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鸡毛信 (1954) 豆瓣
6.7 (40 个评分) 导演: 石挥 演员: 蔡元元 / 蔡安安
其它标题: The Letter With Feathers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两人,父亲(舒适)是民兵队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蔡元元)则是儿童团团长。某天,赵父让海娃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海娃装扮成放羊娃赶着一群羊携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敌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尾巴之下,逃过一劫。海娃被迫带路,晚上却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海娃也再落敌人之手,这回,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而敌人发现上当时,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
甲午风云 (1962) 豆瓣
6.8 (31 个评分) 导演: 林农 演员: 浦克 / 李默然
其它标题: 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王秋颖)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周文彬)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两次请命同日军作战,李鸿章均拒绝,并借邓世昌揭露方伯谦渎职之机将其革职。
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行为可歌可泣。
八大山人 豆瓣
作者: 李一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1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来者对书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觉的性质,在书法中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总是如通常说的那种不断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超越。
由于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历来评价书法,时常使用过分抽象的、不确定的词语。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同中国语言习惯中的模糊性有着关连但是也同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分不开。再是历来的书法史在谈到某家某派时,偏重师承关系;谈师承是必要的,但有时失于简单化,陷入线性思维的模式。就其现实意义来说,不免束缚创造意识。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应当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们要把特定书法家的全部活动看做是社会本质与书法本体的一个显现。
当代书法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物质条件改变了书法赖以存在的书写条件,另一方面,书法在有限范围内呈现繁荣,倔强地生存。我们的立场无疑要做书法繁荣的促进派。当代书尖在面向时代与开拓未来的困境中从理论与历史研究寻求启发。这就必然赋予书法史以当代的性质。它不是任意改造历史,而是由既往的历史总结规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书到玩时方恨少 豆瓣
作者: 龚鹏程 黄山书社 2008 - 5
在本书中,读者在欣赏他的旅游观之余,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的两岸情怀,同时也不免忧心台湾原先在文化艺术上的优势,已渐渐地丧失。他说,台湾最以为成就的民主,大陆却并不苟同;而“台湾钱,淹脚目”,近年来大陆沿海及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他们也不觉得了。早些年影响大陆甚深的台湾流行文化,现在大陆的发展,已经赶上了。
故宫退食录(上下) 豆瓣
作者: 朱家溍 北京出版社 2000 - 1
《故宫退食录》一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遗泽,四、书序,五、清宫礼俗,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七、宫庭和贵胃演戏情况,八、四时府邸园林,九、记先贤,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十二、方言及饮食。内容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还多有风趣,是这本《故宫退食录》一书的一大特点。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非常耐读。
昆曲日记 豆瓣
作者: 张允和 语文出版社 2004 - 7
《昆曲日记》主要内容:在这本被人誉为“奇人奇书”的日记里,记录着当年不少文化人所制作的构思奇巧、妙趣横生的曲谜,粗略算算,数十条之多。如谜面“酒阑人散”,谜底为剧名“罢宴”;谜面“老调子”,谜底为曲牌名“前腔”;“赤壁鏖战”的曲牌谜底是“满江红”;而唐诗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张允和制得谜底为两个戏剧人物“关羽、张飞”。日记记载,当年的吴祖光亦曾制谜一联,谜面是三国里的故事“辕门射戟,翼德低头”,而谜底就是故事的结局,竟是这本日记的主人“张允和”,这曲谜要细细琢磨,会让您豁然贯通,不能不感叹制谜人的智慧与幽默。绞尽脑汁去解读曲谜,大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昆曲日记》一书,不仅记载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活动,还包括各地昆曲领域的大事,是一部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
你是中国人吗 豆瓣
作者: 蒋清越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6 - 1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从小说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块土地肯悲伤,也有欢乐,有苦恼,也有开心一刻。这是我们的家乡,有我们的父母、亲戚和姐妹兄弟,这里有我们的老师和从小到大的朋友。不错,现实中的确有着许多不如意民的地方,但是,外面的世界就真的是天堂吗?难道这一切的不如意就和我们这些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我们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自己周围发后的种种事情……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去热爱的话,又有谁去去热爱?我们自己都不赞美的话,又有谁去赞美?我们自己都不去改变现状?又有谁来夫我们改变?我们自己都不去珍惜的话,又有谁来珍惜?
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就请从现在做起,去重新拾起祖上光荣,恢复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去真心地孝敬父母,敬爱同事亲友,对上司要忠心耿耿,对下属要关怀备至,多多用心来为大众和社会服务,多去亲近对社会做过贡献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去做一个真正快乐而勇敢的中国人。
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宇宙飞船就很可能会偏离轨道,甚至失事。同样的,中国的富强与繁荣,当然也少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和努力。
你是中国人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国人的立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古代孟子曾经说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中国人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根本,而每一个中国家庭就是整个中国的根本。
人世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却找不到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每个人有每个天生的个性,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足,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痛痒,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喜好,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梦想。每个人只能各息去摸索,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一个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就更是这样。

整个人类的大历史其实是由每个人的小历史所共同组成,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历史,首先是每个中国人的小历史。所以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吸取从前的经验教训,避免从前的过失错误,更大程度地提醒让今天的每一个人能够去做好自己手头上的第一件事,让每一个活着的中国人过得幸福快乐,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让人们每天活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因此,作为一个具体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善自己的辞海,去用心来写好每个人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在写好整个今天中国的历史,同样也是在写好整个人类的历史。
双食记 (2008) 豆瓣
6.7 (153 个评分) 导演: 赵天宇 演员: 吴镇宇 / 余男
其它标题: 女人有毒 / Deadly Delicious
陈家桥(吴镇宇 饰)不是一个好情人,如果你十分在意他能随传随到的话。空姐coco(江一燕 饰)就十分饱受折磨,他偶尔天天出现给你惊喜,偶尔几个月不见人影,然而沉浸在爱河中的coco对于爱情和爱人是毫不怀疑的。一次与家桥争吵后家桥夺门而出,意外认识自称顾晓繁(余男 饰)的女人,她声称自己在电台教饮食节目,更是热心地教coco做菜的技巧以抓住家桥。Coco满怀感激,直到一天她发现了真正的顾晓繁与自己认识的女人并不相同……
2008年5月10日 看过
看小吴同学吃饭总是特别过瘾,左右开工得架势十足。
中国
平妖传 豆瓣
作者: (明)罗贯中 / 江天放 岳麓书社 2000 - 1
本书是产生于明代的一部神魔小说。最初只有二十回,题作“东原罗贯中编次”。流传了二三百年后,又经过了冯梦龙增补改编,成为自明末以来通行的四十回本。罗贯中是元明之际人,鼎鼎有名的,《三国演义》的作者。冯梦龙乃晚明人,也是一位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其代表作有《三言》、《古今谈概》等。这本历经两大名家之后的神魔小说奠基之作,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读者以及文学评论家的充分肯定。
本书毕竟是小说而非历史,作者的意图也并非撰写历史教科书,而是藉助小说来传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除开撷取了王则起义这点史实外,小说的人物、故事大都出于虚构和创造。比如,众多人物中只有文彦博、宗镐和王则历史上实有其人,其它大小人物都属子虚乌有。王则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了六十六日,小说却写成了五年零六个月。同时,作者把这段起义与镇压的血腥历史,描写成为妖与非妖之间 的争斗,全书从始至终笼罩在一派非现实的迷雾中,其为小说,也就不能归进历史的范畴,而应隶属神魔一类了。
黄河十四走 豆瓣
作者: 杨先让 / 杨阳 作家出版社 2003 - 4
《黄河十四走》是一本以画家的文化考察笔记为线索的整个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美术)图集。它的重大意义在于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14次率队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结果是前无古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仅仅十几年,他们记录下大量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今天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著名的老艺术家已经人亡艺死。我们今天在书里所看到的是一大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最后的绝响。
作者杨先让和杨阳是中央美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认为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代表性的大区域、大文化圈。这里所产生的一切民间艺术活动又必然与这里的考古史、哲学史、古代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在内涵和根源上密切相连。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很可能获得认识和打开中国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把钥匙。
本书文字部分根据作者数十万字原始考察笔记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综述和100多个极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特写组成本书的基本框架,近千张反转片永久记录下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凝聚成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本关于黄河流域传统文化记载的图书,黄永玉在评价此书时写到:《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鬼吹灯Ⅱ之四巫峡棺山 豆瓣
7.6 (53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 - 4
考古学家孙教授深夜潜入博物馆,被胡八一发现。无可奈何之下。孙教授逐渐表露心迹:他多年研究发现,四川的确有明代观山太保修筑的地仙墓。观山太保靠盗墓发家,将所盗之异宝悉数埋藏于地仙墓中,此墓就好比是一座“古墓博物馆”。孙教授一辈子怀才不遇,总想在考古界做出惊天之举,找到地仙墓一定能让他扬眉吐气。
既然地仙墓中藏尽天下异宝,一定有救人性命的丹鼎。众人正苦于无从下手,哪知孙教授酒后吐出一段关于地仙村的民谚:“好个大王,有身无首;娘子不来,群山不开;烧柴起锅,煮了肝肺;凿井伐曲,问鬼讨钱:鸟道纵横,百步九问:欲访地仙,先找乌羊……”
这段民谚就像一位向导,引导着孙教授和胡八一等人一步步地接近地仙古墓。
2008年5月6日 已读
这类小说,你是完全没办法看一半就放下的。即使心知肚明其质量依然下滑,也还是要鬼上身似的咬牙看完。本来发狠一个星期搞定了前三本便准备金盆洗眼,但看样子是不成了。本来一开始是被续集里的湘西一章给吸引,但为了连贯看明白,便看了南海一章,可这最后一章,且不要说它是大结局,但凡是沾上三峡边的,我都没有放过之理。这样一来,为了图个大圆满,看来我还得倒回去看黄皮子坟。
中国 奇幻 小说
盗墓笔记3 豆瓣 Bangumi
7.9 (144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11
十年前,顺子的父亲带领一批神秘人进入茫茫的大雪山,闯入凶险莫名的地宫墓室,发现了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但他们非但不能带着这些财宝离开,反而被困此地,几乎全部死于非命。
十年后,“我们”和顺了一行人再次踏足云顶天宫,这更是一次直逼死亡的惊险大穿越:昆仑胎、墙串子、百足神龙等前所未见的怪异事物接替出现,藏尸阁、排道、火山口、门殿、殉葬渠等诡异恐怖之所带来超强的感官刺激……
云顶天宫是一代奇人汪藏海为万奴王修建的陵墓吗?上次出现在海底墓穴中的土夫子几乎齐聚云顶天宫,两地之间究竟有什么奇怪的联系?
三叔总是在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时机出现。三叔的出现就意味着谜团的最后答案,但这些谜团意然又要追溯到五十年前,而真相远远不止这些。一切的现象表明,更加恐怖、惊悚的场景已经到来……
2008年5月6日 已读
网撒得太开,若是最后所有的悬念伏笔都抡圆了,便是经典,若不是,就只能算三流小说了。
中国 奇幻 小说 悬疑
盗墓笔记: 秦岭神树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7.7 (172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4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2
《盗墓笔记2》一部五十年前流传下来的千年古卷!最好看的盗墓小说。
朋友老痒出狱,给刚从西礁海底墓归来、在家赋闲没有几日的主人公——“我”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诡异的六角铃铛,古老的厍族,巨大的青铜树,遥远的秦岭腹地……“我”不由得跃跃欲试。
接下来,“我”和老痒二人孤身深入到神秘莫测的秦岭探险。但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各种诡异事物接踵而来,哲罗鲑,黄泉瀑布,尸阵,麒麟竭,烛九阴……
这棵巨大的青铜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是一棵许愿树,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图腾?他们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探险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和努力,可怖的人物与可憎的面孔交织出现。最后,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超乎所有想象都无法猜透,却又似乎是真实可信的结局……
够胆量就看《盗墓笔记》。
-- Summary taken from http://www.amazon.cn/%E7%9B%97%E5%A2%... --
盗墓笔记: 七星鲁王宫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Bangumi
7.7 (361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1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 / 盗墓笔记1
《盗墓笔记》神秘莫测的上古神墓、海底船墓、天宫雪墓。传说中的血尸、粽子、海猴子现身千年古墓。盗墓世家传人与摸金校尉诡异奇骇的大斗法。南北各派盗墓术语秘技大揭密。首度展现深入海底神秘船葬古墓的盗墓小说。当前盗墓小说狂潮的始作俑者之一。
五十年前,一群长沙土夫子(盗墓贼)挖到一部战国帛书,残篇中记载了一座奇特的战国古墓的位置,但那群土夫子在地下碰上了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
五十年后,其中一个土夫子的孙子在先人笔记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高手前去寻宝。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中竟然有着这么多诡异的事物: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
这神秘的墓主人到底是谁,他们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棺椁?为什么墓中还有那么多谜团无法破解?
后来发现的海底诡异船墓、秦岭上的万年神木以及崇山峻岭中的天宫雪墓与这座古墓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千古之谜?
够胆量就看《盗墓笔记》。
悲赋之秋 / 司命楼兰 豆瓣
8.9 (15 个评分) 英吉沙 / 葬尸湖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lack Happiness
有人说,这张唱片问世的那一刻便确立了它在中国极端金属发展史上的地位。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这张split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开创性。
唱片到手时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厚重感:绘制精美的封面和内页,篆书的标题,Black Happiness极具中国特色的厂标。
第一次听葬尸湖的作品时,感觉有点像Basarab或者Aaskereia这样的德国氛围黑金属。葬尸湖的音乐整体上很注重氛围。交错的吉他和键盘,大量自然声效采样,散漫的鼓点,凄凉的唱腔。很多相似的感觉在BURZUM,Summoning以及其他一些乐队的作品中出现过,却并非重现,这是因为葬尸湖更多的渗透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与内敛的情感,展现出中国古典文学所追求的残败美学的意境。乐队的另一大特点是歌词的创作,完全基于古文、格律诗甚至楚辞的形式,所使用的意象也与古诗词相似,这在中国的极端金属唱片里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不能不叫人佩服。这些歌词是由Bloodsea创作的,他在第三首歌里有一段清喉咏唱。
英吉沙乐队早些年有一首《出征》流传甚广。这支祖籍西安的乐队,几经人员变动,成了Bloodfire的单人计划,Bloodfire负责所有乐器演奏和演唱。所选四首作品的风格与乐队早先创作的BATHORY式的史诗金属相比有较大变化。在保持宏大气氛的基础上更注重细节编写,并努力融入更多西域文化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局部的旋律线条和配器音效上。歌词主要是描写关于西域古老文化的宏大意象和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想象。
综合看来,这两支乐队的技术很好,编写和创作也不错。录音效果差不多,都比较清晰,很多转折部分贝司线会变的很突出。吉他音色很单薄,失真不是很强,没有使用很多国外地下乐队流行的那种毛茸茸的高强度失真音色。
在这张split中,两支乐队的创作体现出很强的本土化。正像很多人听过以后感觉的那样,尽管他们的音乐听起来与black metal有一些形式上的相似,但已经不能算作“黑金属”了。我们需要一个新词,来描述这种植根于独特的中国文化的极端金属。
鬼吹灯Ⅱ之三·怒晴湘西 豆瓣
7.3 (55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7
琉璃厂的名家乔二爷请胡八一为他选处吉宅,聊天中,八一得知乔二爷发家于一座元代大墓,墓中“有水无鱼”。元墓真有如此神秘?
胡八一心想去湘西寻找千年内丹救多铃性命,于是向曾去过湘西的陈瞎子打探消息。陈瞎子得知Shiney杨是搬山道人鹧鸪哨的后人,不禁唏嘘感叹起自己前半生的风云岁月。
话说半个多世纪之前,正值壮年的卸岭盗魁陈瞎子伙同军阀合盗湘西瓶山元将之墓。墓中机关重重,几次均未得手,死伤甚众。于是陈瞎子联络搬山道人,告知瓶山中有千年丹丸,四处寻找耄尘珠的鹧鸪哨为之心动,决定同卸岭众盗一同发掘瓶山……
时光荏苒,两位巨盗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当初他们从湘西盗出的宝物如今展现于博物馆内,遍身的纹饰好像密码一般,无人能解……
2008年4月22日 已读
我倒是相当喜欢那陈瞎子和鹧鸪哨,不知为何,一想到这鹧鸪哨,我眼前总会浮现出年轻的大叔的倔强的脸。。。我总觉得这年轻的搬山道人,非那小姜莫能演。简直就是个浪子燕青+络逸+关小楼结合体。相传作者最喜欢的书是水浒,妈的又找到个同好了~这本书就可以看出来受其影响之深,鹧鸪哨这人,简直就是比着燕小乙的摸样写的。可惜,年轻的小姜这号尤物,几十年也未必再出得一个了。
中国 奇幻 小说
鬼吹灯Ⅱ之二·南海归墟 豆瓣
7.1 (55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7 - 10
胡八一最新一轮探险,离奇的海底古城,恐怖的幽灵鬼船,天空中下起鱼雨,海面上出现一堵巨大的水墙,匪夷所思的怪事接连出现……绝对让你大呼过瘾的一集。
南海中有处珊瑚螺旋海域,这里一年四季风暴不断,海难频发。据史书记载,在珊瑚螺旋之中曾有过一个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的恨天之国。自秦朝之后,相关记载彻底消失了,恨天国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迷踪之国
从美国治病回来的陈教授借举行家宴之机,请求胡八一去寻国宝秦王照骨镜,这面镜子的失落之地正是南海的珊瑚螺旋。众人商议过后,决定去南海寻觅失落的宝物,顺便做些“采蛋”的生意——采捞南海明珠。
—艘无人驾驶的幽灵血船出没于白雾茫茫的海面:天空中下起了鱼雨,海面上出现了一堵巨大的水墙,难道是传说中的“龙上水”?还没接近珊瑚螺旋,匪夷所思的怪事接连出现。这时,座船底舱的夹层中不时传来嘀嘀咕咕的声音,好像有人在密谋着什么,要将这帮探险者置于死地……
2008年4月19日 已读
看完第一部,已是心满意足,本不打算再看续集。不管小说电影,回避续集一向是我的原则。但无奈对湘西好奇心太盛,想读第三本《怒晴湘西》(连名字也十分诱人)一读之下发现原来续集四章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又把第二本南海归墟也一并读了。
中国 奇幻 小说
鬼吹灯之昆仑神宫 豆瓣
7.4 (99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
《鬼吹灯》是部奇书,小说中作者首创历史上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卸岭、发丘、搬山,其中摸金是技术含量最高,规矩最多的门派。“人点烛,鬼吹灯”是传说中摸金派的不传之秘,意为进入古墓之中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传这是祖师爷所定的一条活人与死人的契约,千年传承,不得破。有谚为证: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蜡,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水银癍,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故事以一本家传的秘书残卷为引,讲述三位当代摸金校尉,为解开部族消失的千古之谜,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寻找一处处失落在大地深处的龙楼宝殿。毕竟那些龙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举动,都迵异庸俗,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历史的神秘面纱正一层层地被揭开……
如何解开雮尘珠的秘密?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雪域藏地。香港古董商明叔为了寻找《格萨尔王》中传说的魔国冰川水晶尸,雇请胡八一等三位摸金校尉入藏寻找。
一行九人进入青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3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格王国遗址,寻找古格银眼,据说它是藏地的地理座标,可以断定冰川水晶尸就在喀拉米尔,而且许多线索都与雮尘珠暗合。
在喀拉米尔的龙顶冰川,独眼白狼王率领狼群守护着冰川下的秘密;九层妖塔下埋葬的水晶自在山引发了雪崩;一条隧道直通风蚀湖,这里是白胡老鱼和斑纹鲛的战场,它们到底在争夺什么,是风蚀湖的霸主地位,还是在“戏珠”?翻过湖边的山冈,一座石窟中的城市展现在眼前,城中灯火通明,死气沉沉……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 豆瓣
7.7 (128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 - 11
传闻救人性命的雮尘珠成了古滇国献王的陪葬品,摸金校尉深入瘴疠之地,再探古墓奇险。
三人穿过遮龙山下古滇国秘密地下水道,不料遭遇千年痋术机关,成千上万个奴隶制成的“痋俑”像炸弹一样倒悬在洞顶;丛林中夜现“SOS”电码,是曾经葬身此地的飞虎队队员怨魂作崇,还是献王的大祭师设下的迷局?虽然避过传说中最为恐怖的毒物,但在通往献王墓的入口——一个葫芦形的山洞中,却发现了献王喂养至今的活山神。三人一路惊险不断,最终狼狈不堪地逃出葫芦洞,却见眼前一座神话中的宫殿—“我的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