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钥匙 豆瓣
The Glass Key
作者: [美国] 达希尔·哈米特 译者: 林大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唐人街出现了一具尸体,那是泰勒•亨利——参议员之子。该市的大选正如火如荼展开,各派势力相互角逐,这具不该出现尸体,是筹码也是烫手山芋。发现尸体的奈德•波蒙特是黑帮老大保罗的好朋友,他夹在选战与黑帮势力之间奋力追查凶手,最后的结果虽然在他意料之中,却也带来了甜蜜与死亡。坚守信念的侦探,貌美而危险的女子,错综复杂的情节,呈现了一个黑暗但真实的侦探世界。本书也是作者最喜爱的一部作品。
唐人街出现了一具尸体,那是泰勒•亨利——参议员之子。该市的大选正如火如荼展开,各派势力相互角逐,这具不该出现的尸体,是筹码也是烫手山芋。发现尸体的奈德•波蒙特是黑帮老大保罗的好朋友,他不信是保罗杀了亨利,然而事实……
我不会跟你作对的,保罗。
S. 豆瓣
S. - Ship of Theseus
7.9 (21 个评分) 作者: J. J. 亞伯拉罕(J. J Abrams) / 道格·道斯特(Doug Dorst) 译者: 顏湘如 寂寞 2014 - 9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
更是一場挑戰紙本書可能性的敘事冒險,一部獻給文字的動人情書
書中收錄實體解謎線索,遭美國圖書館抗議,本書只能收藏,無法借閱!
這不只是一本書,這是一個穿越時空而來的物件,是解謎的鑰匙…
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讀者,因為對同一本書的癡迷,對文字放不下的執著,
攜手踏上了一場詭譎的追尋之路……
☆一本小說
本書的故事主體《希修斯之船》,是一位神祕多產作家V.M.石察卡的最後一部小說,講述一名男子在海上大船中醒來,忘了自己的身分,不曉得自己的所在地點,腦中只剩下一個謎樣女子的影像,於是決定去尋找她……這本赫赫有名的作品圍繞著無數謎團,數十年來吸引研究者瘋狂投入探索。關於作者的真實身分,就有11種不同的推測,而且每一種都有扎實的文本和作者分析為基礎。據傳石察卡結局寫到一半,就在一家小旅館人間蒸發,打字機上的書稿散亂一地,第十章消失了,窗邊還有點點血跡。那麼,這本《希修斯》的結局,難道是假他人之手完成?
☆兩個讀者
珍妮 & 艾瑞克。一個是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一個是遭驅逐離校的研究生,兩人恰好都正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這些抉擇將一一左右現在的自己、未來成為怎麼樣的人,以及自己是否敢帶著熱忱、傷痛以及恐懼,放膽去相信自身以外的另一個人……
有一天,珍妮無意間在圖書館架上撿到了一本《希修斯之船》,書主是文學研究生艾瑞克,此書是他的論文主題,因此書頁間寫滿了眉批與研究筆記。熱愛閱讀的珍妮對《希修斯》作者的文壇秘辛早有耳聞,她情不自禁地在書頁空白處留言給艾瑞克,抒發看法,並把書留在架上的原處……就這樣,《希修斯之船》成了兩個陌生讀者之間的連結,一來一往的紙上對談,就此展開。
兩人的互動彷彿交換日記,一方面執著探究《希修斯》的一字一句,一方面也越來越深入彼此的生活,透過小說主人翁的心境,抒發彼此的生活共鳴。漸漸地,艾瑞克發現,唯有靠著珍妮的幫助,兩個讀者才能從不同的閱讀角度,一起釐清書中謎團的真相。然而,當他們越來越深入小說的核心,竟發現故事劇情暗藏著作家石察卡求救的訊息,而威脅作家的神秘人物,也已盯上了這兩個讀者……
☆你
而現在,你翻開手中的這本書,開始瀏覽兩位讀者的筆談、夾在書中的餐巾紙、剪報、卡片、明信片,甚至羅盤…..你將發現,書頁間出現了不屬於珍妮和艾瑞克的第三人字跡,寫的是「S」這個字母……你將成為這起懸疑事件的一份子,和兩位主角一同揭開作家石察卡的下落之謎……
【貼心附註】
讀者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將會對它的外觀感到非常疑惑。沒錯,它看起來是那麼地古老,就像是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拿下來的一樣,書背上還有編碼。泛黃的頁面上,有著原子筆墨水的評注,仔細一看,是兩個人的註記,藍色、黑色、紫色、黃色、紅色、綠色,因著評注的時間而有不同。
另外,書頁間還夾著信件、便籤、照片、卡片、明信片、剪報、羅盤等等,將是你參與這趟閱讀之旅的重要線索,這些小配件使本書成為美國圖書館無法開放借閱的一本書。
總之,本書不只是書,而是一個物件,彷彿從真實世界的另一頭送到你手上的這只物件,是整起故事的證據,也是線索。只要你翻開本書,即將進入這教人無法抽身的場域,難以自拔…
你眼前的一切,都是本書的配件線索。
乱神馆记·蝶梦 豆瓣
7.0 (5 个评分) 作者: 水天一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 - 5
水天一色是在目前中国的本格潮流中最引人注目的80后女作家!——讲谈社X编辑部蓬田胜
日本“推理之神”岛田庄司亲选 亚洲优秀推理小说系列,中国大陆唯一入选作品。华语推理文库开山之作,“中国风”推理的旗帜。
唐朝天宝年间,长安城西的乱神馆,是坊间第一大传奇。乱神馆主人是一位道行高深、法力无边,可以御鬼神、通阴阳,名叫离春的女子。传说她相貌奇丑、命中带煞,一出生就克死亲娘;但离春却聪慧过人,其慎密的思维和胆识,让她破解了一桩充满鬼魅离奇的奇案。
2019年2月27日 已读
超强的心证推理,全篇洋溢着一股聪明劲儿,离娘子又是神婆又是侦探的人设真是赞,人物描写,心理活动入木三分。诡计部分白开水,但伏线数量之多,语言交锋之伶俐,背后故事之精彩,人物动机之丰富,细节之圆满真是难能可贵。读完忍不住在心里叫好。
中国文学 推理
幽灵 豆瓣
Gjenferd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挪]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6
也许生命只教过你一件事,那就是时光无法倒流。哈利自我放逐到香港之后,以为从此远离警探生涯给他造成的创伤。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曾与哈利情同父子的少年欧雷克,因涉嫌杀人而被警方逮捕。哈利无法相信欧雷克是杀人凶手,因此返回奥斯陆试图找出真凶,挑战一桩在警方看来已经罪证确凿的毒虫命案。
为了拯救他誓言守护的少年,在律师汉斯和昔日旧友贝雅特的帮助下,哈利只身展开调查。然而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让人彻底迷失的处境。如幽灵般神秘飘忽的贩毒组织幕后首脑,渴望权力的政客,收受黑钱的警方……没人希望哈利回来,找出真相……
尸体长发之谜 豆瓣
8.0 (20 个评分) 作者: (日)绫辻行人 译者: 曹宇 珠海出版社 2010 - 5
第一件命案
刚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新锐作家美岛纱月,被人发现陈尸在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凶手杀了人之后,竟然将她一头如瀑布般的长发剪下带走,是否她的头发具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引发凶手的杀机?……
第二件命案
一群初中美术社好友在十年前各自写下愿望,放入“时间囊”中并埋入地下,约定十年后相聚打开“时间囊”看看大家努力的成果;其中最令人讶异的是纱月的妹妹──美岛夕海──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出现众人眼前,装扮及言谈举止都像极了已遭杀害的姊姊,果然她实现了“希望成为和姊姊一样的人”的心愿,但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又再度发生──夕海被发现遭勒毙在聚会的鸣风庄的房间中;离奇的是,她的长发也被凶手剪下!
《尸体长发之谜》是“杀人方程式”系列的第二部惊悚推理巨作。绫行人再度展现他惊人的推理功力,让一件件看似毫无关联的命案,经过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的假设与求证,终于逼近真相,让读者大呼过瘾!
2019年2月26日 已读
逻辑排除法引出无解解答>逻辑出现破绽>密室门锁诡计动机问题。两处强大的误导,其中油漆未干问题更是强大的切入点。凶手爱的深沉,爱的基情,原来是纯爱作啊!
推理 日本文学
黑曜馆事件 豆瓣
黑色弥撒
6.3 (22 个评分) 作者: 时晨 长江出版社 2015 - 8
一座不祥的黑暗之屋,
一篇名为《密室里的白雪公主》的暗黑童话,
跨越二十年的谋杀案,埋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涂满红色油漆的密室展开的杀戮,
宛如一场隆重的黑色弥撒。
所有人深陷迷雾,只有他看破真相!
当时间湮灭一切证据,唯逻辑乃推理之王道!
天才数学家陈爝初登场,将逻辑推演发挥到极致!
【暴风雪山庄】【密室消失】【暗黑童话】【跨越二十年的连环凶案】
比肩“神探伽利略”的天才数学家陈爝初登场!
日本权威推理杂志《本格ミステリー•ワールド》推荐作家时晨
诚意新作《黑曜馆事件》
——将逻辑推演发挥到极致的华文推理小说!
[随书附赠精美明信片及书签]
2019年2月26日 已读
童话推理+密室,第一轮推理让人不禁想起麻耶<贵族侦探>的莫比乌斯杀人,如同岛田<螺丝人>的手记推出的真相又涉及到一点后期奎因的问题,这种解答在一般的推理小说里是没人敢用的,但的确就是符合逻辑呀。这是全书的亮点。而消失诡计有些没看懂,感觉也很不公平,有些减分。密室解答我还挺喜欢,虽然涉及到武功,小聋瞎,破门..本书的后记提到的割裂问题的确是有的。
中国文学 推理
二的悲剧 豆瓣
二の悲劇
6.8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法月纶太郎 译者: 郭清华 / 王蕴洁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5
人潮之中与你重逢,是我最美丽的幸运,
却也是一切不幸的开始……
承继《一的悲剧》而来,“新本格”上乘名作
更臻文学与美学结合的完美化境!
●“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年度10大推理小说!
◎        ◎        ◎        ◎        ◎         ◎
初春的京都街头,男女久别重逢。当下感到惊喜又惶惑不安的两人,却不知他们对彼此的爱慕,竟是所有事件的开端……
◎        ◎        ◎        ◎        ◎         ◎
你一个人走在繁华街市的杂沓人群中,沿着人行道往南走。双手插进夹克口袋中的你,低着头踽踽独行,茫然地向前走……
“很久很久以前,某个地方有一对名叫二宫良明和葛见百合子的男女,他们曾经是同一所高中的同班同学。六年后,他们偶然地在另一块土地上重逢——”
就这样,属于你和你们的故事要开始了。这是以二宫良明和葛见百合子的名字所展开的故事。然而,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呢?现在的你当然还不知道。而且,你也没有发现,曾经是同班同学、现在和你并肩走在一起的她,在刚才的某一瞬间,眼里曾闪过一丝不安的阴影。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39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玩儿 豆瓣
7.2 (15 个评分) 作者: 于谦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我就这么点儿梦想:玩儿”,郭德纲眼中的捧哏奇才,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家于谦,36载干掉无趣,架子不倒的玩乐生活纪录。
于谦,人称谦儿哥,郭德纲眼中的捧哏奇才,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主。大智若愚,脾气随和,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
在相声段子里,他总是带着股逆来顺受的劲头,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没有“非要如此”的气质,但一讲到玩儿,他永远架子不倒,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爷”的范儿,在他的人生态度里,干掉无趣,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玩儿比天大。
水瓶座的人爱冲动,水瓶座的人做事没规划,所以,他才有了京郊60亩的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只动物,才有了台上台下老北京式的各种“玩儿”。
他最大的希望是老了能找到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把马带过去养,马也舒服,人也舒服,此生足矣。
评论:
只要沾上玩儿的,他没有不喜欢的,我们俩是鲜明的反差,他活得太值了!
——郭德纲
人有个爱好,日子过得才充实。我就是爱玩儿,说相声也是玩儿。
——于谦
编辑推荐:
1、于谦,人称谦儿哥,郭德纲眼中的捧哏奇才,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主。
2、《玩儿》是于谦用心创作的第一本书,利用舞台下的短暂休息时间,在手机上完成15万字。
3、谦儿哥有三大著名爱好,喝酒,抽烟,烫头,如今又加上一条,写书。据说,下一本书正在酝酿,您可一定要等着,他可不一定写啊!
4、于谦说,我就这么点儿梦想,玩儿。玩儿着玩儿着,他一不小心就有了京郊60亩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只动物。连郭德纲也忍不住感叹:他这辈子活得比我值。
5、不懂玩儿是一种缺点,玩儿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人生在世,谁都需要有点玩儿的精神,你一认真就输了。
弄潮兒 豆瓣 Goodreads
Tide Players : The Movers and Shakers of a Rising China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译者: 張鶴 / 牟子寧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 12
我們把在潮中戲水的弄潮兒,來比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企業家。他們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多姿多彩,而且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潘石屹、張欣是一對在外人看來不太可能成為夫妻的夫妻,攜手成為中國房地產界中的翹楚;孫立哲是一個善於順應時代潮流的天才,把自己從文革中毛澤東喜愛的「赤腳醫生」變成了特立獨行的出版商;張大中是一個矢志為母親洗清冤屈的家電連鎖企業巨頭,他的母親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當局用最殘忍的方式處決。
第二組人物以知識分子為主。文中涉及北京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如何捲入了一場關於教育改革的激烈論戰;作者哥哥查建國,一個因參與組建「中國民主黨」而獲罪並在監獄服刑九年的持不同政見者;最後是一位當過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人們為他到底是共產黨的辯護士亦或是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而分成兩派。
追蹤並記錄這些鮮活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這些故事加深讀者對當代中國的理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目前發生在中國以及中國人身邊的、錯綜複雜、前景未明但卻生機勃勃的歷史轉變。
三国志男 豆瓣 Goodreads
7.4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久良刚 译者: 王俊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 7
首部三国题材的旅游指南
180天背包游,100多个三国景点,300余张独家照片
历史迷、动漫迷、GAME玩家绝对共鸣的爆笑“宅读物”
谁说“宅人”和“旅行者”是一对无法兼容的反义词?当宅男遇到《三国志》,他就会向世人证明:只要有爱,两者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从大名鼎鼎的赤壁、虎牢关、马超墓,到陷于石油公司院内的夏侯渊墓……佐久良刚,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本宅男,《三国志》的铁杆粉丝,居然深入到幅员辽阔的中国,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长途自助旅行,甚至连导游手册上都没有记载的三国遗址也不放过,并写就了这部充满无厘头搞笑的另类游记!
读完本书,在狂笑之余,会让中国读者不禁汗颜:一位普通的日本青年竟然对《三国志》热爱到这种程度,同时也会引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度思考!
鹿苑长春 豆瓣
The Yearling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金•罗琳斯 译者: 梅静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 - 6
【“任何人遇到挫折的时候,都能够从这里得到新的勇气。”】
【内容简介】
《鹿苑长春》由美国作家玛·金·罗琳斯创作于1938年,根据佛罗里达林区一位老人的童年回忆创作改编,发行后登上美国畅销书榜首并持续140周,于次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至今,在美国累计阅读量达到5.5亿。至今,该小说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133个国家出版,受到不同地域和文化人们的喜爱。在1946年被米高梅公司拍摄成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和最佳摄影奖。
故事讲述美国南北战争后佛罗里达垦荒区普通人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主人公巴克斯特一家生活在佛罗里达岛地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狩猎生活,所处的自然美景中是一幅生动绚丽的丛林画卷,该作品后被誉为描绘少年时代的经典童年诗歌。然而,它却是一本全年龄段读本,书中透出的森林清新气息和舒缓节奏,与当代都市生活迥然不同。其中有惊险的狩猎、奇妙的自然景观、悠然的乡村美景,还有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以及充满泥土气息的方言。书中人们为了生存这一简单目的,持有着最质朴的勇气和信念。
孩子们可以从书中读到激动人心的狩猎,看见原野林莽、飞鸟起落、狼踪熊迹、暴雨狂风,进入乔迪的世界,与他共度被爸爸精心呵护、无忧无虑的童年。成年人,尤其是经历过离合悲欢、人世艰难的人,都能从书中读出欢笑、甜蜜、惆怅和感伤。
【编辑推荐】
《鹿苑长春》是一部经典的动物文学与环境文学著作。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垦荒时代,讲述与父母生活在佛罗里达岛地的男孩乔迪与一岁小鹿间的故事。
爸爸在牧师家庭长大,正直善良,从不说谎,因经历战争后,厌倦了与人相处的世俗,带着妻子奥拉远离城镇,选择佛罗里达的巴克斯特岛地,过着狩猎农耕的生活。家中的生计依赖于自然选择,时常受到岛地周围野兽的威胁,尤其是经常出没偷食家畜的棕熊“大笨脚”。
因为自然环境的严酷,夫妻两人连续夭折了3个孩子,以至于乔迪诞生后,妈妈奥拉因为遭遇太多次失去,对儿子不抱有太多疼爱,也许是向现实的冷酷低头,看待事物抱有异常冷漠的清醒。爸爸彭尼从小在家中担起大梁,了解天真无邪的珍贵,反而给乔迪加倍的疼爱,试图延长乔迪无忧无虑的童年。在丛林里,有变幻的迷人风光,也有让人惊叹的动物奇观。乔迪一直喜欢听猎人讲在狩猎途中的奇遇,期待着自己与动物的亲近。
他跟着爸爸狩猎,追踪“大笨脚”,爬在树上看鹿妈妈带着小鹿啃食树叶,与爸爸抓到罕见的白色浣熊、在克拉克莎草丛中钓鱼,遇到高鸣鹤跳沙龙舞;他跟着巴克.福利斯特在月光下的玉米地里猎狐,去松树干掏蜂蜜;与好友“草翅膀”喂养小浣熊、欧洲灰雀,一起看西班牙人后裔穿过古栈道,一起数天上米诺鱼般的星星……生活就像他给自己在灰岩坑水塘边造的小水车,随着时间的流水,悠然转动,奏出欢快的乐章,似乎没有停下来的理由。
然而乔迪作为独子,在偏远岛地,一直是孤寂的。他希望能像爸爸彭尼一样拥有只对自己忠诚的宠物。因为口粮不足,妈妈却一直拒绝驯养动物。直到有一天,在乔迪跟随爸爸追踪走失家猪的途中,遭遇危机,也遇到了那头刚出生不久的小鹿……
故事讲失去,也讲成长;讲孤独,也讲爱与宽容。每个人也许会从中找到真挚的共鸣,遗憾和怅惘,但更多的是,是勇气。
【名人推荐】
“谈到近人的作品,说「不朽」总彷佛还太早,然而《鹿苑长春》在近代文学上的地位已经奠定了。《鹿苑长春》里面出现的动物比人多──鹿、响尾蛇、八字脚的老熊、牛、马、猪──像一个动物园,但是里面的人物,尤其是那男孩子乔迪,是使人永远不能忘记的。
那孩子失去了他最心爱的东西,使他受到很深的刺激,然而他从此就坚强起来,长大成人了。我们仔细回味,就可以觉得这不止于是一个孩子的故事,任何人遇到挫折的时候,都能够从这里得到新的勇气。
这故事具有真正的悲剧的因素──无法避免,也不可挽回。书中对于儿童心理有非常深入的描写,可以帮助做父母的人了解自己的子女。写父爱也发掘到人性的深处。
它是健康的,向上的,但也许它最动人的地方是与东方的心情特别接近的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的两段更是充满了一种难堪的怅惘,我译到这里的时候,甚至于译完之后重抄一遍,抄到这里的时候,也都是像第一次读到一样地觉得非常感动,眼睛湿润起来。我相信许多读者一定也有同感。”
——张爱玲
【媒体推荐】
在罗琳斯女士之前,还没有谁创造出如此栩栩如生且亲近读者的一系列形象,其亲密的感情感染人,不禁令人产生共鸣。
——纽约时报
“Never before has Mrs. Rawlings created a set of characters who are so close and real to the reader, whose intimate life one can share without the taint of unconscious patronage." (The New York Times)
惊心动魄的探险和令人怅惘的人性元素……这是一部不愧于普利策奖桂冠的经典作品,故事质朴的语言和四季变化下的生态智慧,都给予这本书一种独特而难忘的气质。而画家N.C.韦思也以温暖、柔和的插图,恰到好处地捕捉到那个垦荒时代的粗莽和淳美。
——亚马逊网站
“Heart-stopping adventure and heart-wrenching human element…. This is a classic well worth its Pulitzer Prize. Earthy dialect and homespun wisdom season the story, giving it a unique and unforgettable flavor, and N.C. Wyeth's warm, soft illustrations capture an era of rough subsistence and sweet survival.”
(Amazon.com)
门口的野蛮人 豆瓣 Goodreads
Barbarians at the Gate
8.0 (5 个评分) 作者: 布赖恩·伯勒 / 约翰·希利亚尔 译者: 张振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9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20周年全新译本。
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
在20周年纪念版中,作者又重新拜访了这场世纪收购的胜败双方,追踪余波,记叙参与者后续的成败荣辱,并指出这场收购对世界的影响。
南华录 豆瓣
6.8 (9 个评分) 作者: 赵柏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南华录》是一个关于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珍异世界的故事,也是明万历以后南方中国的一部艺文志。出没书中的有文徽明、汤显祖、董其昌、陈洪绶、张岱、李渔、黄宗羲、屠隆、沈明臣、祁彪佳、李日华、项元汴、周亮工、吴其贞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诗人、画家、曲家、鉴赏家,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计成、张南垣、苏昆生、罗龙文、柳敬亭、汪然明,也有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
这些玩赏家和隐士与同时代权力场中的角逐者们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两翼。在他们的身上,更多地呈现了一种属于南方气韵的东西,这种水墨般的潮湿、缓慢、风雅与内里的坚韧,与地理、气候相关,更与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相关,即艺术对人生的滋养和救赎。
全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曲、古物、书画、香料、梦境、茶、酒……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上下勾连,全面铺陈,呈现一部明代江南的物质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
本书所写虽是古典时代的人和事,却是为了丰富和安定我们的内心。书中人物在他们的时代,多是一些无用的人,他们所做也大抵是一些无用的事。谢默斯•希尼说,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能够阻止一辆坦克,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它却是无限的。如果说这些古人们在器物、戏曲、园林、居室中“凝视自身,让黑暗发出回声”,对《南华录》的阅读,也是现代人内心的一次自我凝视。
我的阿勒泰 Goodreads 豆瓣
My Altay
8.8 (18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从黎明到衰落(上下) 豆瓣 Goodreads
From Dawn to Decadence: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雅克·巴尔赞 译者: 林华 中信出版社 2013 - 11
编辑推荐:
★30岁构思,50余年酝酿,85岁动笔,93岁出版,美国“国宝级历史学家”雅克•巴尔赞毕生心血巨著!
★《纽约时报书评》惊叹:史学大师的绝世之作!
★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评论界赞誉为“20世纪的文化圣经”!
★著名学者余英时唯一亲笔推荐的西方文化史,专门撰文盛赞: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史书,而是一位博雅老人一生读书和反思的最后结晶!
★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14周名列前茅;Amazon五星强力推荐;邦诺书店Top10推荐;每月之书俱乐部重点选书。
★台湾:诚品书店“年度之最重量出版”;博客来书店“年度百大人文类畅销书”。
★《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客》《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欧美近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内容简介: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史学大师将500年的西方文化编织成一部优美流畅、气势恢宏的史诗巨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化论著;两卷在手,纵览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伟画卷!
民主政治、个人自由、女权运动、性解放、工业化社会、原子弹、数字时代……西方文明带来的美德与罪恶,几乎已经完全渗透全球每个人的生活,你可知道这一切从何开始?让史学大师雅克•巴尔赞带你回到过去,细说西方文明如何在五百年中渐渐开花结果,带来我们如今所见的世界;又如何盛极而衰,面临再生的瓶颈……
巴尔赞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500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真正的革命”为标志来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些变革在思想与物质层面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今日我们所见的世界。
在他流畅的文笔之下,五百年的历史故事也能像《红楼梦》一样,出场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剧情”高潮迭起,无处不精彩!不论是名列史传却面目模糊的名士,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巴尔赞都能还他们有血有肉的真面目;书中有爆炸性的大事件,也有乍看琐碎却寓意深远的琐事,经过大师提纲挈领,五百年来多不胜数的种种事件人物,逐渐融合成一幅属于西方文明的立体图像。
阅读这本书,注定是一段非比寻常的西方文化之旅。
媒体评价:
【一部传世巨著的诞生】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雅克·巴尔赞就萌生了撰写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头,但被一位长者劝阻了。那位长者认为,这位年轻人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写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建议他把写作计划推迟到80岁之后开始。
巴尔赞听从并且履行了那位长者的意见,在自己85岁的时候,才开始文化史写作。此时的巴尔赞早已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了。
几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巴尔赞的文化史巨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书出版。
这一年,他93岁。
这是一个奇迹!
吾人在哥大所最祟拜的业师之一。
——唐德刚,著名美籍华人学者
他专治近世欧洲文化史,对音乐、文学、绘画无一不通,对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发展,也极留心注意,可说是当代极少数拥有读者的通人之一。
——夏志清,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名誉教授
我往往把他的书翻来覆去地读,逐渐体会其行文和推理的妙处,然后再据为己有。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教授
像他这样学识渊博的人在今天的西方也已经是硕果仅存。
——甘阳,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
哥伦比亚大学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师级人物。
——梁文道,凤凰卫视评论员、专栏作家
此书深入浅出,大可雅俗共赏。……我推荐它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窥测西方人文修养深厚的学人究竟是像什么样子。此书出版是当年美国文化界一件大事,报章和电视都有评论和访问。中国人如果真要想重振“人文精神”,这是一块大可借鉴的他山之石。 ——余英时,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如果我们已经厌倦了现代学术的那种装腔作势的思考和夸夸其谈的阐释的话,回到巴尔赞那里,这是一个好的选择。通过他,或许可以找到重返现代文明源头的路径,重新回到那个属于但丁、路德、彼特拉克、达•芬奇、伊拉斯谟的文明的“黎明”时分。
——张闳,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雅克•巴尔赞生来就是注定要写这本书的,但是他在五十岁的时候不可能写出来。这是一本杰作,只能出自大师之手,需要终其一生才能获得产生于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卓见。感谢上天使他长寿健朗,得以完成这部别人连开头都力不能及的著作。
——安妮•法迪曼,《美国学者》前主编
《从黎明到衰落》对过去的五百年作了风趣、博学、大胆、特别是睿智的回顾。全书令人读来不忍释卷,对最喜爱的部分百读不厌。
——格特鲁德•希默尔法布,著名历史学家、《一个国家,两种文化》作者
这部书对过去五百年西方文化的评估内容精彩、引人深思、趣味盎然,是对抗当前浑浑噩噩消费主义的最佳武器。除了雅克•巴尔赞,再无第二人能写出这部引人入胜的史学著作。阅读此书好似参加了一次这位当今思想最活跃、最渊博的学者主讲的座谈会。
——戴安•拉维奇,纽约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绝妙好书。雅克•巴尔赞的渊博无可匹敌。无人能像他一样对五百年的历史辑古钩沉,洞察入微,而行文又如此清楚、优雅、流畅。雅克•巴尔赞是当今时代的文化瑰宝,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约翰•西尔伯,波士顿大学校长
立春前后 豆瓣
作者: 董桥 海豚出版社 2013 - 4
该书由董桥新近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内容主要是有关他收藏的古董、文玩,以及这些文玩、古董背后文人的故事和他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文章仍然承袭董桥以往同类作品的风格,笔调沉稳浑厚,蕴藉隽永,感情真挚灵动。
骸之爪 豆瓣
骸の爪
6.3 (6 个评分) 作者: [日] 道尾秀介 译者: 王蕴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骸之爪》内容简介:恐怖小说作家道尾,为了采访而来到滋贺县的佛像雕刻所“瑞祥房”。当天晚上,他想去给佛像拍照,却看到千手观音咧嘴笑了起来,而在黑暗中拍下的照片,冲洗出来后更惊见佛像的头上流下了鲜血。开设“灵异现象探求所”的好友真备庄介听说后立刻动身前往查看,却发现了一桩二十年前发生的失踪悬案。而几天之后,工房的天花板上竟出现了血迹,并且有一位雕刻师下落不明。难道,真的有带着怨念彷徨游荡了二十年的亡灵在作祟吗?
暴食江湖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作者认为“肥胖是美的”,从小就对食物充满热情,他在上海闸北老丰阁,“独自吃了一整桌菜肴”,令服务员都惊异。他“双手各执一端:左手缪斯,右手烹饪,诗与美食,不相上下”。本书自然是靠右手端。感情用事的诗人,自然也可以感情用事地谈饮馔,然而,本书中,诗人却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靠右端的见解——每篇文章的副标题都以“论”字开头:论素食、论螃蟹、论牛肉面、论红酒、论樱桃……直到论餐馆、论厨师、论养生饮膳。其行文也颇有论文气势,起承转合,上下纵横,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但诗人毕竟是诗人,诗人的“论文”也颇有诗意,比如“论素食”,是诗人的愤怒——一段关于吃狗肉的经历而“起兴”的;“论螃蟹”中引李渔,极为生动形象,令人垂涎欲……
读库1503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2015 - 6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双村记》,《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家长的小升初》,《上海交大解放日记》,《壳中之魂》,《私人文学史(续)》,《丁香花迷雾》,《十二星座》和《她的美曾使我疑惑》。
瘂弦的文学创作多围绕两个主题,一个是母亲,一个是故乡。《双村记》是由瘂公口述,王立整理的一篇对故乡的回忆录。“双村”指的是他们家的杨庄营和他外婆家的平乐村,瘂弦从小就在这两个相差十二里地的村子间游走,因此构成了他对故乡的全部记忆。他说: “一个人如果有完整的对故乡、慈母的记忆,可能够他写一辈子。”
《超级人工智能之路》这篇译文从今年初开始在网上流传,我们联系译者并取得原作授权刊于《读库》,以飨读者。这篇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文章为我们描述和展现了目前学界对AI的认知及预测,同时提醒我们普通人,变革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正如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所说,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郑州马国兴的儿子马骁备战“小升初”,他也有幸一起体验了全过程。《家长的小升初》里谈到了当今流行的租房陪读、家长论坛、各种风生水起的辅导机构,也记录了为儿子补习语文、参加名校见面会、模拟考、择校以及最终应考……孩子的“小升初”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家长的战斗,而这场战斗只拉开了未来各种较量的序幕。
何季民老先生多年前从北京旧书摊上淘得两本日记,时间是从1948年1月1日到1950年3月31日,即“民国末年”到“解放初年”,日记的主人是一位河南籍普通“进步学生”,当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二十八万字的日记记录了政局动荡、学潮风云、物价飞涨、校园应变、机关南迁、人心思定……国难时的上海滩头十里洋场,竟也是园照游、球照打、歌照唱、戏照看……何季民将其中一部分编辑整理成这篇《上海交大解放日记》,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多个侧面和丰富的生活细节。
曾在《读库》发表多篇“游戏”系列文章的洪韵,这次的笔锋转向了“动画电影”。《壳中之魂》围绕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押井守的四部代表作,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藉由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克隆体与生命的对照,尝试回答一个终极的问题:生命的存在意义到底是什么?
孙玉祥的《私人文学史》曾刊于《读库1305》,勾起众多同龄人的阅读回忆,本篇继续讲述那个战斗年代的小故事。
《丁香花迷雾》从龚自珍的一首情诗说起,牵涉了晚清女词人顾太清的一段“暧昧事”。
王巍曾在《读库1501》发表过《望星空》,这次继续仰望星空,带来《十二星座》。此文系统梳理了十二星座在西方星象学的流变历史。在人类的宇宙观中,我们会发现今天乐于谈论的星座,其意义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熊菂是《读库》的老作者,《她的美曾使我疑惑》跟我们分享了她对名著译制片的记忆,打开那些被封缄的岁月。我们平淡虚无的人生因有阅读与观影的伴随,而增添了些许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