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ary
算命 (200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算命
9.1 (281 个评分) 导演: 徐童 演员: 历百程 / 石珍珠
其它标题: Fortune Teller / 占い師
历百程孤独半生,40多岁的时候碰到石珍珠——她因为残障,在老家倍受虐待,两人从此开始一起生活;
他们住在北方某个城乡结合地带,历百程以替人算命维生。来找他算命的主顾常常是妓女,她们都各怀心事;
因为冬天太冷,又碰上扫黄打非,老两口回到老家青龙。在那里,他们去过石珍珠的娘家,又回到历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时候,他们重新上路,赶赴庙会,等待时来运转……
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算命》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人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这个过程中,它试图洞彻人性。《算命》对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的呈现,从不同角度,但象《麦收》一样,充满了道德挑战的味道。
=============================================
影片概述 . . . . . .
第一回 厉百程算定孤单命  唐小雁棒打无赖汉
第二回 厉百程且说结婚事  小神仙画符财运红
第三回 小神仙进货大悲院  尤小云问事行宫村
第四回 放生养生兄弟俩各有说道  改名改命唐小雁泪流无成
第五回 避严冬厉百程返青龙县  看哥嫂老两口奔白虎沟
第六回 回娘家石珍珠记忆尤在  扒祖坟石大哥是为后人
第七回 找残联碰钉子冷脸官腔  住旅店嫖暗娼吐露私情
第八回 四兄弟大难压身是凶宅  一把牌江湖游戏只为财
第九回 三春归燕郊自有操练  五更赶辛集直待运来
尾 声 混江湖厉百程善恶掺半  度红尘石珍珠无益无害
=============================================
徐童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这是他《麦收》之后的第二部纪录长片。之前有摄影作品,也写过小说。
恋曲 (2010) 豆瓣
导演: 张赞波
其它标题: A Song of Love, Maybe
一个女性视角的情感故事。一位KTV的女服务员和一位前来唱歌消遣的男人谈起了恋爱,但从始至终,谎言,欲望,浮躁,放纵,迷茫,痛楚……都纠缠在女孩和她的男友之间。人性的明朗与幽暗、城市的温暖和冰冷也交替上演连绵不断,像女孩在KTV包间听惯了的一曲曲无比俗气却贴切人心的流行歌曲。
This is a much troubled female perspective love story. A KTV waitress is involved in a relationship with a customer who had come plainly for pleasure and relaxation.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plagu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by lies, desire, impetuosity, confusion and pain. The brightness and darkness of human nature, the warmth and coldness of the city staged themselves alternately and perpetually, just like those vulgar yet properly put pop songs the girl had grown so familiar with by working in KTV private rooms.
王朝 第一季 (2018) 豆瓣
Dynastie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王朝
9.4 (145 个评分) 导演: 斯蒂芬·莫斯 演员: 大卫·爱登堡
西非撒哈拉沙漠边境,统治族群长达三年之久的黑猩猩戴维面临其他雄性的挑战,为了守住王权,他开始选择结盟。而当遭到围攻后,这位不死的王者又毅然决然踏上夺回王位的复仇之路。南极大陆,数千只帝企鹅爸爸团聚一起,与极其寒冷的永夜作抗争。他们等待新生命的出生,等待 爱人的归来。肯尼亚草原,雌狮查姆竭尽全力守护族群,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必须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垂老的三色狼泰特渐感力不从心,她对家族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而她的女儿正在崛起,觊觎着母亲的皇位。印度,雌虎拉杰贝拉靠一己之力捕捉猎物,养育四个孩子,但是大自然从不因此对她慈悲半分。
伊斯坦布尔的猫 (2016)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Kedi
8.2 (247 个评分) 导演: 杰达·托伦 演员: 布朗特·乌斯塔曼 / 本古
其它标题: Kedi - La città dei gatti / Gatos
伊斯坦布尔的猫并不能简单归类为我们平日所见的家猫或流浪猫,它们自由地出入于人类的生活,亲密但又保有自由,介乎于野生与驯养之间。在伊斯坦布尔,这样的猫有成千上万只,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和伊斯坦布尔共生了上千年。伊斯坦布尔人爱猫,许多人都有自己和猫之间独特的故事,与其说是猫依赖人,不如说是人依赖着与猫之间的亲密与羁绊。有人觉得猫是自己和上帝之间的桥梁,有人觉得猫是自己活在世上的一面镜子。伊斯坦布尔的猫之所以特别,因为它们也是这里的居民,伊斯坦布尔是它们的城市。
大猫 (2018) 豆瓣
Big Cats 所属 电视剧集: 大猫
9.3 (215 个评分) 导演: Sara Douglas / Nick Easton 演员: 博迪·卡维尔
BBC最新纪录片,一个家族,40种不同面孔!将有非洲狮、虎、美洲豹、金钱豹、猎豹、云豹、雪豹、美洲狮、猞猁、豹猫、虎猫、渔猫、黑足猫、兔狲、薮猫、沙漠猫…等等很多野生猫科动物纷纷出镜
拾穗者 (200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2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案发11月:巴黎袭击事件 (2018) 豆瓣
13 Novembre : Fluctuat Nec Mergitur
9.3 (12 个评分) 导演: 格雷顿·纳迪特 / 朱勒·诺德特 演员: 弗朗索瓦·奥朗德
NetFlix原创纪录片。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11月13日-对巴黎的袭击》是一部三集纪录片,导演朱勒和G·D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背后探索人性的故事。根据事件的时间线,纪录片将分享悲剧、幸存者、消防部门、警察和法国政府领导人的采访,真实记录了恐怖袭击背后的那些痛苦、善良及勇敢的故事。
2019年3月10日 看过
犹豫了一阵子要不要看这个纪录片,怕PTSD发作。最终还是看了,一边大哭一边忍不住在屏幕前对法国人翻白眼:一个被采访的女人说“一直不喜欢穿运动服的人,然后我看到那个拿着枪的男人,穿着运动服,我心里想,上帝啊我要死在一个穿运动服的人手里吗?” 这位女士excuse me?
Documentary Europe France
人间世 第二季 (2019) 豆瓣
9.3 (116 个评分) 导演: 秦博 / 范士广
两年的时间,9个摄制组,50个人,陪着200多个拍摄对象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了他们生命当中的重大时刻……东方卫视大型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即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每周二晚21:30震撼回归!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让我们放下浮躁,再次认真聆听这些生命中的爱与痛。
2019年3月8日 看过
水平层次不齐,ep1儿童重症ep7阿兹海默症都很好,ep4片尾夹带私货行为非常不专业。
Asia Documentary Mainland
愚公移山 (1976) 豆瓣
Comment Yukong déplaça les montagnes
9.1 (14 个评分)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伊文思和罗丽丹的《愚公移山》是历时5年完成的长达12小时的12集系列片,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从每集的片名即可略见一斑:《大庆油田》(84分钟),《上海第三医药商店》(75分钟),《上海电机厂》(131分钟),《一位妇女,一个家庭》(110分钟),《渔村》(104分钟),《一座军营》(56分钟),《球的故事》(19分钟),《秦教授》(12分钟),《京剧排练》(30分钟),《北京杂技团练功》(18分钟),《手工艺艺人》(15分钟),《对上海的印象》(60分钟)。
生命里 (2018) 豆瓣
8.3 (12 个评分) 导演: 吴海鹰 演员: 万茜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尚处在起步的探索阶段,任重而道远。纪录片《生命里》用镜头记录下了在这条路的起点上,人们尝试探索的点点滴滴。没有仅以痛苦反映死亡,而是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关怀,描述了病人们最后时光中的豁达、平和、深邃,也展现了家庭、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的关爱之于生命尊严的重量,是一部极具震撼力、感人力量和思考性的纪录片。
生门 (2017) 豆瓣
9.3 (78 个评分) 导演: 陈为军 演员: 李家福 / 夏锦菊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泰戈尔
剧情纪录片《生门》,故事集中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它用生猛的镜头语言,直面生命诞生的现场,透过无数孕妇生产,展现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
妇产科是一个窗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生命的诞生,总会牵动个人、家庭、社会的复杂纠结;生活本就不易,生产背后是普罗大众的人情冷暖。
庞大的故事体量,透过起伏跌宕的剧情,呈现悲悯的视角和情感的温度,《生门》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真实、最生动、最揪心、最温情的缩影。
香港女星图鉴 (1991) 豆瓣
香港女星図鑑
7.4 (13 个评分) 导演: 日下武史 演员: 周海媚 / 蔡少芬
其它标题: 香港女星図鑑
《日本纪录片:香港女星图鉴》带你重回港片的黄金时代,该纪录片采访了周海媚、蔡少芬、王祖贤、关之琳、陈加玲、李丽珍、叶蕴仪、吕少玲、叶子楣、王小凤、符钰晶、惠英红、梅艳芳、张艾嘉、郑裕玲、刘嘉玲、杨宝玲等一众女星,并穿插了许多电影作品介绍、拍摄片场情况,跟着镜头带你了解真实的香港,也算是那个时代的珍贵影像资料了。日语+粤语,片长35分钟。
四万万人民 (1939) 豆瓣 IMDb
The 400 Million
8.0 (24 个评分)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演员: 弗雷德里克·马奇 / 莫里斯·卡诺夫斯基
其它标题: The 400 Million / 四亿人民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风的故事 (1988) 豆瓣
Une histoire de vent
8.8 (22 个评分)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演员: 尤里斯·伊文思
其它标题: Une histoire de vent / A Tale of the Wind
于是风来了,风起于沙漠,终于我们的发际。亘古承载我们不安现状的风,来了,在多年前下过的那场雨之后。
于是风来了,从西方到遥远的东方,你牵着多年前用纸板造出一架飞机的小男孩的手。回去吧孩子,多年来天之涯海之角被风吹拂的岁月,我想用来跟你交换那些纸板。
你看见没有,我的在风中飞着的白发,那么苍老那么骄傲。跟我来,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看我在沙漠里有一把椅子,我坐着在夕阳里看风经过。如同儿时花园。
还好吗,那些东方母亲苍老脸上神秘安详的皱纹与沟壑,在风里。还好吗,射日的英雄与千年帝国永远藏在地底的兵马。而我是被故土放逐的。因为我看见人们看不见的东西。我孤独,我不知道我看见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
但风还在吹拂,我是被风带来的,古中国的松树林玉露凋伤,我希望自己能空静如一个东方老者,但我不能,我见过太多的事,我见过雨,桥,天空,蝎子和火焰,我见过真实,虚幻和冲突,我大笑桀骜,天空如镜映在眼底。
我知道那个造纸飞机的小男孩就藏在我身后。从十岁到九十岁有八十年飞翔的梦可以做,我一点没浪费时间。
盘根错节的强大生命与爱啊,有一天强大帝国的兵马俑会苏醒起来大步前进并发出惊人声音,而我会对你挤挤眼睛说道,这么好的世间,只有我看见了。
风带我们来过。风也会带我们走。风知道我一生的秘密。有一天,他也会说给别人听。
--青衿
----------------
尤里斯·伊文斯
一位被上帝永久放逐的“飞翔的荷兰人”,被自己的祖国宣布为叛徒,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上黑名单的纪录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从13岁就开始拍摄电影,有“先锋电影诗人”之美誉。直到90岁完成令人震惊的封镜之作《风的故事》。世界哪里燃烧,他就把摄影机投到哪里去,并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人。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几乎都在他的摄影机镜头里定格,化为影像史诗。
1984-1988年伊文思与罗丽丹多次来中国,拍摄他酝酿已久的纪录片《风的故事》。年近90的伊文思继续进行艺术探索,影片拍摄的几乎是被认为无法拍摄的事物。这是伊文思对自己几十年艺术生涯总结式的归述,融合了他早期的抒情性的电影语言,“直接电影”的手法,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方法。影片的表现手法细腻,内容虽然抽象而又晦涩,但是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受到人们的热烈称赞。此片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于1989年初在巴黎举行了首映式。
------------
疯爱 (201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疯爱
8.7 (25 个评分) 导演: 王兵
其它标题: 収容病棟 / 'Til Madness Do Us Part
《疯爱》片长227分钟,详细记录了云南昭通市精神康复医院里男性精神病患者们的生活。
2019年3月5日 看过
对比人间世S02E06,这里的镜头下,记述的连贯性更好,视角也更平和。
Asia Documentary Mainland
徒手攀岩 (2018)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Free Solo
8.8 (746 个评分) 导演: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 金国威 演员: 亚历克斯·霍诺德 / 汤米·考德威尔
其它标题: Free Solo / 赤手登峰(港/台)
亚历克斯·霍诺德从2009年就梦想着徒手攀登酋长岩,此后尝试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长岩是自己的 “终极目标”。为此,他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借助绳索攀爬过近60次酋长岩。他表示,自己这样做并非为了进行预演,而是反复尝试不同的岩点,研究攻克最难的区域。纪录片拍下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及酋长岩的壮丽景色及霍诺德登顶的历史时刻。除此之外,片中还回顾了他怎样处理极限目标带来的生命风险,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从而在无绳索保护的情况下保证万无一失。
尘与雪 (2005) 豆瓣
Ashes and Snow
8.0 (63 个评分) 导演: 格利高里·考伯特 演员: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让娜·莫罗
其它标题: Ashes and Snow / 灰烬与雪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
2019年3月3日 看过
失眠夜佳片。想去非洲和小象在泥水里打滚。
Documentary
中国 (1972)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Chung Kuo - Cina
8.7 (219 个评分) 导演: Michelangelo Antonioni 演员: Giuseppe Rinaldi
其它标题: Chung Kuo - Cina / China
这部拍摄于中国文革时期的纪录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演在北京对一些场景的捕捉,有著名的天安门广场、长城、故宫、王府井,有中国政府安排的参加小学可见课间活动、医院的针灸生产、工厂的工人家庭生活、生产合作社的状况等。 第二部分是导演被安排去河南林县参观红旗渠、集体农庄,古城苏州和南京,但他却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随意观察的中国人的面孔上。 第三部分是导演对上海的短暂观察,从街景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从新建的居民楼到殖民地时期的滚地龙,从茶馆到大工厂,从外滩到黄浦江上的船户,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民众的生活。
波洛克 (2000) 豆瓣
Pollock
7.3 (9 个评分) 导演: 艾德·哈里斯 演员: 艾德·哈里斯 / 马西娅·盖伊·哈登
其它标题: Pollock / 画家波拉克
波拉克作为当时西方艺术的领袖人物,以其超乎寻常的天才和胆量创作了大量的抽象派油画作品,并为行为艺术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艺术明星,但波拉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原始的、充满野性的灵感,将灵感运用于油画作品,使他的内心世界得以表达,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又与其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于是,他酗酒、颓废,却从不停止创作。充满怨愤的生活逐渐吞噬他的婚姻、事业、信仰……直到1956年的一个夏夜,44岁的波拉克走完了短暂、痛苦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2019年2月26日 看过
剧情无趣。但突然的兴奋以及痛苦尖叫,Pollock的演员关于bipolar的症状演得很好。
America Art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