎內環境,甚至追溯到精卵結合的那刻。最終,他試著解釋比起個人更大的種種影響因素,即文化如何形塑群體意識,而哪些生態因素又形塑文化,以此類推,最終回溯到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前,造成我們這物種演化的種種因素。透過匯總所有因素,瞭解人類的行為如何被創造出來。
✽✽✽
下冊中,薩伯斯基著手探討人類最棘手的問題──分我群和他群、階層制度、從眾與服從、合作與競爭、同理心與慈悲心、自由意志的行使、人們對於隱喻和真實的混淆、戰爭與和平等等,從我們靈長類動物的生物起源,到人類獨特的行為模式,做了深刻、揪心但又不失幽默的分析。
尤其,我們的大腦會快速把人分成我群和他群,而且這種分類往往基於微小的差異、隨機的標準,這種歷程會自動化發生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之後再透過認知來合理化。而這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分為我群之人做出最好的行為,卻對被分為他群的人做出糟糕的行為。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大屠殺與迫害等等,幾乎都源自於此。然而,這種區分異己的心理要如何治癒呢?生物學可以給我們什麼解方呢?作者告訴我們,儘管人類彼此傷害的行為普世皆然,但也非無可避免,透過大腦科學提供的洞見,我們可以避免讓傷害再次發生。薩伯斯基獨特的幽默,將本書寫的充滿智慧與人情味。長達近千頁的書,從頭到尾都趣味盎然,且例證豐富,無論各個領域的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重點節錄:
針對人類暴力、攻擊和競爭行為,分析得最好的一本書
・你不可能在尚未理解恐懼(杏仁核和恐懼及攻擊有關)時,就理解攻擊行為。
・基因的重點不是無可避免的命運,而是潛力和易受影響的程度。基因無法單獨決定任何事情。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無所不在。比起改變基因本身,改變環境對基因的調控作用,更能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在潛意識中把世界分成我群和他群,並偏好我群。我們很容易被操弄,在幾秒之內,就能決定誰是我群、誰是他群。
・說生物系統運作得「很好」是價值中立的評估;完成美好或惡劣的事情都需要紀律、努力與意志力。「做正確的事」永遠都視脈絡而定。
・人類發明了社經地位,等於創造出其他具階層的靈長類動物前所未見的從屬形式。
・若有人相信大家做出恐怖又傷害的事也沒關係,這不是好事。這世界的痛苦有更大一部分來自有些人雖然反對恐怖的行為,卻在一些特殊情況時,讓自己成為例外。通往地獄的道路由合理化鋪成。
・不管是高深莫測的道德推理能力,或者能感受到強烈的同理心,都不代表能夠真正做出困難、勇敢又富有慈悲心的事情。
・人類願意為了象徵性的神聖價值而殺戮或被殺。透過協商,可以維持與他群的和平;理解和尊重他們神聖價值的強度有助於維持長久的和平。
・我們最糟的行為、我們譴責與懲罰的行為,是生物機制的產物。但別忘了,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最好的行為。
・有些人的作為提供了驚人的、展現最佳人性的例子,而那些人和我們其他人其實沒有多大的差異。
得獎紀錄
★ 《華盛頓郵報》十大好書
★ 《華爾街日報》最佳好書
★ 《紐約時報》書評最愛好書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洪 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黃植懋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
共同推薦
許春金 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教授
趙儀珊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陳易甫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謝淑蘭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好評推薦
‧關於人類行為高明的跨領域科學研究:我們的腺體、基因、童年如何解釋人類這物種為何可以同時展現利他行為與殘忍行徑?這本書針對這一大團亂七八糟的東西,以溫和的態度全面考察,又因為科學數據和傻氣玩笑的比例恰到好處而增添了趣味。我要投票支持這本書獲選年度最佳科學書。──帕盧.薩格(Parul Sehgal),《紐約時報》
‧薩波斯基創造出十分好讀,還不時引人發笑的作品,帶我們在心理學、靈長類動物學、社會學的世界裡四處遊走,探索我們的行為為什麼會是這樣。絕對是我這幾年來讀過最棒的書之一。我愛這本書!──黛娜.天普─拉絲頓(Dina Temple-Raston),《華盛頓郵報》
‧要說《行為》是我曾讀過最棒的非虛構作品,也一點都不誇張。──大衛.巴瑞許(David P. Barash),《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以跳脫傳統、充滿主見又權威性的方式綜合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將這個複雜的主題加以整合,達到前所未有的平易近人與完整……這趟瘋狂又大開眼界的旅行讓人更了解我們的行為從哪裡來。就連達爾文都會為這本書感到興奮。──理查.藍翰(Richard Wrangham),《紐約時報書評》
‧〔薩波斯基的〕新書是他的重要傑作……為科學文獻增添一項驚人成就與無價之寶,絕對會在未來幾年引起熱烈討論。──《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
‧這本書既深又廣,多彩多姿、令人激動又感動人心。薩波斯基發揮他深厚的專業基礎,提出身而為人最基本的問題──從展現仇恨的作為到展現愛的作為、從我們強迫性剝奪人性的行為,到重拾人性的能力。──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博士、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作家、美國公共電視PBS《大腦》(The Brain)節目主持人
‧為科學對人類行為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貢獻,每個人的書櫃和許多課程大綱上都該有一本……這本書呈現出整合性思考的極致,可以和類似的權威性著作,如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槍砲、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相提並論。──麥可.薛莫(Michael Shermer),《美國學人》雜誌(American Scholar)
‧《行為》是史上最精彩、也最重要的偵探故事。只要你曾經尋思某個人為什麼做出某件事──無論那是好事或壞事、邪惡兇殘或仁慈寬容──你就需要讀這本書。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知道為什麼人會做出那些行為,你也需要讀這本書。換句話說,每個人都需要讀這本書。應該要為這本書開處方簽(副作用:笑個不停、嚴重成癮)。旅館房間裡應該要放《行為》而不是《聖經》:然後這世界會變成一個更好、更明智的地方。──凱特.福克斯(Kate Fox),《觀察英國人》(Watching the English)作者
‧絕對是權威性著作……〔薩波斯基〕以這份針對人類行為科學的非凡考察,帶領讀者展開一趟壯遊……他讓本書始終充滿娛樂性,在解開謎題的過程中製造出能感染讀者的興奮感……不可思議地整合了許多學術領域。──史蒂芬.波爾(Steven Poole),《衛報》
‧很少有一本將近八百頁的書可以讓我從頭到尾專心讀完,如果世界上有任何人能把演化生物學從TED演說家和科普騙子手中拯救出來,那個人可能就是薩波斯基……《行為》涵蓋廣泛,從道德哲學到社會科學、遺傳學到薩波斯基的主場──神經元和荷爾蒙,都包括在內──但全都瞄準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人類對彼此這麼惡劣,以及現狀是否已是疾病末期。──《Vulture》雜誌
‧羅伯‧薩波斯基的學生一定很愛他。這位靈長類動物學家、神經學家與科學傳播者在《行為》中行文如一位老師:機智、博學、對於清楚傳播知識充滿熱忱。感覺彷彿有幸在一門步調很快的大學課程上旁聽,老師透過主題性故事和流行文化典故,照亮了這些迷人科學發現的涵義。──《自然》期刊
‧薩波斯基的書細緻說明文化、脈絡與學習如何塑造我們的基因、大腦、荷爾蒙和神經元所做的一切。──《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London))
‧《行為》就像一本出色的歷史小說,加上優秀的文筆與廣博的知識。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追蹤報導。──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真是包羅萬象……詳細、易懂又引人入勝。──《電訊報》(The Telegraph (UK))
‧《行為》是一部精雕細琢的優美作品,談的是道德背後的生物學。薩波斯基用不同的時間段與系統,對目標多次出擊。他讓你看到這些觀點與系統之間如何連結,也在這一路上讓你發笑與驚嘆。薩波斯基不只是頂尖的靈長類動物學家,還是優秀的作家和超棒的人性嚮導。──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紐約大學、《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作者
‧這本書是一份範圍廣泛、知識淵博的考察研究,針對所有我們賴以運作,或好或壞,定義我們身為人類的東西……科普書的楷模,富有挑戰性卻也平易近人。──《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推薦
‧〔薩波斯基〕帶著幽默編織出科學的故事……〔他〕對科學的高見值得被廣大群眾聽見,而且很可能在思想上造成長期影響。──《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推薦
‧〔薩波斯基〕既清晰又幽默地將浩瀚文獻中數千個有趣研究匯集起來,完成得非常出色……這是一本傑作。──《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星級推薦
‧薩波斯基沒有從道德制高點看靈魂如何選擇善惡,而是從實際的生物學著手……這是一份了不起、包含廣博知識的考察研究,討論到所有觀照人類行爲的科學。──《書單》(Booklist)雜誌,星級推薦
‧只要一讀羅伯‧薩波斯基這本絕妙的《行為》,你就再也不會訝異,我們糟糕的行為竟然這麼深奧,又牽涉這麼廣泛。我們都有潛力在潛意識中產生偏見、受到童年傷害又在自己所愛的人身上複製出同樣的傷害、形成『我群』的部落,把外來者當成次等的『他群』。但很奇妙的,閱讀這本書也能讓我們抱有希望,知道我們比原本所想的更能控制那些行為。而且《行為》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希望──也提供我們知識,關於怎麼做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可以表現出更好的自己並避免展現更糟的自己,不管是在個體或社會層面皆然。這真是非常好的消息。──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更聰明、更快、更好》(Smarter Faster Better)作者
‧這是一本不可思議的書,也是目前針對暴力、攻擊和競爭分析得最好的一本書……這本書在學術上的深度和廣度令人驚豔,奠基於薩波斯基自己的研究,以及他對神經生物學、遺傳學和行為相關文獻的豐富知識之上。譬如,《行為》就我曾涉入的複雜爭論(例如與社會生物學相關的辯論)給予公正的評價,也處理了爭議性的問題,例如我們的狩獵採集者祖先有沒有互相打仗。他甚至提起自由意志這個話題,而他討論自由意志時,其思路清晰的程度勝過許多哲學家。以上所述的一切,薩波斯基都以輕巧有趣的筆觸、出色地辦到了,無怪乎人們公認他是今日科學界最棒的老師之一。──保羅.埃力克(Paul R. Ehrlich),《人類的演化》(Human Natures)作者
2022年3月14日 想读
寻味东西 豆瓣 Goodreads
Collected Essays
7.6 (24 个评分) 作者: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 4
《鱼翅与花椒》之后
跟扶霞一起吃东吃西
跨越东西饮食版图
打破舌尖上的偏见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扶霞的文字肯定是你的菜。如果你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我觉得这本书不读也罢。
——《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作序推荐
打破中西餐饮偏见
能吃绍兴臭 霉菜为什么抗拒欧洲奶酪?
畅谈西方美食趣事
用不同材质的勺子能吃出不同味道的菜肴!
探秘知名菜品历史
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的由来……
讲述个人烹饪经历
伦敦家中后院亲手杀鸡吓坏邻居……
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2022年3月13日 想读
鱼米之乡 豆瓣
Land of Fish and Rice:Recipes from the Culinary Heart of China
6.7 (12 个评分) 作者: [英]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7
中国人的雅致饮食文化, 在江南的餐桌上,追溯中国传统风度。
10余年前,英国美食作家扶霞爱上了江南和这里卓绝的美食文化,和她对四川的热恋一样炽热。接下来的多年中,她常常回到这里,寻访专业厨师、民间高手、路边摊的美食“扫地僧”和乡野农人,记录故事、学习菜肴、品尝人间至味。
在这片北至扬州、南至杭州、东至上海、西至南京的区域里,扶霞将多年来对江南饮食文化的观察与探索集结一册:从江南菜小史到当地人文风貌,从饮食习惯、烹饪特点到美食掌故,狮子头、桂花糖藕、四喜烤麸、西湖醋鱼、水晶肴肉、素响油鳝丝、腌笃鲜……150余道经典食谱,108种常备配料,24种烹饪技法,精巧雅致、包容平和,传统精髓被不动声色地安放于饮食文化和历史之中。
江南忆,最忆是此味。这是一次重新了解中国物产和人文的美食之旅,是对那些古老故事与传统菜肴的回望,也将成为通向未来的探索。
★在江南餐桌上,追溯中国人的雅致饮食文化。在世界的视角下,再发现中国江南味道。英国美食作家扶霞探访中国江南地区饮食重镇,讲述广义上的“江南菜”,包括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南部和上海的传统菜肴,寻觅饮食背后的城市历史与人文风貌,找回来自中国美食中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不仅有精 致的烹调方法,更是中国饮食美学的浓缩呈现。
★收录150道经典江南菜食谱,108种常备配料,24种烹饪技法,汇集来自乡野民间的珍贵内容。扶霞历时数年,出江河湖海,下村野田间,寻访江南专业厨师、民间高手与乡野农人,记录下具有特色的菜肴与秘谱。有常见的红烧肉、盐水鸭、叫花鸡、龙井虾仁、响油鳝丝,有地道的绍兴醉鸡、镇江水晶肴肉、冰糖元蹄、素蟹粉,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八宝葫芦鸭、松鼠鱼、三丝卷……还原淡雅温和的江南本味。
★兼具实操性与可读性的美食读本。食谱经过扶霞本人亲自验证与实践,将调料的计量精确化,摒弃多数菜谱中“少量”“适量”的说法,且内文进行中国化处理,将英文版中的部分食材替换为中国更常见的种类,更具实操性。
★斩获多项国际奖项,备受赞誉。获得英国美食作家协会年度食谱奖,安德烈·西蒙食品图书奖(Andre Simon),入围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国际奖,2017年IACP国际奖等多项大奖。
★多方联合推荐。特邀中国烹饪大师胡忠英审定,纪录片《风味人间》总顾问陈立教授作序推荐,陈晓卿等10余位国内美食类意见领袖、作家联合推荐。
2022年3月1日 想读
十二國記 - 前傳 - 魔性之子 豆瓣
魔性の子
7.7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小野不由美 译者: 艾莉 尖端出版 2004 - 4
廣瀨為了教育實習而回到母校,在教室裡認識了一位獨行俠,令人不可思議的學生-高里。凡是欺壓過高里的人最後都慘遭可算是一種“報復”的意外事故,因此眾人都惶惶然地擔憂“是高里在搞鬼!”。
廣瀨雖想維護高里,但淒慘事件卻接二連三地發生。諸多事故的起因似乎是在於高里幼年時曾經歷過的“兒童失蹤事件”。出現在高里身邊的白色手臂究竟為何?又到底何處才是他最終的容身之處呢?
2022年3月1日 想读
十二国記·月の影·影の海(上) 豆瓣
8.6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小野不由美 講談社 1992 - 6
「あなたは私の主(あるじ)、お迎えにまいりました」
学校にケイキと名のる男が突然、現われて、陽子を連れ去った。海に映る月の光をくぐりぬけ、辿(たど)りついたところは、地図にない国。
そして、ここで陽子を待ちうけていたのは、のどかな風景とは裏腹に、闇から躍りでる異形(いぎょう)の獣たちとの戦いだった。
「なぜ、あたしをここへ連れてきたの?」
陽子を異界へ喚(よ)んだのは誰なのか?帰るあてもない陽子の孤独な旅が、いま始まる!
2022年3月1日 想读
十二國記:白銀之墟玄之月 豆瓣
白銀の墟 玄の月 第一巻 十二国記
7.8 (6 个评分) 作者: 小野不由美 译者: 王蘊潔 尖端 2020 - 2
【睽違十八年,小野主上再次推出十二國記長篇故事!】
眾所期待泰麒與驍宗的旅程,會以什麼樣的形式抵達終點……
全新版《十二國記》特點:
1.小野主上親自重新修訂內容!
2.山田章博老師全新封面及插畫!
3.知名譯者王蘊潔,首度跨足奇幻文學翻譯!
★經典日系奇幻大作《十二國記》捲土重來,新裝版磅礴上市!重溫超越當時的感動!
★2013年日本亞馬遜最佳女性小說榜前10名,《十二國記》新裝版系列作攻占第1、3、4、5、10名!
★2013年已出版新裝版系列作共9本,全數進入日本亞馬遜2013年最佳女性小說榜前30名!新舊版《十二國記》系列作相加,前50名一共上榜13本!
★千呼萬喚始出來!暌違十二年出版之全新創作《丕緒之鳥》,在日勇奪《達文西雜誌》票選BOOK OF THE YEAR 2013第1名、2013年日本亞馬遜最佳女性小說第1名!即將推出中文版!
★全新長篇小說,補全《十二國記》系列之作執筆中,明年即將席捲世界文壇!
★特聘人氣部落格「綿羊的譯心譯意」格主,負責《解憂雜貨店》、《永遠的0》、《哪啊哪啊~神去村》、《夢幻花》之知名譯者王蘊潔,首度跨足奇幻文學翻譯!
★小野主上全新修訂,山田章博全新插畫,精美設計,巧思連發!
★日本累計銷售突破780萬本,舊版全系列在臺銷量直逼40萬本!
麒麟回到了戴國,王又在何方?
乍驍宗在登基後半年就失去音訊,泰麒也失蹤了。王不在位的六年歲月,百姓忍受著極寒和貧窮。為國擔憂的將軍李齋在慶國景王和雁國延王的協助下,如願將泰麒帶回。回到故國的麒麟純真祈禱「王平安無事」——白雉至今未落,於是眾人帶著一線希望,展開了無窮之旅。
2022年3月1日 想读
十二國記: 圖南之翼 豆瓣
十二国記·図南の翼
9.1 (8 个评分) 作者: 小野不由美 译者: 王蘊潔 尖端 2015 - 8
如果大人沒有勇氣,我將成為君王!
十二歲的少女想要統治國家的夢想是否會實現。只有我才能統治這個國家!
恭國的先王駕崩已經二十七年,國家始終處於無王狀態,治安混亂,妖魔橫行。住在首都連檣的少女珠晶,父親是富商,生活富足自在,是一個豁達開朗的女孩,為國家深陷混亂感到擔憂,最後終於決定「既然大人沒有行動,那我就去蓬山」──十二歲的少女是否能夠被神獸麒麟挑選為王?
2022年3月1日 想读
Pachinko 豆瓣
8.7 (13 个评分) 作者: Min Jin Lee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7 - 11
In the early 1900s, teenaged Sunja, the adored daughter of a crippled fisherman, falls for a wealthy stranger at the seashore near her home in Korea. He promises her the world, but when she discovers she is pregnant-and that her lover is married-she refuses to be bought. Instead, she accepts an offer of marriage from a gentle, sickly minister passing through on his way to Japan. But her decision to abandon her home, and to reject her son's powerful father, sets off a dramatic saga that will echo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Richly told and profoundly moving, Pachinko is a story of love, sacrifice, ambition, and loyalty. From bustling street markets to the halls of Japan's finest universities to the pachinko parlors of the criminal underworld, Lee's complex and passionate characters-strong, stubborn women, devoted sisters and sons, fathers shaken by moral crisis-survive and thrive against the indifferent arc of history.
2022年2月25日 想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豆瓣
Der Ursprung der Familie,des Privateigentums und des Staats
8.7 (21 个评分)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18
書影代用民國四十三年(1954)10月人民出版社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封面書影。原書號1001.188,有民國四十六年(1957)2月北平6印本。
2022年2月2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