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川菜:全国山河一片红 豆瓣
作者: 愚人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6 - 9
任何人对自己所出生勾连、常有履迹的故乡,都有一种先天的热爱和依恋的情怀——当然或许应该剔除那种在故乡遭遇很大排斥,留下不快记忆的人士——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故乡并非十全十美,更非毫无瑕疵的安乐窝,尤其在目下“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的大环境下,就更是有许多令人愤懑的事情发生。巴蜀大地上——巴蜀可以身受行政区划的宰割,但文化和精神上何尝可以分离。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分离巴蜀这完全是一种文化扼杀——和中国任何一寸土地一样,正经受着目光短浅的逐利之徒的空前破坏,山川大地,满目疮痍;民俗风物,浇薄乖戾;老屋旧宅,夷荡不存;日常饮食,变味不实。诸种情形,覼述出来,可为骇目惊心。
作为一个用文字行走世界的人,当然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记载下巴蜀大地与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未有之大破坏。不能阻止头脑发热、利令智昏、贪赎好利的各级官员们带领下,以破坏为荣的“大开发”,但是我们可以用文字来哀惋这一切,使后来者还知道这个世界也曾经有过这样美好的物事,而罪魁祸首,其为谁也?愚人兄新著的《川菜:祖国山河一片红》,与其是在记述川菜的历史与辉煌,不如说更是在叹惋正宗有味的川菜的逐一变味,乃至消亡。川菜在全国乃至世界上,这么大的名声,一直未有与其名声相匹配的研究著作,我认为愚人兄这书是一个可贵尝试。因为他学理而深通文史的人——顺便说一句,愚人兄虽已移居海外,但对家乡的关注,以及对巴蜀过往历史的钩沉,可以让许多专吃历史饭的人汗颜——绝不为文字的华丽而损害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在此前的川菜的书籍都是少有的。不特如此,他也不为对川菜的科学探索,而弄得木质无文,让读者如看论文,味同嚼蜡,而是将有趣的文字与科学实证精神充分融合在一起。
素食养生谭 豆瓣
作者: 王子辉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 5
本书以不拘一格的随笔开幕式,引经据典,涉笔成趣,详述了近百种素食物料的养生价值、烹调方法、食疗应用等内容。计有叶茎蔬菜篇、根茎薯芋篇、瓜茄果品篇、谷豆制品篇、菌藻地衣篇、调和花木篇,涉及白菜、韭菜、茼蒿、莼菜、荸荠、莲藕、龙眼、莲子、樱桃、臭豆腐、豆豉、猴头蘑、冬虫夏草、竹荪、蜂蜜、香椿、枸杞子等素料多种,还插叙许多流传于民间、记载于史藉的逸闻趣事,并配有古今经典素食名图多幅。本书在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养生理念、食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营养学、烹饪学、食疗学和卫生学原理,对素食养生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使本书既有丰厚了历史文化感,广博生动的知识性,又兼备可资借鉴的烹饪理念。
挑食的设计 豆瓣
作者: 林桂岚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林桂岚在她的上一本书《设计,不安于室》中提到:落入设计圈的人都具有浪漫情怀。而在这本《挑食的设计》中她则强调被设计圈住的人的现实面
《挑食的设计》专挑饮食相关的设计物为介绍对象,从厨房的锅刀勺到餐桌的杯碗盘不等。是一本看设计师如何以设计佐味美食的设计书,也是一本看现代家庭如何以设计调和柴米油盐的家藏书。
林桂岚通过在设计各国的亲身游历,对照自己的成长背景,从东西饮食文化差异的面向入手展开独到的个人体验与观察见解,以最贴近生活的书写方式,叙写联结记忆中各阶段生活切片里的挑食设计。
设计卖的不只是外形的趣味,“使用的趣味”与“使用的方便”是现实主义者的考量。
《挑食的设计》每篇章都含“设计师的小题大做”与“设计师的同床异梦”。前者揭晓
设计师连刀把和刀身距离都辎铢必较的认
真态度,或是讲述把盘子变成折纸游戏的故
事。
而后者则是让读者瞧瞧就算是煮汤的锅子,设计师也能发挥各具风格的创意。
祝你读完这本书后在餐桌上大开眼界,胃口大开!
目录如下:
作者序 挑食的设计
前言 餐桌上的世界观:西方食器的设计风格简介
01 独立精神刀叉 万能实用筷子
02 碗住东西方的生活回忆
03 各自盘算的美食
04 从一粒蛋看世界
05 为生活,添油加醋
06 任好刀千万剁
07 掀出一锅子的吵架
08 厨房战场的小兵
09 水清,人自然就轻了
10 茶壶里的慢喝 立可的快喝
11 说是非的咖啡杯
1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微醺
后记 人要衣装 食要包装
乐饮四季茶 豆瓣
作者: 黄安希 译者: 孙晓艳 三联书店 2004 - 4
该书作者黄安希为一位日本女茶人,自幼酷爱中国茶文化。《乐饮四季茶》就是黄安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灵秀以及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依四季时空的不同变化,设计了一场场茶会、一次次茶席,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徜徉在茶的世界,浸润于山水自然之间。《乐饮四季茶》不仅引领人们品尝了春的新绿、夏的清苦、秋的芬香、冬的甘醇,更是分享了一份平和与宁静、清雅悠然的生活。
追忆甜蜜时光 豆瓣
作者: 由国庆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7
在物质极度丰裕的今天,平素里就食肥饮甘的我们,也许并不总吃糕点,年轻一点的朋友们更是不甚理解中式糕点的真正饮食文化意义,或是更倾向于西方的汉堡和众多的“派”,但是年纪稍长一些的人们却不会忘记那些传统糕点曾经给我们带来的甜蜜时光,那些花花绿绿的点心盒、点心签交织着美妙的味道,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永难忘却,而由糕点生发的许多故事在不同的年代里,也总纷纷演绎,意趣悠久。这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糕点文化发展脉络的图文书,从我国的糕点史话写起,内容涉及糕点与社会民俗生活,糕点与历史人物,与古典名著的关系,以及糕点行业演变和老字号等背后故事和轶闻趣话。南北茶食纵论古今,四方名点娓娓道来。就像书的名字“追忆甜蜜时光”,在图文并茂的多彩世界里,作者引领我们寻着那久违的绵香,集体追忆糕点带给我们的那些甜蜜的时光。
中国厨子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萨苏 同心出版社 2005 - 4
民以食为天,而这[食]之品质,就得看掂勺的厨子用心如何。
《中国厨子》,在古雅而富有民间智慧的行文里,展出出中华美食文化和烹饪技法的最高境界。却又囿于饮食,一篇篇故事在新中国外交事务的大背景下展开,宴会上谐趣横生的斗智斗勇,当然少不了厨子们幕后的一份功劳。
飲膳札記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洪范书局有限公司 1999 - 4
至於我自己这些年来所创作的《饮膳札记》,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所以看起来很像食谱,听说还曾经造成某些书店归类书籍的困扰。

不过我想,如果是为了食谱而买这本书的人,或许会感到失望。因为《饮膳札记》的内容显然跟方才提到的食谱型式有所出入。我的一些朋友看了书以後也对我说:「如果要拿这本书去学做菜,会觉得有点混淆,不够清楚。」好比材料的放法,佐料的多寡。我自己从前总觉得食谱上写佐料「酌量」是不负责的说法,现在倒真正觉得做菜并不能那麽讲究科学的。

我记得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年待在京都进修一年,有个朋友带我去大阪拜访一位日本医生的太太,她很喜欢学中国菜。半路上,我们先去市场买了材料,才到医生家。这个医生家里的厨房漂亮又乾净,尤其是墙壁上还挂了一个小黑板,他们就是要找我去做「炒米粉」的示范。没想到在切菜、放佐料时,这位日本太太十分实事求是地要弄清楚菜的长度、盐的份量;後来我写《饮膳札记》时,才深深体会到中国人做菜真的是很凭感觉的。就好比酱油,不同的品牌咸淡也不同,汤匙也会有大有小,我们又怎麽能要求一种固定的匙量呢?

所以每当朋友质疑我:「像你这种自由心证的食谱,根本是写给会做菜的人看的嘛。」我听了就给朋友一个解释:「我本来就不是在写食谱啊。」

我想,我的《饮膳札记》只是一本用食谱型式去包装的散文。
考吃 豆瓣
作者: 朱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7
本书以笔记的形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各地的风味饮食做考证和诠释,寻觅中国饮食中的文化传统。作者在穷尽大量文献的前提下,通过认真的引证、辨析和梳理,将饮食、民俗以及更加宽阔的俗文化史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既构成丰厚的知识背景,又不失浓厚的文化旨趣。从体例上而言,本书从中国民间供奉的“厨神”谈起,接着谈水、火、油、盐等基本饮食要素,再谈到饼、馒头、面条等风味主食,然后谈各地美食,最后以“满汉全席”收尾,由此构成自成一家的“中国食史”的一个版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这五千年的历史,应该说太悠久、太丰富了。对的发掘,目前还处在非常肤浅的阶段。尤其是对中国俗文化的发掘,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被中外史学家们忽略。其实在俗文化中,恰恰隐藏着极丰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饮食,其实是窥察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的窗口,饮食是非常具体生活方式。中国人好吃,中国文化的林林总总,在这个文化的窗口里,都显得特别清晰。中国文明史,其实很大部分体现在这看起来“浅薄”的具体饮食之中。遗憾的是,长时期以来,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丢失和遗弃,使我们对这一切已变得十分陌生。这种丢失和遗弃,形成文化的断裂。

本书就想通过这个俗文化窗口里的一点一滴,来细心发掘许多已被中国人自己都遗忘了的文化。这本书,严格说应该是一本笔记。其中所记,多是前人提供的文献,著者实际上“是在古文献提供的基础上不断综合、整理而已,是一种资料的收集、研究和汇编。笔记,原是中国人记事的一种重要文体。笔记利于资料的保存。古人多以笔记考古记史,现用以记俗,尽量于一点一滴之中发掘较为宽阔的俗文化史方面的内容,力争资料性与趣味性之结合,力争现象的丰富组合、反映,也算是旧的笔记文体中的一种新的尝试。

当然,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献,亦是浩如烟海。这本小书,绝不可能展示其全部,只不过几点儿滴浪花而已。

是为自序。作者

1992年7月2日

北京
寒夜客来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逯耀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是作者继《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后,专为大陆读者新选编的一本,作者在后记中称“更辑旧作,兼有新探,勒成一书,经续前编”。书中旁征博引,追索饮食渊源;文思典雅,学养与才情并茂。其笔下的饮食故事多有一份真切而醇厚的历史沧桑感。
我的川菜生活 豆瓣
作者: 石光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本书初从辣椒入手,教人“识得辣滋味”;接下来一一叙述“姜是兄弟”、“川菜中不能忽略之葱”、“大蒜影响的口气和态度”、“川菜中的清凉世界”、“一碟功夫”、“韭菜当春为君香”、“简单的回锅肉”、“牛肉加萝卜等于美食主义”……
除了川菜中道不尽的情谊,作者还收录了最地道的川菜做法,居家也能享受亲手烹饪的绝色川香。
秉持中国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统一的精神,在烹饪中,顺应自然之物的本性,怀着对人的关爱之心,追求色香味形似及营养的融合和变化,令人吃得健康、美味、艺术,为厨之道,亦是做人之道。
川菜生活,亦是百味人生。
文人饮食谭 豆瓣
作者: 范用 三联书店 2004 - 4
本书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川菜杂谈 豆瓣
作者: 车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1
《川菜杂谈(闲趣坊)》讲述了:车辐善吃、懂吃,且身经各种场面,广交三教九流,广识士夫名流,与张大千、谢无量、李(吉力)人诸先生游,又如引车卖浆之流,贩夫走卒之辈同饮食,于是车辐之美食,兼得士大夫之上流品位与下层社会之苦食。除精于食,复博闻强识于四川的文化、民情、风俗与政事,是以四川的文化名流。
什锦拼盘 豆瓣
作者: 唐鲁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什锦拼盘》内容包罗万象,谈尚方宝剑与王命旗牌、谈吃、谈名片、谈风筝、谈黄历、谈人参……文中作者还对数度造访的泰京“曼谷”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均有详细的描述。
讲吃食掌故,宇内鲜有人能堪与唐鲁孙媲美者,本书所涉广泛驳杂,恰如其名“什锦拼盘”,充分展现了作者见闻广博的特色。
中国吃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唐鲁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唐鲁孙系列:中国吃》作者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
天下味 豆瓣
作者: 唐鲁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唐鲁孙出身贵胄,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奇珍,又遍尝各省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北方味、山珍海味、烟酒味,百味不离其宗,那就是作者对往昔的人与事的无尽回忆。
肚大能容 豆瓣
作者: 逯耀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肚大能容》是逯耀东两三年中发表于报端的饮食文章的集结,大多为探访饮食的随笔。“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等篇,虽不是饮食的文章,但为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另類食的藝術 豆瓣
作者: 杜杜
佛祖食譜有甚麼特色?
福爾摩斯每天早餐吃甚麼?吃花也有十誡?
三天內如何焗製性感白麵包?
從文學、藝術、歷史、宗教、哲學出發,
以一顆求取美食的心,用心細意品嚐,
發掘各種新奇味美的食譜,
為飲食世界帶來一股驚喜。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豆瓣
作者: 阿部博幸 译者: 游慧娟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 6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由我国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主编的又一本健康宝典!!!《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作者学贯中西,医通古今,造诣精深,经验丰富。《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以“药食同源”为思路,以排出毒素为切人点,博采营养烹饪学、传统医学之精华,糅合按摩、瑜珈、气功、理疗、体疗,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炉,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食物是最好的医药》着力阐述的人体代谢毒素,人体慢性中毒,人体本身奇妙的排毒系统,及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等观点,都有其新颖和独到之处,有其科学依据。但也有一些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思考,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使用。《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文笔生动,浅近易懂,基本做到“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而且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贴近百姓,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性。愿《食物是最好的医药》能给您带来生命的春天。
早晚美食计 豆瓣
作者: [贝太厨房]工作室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6 - 11
内容提要:
在这里,早餐、夜宵的制作大法尽在其中。无论你是效率至上的大忙人,还是事必亲为的完美主义者;无论你是珍惜夜晚的安静,还是迷恋夜色的浪漫;无论你是勤快人还是懒汉,更不论你对厨艺是否在行,这里总有适合你的。反正作为一个爱生活的人,不应该以任何借口来选择不吃早晚或者在深夜饥肠辘辘,能够选择的,应该是怎样来享受这早晚和夜宵。早餐给你带来的,是一种睁开眼后就可以感觉到的幸福;而夜宵,则应该是暗夜中的一颗明星,夜色也因它而更加美丽……
早餐和夜宵,这两个一直被人忽视的角色,现在应该被你重视起来了。无论是为自己的事业有成,还是为自己的身子骨更加硬朗,这早餐和夜宵,都是不能被你从厨房中赶走的……
目录:
八分钟的早晚约会
“蛋”雅组合——蛋+馄饨
琼浆玉露——牛奶果羹
有容乃大——德式汉堡
馒头的擂台——鸡蛋煎馒头VS烤馒头片
元气组合——酸奶苹果沙拉+花生酱面包+蛋
营养组合——牛奶+全麦面包+蔬菜水果
饺子的戏法——水煎饺
早安,King!
记忆的烙印——豆腐脑
一个更比一个香——圆圆肉末小烧饼
白白胖胖菜肉包
油条岁月
至极诱惑之鲜虾云吞面
白玉净琉璃——腐竹鱼片生菜粥
浓缩的才是精华——喷香鲜肉小笼
最是难忘皮蛋瘦肉粥
功效非凡营养早餐
美色之粥——难丝虾仁青椒粥
粥也斑斓——牛肉什锦粥
营养金牌——玉米鸡蛋牛肉羹
白璧无瑕——豆腐腐竹粥
鲜美无敌——干贝菠菜羹
朴素组合——豆浆+素白菜包+水果
中西合璧——银耳莲子粥+什锦三明治
迷情夜宵
朴实素雅的肉末菜粥
果香浓浓的菠萝炒饭
菇香菇色——香姑肉丝面
飘洋过海烩意面
海滩夜幕的虾仁锅贴
清香滋补——番茄排骨粥
解馋之卷饼大法——美味卷饼
漂漂亮亮好粥一碗——莲藕瘦肉粥
沙发·音乐·一盏灯
暮气归·夜宴
侍者也尊贵——佐餐小菜
《贝太厨房》已出版图书介绍
幕后军师
好吃懒做1 豆瓣
作者: 《贝太厨房》工作室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 5
在这个世上,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第一样是我们头顶的璀璨星空,第二样则是让懒人从买菜、洗菜、择菜、切菜,以及煎、炒、烹、炸之苦中解脱出来的偷懒宝典!
懒人坐南朝北,带着挑剔的味蕾。懒人以懒为美,以食为天,懒人都是美食家。在如何偷懒和寻找美食方面,懒人从来不乏孜孜不倦的追求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让懒人做出美食的绝世秘技……
掌握了这些秘技之后,你会发现,厨房从来就不是那些只为填饱肚子而忙碌的人的独有领地,厨刀、炒勺飞舞之间同样有“偷懒的乐趣”,你还能发现,懒人自己创造出的美食“益智成分”更高!
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你可以更加开心地好吃懒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