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U杜厦
青铜时代 豆瓣
作者: 王小波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 - 1
《王小波诞辰60周年最受欢迎作品集:青铜时代》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奇人物。他们作为一群追求个性、热爱自由、想按自己的价值观念精神信条生活的人,充满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当时的权力斗争控制和扭曲了心态与行状、竟将智慧和爱情演变为滑稽闹剧。作者在这部长篇中,借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寻情、开创伟业等风华绝代的唐朝秘传故事,将今人的爱情与唐人传奇相拼贴,使唐人传奇现代化,在其中贯注现代情趣,并通过对似水流年的追述,让历史与艺术相融合,最终确立了对生命终极价值的体认,引出了一种由叙事者随心所欲地穿行于古今中外的对话体叙述方式。
2014年11月14日 已读
又回到14岁的凌晨三点 小播放器上滚动绿色的字块: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NJU杜厦
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豆瓣
作者: 萧红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9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欧洲弦乐艺术史 豆瓣
作者: 韩里 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 1
这是一门为小提琴专业学生开的课。讲的是大约三在昕间小提琴和有关这个提琴家族的艺术史。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对弦乐艺术作品的演奏创作有个历史的理解。有这种理解和没有这种理解是大不一样的。如果能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特点、作家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从他的美学主张出发去了解这个作品,那么作品的真实的内容才有可能生动地表达出来,完成演奏这一再创造的使命。
2014年10月15日 已读
很好读的哎 我想学大提
NJU杜厦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豆瓣
Veronica Decide Morrer
7.7 (67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闵雪飞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8
二十四岁的维罗妮卡厌倦了死水般的日子,决定服药自杀。 醒来时,她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家精神病院,四肢捆绑、一丝不挂,并且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只剩下最后一周时光。 在与疯人们的相处中,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和真实的自我,深深爱上梦想成为画家的英俊男子爱德华。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 可是,已到尽头的生命如何挽回?
返老还童 豆瓣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作者: [美国]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贾菲 法律出版社 2009 - 3
《返老还童》由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21年创作,最初发表于1922年5月27日的《科里尔周刊》(Collier's Weekly)。1922年晚些时候出版的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将《返老还童》收录其中。
菲茨杰拉德坦言,这篇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马克·吐温的那番感慨:生命总是开端于最美好的状态,而在最糟糕的时候结束。
完成作品后,过了几周,菲茨杰拉德在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早已出版的《笔记》(The Note-Books)一书中,发现了与《返老还童》几乎一模一样的情节。菲茨杰拉德惊讶之余,在《爵士时代的故事》篇首专门予以说明。
2014年9月29日 已读
电影居然比小说更动人
NJU杜厦
终结的感觉 豆瓣
The Sense of an Ending
7.8 (58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 郭国良 译林出版社 2012 - 7
2011年布克奖获奖作
一本真正聪明又令人宽慰的书
连续半年稳居多国畅销榜单
入选23家主流媒体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书评》:巴恩斯是艾米斯—麦克尤恩—希金斯同代作家中,在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
当记忆欺骗了你,谁才能解读你的人生?
陆建德长文导读 深度解读记忆之谜
—— ———————————————————————————————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迫使他回首探寻当年的谜团。他发现,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曾经温良无害的自己变得面目模糊。
2014年9月29日 已读
历史 其实是那些幸存者的记忆。
NJU杜厦
十诫 豆瓣
作者: 基耶斯洛夫斯基 /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译者: 陈希米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基斯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伴随彻底的绝望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是无比悲们的情怀和博大的心胸。
达达 豆瓣
作者: 亨利・贝阿尔 / 米歇尔・卡拉苏 译者: 陈圣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8
1916年2月8日,一伙“反对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拒服兵役者在苏黎世将一把裁纸刀不经意地插入一本拉鲁斯法文词典,于是有了以“达达”这个毫无意义的词汇命名的杂拌的国际团体以及在此之后沸沸扬扬的达达运动。在这里涵盖一切虚无事物的旗帜下,达达致力于道德标准、文明体系、思辩结构、美学准则、教条逻辑、语言规范,甚至宗教信仰等这些在他们看来统统属于模糊的巅峰的颠覆运动。达达这个独树一帜的反体制的群体,用他们独特的赞颂仪式,从破坏的意义上对近代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最终促成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1921年,巴黎的大学生将象征达达的纸人扔进塞纳河“淹死”,至此达达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宣告结束。在由亨利·贝阿尔和米歇尔·卡拉苏合写的这本书里,基本呈现了达达这场颠覆运动的历史全貌,并梳理了这场运动的一些生动的细节,还原了雨果·巴尔、安德列·勃勒东、马赛尔·杜尚、特里斯坦、查拉等达达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当时的颠覆行为和精神状态,勾勒出达达这部反叛的历史的立体线条。
疯癫与文明 豆瓣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5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赎罪 豆瓣
8.3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郭国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2
13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有作家天分。一天,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先前一直对管家的儿子罗比抱有误解的布里奥妮武断地认定罗比即是罪犯,并出庭指证他,罗比因此入狱。但坚信他无罪的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与他相爱。三年半后,罗比出狱,当时正值二战期间,他加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红十字会医务人员。时间让一切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再次直面罗比和塞西莉娅,布里奥妮深深地忏悔,离开时,罗比和塞西莉娅手牵手走在她身后,只是,这一切都不是在现实中……
认知神经科学 豆瓣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
9.4 (10 个评分) 作者: Michael S. Gazzaniga / Richard B. Ivry 译者: 周晓林 / 高定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 2
欢迎翻开第三版!每当像认知神经科学这样的新领域出现时,人们对它的前途并不总是信心满满,甚至怀疑它会不会昙花一现。对新领域的新鲜热情就像看着一只第一次站立起来的小鹿一样,她能行吗?这崭新的生命能否发育长大?这新的生命中能放射出真正的意义吗?10年后的今天,认知神经科学已经空前繁荣。我们可以从诸多方面体察这种进步:领先的大学已经着手实施创新举措,旨在发展专门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向,以便为研究者提供这一领域研究所需的工具和跨学科研究的机会;新杂志每年都在创办,以适应认?神经科学新分支中文献数量的指数型增长;由于与会者人数激增,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的年会年年爆满:从第一次会议时的400人陡增至2008年第十五次会议时的1800多人。
社会性动物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al Animal
9.0 (63 个评分) 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 译者: 邢占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2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评价),“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豆瓣
Historias de cronopios y de famas
9.1 (8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范晔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透过这些荒诞、有趣、蕴涵讽刺的篇什,科塔萨尔巧妙触及了人性的中心、存在的本质。
~~~~~~~~~~~~~~~~~~~~~~~~~~~~~~~
没有人能够为科尔塔萨的作品做出内容简介,当我们试图概括的时候,那些精彩的要素就会悄悄溜走。
——博尔赫斯
偶像令人尊敬,仰慕,喜爱,当然,还引发强烈的嫉妒。极少数的作家能像科塔萨尔这样激发上述的一切情感……
——马尔克斯
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渐苍白,而且还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
——聂鲁达
2014年9月18日 已读
Cronopio 生活 本该就是日复一日的奇迹
NJU杜厦
蒂凡尼的早餐 豆瓣
Breakfast at Tiffany's
8.3 (5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董乐山 / 朱子仪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10
清晨时分,纽约第五大街上空无一人,穿着黑色晚礼服,颈上挂着假珠宝项链,打扮入时的霍莉·戈莱特丽独自伫立在蒂梵尼珠宝店前,脸颊紧贴着橱窗,手中拎着一个牛皮纸袋,边吃着袋里可颂面包、喝着热咖啡,边以艳羡的目光,观望着蒂梵尼店中的一切……然而,霍莉心中真正“想”吃的,不是什么早餐,而是晋身蒂梵尼所影射的上流社会。霍莉这位外貌清秀俏丽的年轻女子,为了金钱,也为了完成她十四岁以来的梦想---和最爱的哥哥佛雷德一起到墨西哥牧马,她整日追逐名利,周旋在众多英俊的富豪巨子、政界名流之间,成了红牌交际花。为了赚取一小时五十美元的交际费,她甚至不惜到监狱与黑手党老大“社交”,直到某日楼下搬来一位言谈举止温文儒雅的男士。他本名为保罗·瓦杰克,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大作家,却仰赖有钱女人的“馈赠”维生。
两人同是拜金主义者,有趣的是,随着两人之间逐步的交往,彼此的距离就拉进了一点,而内心世界也多解放了一些,慢慢地,两个人萌生了一段相知相惜的情愫……坠入爱河的保罗·瓦杰克,洗心革面,不再做午夜牛郎,并向霍莉表露了爱意,霍莉却宣布巴西富豪追求她的消息。不久,霍莉邀请保罗共进早餐,并亲自下厨。从未做过料理的霍莉,边听着葡萄牙语,边在脸盆大的沙拉碗中,堆放了满满的莴苣,随兴地淋上橄榄油与红醋,接着,颇有韵律感地拌匀三者。
保罗向霍莉求婚,霍莉却顾左右而言他,自冰箱取出一瓶红酒,说她将和巴西人贺西结婚,虽然事实上,贺西尚未向她求婚。保罗再度向她求婚,她又说她准备了“墨雷”调味的鸡肉沙拉。压力锅这时扑扑作响,等到霍莉趋身向前想熄火时,只听到一声爆炸声,鸡肉与汤汁飞溅四处,霍莉情急之下紧抱保罗。即将远走巴西的霍莉,着手开始学习葡萄牙文,另一方面学习做拉丁美洲的菜肴。这道失败的“墨雷辣酱鸡肉沙拉”,似乎预言了她的美梦──建造一座巴西农场,当有钱的巴西家庭主妇──终将如泡沫般瞬间幻灭。然而,这顿高潮迭起的早餐,最终如何收场?
保罗·瓦杰克绝望之际,却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使得两人之间的恋情因祸得福。警方以涉嫌贩毒之名逮捕了霍莉。最后,霍莉戴着保罗送给她刻着蒂梵尼字样的戒指,怀抱着失而复得的小猫---或是她失去的浪漫天真,与保罗相拥于倾盆大雨中。毕竟!世间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相拥一起吃顿“爱情早餐”,来得更甜蜜幸福的奢侈呢?
《蒂凡尼的早餐》的出版,有如一道亮丽的闪电划向战后的美利坚,引起巨大轰动,美丽的女主人公和风流倜傥的作者,立刻双双成为文坛的宠儿。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7项奥斯卡大奖,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将影片推上了影史经典,多年来魅力不减,始终让人众津津乐道。
这本书除卡波特的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外,还收入了最新发现的遗作《夏日十字路口》。
2014年9月14日 已读
纯洁的放荡感。世人都偏爱神经质和任性的女孩,让自我克制的女人怎么活。没读到点儿上 可能。
NJU杜厦
写在身体上 豆瓣
Written on the Body
7.9 (3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周嘉宁 新星出版社 2011 - 4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一部爱的挽歌,讲述爱是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失去。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又一经典作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
入选美国圣马克书店评选的“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作家周嘉宁首部翻译力作。
张悦然推荐,《鲤》杂志参与策划。
————————————
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一次哲学沉思。
—《纽约时报》
温特森充分展示了她令人震惊的控制题材、驾驭语言的魔力以及洞察人性的天赋。
—《环球邮报》
温特森写了激情的状态,将一只着迷的眼睛投射在身体上,绘制它的每个细节和私密的角落。温特森是个令人激动的作家。她有高层次的文学天赋。
─Vogue
一部大胆的、富有争议的新小说……关于纯洁而炙热的激情。温特森无疑是她的时代里最具有天赋的作家。
─Mirabella
温特森对欲望的再现远远超越了性别;她穿过一切二分法,进入一种性意象的语域。在那儿,身体就是武器,是植物志,是动物志,是气候,是动物,是地理,是监狱,是食物,是光线,是巢穴,是锯齿状的边缘。身体就是整个世界。
─《村声》
黑暗中的笑声 豆瓣
Laughter in the Dark
8.4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龚文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4
本一九三二年柏林写成,书名为《暗箱》,在巴、柏林两地出版;一九六年由·洛伊译为文,用原名在敦出版;一九三八年由纳博科夫本人作大幅度修并重译后在纽约出版,更名《黑暗中声》。小说仿效二三十年代电影中盛行的那种廉价三角恋爱故事,开始就以电影为,引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主角欧比纳斯想用动画片这种技巧让古代大师的画作“活动起来”,提议与讥刺画家雷克斯合作。欧比纳斯对影院引座员玛戈一见钟情,“着了似的爱看电影”的玛戈一心梦想当影,当她确信他属于能为“登上舞台和银幕提供条件”的阶层时,便决定与他来往。欧比纳斯为招待明星而举办的宴会,则为玛戈与昔日情人雷克重逢创造了机会,由此构成三角关系,直到小说以悲剧结束。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豆瓣
Na margem do rio Piedra eu sentei e chorei
7.2 (19 个评分) 作者: (巴西)保罗·柯艾略 译者: 许耀云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2000译文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1685/
编辑推荐
★ 39种文字畅销全球44国 全球销量超过800万册
★ 保罗•柯艾略媲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绝版经典
★ 最经典的爱情传奇 送给爱人的最好礼物
★ 真爱是一种完全的放下
★ 一段充满诗意的美丽传奇,展现出灵性和神性的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出版家周刊
内容简介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传说,所有掉进这条河里的东西,不论落叶、虫尸还是鸟羽,都会化成石头,累积成河床。假若我能将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那么,我的痛苦与渴望就能了结,而我,终能将一切遗忘。
多年以前,我们在索里亚小城一起长大,然而我还未等到他说出心中的话,他就离去,去了远方……
多年之后,我们再次相遇。我们携手渡过溪流,走过山谷,在比利牛斯山下徜徉,在古井边默默对视。七天之后,他又要去“远方”,永远;只留下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阅读的故事 豆瓣
8.4 (2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童年的阅读,阅读的记忆与困惑,阅读的方法与知识,乃至于阅读的梦境,勾勒出面对书籍与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书本丰饶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唤出我们共同的心事与希望。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佐以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文体与思绪,书写下与各类书籍的美丽邂逅,以及对书的奇想与期待。犹如作者前半生的阅读传记。
2014年9月5日 已读
令人绝望的阅读之海
NJU杜厦
刀与星辰 豆瓣
8.5 (60 个评分) 作者: 徐皓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6
本书精选自徐皓峰近年来的影评文章,从颇受瞩目的大制作《卧虎藏龙》、《赤壁》、《十面埋伏》,到独具风格的《放·逐》、《春夏秋冬又一春》,作者由自己的美学体系、文化观念恣意放笔,文风犀利,观点独到,态度直率,尽显其趣味所在,与他的电影、小说创作浑然一体,自诩为“认输的影评”。
不存在的骑士 Goodreads 豆瓣
Il Cavaliere Inesistente
8.8 (202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卡尔维诺经典:不存在的骑士》是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模范军人阿季卢尔福,存在于一具空空的盔甲之中,却是完美骑士的化身,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绩被挑战、被质疑、将被抹杀的时候,他的存在还能成立吗?
2014年6月7日 已读
以前读了多少垃圾 我才知道
NJU杜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