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切斯的孩子们 豆瓣
The Children of Sanchez
9.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斯卡•刘易斯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7
“普通人不比历史人物有人左一本右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因而有立体的真实性。尤其中下层阶级以下,不论过去现在,都是大家知道得最少的人,最容易概念化。即使出身同一阶级,熟悉情形的,等到写起来也可能在怀旧的雾中迷失。所以奥斯卡•刘易斯的几本畅销书更觉可贵。”
——张爱玲
自1961年初版以来,《桑切斯的孩子们》被公认为深情而直白地讲述了贫穷所带来的极大不公。玛格丽特•米德说它“是对人类学的一次杰出贡献——并将永远如此”;路易斯•布努埃尔说,制作出如此忠实于这部原著的电影将是他职业的“顶峰”;菲尔德•卡斯特罗说它“具有革命性”,“价值超过五万份政治传单”。它不但被《时代周刊》评为“近十年最佳图书”,也引发了“墨西哥史上最为激烈的一次公共辩论”。
《桑切斯的孩子们》讲述了墨西哥城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目的是向读者们呈现,在经历社会和经济巨变的拉美大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住在一居室的出租屋里长大成人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奥斯卡•刘易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让读者对一个普通家庭进行更深层次的查看,每一个家庭成员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多人自传体的方法也易于减少调查者的偏见,并同时为读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理解。因为人类学家在直接和受访对象接触时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满足和理解,可在充斥了专业术语的人类学专著中却很少传递出来。
好奇年代 豆瓣
The Age of Wonder: How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Discovered the Beauty and Terror of Science
作者: [英]理查德·霍姆斯 译者: 暴永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5
《好奇年代》讲述的是科学史上的一段“接力”,它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是科学的浪漫时代。书中主角天文学家赫歇耳和化学家戴维,他们的发现是浪漫时代的代表,他们本人也是不同类型的“浪漫主义”科学家。《好奇年代》生动描述了浪漫科学时代的特征:为了好奇而追求科学发现,在科学发现里洋溢着热情和想象。那年月,诗人是科学家,大自然是他们神秘的缪斯女神。
梦歌 豆瓣
Dreamsongs
作者: [美] 乔治·R.R.马丁 译者: 重庆史诗图书翻译团队 重庆出版社 2015 - 8
这是说给我们心灵听的,
这是说给孩子们听的——那些梦想在森林里夜猎、梦想在空山中野餐,住在每个人心中的孩子们。
它用梦的语言写就,跟梦境一样真实,比真实更真实。 本书中收录的31篇《冰与火之歌》系列前的中短篇作品,包括了马丁十年来摘取过雨果奖、星云奖等桂冠的佳作。
他们之中,
有跨越茫茫星海寻找爱人的红发女郎莎拉;
有命中注定要遭逢厄运的心灵感应师情侣罗柏与莱安娜;
有在永冬的土地上逃避吸血鬼和风狼追杀的女猎手夏恩……
一个个甜蜜而忧伤、浪漫而狂野的故事,折射出现实中失落的色彩,照亮了一代大师的奋斗之路,
谱写出一段关于爱、勇气和不朽的梦想之歌!
“他们尽可以留着他们的天堂,但我死后,愿能魂归中土。”
——永远的梦想家,乔治·R.R.马丁
孤绝花 豆瓣
作者: 杨典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 1
这是一部文化散文随笔集,作者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里选的只是其中关于读旧书的那些随笔。有插图。三百多页。十万余字。作者谦云:本书的写作是间断性的,当时大约一周一篇,前后写了大约一年多。这里选的只是其中关于读旧书的那些随笔。有插图。三百多页。
十万余字。其中东拉西扯的感想、颠倒乱谈的宣泄与零落飞花的引证,有时略显迂腐,偶尔指点永恒……
读者时代 豆瓣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这本书,是近三四年来我为一本一本了不起的书(包括电影)、及其背后一个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所认真阅读、认真思索、并认真写成的文字(认真,是你惟一能回报这些书、这些人的方式)。它们自我设定的位置是进入,而不是褒贬点评;它们寻求的是可能性,以替代只此一种的答案,因此,这是一本阅读者的书,而不是一本评论者的书,它们给自己最艰难的工作正是,如何在广漠如冰原的世界中召唤同类,让这每一本书都找到读它的人。——唐诺
スティームタイガーの死走 (角川文庫) 豆瓣
作者: 霞流一 角川書店 2004 - 3
小羽田伝介は、設計はされたものの幻に終わったC63型蒸気機関車を再現させ、本物の中央線で走らせようとした。しかし、走行中、C63は線路上から忽然と消えて…。驚愕のトリックに挑む長篇推理小説。
夜宴 豆瓣
作者: 愛川 晶 光文社 2003 - 5
“すでに殺されていた男”が運転し、車ごと道路から空へジャンプした!?謎の転落事故があった有料道路では、その前日、宮城県警の桐野刑事が夜宴の舞踏に興じる魔女に遭遇し、直後、大事故に巻き込まれてもいた。伝説の名刑事を父に持つ美少女、根津愛は、現場写真から転落事故の真相はほぼ分かったと言うが…?連続どんでん返しのラストも圧巻な傑作本格推理。
おやすみ人面瘡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白井 智之 KADOKAWA 2016 - 10
グロテスクな世界観と論理的推理で組み上げられる、狂気の本格推理。
全身に“脳瘤”と呼ばれる“顔”が発症する奇病“人瘤病”が蔓延した日本。人瘤病患者は「間引かれる人」を意味する「人間」という蔑称で呼ばれ、その処遇は日本全土で大きな問題となっていた。そんな中、かつて人瘤病の感染爆発があった海晴市で殺人事件が起きる。墓地の管理施設で人瘤病患者の顔が潰され、地下室では少女が全身を殴打され殺されていたのだ。容疑者は4人の中学生。さらに、事件の真相を見抜いた男は、逆上した容疑者のひとりに突き飛ばされ、机の角で頭を打って死亡してしまった……かと思いきや、死んだはずの探偵の身体に発症した、いくつもの“顔”が喋り始め――。
密室キングダム 豆瓣
作者: 柄刀一 光文社 2010
昭和最後の夏に、札幌で起きた密室連続殺人事件。それは、伝説的な奇術師・吝一郎の復帰公演が発端だった。吝家を覆う殺意の霧の中に浮かぶ忌まわしき宿縁―。妖艶にして華麗、絢爛という言葉さえ似合う不可能犯罪の連鎖に、若き推理の天才・南美希風が挑む。瞠目せよ!そして驚愕せよ!奇跡を現出して、読者を魅了する本格の旗手が放つ渾身の巨編千八百枚。
誰かの見た悪夢 豆瓣
作者: 積木鏡介 講談社 1999 - 8
帰省する途中、大学生の醍醐(だいご)と夢摘(むつみ)は車内に脱走した子供が紛れ込んでいるのを発見した。行きがかり上、送ることになった2人が辿りついたのは醜悪至極な幽霊病院。惨劇の記憶を封印した脱出不可能な館で首切り死体が次々現れ、惨劇はやむ気配すらない。奇怪でおぞましい真相、唯一無二の奇妙な味わいを堪能あれ。
積木鏡介はどこから現れたのか。悪夢と悪夢のはざまから転げ落ちてくる生首のように、この狂熱のサンバ状態を呈する’99年新本格ミステリ・シーンに参入してきた。
誰かの見た悪夢とは、誰かに見られた悪夢である。そしてとりもなおさず、それは誰かに記述される悪夢でもある。──ここで記述される悪夢は奇術のなかの悪夢と変じ、積木鏡介による〈積み木崩し〉と〈鏡地獄〉が始まる。出口は保証のかぎりではない。途中退場もまかりならない。
かくて悪夢喰らいのホラー・ワールドは、循環式殺人ゲームの智恵較べの劇場となる。お代は見てのあとではなく、どぼんと悪夢に浸かりきってから……。積み木崩れの大技を堪能してからあとのこと。──野崎六助
堕天使拷問刑 豆瓣
7.8 (5 个评分) 作者: 飛鳥部勝則 早川書房 2008 - 1
内容紹介
両親を事故で亡くし、母方の実家に引き取られた中学1年生の如月タクマ。が、そこではかつて魔術崇拝者の祖父が密室の蔵で怪死した事件が起きていた。さらに数年前、祖父と町長の座をめぐり争っていた一族の女三人を襲った斬首事件。二つの異常な死は、祖父が召喚した悪魔の仕業だと囁かれていた。そんな呪われた町で、タクマは「月へ行きたい」と呟く少女、江留美麗に惹かれた。残虐な斬首事件が再び起こるとも知らず……
内容(「BOOK」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両親を事故で亡くした中学1年生の如月タクマは、母方の実家に引き取られるが、そこでは魔術崇拝者の祖父が密室の蔵で怪死していた。さらに数年前、祖父と町長の座をめぐり争っていた一族の女三人を襲った斬首事件。二つの異常な死は、祖父が召喚した悪魔の仕業だと囁かれていた。そんな呪われた町で、タクマは「月へ行きたい」と呟く少女、江留美麗に惹かれた。残虐な斬首事件が再び起こるとも知らず…。
東京結合人間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白井 智之 KADOKAWA 2015 - 9
グロテスクな世界観と緻密な論理的推理に彩られる、異色の本格ミステリ。
“一切嘘がつけない”障害をもつ結合人間“オネストマン”だけが集う孤島で、殺人事件が起こる。容疑者たちは“嘘をつけない”はずだが、全員が犯行を否定。事件に巻き込まれた圷は殺人犯を追うが――。
蜂巢 豆瓣
作者: 刘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9
《蜂巢》是作者刘洋继《完美末日》后又一科幻短篇合集,其中《肇事者》一文收入《2016中国最佳科幻作品》。
流浪行星即将撞击地球,毁灭不可避免,权贵们早已安然迁往外星球,大多数的普通人似乎只剩下等死;这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被人提出,然后迅速付诸实施——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拯救所有人类。计划的内容却是人类要抛弃自己的肉体,将意识寄居在“蜂巢”。人类自此踏上孤独的星际旅程,寻找未知的新家园……
只是,当我们只剩下意识,生命将如何存在?
愛読者―ファンレター 豆瓣
爱读者
作者: [日本] 折原一 文春文庫 2007
本にサインして送って下さい。写真送りますから、会って下さい―熱狂的読者の要求はエスカレートし、やがて悲劇が…(「覆面作家」)、作家の了解も得ず講演会を企画する図書館司書(「講演会の秘密」)、下手な小説を送りつけ添削せよと迫る作家志望者(「ファンレター」)他、覆面作家・西村香を巡る怪事件の数々。
隐者 豆瓣
Invisible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包慧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6
一九六七年春,纽约:二十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诗人亚当·沃克结识神秘的法国学者鲁道夫•波恩和他沉默、迷人的女友玛戈。亚当迅速爱上玛戈,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古怪的三角关系,它最终导向一件骇人的暴力突发事件,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隐者》从三位叙述者的角度拼贴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一九六七年到二〇〇七年,从纽约到巴黎,到遥远的加勒比海岛。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也是一段追求正义的旅途。
保罗·奥斯特以其犀利的洞察力,带领读者游走于真相与记忆的边界,写出又一令人难忘的力作。
密室推理讲座 豆瓣
1001 Chambres Closes - Annexes
作者: [法 ] 罗兰·拉库尔布 / [比利时 ] 文森·布热瓦 译者: 陈阳 谜斗篷 2016 - 6
谜斗篷036 http://www.douban.com/group/murderpen/
今天,在阅读密室和不可能犯罪题材的小说时,书中精心设计的关窍让人大开眼界,作者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令最为鲁钝的读者也啧啧称奇。本书的四位学者对这类作品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他们合作编著的《1001间密室》广泛搜罗了以欧美作家为主的1001部(篇)密室和不可能犯罪作品,详加介 绍,为爱好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南。而本书选取了《1001间密室-附录卷》中的研究文章,对不可能犯罪的早期历史、分类方法、真实案例等主题进行了有趣的讨论。
金魅殺人魔術 豆瓣
作者: 新日嵯峨子 奇異果文創 2018 - 6
史上最美麗而瘋狂的犯案動機!
──你,能破解這場金魅殺人魔術嗎?
一個洋商的自殺之謎、一群各懷目的的弔唁者、一幢氣氛詭異的大宅、三起無解的密室失蹤案件。
這一切究竟是妖怪作祟?還是兇手另有其人?
一起回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日治臺北,在妖怪橫生、神魔亂舞中摸索唯一真相!
在此,為你呈上最超乎想像的殺人魔術!
金魅是一種魔物。據說領臺前,到底都有祭祀金魅的人家。現在年青人漸漸沒聽過金魅之名了。六十歲以上的爺爺奶奶大概還記得,說到金魅就會想起「啊!是代人工作的金魅,吃人的金魅。」
──民俗臺灣 第二卷第二號
由謠傳「養金魅」的洋商之死做為開幕,在英國領事宅邸的複製大宅裡,
大宅裡三起「金魅吃人」事件,使得臺北城一時之間鬼影幢幢──
本該莊嚴肅穆的喪禮,成為「偉大魔術」完成的最終舞臺。
各方神妖齊聚,各懷鬼胎的多方算計,
──你,真的看透真相了嗎?
用日本大妖怪言語道斷之妖力而架設的臺北結界底下,受神明委託的青春戀人、身分複雜的日本子爵、與子爵交好的臺灣少年、目的不單純的日本會社、接獲密信的日本巡查、神祕的面具人……
以命為祭的魔術,以愛之名的陰謀,正悄然拉起序幕。
本書特色:
★新日嵯峨子──結合推理與妖怪的最新力作!
★以推理為湯底,添加在地妖怪傳說、臺灣歷史文化、政治商業、國族私情等材料,最全面的享受!
★妖怪是嫌疑犯?媽祖和大道公彼此積怨已久?你不知道的臺灣妖怪傳說與在地信仰傳奇!
★重現當時商業大城──滬尾的生活樣貌,見證歷史軌跡!
【名人推薦】
奇幻不僅是繽紛眩目的魔法鬥爭,推理也不僅是解開謎團和指出真凶;它們可以反應某個時空的社會現實、挖掘深埋底層的人性肌理。
巧妙結合奇幻與推理元素的《金魅殺人魔術》,便是一例。
~臥斧(文字工作者)
娛樂性是魔術,使小說創作得以成為建構臺灣民俗學的一種方法。
所以,如果我們以小說進行臺灣民俗學的建構,那會是什麼模樣的小說?
我想那就是《金魅殺人魔術》。
~楊双子(歷史百合小說家、大眾文學觀察者)
即使是配合推理框架,奇幻仍不失自己的主張。
在《金魅殺人魔術》中,奇幻與推理可說是保持著這種奇妙的張力,如雙人舞一般進退,這是我覺得最有意思之處。
~瀟湘神(小說家、臺灣民俗研究者)
幽灵刑警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有栖川有栖 译者: 楊明綺 小知堂 2005
曾以推理短劇形式登上舞台的《幽靈刑警》節奏明快,融合純粹的推理與輕淡的情愛,更充滿有栖川有栖獨特的輕快幽默,令人再三吟味。潮聲澎湃的海岸邊有個半透明的光影,那是一名遭背叛而身亡的刑警,他莫名地發現自己成了幽靈,可以在任何地方來去自如,但卻無法與任何人進行實質接觸,除了一個人以外。他決定藉此人的幫助將兇手繩之以法,也希望對自己親愛之人表達最後的遺願……
老舍和他的作品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胡金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0
老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
用一碗豆汁儿破解老舍之味
江湖客致意漂泊者
——要谈老舍,我有“资格”——
......................
※编辑推荐※
1973年到1975年,遍寻英美图书馆,爬梳文献写就
绝版书整装重启,首次曝光曾被遗漏收录的《明报月刊》连载末章
本书是电影导演胡金铨对老舍生平、文学作品、文艺活动的叙述和研究。
◎ 形象生动,老舍这一辈子:学生时代并非学霸、当“公务员”不太习惯、国外生活颇感苦恼、被母催婚大龄成家、明星教授备受追捧、编辑求稿逼到崩溃、辞职创作念头反复、主持“文协”有勇有谋……
◎ 串联作品,阐述老舍笔下人物的行为方式和作家自身的人生哲学之间的互文性关联。
◎ 梳理详细,涵盖范围从小说、杂文、诗文到创作理论、翻译作品,亦包括对出版情况、英日译本和相关评论文章的说明。
◎ 评析独到,对作品“完全是个人主观的看法”“立论只凭个人好恶”,得以一窥“老北京”胡金铨导演的阅读趣味和所受艺术影响。
◇◆◇
胡金铨为何写老舍?
胡金铨研究老舍的前因后果,在其生前唯一口述自传《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中有所交代。他喜欢看老舍的小说,在为导演处女作《大地儿女》创作剧本时,“有小部分是从老舍的《火葬》中获得灵感的”,而且“从《四世同堂》也拿了一部分过来”。胡金铨还曾想过和李翰祥一起,将《四世同堂》拍成电影,可惜碍于原著的篇幅没能拍成。
胡金铨真正动笔做老舍研究,则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看到香港杂志《明报月刊》上刊出有关老舍的文章,反馈给总编辑胡菊人说:“这文章很多错处。”胡总编趁势向胡导演邀稿,于是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开了连载专栏来讲老舍生平和创作,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除了对老舍作品的喜爱带来动力外,“写这些文章还有一个理由,那是因为老舍自杀而死,但当中的经过不太清楚,我想了解真相,所以执笔写那些文章。”不过胡金铨对老舍人生的记述,包含的是老舍的出生、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尚未涉及到老舍去世的六十年代,个中原因今日已不得而知,但从其对老舍个性和处世哲学的总结中,我们也许能对胡金铨未解答的疑问有所领会。
◇◆◇
胡金铨语录
“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很多有钱的北京人不喝)。根据我的理论:能喝豆汁儿才能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
“‘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在适当的情形下也帮助别人。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惊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恶。老舍具备了这些特性。”
......................
※名人推荐※
这本老舍专著也可用作老舍研究资料(生平、创作、翻译研究)用。对1970年代以前之欧美日研究专著与翻译之评介,甚为宝贵,且是早期从文学价值来评论老舍的少数好著述。
——王润华(前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老舍小说新论》
在海内外众多研究老舍的著作中,著名武侠片导演胡金铨1977年所写的《老舍和他的作品》 是很特殊的一本。因为文学家评论电影素来并不稀罕,而反过来电影家研究文学并能著书立说的就不多见了。这两位文艺大家虽年纪相隔了一代,但因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文字中多少都有些相似的幽默爽朗之气。胡金铨说,要想具备研究老舍的资格,首先得能喝“豆汁儿”。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而“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能喝“豆汁儿”才能明白他的“哏”,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其次,“研究老舍,还必须知道仿膳的‘小窝头’不是栗子面做的”。1950年5月北京“文代会”期间,老舍曾在北海仿膳给与会代表讲慈禧和栗子面小窝头的故事。胡金铨根据后来公布的菜谱写了这句话,其潜台词就是说,小窝头这东西虽据传慈禧曾经吃过,1925年赵仁斋在北海创办仿膳时也卖过它,可终究并非什么金贵的稀罕物。然而1955年仿膳被收归国有,次年10月1日在国庆招待外宾的晚宴上,仿膳提供了四千个小窝头,让它一时扬名海外。由此,胡金铨不无感慨地写道:“‘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豆汁儿叫他难忘。他曾经研究过老舍,写过《老舍和他的作品》。梁实秋说,胡在书中一开头就写,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真是地道北平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胡金铨写老舍不是无缘无故的。其间的连接点,当然是故乡北京。北岛在洛杉矶认识他,发现他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那是没有经过革命风暴污染的京片子,会让人唤起一种比乡愁更加悠远的记忆。”
说到故乡北京,他的感情却颇为复杂。在《他乡与故乡》中他写道:“也是在‘旧社会’,有这么个说法:世界上有两个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只要你在这两地方住上几年,就不想搬了。说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这两个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体会,时间长了,你就爱上她了。越陷越深,终于老死斯土。这种说法是对‘外地人’而言,像我这种在北京土生士长的人,并没有这种感觉,而且很厌倦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时时想冲出去。”他冲了出去,这一出去故乡就成为天涯,远隔着千山万水。他从此没有回来过。晚年有人问他乡关何处,他或曰香港或曰洛杉矶,单单不提北京。伤心世变,北京,还是形诸梦寐的好。
——周成林(独立作家、译者,译有《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胡不归——胡金铨二三事》
......................
※内容简介※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注:(骨泉),读“sónɡ”,异体字,同“㞞”。
果斷 豆瓣
果断 隠蔽捜査2
作者: 今野敏 译者: 劉子倩 獨步文化 2013
「戰鬥不需大義,若有想守護的對象,為此戰鬥就行了。」
高潮迭起的警界鬥爭X突破僵化官僚的堅毅騎士X溫暖的家庭和人情=隱蔽搜查!
新一代守護東京、極具風骨的警察菁英‧龍崎伸也,出擊!
★系列在日銷量瘋狂突破1,100,000冊,展現警察小說新格局!
★和伊坂幸太郎《Gulden Slumber》並列2008年山本周五郎獎
★榮獲第26回推理作家協會獎
★第28回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
★2007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四名
★「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BEST 10」第九名
★AMAZON四顆星半,男女讀者齊聲好評!
揮別一步一腳印的基層辦案血淚史,
直搗日本警察系統的運作後台,細寫人情和人性,
掀起警察小說新浪潮的暢銷大手作家--今野敏
龍崎伸也,東京都大森警署的署長,
一名優秀的長官、深情的丈夫、笨拙的父親、
更是鐵面無私、無比柔情地守護著日本的騎士。
東京都內發生強盜案件,一名犯人逃逸;同日下午,酒館「磯菊」發生人質挾持事件,犯人瀨島睦利持槍和警方在酒館內對峙。
龍崎大膽前往前線,率領擅長處理挾持人質事件的搜查一課特殊班──SIT和瀨島以電話談判。可是瀨島接起電話後只落下一句:「不要再打來!」就不願再接第二次電話,眼看情況陷入膠著,直到一聲槍響打破僵局。
龍崎期望的理想發展是讓犯人投降、救出人質,但對方不肯談判反而開槍,他當機立斷下令攻堅。一瞬間,周遭的空氣變得血腥,瀨島睦利在期間喪命,人質平安獲救,事情乍看圓滿落幕,但龍崎不知道,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事後的媒體撻伐、官僚鬥爭,將龍崎逼入絕境,妻子更重病倒下,眼見樹立的敵人蠢蠢欲動,向他伸出援手的是身為刑事部長的友人和兒子,龍崎重新振作起來,準備對敵人使出一記回馬槍,而首要釐清的就是──
在酒館「磯菊」內,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真相?
東京大森署的騎士──龍崎伸也語錄
◎公務員的準則
龍崎深信國家公務員該做的不是配合現狀,而是讓現狀更接近理想,所以需要堅定明確的判斷力,沒必要弄得滿身世俗污垢,指揮官具備的就是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
◎部下擅自責罵署員的時候
副署長如果罵課長,課長會去罵係長,然後係長又去罵係員,這樣的連鎖效應會打擊士氣,管理者不能感情用事,重要的是合理性。
◎面對不合理命令之際
警察組織基本上是上意下達,跟軍隊一樣,上面的戰略能夠在第一線順利執行才是第一要務。就此而言,轄區警署不能違抗上面的指令;不過當上面的人明顯提出不當要求時就另當別論了。
◎組織產生對立之際
龍崎認為兩者的主張都有道理,同時也能夠理解雙方的立場,如今雖然被迫面臨艱難的選擇,但他一直有自覺,長官的存在就是為了在這種困難的時候做出判斷。
◎當部下表達出挫敗感
那是理想,實際上也有不如理想的時候,我們多半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中做最好的選擇。
◎遭遇挫折的時候
我隨時都在動搖。只是當我迷惘時,我努力去正視原則。
◎他人對龍崎的評價
唯獨在你身上,絕不可能有不法與隱瞞之事──大家都異口同聲這麼說。
角色介紹
龍崎伸也-原為警察廳長官官房的總務課長,但因為家人的醜聞而調至大森警署擔任署長,性格鐵面無私、嚴以律己和待人。有很嚴格的一面,不過對妻子和孩子很沒轍。
伊丹俊太郎-刑事部長,凡事親力親為的現場主義者,性格爽朗瀟灑,龍崎的同期兼小學同學。
戶高善信-大森署刑事課的警察,臉上總掛著冷笑,觀察力驚人。
貝沼悅郎-大森署的副署長,不苟言笑,令人摸不透想法。
野間崎政嗣-對龍崎懷有敵意的監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