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杜甫诗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15 - 1
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作者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作了详细的解读,引领读者走进杜甫的诗人心境。
2024年12月25日 已读
依旧是经典诗作串起杜甫一生,杜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讲解的形式,从漫游到困长安,从战乱起到漂泊西南,从诗中见杜甫,根植在对诗歌的解读上,在字面上一字一句转成白话解读下来,但解读的深度不足,思想内容集中在杜甫对儒家道德的坚守和人事浮沉的体会,写作艺术上也多强调结构与真实。对感发、知人论世、情感与形式的强调贯彻始终,也能看到时代的痕迹:家国沦亡、故国难回的亲身经历,中共建政后文艺观念对杜诗的重新选评…录音转写而来,太啰嗦,很多重复,也欠条理。四十多年前的讲解在作者离世一个月之后读到,人生百年。
中国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我孤独地漫游,如一朵云 豆瓣
作者: [英]华兹华斯 译者: 秦立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7
参照权威版本,严守忠实原则,再现湖畔派代表诗人华兹华斯的自然与美的诗行。
《我孤独地漫游,如一朵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是英国文学史上“六大浪漫派诗人之一”华兹华斯的抒情诗选,共收入包括《作于丁登寺上游几英里处》《致云雀》《作于早春》等诸多名作在内的近140首诗作,选自诗人创作高峰时期的《抒情歌谣集》《两卷本诗集》等重要诗集,参照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权威版本。作品大体按创作时间排序,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诗人抒情诗作的题材和诗风的发展轨迹。译者严守忠实原则,韵脚格式和诗行长度力求体现原作风味。
2025年3月7日 已读
慢慢翻完,对自然的颂歌,世上的人也在自然中。将自己的心从心胸地掏出,袒露在自然中,接受风的吹拂、雨的浇灌、山的遮挡、海的回响、太阳的温暖、月亮的投射……于是一切都平静、庄严地行进着,自然的造物只要见过,就永远在脑海中任你取用,一生的痛苦、思绪、烦闷尽可以寄托在其上,也许没有答案,但会有声音和画面伴随着你走过。“但是也许,当这篇不完整的记录/被付诸纸上,它会长存而不受责备,/只要我的诗将呼吸到空气。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看到爱的亮光。”只是翻过,没有读,没有感受意味,只是遐想画面。
微信读书 英国
好诗不厌百回读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出版社 2017 - 7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2025年3月17日 已读
一气翻完,以李陵箜篌引为界,后半本比前半本写得好,前半本过分从简,后半本详略适当,既有字词句意主旨的详细辨析,在主旨归纳上也不多加赘语。宋之前的部分大多在中小学时背过,宋词与宋诗则是第一次见,相较之下后者更新鲜更有印象。鉴赏的逻辑在最后两片附录中见得到:不过分附会政治、不过分追究真实、读者主体的参与、联想的必要与逻辑、工与拙的来回、紧扣字词句、字词解释有依据、词语的色彩情感韵味、意脉与层次的梳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门路径皆是如此,但还是急躁。选诗没有逻辑,随意挑选好诗好词拼凑,李白七苏轼六周邦彦二,杜甫却只有一首《又呈吴郎》。
中国 微信读书
诗的引诱 豆瓣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林出版社 2019 - 7
《诗的引诱》收入丛书“大家读大家”(第二辑),该丛书邀请当今人文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名家名作,让普通读者也能从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中走进文学的殿堂。本书集中了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研究唐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心得,作者主要研究唐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如李白、王维、杜甫、李贺、杜牧等人,兼及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创作方式和写作特征。作为一个美国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学者,他一方面注重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式方法及规律,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规律中寻找解读唐诗的密码,另一方面他又跳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窠臼,运用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理念和西方人的视角解读唐代诗人的生活轨迹、生存境遇、人生遭际以及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及影响,同时注重研究唐代诗人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注重分析文本本身,试图以西方人的视角多方面解读唐代诗人和他们的创作,从而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阅读体验。
《诗的引诱》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多年读诗的心得结晶:既有对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晚唐的李贺、杜牧等大诗人及其作品的独家分析,也有对极具代表性、能反映一时文化风潮的诗歌的深度剖析。作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国学者,他一方面注重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及规律,寻找解读唐诗的密码;另一方面,从西方人的视角解读唐代诗人的生活轨迹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角度和阅读体验。
2025年3月29日 已读
2025年3月29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五篇谈诗人,三篇谈读法。 王维篇有点太刻意以简朴的技巧去审视王维的诗,但审视诗后诗人情感思绪的读法对王维的诗确实贴切——否定、回归、无意;李白独出一枝,他将自己的天才全部用来写名为李白的诗篇,讨论过程中涉及李白所述的真实性、对虚构想象的热爱与深入刻画、对常规的违反与改造;杜甫一篇强调浩瀚博大,对既往诗歌传统的使用与发展,复杂,无处不在的复杂:题材的复杂、句法的复杂、转折的复杂、时空的复杂、形象的复杂、内外的复杂、解读的复杂,无所不包又至臻至美;李贺从对后来者的影响入手写,奇妙的想象、超脱现实的描绘、奇异的境界,神秘和多义并且不是美丽;杜牧一篇以杜牧诗歌中自我形象为线索串起解读,诗人写出的自我形象与外在政治、诗名、社交的关系,最根本的问题似乎是诗的意义,田园诗一节谈田园从日常生活到想象生活,诗人与田园距离的变化与田园世界对现实的对抗。 李商隐《燕台》新解,从《柳枝诗序》中柳枝的反应逐步将整首诗解读为女子视角,过程中不断强调当时的浪漫文化、吟诵传统,批评前人解读太过于偏重李商隐后来诗歌与经历,但多义与晦涩何来稳定的解读呢?透明一篇题目很大,诗言志,但语言必然不能充分表达情意,那读者如何从文字求取意义呢——诗人和诗境,诗歌的内与外,景与人,熔铸而成的整体。苦吟的追溯涉及诗人对诗歌价值、写作价值的确认与矛盾,诗歌要被当作神圣之事不牵扯功利,但同时诗歌从来是求取功名、庇护的手段,苦吟一词在诗歌中的运用体现了其中的认同与纠结。 还是得读诗,李杜读得多,读相关内容更能见到见解的趣味,其他诗人还是隔。可能是读诗兴趣的不同,宇文所安很强调从诗歌情景看背后的诗人,自己读诗总是将一切诗作诗人眼中之物,诗人自始至终操纵着视角。历史性、诗人主体、细密分析贯穿始终,但似乎过于追寻诗歌背后的宇宙和世界秩序,以其与现实的差异来审视诗歌的情境与变化。
微信读书 汉学 美国
唐诗选注 豆瓣
7.8 (6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中华书局 2018 - 6
1. 本书作者为葛兆光先生
不仅是因为葛先生的名气,而是因为,这本书确确实实是葛先生年轻时候花了很大气力才做出来的。正如后记中所说:“大概是1990年吧,我四十岁出头,在编辑、教书和研究之余暇,很花了一点儿力气,遍翻《全唐诗》、各种唐诗选本,以及各种唐诗评论资料,分门别类地记了好些笔记本,然后弄出这部唐诗的选注本。”
2. 本书内容之精彩
(1) 选诗。从唐人开始,唐诗不知道被选了多少次,所以,“选诗”确是吃力的工作。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兼采“劳模”和“代表”的双重标准,尽可能多选“好诗”和“名篇”。
(2) 小传。作者为每首诗都写了作者小传。小传看似简单,以为只是短短几句话介绍诗人生平及其诗风,但葛兆光先生在此之外,还希望能够让读者明白诗人在诗史进程中的位置。
(3) 注释。与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一样,都是寓评于注,极为精彩。对诗歌的语言、意境、句法各有侧重,古人的分析和自己的解说并存,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并欣赏诗歌。
共收唐诗二百八十首,凡七十八家。按照诗史的轨迹与诗人的特色挑选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注释和鉴赏。此书是将批评鉴赏、疏通字句意义、补充文化常识、梳理文学史发展、展示诗歌继承借鉴关系等融为一体,熔为一炉,内容异常丰富,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2025年4月11日 已读
选诗、小传、注释,选诗是“再经典化”,但要知何为经典,要懂历史,知脉络,分高下,还是读得太少,对选诗说不出什么;小传简叙生平,着重强调诗风与上下接续,李白之“快”、杜甫之“细”、李贺之“幻”、义山之“情”,选诗时也能感受到提及的风格;注释从简,除贯穿文意外多是近似诗句的比较分析,字词、句意、诗境的比较。好诗太多,好诗人太多,读到后面开始疑惑读诗为的是什么?没有答案,还是接着读,诗歌中的世界已经远去,诗歌中的情绪依旧弥漫,自然、人心、变化、永恒……在字与字的联系、句与句的排布中去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 微信读书
古诗十九首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朱自清 / 李善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20 - 3
五言诗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语短情长,一字千金。
*唐李善注释、朱自清阐释鉴赏的经典文本。
*收录董其昌山水册页三十七幅及手书各体古诗十九首长卷。
*全彩印刷,纸张优良,唯美珍藏,精致优雅。
*读诗,赏文,看画,品字。一书在手,尽享古时风雅。
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是一组五言诗。作者为谁不得而知,年代也遥不可知,学者推测大约创作于东汉末年。这十九首古诗,质朴自然,平淡浅近,可谓是最古的五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能流传千古,被后人推崇,究其原因,是它能道出人所共有之情。情人之间的离愁别绪,士子的失意之情,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人人都有这种情感,人人心中都有诗,然而大多人有情却不能言,或能言而言不尽,古诗十九首却把这些感情说到了极致。
一九四一年朱自清在《国文月刊》设置诗文选读一栏,他选择了《古诗十九首》作为对象,把对诗歌典故的注解考证与鉴赏批评结合在一起,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诗歌鉴赏风格。虽然只连载了九篇,分析了九首诗,但仍然成为古诗十九首研究史上的一个经典文本。本书的赏析部分就采用朱自清的诠释和讲解,另外十首附上原文及《文选》李善注。
2025年5月23日 已读
闻一多讲前九首,后十首只有文选李善注。讲解贯通诗意,从字词、转折入手,还原其中的情景,简单分析其中的情感,但不做过深过切的判断。时隔几年再读还是动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良人远行,何日得归;世路坎坷,蹭蹬无为;游子失路,何由归家;自然流转,人随时化。千年时光流转,忧愁、欢欣、思索还是这些,或直抒心意,或委婉含情,总是情意绵绵,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 古典文学 微信读书
诗唱大唐 豆瓣
作者: 陈尚君 2021 - 8
本书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唐诗研究的文史札记。作者细密爬梳文献,审慎独到思考,在多年潜心考订唐诗文本的基础上,将心得与发现以通俗化的随笔形式介绍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唐诗的动人故事。唐人以诗歌雄傲百代,其壮盛奋励,至今犹为中华民族之典型与骄傲。本书各文虽侧重不同,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适可传达唐人之文化自信与诗情风流。
2025年8月3日 已读
熟悉之后唐诗成为逃避的乐园,听着诗人们的故事把时间度过去,皇帝、僧人、异国、名家、凡人,各种人与诗歌的交织,诗歌在其中被吟诵、传唱,既是日常生活的用物,也是表达心智的器材。具体的诗歌、人物、情节没记住多少,但是不同侧面汇聚而成的唐是动人的,千载之上的人们也类似。最喜唐时儿童读物和王鲁复两章。
中国 微信读书 随笔
李商隐十五日谈 豆瓣
作者: 李让眉 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22 - 8
新诗人如何解读古诗人?在《李商隐十五日谈》中,当代青年诗人李让眉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作者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每日一讲,共十五讲,描绘了其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
李商隐的诗常被人说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李让眉的解读却平易晓畅、引人入胜。她以富于觉察力的文字、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在书中,作者还尝试追索李商隐诗中可能的当代性,从而揭示了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
★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拆解李商隐诗歌密码。
★本书是当代诗人对古典诗人的解析,细节丰富,理解独特。
★李让眉的文字富于觉察力,语言充满诗意,解读平易晓畅、引人入胜。
★作者对李商隐的还原,除去历史语境和艺术维度的考量,更有对一种可能的当代性的追索,从而揭示了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2024年5月26日 已读
最喜欢无题相关的四讲,从题目到初探到深化,打开了欣赏的窗。拖拖拉拉一本小书读了蛮久,从李商隐的身世、遭遇、婚姻谈起,无题四讲讲具体的诗,马嵬一讲在对比中谈论史诗,宗教两讲上涉佛王维道李白再讲居于其中的李商隐,最后谈李商隐艺术手法在各个领域的体现,稍显牵强。多解性能成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意象、典故上堆叠的文化意蕴,对相关知识了解太少,很难入门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啊。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 豆瓣
8.5 (31 个评分) 作者: 石川啄木 译者: 周作人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2
他的歌是所谓生活之歌,不但是内容上注重实生活的表现,脱去旧例的束缚,便是在形式上也起了革命,运用俗语,改变行款,都是平常的新歌人所不敢做的。
——文学家、翻译家 周作人
石川啄木在我的想象里,是会在一段孤寂的旅途中遇到的人,你熟悉这种感觉:即使相对无语,在各自的眼神里也能闪烁起无声的话语。这也正是我读他的诗时心里涌出的感受。
——音乐人 钟立风
这本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很像我最亲爱的给我写来的信啊。
——诗人、小说家 巫昂
我喜欢那些能够释放心里的恶魔,跟随心里的魔鬼去驰骋的写作者,石川啄木即是其一。
——出版人 陈亮
特邀新锐画家马君MA JUN特别制作了20张木刻插画,每一张画都触及啄木诗歌的灵魂
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周伟伟整体设计
布面精装 / 烫色工艺 / 内文图文套锁 / 用纸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