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尾s - 标记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豆瓣
7.0 (31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藤可士和 译者: 常纯敏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 6
书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超级整理术”分为三大阶段,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判断能力、开启灵感之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精致度!
O先生 豆瓣
Mister O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法]李维斯·唐德汉姆|Lewis Trondheim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3
又爆笑又发人深省的漫画
圆圆的O一次又一次要经过断崖……
字解日本 豆瓣
7.0 (2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茂吕美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历史系列”之后,茂吕美耶将眼光转向现代日本,书写全新的“字解日本”系列。这本书分为食、衣、住、游四大主题,挑选三十八个关键字,以字为经、故事为纬,娓娓道来日常生活的各种门道,带读者领略日本文化的精髓。“一壶浊酒喜相逢”,究竟何谓“浊酒”,女式和服的腰带结为何硕大无比,且置于背后,初中女生的制服“水手服”缘何而来,进入不同居室为何需换穿拖鞋,传统住宅的厕所与浴室为何分开,艺伎的脸为何涂成白色……
李雷和韩梅梅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出木杉太郎 万卷出版公司 2009 - 6
在上亿80后的热切呼唤下,风靡网络的漫画“人教英语”和谐版——《李雷和韩梅梅》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作者从80后最宝贵经典回忆——人教版中学英语课本中选取了大家熟悉的经典形象——李雷,韩梅梅,Jim & Kate,Lucy & Lily等进行了人物改编,编汇成一本情节迭荡起伏却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漫画。
漫画2007年底在各大网站连载,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网络点击量过千万,遭到了天涯观光团、猫扑观光团、豆瓣观光团的相继“观光”,还被《南方周末》作为80后怀旧专题介绍了这段“李雷和韩梅梅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被网友们亲切喻为“神作”,争相膜拜,并引起热议“为什么李雷都这么牛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
涿鹿 豆瓣
8.3 (26 个评分) 作者: 江南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5
一部解构主义的历史小说。年轻的质子蚩尤以及保镖刑天和风后、雨师等一干朋友混迹于逐鹿城,邂逅了公主——云锦。少年们的理想和执着在逐鹿城中驰骋却败于现实。失去了朋友和兄弟的蚩尤最终失去了云锦,少年的怒火燃烧了整个逐鹿之城……
看不见的城市 豆瓣 Goodreads
Le città invisibili
9.1 (270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张宓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看不见的城市》的第一版是在1972年11月由都灵的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的。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从1972年底到1973年初,卡尔维诺曾在多家报纸的文章和访谈中谈到它。
下面用卡尔维诺1983年3月29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硕士班的一次讲座中的文字,来介绍“奥斯卡”丛书中的这个新版。讲座原为英文,这里用的是意大利文本,它是以1972到1973年的两次访谈为基础的,并且大部分在意大利没有发表过。(这篇讲稿后来以“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为题,发表在美国的文学刊物《哥伦比亚》1983年第8期上,第37页到第42页;意大利文本的一些部分以“幸福的和不幸的看不见的城市”为题,发表在1972年12月的《意大利时尚》第253期上,第150页到第151页。)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 我给它们每一个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这本书是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的,每个章节都应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这本书每次只产生一小段,并且间隔的时间也长,就像是我跟随着各种各样的灵感而写在纸上的诗。我是以系列的方式进行写作的: 我有许多文件夹,里面放着我根据那些在我头脑中萦绕的思绪而偶尔写出的纸页,或者只是我想要写的东西的简要记录。我的文件夹中有一个专用于物体,一个专用于动物,一个专用于人物,一个专用于历史人物,还有一个专用于神话中的英雄; 我有一个关于四季的文件夹和一个关于五种感觉的文件夹; 我在一个文件夹里汇集了有关我经历过的那些城市和风景的纸页,而在另一个文件夹里则是那些超越于空间和时间的想象的城市。当一个文件夹渐渐被纸装满时,我就开始思考我能从这里提取出来的那本书了。
就这样,最近这些年里我一直都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断断续续地写,每次一小段,经历了一些不同的阶段。有的时候我只想象悲惨的城市,有的时候则只想象幸福的城市; 曾有一个时期我把这些城市比做繁星密布的天空,而在另一个时期我总免不了要谈到每天从城市中泛滥出来的废物。它差不多变成了一本日记,记录下我的心情与思考;所有的一切最后都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我当时读的那些书,我参观的那些艺术展览,与朋友们的那些交谈。
但是所有这些纸页合在一起还没有形成一本书: 一本书(我相信)是某种有开始有结尾的东西(即使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是一个空间,读者必须进入它,在它里面走动,也许还会在它里面迷路,但在某一个时刻,找到一个出口,或许是多个出口,找到一种打开一条走出来的道路的可能性。你们中的某个人会对我说,这个定义能够适用于一部有情节的小说,却并不适用于一本像这样的书,人们应该像读诗、散文或至多是像读短篇小说一样读这本书。那么,我想要说,即使是一本这样的书,由于要成为一本书,它就应该有一个结构,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在其中发现一个情节,一个旅程,一个结论。
诗的书我从来没有写过,但短篇小说的书我写过多本,当时我发现自己面对要给那些单独的篇章排序的难题,这有可能成为一个令人烦恼的难题。这一次从一开始我就在每页纸的顶头加了一个系列标题:“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第四个系列我曾经起名为“城市与形式”,这个标题后来显得太普通了,于是最终被分配到另外三类里去了。有一段时间,在继续往下写的同时,我在增多系列、或是将系列减到极少(最前面的两个系列是基本的)、或者使它们全部消失之间举棋不定。有许多片段我不知如何将它们归类,于是我寻找新的定义。我将那些有点抽象的空幻的城市编为一组,后来我称这一组为“轻盈的城市”。有一些城市我将它们定义为双重的城市,后来我认为最好还是将它们分到其他的组里。另一些系列,在开始时没有预见到, 到最后跳了出来,我把按别的方式分类过的、特别是像“回忆”和“欲望”那样的片段进行重新分配,例如“城市与眼睛”(其特点是其视觉属性)和“城市与贸易”,这是以交换为特征的: 记忆、欲望、路程、目的地的交换。“连绵的城市”和“隐蔽的城市”,这却是我“故意”写的两个系列,也就是说,在我已经开始明白应该给予这本书以形式和意义时,就带有一个明确的意图。正是在我堆积的材料的基础上,我研究最好的结构,因为我想要这些系列相互交替,相互交织,而同时,这本书的旅程又不过多地脱离时间的顺序,那些单独的片段都是按这个时间顺序而写的。在结尾时,我决定将自己固定在十一个系列,每系列五个片段,这些片段被重新组合进由不同系列的片段构成并且有着某种普遍气氛的章节里。各个系列进行相互交替的方式是尽可能最简单的,尽管有人在这里做过大量的研究以解释它。
我还没有说出我在一开始就应该说的话:《看不见的城市》就像是由马可·波罗向鞑靼人的皇帝忽必烈汗所作的一系列的旅行汇报。(在真实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是蒙古人的皇帝,但可马·波罗在他的书中称他为鞑靼人的大汗,而这在文学传统中保留了下来。)我并不打算追寻这位幸运的威尼斯商人的旅程,他在十三世纪一直到达了中国,然后从那里作为大汗的使者访问了远东的很大一部分地区。现在,东方是一个已经留给专业人士的主题,而我不是这样的人士。但是在所有的世纪里,有一些诗人和作家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获得启发,就像从一个幻想性的异域情调的舞台背景获得启发一样: 柯勒律治在他的一首著名的诗中,卡夫卡在《皇帝的圣旨》中,布扎第在《鞑靼人的沙漠》中。只有《一千零一夜》能够肯定自己有一个相同的使命:这部书变得就像是一些想象出来的大陆,在这里,另一些文学作品找到它们的空间;这是些“别处”的大陆,在今天,“别处”可以说已经不再存在了,整个世界趋向于变得一致。
这个忧郁的皇帝,他明白他的无边的权力并无多大价值,因为整个世界正在走向毁灭,一个幻想的旅行者在向他讲述一些不可能存在的城市,例如一个微小的城市,它越来越大,最后成为由众多正在扩张的同心城市构成的城市,一个悬在深渊上的蜘蛛网城市,或者是一个像莫里亚纳一样的二维城市。
在这本书每一章的前面和后面都另有一段文字,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汗在这里进行思考和评论。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汗的第一个片段是我为第一章而写的,只是到后来,当我面对那些城市时,我才想到其他那些章的这种片段。或者不如说,第一个片段我付出了很多劳动,并且剩余了很多材料,于是到了某个时刻,我将这些剩余材料(使节们的言语,马可的手势)的各种变体继续进行下去,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谈话。随着我继续写城市,我展开了关于我的劳动的思考,也就是马可·波罗和大汗的评论,而这些思考每个都是来自其自身;于是我试图让每一篇谈话自己进行下去。这样我就有了另一批材料,我努力使它们与别的材料平等地进展下去,并且在这里,我做了一点在这样一种意义上的蒙太奇,这就是,某些对话中断,然后重新开始,总之,这本书是同时在辩论和诘问中进行的。
我相信这本书所唤起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城市概念,而是在书中展开了一种时而含蓄时而清晰的关于现代城市的讨论。从某个身为城市规划专家的朋友那里,我听说这本书涉及到了许多他们的问题,并且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背景是相同的。但并不是仅仅到了快要结束时,“人口众多”的大都市才在我的书中出现; 那似乎是对一个古老城市的回忆的东西,只是因为被与眼前的今天的城市一同去想和写,才有了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的城市是什么?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梦想。今天人们以相同的顽固谈论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巨大的技术体系的脆弱,这种脆弱有可能制造连锁故障,使各个大都市整体瘫痪。过于巨大的城市的危机是自然危机的另一面。“特大城市”,也就是正在覆盖全世界的连续的、单一的城市图景,也统治着我的书。但是,预言灾难和世界末日的书已经有很多了,再写一本将是同义重复,再说也不属于我的性格。我的马可·波罗心中想的是要发现使人们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秘密理由,是能够胜过所有这些危机的理由。这些城市是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 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 正如所有的经济史书籍所解释的,城市是一些交换的地点,但这些交换并不仅仅是货物的交换,它们还是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我的书在幸福城市的图画上打开并合上,这些幸运城市不断地形成并消失,藏在不幸的城市之中。
几乎所有的评论都针对这本书的最后那句话:“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由于这是最后的几行,所有的人都将它视为结语,“寓言的寓意”。但这是本由多面构成的书,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有结语,它们是沿着所有的棱写成的,并且也有不少简洁或简明的寓意。当然,如果这一句是在书的结束时发生的,这并不是偶然,但我们开始说,这最后的小章节有一个双重的结语,它两方面的组成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乌托邦的城市(即使我们没有发现它,我们也不能放弃寻找它)和关于地狱的城市。另外: 这只是大汗地图册上“斜体字”的最后部分,这种一直被评论者们所忽视的文字从第一个片段到最后一个片段,所做的只是向这整本书推荐各种可能的“结论”。但是还有另一种途径,这种途径认为一本对称的书的意义要在书中寻找: 有一些心理分析的批评家在马可·波罗对威尼斯的回忆中找到了这本书的深深的根,而马可·波罗的回忆就像是对记忆的最初原型的回归; 而结构符号学的研究者们则说应该在这本书的正中心点寻找: 他们找到了一种不存在的图像,名叫宝琪的城市。在这里有一点是清楚的:作者的意见是多余的。这本书,正如我解释的那样,差不多是自行完成的,只有文字本身能够允许或排除这种或那种阅读。第五章在这本书的中心展开了一个轻的主题,它与城市主题奇异地联合在一起,作为和其他读者一样的读者,我可以说在这一章里有某些片段,我认为是较好的,就像是幻想的物象,也许这些更加纤细的形象(“轻盈的城市”或其他)是这本书最为闪光的地带。我不能再说什么了。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新周刊》杂志社 漓江出版社 2007 - 9
每年都有新锐涌现——最有新意和富有冲击力的人和事。新面孔,新创意,锐精神,锐时代。每年,《新周刊》以“传媒观点、专家意见、新锐视角”,颁布“中国年度新锐榜”。以新锐的视角发现更多新锐,是当下中国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气质。新锐并不是挑战主流,而是引领主流并成为主流的一分子。本书集合了十年精华,让你通览十年中国的巨变,重新审视身边的巨细。
这是一本有态度的杂志。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新’一点”,到“观点供应商”和“时代前沿观察家”,它始终以“新锐”的旗帜励志奋进,为当下的中国生活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气质,并在引领主流的过程中,使自己成长为主流的一分子。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杂志。它敏感的神经连接着这个十年里人民奔流不息的情感冷暖,一个时代的情绪心态凝结在这本杂志当中,化为血液的粘稠度和身体的温度,历史也因此成为有生命的活的历史。
朗读者 豆瓣
8.1 (10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09 - 2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不朽 豆瓣 Goodreads
7.5 (91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落落在《不朽》中,记录了“80后”这代人的成长轨迹,“所有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它们留下的形状。每个人的成长中能碰到各种美好或不美好的记忆,小时候被委屈的零星小事,忙碌的父母,同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放学后空荡荡的家,机器猫,小霸王学习机……我都将它们记载下来,以示回忆的痕迹。希望可以和所有曾有过同样经历和感受的人用共同的心情来温习那些带有缺口却依旧温暖的记忆,因为记忆永远不朽。”
黑夜中分享眼睛,告别时分享遗忘,天涯分享边界,花朵分享各自的芬芳。让那些不朽,变成须臾,彼此分享。而所有须臾,化为不朽。累积永恒。成为柔软的这个世界。
——落落
百年孤独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9.3 (12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黄锦炎 / 沈国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 10
《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エンジェル・ハウリング 硝化の声―椎名優画集 豆瓣
作者: 椎名 優 富士見書房 2004 - 10
ついに完結した『エンジェル・ハウリング』の画集が登場。月刊ドラゴンマガジンの特集など、カラーイラストをコンプリート。両面特大ピンナップほか描き下ろしを多数収録する。全165点―色彩の魔術師・椎名優の世界がここに。
A Box of Bunny Suicides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Andy Riley Plume 2006 - 1
兔子,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不过有时候他们总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呆够了。《 A Box of Bunny Suicides》 告诉我们,它为了自杀,挖空心思所想出的各种匪夷所思的绝招。Andy Riley是本书的作者,用这本《小白兔自杀手册》带领我们走进我们内心的多雨地带。
A Box of Bunny Suicides combines Andy Riley`s two cult favorite books, The Book of Bunny Suicides and The Return of the Bunny Suicides, and will appeal to anyone in touch with their darker side.
lain‐安倍吉俊画集 豆瓣
9.6 (11 个评分) 作者: 安倍 吉俊 ソニーマガジンズ 1999 - 5
「わたしは遍在する」 あなたがいつか出会う、見知らぬ少女との再会。書き下ろしイラストなども加え、『lain』の世界を完全網羅。
海贼王 豆瓣
9.1 (82 个评分) 作者: 尾田荣一郎 译者: 董科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 11
路飞所生长的小村庄里曾经是一群以「红发香克斯」为首的海盗们的暂居地,而幼年路飞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他们的一员,可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他吃了一种叫做「橡皮果实」的恶魔果实变成了橡胶人。恶魔果实给予了他这样奇特的本领,但是吃了恶魔果实的人是再也没有能力游泳的…这样还能成为海盗吗?「没有关系,我只要不掉到海里去就行了…」天性乐观的路飞并没有放弃他的海贼之路,他和香克斯约好,总有一天他会带着他的伙伴们成为海贼王。(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可是……我真的给这个单细胞的家伙打败了)。
名声,财富,权力,曾经拥有世界上一切的“海贼王”哥尔·D·罗杰,在临死前留下了一句话,让全世界的人们,趋之若鹜奔向大海:“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可以给你,去找吧!我把一切都放在那里了!”于是所有的人们开始起航,驶入伟大航路,世界迎来了『大海贼时代』。
蒙其.D.路飞——一个以成为海贼王为目标的男孩,为了兑现与救了他命的杰克的承诺,戴着杰克留给他的草帽只身一人向着大海出发了!可路飞却因小时候误食了恶魔果实而无法游泳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路飞展开了他的冒险……一路上他先后结识了一位又一位可靠的伙伴,打倒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经历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恶斗,路飞也离那财宝“ONE PIECE”越来越近了……
椎名優画集 2 幻燈庭園 豆瓣
作者: 椎名優 / 椎名优 MediaWorks 2002
椎名優画集第2弾。「月と貴女に花束を 4~6」、「なずな姫様SOS 目に入らないよ紋どころ」「中華的幻想見聞録」などのイラストのほか、オリジナルイラストも多数掲載。
小猫杜威 豆瓣
7.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薇奇·麦仑 / [美] 布赖特·维特 译者: 马爱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那年最冷的一个晚上,小猫杜威出生只有几周,就被丢进斯潘塞图书馆的还书箱。图书馆馆长薇奇·麦仑是单身妈妈,以前的丈夫是个酒鬼,遭受着自家农场的破产和罹患乳腺癌的痛苦,但仍然坚强地生活着。第二天早晨,她发现了小猫杜威。
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感激和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它的手,赢得了薇奇的心,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
在随后的十九年里,小猫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小猫杜威总是知道谁最需要它),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
小猫杜威的名气,从一个小镇传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终闻名世界。
小猫杜威不再只是一个朋友,它成为了人们的骄傲,成了逐渐从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小镇的骄傲。
日安,四季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龙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这本书以四季中大自然的变化而带来的不同生活情致,借由自然风物、料理、种植、DIY、家庭、节日等等美好事物转述给读者,并配以文字、摄影及手绘插画,是一本经由作者唯美的笔触表达城市自然主义新一代的视角与生活的图文札记。
作者将自己有关手创智慧和美味饮食的独到秘方,经由短小篇幅的随笔等方式开诚布公地呈现。尤其特别的是,书中创意方案来自于作者的生活情感与经验,透过讲述生活情境故事,引导读者进入温婉恬静的纯轻态生活,文风清新淡雅,并配有实用的料理菜谱、创意DIY教程和纸型。
全书充满友善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