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跟着唐诗去旅行 (2021) 豆瓣
6.2 (8 个评分) 导演: 李文举 演员: 西川 / 郦波
5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邀请著名诗人西川、作家六神磊磊、学者杨雨等人出任“旅行者”,沿着唐代诗人的行走路线,寻访曾经的唐诗现场,回望唐诗的山河,感受中国大地上今天正在发生的变化,追寻中国人的诗意生活。摄制组兵分五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前期调研,采访了64位专家学者,勘查外景地58个,dianshiyu.com足迹遍及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自治区,寻访到大量的唐诗现场和珍贵的历史遗存。目前,摄制组已经全面完成文稿创作工作,开机仪式后,大规模的拍摄工作将随之启动,完成在四川、重庆、湖南等地长达半个月的“旅行式”拍摄。
2021年11月28日 看过
低于预期。寻访人似乎都很用力但始终没有融进来(就第一集还不错,感觉西川走哪儿都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里),和当地人的互动也有点尬,比如杨雨那集,在草原问大妈还有多远时,大妈都没抬眼看她;再比如鲁大东那集,和当地的文人聊天,也只是「对对对对,是是是」,说不出什么干货。像是中央文工团干部下乡慰问,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的感觉。以及,看到其他人在吐槽不经意间的大特写镜头,我觉得也是有点突兀。
历史 文化 旅行
行疆:西域远征 (2018) 豆瓣
导演: 况露 演员: 况露
其它标题: 行疆摩旅季:西域远征
摩托车旅行+无人机航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7年7月,况露骑着摩托带着无人机踏上了他的第一次摩旅,同时也是他第一次航拍创作。这次旅行耗时62天,骑行14000+公里,途经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主题直指大西北:西域远征!这次骑摩托车南北穿越了罗布泊,独自完成了阿里大中线的挑战,期间拍下了2T+的视频素材,这个短片融合了旅行途中大量的航拍集锦和不同视角的记录镜头,只为展现一次不一样的航拍摩旅,纪录片正片接下来会陆续放出,敬请关注期待!
锵锵行天下 第二季 (2021) 豆瓣
9.3 (106 个评分) 导演: 缪双蔓 / 窦文涛 演员: 窦文涛 / 周轶君
节目是一档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窦文涛与嘉宾驾乘房车,穿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深入广袤大漠的神秘角落,在旷野和星空中,以灵魂交杯,探索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关心的话题;向观众展现中国西北神秘而辽阔的浪漫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他们关怀人性,探求未知,输出知识;以性情之真,思维之乐和语言之美,启发认知,传递能量,点燃心灵。
2021年6月14日 看过 下季直接做成露营吧,沙漠、林间、峡谷、草原、海边、山脚…
旅行 综艺 脱口秀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欧洲季 (2016) 豆瓣
导演: 杨帆 演员: 杨帆
全新版《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欧洲季》是由爱奇艺出品,杨帆工作室制作的全国首档记录90后青春之梦、神秘奇缘环球摩旅的大型纯网品质旅行真人秀,将于8月17日爱奇艺每周三20:00全网独播,每周一集。生于1990年10月5日的杨帆是一名传奇的90后,外形酷似张震岳的他13岁在父亲的支持下辍学,骑行2000公里去拉萨,同时拿起摄像机,开始他的环球人生之旅。在野蛮生长的日子里,杨帆萌发了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念头。在全新版《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欧洲季》中,杨帆再度出发,他从立陶宛开始拜访欧洲12国,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12个年轻人中,有创业者、艺术家、运动员、新移民、富二代以及留学生等,每一次寻找以及每一个故事都道出了这个世界上青春的多样性。他们和杨帆一起,展现了这个世界上最酷的青春力量。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2015) 豆瓣
8.4 (25 个评分) 导演: 杨帆
2012年7月14日,杨帆骑着一辆长江750挎斗摩托车,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同时寻找和他一样生于1990年10月5日的人,拍摄生于同一天,却各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异域生活和人生梦想。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一万三千公里的追寻,杨帆共找到了23个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最终进 入纪录片中的有17人,分别来自蒙古、俄罗斯、芬兰、越南、冰岛、爱沙尼亚、波兰和比利时。这些“另一个我”中有热爱重金属的孤儿,有刚失恋的浪漫女孩,有多才多艺的说唱歌手,有莫斯科时尚前沿的调酒师,有爱写诗歌的叛逆女孩,有妥瑞氏综合症的患者,有学校赛车队的工程师,他同时也是冰岛大学生的掰手腕冠军。他们有的还在大学深造,而有的已经开始了在社会上的打拼,甚至有的已经当上了妈妈。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起点,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性格和思想也大相径庭,透过同一个生日的人这扇窗口可以窥见人生的丰富多彩。《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旅行的故事,是一次车轮丈量世界的壮举,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缘分的故事,是奇遇、邂逅以及相逢的极致呈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成长的故事,是21世纪90后一代人的集体写真和青春对话。
唐蕃古道 豆瓣
作者: 张安福 2020 - 1
唐蕃古道是因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而闻名中外的一条内地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本书通过实地对唐蕃古道沿途的石头堡城遗址、日月山唐蕃分界碑、玉树文成公主庙,西藏的卡若文化遗址、藏王故里、拉萨大小昭寺和布达拉宫、山南雅砻河谷的藏王墓等遗址的考察,将沿途文化遗存与历史相结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成果形式,是一部了解唐蕃关系的重要读物。
同时,唐蕃古道也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地的重要通道,成为“一带一路”的西南通道的现代交通网络一部分。
与弩哥同骑 第二季 (2017) 豆瓣
Ride with Norman Reedus Season 2 所属 电视剧集: 与弩哥同骑
演员: 诺曼·瑞杜斯 / 杰弗里·迪恩·摩根
Follows "The Walking Dead" star and motorcycle enthusiast Norman Reedus as he hits the open road to explore local biker culture and celebrate the best and brightest collectors, mechanics and craftsmen around the country.
2019年9月9日 看过
感觉骑行的镜头比第一季少了,也基本不介绍摩托车了。
公路 旅行
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 (2018) 豆瓣
9.1 (120 个评分) 导演: 温姬彦 / 苏雷 演员: 窦文涛 / 许子东
《锵锵行天下》是腾讯新闻出品的一档海外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窦文涛作为节目主持人,与其老友嘉宾们摒弃传统圆桌对谈的形式,以独特视角、个人化感受、多维度信息的智者对谈旅行方式,从棚内到户外,走向世界,知行合一。 窦文涛与周轶君、许子东、吴军等嘉宾将开启土耳其与希腊两个迷人国度探索之旅,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杯,通过宏大叙事和高密度知识点的输出,拓展网友的认知未知圈。
石原里美的南德浪漫纪行~森林、人类与艺术以及挑战明天的故事~ (2012) 豆瓣
石原さとみが巡る 南ドイツ浪漫紀行~森と人と芸術と…明日に向かう挑戦の物語~
演员: 石原里美
其它标题: 石原さとみが巡る 南ドイツ浪漫紀行~森と人と芸術と…明日に向かう挑戦の物語~
いまだ閉塞感の残る現代において、次なる一歩を踏み出すために、
人はどのように変わり、どれだけ前進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しょうか。
今回は“前進”をキーワードに、明るい未来に向けて努力を惜しまない人たちに迫るヒューマン・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をお届けします。この番組を通じ、未来に向けて“前進”するためのヒントを得て、一歩踏み出すきっかけになってほしいとの願いを込めて制作します。
森が出来、人が誕生し、芸術が生まれました。 私たちが暮らす地球は、長い時間をかけて少しずつ前進し続けてきました。そして今も前進し続けています。
今回、女優の石原さとみは、「STEP FORWARD~前進、その先へ~」をテーマに、環境・教育・芸術の世界で夢を実現するために、明日への一歩を踏み出した浪漫溢れる南ドイツを旅します。
旅の始まりは、ドイツ南西部に広がる“黒い森”と呼ばれる森林地帯。この地で、肝っ玉母さんが切り盛りする農家での民泊体験“エコツーリズム”。
そこでドイツの伝統的なパンやチーズ作りを体験します。他にも、いち早く環境問題に取り組んだドイツ南西部の街の試みなども紹介します。
また幼児教育先進国ドイツで、教育界に新たな一歩を踏み出した園舎を持たない「森の幼稚園」を訪問。そこでは、自然の中で様々なことを経験し学ぶ園児たちの素顔に触れます。
さらに芸術の街ミュンヘンでは、260年の伝統を誇る焼物にあって常に新しい作品を生み出し続ける王家の御用窯ニンフェンブルク陶芸工房で絵付けに挑戦します。
果たして、どんな作品が出来るのでしょうか?
さらに、名門バイエルン国立バレエ団でプリマを夢見て、挑戦を続ける若き日本人バレリーナを訪ねます。世界中から集まるトップダンサーの卵たち。
彼女たちは、バレエ団の寄宿舎で共同生活を送りながら日々稽古に励んでいます。そんな日本人バレリーナの初舞台を観覧することに…。
石原さとみは、南ドイツで夢に向かって前進し続ける人々と出会い、夢や浪漫そして溢れんばかりの情熱を体感していきます。
追寻圆仁的足迹 豆瓣
作者: 阿南史代 五洲传播 2007 - 1
圆仁是日本入唐求法的高僧,在近十年间足迹遍及中国七省,用日记体裁写成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之一。 日本学者阿南史代女士旅居中国期间,沿着圆仁当年的足迹展开文化考察,以自己独特的“踏勘+采访+拍摄”的方式,记录了与高僧生活相关的佛教遗迹、奇妙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公元807年,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派遣遣唐使,本画册的出版,也是为了纪念这一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1400周年。
边境 近境 豆瓣
辺境・近境
7.6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8
《边境·近境》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90-1995年,游历地区有墨西哥、美国、中国以及日本,其中1991年的中国东北之行是他唯一一次的中国旅行,激发了他后来创作其最大规模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的灵感,《边境·近境》对他的创作生涯意义犹为重大。
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最后一周 (200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One Week
8.2 (26 个评分) 导演: 麦克·迈克高文 演员: 乔舒亚·杰克逊 / 莲妮·芭拉班
其它标题: One Week / 一周
本•泰勒(乔舒亚•杰克逊 Joshua Jackson 饰)被告知身患癌症,即使治疗存活率也只有10%。心灰意冷的本买了辆摩托车,暂缓与未婚妻萨曼萨(莲妮•芭拉班 Liane Balaban 饰)的婚礼,瞒着父母独自一人踏上了西行之路,立志遍游途中的加拿大平原小镇,与所有巨大的地标合影,直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并寻找儿时的“格朗普斯奇兽”。旅途过程中,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理想,包括未竟的作家梦。在中部的班夫国家公园,心急如焚的萨曼萨终于飞来请求本返回多伦多进行治疗,却发现二人的感情也出了问题。固执的本继续西行,直到终于发现旅行的意义。
2016年6月4日 看过
无聊。
旅行
斯坦因中国探险手记(全四卷) 豆瓣
作者: 奥里尔・斯坦因 译者: 巫新华 / 伏霄汉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 - 6
本书从印度和阿富汗交界的河谷写起,希腊风格的佛教艺术曾在此地第一次用古典形式来描绘印度教崇拜的神灵和场景。然后,本书把读者从白雪皑皑的兴都库什山脉带到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上阿姆河的发源地,后到塔里木河流经的大盆地,塔里木河最终消失在罗布泊的沼泽里。昆仑山脉包围了这个盆地以及和田的南部和西部。在该地区的考察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冰川覆盖的山脉的险恶环境。接着,我在书记述了在远离现代和田绿洲的沙漠里的一系列探险活动,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代遗迹,也有助于读者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何等的恶劣。在那里,缺水常常阻碍了考察的政党进行,甚至危及生命,只有冬天是唯一可能进行探险活动的季节。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套装上下册) 豆瓣
The old Patagonian Express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保罗·索鲁 译者: 陈朵思 / 胡洲贤 黄山书社 2011 - 9
三十多年前,已经完成非洲之行的保罗·索鲁,开始探访仍显神秘与封闭的拉丁美洲。彼时,老欧洲的背影惨淡浓重,美利坚的笑容暧昧难明;挣扎脱身的大国小邦东碰西撞,前途雾影幢幢。 这趟旅途由一班通勤地 铁开始,之后便是各色火车的接力。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紧邻波士顿大城的梅德福,辗转来到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埃斯克尔小镇。一季之间,寒暑和天地已在车轮与轨道上隆隆转过。安第斯山脉,印加故地,素未谋面的远亲,垂暮之年的博尔赫斯…
步行者日记 豆瓣
THE MORPHINE DREAM
作者: 唐纳德·L.布朗 译者: 张莉波 / 王凤芝 新世界出版社 2014 - 9
1981年,夏天,波士顿新英格兰浸信会医院。由于疼痛难耐,我连续注射五剂吗啡,并随后写下两个梦想:考上哈佛法学院、步行穿越美国。医生告诉我,“你只上过9年学,还要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这些梦想太遥远,肯定是吗啡用多了……”
1997年7月4日早上6点,我站在哈佛法学院大门口,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
摆在我面前的,将是一场历时四个多月,超过8000公里的未知之旅!一路之上,我要步行穿过21个州,1000多座城市,在这137天的步行旅行中,我将历经酷热、蚊虫、飓风、暴雨,以及无边的寂寞!我不知道,这场旁人看来如地狱般的旅行,将会怎样改变我的人生……
不去会死! 豆瓣 Goodreads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世界9万5000km自転車ひとり旅
8.1 (9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涉足荒野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Wild
7.6 (146 个评分) 导演: 让-马克·瓦雷 演员: 瑞茜·威瑟斯彭 / 盖比·霍夫曼
其它标题: 와일드 / わたしに会うまでの1600キロ
改编自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讲述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2015年3月22日 看过
我们需要一种仪式感来告别或是迎接。
传记 剧情 旅行
环美建筑日记 豆瓣
作者: 史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3000美金可以用来做什么?在北京五环外购买不足一平米的面积?入手一款限量版拉杆旅行箱?或者,完成一次长达6000英里的壮丽行走,踏遍美利坚20个城市、200余座著名建筑,在朝阳里大笑,最高点呐喊,暴雨里彷徨,重逢时雀跃,星空下冥想……沿着大地的褶皱独自前行。
85后青年建筑设计师,带你走遍美国,穿越繁华街道,阅读经典建筑,感受时代在北美大陆上留下的伟大印记。
当旅行变成一种生活状态,当日记成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更当建筑成为联系这两者的纽带时,这本《环美建筑日记》就有了它特殊的意义。景观中徜徉,建筑中行走,为读者,更为建筑师呈现了一段美国建筑的真实体验。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
对于建筑学子,旅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史伦的可赞之处,不仅在于54天横穿美国的经历,更在于之后两年的“反刍”。看建筑不能用镜头,要用心。
——张路峰,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2年元月是我第三次造访路易斯•康的萨尔科生物研究所,每每来此都被这近60年的建筑与地景所感动。此次造访结识了正在中庭广场写生的史伦,看其投入的神态应也是一位对康作品极为崇仰的建筑学子。2014年8月,史伦带着他两年来孜孜不倦整理出的美国的建筑旅行的资讯与心得,来到台北与我分享。年轻建筑学子不但敢于逐梦,也勇于实践,其对建筑的热情,令我感动。期待史伦的这本日记能对莘莘学子有所启发,鼓舞建筑学子们勇于逐梦。
——林志崧,台湾《建筑师》杂志 主编
2015年2月4日 已读
最早是通过 http://backend.idaxiang.org/node/186 这篇文章知道这本书的。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在地铁上读完。总得来说值四星,可惜有些建筑寥寥几笔带过,建筑的图片也很少,单纯通过文字很难构建出建筑的模型,如果再完美一些的话更好。讲旅行见闻和建筑的比例差不多(果然是环美 + 建筑)。最想去圣迭戈看萨尔科生物研究所。
建筑 旅行 美国 设计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苏]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译者: 王士燮 / 沈曼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2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 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豆瓣
8.9 (8 个评分) 作者: [苏]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2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