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尾s - 标记
精力管理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洛尔 译者: 付涛 中信出版社 2003
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时间管理已不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匆匆忙
忙,风风火火;面对沉重的工作负荷,我们努力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们上紧了发条,但是我们却彻底地垮了。一天中有多少个小时是固定的
,但是我们所能调动的精力却不是这样的。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编著
的《精力管理》证明:尽管我们不能挤出额外的时间,也不能减轻自己的压
力,但我们可以调动更有意义的东西——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
效、健康与快乐的基础。
这个突破性的观点可以根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精力管理》在此观
点的基础上提供了管理精力的方法,核心就是公司型运动员培训体系。该培
训体系源自作者和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25年来的合作,因为在体育界
获得成功,因而得以推广到其他需要高效能的领域,主要是商务领域。许多
名列《财富》500强的公司都是该培训的客户。
《精力管理》将帮助你:
·调动四种关键的精力资源;
·通过周期性补充精力来平衡精力消耗;
·突破舒适区,增强承受力;
·创建详细的、积极的管理精力的仪式。
最重要的是,《精力管理》提供了一张能从此改变你的生活的路线图,
使你体能上充沛、情感上相连、思想上集中,精神上一致,在工作上和工作
之外变得更加投入。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豆瓣
Letters to My Daughters
7.6 (52 个评分) 作者: [阿富汗] 库菲 译者: 章忠建 中信出版社 2012 - 6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
她有一个 “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要怎样面对生活。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名人或者媒体评论:
她的人生是一次次劫难,可她在劫难后收获的是勇气。她的民族经历一遍遍暴虐,可她在断璧残垣中仍要寻找正义。这不只一本自传,也是从泪水和战火中淬炼出的至诚、至善的声音。
——《新周刊》主笔 蒋方舟
“自由地过你们想要的生活,实现你们所有的梦想。”本书中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是母爱这种伟大的力量,包含了一个母亲的言传身教和对孩子的人生期望。库菲更是一个把最高的抱负献给国家,把最深的爱留给女儿的坚强不屈的传奇女性。
——《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薛芳
她的每一次活着,都是正义力量的又一次胜利。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 贝小戎
面对困境,越挫越勇,这就是本书对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有时读来令人残忍,有时令人震惊,称其鼓舞人心一点儿不为过。读罢此书,好好感恩生活赋予你的如许机会吧。
——著名作家 安德里亚•布斯菲尔德
库菲亲历的故事引人入胜,读来令人身临其境……她巧妙地勾画出一个在文化传统和标准上都历经变革的阿富汗,并阐述其对女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其笔触之细腻,是关于阿富汗女性生活的一般报道所不可企及的。……这确实是一个鼓舞人心、勇敢大胆的故事。
——《穆斯林媒体观察》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该被我们忘记和忽视的世界。
——《明州星报》
作为阿富汗最直言不讳的民主运动激进分子之一,库菲亲身经历并勇敢地揭露了阿富汗在战乱年代,造成阿富汗许多无谓杀戮的根源。
——加拿大《环球邮报》
深河 豆瓣
8.9 (27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7
《深河》讲述了:“深河”——印度的恒河。圣河之滨,死者的尸首被焚烧,骨灰洒入河中,期望灵魂将在来世复活;无数虔诚的人穷毕生之力到恒河朝圣,即使倒在半路也无怨无悔,他们用混有骨灰的恒河水洗漱、沐浴,体验圣洁和光辉……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团里成员心性各异:有一心追寻妻子转世可能的职员,也有欲将心事寄托于鸟儿的童话作家,还有曾在缅甸丛林历尽炼狱之苦的老兵…他们被“深河”强烈震撼,尤其是当见到背负年迈力弱的异教徒“贱民”前往恒河的天主教神甫时,所有人在刹那间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理想不死 豆瓣
作者: 胡赳赳 2012 - 11
媒介社会的来临是一个全球性的公众话题,媒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浸润到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新的媒介技术的爆发使得人们面临困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因之更近了,还是更远了?MSN、手机、视频、电邮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沟通工具和区隔工具,粘稠度变高的媒介工具正在“拟人化”。本书作者以预见性的勇气,指出“共谋”是媒介社会来临的征兆。该书是创意、广告、营销及大众文化诸阶层人士所需要了解的、来自中国传媒内部的报告。对21世纪的本土传媒和中国现象予以鞭僻入理的分析,并指认出一个深刻的传播洞见:“没有不道德的传播”――在你不愿意接收的信息面前,你可能不赞同,但必须面对和化解。
病隙碎笔 豆瓣
9.1 (57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3
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李欣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创作才子方文山、作家九把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 联名推荐!
口碑畅销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最终完成本!
顶级文案天后写给广告创意人的秘密教学笔记!
一本创意人、广告文案、BLOG青年“不·看·会·死”的书!
创作之于李欣频,就好像犯了一种无可救药的瘾,如果忘了带笔,她就会用口红、眉笔或是用指甲在纸上刮字,以记下思绪的源源不绝。知识可以复制,但智慧却只能感染。想知道李欣频是如何能同时写七本书、每年旅行三个月、撰写知名企业广告案、单月只工作两天却能赚60万,还能读博士班、在北大教书的吗?想知道她的灵感、创意、写作又是如何发生的吗?本书集结了三年多来,李欣频横跨海峡两岸,接受一百多次媒体采访与经历过三百多场演讲,由数万名听众与记者精选的五十大提问,所有关于李欣频的“文案与创意”“写作与出版”“旅行与人生”等精采案例实务版,毫不保留,完整公开!且让我们随着李欣频的文字创意,一同进入这个热写创业的崭新时代吧!
推荐序一 李欣频学校 / 创作人 方文山 推荐序二 创意是一种独特的缘分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陈刚 自 序 我的笔记本圆梦学 第一篇 关于文案与创意的23个问题 第一层 创意.灵感 第1问 如何踏上“创意”这条路? 第2问 创意是天生的吗? 第3问 如何增加阅读的吸收能力呢? 第4问 如何成为创意者?如何结合自己的特色创造出创意? 第5问 创意是一种发明吗? 第6问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创意? 第7问 如何突破创意的瓶颈? 第8问 创意是要轻易被看见,有没有可能是隐性? 第9问 如何将创意转成文字? 第10问 创意需要结构吗? 第11问 创意和幻想有何不同? 第12问 如何打破制约? 第13问 对妳来说,终极的创意是什么? 第二层 广告.文案 第14问 如何写出经典文案? 第15问 如何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创意? 第16问 文案与设计如何完美结合? 第17问 如何保持写文案的清静心? 第18问 你最喜欢自己写的哪一则文案?再看过去写的文案会感到不愉快吗? 第19问 如何说服客户? 第20问 当你面对说不清楚自己需求的客户时,会怎么进行沟通与说服? 第21问 给想从事文案、创意工作者的提醒与建议? 第三层 学校.教育 第22问 学生如何坚持自己的创意? 第23问 如何将创意融入到教学? 第二篇 关于写作与出版的14个问题 第一层 作家身分.写作计划 第24问 如何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当作家?怎么知道自己写的书有没有出版价值? 第25问 如何拟定写作与出书计划? 第26问 写书的时候,需不需要先拟定写作大纲? 第二层 创作流体.图文形式 第27问 什么是创意的流? 第28问 如何启动创意的流? 第29问 找寻创作的数据或灵感时,如何不分心? 第30问 若同时有好几本书的创作计划,该怎么进行? 第31问 如何决定写作形式? 第32问 如何将旅行经验变成书? 第三层 执行出版.自他影响 第33问 是否该辞职去写作? 第34问 如何向出版社提案? 第35问 如何进行书的图文编排? 第36问 如何营销自己的书? 第37问 写书与出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篇 关于旅行与人生的13个问题 第一层 旅行 VS. 创意 第38问 旅行的过程中,要如何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意灵感?如何找寻旅行的意义? 第39问 对于一个常到世界各地旅行的人而言,“回家”对妳来说是什么样的概念? 第40问 不能常旅行的人,如何才能有常旅行者的创意? 第二层 人生规画.时间管理 第41问 如何让创意延续、源源不绝? 第42问 创意能否永保竞争力? 第43问 如何兼顾“工作”“兴趣”“生活”的时间管理? 第三层 心灵修行 VS. 创意. 第44问 心灵修行后,还会有令人惊艳的创意吗? 第45问 如果不能像妳一样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我们该去问谁? 第46问 如何相信自己的直觉? 第47问 做梦也可以产生创意吗? 第四层 心想事成.人生终极 第48问 依照《秘密》书中所提到的方法,为什么有时候还会“心想事不成”? 第49问 生病的时候,利用《秘密》的方法:把自己放在已经痊愈的快乐心情上,就会康复吗? 第50问 臣服与宿命的差别?人生终极的意义为何? 附录 一个把人类意识展现到极致的导演——罗伯特•勒帕吉(Robert Lepage)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Ⅱ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李欣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9
继排行榜首、疯狂热印40多次的畅销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后,李欣频以更高的视点,找出启动创意人生的心灵实践法,淬炼出12层,37课惊艳式的生命教学笔记——让你得到精彩得与任何人都不想交换的人生!
由“删光所有人,只留下自己”开始,从心开始创意人生,推翻自己乏味、疲惫、烦恼丛生的世界。跟着李欣频的秘密创意风暴,一起学习完成创意人生的心灵实践法,最终来到“事成比心想还快,在当下一秒完成人生梦想的一切”的境界!这是一本献给每个渴望不一样人生的励志书,一本《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的心灵指导书。
管锥编(全五册) 豆瓣
作者: 钱钟书 中华书局 1979 - 8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2012年11月9日 想读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豆瓣
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8.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贝蒂·艾德华 译者: 张索娃 海南出版社 2003 - 4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了绘画的5种基本技能。打破了初学者对于绘画的畏惧。作者通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证明绘画完全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的关键就在于大脑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学会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2012年11月3日 想读
思考, 快与慢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inking, Fast and Slow
7.6 (89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Kahneman / 李爱民 译者: 胡晓姣 / 李爱民 中信出版社 2012 - 7
本书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 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 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 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思考的乐趣 豆瓣 Goodreads
8.6 (27 个评分) 作者: 顾森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6
本书是一个疯狂数学爱好者的数学笔记,面向所有喜爱数学的读者。从2005年7月开始,作者已经写了连续六年的博客,积累下来了大量的数学文章。 部分文章内容被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大量分享转载。
这本书有意挑选了初等的话题,让大大小小的读者都能没有障碍地阅读。文章内容新,让有数学背景的人也会发现很多自己没见过的初等问题。 文章是独立的。一篇文章一个话题,文章与文章之间基本不会做参考,读者可以随意跳着看。
文章内容注重思想性,基本上是原创,没有什么版权争议。
总之,这是一本标新立异的趣味数学书。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被深深吸引。这是一个热爱思考的年轻人积攒的让人一读就欲罢不能的趣味书。
本书包括5部分内容,即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之美、几何的大厦、精妙的证明、思维的尺度,涉及48篇精彩的文章。即使你不喜欢数学,也会为本书的精彩所倾倒。
初·末ONCE AGAIN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风息神泪 / 凌一凡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2 - 5
某天,远戈在得知妻子特然离世的消息后,表现得无动于衷,依旧日复一日地埋首工作。此时,在地铁上一位神秘少女出现在远戈的视线当中。自从少女的出现,远戈冷漠的心仿佛有某种说不出的东西渐渐涌出,饱受煎熬的他决定要追寻这名神秘少女……
2012年10月30日 想读
怪诞行为学 豆瓣 Goodreads
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8.0 (58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艾瑞里 译者: 赵德亮 / 夏蓓洁 中信出版社 2010 - 9
我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是什么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经济看走了眼?是什么让人们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借贷?非理性是如何驱使我们作出决策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
本书是《怪诞行为学》的升级版。书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在增订部分中,针对非理性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政策,并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作者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可预测的非理性”提高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制定出摆脱当前经济危机的*政策。学会驾驭非理性,才是理性的始!
10倍速影像阅读法 豆瓣
作者: 保罗·席列 译者: 李毓昭 哈尔滨出版社 2006 - 9
作者是快速学习领域的世界级权威,致力于让学习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课程研究,备受各界人士赞誉。
影像阅读法,是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新方法,它的效果令人感到惊异,但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潜意识如拍快照一般,只看一眼就把书页内容摄进脑中。它作为一种强大而有效的学习、办公工具,已经被列为美国联邦快递、IBM、苹果电脑、3M等一流大企业员工的进修课程。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学到速读的技巧,还能借此开发自己的潜力,充分灵活地运用这种我们天生所具备的能力,让阅读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2012年10月24日 想读
口渴之前先挖井 豆瓣
作者: [美]哈维・麦凯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3 - 4
哈维写作的内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举出的事例也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几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方法,解决其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哈维的方法已经帮助许多人获得了成功。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在现实世界中经营一个经得起时间和挫折考验的人际网络。
2012年10月24日 想读
奇特的一生 豆瓣 Goodreads
7.9 (66 个评分) 作者: [俄] 格拉宁 译者: 侯焕闳 / 唐其慈 海燕出版社 2001 - 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这里是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豆瓣
作者: Lin Yutang Hesperides Press 2006 - 11
Many of the earliest books, particularly those dating back to the 1900s and before, are now extremely scarce and increasingly expensive. Hesperides Press are republishing these classic works in affordable, high quality, modern editions, using the original text and artwork.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3 (263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07 - 3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宽容 豆瓣
8.5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迮卫/等 三联书店 1998 - 6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彼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三十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 ※ ※
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我的世界只是父亲的花园。
“早在创世的时候,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嶙嶙白骨。
“‘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我喊道。于是,守旧老人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
“他们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象欺骗了你们一样。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佯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采夺目。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爆发了一场特大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已经很老了,只要一点食物就足够了。
冬天降临了。
村庄里空荡荡的,人稀烟少。
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律法必须遵守。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下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样,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此后,旅程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人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大家相视无言。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作为智慧老人的住宅,并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空空如也,先驱者的尸首荡然无存。
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己把尸首拖入自己的洞穴。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在那已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还写明,它是由前来感恩朝礼的后代所建。
※ ※ ※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注:此为《宽容》序言,已收入中学课本
世界史纲(上下) 豆瓣
作者: (英)H.G.韦尔斯 译者: 梁思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这是一本饶有兴味的书。韦尔斯并不受历史教科书程式之类的约束,对历史上一些繁复的王朝盛衰、将相荣辱,有时只用寥寥几笔,略加勾划;有时则一笔带过,存而不论;有时他也对某些情节着力渲染,细加描绘。读了此书后,可以知道亚力山大和他父亲菲力浦的争吵,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和罗马大将凯撒和安东尼的恋爱故事;也可以了解穆罕默德于六二二年如何逃往麦地那,罗伯斯庇尔怎样被人送上了断头台。威尔斯以文学家的手笔从地球史写到人类史,从人类如何产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结束,述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