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住去边度 - 标记
天生变态狂 豆瓣
The Psychopath Inside:A Neuro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Into the Dark Side of the Brain
7.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詹姆斯·法隆 译者: 瞿名晏 群言出版社 2015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2018年4月18日 想读
沈志华冷战五书(套装共5册)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九州出版社 2012
《大国对抗:冷战的起源》:
本书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导致了美苏等大国之间的对抗,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中苏结盟:冷战的转型》:
本书介绍了冷战格局在亚洲的转型,即中苏结盟及其带来的远东格局的变化,重点为中苏高层之间在建立同盟问题上的博弈,同时对于中苏结盟之前苏联对我国新疆的政策,中苏结盟的经济背景及苏联对我国的经济援助,以及受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的对台作战问题和朝鲜战争问题都有所涉及。本书还附有大量有关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过程和条约文本的解密档案。
《朝鲜战争:冷战在亚洲》: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发表的关于冷战在亚洲的论文汇集。文章描述了冷战在亚洲的具体表现形式,冷战在亚洲的发展、演变和深化,以及对世界局势和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指出大国之间利益争夺和矛盾冲突是造成冷战的深层原因。
《脆弱的联盟:冷战中的盟友》: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发表的关于冷战中的盟友研究的论文汇集。文章以建立同盟的国家间的关系发展和演变为线索,深入分析冷战在亚洲的发展。随着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延续,冷战成果在亚洲得到进一步巩固。
2018年4月17日 想读
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豆瓣 谷歌图书
一枚の絵から 海外編
7.8 (16 个评分) 作者: [日] 髙畑勋 译者: 匡匡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8
在《一幅画开启的世界》中,日本国宝级动画电影大师、吉卜力三驾马车之一髙畑勋,凭着六十多年来对艺术的喜爱流连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并甄选出31幅作品,与我们分享和它们相逢的乐趣,呈现其背后的故事。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名画,如马蒂斯的《舞蹈》、波提切利的《持石榴的圣母》等,也有不为人熟知的画作,如印度民俗画《舂米的人》等。这些作品皆是从这些私人的选择和介绍里,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艺术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对画作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以从中了解这位动画电影巨匠美学原点。
2018年4月16日 想读
圣殿春秋 豆瓣 Goodreads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9
《巨人的陨落》作者肯•福莱特开山之作 荡气回肠的历史惊悚悬疑小说
全球销量过亿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英格兰第一座哥特大教堂建造引发善恶较量
谋杀、叛逆、纵火和残暴肆虐的王权阴谋
情欲、贪婪、狡诈和欺骗交织的兄弟阋墙
即使天堂不在,把教堂建造起来
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2018年4月9日 想读 这书都出手游了
中国游记 豆瓣
7.4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施小炜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3
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亲历的中国印象,村上春树《1Q84》译者施小炜传神翻译
————————————————————————
日本大正时代文豪,以《罗生门》等闻名世界的作家
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漫画笔法勾勒中国的浮世男女
剧本、对话、书信、手记等多种体裁,变幻跌宕的阅读体验
————————————————————————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之托,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多体裁游记。书中语言可读性强,又富于变化,口语和文言夹杂,变幻多姿;体裁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文体,虚实掺杂,叫人读来颇觉新鲜。芥川龙之介这种别出机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写作风格,使这本游记较少呆板的平铺直叙、风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艺的、甚至漫画的笔法,表现中国见闻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发的情绪和思考。著名译者施小炜经过长时间精心而传神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著风格,将芥川龙之介语言、体材上的变化,完美展现在译文之中。除了文学价值外,本书还保留了芥川龙之介拜访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名人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日本文坛短篇圣手、“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心怀巨大期待的访华之旅**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作家,以《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等作品闻名于世界,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作为“尚注重汉学修养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芥川龙之介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能作汉诗,也曾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创作多部短篇小说。文化上的认同使他对这次访华之旅心怀期待,然而当时中国的现状让他心中产生巨大落差。对中国既爱且失望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中国游记》中。
**著名翻译家施小炜精心翻译,力图再现原著体裁、语言上的变幻风采**
译者施小炜在《译后记》中说:“在这部游记中,芥川力避平铺直叙的呆滞、俗套,运用了对话、书信、戏剧、手记等多种体裁,跌宕多姿,变幻有致,读来颇觉新颖。而在文体上,《北京日记抄》的全文,以及《上海游记》、《江南游记》的部分章节,则又有意采用拟古文体写成,即基本上是文言文的形式,词汇上却间或使用一些现代语汇,与整体的口语文体形成奇妙的反差,酿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以往译本多侧重本书的史料价值,本书译者施小炜则从文学立场发掘文学上之价值,充分呈现出一个与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不一样的作者形象。
**以戏谑与调侃之笔,勾勒1921年中国的浮世与风光**
不同于学者游记的严肃与刻板,芥川龙之介的游记更多是从主观兴趣方面落笔着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也多创作倾向,部分篇章可作为小说阅读。比如他见辜鸿铭,对两人交谈内容草草略过,却以一排“老老老老……”将辜鸿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活现在读者眼前。至于他描写山水、风景、人情、世风,也从不呆板描摹或叙述。这是小说家游记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芥川龙之介个人的文学追求。
————————————————————————
像他那样高深的教养,优秀的趣味,以及兼备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恐怕绝无了。
——日本作家 菊池宽
我想让中国的青年更多读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后再译一些。
——中国作家 鲁迅
如果要在日本找个可以与西方的卡夫卡相对应的人,就是芥川龙之介了……芥川最著名的当然是小说,但就像卡夫卡一样,随笔和书信对于揭示其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中国作家 止庵
他的创作是他学识与才华的化身。
——日本文学评论家 吉田精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领域。
——日本学者 中村真一郎
2018年4月9日 想读
庆熹纪事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红猪侠 中信出版社 2006 - 6
名列当今中国网络小说十五强、网络武侠排名第二江南做序,诛砂插图。
属于依托于历史但是架空在历史之外,更纯粹、更彻底、更真实、更细腻,秋水一样的人物,在萧瑟的皇庭中演绎的江湖故事。逼真的历史感、浓郁的宫院气、辗转的倾思纷争、凄冷的落日京城,那个原先叫颜久,后来更名辟 邪的少年,只露一回青衫的背影,就使人终生难忘。
《今古传奇·武侠版》、《今古传奇·奇幻版》、《幻王》杂志联袂推荐,新浪读书频道、九界文学网站、龙的天空文学网站,推荐阅读。
身为深宫中一介贱役的辟邪,却似乎有着辅佐皇帝撤回藩地、驱逐匈奴、平定天下的志愿和才华。隐藏在他背后的家庭仇恨,更令分他的行为琢磨不定。宫廷内外,大江南北,与藩王、父亲旧部周旋,上下纵横令他声名鹊起,实权渐握,不久就有青袍总管之称。渐渐聚集在他周围的,更是各类青年才俊。一切繁华说不尽的得意之际,他却依旧寂寞清冷,只有寒州相识的明珠令他心头温暖,只有离水中杀出的雷奇峰令他势血沸腾。
终于匈奴来犯,各路藩王各怀鬼胎,企图从中原与匈奴的战果中分得一杯羹,中原前途叵测。就在执钺的亲王与大将军之后,皇帝也即将亲征北疆。
然而在大军即将开拔的那一刻,依旧有无数的谜团将交织在未来的刀光血影中。藩王们甚至皇帝的亲兄弟成亲王无不蠢蠢欲动,而抚养辟邪长大的七宝、乃至辟邪本人,他们的目的还远远深藏在冰峰之下……
2018年4月3日 想读
夏日终曲 豆瓣
Call Me by Your Name
8.5 (17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安德烈·艾席蒙 译者: 吴妍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 3
2007年出版以来长踞《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书店、Goodreads各种畅销书榜单。
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荣获2018年第90届奥斯卡大奖4项提名,由金牌导演、编剧詹姆斯·艾沃里担任编剧,并由好莱坞新生代影星“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主演。
十七 岁的爱情以身饲火,三十七岁时却温暖余生
睽违二十年的漫长告白: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 ~~~~~ ——————
意大利里维埃拉,一个夏天,十七岁的少年埃利奥遇到大他六岁、前来意大利游历的美国大学生奥利弗。 两人彼此着迷、犹疑、试探,渐渐地,情感在流动中迸发。
这场邂逅虽然为时只有六周,却给男孩留下了一生的印记,因为在那个闷热的仲夏,他发现了此生再也无法寻找到的东西 ……
2018年3月30日 想读
码书 豆瓣
The Code Book
9.1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西蒙·辛格 译者: 刘燕芬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 3
3000年来,人类智慧的另类对决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西蒙·辛格经典力作
BBC推荐科普读物、密码学必读入门书
◎ 编辑推荐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西蒙·辛格继《费尔马大定理》之后呕心沥血的又一佳作——3000年密码战争极简史,精心动魄的故事,通俗讲述密码技术的进化过程。
本书不仅是一本密码科普书,更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科学书——在激烈的商场战争和军事战争中,谁掌握了密码学上优势,谁就能透视对方的底牌。为此,各个学科的顶级人才都投入到密码战争中,涉及学科包括且不限于:语言学、统计学、数学、通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
◎ 内容简介
自有文字以来,密码就随之诞生,破解密码一直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们不可抗拒的诱惑。编码和解码的战争持续了3000多年,本书作者剖析其间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秘,白描一群改变历史的幕后人物,为你呈现密码世界的神秘洞天。在漫长的密码战争中,破解者的每一次胜利,都导致了新的编码法的诞生,将人类科技文明推向不可思议的极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电脑甚至于令人瞠目结舌的量子密码。这场战争远未结束,势必将人类推到一个更加辉煌的文明阶段。
作为BBC资深的制作人,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战役,其实都是密码的故事。翻开本书,给你看一段历史的真相。
◎ 媒体推荐
“几个世纪以来,密码的故事都让人神魂颠倒。这类故事总是与阴谋诡计、政治欺骗、军事秘密、学术竞争息息相关,在《码书》中,作者也给大家讲述了这类故事。”
——《时代》
西蒙·辛格善于把令人害怕的数学世界说得和小孩游戏一样简单,这能够吸引许多有数学恐惧症的读者。
——《每日电讯报》
本书讲述了从密码怎样被创建到它们怎样被破解的故事,以及围绕它们而产生的种种诡计。
——《纽约时报》
2018年3月28日 想读
民主在美国 豆瓣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作者: 阿勒克西·德·托克维尔 译者: 秦修明 / 李宜培 2013 - 6
《民主在美国(套装共2册)》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民主在美国(套装共2册)》上卷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2018年3月26日 想读
联邦论 豆瓣
作者: [美]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等 译者: 谢叔斐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联邦论》被称为解释美国宪法的圣经,它是18世纪80年代数位美国政治家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所写作的有关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的评论文章的合集,共收有85篇文章,主要要对美国宪法和美国政府的运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和阐述,是研究美国宪法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政治领袖们如何看待“民主政治”的本质,以及如何达成实际可行的运作方式。
2018年3月26日 想读
清朝的国家认同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刘凤云 / 刘文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新清史着重强调了清帝国与众不同的满洲元素及其独特性质,倾向于从边缘的观点审视清史。或从满洲及清的形成,八旗制度的内部结构及其作用等,来判定清朝有别于中原王朝的朝代特征;或把清朝置于内亚的空间,放大可汗体制对清朝的影响,但其否认满族的汉化过程,否认满汉双向互动中的民族融合与文明共生,显然难以让人信服。本书除了选辑国外新清史研究代表性论著,还汇集国内学术界的相关论述与评议,对前者的某些理论进行尖锐剖析,期待以此深化中国史尤其是清史研究。
黑帮的逻辑 豆瓣
作者: [美]大卫•斯卡贝克 译者: 李立丰 2016 - 11
本书挑战了大众普遍持有的监狱帮派会助长种族歧视现象和暴力行为的看法,与一般人的想法相反,监狱帮派的制度实际上减少了监狱中的暴力行为。作者遵循理性选择传统,对监狱帮派作了大量的**手描述,包括帮派是怎样精密组织(甚至有成文规章)来规范监狱黑市、裁决冲突、平衡囚徒与狱警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监狱亚文化以及帮派政治问题,试图阐释帮派为何会形成、精密的结构对其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监狱帮派又缘何会拥有左右甚至是高墙之外的犯罪的力量。
2018年3月20日 想读
远山淡影 豆瓣 Goodreads
A Pale View of Hills
8.0 (27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张晓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
2018年3月2日 想读
长夜漫漫路迢迢 豆瓣 Goodreads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9.5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尤金·奥尼尔 译者: 乔志高 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5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尼尔,开始撰写在内心深藏多年的自传戏《长夜漫漫路迢迢》。他决心将自己家中不可告人之事毫无保留地诉诸笔墨。往事如幽灵般纠缠不休,逼他非写不可,否则永远不得安宁。这部自传性剧作成为奥尼尔代表作。按作者本人的要求,这部作品在他去世后,直到1956年才首次上演。
2018年3月2日 想读
独裁者手册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8.9 (151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 [美] 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译者: 骆伟阳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5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
不得不提,对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的人来说,《独裁者手册》都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政治领域的政治还是商业界的政治,无论是在独裁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
2018年2月26日 想读
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爱德华·吉本 译者: 黄宜思 / 黄雨石 商务印书馆 2002 - 4
本书详细的讲述了几次大规模的入侵、帝国在西部的终结、意大利概况、查士丁尼的时代五、神学的影响、伊斯兰教的来临、东部帝国的衰亡、十字军东征、罗马帝国的终结、中世纪的罗马和文艺复兴的曙光等内容。
2018年1月30日 想读
三国志(全五册) 豆瓣 Goodreads
9.3 (14 个评分) 作者: 裴松之 注 / 陈寿 中华书局 2011 - 10
《三国志》的版本很多,常见的有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当今最为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以上四种版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代以来所有专家考证修订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善的版本。
2018年1月30日 想读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豆瓣
9.2 (41 个评分) 作者: 万绳楠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8年1月30日 想读
西方哲学史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梯利 译者: 贾辰阳 / 解本远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 1
《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 增补修订版)》是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史专著,即使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家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在它以后,卷轶繁多的哲学史才开始陆续出现。我们读这本书,是因为梯里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的哲学史类书籍,充其量只是“历史上的哲学”,只是罗列了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他们提出过的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梯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系统而有机地加以诠释、解析。因此可以说,梯利的著作是这样一部著作:他以哲学史家的远见卓识,生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我们阅读历史、研习东西方文化、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读之书。
2018年1月15日 想读
无敌舰队 豆瓣
The Armada
8.3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加勒特·马丁利 译者: 杨盛翔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普利策奖获奖历史著作
非虚构历史写作典范
………………
普利策奖颁奖辞——本书是一流的历史作品,同时也是高超的文学作品。
………………
※编辑推荐※
☆史料运用手法纯熟,与叙事主线完美融合。
☆人物刻画深刻立体,篇章安排张弛有度。
………………
※内容简介※
本书在16 世纪整个欧洲天主教与新教势力进行激烈斗争的大背景下,对1588年发生在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著名海战进行了精彩描写,作者将丰富学识、清湛文笔以及精致的谋篇布局完美地融为了一体,使本书至今仍是关于这个主题的经典著作。
全书以苏格兰玛丽女王受刑开篇,精彩记述了英格兰、西班牙、法国、尼德兰、教皇国等多方势力相继做出的回应,清楚交代了各国盘根错节的外交关系以及复杂微妙的政治局势,最终聚焦在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内展开的一系列海战,刻画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海盗德雷克、无敌舰队总司令西多尼亚公爵等性格鲜明的人物。
作者将丰富的一手史料和大量二手著作冶于一炉,不着痕迹地加以巧妙运用,使历史细节、学术成果和叙事主线紧紧贴合,做到了雅俗共赏,堪称基于严谨研究的历史叙事作品中的典范。
……………………
※学者&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罕见而绝妙的书,精彩易读,像小说一样。在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上,马丁利的研究方法无比新颖、令人兴奋,所涉及的宽广范围和学识的权威性令人印象深刻。──J. E. 尼尔,英国历史学家
本书由最优秀的精研16世纪历史的专家写就,剪裁得当、构思精巧,处处栩栩如生,既真实又充满生气。──《星期日泰晤士报》
清晰易懂、引人入胜、文笔出众。──《观察家报》
研究这个时段的历史学家,无论是海军史专家还是政治史专家,都无法忽视这本书,它一定会跻身这个主题的著作的经典之列。──《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别出机枢,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达到了可敬的平衡,是关于伊丽莎白时期最著名的历史插曲的全新记述。──《历史》
2017年12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