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酸甜苦辣咸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唐鲁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书中所及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不仅有在行的品评高论,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殷殷怀旧之情洇显纸面。
永远的普罗旺斯 豆瓣
Toujours Provence
8.7 (6 个评分) 作者: 彼得·梅尔 译者: 王春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永远的普罗旺斯》内容简介:一把椅子,一缕时光,一颗摆脱焦灼的心灵,跟随梅尔在普罗旺斯留驻安宁。1987年,梅尔移居法国普罗旺斯,难抑对当地风情民俗的喜爱,写下《普罗旺斯的一年》,成就经典,在全球掀起追求质感生活的风尚。几年之后,沉浸在普罗旺斯生活中的梅尔,滤去初来的新鲜,用朴素又浓烈的文字,记下这片土地上最寻常不过的生活趣味,人情故事,展现独特风景下普罗旺斯人的独特情怀。是为《永远的普罗旺斯》。
万物皆有伤心处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王芳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2005年起,王芳芳在豆瓣网以“这么”之名,发表了大量散文随笔,成为豆瓣最受欢迎的实力派作者之一。她的文字有英气,句子短,断语多,好比武艺高强人的匕首,飒然爽落,片片寒光。这英气底里却有很缠绵的东西,羞于表露,而出之以爽朗。因了这一层辗转,其滋味便尤为久长。
《万物皆有 伤心处》是她八年来散文的精选集,其中多数文章,曾在豆瓣广受推荐与好评。书大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动如参与商”,是个人的忆旧。木槿树下的外婆,关于烟和初恋的往事,童年的鹅毛大雪,写来皆是人世相逢与离散的茫茫。第二部分“有味是清欢”,关于吃的种种,因为作者是个吃货,愿意为吃点东西跑路,这些文字就更见烟火气。第三部分“多情似故人”,是读书有间的八卦与杂谈。从胡兰成的三板斧,到东坡先生的隐疾,热闹泼辣,有味有趣。
--------------
封面插画:周小兜
另赠送精美书签一枚。
2014年3月25日 已读
合成集子捧在手上看果然感觉更好,但有些时候写于网络上个人博客的痕迹略重,“某人”啊什么的词语对于读者来说就过于随便了吧
随笔
猫力乱步 豆瓣
6.5 (34 个评分) 作者: 猫力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 9
《猫力乱步》是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倾力打造的第一本旅行书。
聪颖漂亮的猫力同学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赚零花钱:淘宝店、“格格屋”、写小说、做模特……临近大学毕业,她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开始准备出国旅行。
在搞定“极品”老爸和呆萌男友后,猫力便和男友一起踏上了边吵边走的旅程,一路上邂逅了行色各异的人和事儿:柬埔寨的“竹火车”,老挝寺庙里的“马杀鸡”,湄公河的“大姨妈”,印度的骗子们,还有“全球A片收集计划”……这些故事曾有部分载于“穷游网”,引起无数年轻人的关注。他们向往这种生活,而这种生活,正如猫力的男友瘦肉所说:
“我们放下一切,带着所有的积蓄出去生活,说好听点叫环游世界,其实就是不靠谱地瞎晃,其中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一路上也有艰辛,也有质疑,很多人说,我和猫力把旅行当成了生活,完全看不到我们的未来。但我觉得,看不到未来,意味着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你对一件事情像真爱般执着,你打动的,将是整个宇宙。”
2013年12月17日 已读
相当之一般
随笔
山居岁月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Peter Mayle 彼得·梅尔 译者: 尹萍 新世界出版社 1998 - 9
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作者深具幽默感,在嘲人之外也能自嘲;眼光又极其敏锐,能看出生活中的荒谬情事,这些都极大地增添了本书的魅力。
《泰晤士报·文艺副刊》

引人入胜的乡居记事……彼得·梅尔田园诗般的描绘笔法,让你仿佛亲尝那美酒与美食,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吹拂着和爽的微风,参与了滚球赛,观看了山羊赛跑。
《星期快报》
2013年11月30日 已读
我好爱peter mayle啊!他的幽默不是gang的(希姐,gang字肿么写啊)
法国 随笔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豆瓣 Goodreads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6.9 (113 个评分) 作者: 蔡康永 / 绘者 熊宝 沈阳出版社 2010 - 10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是蔡康永的第一本实用书,在“说话”多年之后,首次尝试教人“说话”。本书开端康永哥便许下宏愿:这本书会令“本来已经很讨人喜欢的你,在未来变得更讨人喜欢”。本书包括40篇精彩短文,每篇都是让谈话变美的醍醐味,并配以熊宝绘制的令人喷饭的搞笑插画,如同蔡康永的主持风格一样犀利俏皮,饶有情趣。
爱丁堡画记 豆瓣
作者: 蒋彝 译者: 阮叔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美如童话的爱丁堡,翩翩独行的中国君子,正用极富创造力的画笔与文笔巧摹风物,妙谈文化。哑行者怀着孩童般的好奇心,穿梭在山间湖畔、大街小巷与历史遗迹之中,时而为苏格兰人的独特口音与习癖忍俊不禁,时而又如侦探作家般将苏格兰王室的密史娓娓道来。他让熟悉事物陌生化,以重建四周景物,并辅以优美的插图,最终达成一种“深邃的单纯”。
2013年7月20日 已读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原因,虽然内容明明很有意思,读的时候却总是觉得隔了一层(还老是感觉到英语语法! 囧) 至于作者时不时拉扯并介绍中国文化的问题,作为一本英语写作以英语读者为目标的书完全可以理解的嘛,正如他扯外国小故事时我也觉得很有趣哇
游记 随笔
河童旅行素描本 豆瓣
8.8 (46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姜淑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10
内容有《制造伪钞》、《试吃》、《用眼睛吃东西》、《自家做荞麦面》、《投桃报李的尴尬》、《收藏癖》、《“病态”?》等游记作品。
2013年7月2日 已读
河童这家伙跟周伯通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吧><
日本 随笔
羊道·深山夏牧场 豆瓣 Goodreads
9.4 (37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8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三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深山夏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羊道·前山夏牧场 豆瓣 Goodreads
羊道·前山夏牧场
9.4 (35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8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二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前山夏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2013年4月13日 已读
这本才真正把味道都写出来了!!
李娟 随笔
羊道·春牧场 豆瓣 Goodreads
9.2 (36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8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一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春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2013年4月7日 已读
哈萨克斯坦牧人的世界是多么不一样。卡西,斯马胡力,还有妈妈他们一定不能理解我们的浮躁和牢骚
李娟 随笔
冬牧场 豆瓣
8.9 (177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2013年3月24日 已读
虽说写纪实性的命题作文是较阿勒泰系列感觉功力弱了许多,但还是带着李娟自己的风格 把冬牧场的生活记录得又好看又艰难
纪实 随笔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阿勒泰的角落 豆瓣
9.1 (66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6
《阿勒泰的角落》是关于新疆的最美丽文字,这是现代版《呼兰河传》。由作者1998-2003年之间陆续完成并在《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发表的短篇散文集结成册。作者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做裁缝、可爱的孩子、来来去去的陌生人。她刻画的不是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她刻画的是我们内心的牧歌: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白桦林,优美、明亮。李娟 阿勒泰的角落,给你带来最生动的故事!
《阿勒泰的角落》适用于:青年,女性,对新疆好奇的读者,文艺青年。
2013年3月16日 已读
文字太美了 干干净净的 又不矫作 真想一直读下去啊
随笔
村上广播 豆瓣
村上ラヂオ
7.6 (3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3
《村上广播》从2000年3月开始在杂志《anan》上连载,横跨1年时间,包括50篇随笔作品。“披萨”、“唱片”、“罗得岛”、“弗吉尼亚?伍尔夫”、“炸面圈”,单是这些关键词,已经足以吸引所有村上粉丝的眼球。当然,里面还包括很多新的话题,比如“火烧胸罩”、“柿籽问题”、“胡萝卜君”等,其中“鸡素烧”、“粗卷寿司”、“手卷”等和日本料理的话题有很多,整本随笔集充满了村上味。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身为作家出道出席《群像》新人奖颁奖仪式时的记忆“关于西装”开始,边引用钱德勒小说里的台词,边对村上作品里主要的主题之一“死亡”进行考察,以“说再见”结束。“我觉得自己在相应的背景和音乐中得以从个人角度对二十世纪顺利告别。”(说再见)这一末尾的话表现出《村上广播》标示着村上迎来了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熟期或者说转换期这一重要节点。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豆瓣 Goodreads
8.8 (64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2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本次重版,“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2013年2月14日 已读
读着读着就觉得浮躁了好段时间的心沉下来很多。能有这样气度的才是真正应该称为“先生”的人啊
朱光潜 随笔
看见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8.8 (877 个评分) 作者: 柴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看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2013年2月14日 已读
促人思考的就是好书
社会 随笔
不去会死! 豆瓣 Goodreads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世界9万5000km自転車ひとり旅
8.1 (9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2012年7月16日 已读
写得很有意思,非常真诚,而且翻译也相当不错~
日本 游记 随笔
活着活着就老了 豆瓣
7.2 (26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本书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
2012年7月11日 已读
看着看着就没意思了 @sepburgerqueen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