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住去边度 - 标记
我是博学家 • 超越太阳系 豆瓣
作者: [美] 玛丽 • 凯 • 卡森(Mary Kay Carson)著 译者: 青年天文教师连线 / 何飞 2019 - 4
★★★
全球知名科学教师组织NSTA推荐优秀科普书籍
宇宙是一台时间机器,我们看向太空时,也在看向过去。也许不远的将来,你会见到真正的外星人……
21个探索太阳系外的实践活动+10位卓越天文学家的传记+丰富的补充知识资源=生动的校外课堂
……………………
◎ 编辑推荐
★ 运用高超的讲故事技巧,讲述人类走出太阳系超乎想象的太空发现史,内容扎实,来源可靠:告诉读者人类从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证实太阳系外的恒星也拥有自己的行星的过程,及其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 独特丰富的实践活动,简单易行又充满想象力:建立猎户星座的三维星图;模拟由黑洞引起的时空扭曲;制作星盘,测量月球、行星和其他恒星的纬度;使用充气气球,看看宇宙是如何膨胀的;用化妆镜和放大镜制作反射式望远镜……
★ 充足的专栏版块,提供了从各个角度了解太阳系探索史的工具:“探索时间轴”列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大事件;人物和小知识版块,记录了在天文学道路上的人类太空先驱的传记,以及文中故事涉及的必要的知识点。
★ 精美的天文学图片和不可多得的科学家工作照片,均为本书增色不少,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重温激动人心的发行之旅。
……………………
◎ 媒体推荐
本书是一部浓缩的高价值天文史巡礼。卡森在传达重大科学突破的工具和重要性方面,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高超技巧,把极为复杂的主题解释得异常清晰。本书足以匹配其姊妹篇《探索太阳系》。
——《书单》
推荐给所有对学习有热情的孩子,不仅对于夜空,还面向科学史的方方面面。本书拥有大量插图和实践活动,可以增加读者对主题的理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够加入书中伟人的行列。
——美国国家空间学会(NSS)
本书是天文爱好者的极佳参考工具。把历史故事与实践活动结合是一种新颖的讲述方法,肯定会吸引和激发青少年读者的兴趣。所配照片引人注目,图表解释直观……本书是学校图书馆或新晋天文学家的重要藏书。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
……………………
◎ 内容简介
数千年来,人类凝视着夜空,想知道那些闪烁的星光是什么?太阳、月亮和行星穿过恒星组成的夜幕,恒星本身似乎是静止的,永远固定在星座中。只有当天文学家开始仔细观察时,才有人意识到那里存在着一个迷人的、不断变化的宇宙——超越了我们的太阳系,蕴藏着红巨星、白矮星、螺旋星系、微弱的星云、黑洞……
本书追溯了人类天文知识的积累,用清晰、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从我们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我们通过空间望远镜,证实太阳系外的恒星也拥有自己的行星。你会看到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描述所观察到的金星,从而证明太阳系的日心模型;爱丁顿爵士通过对日全食的照相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书中也不忘提及诸多女性天文学家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的贡献,你会认识卡罗琳·赫歇尔、安妮·詹普·坎农、约瑟琳·贝尔-伯内尔等熠熠生辉的名字。此时此刻,空间任务和天文观测台仍在搜寻着太空,让我们跟随本书,去探索更多关于宇宙的新发现吧!
2019年2月23日 想读
我是博学家 • 探索太阳系 豆瓣
作者: [美] 玛丽 • 凯 • 卡森(Mary Kay Carson)著 译者: 张婧瑶 译 2019 - 4
★★★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儿童文学奖获奖图书
天空中的月亮和行星并不属于缥缈的神话世界,而是真实存在着的星球。也许不远的将来,你会踏上探访太阳系的行星之旅……
22个探索太阳系的实践活动+15位太空先驱的传记+30页太阳系天体指南+丰富的补充知识资源=生动的校外课堂
……………………
◎ 编辑推荐
★ 运用高超的讲故事技巧,讲述人类波澜壮阔的太阳系探索史,内容扎实,来源可靠:告诉读者人类是如何利用望远镜、卫星、探测器、登陆器等进行太空探索,及其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 独特丰富的实践活动,简单易行又充满想象力:创造一个真实的彗星模型;设计一个登陆器并保证其中放置的鸡蛋安全返回地球表面;建造、测试并发射一架火箭;观看火星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在你的厨房砸出月球陨石坑……在动手做的同时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 充足的专栏版块,提供了从各个角度了解太阳系探索史的工具:长达30页的“太阳系天体指南”,介绍了太阳系的行星及其卫星、太阳、矮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的基本特征,方便索引;“探索时间轴”列出了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大事件;人物和小知识版块,记录了在走向太阳系的天文学道路上的人类太空先驱的传记,以及文中故事涉及的必要的知识点。
★ 精美的天文学图片和不可多得的科学家工作照片,均为本书增色不少,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重温激动人心的发行之旅。
……………………
◎ 媒体推荐
深入浅出……真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太阳系指南。
——《书单》
这是一本真正的科学读物,足以引起孩子对于太阳系的兴趣。
——《圣路易斯邮报》
读起来令人手不释卷的太空探索史。
——《西雅图时报》
真正创造了一条心理时间线,让读者想要续写书中的传奇,令人耳目一新。——《科学书籍和电影》杂志
……………………
◎ 内容简介
我们现在已经很了解所属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人类登上了月球,但还未在其他行星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火星表面被锈红色的尘埃覆盖,金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一年,海王星有13颗卫星的?我们又是如何测量太阳的温度,弄清楚彗星的“核”里有什么的?
几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将望远镜转向夜空,对太阳、月亮和行星逐渐加深了了解。 随着20世纪上半叶火箭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和工程师终于能够在50年代后期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最终,人类摆脱了地球的引力,派遣宇航员登上月球,探测器也被送往最遥远的行星。本书告诉你的故事,正是人类利用望远镜、卫星、探测器、登陆器等进行太空探索的丰富历史。
2019年2月23日 想读
香港话剧史(1907-2007) 豆瓣
作者: 梁燕丽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香港话剧史(1907-2007)从表层来看,是中西文化交汇的问题,从深层来看,则是本土化和主体建构的问题。香港话剧百年史述,最重要的有四个发展趋势:一是殖民地时期的中国化,二是殖民地时期的世界化,三是回归过渡期的本土化,四是回归前后去殖民的主体建构,以及形成多元化的港派话剧风格。其中作为西来艺术,话剧本土化是核心环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化,二是本地化。百年香港话剧,是一个从世界化到本土化的过程,创造了华语话剧“全球本土化”的典型个案。全书对香港话剧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不仅在中国话剧整体格局中论析香港话剧百年的成就,填补国内香港话剧研究的相对空白;而且在华人文艺整体视野内研究香港话剧的发展问题,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多元整合,香港话剧史所提供的独特经验。
2019年2月15日 想读
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豆瓣 Goodreads
We Have No Idea: A Guide to the Unknown Universe
7.9 (22 个评分) 作者: [巴拿马] 豪尔赫•陈 / [美] 丹尼尔·怀特森 译者: 苟利军 / 张晓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2
这是一本“逆向科普”的科普书。你以为你知道的事情,其实连世界顶尖科学家都不知道。这本书告诉你那些“顶尖科学家都不知道的事情” 。但这并非一本“答案”之书。本书旨在告诉你人类最前沿科学的边界,带领你一起从未知探索到已知。
这是一本趣味和严谨并存的科普书。一个科学家,放弃科研,改画漫画。20年后,他邀请一位顶尖科学家共同创作了这本“科普未知”的科普书。
这是一本你不看就会“落伍”的科普书。为什么“黑洞” “暗物质” “暗能量”“宇宙”“平行空间”等概念对人类有着深深的吸引力?那是因为它们是“未知”的。只有未知的事物才能勾起人类强大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2019年2月13日 想读
霍格沃茨不完全不靠谱指南 豆瓣 Goodreads
Hogwarts: An Incomplete and Unreliable Guide
7.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J. K. 罗琳 Pottermore 2016 - 12
“魔法部强烈地认为,要在伦敦市中心建造一个额外的巫师车站,此举只会强化麻瓜们刻意无视魔法的决心(原本就已经够臭名昭彰了),即便魔法现象在他们面前大量涌现也一样。”—— J.K.罗琳 《Pottermore Presents》是 J.K. 罗琳的作品系列,收录了早期曾发表于 pottermore.com 的短篇文章。将 Pottermore 发表过的作品集结为电子书,带您遨游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并一探J.K.罗琳的灵感来源和角色背景,尽情享受魔法世界带来的惊喜。《霍格沃茨不完全不靠谱指南》(Hogwarts An Incomplete and Unreliable Guide)带您踏上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奇幻旅程。深入校园探险,进一步了解校园中的长驻居民及课程,并一探城堡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只要翻页,就能踏入霍格沃茨的世界。
2019年2月8日 想读
彩虹 豆瓣
作者: 吴幼坚 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 2019 - 2
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 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撰写推荐语或作序。
2019年2月7日 想读
兽之道 豆瓣
けものみち
7.5 (8 个评分) 作者: 松本清张 译者: 邱振瑞 作家出版社 2010 - 10
在“芳仙阁”工作的三十一岁女子成泽民子,其丈夫宽次因脑中风瘫痪卧床。民子一边照顾重病丈夫,一边负担生活家计,虚度着自己的黄金岁月。某天,她在某饭店总经理小泷的唆使下谋杀了自己的丈夫,并从此下落不明。刑警久恒直觉民子涉嫌重大,开始追查她的行踪。当久恒再次偶遇民子时,她己成了能掌控日本政治经济的黑社会老大“鬼头”的情妇……此时,日本政商界正笼罩在综合高速公路公团理事长自杀的阴影里,久恒深信此事是鬼头所为,进而开始追踪隐藏在鬼头身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谜团。民子一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肉体,一边也身不由己地卷入鬼头周围这场权力与阴谋的风暴中,正当她为摆脱久恒的纠缠窃喜时,意想不到的状况接踵而来。。。。。。
2019年1月31日 想读
元年春之祭 豆瓣
7.2 (56 个评分) 作者: 陆秋槎 新星出版社 2016 - 3
“从初读《离骚》,到通读屈原的全部作品,结合种种资料的记载来分析,在我看来,屈原的身份并不仅仅是士大夫,同时也是参与楚国国家祭祀的巫女,而且是自幼身着男装直至暮年的巫女。”
天汉元年,初次探访楚地云梦泽的长安豪族之女於陵葵,就以上述观点惊动了曾经执掌楚国国家祭祀的观氏一族。由于家族世代传下来的规矩,身为长女的於陵葵将作为主持家中祭祀的“巫儿”,终生不得出嫁。此番造访,她与观氏家族的幺女观露申一直关系紧张,而突然发生的连续命案,更令露申怀疑,这个外族人就是一切噩梦的源头。究竟谁才是幕后黑手?凶手的动机究竟是与祭祀活动有关,还是与四年前观氏一族的血案有关?赌上家族的名誉,於陵葵决意找出真凶……
2019年1月30日 想读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 豆瓣 Goodreads
Noticia de un secuestro
8.2 (22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林叶青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
★当马尔克斯遇上大毒枭埃斯科瓦尔
★马尔克斯历经三年走访,笔录的现实比“魔幻”更令人称奇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比我最离奇的小说还要离奇。——加西亚·马尔克斯
★《卫报》“100本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多国大学新闻学专业必读书目
★兼 具新闻记 者的详实细节与小说家的悲剧性视角,是二者的强强联合。——《芝加哥论坛报》
.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豆瓣9.2分神剧《毒枭》主人公原型,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他曾控制美国约80%的可卡因买卖,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七大富豪”之一,是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毒枭。
因惧怕被引渡到美国,埃斯科瓦尔绑架了九名哥伦比亚记者和一位政要亲属,作为和政府谈判的筹码。加西亚•马尔克斯用诗人的视角、利落的笔法,记述了人质所受的严酷折磨,以及营救者与绑匪进行的匪夷所思的谈判。
这部作品像电影般紧张激烈,充满悬念,有着新闻的严谨和令人兴奋的语言,是非虚构文学的典范之作。
·
============================
·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对于任何时代的作家来说都是显著的成就,而对于一位成书时已是六十九岁的作家而言,更是非凡的成就……这本书出现时,就连那些不喜欢书中的态度和观点的人,都同意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又写出了一本高水平、令人欲罢不能的书。许多人说他们不看完没办法上床睡觉,有些甚至承认自己觉得若是没有一口气读完,书中这些人质可能无法逃离他们的困境:他的叙述就是如此有力。——马尔克斯认定的官方传记作家、《马尔克斯的一生》作者杰拉德·马丁
如果你想理解我的境遇,就去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伊朗前总统候选人米尔·侯赛因·穆萨维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观点在拉丁美洲举足轻重。他的声望如此之大,以至于政府和革命派都信任他。——美国记者 琼恩·李·安德森
2019年1月30日 想读
宪法学 豆瓣
作者: 张千帆 编 法律出版社 2004 - 9
本书所有撰写人均为宪法学界近年来颇有造诣的中青年学者,作者的基本共识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谈论宪法学,摒弃空洞的理论和政治口号。
在内容上,本书尝试将世界宪政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宪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讲述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外宪法案例。
在形式上,本书通过“案例评析”、“法理探索”、“经典导读”和“百家争鸣”等栏目,将叙述、议论和实例点评相融会,力求生动而准确。
2019年1月29日 想读
宪法学导论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张千帆 法律出版社 2004 - 11
作为一本法学教程,本书具有普通法律教科书的特点。由于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全书将宪法学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与比较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宪法制度。
在内容上,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论,其中包括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以及宪法审查机制三章。之所以将审查机制作为概论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宪政经验普遍表明,宪政审查是宪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没有某种形式的宪政审查,宪法就失去了实际效力,宪法学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头理论。因此,和前两章一样,这部分内容具有基本与普遍意义。第二与第三部分是关于宪法学实体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结构的划分,政府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产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讨论公民权利,包括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宪法保障两章。之所以把公民权利放在国家机构的后面,部分是出于循序渐进的考虑,因为“宪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义毕竟是指政府的组织法;部分则是因为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宪法保障,实际上是指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宪法对公民权利实施的保障。
在形式上,本书将结合理论叙述和实际案例,并在适当的地方穿插“评注”(对概念或理论的说明)、“探讨”(对某些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案例”(各国著名或典型判例)、动态(中外宪政的最新进展)与“思考”(对读者提出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所注重的是有说服力的推理,而不是“正确答案”;事实上,大多数有价值的法律问题是不存在正确答案的。政府可以基于对社会影响的考虑而限制你的言论自由吗?官员可以反诉侵犯他名誉的公民吗?最高法院是否应收回对死刑的核准权?(见本书第七章)宪法是否要求私有财产受到征用时获得公正补偿?如何衡量补偿是否“公正”?对这些问题的争议本身表明,正确答案是很难发现甚至不存在的。如果你有志于宪法学,那么你所能做的只是从你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出发,尽可能为某种答案提供有力论据。当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这是为什么辩论在法律中如此重要,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法院去评判与解决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争议。
为了便于阅读,本书用脚注表示一般较长的案例名称,一般文献则用“()”夹注的形式,表明作者、年代和页码,并在全书最后附以参考文献。 对案例的原文有修改的,一律甩“[]”表示。除非特别说明,美国“宪法”是指其联邦宪法,“最高法院”是指联邦最高法院,德国的“宪政法院”一般是指联邦宪政法院。
2019年1月27日 想读
清单 豆瓣
Lists of Note
7.0 (28 个评分) 作者: [英] 肖恩•厄舍 译者: 海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内容简介
清单的出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每个人大概都曾试图通过罗列各种条目来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内心的情感。《清单趣史》中收录了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每张清单后都附有相关的图片,其中大部分是清单原件的影印本。
这124张清单跨越古今,涵盖了许多历史事件,以及名人们经 历的奇闻趣事:古埃及人请假的理由,有些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适用;达尔文的父亲对儿子事业的质疑,全因担心自己的孩子再也无法过上稳定的生活;爱因斯坦要求妻子遵守的协议,让人看完不禁开始思考婚姻的意义;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心中总有些怪诞的念头,平常的文字读来却令人浑身发冷;梦露的新年决心,大概会让人想起自己每年都列下可最终没能完成的年度计划……这些清单很少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但是它们都独具魅力和趣味,值得大家细细品位。
▼编辑推荐
人类罗列清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清单会帮助我们记住那些不想忘记的、重要的事:我们的决心与渴望,我们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我们欢笑或哭泣的理由,还有那些,我们不曾说出口的秘密。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124段迷人又难忘的记忆,带你走进清单背后那些理性的思考、巧妙的幽默,以及难以忘怀的痛与爱。

亚马逊畅销书榜作者肖恩•厄舍继《Letter of Note》(信件博物馆)之后的又一力作。

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带你回到制作者们落笔的瞬间,探寻文字背后的故事。

上百幅珍贵原稿影印件,全彩印刷,真实还原清单作者手迹。
2019年1月20日 想读
古西行记选注 豆瓣
作者: 杨建新 编 1987 - 6
古代行记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些涉及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古代行记,数量不多,得来不易。
本书所选西行记,就其起讫年代来说,上自西周,下至清代,但中间所缺亦不少。本书所收西行记的体裁、风格来说,也不尽相同,其中有的是旅行者自己所写,有的是他人根据旅行者的口述、笔录和有关资料整理而成的,有的是日记形式,有的则采综合叙述。
本书还选辑了这样一些著作,如《穆天子传》、贾耽的《四夷路程》、陈诚的《西域蕃国志》等。
本书的任务,主要是把分散的、饶有趣味而且极有学术价值的西行记汇集起来,方便读者,并引起更多的人对我国西北地区史、地理的兴趣,激发人们热爱西北、开发西北的热情。
2019年1月10日 想读
STEM-神奇的家庭科学实验室 豆瓣
(美) 雷奥妮萨·阿迪宗
作者: (美)本·R.戴维斯 译者: 贾映雪 一米阳光童书馆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8 - 11
【编辑推荐】
★ 通过科学实验的形式教会孩子一种学习方法,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大知识点融为一体!
★ 打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形成较强的思辨能力;
★ 每一个章节会有主题介绍和实验活动,聚焦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让孩子通过主题讨论,操作实验,总结分析三个步骤进行科学实验;
★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自然地延伸和扩展他们的学习内容!
美国小学科学课,不出国门在家就能上!
【内容简介】
《STEM-神奇的家庭科学实验室》不是一套简单的科学实验产品,而是一套帮助孩子建立科学思维的专业课程。在本套产品中有2本专业的美国小学科学课教材:《为什么科学很重要》和《在动手实验中学习科学与数学》,62个实验、37件实验工具、26个知识点、7大科学思维技能。除了提供了专业的实验操作方法,还有安全环保的实验工具,更重要的是,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STEM教育经验,将STEM的精髓进行提取,通过三大科学养成步骤:实验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帮助孩子在不断探索和实验中建立起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1月9日 想读
大清留美幼童記 豆瓣
作者: 錢鋼 / 胡勁草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03
一八七二年到一八七五年,大清王朝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年齡在九歲至十五歲的官費留學生,遠涉重洋,踏上美國的土地。曾國藩和李鴻章說,這是「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 ...
「留美幼童」被「召回」後,親身經歷了近代中國的風雲激盪 ... 他們中,有中國偉大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有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有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 ... 清政府是如何作出這些決策的?幼童在美國經歷了怎樣的生活?他們回國後走過了怎樣的路?他們有怎樣的歸宿?他們對近代中國的發展有什麼重要影響?歷史的吊詭叫人唏噓不已 ...
他們的命運,離奇且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而憂傷 ...
2018年12月27日 想读
万物皆数 豆瓣
7.9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译者: 孙佳雯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已被译为英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6种语言
法国亚马逊科学史分类第1名
获法国数学期刊Tangente图书奖
……………………
◎ 编辑推荐
★ 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独立的存在?
数学家是创造者,还是发现者?
·鹦鹉螺的外壳、松果的正向与逆向螺纹……数学原理是否掌控着自然选择的最优解?
·数列基本性质的几何表示,何以构成美妙丰富的曼德博集合?
·史前时代的制陶工匠已经发现了让花纹保持不变的全部7种几何变换
·阿拉伯的艺术家们先于定理一步,在阿尔罕布拉宫留下了有且仅有的17种几何密铺
·GPS导航仪发出的“向左转、向右转”指令,是使用正弦或余弦计算得出的即时结论
追寻人类历史上的提问者、研究者,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奇妙与优雅
★ 在复杂的研究对象与简洁的表达式之间建立令人目眩神迷的联系,即数学美之核心
·美的定理是朴素的,没有冗余的边角料,没有随意的例外,也没有毫无用处的差别
·美的定理是大音希声,是用几个字概括的真理精髓,是无懈可击的完美
……………………
◎ 媒体推荐
“带上你的背包,睁开你的双眼,集中你的精神:你已经准备好了踏上米卡埃尔·洛奈邀请我们一起体验的这段美妙旅程。”
——《法兰西西部报》
“这本书是一场大冒险。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清楚地为我们讲述了‘才华大爆炸’,不仅描述了我们物质世界的现实,并且能够预测其未来的走向。”
——《法国世界报》
……………………
◎ 内容简介
你观察过鹦鹉螺的外壳吗?注意过松果表面的螺纹吗?侦探剧中确定嫌疑人位置的三角定位是什么原理?阿尔法狗的算法与数学有哪些关联?
在史前时代,数学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出现的。数字被用来计算羊群的数量,几何图形被用来测量田地并绘制道路。自那时以来,很多艺术家、创作者、匠人或者单纯的梦想家和好奇者,在无意中踏入了数学的领地。他们是不自觉的数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提问者、最早的研究者、最早的头脑风暴践行者。如果想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必须追随他们的脚步,因为一切正是因为他们而起。
本书将引领我们穿越回史前时代、四大文明古国、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带领我们漫步于巴黎卢浮宫与发现宫。作者巧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或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数学之美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
“大部分人是喜欢数学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门学科。”如果你从来没有了解过数学,如果你讨厌数学,何不考虑给这门学科第二次机会呢?跟随作者回顾这门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最迷人的学科发展至今的曲折历程,认识那些通过意外发现和奇思妙想而创造了历史的人。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2018年12月23日 想读
上帝的图书馆 豆瓣
The Library at Mount Char
7.7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司各特·霍金斯 译者: 孙加 天地出版社 2016 - 4
当代美国,弗吉尼亚州。
一片普普通通的住宅区里,有一幢普普通通的房子,里面便是上帝的图书馆,现任上帝“父亲”六万年来积累的知识存放其中。而现在,父亲失踪了。
他的孩子们将展开可怕的竞争,争夺图书馆的控制权。因为,拥有这座图书馆的人,可以完成各种奇迹,包括改变星星运行的轨迹、熄灭太阳、创造自己的宇宙——
也就是,成为下一个上帝。
2018年11月9日 想读
假面的告白 豆瓣
8.4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木馬文化 2002 - 1
《假面的告白》1949出版,是三島的第一本為自己做精神分析的小說。這部作品被川端康成譽為「1950年代的希望」,確立三島新進作家的地位。在書中,他希望找到自己對死亡偏好的根源,後來他找到的是他的同性戀傾向。
三島在給一位編輯信中提到:「這次寫的小說,是我生平第一本私小說。」在這本半自傳的長篇裡,三島並沒有把假面自覺當作假面,他只是對喬裝產生興趣,因而陷入表演的慾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不得不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此書正是一座青春情慾的紀念碑。
三島在書裏告白了二件事,一是自己的初戀,二是自己的同性戀事實。三島認為自己的告白是赤裸裸的告白,毫無虛假成分。戴上假面,便於告白,先告訴讀者這是虛構,其實骨子裏是真實的。
《假面的告白》正是作者的自白書,書中提及了他的家庭、孩提時代的生活、少年時代的戀愛經驗、對生活的感覺;經歷過二次大戰、日本混亂的歲月等。
2018年11月6日 想读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豆瓣 豆瓣
作者: 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 2018 - 10 其它标题: 印刻文學生活誌 2024年2月號:奇萊傳奇──楊牧;1624 世界與臺灣相遇的起點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
2018年10月1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