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ary
英格玛·伯格曼与厄兰·约瑟夫森对人生、死亡与爱的思考 (2000) 豆瓣
Ingmar Bergman: Reflections on Life, Death and Love with Erland Josephson
导演: Stefan Brann 演员: 英格玛·伯格曼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Ingmar Bergman: Reflections on Life, Death and Love with Erland Josephson
Legendary director Ingmar Bergman rarely gives interviews, but in 1999 he made an exception for journalist Malou von Sivers of TV4 International Sweden. Together with his best friend and frequent collaborator, the renowned Swedish actor Erland Josephson, Bergman discusses life, death, and love in this charged and highly candid interview. Courtesy of TV4 International.
2021年1月9日 看过
“我决定抛弃愧疚感,这开始像一种故作姿态的形式,去对你造成的痛苦愧疚。内心的愧疚是一回事,感受愧疚是另外一回事。”主持人的问题很八卦,甚至常常显得冒犯,但直球提问反而引出了很珍贵坦白的回答。
Director Documentary Europe Sweden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2017) 豆瓣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8.1 (51 个评分) 导演: Patricia Wheatley 演员: 蒂姆·克拉克 / 罗杰·凯斯
其它标题: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 葛飾北齋:畫狂老人(台)
The first UK film biography of the world-renowned Japanese artist Katsushika Hokusai (1760-1849), whose print The Great Wave is as globally famous as Leonardo's Mona Lisa. With Andy Serkis reading the voice of Hokusai, the film features artists David Hockney and Maggi Hambling, and passionate scholars who study, admire and venerate this great Japanese master.
The film focuses on Hokusai's work, life and times in the great, bustling metropolis of Edo, now modern Tokyo. Using extraordinary close-ups and pioneering 8K Ultra HD video technology, Hokusai's prints and paintings are examined by world experts. In the process they reveal new interpretations of famous works and convey the full extent of Hokusai's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as a great world artist.
Hokusai spent his life studying and celebrating our common humanity as well as deeply exploring the natural and spiritual worlds, using the famous volcano Mount Fuji as a protective presence and potential source of immortality. He knew much personal tragedy,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and lived for years in poverty, but never gave up his constant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in his art. Hokusai influenced Monet, Van Gogh and other Impressionists, is the father of manga and has his own Great Wave emoji.
吉高由里子 in 濑户内 (2016) 豆瓣
吉高由里子 in 瀬戸内 アート×絶景×島めぐり
8.6 (7 个评分) 导演: NHK 演员: 吉高由里子
其它标题: 吉高由里子 in 瀬戸内 アート×絶景×島めぐり
3年に1度、瀬戸内の里海に知られざる絶景が現れる。瀬戸内国際芸術祭。島々を舞台にさまざまな現代アートが展開する美の祭典だ。これらのアートと風景が織りなす極上の美を俳優の吉高由里子が訪ねる。浜辺に現れた196の子どもの砂の像、森につるされた400の風鈴の音色、古い集会所に作られた400の建具のトンネル。暮らしや風土と一体化したアートが生み出す絶景は刻一刻とその姿を変え、いつしか里海に溶け込んでゆく。
中国梵高 (2016) 豆瓣 TMDB IMDb
China's Van Goghs
7.9 (58 个评分) 导演: 余海波 Haibo Yu / 余天琦 Kiki Tianqi Yu 演员: 赵小勇 / Yongjiu Zhou
其它标题: China's Van Goghs / 世界で一番ゴッホを描いた男
《中国梵高》讲述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 - 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农民画工,在多年复制西方经典油画之后,如何面对现实、对面自我、道德、艺术追求的多重选择。 《中国梵高》记录了大芬画工转型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挣扎,绝望与希望,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与妥协。大芬画工的转型同时映射了21世纪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转型中的复杂与矛盾,也批判了当代主流艺术圈的排他性,和社会赋予艺术价值的荒诞性。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6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绝境求生 (2016) 豆瓣
A Harsh Transition
导演: 周放生 / 文禾
其它标题: A Harsh Transition
《绝境求生》是一部表现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真实故事的纪录片,影片通过对不同当事人的采访,讲述了地处中国西北戈壁一家企业和一群职工深陷绝境后的命运之变。影片人物交织叠加,情节起伏跌宕,呈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剖面,剖析了一场在中国转型时代下的生存撞击。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Regi Andrej Tarkovskij
9.4 (8 个评分) 导演: 米哈尔·莱斯斯卡齐洛斯基 演员: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布莱恩·考克斯
其它标题: Regi Andrej Tarkovskij / 塔可夫斯基拍电影
纪录片“塔可夫斯基执导/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Regi Andrej Tarkovskij”,取材于拍摄《牺牲》期间留存下来的超过50小时的幕后影像资料,加上选取塔氏的著作《雕刻时光》以及塔氏接受的访谈,由剪辑师Michal Leszczylowski剪成97分钟的纪录片,带中文字幕。该片详尽地介绍了一代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工作,思考,以及对电影的感受,是非常珍贵的关于塔氏的资料。
幕后:·1986年冬,正在巴黎拍摄摄影片《牺牲》的塔科夫斯基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多年来被苏联政府扣为人质儿子来到巴黎。在得到塔科夫斯基的同意之后,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尔凯立即带着摄像机来到拍片现场,记录了这位当代电影史上别具一格的电影诗人最后的工作瞬间。一个月后,塔科夫斯基因病卧床不起,只能躺在床上观看刚刚拍完的电影素材。
·房屋在燃烧的时候,胶片却卡在了摄影机里面,工作人员无法重新安装。于是只好重新建造了一栋房子,然后再把它烧了。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2013) 豆瓣 TMDB IMDb
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
8.4 (75 个评分) 导演: 林泽秋 演员: 杜琪峰 / 韦家辉
其它标题: 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 / 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杜琪峰,一位從97後香港影業低潮中崛起的本地導演。從逆境中突圍,杜琪峰的電影作品從通俗化到作者化,更慢慢與“香港”這座城市密不可分。經歷香港回歸後的15年,面對合拍的關口,一切仍是未知數,環境一直在變化,唯有他對電影的愛沒有變。
布考斯基:生来如此 (2003) 豆瓣
Bukowski: Born into This
8.6 (14 个评分) 导演: John Dullaghan
其它标题: Bukowski: Born into This
纪录地下诗人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生平。
2021年1月4日 看过
“爱是雾气,随着现实照进来的第一缕光燃烧殆尽”As the spirit wanes, the form appears
America Documentary
金银岛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Île au trésor
7.5 (31 个评分) 导演: 吉约姆·布哈克
其它标题: L'Île au trésor / 美好夏日
《电影手册》2018年年度十佳。
一个夏天在巴黎地区的一个休闲岛上。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冒险、拖拉和犯罪的地方,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避难和逃避的地方。从收费的海滩到隐蔽的角落,探索一个童年的王国,与世界的动荡产生共鸣。
NHK:行家本色 银座夜晚的女人们 (2018) 豆瓣
銀座、夜の女たちスペシャル
8.3 (25 个评分)
日本の景気や時代を映す街、銀座。昼は世界中の観光客でにぎわい、夜は企業のトップをはじめとした一流ビジネスマンたちの社交場として、数百もの高級クラブが光り輝く。今回は、そんな夜の銀座で22年、高級クラブを経営してきた“銀座のママ”、白坂亜紀(51)の仕事に密着。客の心をつかむ色気はもちろん、秘書のように立ち回り、ビジネスマンの商談をサポートする心配りの数々など、クラブの平均寿命が5か月ともいわれる銀座で生き抜いてきた手腕に迫る。さらに、銀座で「生きる伝説」と称される、“文壇バーのママ”、園田静香も登場。銀座で半世紀、店を守り続け、名だたる作家や漫画家たちをとりこにしてきたその魅力を、今なお常連だという北方謙三氏、大沢在昌氏が語る。
一流の男が集う銀座の、一流の女のもてなしとは―。秘密の夜の世界をひもとく45分。
东京银座,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象征着日本的繁荣,为世人所向往。而夜晚的银座,比白天更为惊艳。街头林立的高级俱乐部里,充斥着全日本最一流的精英们,而与他们相谈甚欢的,是一群打扮讲究的时髦女子。本期的行家本色聚焦两名在银座经营俱乐部的妈妈桑,从她们的视角述说银座夜晚的魅力,还有浮华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所谓银座的女人们,她们是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获得今天的地位的,以及她们心中的银座,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夏日纪事 (1961)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7.8 (54 个评分) 导演: 让·鲁什 / 埃德加·莫兰 演员: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 Marilù Parolini
其它标题: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 Chronicle of a Summer
1960年的夏天,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和让·鲁什对巴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部论述电影连续几个月跟踪调查的进行,也记录了主人公们的变化。调查中被采访的人最后在影片第一次放映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看进行讨论,有人的赞同,有的人驳斥。两位导演通过这部真实电影,经历了既极具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体验。
"In the summer of 1960, Jean Rouch and Edgar Morin investig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Paris. ""Are you happy? How do you live?"" These are some of questions they asked young people on the stree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dea of happiness.
From manual labourers, students, to a couple of office workers, the different protagonists reveal themselves in conversation, un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With no script, and no professional actors, this film sets out to frame the limits of cinematographic truth."
1961 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奖
景观社会 (197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8.2 (26 个评分) 导演: 居伊·德波 演员: 居伊·德波
其它标题: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作者:明瀚


一:生平与实践

Guy-Ernest Debord,理论家、电影导演和社会运动者,生於1930年11月28日,卒於1994年11月30日(自杀身亡),是国际情境主义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简称SI)的创始人和理论贡献者。他曾是Lettrist International和Socialisme ou Barbarie的一员(此二团体皆是发起於二战後法国的左翼社群,前者是脱离Lettrist的极端分支,後者则源自於扥洛斯基主义-第四国际),此外,1953年德博也参与了这群Lettrist International者所标志了巴黎的精神地形学地图,藉由自由联想式的行走步调漫游於巴黎城中,这些活动之後被收录在Naked Lips一书之中。

1967年《景观社会》一书的出版造成了许多知识人和学生的,1968年学运中在巴黎街道上的墙上不时有著从这本书中徵引的话语。他该书的理论是试图去解释日常生活中公私领域在於欧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导致的精神衰弱的问题,而他假设「景观」就是罪魁祸首,而他对於景观的批判基本上是承袭於马克思、马库塞、卢卡奇对商品的批判。1972年因为他涉及Gerard Lebovici(他的好友兼他的出版者)的暗杀命案而遭致名声诋毁,因此他的著述和多部重要的电影也因此无法在他有生之年出版发行,他五部电影也是於这两年才陆续在法国本土重新由私人释出、出版,2005年11月15日也才真正完整发行。(台湾目前买不到,要订)

二:情境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介绍

「情境国际」对社会的批判和主张对当下生活采取的行动和作为是当时知识青年主要思想的来源之一,除了奇德博之外,还有Asger Jorn以及另外一位撰写《日常生活的革命》(The Revolution of Everyday Life) 的哈伍尔˙范内哲姆(Raoul Vaneigem)也是大将之一。「情境国际」1959年正式从Lettrist(单字主义:一支後结构主义的作家和诗人派别,主张用低限和抽象形式的方式作出艺术表达,源自达达Dada,主要想区辨当时布尔乔亚的品味)分裂出去,「情境国际」同时也是68五月学运的主要催化者。

「情境国际」(1957-1972)相信思考当下性的时刻能有作出改变的高度潜力,并且从中藉由有效的权力关系去转化社会,而自我的解放也来自於此;而这个对社会结构的转化也就是去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情境国际」试图去创造一连串源自於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的策略,例如世俗启迪、衍生(encounters:行动的流窜和无以名状的偶遇)、创旧手法(Dtournement:运用已存在的形式、概念,将之加以改造後对原先的意义和作用产生反噬和颠覆力,并以此传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讯息 ),在当时,他们与「眼镜蛇」(CoBra)这个艺术团体(北美馆有展过)交往也十分密切。

之後,研究显示(参考【今艺术】156期)从英国的庞克运动也可以看出「情境国际」的些许传统,当情境主义见用於80、90年代的政治领域时,许多以Psychogeography(暂译「精神地形学」,该词首用於【情境国际】1958年第一期的刊物中)一词为名的派系则纷纷出现於世界各地。

三. 德博拍过哪几部电影:

Howls for Sade (1952) :从原声带译文揣想,第一到三音轨不同的voice在说著不同的话,但是没有一个提到萨德(But no one talks about Sade in this film)。这部片似乎是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每个段落看似互不相关,但又有其特殊观关联的方式,路如不同音轨的间续叙事,以及一个大叙事/後设叙事的旁白。

On the Passage of a Few Persons Through a Rather Brief Unity of Time (1959):
从原声带译文揣想,应近似於1953年德博参与了那群Lettrist International者藉由自由联想式的行走步调漫游於巴黎城中去标志了巴黎的精神地形学地图,这个传统的延伸可以在高达早期新浪潮电影或是瑟铎(De)的“Walking in the City“文章中可见一般。

Critique of Separation (1961)
片中就是一个短发女性和男性友人不断地在巴黎街头行走、或坐下喝咖啡,就像是《爱在黎明破晓前》上集的维也纳或下集的巴黎那样相知相随,见片段:@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73)
这部片利用大量的电影片段拼装而成,其中插入一些颇具意象的片段或是街头暴动的纪录片,德博以覆颂他於1967年写成的《景观社会》段落的方式进行影片的画外音叙事,在有限的下集阅听中,德博用了不少关於战争或革命的电影来说明革命的时间观,从布尔乔亚革命到後续的无产阶级革命,透过陆续放映《埃及战役》、《波坦金战舰》、史达林政权阅兵、1968年学运纪录片等片,来达成他的影像实践。其中有许多问题性留待之後课堂举证与讨论。

Refutation of All the Judgments, Pro or Con, Thus Far Rendered on the Film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75)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 (1978)
在有限的影片阅听中,这部短片似乎是以360度摇镜的方式将巴黎某处的广场周边景观全数摄尽,而片末重新回到摄影机一开始拍摄之处,这看似无意义的拍摄其实可能是有对话性和政治性的,例如对蒙太奇的省用、以及俗常市民生活的捕捉,或是对城市景观化的批判(这似乎有些薄弱)。见片段:@

四:《景观社会》的阅听札记

与本堂课讨论读本同名的《景观社会》那部电影主要在演什么,很可惜我无法获得上集,所以不能窥知全貌,但是我可以针对下集作出解释、批判和一些根据该片内容具高度关联也具联想性的切题方向:

札记1:女子听到曲调的多愁善感而後又豁然惊醒,是否意味者班雅明强调超现实主义化「入梦」之後必须「出梦」的实践重要性。麻醉的问题一向是神游者的问题。而资本主义的新纪元是一种内在去历史的历史观,正如流行会不断循环,历史在其中自己取消了,而这便是德博所说的历史的瘫痪,时间的错误意识。(但是德博在电影後半段又说,不能只一昧地否命资产阶级历史,无产革命有更无限和完整的任务要实现。)

札记2:在《埃及战争》(War in the Land of Egypt)的选映片段中,德博讨论到权力如何规避其自身获取的方式,正如编年史也没有记载任何权力更迭的事件细致是如何发生的,总用一种模糊化的技术让权力或神话永远置於高位。德博说:「这是一个沉默的表演,统治者走出门外,对群众招招手,不发一语,不加解释自身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和让何往後的政治主张」

札记3:布尔乔亚和农耕者(平均地权者)曾经同心合力过,但後来布尔乔亚取得统治地位後则幸存者(Survivals)逐一灭绝,布尔乔亚的历史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历史,个体在其中仍然牺牲,而商品经济成为宿命,以物之拥有这件事来评断一切也是宿命。(History was, but is no more, new immobility in history,资本主义让time unify。)

札记4:所谓资本主义让time unify,同一的不可逆转的时间是世界市场的时间,同时也是全球的一般化时间,而这便是世界景观的必然结果(景观是资本高度积累的必然结果)。

札记5:而劳动阶级也不外於此同一化的时间,所以第二次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的新纪元兴起也来自布尔乔亚的发展,{电影中有氢弹大爆炸的画面}则,历史又动了,无产阶级点出了一种为著新的历史生活的可能之点
札记6:在现代景观中,工人也可以被再现为阶级自身的对立物。要如何能抿除景观,则必须够过思维对景观的穿越,意识则於此成形。

札记7:不能只一昧地否命资产阶级历史,无产革命有更无限和完整的任务要实现。正如同意识形态不能将部份目标伪装成整体目标,无产阶级革命也不臣服於意识形态之下,基於这样的实践氛围,劳工应该是更多变的、自发的并且范围更大的(故不被特定化利用)。

札记8:革命和理论的关系德博身为国际情境的理论创建者也有讨论,他说,是有理论需求这件事,但是他们并不被理论地塑造,他举例:苏维埃政府并不是一个理论的发现。

问题1:德博挑选几段当成旁白来念,与影片有一种对应、无关也有扞格,到底他的叙述策略为何?这些电影的选用有什么样的策略性、批判性(或教条意味),会不会他所正面支持扬言的革命在他的影像化时间中也变成了一种景观,如果这是一个社会资本宏大实现後的景象背後,又是一种完美的决裂?他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盲点,阶级斗争完全无法影像化、也无法理论化。

问题2:如果这部影片是基於史达林集权主义的思考,是否便是呈现了那一代知识人对左翼热情的逐渐淡却,虽然在片尾看似庆功般赞许(可以讨论本片中那神来多笔的配乐)者68学运的活跃和罢工(推翻布尔乔亚社会)的全面胜利,但是不免嗅到镇暴烟硝味後的那一股沧凉且永不止歇的官僚臭气。

五: 相关电影作品网站、68电影与书籍
˙德博电影作品文字载录:

˙德博影像全集网站:

˙德博影像全集法国fnac贩售网:

˙文章:“Henri Lefebvre on the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路况,<五月之砖---68学运影想录>,《五月之砖》2005.1唐山出版社
˙贝托鲁奇,The Dreamers《巴黎初体验》,金马影展片名译为《爱做爱作梦》
德国前卫摇滚:重生的德国 (2009) 豆瓣 TMDB
Krautrock: The Rebirth of Germany
8.4 (31 个评分) 导演: Ben Whalley 演员: can / neu!
其它标题: Krautrock: The Rebirth of Germany / Krautrock:重生的德国
该片关注了激进的一代音乐人为德国战后的文化废墟创造新音乐身份的历程。以1968至1977年间的“新乐队”、罐头乐队、浮士德和发电站等电子音乐先锋为例,分析了其作品的原创性和毫不妥协的特征。他们分享着共同的目标,以难得的前瞻性来突破阴森的过去,但尽管如此,依旧沉迷于战争的 英国音乐媒体仍将这些作品称为“泡菜摇滚”[Krautrock]。(小易甫字幕组)
博斯,梦幻花园 (2016) 豆瓣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7.7 (30 个评分) 导演: José Luis Lopez-Linares 演员: Miquel Barceló / 蔡国强
其它标题: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 波西失乐园(台)
2016年是艺术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逝世500周年。《博斯,梦幻花园》是一部关于他的作品《人间乐园》的纪录片,这幅画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的涵义十分复杂,即便如今它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中久经高科技和再三修复的考验,依然潜藏着无数隐喻尚待能够理解它的人去解读,而本片正是希望通过记录这幅画给当今世界各地无数作家、画家、音乐家带来的灵感,从而激发人们去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涵义。
单口喜剧的艺术 (2011) 豆瓣
Imagine: The Art of Stand-Up
8.4 (17 个评分) 演员: Alan Yentob / 西蒙·阿姆斯特尔
其它标题: Imagine: The Art of Stand-Up
In a two-part special as part of the BBC's long-running arts strand Imagine, Alan Yentob explores the world of stand-up comedy.
Speaking in depth to a range of stand-up's most successful names, from Jack Dee to Simon Amstell, Jim Davidson and some top American stars, he explores their backgrounds and influences, and their passion for making people laugh.
Yentob also jonis Eddie Izzard backstage as he prepares to perform the first solo stand-up show at the Hollywood Bowl, and explores how stand-up comedy evolves, and its transferral to other mediums.
梵蒂冈博物馆3D (2014) TMDB 豆瓣
The Vatican Museums 3D
7.4 (32 个评分) 导演: Marco Pianigiani 演员: Simone D'Andrea
其它标题: The Vatican Museums 3D / 梵蒂冈美术馆3D
电影《梵蒂冈博物馆3D》拍摄视角广且贴近观众,渲染力强。它叙述、分析并突出了以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为主的雅典艺术学院的精美作品。他们的杰作装饰了西斯廷教堂,包括《创造亚当》和巨作《最后的审判》,以及拉斐尔、达芬奇、乔托、卡拉瓦乔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梵高、沙加尔、达利和丰塔纳等更接近我们时代的艺术家的作品。这独一无二、振奋人心的旅程是在梵蒂冈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帕卢奇教授的权威指导下进行的。
在这部独家纪录片中,艺术作为崇高的手段,将艺术家和信仰紧密相连,或许也在各个信仰间建立了紧密联系。从基督教信仰的乔托到犹太教信仰的夏格尔,再到乖张的萨尔瓦多达利和端庄的拉斐尔,影片涵盖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大师作品。
受审视的生活:哲学就在街头巷尾 (2008)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Examined Life: Philosophy is in the Streets
7.6 (27 个评分) 导演: Astra Taylor 演员: Kwame Anthony Appiah / Peter Singer
其它标题: Examined Life / Examined Life: Philosophy is in the Streets
Examined Life pulls philosophy out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classrooms, and puts it back on the streets. Offering privileged moments with great thinkers from fields ranging from moral philosophy to cultural theory, Examined Life reveals philosophy's power to transform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around us and imagine our place 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