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风水罗盘 豆瓣
作者: 程建军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1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针盘、风水罗盘,是中国古代堪舆家从事堪与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罗盘盘面层次繁多,内容庞杂,原理玄奥,白五行八卦,干支甲子、节气方位,到天文历法、州国分野无所不包。正如《罗经解定》序言所说:“罗经者,以其收罗天地之蕴,上拨星辰之躔度,下察山水之峙流,以形应气,以数合理,无不森罗密布,而阴阳两宅由是叶吉,如制丝者之有经方能制锦而成章也,故曰罗经”其复杂与玄奥使人们对罗盘产生了一种神秘莫测的印象。
前些年,风水研究滥觞,但是涉及罗盘的深入研究成果缺如。这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思想有顾虑,认为不应该去研究或不合时宜;二是由于罗盘的玄奥的确难于深入研究;三是有研究成果但不想公开。所以使人们难以了解其真面目。
罗盘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多层面与内容有什么作用?有没有科学道理依据?随着对风水学的不断探索,这些问题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很自然地,近年有人开始出版颇有深度的罗盘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中,有的不能以正确的观点分析之,有的过于深奥难懂,很是遗憾。
笔者认为,无论怎样,罗盘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一个事物,一个谜,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花些时间去研究还是值得的。俗话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花些力气研究就一味地认为这个不对,那个很好,这恰恰是不符合科学态度的。我的意思是说,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科学的也好,迷信的也好,好的也好,坏的也好,都应该有人去作些深人的研究,要不然我们如何去辩证地认识事物呢?不去深入研究如何知道哪个是科学,哪个是迷信呢?而科学又是如何科学的,迷信又是如何迷信的呢?我的意思是说,这本关于罗盘的书是一个科学的研究,不是说所研究的对象一定是科学的。
情况正是如此,通过对罗盘的一定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这个神秘之物除了用于磁针的指向定位,以及记录了一些古代天文、地理、气候和历史知识外,罗盘盘面的多数内容的使用是没有什么道理的,虽然这些内容包括了许多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我的意思是说,罗盘盘面的一些内容是历史哲学文化等内容,但是经堪与家们的精心加工,其使用方法及其所得的吉凶结论却是荒诞不经的了。而罗盘中所包含的星占学和命理学的东西更使早期罗盘的科学几近湮没于荒唐之中,应当指出,风水罗盘实是中国古代 通天、通地术的具体展现与实施工具。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磁性指南针的发明可能始于唐代;中国发明指南针与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又如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定向确实受到了罗盘使用的影响等,这对我们进行其他领域的研究均有一定意义。

风水罗盘有很多种类,本书主要以“徽盘”为例进行较为详细的研讨,力图给出一个本来面目?
鬼佬 (200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Ghosts
导演: 尼克·布鲁姆菲尔德 演员: 林爱琴
其它标题: Ghosts / 人蛇黑工
居住在福建沿海的爱钦(林爱琴 饰)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决定偷渡国外打工。她举债40万元,经过疲累不堪且胆战心惊的长途跋涉,她终于来到了英国。然而,生活的艰辛是她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作为偷渡客,他们无法找到体面、待遇优渥的工作,等待他们的只有高强度、高危险性、低报酬的岗位。爱琴咬紧牙关,辛勤工作,和工友们苦中作乐。
警方的突击检查截断了这群黑工的后路,万般无奈之下,他们被迫驱车赶往莫克姆海湾拾贝。当地的青年们对中国人心存不满,他们处处刁难,甚至大打出手。于是工头只好带着劳工躲开英国人的时间,专门在涨潮到来之前下海拾贝。但是,此举无疑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了死神的手中……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荣获2006年圣•塞巴斯蒂安团结奖。
人造风景 (2006)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7.5 (28 个评分) 导演: Jennifer Baichwal 演员: Edward Burtynsky
其它标题: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 Edward Burtynsky: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踏足那些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在他的镜头下,有如工蚁般辛勤工作的福建某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有来自世界各地在江浙某村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有位于孟加拉仿佛堆满死尸一般的拆船厂、有如同黑云滚滚遮天蔽日的天津塘沽港煤矿基地、也有宏伟壮丽仿佛造福千秋万代的三峡大坝工程。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以环境为代价,追逐着眼前那微乎其微的利益,却不知早已将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逼向末途……
本片荣获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河水潺潺(River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2006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加拿大影片和最佳纪录片奖。
2008年3月23日 看过
究竟怎么樣,外國佬才能真正客觀的,至少是平等的來觀察中國。這大概是個不可能任務罷,受不了他們的腔調,但可以換個角度來自省。
中国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李长之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其中很有一些敏锐的观察,并且作了专题的阐发。比如用两章的文字勾勒了李白的求仙学道及与道教思想的密切关系,比如专章探析谢 与李白间的诗学脉络,都是以往语焉不详而后来的学人们乐道的话题。至少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专列了《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一节。书中特别发扬李白的浪漫精神,他的狂与梦、他
2008年3月22日 想读 家裡有,老爹的,但是沒看過。
中国 文化
重庆方言俚俗语集释 豆瓣
作者: 杨月蓉 重庆出版社 2006 - 1
俚俗语,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熟语,是语言中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它包括多种类型: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俗语、惯用语等。其中谚语、晚歇后语、惯用语、俗语四类口语色彩较浓,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我们统称为俚俗语。俚俗语主要用于口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语言智慧的结晶。
本书所收的是重庆地区通用的俚俗语,尤其注重收录带有方言特点和地区文化特点的俚俗语。
如果只流行于部分地区而主城区不使用,前边加上“*”号以示区别。
书中所收俚俗语是能单用的短语以上的最小的表意单位。
鲁班经 豆瓣
作者: 午荣 译者: 易金木 译注 华文出版社 2007 - 9
《鲁班经》中重点论述了古建筑中所用的寸木尺地、片瓦只砖、尺长寸短(鲁班真尺)以及建筑物中的尺寸高低、左右前后与吉凶祸福的关系。并详尽记录了自春秋以来,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及宋元千年来历代匠师关于建筑营造法式、古代家具设计制作的经典形制和图样。民间建筑包括框架结构的“正三架式”、“正五架式”、“正七架式”,具体有宫殿式、钟鼓楼式、祠堂式、庙宇道观式等。其家具形式多达三十余种,如桌椅式、大床式、箱柜式、镜架式等。因此,《鲁班经》不仅是一部稀世罕有的古代建筑文化奠基之作,还是一部古代家具设计制造的实用经典。
夹缬 豆瓣
作者: 汉声编辑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夹缬》中夹缬是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工艺,盛行于唐代,近代以来早已失传成谜。1990年汉声编辑首次在上海看到夹缬印出的“百子图高敲花被”,1997年锲尔不舍追踪至浙江苍南县八岱村的夹缬作坊,采访老师傅,抽丝剥茧探索雕花古版的明渠暗沟,逐步复原一千多年前夹缬印花的全过程。
乐饮四季茶 豆瓣
作者: 黄安希 译者: 孙晓艳 三联书店 2004 - 4
该书作者黄安希为一位日本女茶人,自幼酷爱中国茶文化。《乐饮四季茶》就是黄安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灵秀以及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依四季时空的不同变化,设计了一场场茶会、一次次茶席,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徜徉在茶的世界,浸润于山水自然之间。《乐饮四季茶》不仅引领人们品尝了春的新绿、夏的清苦、秋的芬香、冬的甘醇,更是分享了一份平和与宁静、清雅悠然的生活。
图说汉字的历史 豆瓣
作者: 阿辻哲次 译者: 高文汉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7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汉字写真集。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汉字史通论,主要考察了新石器时代直至现代的汉字发展史,探明了汉字在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其历史地位。第二部分重点叙述了汉字的书写史,比如书写工具史、书写材料史等。作者以“对汉字未来的思考”一文做结语,提出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微机处理语言的情况下,汉字将如何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追忆甜蜜时光 豆瓣
作者: 由国庆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7
在物质极度丰裕的今天,平素里就食肥饮甘的我们,也许并不总吃糕点,年轻一点的朋友们更是不甚理解中式糕点的真正饮食文化意义,或是更倾向于西方的汉堡和众多的“派”,但是年纪稍长一些的人们却不会忘记那些传统糕点曾经给我们带来的甜蜜时光,那些花花绿绿的点心盒、点心签交织着美妙的味道,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永难忘却,而由糕点生发的许多故事在不同的年代里,也总纷纷演绎,意趣悠久。这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糕点文化发展脉络的图文书,从我国的糕点史话写起,内容涉及糕点与社会民俗生活,糕点与历史人物,与古典名著的关系,以及糕点行业演变和老字号等背后故事和轶闻趣话。南北茶食纵论古今,四方名点娓娓道来。就像书的名字“追忆甜蜜时光”,在图文并茂的多彩世界里,作者引领我们寻着那久违的绵香,集体追忆糕点带给我们的那些甜蜜的时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豆瓣
9.3 (34 个评分) 作者: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 商务印书馆 1998 - 9
本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4100余个(不包括异体字)。古今意义相同而且现代汉语中也很常用的字,古书中很少出现的生僻字和意义,古白话和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字和意义,以及诗词曲中特有的意义一般不收。并酌收少量的双音词,约2500多个。本字典附录有《难字表》、《中国历代纪元表》两种。其中《难字表》收2500余字,只有注音和释义,不举例,作为字典正文的补充。难字表中的字和正文的字统一列在检字表中。
户牖之美 豆瓣
作者: 楼庆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户牖之美》介绍乡土建筑门与窗的形式、作用和装饰,从隔扇门、屏门到槛窗、墙窗、横楣窗……展现乡土建筑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其内容有:中国古建筑的门窗、门窗的发展、门窗的形制、门窗的装饰等。
曹雪芹风筝艺术 豆瓣
作者: 孔祥泽 / 孔令民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4 - 3
《曹雪芹风筝艺术》主要内容:众所周知,曹雪芹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及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曹雪芹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对于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工艺美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这点反映在他的《红楼梦》小说中。曾有人信得过统计,《红楼梦》中写到的工艺品大约有十十几类,三百多个品种,数量达三千多件。其中描写最为生动的,当属风筝。而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实物推想,曹雪芹研究的工艺品,只有风筝一项淬于后世。
雕梁画栋 豆瓣
作者: 楼庆西 三联书店 2004
楼庆西先生一直致力于建筑研究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在继《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等书之后再次主编“乡土瑰宝”系列。该系列汇清华大学建筑系乡土建筑研究十五年之功,分六册出版,内容包括:富有装饰的大木构件、精巧细致的门窗、华丽的门头门罩、雕刻和彩饰、住宅、宗祠和寺庙。本系列以图为主,在开篇详尽生动的文字之后,大量的照片和大幅测绘图可供专业人士直接使用。选图都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有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显的工艺特色。
畅销书“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的后续作品。主要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木结构的形态,以图片为主,选编了一百余幅图片,近两百张测绘图,每一图都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选图精美,有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显的工艺特色。
书林清话 豆瓣
作者: 叶德辉 中华书局 1957 - 1
本书对读者提供了关于古代雕板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著者根据丰富的资料,用笔记体裁说明书籍和版片的各种名你,历代刻书的规格、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订、鉴别、保存等方法,并叙述了古代活板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各时代特出的著名刻本,刻书、钞书、卖书、藏书的许多掌故。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也作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大半生从事版本目录学工作,撰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版本目录学著作,有《藏书十约》、《书林清话》、《书林余话》、《观古堂藏书目》、《郋园读书志》等等。其弟子杨树达(1885-1956)评其版本目录学说他“淹通目录,识别版藏。凡雕刻源流,传本真膺,莫不骈列在胸,指数如画。”谢国桢(1901-1982)亦赞誉他“精于目录之学,能于正经正史之外,独具别裁,旁取史料,开后人治学之门径。”说明其版本目录学的造诣颇为深邃。
火焰山 (1958) 豆瓣
7.7 (6 个评分) 导演: 靳夕 / 尤磊
话说这一日,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山万水,来到一处名为火焰山的所在。此地烈火炎炎,绵延数百里,偏偏挡住西行之路。原来五百年前孙大圣大闹天宫,蹬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三昧真火从天而降,成就了取经之路的又一磨难。唐僧愁眉苦脸,猪八戒临阵打退堂鼓,孙悟空则打算找牛魔王的老婆借芭蕉扇熄灭大火。然而当年孙悟空收伏红孩儿,早已与结拜兄弟夫妻结下梁子。爱子心切的铁扇公主自是对他恨之入骨,一扇子将他扇到五万里外的小须弥。经过两三番较量,悟空总算借到宝扇,谁知却借到了冒牌货。万般无奈之下,悟空求助牛魔王,但是……
本片系根据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59~61回的故事改编。
空谷幽兰 豆瓣
Road to Heaven
8.3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译者: 明洁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 10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虽然是“寻隐之旅”,但这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书中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
书中数十幅插图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100个理由 豆瓣
作者: 胡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 10
中国知识界对中日关系最富激情、理性和震撼力的思考
战争是各种关系最为激烈而又集中的呈现。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邻邦国家,在近二百年间,日本却数次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日本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都使我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为什么?
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直面中日关系,深刻反思历史,全面剖析了战争的深层原因——一百个理由——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一百个或者更多的理由!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各种纪念活动、“央视的一系列节目,都使我们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战争的伤痛和残忍之上。
胡平的书却引领我们进一步深入到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民族性、中日文化差异等深层结构之中,一起去探求人类悲剧出现的深层原因。”(著名经济学家 赵晓)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庆典的讲话中说到那样“回忆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罪性,避免悲剧的发生是更加重要的。”
《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将使我们更加 接 近 真 相 !
这本书全面展现了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在文化和地缘上相亲相近的两个国家长达千年的交往历史、现状及未来的走向,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众多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面揭示了日本文化的复杂面貌,一方面,日本的侵略、扩张意识、武士道精神、残暴、偏执、心理阴暗是一种全民族的,根深蒂固的,是一种民族性;另外一方面,日本人忠诚、隐忍、坚韧、勤劳、自信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无比热爱。作者由此也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日本,甚至被日本侵略的深刻原因,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皇权造就的封闭、狭隘严重影响了变革与发展,这使得虽然中国和日本差不多同时进行"维新运动",但日本明治维新一下就将日本带入现代化的轨道,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无法避免地失败,随后的"辛亥革命"也没有取得成功;另外一方面,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国家观念的缺失也使得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几年。日本侵华期间,虽然,中国组织了大规模的抵抗,但"伪军"、"汉奸"多如牛毛,日本在中国先后扶持了五个比较大的"伪政权":伪满洲国、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华北临时政府、伪德王蒙疆政权和伪汪精卫政权,组织了治安军、兴亚同盟军、蒙古军、剿共军、皇协军、防共军、绥靖自治军、联防救国军、和平建国军、绥蒙联军等等,甚至出现了像汪精卫、周作人这样的"卖国贼"。
作者由此深入分析了至今日本仍然对其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闪烁其辞的深刻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抗战的宣传与评价,以及相应的对日本侵华罪行的调查与清算,总显得有些低调与游移"。"中国从来没有对日本在华战争罪行进行过系统、全面、彻底的调查,以致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日军暴行未被曝光,许多暴行虽有记载也不够详尽确凿。中国人也从未像犹太人对纳粹那样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和手段将中国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和日本兽行的残暴有效地曝露于世界面前。"书中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至今死亡人数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在西方的一些有关"二战"的著作中,很少提及这场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屠杀,更谈不上对相关的资料和整个日本侵华的历史进行全面的清算。正因为这样,"便为日本的右翼势力日后不断地跳出来否定侵略战争提供了某种口实"。在相关的纪念活动上,"中国似乎从来没有像法国在去年6月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像俄罗斯今年5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那样,请来世界有关各国元首参加恢宏气势的纪念活动,并隆重宣传我们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周年",大张旗鼓地对国民进行"胜利教育";也没有像犹太民族一样,从"二战"结束迄今,一刻都未曾停止过对纳粹德国罪行的揭露、控诉、索赔以及对纳粹罪犯的追缉。
作者还就中日关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针对国内发生的"抵制日货"和一些过激的游行活动,作者指出,真正的爱国,不是或不仅仅是网上、街头的激愤的宣泄,更应是冷静地将国内的事情做得更好,作者痛陈这些偏激的爱国主义情绪实际上是一种"伪悲情",并称他们为"爱国贼"。作者认为,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和日本都必须跨过对方这道门槛,所以"中国能找到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本书得到了思想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评价本书"既充满激愤,又富有理性,是理性与激情的'完美组合'。"《凤凰周刊》执行主编评价本书为我们找到"接近日本真相的一把钥匙"。著名的经济学家赵晓认为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对战争的伤痛和残忍的展示,而是"深入到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民族性、中日文化差异等深层结构之中,一起去探求人类悲剧出现的最深层的原因"。"这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罪性,避免悲剧的重演是更加重要的。"
本书作者胡平为知名作家,曾有报告文学《中国的眸子》《千年沉重》和《禅机:苦难的祭坛》等作品较有影响,其写作以思辩性、思想性见长。现居南昌。

来源:搜狐读书
贾二卖杏 (1984) 豆瓣
7.3 (11 个评分) 导演: 施仲兴
看到满树成熟的杏子,贾二的脑袋立刻被钱填满。摘下满满两篮杏后,他挑着上街叫卖。老妪喊住他,问他杏是酸是甜,他盘算老妪没牙吃不了酸的,忙答个个都甜,哪知老妪是买给怀有身孕的儿媳吃,生意泡汤。又有下棋的老者叫住他,买杏之前,老者也问杏是酸是甜,吸取上次的教训,他忙答是酸,谁知老者只想吃甜。
就这样,临近天黑,精明的贾二一个杏也没卖出去,愁眉苦脸之时,又有生意上门。一路推车口渴不止的彪形大汉也就杏的酸甜问他,他灵机一动答酸中带甜甜中带酸,不想聪明三被聪明误,大汉是个豪爽人,要么吃甜要么吃酸,对混合的味道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