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尾s - 标记
图像中国建筑史 豆瓣
9.8 (10 个评分)
作者:
梁思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这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之所以“不甚完备”,是因为它写成于战乱中的1946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这部英文著作,由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1984年英文版才成书。80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
经济学原理(第4版)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格里高里·曼昆
译者:
梁小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8
《微观经济学》的英文原版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六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而前三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
在继续保持得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4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和“参考资料”;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第4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为方便读者根据课程安排灵活选用,本书第4版中译本分微观经济学分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出版。
在继续保持得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4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和“参考资料”;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第4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为方便读者根据课程安排灵活选用,本书第4版中译本分微观经济学分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出版。
九州幻想·一意之行 豆瓣
作者:
潘海天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 1
《九州幻想·一意之行》,《九州幻想》杂志2010年末合刊。
本期九州部分主打塔巴塔巴的最新贲朝系列文《九州·千帆·冬末之卷》,多篇贲朝中篇留下的悬念即将解开,并有塔巴所书之《羽族军制考》,对于读者了解贲朝中期人羽之战将会多有裨益;长篇连载《九州·丧乱之瞳》至此到达大结局,一切谜底揭晓,试看云湛对石秋瞳的那一段约定,究竟是怎样的情致;《九州·逑繇》系列开启,遥远的海岸终将到达;寒武纪作品《入寐》,进入梦中的绝美女子,现实中会否只是一场幻影。
幻想部分,星河作品《在你朝南看的那个上午》,划出一条冰冷而无尽的道路,2007年11月《九州幻想·烽火燎原》登载星河作品《在你朝南看的那个早晨》,时隔三年后,他们还在朝南看;《盗贼特拉维斯卡尔潘泰库特利的其他故事》,荒诞的西式奇幻,发生在一个非死非活的盗贼与贪心的法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城市毁灭作品《播种》,从天而降的神秘列车,废墟之中的荒城,无数个平行世界中科技到达临界点之后会发生些什么;著名科幻作家迟卉新作《四叶草》,献给所有与疾病和爱搏斗的孩子们;wow背景短篇小说《契约》,关于摇摆于圣光和恶魔之间的正太术士,被召唤的御姐魔女,以及属于他们的约定。
本期九州部分主打塔巴塔巴的最新贲朝系列文《九州·千帆·冬末之卷》,多篇贲朝中篇留下的悬念即将解开,并有塔巴所书之《羽族军制考》,对于读者了解贲朝中期人羽之战将会多有裨益;长篇连载《九州·丧乱之瞳》至此到达大结局,一切谜底揭晓,试看云湛对石秋瞳的那一段约定,究竟是怎样的情致;《九州·逑繇》系列开启,遥远的海岸终将到达;寒武纪作品《入寐》,进入梦中的绝美女子,现实中会否只是一场幻影。
幻想部分,星河作品《在你朝南看的那个上午》,划出一条冰冷而无尽的道路,2007年11月《九州幻想·烽火燎原》登载星河作品《在你朝南看的那个早晨》,时隔三年后,他们还在朝南看;《盗贼特拉维斯卡尔潘泰库特利的其他故事》,荒诞的西式奇幻,发生在一个非死非活的盗贼与贪心的法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城市毁灭作品《播种》,从天而降的神秘列车,废墟之中的荒城,无数个平行世界中科技到达临界点之后会发生些什么;著名科幻作家迟卉新作《四叶草》,献给所有与疾病和爱搏斗的孩子们;wow背景短篇小说《契约》,关于摇摆于圣光和恶魔之间的正太术士,被召唤的御姐魔女,以及属于他们的约定。
刀锋 豆瓣
The razor’s edge
9.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周煦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 4
《刀锋》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而且这个人干脆不再是作者惯用的阿辛登笔
名,而是直接用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
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
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
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这也是毛姆在《总结》
中提出过的)。复员后,拉里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终极。
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两年后,和未婚妻解约,又从巴黎遍游世界各地,
最后到了印度,找到了印度的吠陀经哲学。于是了悟人生,把自己的一点薄产分散
给亲友,自己返回美国,当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汽车司机,打算隐身人海,以终天
年。小说以拉里为中心,描绘了许多美国男女,有拉里的未婚妻,贪图物质享受的
伊莎贝儿;有以买卖古董起家,一心想钻进上流交际社会的艾略特·谈波登;有头
脑简单但心地忠厚的格雷·马图林,他原是百万富翁的独生子,但是一九二九年的
经济大崩溃使他破了产,他是个只知道做生意发财的典型美国社会产物;有伊莎贝
儿的同学,索菲·麦唐纳,因丈夫和儿子在车祸中丧命,被夫家放逐到巴黎来过着
堕落的生活,终于被不逞之徒杀害;还有一个模特儿兼妓女的法国女子苏姗·鲁维
埃,和拉里与作者都相识,最后和法国一个外地厂商结婚而得到生活保障。作者本
人在书中也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他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背景多半是在法国,特
别是巴黎。由于毛姆大半生是在法国度过的,而写作本书时,正因战争避地美国,
所以写到巴黎时,特别流露出怀乡情绪,如写他在赴拉里约会之前,穿过卢森堡博
物馆的公园时,描写园中游人的那一段回忆自己青年时期的描述,完全属于自叙性
质,和小说毫无关系。又如第六章论述莱辛的《贝蕾妮丝》,都是离开主题发挥自
己的文学见解。书中的主要角色除掉苏姗·鲁维埃外,全都是美国人,使人想起一
句调侃美国人的谚语:“人死后进天堂,美国人死后去巴黎。”但是,他们最后都
死的死了,回国的回国了,连苏姗·鲁维埃也嫁到外地去,如作者所说,“在我的
生命中也消失了。”当然,这个小圈子里的人只占据作者生活的很少一部分,但我
们仍不免兴一种落寞之感,仿佛作者是“珠箔飘灯独自归”。
正如作者在小说中交代的,他这本书并不想“阐述所谓《奥义书》的哲学体系。”
“我懂得太少了,但即使懂得很多,这也不是阐述《奥义书》的地方……我想的只
是拉里。”在本书结尾时,他又说,“我是个俗人,是尘世中人;我只能对这类人
中麟凤的光辉形象表示景慕,没法步他的后尘。”因此,他和克里斯朵夫·衣修午
德[注]不同,并不打算向西方推荐吠陀经哲学,或者提倡人人都学拉里;单拿一点
来说,不近女色,如果人人都象拉里那样奉行,岂不会造成灭种的灾祸!毛姆的道
德观是如我国嵇康在《绝交书》中所主张的“四民有务,各得志为乐”。他把拉里
捧得很高,但并不把艾略特·谈波登那个“大大的势利鬼”贬得很低。他对放浪形
骸的索菲·麦唐纳只有同情,对当模特儿兼妓女的苏姗·鲁维埃能够有一个归宿感
到欣幸,对头脑简单的格雷·马图林,在他的笔下绝少挖苦,而往往突出他的忠厚
和慈爱,但对伊莎贝儿则毫不徇情地揭露她蓄意破坏索菲和拉里婚事的阴谋,尽管
他很欣赏她的美,并且是她多年来的“知心”朋友。但他接着也写伊莎贝儿获悉拉
里分散自己财产,并且返回美国预备当司机的消息后,伤心啜泣的情景,从而让读
者自己对伊莎贝儿作出结论。不妨说,伊莎贝儿的用心是狠毒的,但是,她破坏的
是一个本来不可能有好结果的婚姻,因为如果索菲连伊莎贝儿布置那点诱惑都抵御
不了,拉里即使学会了瑜伽修道士的那点法力,能把她从自甘堕落的道路上拉得回
转吗?
尽管作者在本书开头声称,他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述,但是,他仍旧充分运用
了叙事的技巧,从而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碰到这样的
情形,即一面译,一面盘算着不知他对这种铺开的局面怎样收拾法。但是,使我佩
服的是他笔头一转,很快就结束掉;例如在第二章末尾,当伊莎贝儿告诉作者自己
和拉里解约的经过,以及作者给了伊莎贝儿忠告之后,他只用两三行文字就结束了
他们精心策划的汉普顿宫之游:
雨仍旧下个不停,我们认为不去看汉普顿宫那些华贵建筑,甚至伊丽
莎白女王的床,伊莎贝儿也可以活下去,所以就坐车子回到伦敦。
我想如果有个金圣叹的话,很可能在这一段后面插进一些双行批语:“随手收拾掉
汉普顿宫,妙。盖汉普顿官之游不过是为了找个场合让伊莎贝儿能向作者倾吐胸臆,
现在目的已达,再叙述作者领她游览汉普顿宫便是呆鸟矣。”
......
小说不是历史,不需要反映一个时代的全貌,但它反映的那一部分,特别是其
中的人物,必须给人以真实感,不能只是影子。有时候,由于文学修养差,欣赏不
了作家所创造的人物,这情形是有的。我当学生时,对莎士比亚的黎耶王形象就不
能欣赏,后来读了A.C.布雷德利[注]的《莎士比亚悲剧》才发现自己的文学修养
不足。但是,有些名家笔下的人物,如最近我读到的狄更斯的《小杜丽》,就只能
说是概念的产物了。毛姆的《刀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次大战之
间那个时期的一个人物画廊。
周煦良
一九八○年十一月六日
(译者序的节选)
名,而是直接用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
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
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
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这也是毛姆在《总结》
中提出过的)。复员后,拉里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终极。
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两年后,和未婚妻解约,又从巴黎遍游世界各地,
最后到了印度,找到了印度的吠陀经哲学。于是了悟人生,把自己的一点薄产分散
给亲友,自己返回美国,当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汽车司机,打算隐身人海,以终天
年。小说以拉里为中心,描绘了许多美国男女,有拉里的未婚妻,贪图物质享受的
伊莎贝儿;有以买卖古董起家,一心想钻进上流交际社会的艾略特·谈波登;有头
脑简单但心地忠厚的格雷·马图林,他原是百万富翁的独生子,但是一九二九年的
经济大崩溃使他破了产,他是个只知道做生意发财的典型美国社会产物;有伊莎贝
儿的同学,索菲·麦唐纳,因丈夫和儿子在车祸中丧命,被夫家放逐到巴黎来过着
堕落的生活,终于被不逞之徒杀害;还有一个模特儿兼妓女的法国女子苏姗·鲁维
埃,和拉里与作者都相识,最后和法国一个外地厂商结婚而得到生活保障。作者本
人在书中也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他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背景多半是在法国,特
别是巴黎。由于毛姆大半生是在法国度过的,而写作本书时,正因战争避地美国,
所以写到巴黎时,特别流露出怀乡情绪,如写他在赴拉里约会之前,穿过卢森堡博
物馆的公园时,描写园中游人的那一段回忆自己青年时期的描述,完全属于自叙性
质,和小说毫无关系。又如第六章论述莱辛的《贝蕾妮丝》,都是离开主题发挥自
己的文学见解。书中的主要角色除掉苏姗·鲁维埃外,全都是美国人,使人想起一
句调侃美国人的谚语:“人死后进天堂,美国人死后去巴黎。”但是,他们最后都
死的死了,回国的回国了,连苏姗·鲁维埃也嫁到外地去,如作者所说,“在我的
生命中也消失了。”当然,这个小圈子里的人只占据作者生活的很少一部分,但我
们仍不免兴一种落寞之感,仿佛作者是“珠箔飘灯独自归”。
正如作者在小说中交代的,他这本书并不想“阐述所谓《奥义书》的哲学体系。”
“我懂得太少了,但即使懂得很多,这也不是阐述《奥义书》的地方……我想的只
是拉里。”在本书结尾时,他又说,“我是个俗人,是尘世中人;我只能对这类人
中麟凤的光辉形象表示景慕,没法步他的后尘。”因此,他和克里斯朵夫·衣修午
德[注]不同,并不打算向西方推荐吠陀经哲学,或者提倡人人都学拉里;单拿一点
来说,不近女色,如果人人都象拉里那样奉行,岂不会造成灭种的灾祸!毛姆的道
德观是如我国嵇康在《绝交书》中所主张的“四民有务,各得志为乐”。他把拉里
捧得很高,但并不把艾略特·谈波登那个“大大的势利鬼”贬得很低。他对放浪形
骸的索菲·麦唐纳只有同情,对当模特儿兼妓女的苏姗·鲁维埃能够有一个归宿感
到欣幸,对头脑简单的格雷·马图林,在他的笔下绝少挖苦,而往往突出他的忠厚
和慈爱,但对伊莎贝儿则毫不徇情地揭露她蓄意破坏索菲和拉里婚事的阴谋,尽管
他很欣赏她的美,并且是她多年来的“知心”朋友。但他接着也写伊莎贝儿获悉拉
里分散自己财产,并且返回美国预备当司机的消息后,伤心啜泣的情景,从而让读
者自己对伊莎贝儿作出结论。不妨说,伊莎贝儿的用心是狠毒的,但是,她破坏的
是一个本来不可能有好结果的婚姻,因为如果索菲连伊莎贝儿布置那点诱惑都抵御
不了,拉里即使学会了瑜伽修道士的那点法力,能把她从自甘堕落的道路上拉得回
转吗?
尽管作者在本书开头声称,他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述,但是,他仍旧充分运用
了叙事的技巧,从而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碰到这样的
情形,即一面译,一面盘算着不知他对这种铺开的局面怎样收拾法。但是,使我佩
服的是他笔头一转,很快就结束掉;例如在第二章末尾,当伊莎贝儿告诉作者自己
和拉里解约的经过,以及作者给了伊莎贝儿忠告之后,他只用两三行文字就结束了
他们精心策划的汉普顿宫之游:
雨仍旧下个不停,我们认为不去看汉普顿宫那些华贵建筑,甚至伊丽
莎白女王的床,伊莎贝儿也可以活下去,所以就坐车子回到伦敦。
我想如果有个金圣叹的话,很可能在这一段后面插进一些双行批语:“随手收拾掉
汉普顿宫,妙。盖汉普顿官之游不过是为了找个场合让伊莎贝儿能向作者倾吐胸臆,
现在目的已达,再叙述作者领她游览汉普顿宫便是呆鸟矣。”
......
小说不是历史,不需要反映一个时代的全貌,但它反映的那一部分,特别是其
中的人物,必须给人以真实感,不能只是影子。有时候,由于文学修养差,欣赏不
了作家所创造的人物,这情形是有的。我当学生时,对莎士比亚的黎耶王形象就不
能欣赏,后来读了A.C.布雷德利[注]的《莎士比亚悲剧》才发现自己的文学修养
不足。但是,有些名家笔下的人物,如最近我读到的狄更斯的《小杜丽》,就只能
说是概念的产物了。毛姆的《刀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次大战之
间那个时期的一个人物画廊。
周煦良
一九八○年十一月六日
(译者序的节选)
0000年的母系氏族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潘海天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 11
幻想小说集。收录了九州天神潘海天《0000年的母系氏族》、“银河奖”得主长铗《674年的母系氏族》、舒飞廉《1066年的母系氏族》、裴晓庆《2099年的母系氏族》、呼呼《2345年的母系氏族》、七月《2438年的母系氏族》、骑桶人《2007年的母系氏族》、李多《随机之年的母系氏族》、骆灵左《2008年的母系氏族》共九篇中短篇。
这本书中展现的是当今最顶尖的幻想男作者的一次集体创作井喷,展现了最疯狂最华丽的想象力
这本书中展现的是当今最顶尖的幻想男作者的一次集体创作井喷,展现了最疯狂最华丽的想象力
2050年的母系氏族 Ⅰ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ShakeSpace
/
今何在
…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5
一线男性幻想作家的集体梦魇——当世界已经被女性统治,男人们,应该如何求生?
男人负责幻想 女性统治世界
男性作家对女权主义社会的狂想曲,男作者对女性的虚诞和狂欢。
——生活在女性已被灭绝的世界更可怕,还是生活在被女性统治的世界更可怕?
当阴谋笼罩四周,当定势早被更改,当女人们亮出肌肉,当男人们开始柔弱,他们对抗的,是女人,还是命运?
《九州幻想》杂志的金牌栏目。中国幻想界举足轻重的男性作者书写YY小说,阅读最大快感!
男人负责幻想 女性统治世界
男性作家对女权主义社会的狂想曲,男作者对女性的虚诞和狂欢。
——生活在女性已被灭绝的世界更可怕,还是生活在被女性统治的世界更可怕?
当阴谋笼罩四周,当定势早被更改,当女人们亮出肌肉,当男人们开始柔弱,他们对抗的,是女人,还是命运?
《九州幻想》杂志的金牌栏目。中国幻想界举足轻重的男性作者书写YY小说,阅读最大快感!
九州幻想·风与花的秋天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潘海天 主编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九州幻想·风与花的秋天》为2010年《九州幻想》十月号。
本期中,九州部分《丧乱之瞳》所有线索即将汇总,谜底渐渐清晰,而英雄系列中黑翼的重现也足够震撼;中篇强档推出莫雨笙新作《凤归云》,羽族世家的暗战,风翔典的华丽,澜羽北遁后的世情,以及两个飞得足够高却又足够孤独的男人,尽在此篇中;风物志配合《凤归云》推出羽族风翔典,苏冰主笔,极以细致极以繁华。
幻想方面,本期主打为武侠中篇《八月风灯》,奏响了九州幻想以大幻想姿态进军武侠领域的步伐;短篇《荒唐二记》以笔记体记叙了两则淡雅而又意境悠长的故事;本期看不见的城市来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宜昌市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跳转,各种传说、典故、神话信手拈来,笔端直指敏感的三峡大坝问题,意味深长。
本期中,九州部分《丧乱之瞳》所有线索即将汇总,谜底渐渐清晰,而英雄系列中黑翼的重现也足够震撼;中篇强档推出莫雨笙新作《凤归云》,羽族世家的暗战,风翔典的华丽,澜羽北遁后的世情,以及两个飞得足够高却又足够孤独的男人,尽在此篇中;风物志配合《凤归云》推出羽族风翔典,苏冰主笔,极以细致极以繁华。
幻想方面,本期主打为武侠中篇《八月风灯》,奏响了九州幻想以大幻想姿态进军武侠领域的步伐;短篇《荒唐二记》以笔记体记叙了两则淡雅而又意境悠长的故事;本期看不见的城市来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宜昌市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跳转,各种传说、典故、神话信手拈来,笔端直指敏感的三峡大坝问题,意味深长。
PiPit !! 天線少女 01 豆瓣
作者:
和智正喜
译者:
哈泥蛙
尖端出版社
2009
- 1
五月最後一個星期一,高中生美倉清香對來到班上的美少女轉學生彩原舞子一見鍾情。或許是因為運動細胞發達的清香,沒有舞子那股清純可愛又高雅的氣息吧。
放學之後,即使知道不應該這麼做,清香還是對舞子展開跟蹤。在她對舞子所居住的典雅宅邸發出感嘆的時候,輕易就被舞子發現了她的存在。清香即使感到慌張,也努力裝作這是一場巧合並且前去打招呼,結果舞子很自然地回以問候——然後,把一根天線插在清香頭上!?「Slave & Master」究竟是什麼玩意啊!?
在這一瞬間,清香被捲入一個奇妙的事件,一齣動作性十足的校園喜劇就此展開!
放學之後,即使知道不應該這麼做,清香還是對舞子展開跟蹤。在她對舞子所居住的典雅宅邸發出感嘆的時候,輕易就被舞子發現了她的存在。清香即使感到慌張,也努力裝作這是一場巧合並且前去打招呼,結果舞子很自然地回以問候——然後,把一根天線插在清香頭上!?「Slave & Master」究竟是什麼玩意啊!?
在這一瞬間,清香被捲入一個奇妙的事件,一齣動作性十足的校園喜劇就此展開!
九州·龙渊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唐缺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 11
九州世界知名作者唐缺最经典作品《九州·英雄》的同系列中篇集,围绕着云湛、姬承等人的生活,一个信仰崩乱的乱世悄然来临,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奇幻、悬疑元素充斥全书,这是一部九州幻想背景下的经典作品。
本书延续《九州·英雄》的风格,以云湛、姬承的故事为主线铺开多个中篇,不同之处在于本书开始触及暗月纪的实质,各大组织均粉墨登场,唐缺以耐心和文采渐渐通过小人物展开了那个时代的大幅画卷。
本书同名中篇小说《龙渊》入选2007年奇幻小说年选,被知名奇幻编辑阿豚誉为唐缺最好的九州小说。
本书序言为唐缺亲自撰写,讲述自己对九州的些许感悟,正文之后另附有阿豚对唐缺的访谈以及夏笳、苏冰为唐缺撰写的文章,作为后记,相信这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个九州大地的颠覆者。
本书延续《九州·英雄》的风格,以云湛、姬承的故事为主线铺开多个中篇,不同之处在于本书开始触及暗月纪的实质,各大组织均粉墨登场,唐缺以耐心和文采渐渐通过小人物展开了那个时代的大幅画卷。
本书同名中篇小说《龙渊》入选2007年奇幻小说年选,被知名奇幻编辑阿豚誉为唐缺最好的九州小说。
本书序言为唐缺亲自撰写,讲述自己对九州的些许感悟,正文之后另附有阿豚对唐缺的访谈以及夏笳、苏冰为唐缺撰写的文章,作为后记,相信这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个九州大地的颠覆者。
王小波全集(第一卷 杂文) 豆瓣
9.1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
- 6
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首次编辑出版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该套书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每部均配有王小波亲笔签名的精美藏书票。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首次编辑出版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该套书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每部均配有王小波亲笔签名的精美藏书票。
全新大学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精练1-6级 豆瓣
2006
- 8
另附音带5盒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豆瓣
6.5 (8 个评分)
作者:
袁腾飞
2010
- 7
本书是“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袁腾飞继中国史之后,又一重新诠释的世界历史。嬉笑怒骂的历史段落,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精彩绝伦。本书是袁腾飞讲历史系列之《世界史》下部。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到近年来吸引眼球的一战史、二战史、中东战争,袁腾飞依旧用他一针见血的观点,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画面。“学史使人明智”,相信在读完袁腾飞说世界史全册后,你一定会在快乐的阅读中,对世界历史有更为全新的认识。
世界因你不同 豆瓣
7.9 (55 个评分)
作者:
李开复
/
范海涛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牛奶可乐经济学 豆瓣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
7.4 (71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弗兰克
译者:
闾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